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系统论文

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精选

教学系统论文

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标和思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企业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为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78年,当时主要为国际各大远洋船舶运输公司培养专门的“船舶电气自动化”高级电气管理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立初期,实践环节还停留在原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框架内。本着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以港航电气控制工程为特色,紧密结合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对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确定改革思路,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和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索新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实践模式,切实提高实验和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环节等固化到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中,以保证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制订了一套较完整的适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具体安排见表1。

实践教学环节实施

1.实验设备开发。由于模块化实验教学设备的引进,使实验误差减小、实验时间缩短,可开展的实验项目数大大增加,较好地满足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实验的开设;但同时这种模块化的实验设备使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乏感性认识等,创新性不够,综合性实验内容单一。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课题组教师先后到振华重工等多家单位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如课题组针对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大纲和规范2010》大纲中对75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船舶电站操作”项目的评估内容的要求,设计、制作船舶电站实训评估装置,以此创新船员培训评估体系、提高船员培训的效果。船舶电站实训评估装置作为半实物仿真装置通过实物设备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船舶电站在正常情况和常见故障状态下的运行,使学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故障排除等方面的训练,加强对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的认识。

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工作中检验理论、提升理论,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是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作者曾在电力系统就职,体会比较深刻。对于变电站而言变压器检修经常要做空载和短路试验,工程上变压器空载试验方法采用调压器在低压侧加压,空载容量应小于调压器容量的50%,试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1%,以测量变压器的铁损。一般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压时,空载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1%~1%。变压器短路试验用自耦变压器调节原边电压,原边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测量变压器铜损。通常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流下的短路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4%~4%。通过亲自动手做压器空载、短路试验及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电路》、《电机学》中关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变压器的学习与理解。发电厂自动化控制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已投产和在建的大型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非常高,已达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管理模式。发电机组的自动开停机、自动同期并网技术验证了《自动控制理论》、《继电保护》等相关理论知识。在电力系统工作的4年中,笔者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电力系统工作经历对电气工程本科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

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

教材是高校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介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的保证。作者在施教时参照自身的工作经验,选用更具有方向性与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智能电网、数字化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其要求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因为这一目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目前国内应用的PLC有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产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产的FX3G系列等。随着日系PLC退出中国市场,西门子PLC被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例如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溪洛渡电厂等大型水电站使用PLC对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系统等设备进行控制。因此在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时,应该选用以西门子PLC为基础讲述电厂及电网自动化控制的教材,教学内容更接近电力系统工作实践,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更具有方向性

现代电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严格的职业要求。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是毕业生就职于电力企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电力系统设备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就发电厂而言,从事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需要毕业生熟练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熟悉电机、开关电器、载流导体、电抗器、补偿设备、避雷器、继电保护系统相关知识,这些是为适应发电厂工作而储备的理论知识。从事电气二次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则必须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子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应内容。因此拥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电力企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在促使毕业生快速融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电气设备维修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电气二次配线、布线及PLC编程能力。发电厂中大量布置电气二次控制盘柜,实际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高强度的控制回路布线与配线工作,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则需要毕业生具备基于PLC的自动化程序读写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我国各级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职工撰写大量的公文,例如对发电厂而言,每个月要写电厂运营报告、机组检修报告、技术改造方案等,特别是实行工作票制度后,每天都要写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及巡检报告。这些工作要求职工具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在求职及就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3将工作经验融入教学

将宝贵的工作经历融于课堂教学,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讲述《电路》第十一章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变压器的原理、空载和短路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在讲述《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时,以发电厂开停机控制流程、辅助设备自动化控制流程为例,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电厂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4将企业中应用的前沿技术

带进课堂随着数字化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大型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状态检测技术投入使用,开始对1000KV特高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当将当前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带进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求知兴趣。笔者从事过175MW、770MW水电机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维修工作,巨型水电厂厂用电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水电机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其中770MW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技术、巨型水电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都是当前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发展动向与趋势,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结语

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1.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和运行的基础,就是在于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理论观察社会、认知社会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当下我国的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各有侧重,但是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确把握。各大高校的教学内容都相互关联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这种体系,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科学、全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作为一个体系,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统一的规范要求,这就是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可以有效地避免实践教学分散随意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帮助实践教学实现常规化、科学化。所以思想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把握的就是教学内容的系统化。

2.教学运行的系统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个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够直接得到教学的目的,而是必须要通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大多都是静态构成的,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由老师来教授给学生最为理论的思想政治观念。在当下的实践教学中,加入了许多的动态因素,就是将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相结合,利用实践的方式来完成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在当下的这种实践教学中,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当成了一个整体,并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通过对这个系统进行较为完善的动态把握,形成了实践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换为学习的目标,实现政治教学内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必须是具备一定的前提,就是在实践过程中要能够很好地把握运行的全过程,就是教学运行过程系统化。

3.教学管理体系的系统化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其实都是在对于系统的管理上的要求。在一个完整的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相互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系统的作用。系统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通过对子系统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管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都是建立在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这样就需要将学校的各个部门整合成一个体系,这样才能够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是能力突出、素质全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基础较强,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构建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包括优良的教师、完善的理论和充足的资金。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更加利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的接受。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理论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要建立系统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4.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系统化对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思想政治教学涉及许多领域,这样就导致了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工作更加的困难复杂,这样我们建立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学质量的监督评价。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仅仅能够衡量实践教学的效果状况,还能够通过对教学效果进行整体定性的分析,为将来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教学质量监督评价的系统化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方面是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学习效果的调查,找到学生评价中自己教学的缺点,与理论考核方式不同,这种调查是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参与程度的不同拟定的,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实践学习的效果。二是加强教师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老师的评价结合学生的调查结果,这样就能够从全方位了解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对于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评价必须要建立综合性的完整的体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1.高等学校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全面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人员的能力。这里面提到的协同创新主要就是在一个系统的整体上,各个子系统基于同一目标,通过不同的方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来完成整体的共同目标。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合作会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能够更好地完成整体的共同目标。所以要想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创建协同机制,确保在实践教学中各个部分能够有效地协调工作,这样才会产生协同作用,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如果没有很好的协同机制,就会造成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很多,会对教学工作的效果起到不利的影响。

2.设计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个目标具备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必须要把这个目标进行层次上和结构上的划分,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目标。我们在强化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制定合理的方案,完善科学的体系,这是中央文件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课程间的界限,将不同的学科与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达到对学生教学的创新。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分为好几门课程,我们可以在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整合出相同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统一的实践教学,将几门课程科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完成教学工作,又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

3.构建教学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必须要做的,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建立在各门课程对总目标的要求之上的。系统论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成一个总体,各个学科是其中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目标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各个子系统也就是各门学科有着一定的研究和理解之后,设计出整体的学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各门学科之间的关联,有效地避免内容的交叉和重复,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节省很大的一部分时间和资源。构建的这个教学体系,要根据教学体系实施内容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4.合理利用资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需要利用校内和校外的各种资源来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就要求我们合理利用资源,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时,可以和校团委、学生会、教务处等部门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把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我们还可以把实践场地的资源与各个部门共享,这样不仅仅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对于学校的其他部门的工作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结论

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一、暖通空调系统课程的理论教学

暖通空调系统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动画并茂的特点,在课件的制作过程,我们先用文字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表述清楚,然后配上图片,再把设备运行的动画加上,在知识中所涉及的现行的而不是过时的规范也应及时补充说明,也要把典型的电脑制作的CAD的施工图介绍给同学讨论。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尽可能采用表格、图片、动画等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多结合当前的规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使同学扩展知识面,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当学习风机盘管时,我们先表述一下风机盘管的定义,然后把风机盘管的实物构造的照片、各种分类的实物照片、设计安装调节的原理图以及在旅馆客房的使用照片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给同学,再用文字和CAD图说明风机盘管的两种接法,i-d分析图,控制选用计算等,结合具体工程来说明:空调区较多,建筑层高较低且各区温度要求独立控制时,宜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空调区的空气质量、温湿度波动范围要求严格或空气中含有较多油烟时,不宜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而且还要说明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设计,应符合新风宜直接送入人员活动区、宜选用出口余压低的风机盘管机组,空气质量标准要求较高时,新风宜负担空调区的全部散湿量。这样同学容易理解记忆风机盘管的适应和不适应场合、应符合的规定。通过讲解空调设备,我们有意地把一些空调设备厂家选型样本介绍给同学们,例如: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冰山、台佳、天加等空调设备厂家,同学们通过不同的彩色样本,既感到新奇又容易由课堂走向市场。结合图片讲解空调设备的工作原理,学生很容易就理解风机盘管的工作原理、使用特点和分类,使学生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飞跃过程。这种学习方法不但使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到的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知识。这种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查阅课外书,学习气氛非常活跃。暖通空调系统课程的题量大、题型多,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从社会上大量的各种考试复习题中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引导同学们分清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拔高选择做的。当前我们发现虽然书店里各种考试复习题(包括历届硕士考试题和暖通设备注册师考试题)很多,但大多数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我们和同学们一起通过作业的形式做标准答案,然后在QQ群中共享标准答案。我们发现批改作业可以发现同学们毛病在什么地方,同时经常是一题多解后和同学讨论。例如,已知某房间全热冷负荷为Q=66KW,室内空气的焓值i1=48Kj/kg,室外空气的焓值i2=86Kj/kg,送风状态空气的焓值i3=33Kj/kg,新风比为M=18%,当采用最大温差送风时,则处理空气所需的冷量为多少?这道题我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充分让同学们体会利用不同知识点来解答这道题的方法,同学觉得知识理解得比较透彻、印象比较深刻。

二、暖通空调系统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法

暖通空调系统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上升为实际能力,我们要求同学们不但要会做计算题、选择题、简述题,而且还要和同学一起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某饭店的客房内,用卧式暗装风机盘管,靠门的一侧很冷,而房间温度高达27度,把这一问题提给同学分析解决,激发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同学们积极分析讨论,找到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后也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告诉同学们暖通专业有许多的规范和标准要执行,有强制性规范和一般规范,有些一定不能违反,有些尽可能去遵守。而且规范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要修改和产生新的规范,我们一定要遵守最新的版本,例如:我们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还有国务院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施工验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0114-2001)。我们在课堂上选几套典型的比较好的实际设计施工图给同学们学习讨论,借此让同学们熟悉规范和标准,同时也让同学们了解暖通图的画图技巧和方法,例如:图层怎么设置,图块怎么插入,线宽怎么定义等等,使同学们了解一下应该出哪些图纸和图号的排序方法。我们把这些不同类型的几套施工图在同学们的QQ群中共享给大家,供同学们分析讨论用,发现同学们逐渐地由理论知识转入到实际工程中来。课程结束后我们和同学们一起用2周时间专门做了一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课程设计。我们把每班同学分成5组,然后把5套不同的建筑施工图转给相应的组,每组内部的设计参数和设计要求不同,这样就达到每个同学的课程设计都不同,要求同学按绿色建筑标准做一套完整的施工图,要求达到施工的要求,学校给提供教室和每人一台计算机,老师每天都到教室检查同学们的进度和完成情况,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同学们按照真实的施工图做设计、计算,查设计手册、规范,CAD画图,当同学们出图时,我们让同学们先打出一张硫酸图纸看看和电脑效果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发现线宽不对了、字大小也不对了、原来不遮挡的地方也重叠了、线型也不对了,总之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修改完再出图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最后要每人进行答辩,2周下来同学们很忙但也收获不小,这种仿真的课程设计锻炼了同学们的读建筑图的能力,培养了运用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的能力,训练了CAD电脑制图能力,也加强了同学的互助友谊,同学们表现得都很积极。由于从头到尾老师和同学们一直在一起,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再经过答辩,成绩给的都比较合理,同学们通过课程设计学会了接到一个工程项目如何开始做设计的方法。由于专业限制同学们这次不足之处是没有真正和其他专业配合,例如没有给电气专业和结构专业提条件,没有和建筑专业配合等,没有完全按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做。为了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建环专业的学生符合当前暖通行业的需要,使我们的建环专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们进行了暖通空调系统课程教改和实践,老师们通过毕业设计和就业单位反馈情况,感觉同学们较往届学生专业水平提高了,但我们师生还要继续努力提高。我们认为专业老师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向其他高校老师学习,向设计院同行学习,向暖通空调设备厂家的专家学习,同时也要经常到工地现场向师傅学习,跟上暖通空调行业发展的步伐,只有老师水平提高上去了,才能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使我们的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各方面的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作者:郭明单位:大连大学

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增值作为反应学生自身成就进步幅度大小的一个发展性标准,与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呈现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教育中,无论实施任何一项新的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获得最大的增值效益,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不例外。受生源差异的影响,信息素质教育的增值幅度在“普通高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具体到学生个体甚至有决定性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从知识性学习向探究性和创新性学习的增值学生中考失利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主导因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缺陷,而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主要依赖于信息素质的提高。因此,“普通高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应该重视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学生学习的智慧;通过创新性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勇气和自信,给予学生成功的渴望和理想;通过信息素质的提高,奠定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身心、敏锐感触、发散思维、创新精神等教学目的。调研表明,高中学习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越早,学习的收益就越大,成功的机率也越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养成是普通高中生三年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发展基础。

(二)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从定向思维向发散性思维的增值视野在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知识层面的广度和深度,二是思想层面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目前,我国的中学教学多为应试教育模式,在学生心智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这种九年一贯制的“教与学”的应试学习可能对中考十分有效,但其形成的僵化的定向思维模式和被动的知识密集型学习方法,却使大多数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我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如何才能学的好”等学习的天性非常容易的被抹杀和禁锢,很多学生取得了优异的中考成绩,但升入重点高中后却在优学的道路上难以为续。应试教育使学校和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信息素质教育,学生的视野也就无法形成,当然老师的职业素养和家长的素质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高中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就十分必要了,尤其是对“普通高中”而言,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就是学生开阔视野的一扇大门,学生可以立足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的知识认知,在老师的发展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会遴选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求异思考,最终形成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源泉。

(三)满足学生多专业发展需求,实现从单一办学向多样化办学的增值“普通高中”的学生虽然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但在艺、体、能等方面多有特长或发展潜质,因此可以在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发展指导进行合理的学生分流。一方面,针对有艺体特长、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确立升学目标、树立自信心,逐步提高专业成绩和文化课成绩,为学生顺利升入高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无法通过三年教育升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可以和高职院校协作,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通过中职教育为社会输送应用性人才,最终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专业的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办出自己的“普通高中”特色。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满足多专业发展的需求。

(四)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实现“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战略转型的增值随着“重点高中”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高中”已经丧失了与其同台竞争的机会,只有积极面对现实,实施人才教育战略转型,在保证学校生存的基础上谋求特色发展才是“普通高中”的唯一出路。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即体现了重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也切实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调研证明,信息素质教育是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关键。

二、“普通高中”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目前,由于对高中多样化办学理念理解的不到位,多数“普通高中”还在应试教育的边缘挣扎,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还停留在一般性信息教学的层次。

(一)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单一,教学方式单调《信息技术》是专门为提高学生信息素质而设立的一门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目前,从“普通高中”信息素质教育的增值需求看,单一的一门技能课程已无法满足多元化、差异化的信息素质教学需求的,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此外,普遍简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较少的实践课时,都不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养成。

(二)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不完整,软环境建设滞后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借助于良好的体系建设。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主要是指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软硬件环境。其中,硬件环境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网络环境和图书馆等;软环境主要包括信息素质教育制度建设、教学体系建设、电子图书馆建设,以及专业数据库购置等。目前,多数“普通高中”都具有一定的信息素质教育硬件资源,虽然配置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学生开放式信息服务要求,但如果能纳入到统一的体系建设中来,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软环境建设始终是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建设的短板,除了办学理念转换迟缓这一首要问题外,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建设、制度保证体系的建设、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氛围的养成、数据库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等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与技能落后,信息素质水平亟待提高在几十年应试教育体制的禁锢下,教师已经习惯了简单有效的教学模式,即使有很多教师积极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也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在以学生成绩为准绳的桎梏面前,也只能止步于此。长此以往,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技能逐渐荒废,教学思维逐渐固化,教学观念的转化也就成口头文章。因此,如果要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水平,比如让信息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提高专业数据库检索方面的能力,让所有课程的任课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指导学生做大作业,课下进行文献检索和参加学生的小组交流等。

三、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信息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实现“普通高中”战略转型的保障。虽然每所学校所处的层次和类别不同,培养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其基础教育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担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因此,“普通高中”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共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建设:

(一)信息素质教育骨干课程的建设骨干课程是指承担着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程,信息素质教育的骨干课程就是信息技术课程。其建设目标就是与时俱进,以后现代主义教学理念为指导,形成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为后续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提供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信息文化、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支持。其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等。

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一般在国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生成。课程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一是要看它能否将学校转型需求与学生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形成校本特色;二是要看它能否为后续的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应有的支持。课程目标可以在预设性的前提下,根据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需求灵活调整,充分体现形成性的特点,体现国家、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求相统一的特点。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认知、掌握技能的主要学习资料。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思想体系、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调整形成的,它的科学性体现在能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多样化发展趋向,能否融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价值观,营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情境。教材不是知识的固化,课程也不是内容的紧箍咒,只有跳出了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建立与相关学科和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提高信息素质的价值,课程内容的选择就是成功的。有时需要在学科化与生活化、实用性与发展性、基础性与时代性、过程性与结果性等几个方面做出权衡。

3.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框架,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统一体,对内源认知的要求远远大于外源学习,是一门相对复杂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指向性的变化,其教学模式也要进行灵活的调整,以保证在有序性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比如,传递———接受式、探究式、抛锚式、现象分析模式、巴特勒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教学模式的实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经验、职业道德等。

4.考核方法。科学的考核方法和过程设计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形成正能量,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普通高中”的学生自我约束力普遍较差,持续关注度低,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但短时兴奋多,思维跳跃性强,荣誉感强。针对以上特点,可以增加过程考核和课上竞赛的比重,比如主题发言、小组辩论、操作比赛、撰写小论文等,以此引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持续关注,为学生参加终结性考核奠定基础。

(二)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学生要真正提高信息素质,做到学以致用,还有赖于学校为塑造的良好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环境,即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教学改革,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摒弃单一的老师主导型授课方法,推广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担当学习的主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以上提到的探究式和分析式等教学模式,通过增加班组讨论和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将信息素质教育融会贯通到学校的所有课程中去,让学生每天带着问题上课、带着质疑下课,课上思辨、课下求索,敢于质疑权威,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勇于独立创新和标新立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信息认知和辨识能力的形成、信息加工和创新意识的出现、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信息道德的建立等依赖于良好的教学环境。但教学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建设初期可以选择优秀教师和成熟学科率先尝试,成功之后再通过示范教学逐步推广。

(三)信息素质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信息素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是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

1.网络教学平台。即通过网络教辅软件建立的在时间和方式上都相当灵活的网络教学环境。通过平台,教师可以为自己的课程建立网络教学中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和各种文本、课件、音频、视频、网页等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论坛,布置与批改作业,进行课程答疑和辅导;通过平台,学生可以主动获取教学资源,在信息交流中提高认知水平,获得学习方法,拓展视野。目前,大多数学校只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一个教学资源窗口,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网络教学,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办学资金的丰厚,网络教学平台必将成为高中最主要教辅手段。

2.文献检索数据库。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各种专业学术网站、学科导航、搜索引擎、RSS等功能的也日益强大,学生通过电脑和手机可以十分便捷地检索到各种信息,有时还能检索到一些在数据库中难以检索到的信息。但是,网络信息资源鱼龙混杂、真假并存,很多没有经过深加工,检索效率低,准确性、代表性和前沿性不明确。因此,具体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文献检索数据库主要是指馆藏的电子图书、数字化期刊。它内容全面,具有权威性和前沿性,可以为师生提供更为专业的信息服务,比如超星图书馆、方正图书、书生图书、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等。其中,CNKI和万方数据库对学校教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学生使用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此部分资源市场价格较贵,让“普通高中”购买不太现实,但可以通过和高校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3.图书馆。随着电子图书馆的出现,以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传统图书馆并没有失去以往的风采,相反作为一个校园文化的象征,图书馆不仅是一个集中供师生阅览、检索文献的地方,更是师生交流思想、激发创新灵感的宝地。因此,学校要精心设计图书馆的文化环境,把它作为学校思想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文化生活教育的窗口,以及创新素质形成的源泉来进行建设,保证为师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

(四)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就是它的执行者———教师。在这里,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麦田守望者”,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一个能立足本职岗位,以学生为本,以统一的信息素质教育理念为准绳,与学生一起携手共进,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目标,营造“诚学勤思、问学无息”学习氛围的主导者;是一个集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教学素质于一体,因材施教,引导每一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导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鉴于教师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教师培训必须先行实施,只有教师的信息素质提高了,教学理念统一了,职业道德崇高了,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成功了一半。

(五)信息素质教育增值评价体系的建设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旨在运用科学评价手段分析信息素质教育实施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流程,通过反馈调节系统的各个制约关系,形成科学决策,确保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科学运行和管理目标的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增值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增值评价是发展性评价方法的一种,它能够以量化的标准阐释学生在某段时间内自身各方面素质的进步幅度,它关注过程,重视学生的发展,即侧重数据,也兼顾质性内容,用于检测信息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它通常以一个学期为评价阶段,以学生个体发展为评价对象,以德、智、体、美、劳为评价指标,以各评价指标的增值幅度作为评价标准,相对于目前学校常用的评价标准,全面而科学。信息素质教育增值评价体系图。当然,对于信息素质教育而言,学生的增值评价只是一种短期评价,作为一种能够赋予学生终身学习技能的教育形式,对它的全面评价还需要一种更长尺度的评价标准,即学生毕业后10年、20年以后的成才率分析、社会财富贡献率分析、社会影响力分析、励志成功率分析等。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更能体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