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保障讲话

劳动保障讲话范文精选

劳动保障讲话

劳动保障讲话范文第1篇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劳动争议的办案原则。今年1—11月份,全市共受理结案劳动争议案件498件,涉及人数2492人,总金额714.46万元,开庭仲裁裁决51件。其中拖欠工资案件228件,涉及人数1316人,为职工追回拖欠工资款283.34万元;工伤案件270件,涉及人数270人,工伤补偿抚恤金431.12万元。比去年同期521件下降4.4%。由于推行承诺企业按月发放工资制度,全市有12000多家企业签定参加承诺协议和在乡镇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承诺有效监督,劳动关系融洽和谐,措施得力到位,全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达65%,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9%,今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的集体劳动争议。

一、领导重视,工作深入

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安定稳定的工作,关系到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它列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指定分管劳动工作的副市长亲自抓,遇到发生重大突发劳动争议事件,书记、市长都能亲自过问,或到现场具体指导,为及时解决集体劳动争议起到积极作用。市人大今年9月份专门对劳动争议工作调研,指出仲裁工作重要性,肯定了工作成效。市财政局拨专款5万元重新装修,购置仲裁机构的设备,创立一个严肃、庄严符合要求的劳动争议仲裁庭。

局领导能结合今年是国务院375号《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一周年,为切实宣传有关的劳动法规,从思想宣传抓起,一是组织两次大型上街咨询活动,接受社会各界咨询人员1800人次,印发宣传材料2500份,同时要求各乡镇(街道)劳务站、事务所开展上街咨询,设立宣传专栏、广告、标语,掀起执行劳动法律法规高潮,维护企业、员工双方的合法权利。二是成功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针对国务院375号令《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和劳动保障部及其相配套法规的出台,为准确掌握新条例法规的运作。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劳动争议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用工单位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劳动制度健全了,劳动争议纠纷就会减少。今年市政府把劳资纠纷列入乡镇(街道)解决劳资纠纷的政绩年终考评目标,是对劳动争议工作的支持。一是建立企业员工工资发放承诺制,公开向社会承诺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企业大会,有1200家企业签定承诺书,并发放“承诺诚信企业”铜牌,向社会公开承诺。二是跟踪检查,从承诺签定之日起局劳动监察大队每月一次跟踪监察检查工资发放情况,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掌握政策,依法办案

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机构,首先要有一支业务熟练、精干的仲裁员队伍,今年参加培训仲裁员6名,均取得合格证书。同时要设立一个庄严、设备齐全的仲裁庭场所,这两个主体是处理好劳动争议案件的条件。一是抓定位,促仲裁,树形象。为进一步强化劳动争议案件的质量体系,按照维护仲裁公正,提高办案效率,坚持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增强创新意识,确立公正和公平的基本定位,做到五个公开,即开庭案由、时间、场所公开,仲裁规则公开,仲裁程序公开,组庭审理公开,仲裁结果公开,让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都可以亲眼目睹整个劳动争议仲裁的全过程。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仲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由去年的89.2%提高到90%,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同时也将规范化仲裁庭建设延伸到乡镇,制定乡镇仲裁分庭的调解办案制度,提高乡镇的办案能力。二是定制度,抓效率,快速有利,使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工作的职责,充分酝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制定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十项制度上墙公布。方便劳动争议仲裁双方当事人,简化办事程序,形成一套简便案件简便审,复杂案件简化审,重大疑难案件规范审,多调少裁科学审的快速处理劳动争议的新路子。三是定计划,抓落实。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目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审理案件案头有思路,庭审有程序,结案有效率,归档正规化。同时建立案件处理反馈制度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案件分析会,研究、探讨我市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重大疑难案件坚持集体讨论,依法处理,提高办案质量。

四、依法维权,提升审速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只有坚持“双维护”,提高办案质量,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随着劳动关系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面对劳动仲裁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掌握“三个有利于”因素,有利于依法维权,有利于稳定大局,有利于企业规范管理的工作方向。根据劳动争议双方的争议焦点,逐件分析,分别对待,制定民工维权“绿色通道”6项服务措施。这6项劳动仲裁便民服务措施分别是:

首问导诉服务:由首先接待的仲裁员负责一次性告知仲裁机构的性质、仲裁工作程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申诉书的书写格式以及申请仲裁时所应携带的材料,避免当事人的往返奔波。

五日立案制度:把规定的七日内立案制度调整为五个工作日内立案。

速审办案制度: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对劳动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尽快办理。

一步到庭制度:一次性向当事人送达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组庭人员通知书和开庭通知,避免仲裁法律文书送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延误案件审理情况。

绿色通道制: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可实行部分裁决先予执行。

仲裁救助制度:对特困家庭、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再就业救助对象及残疾人等,在当事人按规定的程序申请后,给予减、免、缓交仲裁费用。今年来共受理立案511件,审理结案498件,结案率98%,准确率100%。

五、重在源头抓预防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劳动保障讲话范文第2篇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劳动争议的办案原则。今年1—11月份,全市共受理结案劳动争议案件498件,涉及人数2492人,总金额714.46万元,开庭仲裁裁决51件。其中拖欠工资案件228件,涉及人数1316人,为职工追回拖欠工资款283.34万元;工伤案件270件,涉及人数270人,工伤补偿抚恤金431.12万元。比去年同期521件下降4.4%。由于推行承诺企业按月发放工资制度,全市有12000多家企业签定参加承诺协议和在乡镇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承诺有效监督,劳动关系融洽和谐,措施得力到位,全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达65%,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9%,今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的集体劳动争议。

一、领导重视,工作深入

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安定稳定的工作,关系到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它列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指定分管劳动工作的副市长亲自抓,遇到发生重大突发劳动争议事件,书记、市长都能亲自过问,或到现场具体指导,为及时解决集体劳动争议起到积极作用。市人大今年9月份专门对劳动争议工作调研,指出仲裁工作重要性,肯定了工作成效。市财政局拨专款5万元重新装修,购置仲裁机构的设备,创立一个严肃、庄严符合要求的劳动争议仲裁庭。

局领导能结合今年是国务院375号《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一周年,为切实宣传有关的劳动法规,从思想宣传抓起,一是组织两次大型上街咨询活动,接受社会各界咨询人员1800人次,印发宣传材料2500份,同时要求各乡镇(街道)劳务站、事务所开展上街咨询,设立宣传专栏、广告、标语,掀起执行劳动法律法规高潮,维护企业、员工双方的合法权利。二是成功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针对国务院375号令《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和劳动保障部及其相配套法规的出台,为准确掌握新条例法规的运作。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劳动争议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用工单位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劳动制度健全了,劳动争议纠纷就会减少。今年市政府把劳资纠纷列入乡镇(街道)解决劳资纠纷的政绩年终考评目标,是对劳动争议工作的支持。一是建立企业员工工资发放承诺制,公开向社会承诺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企业大会,有1200家企业签定承诺书,并发放“承诺诚信企业”铜牌,向社会公开承诺。二是跟踪检查,从承诺签定之日起局劳动监察大队每月一次跟踪监察检查工资发放情况,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掌握政策,依法办案

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机构,首先要有一支业务熟练、精干的仲裁员队伍,今年参加培训仲裁员6名,均取得合格证书。同时要设立一个庄严、设备齐全的仲裁庭场所,这两个主体是处理好劳动争议案件的条件。一是抓定位,促仲裁,树形象。为进一步强化劳动争议案件的质量体系,按照维护仲裁公正,提高办案效率,坚持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增强创新意识,确立公正和公平的基本定位,做到五个公开,即开庭案由、时间、场所公开,仲裁规则公开,仲裁程序公开,组庭审理公开,仲裁结果公开,让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都可以亲眼目睹整个劳动争议仲裁的全过程。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仲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由去年的89.2%提高到90%,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同时也将规范化仲裁庭建设延伸到乡镇,制定乡镇仲裁分庭的调解办案制度,提高乡镇的办案能力。二是定制度,抓效率,快速有利,使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工作的职责,充分酝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制定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十项制度上墙公布。方便劳动争议仲裁双方当事人,简化办事程序,形成一套简便案件简便审,复杂案件简化审,重大疑难案件规范审,多调少裁科学审的快速处理劳动争议的新路子。三是定计划,抓落实。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目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审理案件案头有思路,庭审有程序,结案有效率,归档正规化。同时建立案件处理反馈制度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案件分析会,研究、探讨我市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重大疑难案件坚持集体讨论,依法处理,提高办案质量。

四、依法维权,提升审速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只有坚持“双维护”,提高办案质量,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随着劳动关系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面对劳动仲裁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掌握“三个有利于”因素,有利于依法维权,有利于稳定大局,有利于企业规范管理的工作方向。根据劳动争议双方的争议焦点,逐件分析,分别对待,制定民工维权“绿色通道”6项服务措施。这6项劳动仲裁便民服务措施分别是:

首问导诉服务:由首先接待的仲裁员负责一次性告知仲裁机构的性质、仲裁工作程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申诉书的书写格式以及申请仲裁时所应携带的材料,避免当事人的往返奔波。

五日立案制度:把规定的七日内立案制度调整为五个工作日内立案。

速审办案制度: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对劳动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尽快办理。

一步到庭制度:一次性向当事人送达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组庭人员通知书和开庭通知,避免仲裁法律文书送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延误案件审理情况。

绿色通道制: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可实行部分裁决先予执行。

仲裁救助制度:对特困家庭、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再就业救助对象及残疾人等,在当事人按规定的程序申请后,给予减、免、缓交仲裁费用。今年来共受理立案511件,审理结案498件,结案率98%,准确率100%。

五、重在源头抓预防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劳动保障讲话范文第3篇

刚才,我们一起收看了全省劳动保障工作电视会议,(上级市)市的领导也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落实中央、省、(上级市)市三级新的领导集体提出的奋斗目标的起始年,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对于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政策推动、经济拉动、培训促动、服务带动等一系列措施,保持了全市就业持续稳定增长。5月15日,召开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会议,对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签订了责任书,把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纳入乡镇(街道)、市直部门的责任考核体系,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了齐抓共管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4月份,全市提供就业岗位10130个,城镇登记求职人员3853人,成功就业1656人,其中再就业998人,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持续稳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一方面,十五期间我市劳动力成长处于高峰期,预计未来五年约有9.8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需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随着企业改革力度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呈急剧上升趋势,全市下岗失业人员累计达12252人,其中2001年至今,两年多时间,下岗失业职工多达5455人,未来五年将达到1.5万人左右。而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将相对降低,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今年,非典疫情突发,对交通、旅游、餐饮、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等造成了影响,给就业再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将不断加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推进我市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二、进一步强化措施,全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一)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根据中央、省和(上级市)市三级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决定》,劳动保障、发展计划、经贸、财政、银行、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要搞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管理,既要及时到位,又要严格对象认定和发放程序,建立起公示制度和时限承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各部门要履行职责,保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落实,形成全社会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宽松环境。

(二)加快平台建设,搞好就业服务。按照省、市要求和就业工作的需要,我市在密州、舜王、皇华、枳沟、相州、贾悦、瓦店、昌城等八处乡镇(街道)成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乡镇(街道)要抓紧筹建,尽快构筑起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网络。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完善就业服务配套设施,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大力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派遣劳务、组织输出、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发挥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要广泛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

(三)以发展促就业,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就业的根本措施在于发展经济,要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保持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为扩大就业拓展空间。坚持工业立市的方针,大力实施“四化“战略,扩大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开发区和大项目建设,鼓励社区服务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处理好改革、调整、发展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长。同时,扩大对外劳务合作与输出,积极组织引导城乡劳动力到省内外、境内外打工创业,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稳定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措施。省、市政府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层层下达了任务目标,(上级市)市政府下达给我市2008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净增7840人,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11642万元,比2002年增加1511万元,征缴率达到98%以上。要打破所有制界限,把民营、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扩面的重点,把所有企业全部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重大意义,把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决不能把不参保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更不能把不缴费、少缴费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拒绝申报登记、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不按时发放职工工资的要严厉查处,予以行政处罚;对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要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保障讲话范文第4篇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省委*届*次全会、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同时,对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下面,我着重就工作回顾、形势分析、今年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新的工作要求,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紧紧围绕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法治*”、文化大省“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构建和谐社会、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为重点,着力完善劳动保障政策体系,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保持了各项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一年来主要工作成效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二一”总体工作思路,统筹安排十件实事与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全面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各级党委、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健全目标考核制度,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的工作推动机制。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力度,完善了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到去年末,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7万人;帮助32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是近几年来最低的。

二是社会保障扩面取得新突破。按照“抓两头、促中间,推进广覆盖”的思路,不断扩大覆盖面,特别是加快了将非公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的步伐,26个经济发达县市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的成果得到巩固,一般县市扩面工作顺利推进,困难县市扩面工作稳步发展。到去年末,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64万人,比上年末净增88万人;企业实际缴费人数722万人;基金收入318亿元,支出192亿元,累计结余4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6亿元,基金支付能力达26个月。加大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扩面力度,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31万,比上年末净增9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4万,比上年末净增151万,增幅十分明显;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专项扩面行动,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分别为227万人和148万人,均位居全国前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4万人,比上年末净增近6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98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继续做到失地必保,即征即保。全省有234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中有196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有88万名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或养老保险金。全省累计筹集保障资金254亿元,其中政府配套资金到账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约23亿元。目前,我省被征地农民已参加社会保障的人数和筹集保障资金的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省政府《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工程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行“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政策,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了全省职工技能大赛。技工学校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完善了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去年完成再就业培训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0万人,高技能人才培训7万人。继续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省职业技能鉴定61万人。

(二)劳动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国务院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后,我们把制定好我省的政策文件作为事关劳动保障工作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通知》等6个政策文件。这些重要政策的出台,是大社保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特色的劳动保障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也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制度安排和政策依据。

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六个文件,我们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及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6个配套政策,全省所有市、县(市)已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在扶持对象范围、扶持项目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扩大了政策受惠人群。对20个试点地区进行了评估检查,城乡统筹就业全面铺开。二是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对改革我省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等方面作了可操作性的规定。制定出台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全省150万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已全面落实到位,人均调整额度120元,并体现了向退休早、待遇偏低等相关人员的倾斜。通过这次调整,我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028元,位居全国第3位。同时,对3.6万精简职工、2.2万计划外长期临时工和5.4万企业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作了调整,分别提高到380元/月、295元/月和265元/月(其中农业人口为230元/月)。三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平稳起步。各市都已明确了各自的试点县(市),正在着手试点工作,有的已经以政府名义出台方案,有的已经开始参保缴费并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各级建立了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明确了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成员构成、议事规则等事项,发挥好牵头作用。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重点在农民工工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受到国务院农民工工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五是制定了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问题的政策。

(三)维权和维稳工作成效明显。

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启动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抓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广泛组织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全省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已达89%,签订集体合同近6万份。三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省、市、县(区)三级均已建立三方协调劳动关系机构,乡镇(街道)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构的,占全省乡镇(街道)数的70%。

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出台了《关于加快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处理的若干意见》,简化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处理程序,给农民工及其他困难群体申请仲裁提供便利,较好地处理了一批重大疑难案件,调整规范了全省仲裁案件收费标准。去年全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1万件,其中集体争议1095人,年结案率达到94%。全省乡镇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共调解处理劳动争议近4万件,为劳动者追回工资、工伤赔偿金等共计5.4亿元。

规范和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制定了《*省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和《*省劳动保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各级都建立了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了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小组。去年,全省处理群众来信1.5万件,接待群众来访5.4万人次,其中集体访3220批次,涉及9.8万人次,维护了社会稳定。

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不断健全。继续做好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的工作,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各地的价位数量逐年增加。积极实施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合理确定和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年9月1日,我省再次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与上次调整仅相隔9个月,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750元、670元、620元、540元四档;非全日制工作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6.4元、5.7元、5.3元、4.6元四档,这个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向纵深发展。各地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清欠工资、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金、农民工记工考勤卡、网格化管理、欠薪应急周转金、劳动保障诚信档案等5项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目前有80个市、县(市、区)建立了建筑业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被纳入该制度的企业超过5000家,保证金总额约15.5亿元。有92个市、县(市、区)以及部分乡镇建立了政府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共筹集周转金近1亿元。对12万家用人单位实施了书面审查,并将诚信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去年,共立案受理投诉4.2万件,结案率达99%;追回被拖欠工资4.2亿元,全省98.3%的农民工能按时足额兑现工资。全省历史欠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欠薪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的劳动保障违法恶性事件。

(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依法行政,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方面,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出台,确立了今后五年全省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期间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意见。有序推进劳动保障立法计划,《*省工伤保险条例》、《*省职业技能鉴定办法》、《*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和《*省<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实施细则》等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完成起草工作,已上报省政府。认真组织清理、划分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做好依法行政的基础工作,开展农民工专项普法宣传,启动了“*”普法。组织开展了社保基金专项检查,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社保基金监管。开展了全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养老保险内部控制检查工作,加强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各级加强了对劳动保障重大问题的研究,举办培训班、业务讲座,不断提高干部业务素质。省厅继续举办劳动保障系统领导干部理论读书会,专题研究农民工的劳动保障问题,得到省委书记的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全年组织开展了“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再就业援助活动、“春风行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6次专项就业服务活动,部署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退休人员进社区管理比例达到76%。实行了农民工工伤认定快速通道办法,试行了工伤医疗的“绿色通道”和小额度、无等级工伤事故的简易处理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对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全面实行准入管理,有效降低了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合理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健全了“两定”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和信用等级制度,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省绝大部分街道、乡镇、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有的地方延伸到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乡管理服务网络。省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组建完成,省及部分市县成立了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一步健全,劳动仲裁院已达60家。省本级金保工程建设一期投资6000万元资金已落实到位,启动了省级劳动保障异地容灾备份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统计直报系统试点工作,完成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论证评估工作。市、县联网工作基本完成。加强全省联网数据采集工作,建立了养老保险联网数据情况通报制度,全省11个市养老保险联网数据上传人数已占到全省参保人数的54%,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部分地区已实现了数据上传。加强了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劳动保障统计工作,社会保险经办、境外就业、职业技能教学研究、劳动保障宣传信息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开展了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对14个先进集体和33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一年来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省统计局专门开展了“社会公众对*年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的评价”调查,多数公众对于政府在*年开展“十件实事”总体的满意程度很高,大多数公众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辛勤工作在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二、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当前,我省劳动保障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党的*届六中全会《决定》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六中全会《决定》把劳动保障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安排部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部署要求等,涵盖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努力使*成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的先进省份,逐步形成全省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劳动保障事业大有作为。二是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更加彰显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它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坚持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推动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省上下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行动更加自觉,措施更加有力。劳动保障工作集中反映了民生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劳动保障工作了解人民的期待和想法,群众可以通过劳动保障工作掌握政策、树立信心。可以这么说,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抓到了点子上,就落到了实处。三是人民群众的企盼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内在动力。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就业再就业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期望转化为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动力,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劳动保障工作在发展中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有些矛盾和问题在我省表现得更为早发先发,某些方面也更加突出。主要有:一是城乡统筹的发展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劳动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尽管我们通过地方立法、政策调整等在打破城乡两元体制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努力,但现行的政策制度总体上是还难以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还不是一个开放的、兼容的体制,离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劳动保障工作从主要面向城市和企业职工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如何适应城乡统筹的要求,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体系,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探索,付出艰苦的努力。二是维稳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部分已就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差。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广,保障水平还不高,特别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差的矛盾十分突出。协调劳动关系难度增加,劳动合同制度没有完全实施到位。企业工资分配秩序不够规范,按劳分配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偏低,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很难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三是机构队伍建设不适应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这几年,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从面向城市扩展到农村,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量大幅增加,急需加强机关、社保业务经办、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处理、基层就业服务等机构队伍建设,但全省劳动保障系统机构队伍建设滞后,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迎难而上,破难而进,着力解决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使我省劳动保障工作在各方面再上新台阶。

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迎接党的*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意义十分重大。根据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精神,*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省委*届*次全会精神,全面准确把握六中全会对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部署和要求,以和谐社会建设统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继续按照“三二一”的总体工作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工作重心放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推动我省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

(一)坚持量质并重,实现更加充分的社会就业。

就业再就业事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项工作始终不能放松。要发挥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三方面的积极性,大力促进充分就业。继续做好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力争实现: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0万;引导和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万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持全省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围绕上述目标,一是在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上下功夫。抓好新一轮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再就业资金效益,不断提高再就业政策实施效果。二是在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上下功夫。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将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扩大到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户家庭,帮扶其实现就业。三是在加快城乡统筹就业进程上下功夫。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逐步实行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就业制度和就业促进政策、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用工管理制度“五统一”,不断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加快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加强省内“山海协作”对口劳务交流和省际劳务合作。四是在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职业介绍业务流程,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创建网上求职和招聘平台,逐步实现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规范劳务派遣行为,加强境外就业工作,做好境外人员就业的管理服务。

(二)按照城乡统筹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今年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任务仍很艰巨,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保障人群全覆盖、保障形式多样化、保障标准相适宜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手抓扩大覆盖面,一手抓政策完善,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50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6万;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7万;被征地农民继续做到“即征即保”。

1.抓扩面与完善制度并举,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努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继续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26个经济发达县市要向全覆盖推进,中间县市要向基本全覆盖推进,困难县市要通过扩面与省级调剂挂钩的办法推进扩面,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办法。二是加快做实个人账户步伐。根据省政府〔*〕48号文件的要求,制定《做实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基础上确定做实比例,经济发达地区要先行一步,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空账转实账的目标。三是完善政策体系。根据国务院〔2005〕38号和省政府〔*〕48号文件要求,制定*年退休人员待遇新老办法平衡过渡,合理衔接的办法,统一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建立完善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双低”参保办法,做好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按照中央和省政府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适时出台全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并着手试点。逐步规范企业年金管理操作办法,清理移交原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通过政策支持,指导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企业年金。四是认真研究部分企业精简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城镇企业职工遗属供养补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使这些困难群众能够老有所养。五是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生活发展和物价增长情况出台*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

2.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继续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和管理服务工作,努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二是加快建立和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筹资机制、职能主体、工作部署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今年所有试点地区要在完成试点任务的基础上着手实施。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抓紧制定政策措施,做好制度实施及相关管理工作。通过两至三年努力,实现全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三是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研究制定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相关政策措施,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同时,在各级财政安排经费的基础上,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

3.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力度,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的参保率。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开展,探索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参保的新政策。切实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的双重作用,积极拓展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4.加快实施工伤保险全覆盖,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作。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通知》,围绕全覆盖的目标,积极实施“平安计划”,加快推进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同时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参保工作,争取今年底实现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全覆盖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生育保险暂行规定》,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积极推广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管理模式,切实保障生育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5.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法。按照“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扩大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地承受能力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妥善处理新老被征地农民的政策衔接问题,研究制定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城镇社保体系接轨的政策,积极做好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相关的就业、医疗等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按照个人养老储蓄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适当补贴的原则,研究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试点工作。

5.以规范管理运作为抓手,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基金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清理回收违纪违规基金,严厉查处挤占挪用或其他违法动用社保基金的行为。凡是存在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和其他违纪违规问题的市、县,省里在核定养老、失业保险调剂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经费补助时,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推动各级政府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并尽快运作起来,进一步完善基金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三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配备专门的基金监督行政人员,切实履行基金监督职责,加强劳动保障部门内部监督工作,严禁新的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四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认真做好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工作,加强社会保险稽核。

(三)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扎实做好维权和维稳工作。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调节和监管,强化维权和维稳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一是开展“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要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力争*年全省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二是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协调和劳动纠纷调处机制。三是积极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争取在3年内实现书面审查和诚信记录建档工作全覆盖。四是完善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体制,加大办案力度,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1%以上。对确有困难的农民工和其他困难职工提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对其提供法律援助。进一步推进仲裁机构的实体化建设。

2.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调节和监管。依法做好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和执行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的持续提高。加强劳动标准工作的研究。组织研究制订行业性或区域性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工资单价。严格把好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审批关,加强对企业执行国家工时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

3.做好维稳工作。一是要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定期分析维稳形势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着力解决信访中的实际问题。对政策法规有明确规定的,要认真解决到位;对因条件不具备难以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对信访三级终结的,要做好善后工作;对重大信访案件、领导指示交办案件、多次重复案件和上级督办的案件,要强化责任,实行领导包案,加大督查督办的力度。

(四)从解决突出问题着手,做好农民工劳动保障工作。

抓紧落实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逐步建立农民工劳动保障维权的长效机制。一是继续解决好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监控手段。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完善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责任制度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合理确定和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三是进一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各种基本的就业服务,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或招工为名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活动。四是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争取使大多数接受培训的农民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五是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五)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注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去年中办、国办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近年来连续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工程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再就业培训体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推动这项工作取得新发展。*年全省再就业培训15万人,创业培训1万人;高技能人才培养8.1万人,其中新技师考核发证2万人;职业技能鉴定60万人。

1.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为重点,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要在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和督促企业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根据技能等级和贡献大小确定工资收入的分配制度,在行业和企业的关键岗位推行“首席工人”、“首席技师”等制度。二是强化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地位,发挥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提高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比例,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完善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激励机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引导高技能人才按需合理流动。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三是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力度。积极推动出台《*省首席技师评选奖励办法》和《*省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奖励办法》,开展“钱江技能大奖”和“*省十大技能人才楷模”评选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

2.强化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大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力度,促进再就业培训的制度化,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积极营造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良好环境,将创业培训与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结合起来,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促进创业成功率的提高。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完善“政府购买培训、学校提供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培训”的工作体系,形成“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培训转移机制。

3.推进技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要争取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加大对技校的投入,充分发挥技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扶持技校建设一批门类突出、布局合理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培养技师和高级工的课程设置。抓好师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省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劳动保障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省委关于建设“法治*”的决定》,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全面提高劳动保障法治化水平。

加快地方立法进程,配合省人大、省法制办做好《*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省工伤保险条例》、《*省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实施细则》的修改、立法调研、论证及起草等工作。同时,配合做好国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前的有关工作。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文书,适时调整执法依据、执法职权和执法责任,修改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方案。做好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制度,建立劳动保障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继续实施全省劳动保障“*”普法。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深化劳动用工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企业招用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参保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年检查企业5万家,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6%以上,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点是加大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工作的力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建立企业欠薪报告监控制度。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增强欠薪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扩大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的实施范围,建立健全保障企业依法支付工资的长效机制。

(七)抓好基础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基础建设,既是实现我省劳动保障事业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系统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街道(乡镇)、社区平台等机构队伍建设,并切实解决人员、编制和经费等问题。要继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和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劳动保障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加强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主干网络,加强联网监测和应用。加速建立全省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交换资源数据库,开发统计分析和监测系统,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和统一应用,抓好容灾备份系统和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设。

劳动保障讲话范文第5篇

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这次全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省州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客观总结*年劳动保障工作,安排部署*年劳动保障工作。刚才,唐良奇同志对去年劳动保障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会上县委刘书记还要就如何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估价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全县劳动保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促进了全县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去年全县共计核定征收各项社保基金4079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1733万元,失业保险202万元,医疗保险1454万元,工伤保险40万元,生育保险1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655万元。加上上级转移支付和财政配套资金,全年各项社保基金收入已超过5000万元。全年共为3940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2557万元,为全县18121名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支付医疗保险费1450万元。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去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455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0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同时全年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17本,落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5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4万元。为配合企业改制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支付生活困难补助和各项补贴共计达839万元。各项税费减免共计65万元。组织各类培训4770人次,其中再就业培训1256人,创业培训124人,农村劳动力培训3025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817人,发放资格证书561人。以上这些数据,说明在去年的工作中,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劳动保障系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劳动保障的各项工作任务,壮大了我县的社保基金规模,确保了我县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落实,同时也对我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各项劳动保障职能充分履行。去年的劳动保障工作除了全面完成各项险种的扩面收缴任务和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外,还全面贯彻执行了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积极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深入到各用人单位督促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积极参与企业改制扫尾工作,认真审核企业改制的职工安置方案,核算欠缴各项社保基金,既确保了职工利益按政策得到落实,也为我县企业改制工作的基本完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进还主动支持和维护“两路”建设,对劳资纠纷和工伤事件,做到快立快查,慎重处理,及时清退拖欠农民工工资,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两路”建设的正常秩序。依法开展劳动争议仲裁,及时处理各类来信来访,为维护全县良好的社会秩序作出了积极努力。

三是创新了劳动保障工作机制。*年,县委、县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提出要把劳动保障工作当作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并将其列入城市经济工作部门和抓收入的部门进行管理。县委、政府多次听取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汇报,多次专题研究劳动保障工作,并两次召开全县性的劳动保障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劳动保障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乡镇劳动保障所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等问题,协调解决社保费征收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各相关职能部门自觉把涉及劳动保障工作的任务作为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任务,互相支持,紧密配合。劳动保障主管部门除采取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外,还采取一月一分析,一月一布置,一月一检查的工作模式。去年下半年,为了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劳动保障部门与地税部门紧密配合,一同分析情况、一同宣传政策、一同核定征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对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调度力度,确保了基金安全和各项待遇的支付。工商、公安、卫生、工会、工商联、妇联等部门和组织都最大限度地做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特别是广大用人单位,在职能部门的宣传和指导下,积极参保,使我县的社保扩面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而使我县党委总揽、政府统管、部门主管、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劳动保障工作机制得到了更加优化和完善。

*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县劳动保障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我县工业化程度低,经济总量小,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多,新成长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人口老年化程度提高,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加之扩面征缴难,续保缴费难,社会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缺口难以在短时期解决,将直接增加县级财政的支付压力。三是部分民营经济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部分参保单位不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擅自拖欠、中断、甚至停止续缴保费,严重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和困难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有效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逐步转型,劳动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行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就业权和报酬权。*年底,国务院就涉及劳动保障工作内容,以35、36、38号连续下发了3个文件。35号文件的主题是“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36号文件的主题是“以解决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为重点,统筹城乡就业,建立长效机制”;38号文件的主题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政策,扩大做实个人帐户试点”。就目前情况看,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是比较健全的,但国家仍在加大立法力度,涉及就业、社保、劳动合同等内容的一系列法规都将陆续出台。这些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社会各界都要提高对劳动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劳动保障工作。

(一)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今后五年我县和全国一样,是一个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也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这既可以看作是改革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也可以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妥善解决体制转轨遗留下的下岗失业问题,积极解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有效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环境,用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劳动保障工作联动机制,强力推进各项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落实。

(二)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途径。

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而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就是从注重民生、保障民安、维护民权入手,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根本利益,从而建立全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不单是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正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根本要求之所在,我们要把抓好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抓好财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去年全县共核定征收入库各项社保基金是4079万元,上级政府根据我县完成任务的情况,给我县转移支付各项社保基金800多万元,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全年入库社保资金超过5000万元。同时,每年的社保费征收任务还在不断增加,今年各项社保费任务已增至5320万元。另外,全县劳动保障工作,还担负着18121人的医疗保险,14059人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年要发放2500多万元的养老金,要负责500万元左右的培训、安置、社保补贴和生活困难补助。这些必要经费的支付,就相当于我县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的60%以上,如果这些资金组织不起来,就要直接用我县一般财政收入来支付。因此,我们要把劳动保障工作与经济工作、财政工作统一起来,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不断增强社保基金的支撑能力。

三、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全面完成*年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以贯彻国务院三个文件为主线,围绕县委确定的“一主三化”和“工业富县”战略,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抓重点,攻难点,确保我县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为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统筹城乡就业。

要按照省州的要求,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全年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00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00人,“4050”人员再就业4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内。

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根据国务院36号文件和省政府1号文件精神,继续抓好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和《再就业优惠证》管理;抓好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四个延伸:即向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延伸;向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延伸;向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或享受期满仍未再就业,以及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后仍未再就业的城镇其他集体企业的失业人员延伸;向乡镇机构改革分流需要安置的人员延伸。继续执行好社保、培训、鉴定、职介、岗位等“五项补贴”政策,相关部门要落实好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资金投入等政策。同时,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解决好改制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按照“促青、扶中、保老”原则,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对“3040”人员,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培训、免费职介等服务,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4050”人员依托街道、社区,通过创建再就业援助基地,开办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办法,实施就业援助;对“4555”大龄困难人员积极实施社保援助。

采取多管齐下措施,帮助“双零户”充分就业。对城镇居民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实施重点帮助,每户至少培训1人,依托街道、社区和企业安置就业1人。这项工作是省政府今年向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务必抓好抓实。对农村要帮扶有外出务工能力和愿望的“零转移农户”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县内劳务培训机构和输入基地的对接,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一些行业和工种用工短缺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劳务协作,打造劳务品牌,如深圳的湖南“的士”司机和北京的“四川保姆”等劳务品牌都值得我们借鉴。开年以来,劳动保障部门已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要进一步抓好落实,扩大规模,真正使广大农民“输出有基地,求职有岗位、就业有技能、服务有组织、权益有保障”,真正出得去、有事干、得实惠、受关爱、能发展。

(二)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为契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38号文件,强力推进扩面征缴工作。近两年来,我县扩面征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非公有制企业参保率不高,缴费基数不实,改制企业欠费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今年州下达的征收任务十分繁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今年的养老保险要以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机关事业单位临时用工、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覆盖面。失业保险要着力纳入享受社保补贴政策的持优惠证人员,扭转参保人员下滑的局面。工伤保险重点要在建筑、矿山等高危行业取得突破。大力推进“统一申报核定”和“一票征缴”,今年至少要实现养老保险、工伤、生育、失业一个基数核定征缴的目标。要有效开展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和社会保险公示制度。规模以上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州里要求集中公示。对此,一方面,规模以上企业凡没有参保的,要迅速参保,并且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社保经办机构要编制规模以上企业参保情况单行报表,及时组织公示并上报到州。

要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各项改革。改革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完善待遇与缴费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多工作、多缴费、多领养老金;当前要结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探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办法,切实抓好转制单位和其他参保事业单位,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在内的登记申报、续保缴费工作。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乡镇劳动保障所的同志,既要接受改革,又要参与改革,要在改革中做好乡镇事业单位的参保和续保工作,乡镇政府对此要作好统筹安排,不得贻误工作。

县直社保经办机构也是如此,既要整合社保资源,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为实现“五险一单”、“一票征收”和真正方便群众办事提供保障,同时又不能因此而影响工作,降低效率。

(三)以技能培训为途经,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坚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就业训练中心、民办培训机构、企业培训组织的阵地作用,全面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全年要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120人,颁发劳动技能等级证书2400人。

(四)以加强劳动执法为手段,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要健全以劳动合同制度为基础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规范各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从而促使各项劳动保障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进一步发挥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的维权作用。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积极预防和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五)认真开展好城乡劳动力定点抽样调查工作。

根据省、州统一要求,全县要在10个村、10个企业、6个社区进行抽样调查,掌握和分析我县城镇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劳动用工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情况,按时上报调查统计数据,为国家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平台。

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快“金保工程”及“社保综合服务大厅”和改造提升原“劳动力市场”建设工作,地税部门要作好准备,进入“社保综合服务大厅”开设窗口,为群众办事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

四、加强领导,落实措施,为完成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创造条件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相关部门,广大用人单位要按照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此次会议的要求,结合我县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和各自职能,切实加强领导,提升工作能力,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乡镇要通过这次综合配套改革,切实转变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加投入,为就业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提供平台,为转制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职工提供基本保障,这项工作通过改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县直各部门及广大用人单位要增强守法意识和执法意识,切实把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作为自身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依法履行职责,这项工作,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二是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一方面是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包括社保配套资金和再就业配套资金。今年还要按照上级关于做实个人帐户的要求,安排配套资金,这也是明确规定的一项硬指标。另一方面是足额安排劳动力市场和“金保工程”资金,并且要加快这两项工程建设,尽快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