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体系论文

会计体系论文范文精选

会计体系论文

会计体系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系统,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由于信用问题而导致的与资金供应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存在的市场失效问题。分析了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系统的思路、方法、途径、措施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5%,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销售额占58.9%,进出口额占68%左右,上缴税收占48%左右。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生力军。然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市场失效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融资活动中,资金的供给方需要对资金的需求方的资信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核实,为此要求存在一个规范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市场。纵观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状况,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逃税避税,与审计机构串通一气,制造虚假的财务数据。虚假财务信息也欺骗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造成大量资本金的误投和流失。由此看来,要解决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缺失问题,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既与企业有关,也与整个会计师行业有关。所以,提供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被调查的20家中小企业中,有70%的调查对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账。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不好、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等原因,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较弱。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较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二)不依法规范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

有些中小企业账目设置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有关人士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业务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起用会计人才时,有85%的企业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老会计,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应用。

(四)没有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

会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规范。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五)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认真执行。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六)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混乱

我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修改了部分会计法规。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混乱,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由上述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增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全依赖其内部管理越来越难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所以,笔者提出会计工作的业务外包,借助于会计服务提供方来加强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的审计市场,呈现出三个市场的竞争格局。三个市场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高端市场是指到美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审计费用较高,审计成本较低,这个市场为“四大”垄断(即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中端市场指国内大型企业、沪深上市公司和优质高科技企业;低端市场是指中小企业,这种市场被国内中小事务所把持。可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1)市场化发展步伐缓慢。由于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多数来源于原来的挂靠单位,有其历史渊源,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依赖于业务量的大小,而业务量受当地财政、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的控制,如此形成的由行政部门垄断的会计服务市场本身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市场化发展相违背的。2)规模小,人才匮乏。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执业人员素质不高和后续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与大事务所进行人才选拔的争夺中,中小事务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3)业务范围。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不同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目的,一般是为了报税或者筹资需要。中小事务所的廉价收费,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节约资金的服务需求。另外,中小事务所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提供的记账服务填补了大事务所不能为或不屑为的业务空白,是其另外一个利润来源。4)执业质量。目前,中小事务所的整体审计质量不高。盘点、函证、现场勘察、分析性复核等诸多重要而最有效的审计程序常常被省略了。大部分中小事务所都有提高审计质量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受到市场、收费和市场环境的诸多限制。首先,受市场和收入状况的影响,中小事务所的人、财、物有限,审计的方案设计、程序设计、证据搜集就免不了会简化。而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的欠缺,往往又使它所承担的审计方案实施效益大打折扣。同时,审计人员面对低廉的审计收费,心理上已缺乏专业信心和热情。其次,对于中小事务所的审计,社会各界的关注度相对较弱。因此,执业质量自然不会很理想。中小事务所想提高质量,缺少内外部的驱动力,缺乏实力。5)内部无序竞争。在中小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在客户选择时,容易急功近利,使审计意见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且没有其擅长服务的领域,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演化为服务价格的竞争。另外,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许多事务所违规操作,迁就被审计单位,出具与被审计单位真实情况不符的审计意见。

三、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律上的扶持力度不够。目前,从法律体系上来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但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社会力量很难将中小企业纳入其服务范围。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作用,社会各方力量很难积极介入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2)市场供需存在较大矛盾。整体的会计服务需求量大,而社会供给不足。3)服务品种单一。外部经营环境剧烈变动,而中小企业会计基础较差,除了传统的记账、审计会计业务外,中小企业在管理咨询、理财、资产评估、税收筹划、经营诊断以及进行市场调查、情报搜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社会所提供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品种单一。4)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中小企业贷款有急、频、少、缺、高的特点,即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少、缺抵押、费用高。与贷款相关的会计服务也要求快、频、全、准、低,即速度快、频率高、信息全面、数据准确、成本低。目前,由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与质量问题相关,因此,很难摆脱这个怪圈。5)社会参与度不够。社会缺乏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的充分认识,缺乏信息协调共享平台。各自为政导致的是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很难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该由各个职能部门包括经贸、财政、金融、税务、工商、民政、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紧密配合,而目前尚不能实现这种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亦需时日。

四、现阶段发展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措施

应努力构建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会计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突破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信用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一)政府在建立健全会计服务体系中应发挥关键作用。会计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政府应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职能赋予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社会力量参与。根据实际,不搞重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现阶段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各行政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其二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监督体系。两种做法都可以在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向商业化。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要有先进的技术平台,具有动态录入、数据共享和数据查询等功能,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信用交易的鼓励和监管工作。

(三)规范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行为。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加大行业监督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严密、系统、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和高收费。对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实行收益保护,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贴或是减免税,保证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得到一定的收益。超级秘书网

(四)针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供需矛盾,建立协调机制,引导各社会力量参与,增加供给。由政府牵头解决该问题已初见成效,2005年底,河南省首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咨询团在郑州市成立。由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会牵头组建的这个组织,吸收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为成员,旨在为全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管理培训、企业管理诊断及其相关服务,引导企业利用“外脑”。目前,已有成员单位l4家。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做法:1)中小企业管理局下设中小企业会计服务部门,具体负责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工作;2)以民间协会的形式,尝试对会员中小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3)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考虑采用股份制。成员可以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中介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组成,将社会力量纳入服务体系中,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降低信息成本。

(五)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对中小事务所实行准人制度,进行资格认定。促进中小事务所的整合,扶持中小事务所的发展,并吸引外资所和国内大型所的业务向中小企业倾斜来扩大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另外,针对中小事务所以及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进行不定期低收费或免费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适应市场需要,灵活转变经营战略。根据自身规模小、底子薄的特点,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而精”上,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办出专门化特色。

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化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服务业务专门化。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在审计、验资、评估、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业务重点。另一类是服务对象专门化。根据客户行业不同,经营方式、业务范围不同,可以考虑在一个或几个相关行业内发展,以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取得相对其他事务所的特色优势。

会计体系论文范文第2篇

1.创新课程工学结合模式

提升职业实践能力。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特点,采取实战演练和行业(企业)现场教学等模式实施课程工学结合。结合先进的管理会计手段,采取电子财务对抗、管理会计经营实战演练等分组对抗大赛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管理会计全过程,实际操作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任务,体验真实的管理会计工作,提升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在校内校外实践环节中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构建和完善学院管理会计实验实训案例教程建设和充分利用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校企结合平台,依据企业的管理会计岗位工作要求,不断总结和积累实践环境提供的资源,组织编写管理会计的工作任务、情境项目构建基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协调校内校外实践的关系。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按照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从“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出发,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充分体现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突出管理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高职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管理会计知识应用的上岗零过渡。首先,管理会计教学组织工作任务化,把课程内容设计为若干工作任务、若干个学习子情境,明确教学要求;其次,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强调启发式教学、工作任务与学习子情境相结合等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第三,构建管理会计课程考核体系多元化、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随机考核构成。

二、全面开展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

全面开展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对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综合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在教学内容上把工作任务与学习情境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密切联系;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师生互动性、学生自主性、教学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借助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使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全面开展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为该课程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保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职业教学能力;找准专业特色定位,创新管理会计特色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性地将管理会计特色人才培养路径设计为:专业定位抓核心———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专业建设抓规范———力求办出特色;课程建设抓基础———做到亮点突出;教学管理抓秩序———保障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监控抓细节———做到细节量化;实践教学抓条件———校内外结合;产学合作抓实效———开展项目服务;学术研究抓团队———打造学术团队;学生日常管理抓重点———抓两头带一般;学生学习引导抓强项———培养技能人才。

三、探索与实践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由模块课程向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计的项目课程的转变,《管理会计》课程的设计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任务的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管理会计课程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职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强,体现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管理会计岗位的岗位适应能力,适用行业企业单位对管理会计岗位的用人需求。管理会计教学充分体现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管理会计工作岗位技能和工作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了高职学生职业性、开发性和发展性的需要。把企业调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把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对应起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管理会计的人才。对此,在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上,要切实结合职业岗位任务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企业培养新员工的成本,同时也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管理会计课程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造就管理会计课程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落实管理会计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总结

会计体系论文范文第3篇

如今,企业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传统管理会计的会计方法与弹性制造、全面质量管理、适量生产等理念已完全脱节。不仅不能适应企业外部环境,传统的管理会计甚至不再适应企业内部环境。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传统管理会计存在的局限性有以下几点:

(一)会计方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传统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建立在传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基础上的。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的资本化和科技化改变了产品的成本结构,以原材料和人工费为主体的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不断降低,资本、技术、机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显而易见的变化使得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方法已经不能发挥企业管理决策辅助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单一

管理会计设置的初衷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系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包括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所有决策信息。传统管理会计立足于企业个体,以财务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提供的会计信息在数量、质量和范围方面都不能满足于企业决策。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非财务信息,比如产品质量信息、市场需求信息、顾客反馈信息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的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具备这一点。

(三)投资分析

缺乏理性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重视企业的短期经营成果。这容易导致企业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同时,这种短视化的特点也易造成企业投资分析缺乏理性,从传统的成本会计出发所做的投资分析往往不能与实际投资风险相匹配。

二、管理会计体系战略化设计的原则

所谓管理会计体系的战略化,指的是管理会计人员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战略化角度出发,关注企业资源在内部如何分配和利用,企业竞争力如何在市场中得到提高,从而达到辅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经营决策,创造竞争优势的目的。与传统的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首先更注重企业长期持续的发展,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其次,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全面综合的管理。除了生产经营活动,战略管理会计也重视人力资源等企业其他管理活动;第三,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更加的多样化,包括成本费用等成本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企业绩效信息等,为企业经营提供多角度的分析。

(一)管理会计体系战略化基础内涵

1.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环境分析是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环境分析固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同时也是存在着风险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做好环境分析的同时能及时应对环境的变化,接受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2.战略决策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出发,在充分考虑各项成本的前提下,以实现最大赢利为目的,把决策方案分析得更科学更合理,制定出最大限度实现企业良好效益的生产战略决策。

3.编制平衡计分卡

如何实现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决策同步性,不使战略决策停留在纸面上而不能执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平衡计分卡。

4.战略业绩综合评价

从战略立场来看,企业要具备强大的竞争能力必须能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市场的竞争有长远的估量。这样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企业的组织体系合理化。在这样的形式下,企业的管理者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优势权。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摒弃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实行战略业绩综合评价。

(二)管理会计体系的战略化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继承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我们在传统管理会计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把其优点进行继承,对其缺点进行管理和改造,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战略管理会计体系,这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继承和发展。

2.逻辑性原则

管理会计战略体系内容是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构建所产生的,尽管角度不同方法不一致,但是遵循的原理是一样的,即符合构建的逻辑性。只有在逻辑性的指导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实现整个体系的科学紧凑有序,有效得避免目光短浅。

3.完整性原则

会计体系论文范文第4篇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

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狭义)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但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

1.政府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帐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客观上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1)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议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即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的基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统一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凡是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均作为预算管理的直接对象,如财政直接将行政单位预算编制并批复到这些单位(行政单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主管某一专业的行政事务。行政单位作为政府的延伸,政府预算中理应包含行政单位预算)。按部门编制预算后,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并把部门预算作为独立的政府预算法案汇编于本级总预算。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即编制一级政府的收支情况表。因此,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逐渐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2)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部门预算编制后,如果没有预算执行制度的改革,其作用必然大打折扣。预算执行改革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建立我国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财政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帐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取消所有的过渡帐户;财政性支出均从国库单一帐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

行政单位为了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从本级政府预算集中的资金中分配和拨付。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拨到行政单位,只需给各行政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在预算资金没有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之前,始终保留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帐户上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行政单位的人员工资由财政部门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何;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按预算指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政府采购--商品供应商方式直接支付;行政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行政单位备用金(信用卡)方式支付。国库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行政单位的预算数额,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国库单一帐户后,由于各行政单位只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帐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当于总括和明细的关系,它们将合二为一共同构成政府会计。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应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政府采购后,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即财政对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这部分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而行政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证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帐。这笔业务实际上是同一会计主体(一级政府)下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

2.非营利组织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向非营利组织会计靠拢,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仅包括事业单位,还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会等。

非营利组织是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非某一个人或组织或所有股东的经济利益的组织,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包括: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会等。如果用"事业单位"这个名称,显然不能涵盖所有的不属于企业性质的非营利组织。我们通常所称的"会计",应是一个最大层次的概念,这个大概念的外延应包括以取得利润为根本目的的"企业会计"和以非营利为直接目的的"非企业单位会计"。即用"排除法"将排除企业会计后的会计称为"非企业单位会计",而"非企业单位会计"又包括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如果除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外,都称为事业单位会计,那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又如何解释?

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与企业相比,尽管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它们与企业之间的区别仍相当明显,即这些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其目的性,行为的目的不同,决定着它们行为方式、程序和控制模式也不一样。无论是企业,还是这些组织,它们都是从事一项具体的社会活动,但是它们活动的目的是不同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使投资者得到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管理或服务时,并不追求收益,其目的在于按照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提供者的企望和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管理和服务。因此,非营利反映了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的基本特征,其目标着眼于社会效益。显然,这些组织的会计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就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的本质特征相近,但还是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它有自己的业务收入,而且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可以做到收支相抵。如一般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性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收支不需通过国库单一帐户。各种基金会更是如此,其会计系统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因而在会计原则、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上有较大的不同,只是由于它与政府会计有共同的非营利性的特征,因而,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政府会计虽同属非企业单位会计,但不能统称为政府会计,在制定会计规范时,将其统称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部门预算、国库单一帐户、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要求。

1.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人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应不再有遗漏。其中,基建资金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即部门预算应当涵盖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真正反映综合预算。然而,由于基本建设财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实行,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所以,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面临又一次改革。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向行政单位拨出经费、行政单位收到总预算会计拨人经费、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内外收入、行政单位向下级行政事业单位转拨经费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行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将受到挑战。例如,行政单位的工资将由财政通过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付,此时,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拨款数做一笔支出。而行政单位在现行制度下,既要做一笔收入又要做一笔支出,这样做实际上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如果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成政府会计,那又要在政府会计的支出总帐上记一笔,同时在某一个支出明细帐(行政单位)上记一笔,不会动摇会计基础。总之,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推行,对现行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冲击将是非常巨大的。超级秘书网

会计体系论文范文第5篇

(一)内部控制体系与管理会计具有相同的产生基础

管理会计源于现代管理学,是会计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的有机结合,是管理学理论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以服务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为自身目的。而内部控制则是源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营者和所有者分离的现状,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自身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起合理的自我审查、制约、调整机制,以防止企业内部滋生出营私舞弊的现象,影响企业发展。从内部控制体系与管理会计的产生基础和目的上来看,两者都源自于企业对于内部管理的需求,具有相同的产生基础。

(二)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具有一致的目标

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虽然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分析与评价,即以将企业的运营价值化管理,侧重点是为企业提供有用的财务管理信息;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旨在帮助企业资产、信息等方面的安全,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但实际上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的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三)内部控制和管理会计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相通性

内部控制和管理会计都是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依据,以提升企业效益为根本目标。其中内部控制包含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财产保护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运营分析控制、预算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忽然方法包括考核、预测、控制等,虽然两者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是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在许多方面都相互渗透,因而两者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相通性。

二、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运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现代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在会计制度和管理制度上的不断变革,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叉、联系越来越紧密,只有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在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中,会计与管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于管理会计不仅仅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核算,还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管理,为企业经营做出预测、评价等。因而,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因而管理会计工作的进行需要内部控制体系的支持,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管理会计数据获得比较困难,从而影响管理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只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才能保证管理会计工作顺利进行,才能使企业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也需要管理会计的支撑,将管理会计的方法运用于内部控制的实践当中,能使得内部控制机制更加完善,工作效率更加高效。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但是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还在制度建立阶段,管理会计是一种能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效力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体系的相互融合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将管理会计运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将企业内部控制切实落实到企业的运营实践中,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两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完善的控制机制的构建,更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综合管理水平。

三、内部控制体系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建议

(一)将成本性态分析应用于成本控制

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析方法,在成本性态分析中将成本分为混合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它是通过研究业务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来对业务量变动对成本变动的影响加以把握。将成本性态分析应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帮助企业从数量上掌握业务量和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企业潜能,使企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将CVP分析应用于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

CVP分析作为管理会计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实质上是一种研究企业业务量、成本及利润之间的变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它通过揭示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变动成本、利润、销售额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来为企业提供决策、规划、预测等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可以利用CVP分析进行盈亏临界点预测、利润预算编制、目标利润规划,对保证目标利润实现所需要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进行预测,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从而控制目标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三)将经济批量模型和ABC分类法应用于资产管理控制

所谓经济批量是指使企业的存货相关成本最低的每批次生产数量或者购进数量。将经济批量模型应用于企业存货控制的成本控制当中,通过对缺货成本、寻获取的成本和仓库管理成本等相关成本的分析计算,用经济批量模型的方法来决定进货的批次,从而有效降低成本。ABC分类法即按照相关标准将企业存货按照ABC进行等级分类,从而对存货进行重点管理。这样有利于企业在存货较多的情况下分清主次,对存货进行合理高效管理。

(四)将责任会计运用于企业内部控制

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责任预算、设立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评等,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主要建立在管理阶层,这容易导致企业无法有效的对非重大风险进行合理预防、无法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等弊端。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运用责任会计制度,能够使工作人员权责明确、统一,有效提升员工积极性,从而使企业效益得到提升。

(五)将货币时间价值应用于对外投资控制

货币时间价值理论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理论,在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中,资金在不同时间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因而,价值比较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合为同一的时间点的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企业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将货币时间价值引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有利于企业在做出对外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投资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企业投资评估,降低对外投资风险。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