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传评结合)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情感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的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学习他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2.以学习屈原为契机,谈谈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忘及如何重振民族精神。

【教学设想】

《屈原列传》是一篇传统教材,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都有选入,可见它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人物传记,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如何教、如何教好这样一类“老”课文,一直是令语文教师头疼的事情。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教法,讲传统的观点,未免是拾人牙慧,“教之无味”。可如果完全打破传统,只求创新,则难免脱离实际,使学生不知所云,也违背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所以我准备在尊重传统,即讲解文言知识和领会屈原人格精神的基础上,不揣鄙陋,谈谈当代的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屈原的人格精神,就当是抛砖引玉吧。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判断、介宾后置等句式。

【教学难点】

从抒情、议论中体会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思想感情。讨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忘及如何重振民族精神。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喜欢在端午节时吃棕子,戴香包,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关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今天,让我们走进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学习《屈原列传》,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价屈原。

二、出示有关介绍屈原及其作品的文字〖见多媒体课件〗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明确学习要点〖出示多媒体课件〗

学习第1—5段,掌握其中重难点文言知识,分析课文内容。

四、讲解课文

讲每一段时,我准备都采用朗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朗读该段,读准字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学本段,做到基本掌握大意。

3.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句相互讨论或者提出来问老师,老师点拨解答。

4.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本段内容。

五、出示重点字词句和译文〖出示多媒体课件〗

六、归纳第1—5段内容。

第1段:屈原见任

第2段:屈原见疏

第3段:屈原为文〖播放影片《屈原》片段〗

第4段:屈原被绌,张仪行骗

第5段:怀王被惑,纵仪归秦

第二课时

明确学习要点〖出示多媒体课件〗

学习第6—11段,掌握其中重难点文言知识,分析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同第一课时。

归纳第6—11段内容。

第6段:诸侯击楚,楚兵大败。

第7段:淮王赴秦,客死他乡。

第8段:顷襄即位,子兰为相。

第9段:屈原被放,心系怀王。

第10段: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第11段:江畔问答,绝望自沉。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拨。

第三课时

一、明确学习要点〖出示多媒体课件〗

1.学习12—13段,体会屈原宁死不屈的精神

2.分析屈原和司马迁不同的生死观,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

3.从屈原开始谈起:传统文化的淡忘和民族精神的重振。

二、讲解课文

教学方法同第一课时。

归纳第12—13段内容。

第12段:文泽后世,德胜众杰。

第13段:悲叹其志,德耀千秋。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拨。

在讲第13段时,补充贾谊《服鸟赋》部分内容。

三、梳理文脉〖出示多媒体课件〗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拨。

点拨:明线:屈原的命运(见任——见疏——见绌——被放——见迁——自沉)

暗线:楚国(王)的命运(被骗——被袭——客死——灭亡)

四、分析屈原和司马迁不同的生死观。

1.出示《屈子行吟图》和“史圣司马迁”的图片。〖出示多媒体课件〗

2.讨论和思考题: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

点拨:司马迁的志向:完成《史记》——择生——以生践志

屈原的志向:“存君兴国”——择死——以死明志

五、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即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拨。

点拨:“传评结合”的写法,有人称它是“太史公之变调”,即史传中的“变体”。

主要原因:司马迁写此传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评”就显得尤其重要。

六、从屈原开始谈起:传统文化的淡忘和民族精神的重振。

1、思考: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点拨:不仅仅是端午节,屈原给我们留下的真正财富是精神和文化。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其实,中华民族从不缺少像屈原一样有”存君兴(爱)国”之志的人。他们,共同筑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2、出示苏武、文天祥、谭嗣同的图片〖见多媒体课件〗

点拨: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思考:今天的我们丢掉了什么?

点拨:是传统是文化是精神。我们深受西方服饰、饮食、娱乐等的影响,已逐渐失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我们丢掉的还很多!

4、出示有关节日民俗的图片〖见多媒体课件〗

点拨:节日民俗是平常生活中的诗歌,可我们已永远失去很多很多的节日民俗。

幸好我们还有希望!

5、出示有关复兴传统文化,尤其是复兴汉服的图片〖见多媒体课件〗

点拨:“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左传·定公十年疏

6、出示孙异《重回汉唐》歌词并播放歌曲。〖见多媒体课件〗

点拨:汉服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始。服饰、礼仪、精神、文明,一脉相承,层次递进,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华夏文化,复兴中华文明。

7、感受中国人曾经的有过的诗意生活。出示严凌君《古典的中国·前言》节选

小儿郎,上学堂;月光下,背诗行。二司马细说历史,八大家铺陈文章;李杜诗篇在,光芒日月长;魏晋妙人多,人心知音赏;举杯邀东坡,低回菊花黄;闲暇无事说聊斋,梦入红楼卧厢。

三月三的雅集,曲水流觞诗意清朗;五月五的龙舟,先贤之风山高水长;七月七的新月,女孩乞巧心爽事旺;九月九的登高,青云之志任君逍遥;还有中秋的朗月除夕的岁火,亲友团圆滋味无疆……二十四番花信风,江山岁月色多娇;二十四个节气,大地母亲呼吸酣畅。四季轮转,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五更鸡志士其舞,三更火读书灯亮,暮鼓晨钟割昏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天都是创世纪……这是我的日历。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半耕半读一品人家,田园和书斋将身心安放;亦儒亦道半仙人物,庙堂与江湖意气舒张;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不愧君子;读圣贤书,立天地心,是大丈夫;敢取义成仁,存救世热肠……这是我的人生信条。

8、其实,我们可以让中华美!!!

点拨:像屈原立下“兴国”的志向一样,同学们也要立下鸿鹄之志——志洁行廉,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外国人和我们接轨”。让我们共同努力,因为我们:“同祖同宗是炎黄,同根同脉是汉唐,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中国字,爹娘生养我华夏之邦,自强不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香火鼎盛我华夏之邦。百家姓里你姓李我姓张,血脉里淌着都是黄河长江;百家姓里你姓赵他姓王,心脏里装的都是龙族的荣光。”——歌曲《百家姓》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