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问题论文

教师问题论文范文精选

教师问题论文

教师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教育;教师;教育权威;教师地位;教师的自我实现

在市场经济体系确立、完善的进程中,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尤其是在当代中国教育伦理体系的构建中,现代教师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研究,从而搞好适合新时期的教师伦理设计。

一、构建当代中国教育伦理体系.需要有教育权威作保障.形成民主化的教育伦理精神和结构

教育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势所趋,与这种民主化进程相适应,现代教师的教育权威要求新的教育权成为其支撑,要求对教育角色重新做出诠释,要求教育责任和教育德性建立在中国现代化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之中。在传统权威、家族宗法势力、地域性教育权力、灌输式教育形式、单纯依靠教师的教育角色获得教育权威的地方,也往往是教育生活缺乏教育民主的地方。它不可能使学生的个性自由、独创性、灵活性和健全人格获得真正的成长。在民主化进程中教育权威如何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伦理难题。

教育权威失序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封建专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民主法制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然遇到的现象,是完全抹杀人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潜能发展的教育权威体系,是一种严重排拒教育民主的教育权威体系。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来说,教育生活的民主化是新中国教育体翩告别传统教育权威体系的一个异常鲜明的特征。但传统的惯性仍然是非常强大的。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展开,当前中国教育权威处于一种转型期的失序状态:主要包括传统式的教育权威失败;现实的教育权威失范;理想的教育权威失落。民主化进程中传统教育权威失效是指儒家式的教育模式在当今社会失去了教育权威的作用而不再有效;现实的教育权威失范是指用教条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的方式树立起来的教育权威与教育民主化的现代社会进程处于一种矛盾冲突的状态;理想的教育权威失落是指主流的理想沾染了一种短视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弊端,“商品化的教育权威”的教育伦理危机的到来。

这是民主化进程中,教育权威必然经历的重大转折。传统的以教师权威的天然合理性为基础的教育伦理秩序必将被一种现代的、建立在道德证明或道德印证基础上的教育伦理秩序所取代。这一转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表现为新旧价值观和伦理观之间的尖锐冲突,其核心是教育理念或教育基础的现代性变革。进一步,教育权威的失序又急切地呼唤一种建立在新的教育伦理基础上的教育权威的重建。我们看到,这有赖于一种民主化的教育伦理精神和结构的形成。比如,在这种民主化的教育伦理精神和结构中,“教一学”关系、“师一生”关系的良序进行将不再诉求于教育角色的权威性。教师必须尊重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复杂性,尊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由文化差异、代沟和青少年主体价值所造成的认同难度,以一种更民主的、更开放的、更宽容的精神进行一种旨在对话、交流、沟通和理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活动。再如,学校的围墙不再是学生与社会隔离起来的象征物,学校与杜会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权威不再依靠相对独立的学校教育权力的外在控制,它更多地应当立足于一种内化发展,亦即教育权威不再由一种同一性的教育规范维系。学生中心论是民主办学的基本教育理念,它要求教育权威从学生的受教育活动中产生出来。

应该看到,由教育权威的失序而产生的教育伦理危机,是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它是教育现代化过程的必然产物,是教育进步的表现。失序和危机并不是教育伦理的后退,而是在民主化进程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预兆。因此,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权威面临的各种道德难题,如时下人们所说的人生导师的缺席、生活意义的丧失、父辈对下一代教育支配权的终结、“师道尊严(一种传统的等级人伦)威风扫地”、教育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严肃性等等,是教育精神和教育伦理走出转型期教育民主化进程造成的诸多困惑的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

二、市场经济社会的利益导向。对传统的教师伦理产生深刻影响.当代中国教育必须面对市场社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不是一片远离社会的“净土“。市场社会中教师的地位,取决于教育在面向市场保持自身相对的独立、自由和尊严的同时,又能与社会这样一个不可阻断的整体背景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良好的教育——伦理生态。教师如何处理好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导向的经济伦理价值与学校教育“以人为目的”的人道伦理价值之间的紧张关系,是确立其师者地位的关键。

第一,市场经济社会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人伦秩序。“伦”在传统社会其实是讲以“身份”地位为中心的客观的人与人的关系。而在市场经济社会,“伦”作为一种客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由身份等级来决定,而是由人们相互之间自愿缔结的“契约”来决定。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是一种平等的人际互动活动。因此,市场经济社会中教师地位不是靠教师“本于天伦的人伦”先天地获得的,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来获得学生的尊重。

第二,市场经济社会要求对“为师之理”有一个新的把握。“理”是主体对事物规律性、普遍性东西的把握。是建立在主体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可普遍化的内在规律。“教师”的“为师之理”是教师在其教育人伦中所理解的应当遵循的普遍性的“为师之理”。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教师”的为师之“理”不是由“天理”先天决定的,它是建立在对教师人性的肯定与提升的基础上,是一种人之理。具体说来,它是对合情合理的教育人伦秩序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市场经济社会对教师“理”的位置的要求决定了教师必须解决好情与理、实然与应然、知识与德性等基本矛盾关系。它是教师对教育共同体中普遍法则的理解与认同。

第三,市场经济社会赋予师德新的内涵,对师德提出新的要求。教师的“德”,我们称之为“师德”。一个有“师德”的教师往往在他的教育活动中表现出与教师角色相称的伦理美德和理智美德。传统社会中“师德”的位置往往定位在教师履行其职责时的奉献,而忽略了教师履行其职责时的应“得”。“德——得”相通的“人德规范”被解释成一种“义得”而排斥了“利得”。市场经济社会要求人们恢复“利得”的正当性。师德不仅要体现教师美德行为的“义得”还必须充分体现履行教师美德行为的“利得”。

三、教师自身价值实现有赖于崇高的文化使命感、开放的视野及全球化时代教师的神圣职责

现阶段,适合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文化转换的新时代需要的教育伦理设计,必然要受到文化发展的这一基本态势的深远影响,因此,当代中国教育伦理问题还必须思考:在多元化态势下,教师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传统向现代的文化转换中,教师价值实现有赖于崇高的使命感。一方面表现在,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善于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合理的东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学生的文化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另方面表现在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贯彻到“教书育人”活动之中。这是一种文化教化过程,教师自我实现就是在这一教化过程中“成人成己”,教师群体人格这种文化意识、文化觉醒、文化职责和文化使命对于国民心性和国民群体人格的塑造至关重大。

在多元文化态势下,教师应具备开放的现代文化视野。教师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交织的多元文化态势下,必须从强化自身的现代意识、现代素质、现代人格力量、现代思维、现代情怀来引导学生在尊重传统同时告别传统、在涵摄传统文化之精华的同时使自己在学习型社会中成为一个具有高素质文化教养的现代人。这样教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实际上是一种双重价值实现,既是自我实现又是以人格魅力和角色权威范导了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的方向。

教师自我实现还有赖于全球化时代教师职责的确立。我们今天的文化和教育都处于全球化背景下,教师的自我实现还表现在他(或她)要以一种“面向世界”的文化品格和文化教养创造中国人的群体文化人格,教化未来中国国民的文化心灵。从文化生态的视野看,中华民族的发展在当前文化转换时期面临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对待世界文化的问题,尤其是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问题。中国要在更广更深的层次上融人国际社会,那么就要在自己走向世界的同时,容许世界走向中国,就要在一种开放文化心态中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生性、相互依存性。

教师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一个人个性是否完整、是否良好,对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要有效地搞好班级管理,就得渗透心理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一个人个性是否完整、是否良好,对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而班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要有效地搞好班级管理,就得渗透心理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关注学生的倾诉

在许多班级中大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每当在学生身上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后,教师都不大给学生申辩的机会,更不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

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他们也有自已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因此,当学生身上发生问题后,做教师的应该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去思考。经常发火、训斥,是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的,必须给他们诉说的权力,并从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然后把准脉搏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增强识别是非的能力。

对于思想比较复杂、考虑问题有时比较偏激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谈,诱导他说出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当时的想法、产生的结果,分析通知家长的必要性。通过倾听学生的心里话,我深深感到,此年龄段的学生害怕孤独,渴望与老师沟通,渴望老师的理解与信任,愿意与老师多交谈,对所信任的教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敞开的。

相反,如果老师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批评学生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学生因失去说话的权利只好把委屈和不满埋在心里。老师不仅失去了一次了解学生心灵世界的机会,而且学生从此也会产生与老师对抗的心理。

倾听学生的诉说,充分尊重学生倾诉的权利,是一种教育艺术。这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只有面对学生平等交流,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教师教育学生也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学生端正思想。倾听学生诉说,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学生有了向教师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跳出压抑的心境,不会再施刁耍蛮了。

二、注意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对某人某事所产生的反感情结,作出与常理相悖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教师的教育不易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渠道是施教者教育不当。目前素质教育虽然已进行了几年,但学校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取人,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而且家长也都瞧准了升学这座“独木桥”,规定星期六、日都必须在家里学习,不能出门,功课做完了还要做家长买的其他学习资料。学习只能好,不能差。一旦这些“不能”被冒犯,必遭家长的打骂,使学生觉得自己就像是一部学习机器,因而产生“我偏不给你学”的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另一原因是:教师批评学生的场所不当。现在的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假如教师批评学生的场合不对,一旦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侵害,就会关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甚至激怒学生,从而与教师对着干。

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师生关系不协调,态度不友好,学生抵触教师。比如教师不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待好学生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对待易犯错误的学生冷若冰霜,简单粗暴,这种娇惯偏爱、厚此薄彼的做法也会加剧学生产生对抗的情绪。

那么怎样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呢?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对抗性,不管你向他提什么建议,他总是喜欢跟你对着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你采取遏制的方法去改变,因他本身具有对抗性,反面会更加强烈地喷发出来。比如对于那些“不安分”的学生,容易引起教师的担忧和反感,因而对他们的限制也就较多,学生就越想突破这些防线。如上课做鬼脸,对同学蛮横无理、顶撞教师,旷课、逃学、离家出走,甚至危害社会,触犯法律。超级秘书网

教师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幼儿园教师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改革激励机制的对策。

教师是一所幼儿园不断发展和成长的活力源泉,只有把教师这种具有巨大能动性的资源管理好,才能高效地实现组织日标。虽然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回避激励的作用。因此,要使教师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掸,就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幼儿园教师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激励机制是幼儿园管理的灵魂,尤其在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仇取向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的情况卜,教育也会展示其新的精神风貌在各类不同体制幼儿园同时并存的新形势卜,竞争将更加激烈囚此,新形势卜幼儿教师的激励机制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和迫切。

1.1教师的工作资源环境

研究表明,心理氛围是影响人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积极、活跃、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可以激发人的活动动机,提高人的活动积极性和大脑的觉醒水平,使人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充分乃至超常发挥反之,刻板、冷漠、紧张的心理氛围则会对人起到阻抑作用,导致人的焦虑、不安,降低人的大脑觉醒水平和智力活跃水平。所以,管理者只有为教师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团结、信任的氛围,才能造就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支持领导的融洽环境,让教师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学习既安心又舒以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1.2幼儿园考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我们认为,对教师的激励必须建立在对教师工作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因为公正的考评最能激励每一个教师工作积极性。在调查中教师对考评中不满意的三个问题依次是:考评结果分等次;考评标准不明确、客观;考评的政策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因此,幼儿园考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并应公平、公正、公开落实。

1.3物质激励不合理。忽视对教师深层次的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财富作为刺激手段,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要包含两方而的内容:一是通过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经济收人和福利待遇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对一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以鼓励教师为教学、利一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2改革幼儿园教师激励机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满足教师需要策略

在每一所学校望,教师来自四而八方,层次不一,需求各异。有的表现在物质经济需求上,有的表现在精神需求上,有的表现在知识、业务和自身价伯上所以,管理者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学校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法和措施,做好教师激励工作。

(1)根据物质经济需求,我们采取提高认识,加强理解与关心,正确引导,动员与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搞好学校各方而的工作,节支增收,改善福利待遇等办法,尽可能满足教师的经济需求,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①通过学习提高教职工的认识,使广大教师识大体顾大局。引导教师作纵横向比较时,不能不切合实际地进行攀比,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只能根据本园经济的发展逐步进行。②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注重感情投资。学校必须重视教师的物质利益,尽可能创造条件,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2)根据精神需求,采取加强学习,正而教育,鼓励进步,表彰先进,引导教师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作贡献。①在政治上关心他们,鼓励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用新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事物和新问题,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感。②学校领一导与教师要交朋友,积极开展谈心活动,交流思想,真诚相待,对教师心理上的疙瘩和一些错误看法进行疏导和帮助,增强了友谊,加强了团结,齐心协力增强办学活力。③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让每位教师都能展示自己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增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和友谊,同时也加强了组织纪律性和工作责任心。

(3)根据知识和业务的需要。加强督导检查,开展教学评比,做到既正确引导,又给予积极肯定,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并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①提高教师的时代意识感。通过不同场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讨论,使教师认识到当今世界充满着激烈竞争。因此,要求教师知识要更新,业务要精益求精。②学校应鼓励学历不达标的教师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并从时问上给予保证,经费上给予补贴。③对青年教师,除了让他们参加县级集中培训外,还采取校内以老带新的办法,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④不断充实教学资料和图书。让教师自己选购资料,以达各尽所需,物尽其用的目的,为教师备课、进修与业务的提高提供服务。⑤增加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改善并优化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一个研究自由和教学环境宽松的学术气氛。

2.2激励教师工作动机策略

2.2.1奖罚激励

奖罚激励就是学校领导者依据学校和有关部门所制订的各种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教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所做出的一种积极肯定的鼓励或否定的批评、制止和反对,从而有效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方法,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制度保证。

有人认为,奖励是激励,惩罚不是激励,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奖励是激励,使先进更先进,处罚也是激励,它激发人的精神斗志,使后进变为先进。目前,学校管理中比较忽视处罚这一激励策略,以至于使某些教师能在学校中’f昆下去,并目使他们在不先进也不受处罚的空档中过得非常自在,惰性在这个空档中滋生蔓延,导致消极落后者有了安全的避风港,使后进更加后进。这不能不说是学校管理中的一大失策。因此必须把惩罚机制纳人激励机制中来,使它发挥应有的动力作用,使某些教师产生危机感。否则,干好干坏一个样.谁环羊心自己的下作率.谁环类钻研自己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呢!所以,学校管理者应与教师一起制订奖惩标准,利用奖惩手段,来激励教师,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

2.2.2参与激励

参与激励是指在民主的气氛中,学校管理者极力促进教职工参与寸论工作决策,以便激发一大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并提高工作上气和工作效率的激励方法。教师通过参与学校管理,使每个教师产生我就是“园长”,我应该有相应的“责任”这样一种心理气氛,进而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发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领导比教师高明的思想,树立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其次,创设民主管理的氛围,即学校管理者要平易近人,虚心听取教师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要定期召开教师代表会,重大事情要交教师代表会研究通过,第四,设立园长信箱,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广开渠道让教师们表达心声。参与激励的关键在于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遇事同他们商讨,悉心听取大家的意见,井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从心理学角度看,参与满足了教师较高级的需要,即尊重需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只有当个体满足了尊重的需要时,才可能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3完善考评激励,促进合理竞争

教师的发展与幼儿园考评机制的建立密切相关。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发掘教师的潜能,对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现代人事制度的因素,考评激励越来越成为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幼儿园教师的考评类可分成月考评、学期考评和学年考评等。幼儿园在制定、执行考评体系时,要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他人,要考虑到教师的能力水平。在考评过程中必须注意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在考评机制的执行上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只有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奖勤罚懒、奖功罚过、奖优罚劣,才能够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反之,领导暗示、暗箱操作,都会使教师愤然,积极性受到挫伤,不利于初慧和才能的发挥,造成人力资源的损耗和浪费。

教师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现状,分析

O引言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是一种最主要的工作态度,并且它影响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是学校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和最根本的动力源泉;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因素,而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方面.因此,近年来,教师工作满意度问题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产生的行为动力、人际关系、职业成就和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己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的子群体,学者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少.本文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查阅了1996~2005年十年问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的论文,找到相关论文仅几篇.本文试图对国内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现状做一简单的梳理,总结我国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的模式,并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做出评价和建议,以期对我国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研究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意义

1.1加强对体育教师管理的需要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而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做出客观地评价和描述,明确影响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使学校管理者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明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各项教师激励措施;同时,为学校选拔骨干教师、教师职务、职称晋升、进修培训、接收新教师等教师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能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1.2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口号,将学生确定为学校管理的唯一目标,学校管理的主要焦点集中在学生方面,而教师却很少受到关注;而良好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二者相铺相成、缺一不可”;办学教师是主体,要办好一所学校,管理好教师和管理好学生同样重要.在人文精神大力倡导的今天,学校管理者也应该关注教师的工作感受、兴趣爱好、物质利益、情感倾向和价值追求等个人需要,建立学校既要服务于学生又要服务于教师的双重管理目标,切实做到以教师为中心,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并使教师得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

1.3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需要

研究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是维护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教师管理主要集中在对教师的选聘、任用、培训与考核等以任务为中心的方面,而教师在工作中的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却很少受到关注,而当这些负性情绪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研究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可以及时了解体育教师在工作中的心理感受,进而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注和疏导,从而预防教师心理疾病的产生,切实维护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2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现状

我国关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86年,李子彪在文章“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关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题.从1986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专题研究,由于研究样本、研究工具和参照点的不同,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的可比性也较差,如陈云英、孙绍邦(1994)关于(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工作性质、职业投入感及人际关系上的满意度较高,而在薪水、领导管理、进修提升和物理条件等因素上满意度较低,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瞳;袁立新(1995)对珠江三角洲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与转换工作意向间的关系作了探讨,发现中学教师对工作本身、校长、同事的满意度较高,对收入和地位的满意度较低,对收入与地位的满足感是教师转换职业意向的最重要预测因素;国内已有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冯伯麟(1996)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学教师对工资收入、工作强度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对自我实现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略低于男教师;陈卫旗(1998)对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结构(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学教师除了对同事关系和社会认可感到满意,对社会地位持中性态度外,对其余各项均感不满意;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总体上与组织承诺和工作卷人程度都有密切的关联;张忠山(2000)对上海市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而言,上海市小学教师对工作基本满意,在收入满意方面,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在其他层面上则没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间无显著差异;张忠山、吴志宏(2001)分析了校长领导行为与(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发现校长的关心体谅行为与教师工作满意的各层面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校长的建立结构行为与教师对教学、校长、同事、晋升认可的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与教师对工作收入的满意度相关不显著;朱继荣,杨继平(2004)对太原市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的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对工作基本满意,满意度与教师的年龄、教龄存在着显著差异,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工作报酬满意方面显著高于教龄长的教师,年龄与工作满意的关系是一种“U”形关系,与Herzber(1959)的研究结果相似;王志红,蔡久志(2005)采用自编量表和问卷随机抽取唐山地区4所高校442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大学教师工作总体上基本满意,对工作卷入程度自我评价最高,对工作回报的满意感最低,领导与管理是影响大学教师工作满意的最主要因素.杨继平,张雪莲(2006)对山西省七所高校281名教师进行的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表明:女教师比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高,但在工作满意度的各个维度上并无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教龄、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3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现状

国内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较少,在研究内容上以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比较、影响因素的研究等居多,少有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其它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诸葛伟民(2001)对浙江、上海、江苏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普遍较低;影响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工作适应性、职称评定、群体组织气氛、学校政策制度和报酬福利待遇;任职年限越长、职称越高、职务越重要其工作满意感水平就越高;周艳丽、周坷(2003)对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在自我实现、同事、教学活动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在待遇、领导与管理方面满意度较低,男、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除社会支持1项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外,其余7项无显著差异,职称与整体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呈倒山峰形态;从教不同年级的高中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间无显著差异口幻;刘志强、秦治军等(2004)对北京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报告出较高水平,总体平均分是3.37,高于中等强度值;小学体育教师在自我实现、领导关系、同事关系三个因素报告出的满意度较高,在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两个因素报告出的满意度较低.一些研究仅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调查:郑崴,杨双燕(2005)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与对策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训练工作量很大,压力大,但他们乐意从事教师这个行业的,很多教师都能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但对继续教育、报酬待遇、人际关系、学校行政运作方面不满意;茆宝荣(2005)关于体育教师心理需求与管理的探讨,认为学校管理主要领导人,在政治荣誉、生活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切实关心体育教师,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体育教师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工作效率就能得到不断提高.杨秀芹(2003)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困惑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主要原因虽然在于经济待遇低,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地位降低对教师的心理冲击,除此以外,还在于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管理普遍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以及部分体育教师自身对改革环境的不适应.在逐步提高体育教师待遇的同时,完善有效激励管理制度和政策,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激发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热情,稳定体育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余清凤(2000)关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态度调查与分析,提出要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潜能,应加强职业态度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职业地位和待遇: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健全自我控制能力,处理好自尊和自爱的关系.

4本领域研究中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4.1研究成果少,缺乏创造性

我国关于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较晚,研究的角度和模式较单一,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文章从1996—2005年仅几篇,文章的数量少,研究的学者太少,题目内容相近.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多半是仅仅关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或差异比较,影响机制和干预研究少.同时研究的范围太小,参与研究的学者太少,从这一侧面也可看出,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心理、教育、医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和多学科人员的通力合作,综合各学科之长,形成综合的研究力量,以加快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的步伐.调查研究也只是着眼于数据的罗列,把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只用一些数据进行简单地说明,没有结合理论思辩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种“分割式”的研究存在着实证研究缺少理论思辩和人文关注,而思辩研究缺乏实证支撑和科学精神之不足,不利于该领域的研究.本文所综述的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多属于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较短时间间距中对不同的对象样本进行观察和测定,从而对各类对象做出总体分析的研究类型.这种研究的优势在于能随时了解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研究效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费时也较少.但是横断研究不能揭示因果关系的方向,而且它的取样程序也较为复杂.因此,我们的研究不仅要开展横断研究,而且要注意开展长期的纵向研究.

教师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1.选题简单化,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论文撰写是从选题开始的,题目难易度适中,题目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紧密或自己熟知,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一步,但不少学员思想上的不重视,态度上不认真,选题简单化、形式化现象较为普遍,有的题目过于陈旧,没有前沿性,也缺乏现实意义;有的题目范围过窄,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题目很大,依照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几乎不可能完成工作任务。也有少数学员选题不认真,到撰写论文时,无资料可查,没有实际内容可写,临时更换题目,使论文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

2.收集的资料多且零乱,缺乏筛选、整理使之系统化能力。经贸类论文以文字表达为主,难以形成空间概念,不易找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研究对象的切入点,达不到学以致用。学员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往往寻找大量缺乏系统性且未筛选整理的资料。这种过度依赖很资料,而又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加工,其结果导致对论文题目内涵的肤浅理解,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够清楚,不能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问题进行归纳,使得论文的质量下降,甚至达不到毕业论文要求。

3.写作水平不高,论文不规范。在从学员交来的论文看,有的结构不完整,不能开宗明义,结构松散、缺乏条理,文章的前后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缺逻辑关系、只是将几个问题简单堆积在一起。有的写作时面面俱到,内容空洞,论述缺乏说服力,拖泥带水、颠三倒四,语句不够通畅。有的论述乏力,资料陈旧,不能选择典型代表性的事例,有时仅凭特定环境中的偶发事件,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有的观点主观片面,缺乏准确性,往往以偏概全,调查研究不够,对问题没有全面的认识。有的论文中心论点提炼不够,论据分析不明,观点含糊不清,内容似是而非。有的使用材料不当或材料内容失实,使得文章失去价值。部分学生写作无计划,想到一点写一点,缺乏紧迫感和时间概念,往往是前松后紧,有的学员甚至临到答辩前夕才匆匆定稿,连消化论文准备答辩的时间都难以保证。导致少数学生只能草草过关。

4.把关不严,时有抄袭现象发生。少数学生对待毕业论文态度不端正,只求通过这个环节教学的思想比较严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做毕业论文过程中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用几篇他人的文章大段抄袭、剪辑和堆砌,没有自己的观点,更有甚者用网上或杂志上或以前毕业学员的文章全篇抄袭,稍作改头换面,权当毕业论文上交,达不到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势必影响到学生的正常毕业。

二、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相关因素

1.学生因素。第一,学生认识、态度、自觉性、主动性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毕业论文的主要实施者,要使毕业论文按照规定的要求和质量完成,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部分学员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认为简单写写,或找些资料后抄抄、拼拼,就能过关,存在一种侥幸心理,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红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手段,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二,学好专业知识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基础要求,部分学员在学业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没有认认真真的学,没有将所有专业知识学懂、学透、融会贯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精和能力缺乏,而导致论文没有深度和新意,只是照搬别人的观点或成果。反映在论文中,表现为基本功差,语言不流畅,论述不严密,结构不合理,甚至错别字多,写作格式不合要求。第三,有些学员工作岗位变动或是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不同类,自己又不选择适合专业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因而对选题及论文内容不熟悉,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工作不恰当,论文写作困难,不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

2.教师因素。第一,教师的能力、投入与责任心对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有部分老师是电大创建时从中学调入,也有部分中青年教师是大学毕业分配到电大不久的,师资队伍中,真正符合毕业论文教学要求的教师比例不高,少数教师专业不对口,对经贸类学生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研究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基本功不扎实、接受新的知识、新的发展方向能力不强,缺乏前瞻性。第二,还有少数教师责任心不强,在指导论文过程中,只是等学生来找,学生不来就不管不问,对学生提交的论文是否符合要求或是否自己完成也不予理会,没有经过反复修改过程,答辩时也就擅自降低要求,照顾过关,这些指导老师对学生要求不高,把关不严,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第三,由于县级电大专业教师队伍人数不足,近几年电大开放教育学生人数猛增,指导老师队伍人员严重缺乏,一名指导教师带数名、甚至十多名学生的现象是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指导老师水平多高,责任心多强,但精力有限,也难在短时间内认真指导这么多学生。另外有些县级电大聘请一些高校的老师兼职指导,由于高校教师有自己尊重的教学教研任务,或因与学员不在同一城市,在空间上、时间上、精力上难以很好的进行指导,论文质量自然也就难以达到要求。

3.学校因素。学校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管理者,但在这个过程中的管理监控缺失。虽然从中央、省电大对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工作都制定了任务要求,工作规范,检查制度和评价标准。市、县电大也有相应的实施管理措施和具体的操作规程,但在实施时,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较为普遍。多数县级电大没有校内仿真实训场所,也没有能与相关企业形象好,管理规范、严谨,经济效益佳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员只能回自己单位或自找实习场所,难能达到毕业实习要求。也有许多学校从论文选题、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没有制定明确时序进就和考核标准,缺乏认真检查,缺乏督促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交流,论文审阅的相关机制,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检查漫不经心,教师指导流于形式。县级电大专业教师不足,指导老师精力不够也是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

三、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端正态度,提高对毕业论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学生、教师都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不仅是开放教育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对学员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是对学员查阅文件、科研、独立工作等多方面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学员实际操作的模拟训练和“产品”走向市场的检阅。因此从校领导到指导教师、学员都要提高认识,对学员开展多形式毕业论文教学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学员从思想上,行动上端正态度,对毕业论文实践教育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