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英语论文

基础英语论文范文精选

基础英语论文

基础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促进知识的内化,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多阅读。

(一)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

让学生大声地读英语是一门外语,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缺乏扎实的语言基础与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使得许多学生望英语而生畏,在学习时总是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与消极情绪,而不爱读、不愿读。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要急于让学生求速度、求成功,而是要多一些细心与耐心,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尽量为学生多创设一些阅读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接受英语;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从学生所掌握的语言基础出发,这样能够让学生消除英语难学、难读的心理障碍,从而让学生能够大声地读出来。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读得更有趣读不要仅限于一种形式,时间长了,同样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与动力的。要采用多种形式穿插进行,如个人朗读、默读、小组分角色读等。这样更能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中一个重要形式就是模仿朗读,让学生听原汁原味的英语发音,通过模仿来纠正自己的发音,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

(三)对学生的读加强指导

让学生读出成效一是发音标准流畅,语调起伏有序,读出层次性与连贯性;二是留心基本的短语与句型,在读中了解文章大意。这样学生的读才能不流于形式,而是在能够在读中积累,取得成效。

二、大量背诵,强化学生语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在读书时多读几遍,书中的含义自然就会理解。英语也是一门语言,此法同样适用于英语的学习之中。通过大量背诵基本句型、短语、精彩片段以及优美文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为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可以说背诵是一种积极的信息输入,学生通过背诵可以将课本上那些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存储于大脑之中,长期积累,学生的语言能力自然可以得到长足发展与提高,能够展开正常的交流与交际。对此教师要有正确认识,不要片面地看待新课改,要实施全面教学理念,重视听说技能的培养,语感的培养就是要改变背诵。我们要重视背诵,一方面要利用好教材,对于基本句型、优美文段,要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现代教学非常重视课外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将自己所遇到的句型、文段等摘抄下来,反复浏览与阅读,达到熟记。同时还要做好学生背诵后的检查,如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来让学生交流在阅读中所遇到的优美句段;还可以教师给出基本句型,来让学生自由发言。

三、情景会话,提高学生语感

我们都知道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造成英语与汉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习惯于母语思维,用母语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这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单纯地学习语言,而是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真实的生活与活动场景,让学生进入特定情景与角色,这样更能引导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在丰富的情景中展开真实的交流,这既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同时又是提高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生活情景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强大的综合演示与模拟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此功能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更加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将静止而枯燥的语言文字转换成生活与活动场景,让学生变枯燥的语言学习为真实情景中的理解与运用。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基础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城市的相关经验,为发展中城市制订相应的应急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引言

地铁一旦遭遇不可抗力,正常运营受到影响或中断时,必将对于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产生影响。健全和完善的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机制与模式,有助于降低地铁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内外的一些城市,对此都日益重视,并陆续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和实践。

一、国内大城市地铁应急经验概述

国内对于地铁应急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如广东广州成立了城市轨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行首长负责制。还下发了一系列应急方案,增强地铁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这些模式的优点:能够实现应急接驳运力的集中投放,迅速疏散滞留乘客。存在的问题是:应急车辆完全依靠从既有的公交线路中抽调,高峰期的操作性和响应速度可能难以保证;应急接驳车辆只沿地铁故障段开行,乘客可能需要经过多次换乘,才能到达目的地;只实现了滞留乘客的疏散,而忽视了公交对地铁的功能补充;方案实施至地铁滞留乘客疏散完毕,而没有考虑滞留乘客疏散完毕,地铁可能尚未恢复正常,居民的出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或解决;只对运力进行了重新分配,而总量供应没有增加。

二、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模式研究简介

在总结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各城市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1.基本策咯

从以上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中可以总结出相关的应急预案所必须涵盖的构成要素包括协调机制和处理模式。

2.地铁应急协调机制

清晰明确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以及上下畅达的响应机制,是地铁应急协调机制高效的保障和支持。

①构成要素。一套完整的应急协调机制应包含“责任主体”、“责任分工”、“应急方案”、“启动条件”、“协调机制”等五大基本要素。

②协调模式地铁应急响应模式有三种基本类型:

a水平响应型:政府中没有常设的应急机构。地铁发生紧急事件后,一般情况下,地铁公司是应急处置的主体,地铁与其他相关应急单位或机构采取一对一的联系模式。2000年以前的北京地铁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形式;

b垂直响应型:政府设立有专门的地铁应急指挥机构。专业常设应急指挥机构,作为紧急事态下的处理中枢,担负着指挥协调的任务,运用政府强制力保障应急措施的到位。上海地铁和广州地铁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形式;超级秘书网

c混合响应型:有常设的地铁应急指挥机构。由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下达命令,并协调工作,但是地铁突发事件下的地面交通紧急接驳,由地铁公司与公交公司自行联系,或交由自营巴士进行。北京地铁、香港地铁目前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方式。

③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

⑴轨道交通应急机构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成立独立的常设机构,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b应急机构的成员,应涵盖紧急事态或突发事件下可能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和单位;

c由市一级的行政领导出任该应急机构的指挥,必要时以强力的行政手段保障应急措施的执行效力。

⑵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的主要职能:

a制订、审核和完善地铁突发事件专项预案;

b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指定现场总指挥统一指挥对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防止事故和事件蔓延和扩大;

c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等善后处理的工作;

d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每年组织领导重点防范单位进行一次应急救援的演练;

e建立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向社会公众信息,平息误传或谣言,保持社会安定。④地铁应急响应机制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是指地铁突发事件的事故现场(或灾害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以及应急处理单位三者之间,在既定信息通道上的信息发送与反馈机制,具体包括:预测预警机制、预案启动机制、指挥协调机制、信息机制等。

⑴预测预警机制。一套完整的预测预警机制包括:预警、报警、接警、通报和响应五个部分。

⑵事件报告机制。

当地铁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地铁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将事故详细信息、已经采取控制措施和控制效果等,通过专线电话,迅速上报至市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具体上报程序、上报形式、上报内容等,参照市应急指挥中心要求和《运营分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执行;

当达到需要启动地面交通应急保障方案的条件时,地铁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应将如下内容通过电话,迅速上报至市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

a中断的开始时间,影响区段、方向

b预计影响的客运量;

c预计影响持续时间;

d需公交接驳的两端车站的站名、接驳地点;

e其他有必要报告的信息。

市地铁总公司在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必须按要求写出书面快报,分别报送市委、市人民政府,抄送市相关部门,并根据要求,续报有关情况。

3.3应急处理模式

应急处理模式包括地面交通应急和站内乘客疏散两个层面。站内乘客疏散的应急预案一般由地铁公司自行制订并完成,主要涵盖的要素有:站内监控、事态报告、信息、客流引导、进出站控制、地铁运营调整。

制订紧急情况下的交通保障方案,主要目的是快速、安全地应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及时疏散地铁滞留乘客和有效降低突发事件对城市公共客运体系的负面影响,减少地铁停运对居民出行产生的干扰,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制订不同等级突发事件情况下的交通保障方案;②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建议。

目前采用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主要有三大类:①疏运巴士;②出租车;③公交线路调整。其中,公交线路调整具体又分为:加密并行线路、开辟应急专线、线路延伸调整三种。

三、结束语

国内各个城市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各有优势,但是所采用解决方案单一,并且没有产生新的运力,只是实现了运力转移,缺口依然存在,平衡没有恢复。因此,实际采用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应针对不同的故障情况和事态发展,组合搭配三组分项方案使用。

基础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1)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以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上掌握绝对的主动权,而在开放教育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养成。

(2)增强了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处理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追求高效高速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最优解的想法,这就不得不依靠对计算机的使用。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使得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熟悉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完成信息的综合处理,增强自己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因为开放教育所具有的资源共享的特点,因此在可以自由使用的教育资源中也可以挂上学生们自己完成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作品上传来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验,也可以从别人的作品中取长补短、相互交流,这样便在无形中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丰富知识。

(4)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现代社会多青睐于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人才能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对跨学科、跨专业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软实力,沟通表达能力较强,具有团队精神。以上都非常贴合开放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策略的目的,因为通过自主学习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下进行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不仅是要求知识、信息上的综合,也是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的综合。

2.开放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用性原则

开放教育和一般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不同,因此开放教育计算机的教学更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来合理设置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该课程是以计算机基本原理和计算机基础应用为主的课程设置特点,设置合适的课时以保证讲述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时应当集中注意力等。还有,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实施自主学习策略应当注意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极其不合理,有的甚至还是以讲授传统的OFFICE的3大软件为主,忽略了网络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将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应用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因此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当对专业口径进行适当拓宽,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对课程和实验进行合理设置,注重实用课程的开设和实验实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其计算机的应用水平。

(2)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在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中,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使信息资源得以全面调动,进而调动起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在对较为混乱无序的信息进行处理时能明确其性质、范围,进而实现对其的分析、管理分类,之后再对信息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新问题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由于开放教育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开放教育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自由地进行思维的创新和发散。另一方面,要重视在开放教育中同伴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以组成小组,使得各组员之间开展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等,也便于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分配,随着组员之间交流沟通能力的加强,学生自学实践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4)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通过网络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的探索性学习,然后让学生对每一章节的个人心得体会进行总结,由教师进行学习评价,将形成性练习和论坛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知识容量,提高课程效率,还梳理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3.总结

基础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截至2010年末,全国已经有高职院校1145所,在校生达800万人,从规模和人数上看,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问题尖锐地提到我们面前,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系列观念和做法,引起越来越多同行的高度关注。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这条改革的路上摸索前进着。本人作为一位高职院的专职教师,在听了一系列相关的讲座后,凭着自己几年来的一些教学经验,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这门课为例,初步尝试了教学改革。

2旧教学观念

众所周知,实训是职业教育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教师观念上一直有个重大的误区就是“有了知识,就有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之间不但不等同,而且有一道深沟,这道沟就是实训,它是联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桥梁。这件事情很重要,涉及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要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而这种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靠训练。目前的职业教育的老师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的,受的都是“知识目标”教育,所以带到工作中,把平时上课、备课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传授知识,如何积累知识上;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是为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没有考虑过“能力训练”的问题。当然我们也会安排实验课,可是在大多时间,实验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而实训课程更是对实验课的综合,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自然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离岗位越来越远。

3新教学观念

既然能力不能传授,只能训练。那么关键问题就是用什么训练?我认为,职业教育是应该面向岗位的,培养的学生要能够做事情,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用做事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做什么事?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事,最好直接解决未来岗位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职业岗位,知道那里的问题、项目、任务。教师在课上,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仅仅是讲授一本书。一门好的职业教育课必定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兴高采烈地跟随老师完成这些任务,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教师的备课重点则要放在如何突出课程中的能力目标;如何设计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4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为例进行改革前后的比较

在教师讲解之后,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练习时间,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动手练习,这样才会强化记忆,提高实际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以上实训的内容设计和平时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所设计的实验内容相仿,丝毫体现不出来实训课的特色,自然无法带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一学期的下企业锻炼,我对企业的运作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我对本门实训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围绕着如何将课堂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最终得出基本原则总共六项: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如下:首先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根据所带班级的专业方向去研究学生将来会从事的岗位,以我所代课的管理类专业为例,本班女生占97%,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希望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文书工作,那么就要求她们无论是在文字录入、办公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要有坚硬的功底,从而得出能力目标。这种以就业目标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际工作技能,这对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的整体设计对实际教学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多方位咨询,实际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和对课程设计的建议,同时还要听取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意见,提高课程设计的水平。其次就是由能力目标去设计项目,也就是具体设计。项目是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这也是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的原则。项目选择的要点是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所以我在设计项目的时候,调整和打乱了课本原有的顺序,设计如下:任务一:用Excel设计一个考勤打卡机,评选出最好的几个作品,给学生分组选出组长,以后每天上课下课利用此考勤打卡机进行考勤同学的出勤率。让学生有按时上班的感觉,对于迟到早退的学生给予体力劳动的惩罚。并在这个任务中补充宏的用法,学生很容易接受。任务二:用Excel设计一个关于教学改革效果的网络调研问卷,并在班级中进行调研,得到教改的效果。本任务补充了窗口的用法。在设计调研问卷内容时也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任务三:利用PowerPoint为你喜欢的公司设计一个电子文化墙———企业相册,要求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更有效的利用网络,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向往的单位和工作岗位。任务四:利用Word总结这次实训,要求有封面的设计,有目录,正文包括所有项目的关键步骤和最终结果。并以电子稿上缴至教师的邮箱。锻炼了学生的打字速度,文字处理软件和网络的基本操作能力。最后是考核效果的改革,所有的学生都是通过过程的考核,不只是看最终的结果。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推荐到各个专业系部的秘书处进行实习,并由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给出评价。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专业知识成绩的考核,既要包含平时成绩,还要包含相应的实践成绩,计算机应用的实践范围比较广,学生平时的上机练习,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都应该算是考核内容的一部分。考核是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检验,设计合理,执行有效考核程序,不仅可以有效的检验学生实际学习效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通过考核,学生们知道自己的真实学习情况,在班级所占的名次,也是一种自我激励手段。当然,考核程序应当做到公平、公正,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

5结论

基础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一)朗读地点和时间具有局限性和单一性当前我国的七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存在着最主要的一个问题,也是首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朗读地点和时间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针对目前我国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的七年级学生朗读的时间都是利用早读的时间来进行的,而地点也是在教室。实际上这就造成了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本身就不够,所以教师总是在课堂上安排较多的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的朗读时间就少之又少。同时学生也不会在课下的时间进行英语的朗读和训练,这就造成七年级学生英语朗读时间较短,地点局限性较大,因此对于英语学习基本上没有效果。

(二)学生朗读的主观能动性比较欠缺大多数的学生在晨读时间的朗读,效果都是不太明显的。很多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可是学生们却是“无心念经”,以凑热闹为主,实际上起到的学习效果和朗读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没有目的性的阅读,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和朗读的时候心不在焉,这也就必然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三)朗读材料单一,局限一般而言,七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候阅读的内容都是教学的课本,这就使得朗读的材料相对比较单一,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学生朗读的枯燥和乏味。假如我们可以在朗读材料方面有较多的选择,那么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兴趣。另外如果只是比较单一的朗读材料,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接受的知识也是局限的,所以只有不断的拓展阅读和朗读的材料,才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和阅读面,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和朗读的兴趣。

二、朗读对七年级英语初学者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和举措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朗读教学对于七年级英语初学者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和认识更多的英语单词,对于一些词组的掌握和句型的理解也可以更有帮助,其次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对英语的独特感受,对学生未来的英语阅读和表达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与效果。而要想更好的提升朗读在七年级英语初学者教学当中的作用,我们就必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供大家思考和选择。

(一)教师为学生进行必要的朗读示范我们应该明确,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英语的熟悉和掌握程度都是浅层次的,因为是初学者,所以对于英语单词的熟悉和句型的把握都比较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帮助和标准的示范。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对于初步学习新的语言的学生来说,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标准的示范,既包括语音语调,也包括情感的投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模仿和朗读,进而获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