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基础教育改革是时代的产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保证新世纪的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就势必带来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教育变革,这就必然要求有一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面对这场教育大革命,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以全新的观念,标新立异的思想,全方位、深层次的素质,驾轻就熟的教育能力,开创基础教育改革新篇章,描绘基础教育改革新蓝图。

二、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

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基础教育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为了突出这个主旋律,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示来,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着眼于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知识能力结构的形成,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培养21世纪高质量的新型人才,他们应是既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彻底改变那种以高分为评价学生标准的做法和惟书、惟师、惟分评价学生学习的不良做法,要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

第三,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转变,教师要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由传播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开启学生思维活动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三、提高创新能力,突出实践能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保证。

基础教育课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作为实施基础课改的突破口,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作为实施基础课改的归宿。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紧迫感,强化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为完成此项举措,教师必须要牢牢把握以下关系。

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教学本质决定的,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说学生为主体,是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学生为主体,并非说以学生为中心,也绝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于领导地位,要掌握教育方向,要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把握教学进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思维能力得到超前提高,创造性得到超常发挥。

2、优化师生关系,以和谐平等为准则。

优化师生关系是基础教育课改的必然要求,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荣誉,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从被动中解脱出来,做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视学生为装载知识的容器,只能接受,不能有疑,无视学生权利,无视学生潜能,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极端做法。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实践,充分发扬相互为师的教育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践性。

3、以教学方法的创新为重点,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教师的任务不是向人脑的仓库里装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运用启发、诱引、点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不断研究探索新知识、新思路。通过创设情境、激励、愉快的教学,自然地指导,恰到好处的引导等,使学生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才能正确获取新知,才能科学地进行创新及实践,

四、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是实现基础教育改革持续发展,不断深入的重要方略。

面对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树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念已成必然,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才能肩负基础课改赋予我们的更高要求。

1、终身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

同志在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可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要教育手段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必将为人们终身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常言道,艺高为师,作为基础教育课改的主力军——中、小学教师,只有牢记并发扬终身学习精神,才能保持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2、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姻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自从实行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这样的现象: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不少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生本教学以生为本,主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是很常见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乱说”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的机会。并且对于正常的学生插嘴是学生正在积极参与学习与独立思考问题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种途径。教师应予以解决。帮助学生解决或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并给学生以鼓励;当学生出现乱说现象时,教师应及时控制让学生很快地停下来,或转化为积极的提问。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使“乱说”变成积极的“学生插嘴”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没有必要的。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生本教学中数学课堂上的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是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探索、发现与解决。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使全体教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回顾了我们党走过的85年不平凡的历程,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进行了新的总结和概括,从而使这篇重要讲话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成为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指针。

——以新的视角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总书记在讲话中又一次回顾党的光荣而伟大的奋斗历程,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出于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远的战略性的考虑,通过对历史实践的新总结新概括,给全党同志以新的历史启示、新的理论武装。同志指出,85年来,我们党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事,一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二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总结历史,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这一新概括,对我们党85年的历史的总结,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宏观上深刻揭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根据和现实意义,为全面总结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历史经验提供了思想武器。

——以新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和阐述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五条基本经验,体现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是对我们党85年来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对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底蕴。以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我们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历史经验的认识就会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其要旨,正如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总趋势,科学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实际和人民愿望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党才能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只有不断实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与时俱进,我们党才能找到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法;只有始终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互促进;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形成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最广大的载体和最可靠的保证,等等。这里高度概括的基本经验,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更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宝贵经验的理论升华,既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指导思想,又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以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理论。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新的实践加强先进性建设,必然会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时代要求,深入总结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和实施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这次全党成功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新实践,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同志在这篇纲领性的讲话中,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诸如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要更加突出地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抓住党员主体这个根本,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等等。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和时代内容,反映了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和实践的加强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既与同志、邓小平同志和同志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就说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抓住党员主体这个根本、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工程,这样一个新论断,其内涵就十分深刻,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理论中的具体体现,极具指导意义。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同志曾明确提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这就告诉我们,党员是党的一切活动的主体,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而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一定要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不断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这既是根本之策,也是基础之功。实践证明,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党坚定地实践了中央的这一思想,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注重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党员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党员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目标。

——以新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85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加强先进性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从而保证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同时使党在人民心目中确立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光辉形象,成为引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这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引以为荣的。然而,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坚持长期作战,努力建立长效机制,将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并且更加突出地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各方面建设的主线,以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为此,总书记在讲话中以新的理论思考,鲜明提出和深刻阐述了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做到“四个紧密结合”的重大举措,或者说基本要求。这就是: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和紧密结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四个紧密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思考,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从实际工作的层面上,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实践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对此,我们应当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进而认真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