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内旅游信贷建设探究

国内旅游信贷建设探究

本文作者:刘家骏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旅游产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发达国家,旅游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可达20%,甚至更高。要实现大旅游,全民参与的局面,离不开旅游企业的支持。旅游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每个人都有旅游的权利,真正需要旅游信贷消费的是那些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高收入者不用贷款就可以享受到旅游产品。每人都有旅游的欲望,却因为旅途费用的问题而放弃旅游,因为一张门票可能把很多人拒之门外,不利于全面参与,更不利于旅游的繁荣。

银行。银行是信贷产品的提供者,旅游消费信贷更是银行在消费信贷方面的一个创新,是针对消费者的旅游需求而设置的。但是,目前银行对旅游消费信贷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我国信用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银行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放贷时倾向于风险较低的业务,关注资金的回收;另一方面,旅游消费信贷的营销宣传力度不够。旅游消费者在缺乏相关信息的状态之下,是不可能尝试信贷消费方式的。

政府。政府作为公共服务部门,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考虑,在引导旅游消费信贷方面的效果还不够明显。信贷消费离不开法律的保障,美国的消费信贷很活跃,发展很完善,就是因为美国在消费信贷开办之初就加强立法,制定了《消费者信贷保护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规范社会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难度和风险。

健全社保体制,提高人们收入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的时候,人们有能力去消费,也敢于向高层次消费转移。人们的生活了保障,收入有了一个确定性的预期,也就敢于采用信贷消费的方式。要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就要从此方面着手。当今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消费需求上,人们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增强信贷消费观念,为扩大内需做贡献,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树立旅游企业社会责任感,杜绝门票壁垒。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服务业,主要为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旅游企业不仅是给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放松的环境,更要发挥文化的传承效应,通过旅游产品的提供,把精神品质体现出来,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出力。那么,旅游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其与消费者呈现和谐的场面。要让全民分享文化大繁荣的成果,就要避免门票壁垒,保障每个人的旅游权,不能让一张昂贵的门票成为阻挡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因素。把宣传旅游消费信贷作为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着力点,势在必行。

完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提高管理水平。银行部门应正确认识消费信贷风险,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潜力,增强拓展业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银行要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等级评级体系,驱除信息不对称的弊端,降低银行放贷风险。银行不仅把闲余资金贷给有旅游消费需求的人们,解决消费者暂时性的资金短缺,而且也拓宽了自身放贷渠道,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员素质,增强放贷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效率,使旅游消费信贷成为便利的消费方式,促进旅游消费的顺利发展。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信贷消费环境。政府应支持信贷消费市场的顺利进行,尽快出台支持、鼓励旅游消费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力度。休闲度假制度的出台使得人们的旅游有了时间保障,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出台信贷消费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休闲度假制度的后续规范,避免旅游消费者出现有需要、有时间而无能力的尴尬境地,让旅游权得到充分的保障。另外,建立适应旅游消费信贷的商业保险和担保制度。既能使个人愿意接受,又能保证银行信贷资产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