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诚信论文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精选

会计诚信论文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第1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为地将物质内容赋予给诚信。对于金融会计行为者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诚信,需要诚恳待人,信守承诺,对于自己会计责任和义务需要勇于承担,同时对现实的经济活动要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进而将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给金融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诚信对于金融企业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①良好的操守行为和职业道德。②强烈的敬业意识。③真实的金融会计信息。④精湛的会计技能。⑤全方位的金融会计服务。⑥强烈的守法意识。

2金融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2.1信息不对称。通常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双方掌握的信息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组织开展市场经济活动时,如果会计信息对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由于掌握相同的信息,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都能容易地识破,那么就不会存在所谓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但是,由于制造会计信息的人能够参与公司的管理,可以控制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进而更加全面地掌握企业的内部信息,在信息质量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然而,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由于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完全依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制造信息的过程中,会计信息制造者就会不履行诚信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2.2利益驱动。从根本上说,巨大的经济利益才是导致会计造假的根源所在。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向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家管理机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以获得其信任,进而在投资、政策倾斜、核销贷款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负责人可以获得职务、薪金等方面的利益;而会计人员通过作假往往可以获得相应的薪资,甚至占有升迁的机会等。

2.3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制订实施的会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现有的会计原则为金融会计造假创造了操作空间。当前,权责发生制是确认财务会计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相应的应计、预提,以及待摊等项目,通过操纵相应项目的确认时间,在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等方面,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提前确认;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基础上建立稳健性原则,进而使得其主观随意性比较强,通过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润,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对利润进行操纵。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新的经济事项不断涌现,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此时,新的会计政策没有制定和颁布,进而出现“合规”的造假期。

3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

金融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加大会计诚信的建设力度,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维系金融企业的公信力,一方面完善立法,对制度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养成诚信习惯。

3.1完善法制。对于会计立法的权威性、惩戒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强化,进一步增加诚信缺失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会计造假者知难而退,进而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3.1.1在诚信方面增加立法,树立会计诚信的权威性,同时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目前,会计诚信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会计诚信”的概念,在现行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明确或者直接地提出。为此,需要制定专门的法规,进一步满足会计诚信或者信用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的意愿和期望,另一方面借助法律的权威性,充分显现政府、立法和执法部门的决心。

3.1.2强化金融机构负责人在会计反假方面的法律责任。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对于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其法律责任需要由本单位的负责人来承担,并且会计人员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本文建议:单位负责人全部承担会计作弊责任,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不承担任何责任。这种设想的提出,其参考依据是:大多数会计作弊都是受各种外来力量的干预,并非会计本身意愿。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果会计人员擅自作假,进而触犯法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单位领导需要承担用人失察、监督不力等责任。

3.1.3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完善审计体系。金融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专门的审计系统,监管会计作假行为,其实施流程为:建立健全独立的金融审计体系。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需要独立出现的审计部门,将其设成独立的机构,并且垂直管理审计机构的费用、人事、工资、组织关系等。通过责任追究制对其审计事项进行管理,对于经过审计的事项,无论何时出现问题,原审计人员、领导等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1.4对金融会计工作加大监督力度,提高检查效率。对于管辖范围内的会计工作,在监督、检查和指导等方面,上级财会或内审等职能部门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突发性、普遍性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和纠正。在监督检查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恪守原则,明确现场监督检查的责任,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划分相应的责任。在组织开展检查工作时,需要落实责任人,重度重视整改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经济处罚与道德惩戒进行结合,对于检查质量给予高度关注。

3.1.5组织建立金融会计监管委员会。在美国,为了进一步监管金融会计行为,在受到会计丑闻冲击后,成立了相应的会计监管委员会,并且将非会计界人士引入专业监管架构中,担负监管审计重任。为了确保我国金融会计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吸收借鉴英、美等国的做法,建立金融会计监管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树立金融会计的良好形象。

3.2加强金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日常工作中,金融会计行业需要大力培养职业道德,对金融业会计的诚信度进行巩固和强化,同时对于金融企业利用会计职业判断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规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金融会计行为,需要建立诚信档案。所有金融机构的会计从业人员、领导等都是诚信档案的对象,通常情况下,记录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对于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表现及行为等通过档案进行记录。在具体实施会计档案的过程中,需要对诚信档案进行动态的管理,金融会计学会对各金融系统上报的信息进行汇总,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单位所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如实提供诚信信息和相应资料,同时确保所报信息、资料的真实性,这是相关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3营造良好的金融会计诚信环境。对于金融会计行业来说,需要营造诚信的氛围,积极营造诚信的社会道德环境,巩固和强化行业诚信,进一步确保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

3.3.1用人要坚持诚信。对于金融业来说,具备良好职业判断力的会计人员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现在,对于会计人员的使用,一些单位判断人员的好坏以是否“听话”为标准,这种用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扭曲了会计职业。对于会计人员的品质,诚实本分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在聘用会计人员的过程中,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诚信的人是首选,一个人专业能力再强,如果缺少诚信,任何企业是不会聘用的。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政府每年都在逐步的实现民主化与公开化,政府审计部门将会外聘和委托来自会计、审计等介中专家参与各级政府的会计审计工作。这一措施是为了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政府部门对于新兴的经济项目还不是十分的熟悉和精通,这给我国政府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所以将外聘一批经济学家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这样有助于弥补政府工作领域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审计机关完善审计政府监督的工作。但是在来自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审计专家,这些人的执业诚信价值有待于关注。尤其是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由于行政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完整的独立性,并且市场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得注册会计师出现诚信价值危机,所以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

尤其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有不少的会计师为了揽取业务,迎合被审计人和评估方的要求,故意作出虚假的验资证明和报告,这种谋取个人利益而损失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行为有失于会计师的诚信价值,长此以往必然会扰乱整个行业,形成公信危机。但是由于集体和社会有不同的受益群体,并且这些利益群体与企业和社会之间都有着相关的联系与矛盾,而会计审计的信息失真,实质上是由于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而在整个的经济领域中,诚信价值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一方面是诚信源于交易双方共同利益,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本投入与产出,利益相同其诚信收获的效益也就越大;另一方面,诚信的一方更容易接受到经济交往的机会,其自身和所在的团体其财富会随着诚信而提高,所呈现的社会效益将是共同的,在交易中也将省去很多环节,这将为交易双方创造更多的效益。这样在整个的合作中既能保证双方利益的一致性与投入产出的双赢的局面,所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诚信价值是当务之急。

三、会计审计中的博弈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诚信环境机制还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对于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是有限的。一名诚信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将虚弱审计中失真信息给社会带来的风险,从而将降低交易费用。在这一审计过程中,当诚信价值为正的时候社会所承当的物质将为成本,但是诚信价值无穷大时所承受的诚信变大,所承担的社会价值也将变大。相反,当会计师的诚信用于欺骗将在社会中产生负面的影响,其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减少。因此,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每一个个体与组织都应该提升自身的诚信价值,在重复博弈中得到的帕累托效应就越优,范围也就越广,该社会或组织的运行效率也就越高。在会计审计博弈中,诚实守信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它与许多经济因素紧密相关。在博弈分析中需要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交易双方主体不断进行多重博弈,有利于整个的市场经济实现有效健康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才会达到互信互利的效果。当社会中以诚信为基础,才会更多的吸纳多方面的社会资源,从而达到用诚信接纳诚信,使诚信惠顾到各方的效果。如果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的交易行为非诚信,那么将损害第三方利益这样将会损失更多的社会公信度减少诚信的交易数量,长此以往将丧失更多的诚信受益,不利于社会及审计双方的利益。因此,要求双方要理性的对待诚信,并且做到整体性的优化。在交易双方达到相信与诚信为准则的前提下,来进行长期的合作达到双方共赢。总之,会计审计工作中诚信是第一要务,在社会经济中诚信的重要性不断的产生效益。在很多的实例中诚信的不断形成和强大,是依赖与交易双方的博弈,在长久的博弈中交易双方诚信合作的关系越牢不可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诚信建设将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利益双方的博弈中,诚信将作为基础,利益双方将围绕诚信实现更大的社会利润。

四、结语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第3篇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会计诚信是帐房先生对主人应尽的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诚信是指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者服务。会计诚信是起码的职业操守和立业之本,是现代信用经济的核心和基础。作为保险业,它不同于一般的行业,它经营的是风险,销售的是对投保人未来可能的损失予以赔偿或给付的信用承诺,涉及大多数公众的利益,具有显著的公众性和社会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保险是信用的象征,保险会计作为核算和反映保险经营活动的工具,它所产生的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及时,这不仅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是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因此,会计诚信是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险业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更应该注重会计诚信。

一、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剖析

当前,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是某些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上假保费、做假赔款、手续费支付混乱、费用超支、成本不实、潜亏挂帐、滥用会计估计、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信息披露时存在虚假、误导、掩饰等不良现象。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1.公司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是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新修订的《会计法》把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法律责任的主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会计人员仍未纳入法律责任之中,无形之中筑起了会计与单位领导人的统一战线,容易使其串通作弊。某些公司领导法制观念淡薄,片面认为只要能做回业务,帐无非是做出来的,对假帐、假报表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部分领导为完成任务,要求或暗示会计人员做假帐,甚至把做假帐水平作为衡量会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有些会计人员缺乏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为谋求一定的利益,主动迎合领导作假行为;有的是在单位领导的授意下,受理假凭证,作假帐;还有的处于“道德两难”,屈从于领导的意愿,被迫违反制度,弄虚作假。

2.保险行业信息的预计性给保险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空间。与一般企业正好相反,保险行业收取保费在前,成本支出在后,这期间需要专门的方法与大量的职业判断进行确认和计量,因此,预计性在保险行业利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使保险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别的行业会计相比稍有逊色,特别是长期险业务很多都是期限达10年、20年甚至30年以上的长期性负债,在收入补偿与发生成本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利润实现有较强的滞后性。原则上,在一份保单终止效力以前,保险公司是无法计算这份保单所带来的真实利润,我们只能估计这些保单的未来变化。可见确认保险业务的真实利润有其固有的困难,必须依赖于估计,会计人员为了满足管理者、所有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必须在财务中报告每一年的利润,这就需要一个独特的方法来逐年地确认利润,那就是通过责任准备金的调整使各会计期间损益得到合理的分配,责任准备金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保险行业利润的实现过程,这也是保险行业的一大特色。因此,保险行业利润对保险公司来说尽管还是一个会计概念,在利润表上表现为收入与费用、支出的差额。但是,保险行业利润同时又是一个精算概念,收入与费用、支出的后面还要扣除责任准备金提转差,而责任准备金的计量需要运用大量的假设、经验数据和贴现率,由于估计方法的局限性与保险监管当局谨慎性要求的影响,无论是财产保险还是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的估计值与实际值常有较大偏差。因此,保险会计中确认利润时,人为色彩更加浓厚,精算师的客观独立性与职业道德倍受考验,如何保证保险公司精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损益不受任意操纵,是一个重要课题。

3.保险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健全给保险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可袭之击。2阗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集银行、证券、保险等会计制度于一体,分别对六个会计要素以及有关金融业务和财务会计报告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新制度的颁布和旧制度相比,更加注重了金融企业的风险问题,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较多的运用。但是,新制度只就保险公司财务会计事项做了原则性规定,财会制度相关内容不全并过于宽泛,没有体现保险行业的特色。比如新制度出于谨慎的角度考虑,要求计提坏帐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准备,这无疑对挤干资产水分,消化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有重要意义。但是新制度对各项准备的计提只作了原则上的规定,对于准备的计提与否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公司自行根据情况确定,这在客观上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为同一经济事项,会计人员可能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做出不同的估计,必然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又如,长期以来,权责发生制一直是保险行业通用的会计原则,新制度再次将其作为保险行业公认的会计原则,虽然该原则较好地解决了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问题,使期间损益得到合理的体现,但它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因为权责发生制原则涉及了应计、递延、摊销和分配等一系列体现人为作用的会计行为,其中包括太多的估计,所以保险行业利润的确认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此外,新制度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恰当。比如,对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寿险、变额保险等这些保险合同衍生产品如何确认和计量没有明确规定,这些业务是在表内核算,还是在表外核算,也尚无定论,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没有恰当的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的披露也没有明确的要求,这给公司利用表外业务进行会计作弊打开方便之门。

4.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差异给保险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推动力。尽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力求准确性,为公司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会计人员本身专业知识、经验的不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判断水平存在差异,可能同样一项会计政策,由于理解的不同而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从而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新制度要求对贷款损失准备根据贷款质量采取五级分类法,但是由于会计人员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不同,可能性质相同的一笔贷款,有的将其纳入“关注”,有的将其归人“次级”,使评估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削弱了各公司贷款质量的可比性。又如,投资连结产品独立帐户的估值方法,该产品既有投资功能又有保险功能,区别于一般保险产品,估值方法也不例外,如按交易日市场价值、基金单位净值及公允价值等估价方法,在无任何参照的价值下,全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其进行估计,不同的计价方法下独立资产帐户价值不同。

5.公司治理不严和“一个法人”的管理体制不到位是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保险公司是一系列契约的综合体,公司上下级之间、公司和投资者、债权人、投保人、中介机构、监管部门等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关系,维系公司存在的各种契约的订立、执行与监督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会计信息,使会计成了维系各种契约关系的基础,而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人拥有私人信息,占有信息优势地位,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切情况,只要存在利益的冲突,人就会利用其信息优势侵犯委托人的权利,人并不总是为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行事,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人——人”问题。毋庸讳言,保险公司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使二者客观上存在利益不一致的矛盾,保险公司的经理(人)有着不同于股东(委托人)的独立利益目标。在所有权和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经理在获取公司控制权方面处于有利地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种人和委托人的利益偏离情况会造成经理出现道德不良,故意隐瞒公司的真实情况,提供虚假的信息给投资者,特别是对于在保险市场上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产权过分集中于国家,产权是虚拟的,只有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没有事实上的所有者,这种产权主体的缺位很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因为,只有真正的产权所有者才会为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付出成本,才有动力去监督公司的会计信息,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代价,如果产权归属不明确,缺乏根本的利益动力,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扭曲。

从公司内部关系来看,目前保险公司实行的是“一级法人,分级管理,逐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即只有总公司才具有法人资格,总公司对省级公司实行授权经营管理,省级对地市级实行转授权管理,因此,从各级公司之间的关系本质来看也是一种委托关系,它们之间的层层受托责任关系之间也存在利益不一致的问题。由于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的考核多以单一的保费为主,并将营业费用与保费收入直接挂钩,分支公司保费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自己可支配的费用,分支公司盈利或亏损与经营者没有直接的责任和利益关系,在这种“费用是我的,亏损是法人的”经营思想指导下,某些公司不考虑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考虑信用效应,不惜以各种方式虚增保费来“挣够自己的费用”,谋求自己的利益。

6.外部监管不力给保险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温床”。目前,虽然保险公司已建立了统一的垂直领导的保险监督组织体系,但是保险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管时只注重机构的批设和审核,忽视了对财务经营活动的监督与检查,监管的重点仍在条款费率审批、手续费标准管理等方面;而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等主要方面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另外,保险监管大多尚停留在现场检查阶段,一些高效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在我国没能得到切实使用,一些主要的监管指标没有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师被誉为“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理应依据法规和职业道德,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作出独立、客观、公正的判断。但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师队伍中少数人见利忘义,与被审计单位“合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对策

1.培育诚信理念,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保险公司应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将诚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让每个成员都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识,真正明白“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保险公司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2.尽快建立保险行业会计准则,完善保险会计制度。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单独有一个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制定保险会计准则是符合保险会计规范的发展趋势,它不是对保险企业会计制度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在系统地把握保险会计个性、保险会计规范发展与变革趋势,以及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保险行业会计准则应采取双重规范、双重报告的模式,具体可分两个层次:一是建立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基础上的保险行业专属会计准则;二是建立在监理会计原则基础上的法定会计准则。

3.完善保险精算技术,提高精算的准确度。我国现代保险开办历史短,保险精算人员极为缺乏,加之精算技术要求的复杂性以及实务操作的困难性,目前我国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计量属性还有失公允性,比如,我国目前对责任准备金的计算过多地考虑折现率、死亡率和费用率这几个因素,忽略了投资回报率、退保率等因素。严格地讲,精算师在计算保险责任准备金时,必须考虑评估中出现的所有因素,应对所有的未来事件进行计量假设,当然,目前,我国现实条件还很难做到这一点,精算技术还有待完善。在现实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鼓励保险公司从国外聘请合格并有独立执业经验的精算师,以争取尽快提高我国的保险精算水平。另外,保险公司还应尽快建立精算责任制度,强化精算师在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中所担负的责任。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第4篇

一、金融会计诚信的涵义

诚的原意是真实客观,无妄无欺。宋朝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早在《诗经》中记载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由于“诚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故许慎《说文》曰:“诚,信也;信,诚也”。春秋战国时期,诚信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论述。孔子把信列为四教(文、行、忠、信)和五德(恭、宽、信、敏、惠)的组成要素。西汉的董仲舒将信用作为“三纲五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在古老的中国,诚信就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

进入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以后,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对于我们广大的金融会计行为者来讲,诚信就是要求诚恳待人,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义务,也就是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为金融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偏不倚的会计信息。具体来说,金融会计诚信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行为。2.强烈的敬业意识和职业荣誉观。3.真实准确的金融会计信息质量。4.精湛的会计技术和熟练的会计技能。5.优质高效的金融会计服务。6.有强烈的守法意识、政策水平和制度观念。以上这些既是金融会计诚信的内涵,也是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的指导方向和目标。

二、金融会计诚信的现状及缺失的原因

(一)金融会计诚信的现状

当前,金融会计诚信面临严峻形势,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2002年,财政部共检查了保险等行业192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2家会计师事务所,共查出资产不实11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4.2亿元,利润不实24.2亿元。2003年,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报告,也显示了我国金融业会计信息失真较为严重。以上数据、事实表明,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普遍存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

(二)金融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

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金融会计诚信问题,这不仅仅是道德倒退能够解释的,它与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都有着密切联系。

1.信息不对称是前提。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享有不相同的信息。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金融机构)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国家管理部门与投资人)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不会有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但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2.利益驱动是内在动因。会计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狂,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能骗到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政策倾斜、核销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有可能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能会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迎合金融机构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金融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3.会计制度的局限性是条件。一是会计原则本身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这在客观上出现了一个“合规”的造假时段。比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与其会计准则的脱节。

4.失信成本低是催化剂。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在具体的规定上现有的一些治假法规、处罚规定也显得过宽。如《会计法》第45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等规定。相对于因造假取得的巨额经济和政治收益而言,这种造假成本太过于低廉。而且,即使这么轻的经济处罚也往往是由造假机构的权益来承担,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才会不断上演会计造假的闹剧。

5.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金融机构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审计、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的监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内部监督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由于点多、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

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维系金融企业的社会公信力,不仅需要从立法、制度改革上着手,也要从每个金融机构做起,从每个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做起,从每个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做起。

(一)健全法制

强化会计立法的权威性和惩戒性,并提升诚信缺失的成本,这无疑会使那些怀着侥幸心理的会计造假者知难而退,达到有效的事前控制的效果。

1.增加诚信立法,提升会计诚信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会计诚信问题目前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现行的法律都没有明确和直接地提出“会计诚信”的概念。而针对会计诚信或者更广泛的信用建设需要制定专门的法规,不仅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意愿和期望,同时也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显现了政府、立法、执法机构及社会公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2.强化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计反假的法律责任,减轻会计人员造假压力。《会计法》在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将会计人员也纳入会计法律责任。我们建议让单位负责人100%地承担会计作弊的责任,而会计人员对此不负丝毫的责任。这种设想的依据主要在于,目前大多数会计作弊并非出自会计本身意愿,而往往是由各种外来力量强加的。当然,如果会计人员作假行为是擅自做出的,若触犯了法律亦应追究法律责任,但单位领导还不能溜之大吉,必须承担用人失察、平时监督不力的责任。这样,任何的会计作弊一旦追究责任都将是单位一把手倒霉,可以无形之中让单位领导不再强迫会计任意操纵对外报告行为,也可以大大减轻会计人员工作中的心理压力。这种方法,有助于让广大会计人员从囚徒困境中解放出来,也有助于会计诚信原则自然回归。

(二)严格金融会计内部监管

要建立金融会计诚信,仅凭高压是远远不够的。有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还需要金融领域加强自身监管,改善自身诚信环境。

1.健全会计制度,建立独立金融审计体系。应在金融业内建立更加独立和专门的审计系统。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构造独立的金融审计体系。将各金融机构现有的审计部门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审计机构,按照经济区域分布,各个金融机构的最高审计机构设在其总部。审计机构的费用、审计人员的人事、工资、组织关系等实行完全垂直管理。对其审计事项实行责任追究制,只要是经过审计的事项无论什么时候出现问题,原审计人员和领导都要负责。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加大对各金融机构总部的审计监督力度和频率。这样可以使审计行为更具独立性和内在动力,从而使存在的问题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曝光并得到处理,以保障我国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促进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2.提高对金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效率。应进一步强化上级财会或内审等职能部门对管辖范围内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突发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预防、纠正。要坚持原则,现场检查大公无私,落实问题缜密严谨,划分责任有理有据,每一次检查都要见人(落实责任人)、见效(整改),并且要把整改提高到主要位置,将经济处罚与道德惩戒有效地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检查质量。宁可少检查一次,也要绝对保证检查的质量。要组织政治责任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精干力量,认认真真地查,彻彻底底地查。在处罚力度上,一定要“下重手、动真格”,绝不姑息迁就,确保会计监督效果得以提高。

3.成立金融会计监管委员会。美国在受到连串会计丑闻冲击之后,在今年夏天批准成立会计监管委员会,并把非会计界人士引入专业监管架构,担负起监管审计行业的重任。我国金融会计业应该效仿英、美等国,尽快成立独立的金融会计监管组织,找出害群之马,提升业界的透明度,重塑各界对金融会计的信心。

(三)加强金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金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提高金融业的会计诚信度,有效地制约和防止金融企业利用会计职业判断弄虚作假、粉饰报表,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1.建立金融会计行为者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包含的对象是我国所有金融机构的会计从业人员及其领导。具体记录的信息应包括四个方面,即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诚信档案主要记录会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诚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由各金融系统逐级汇总报金融会计学会,各单位对所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相关人员有义务及时向单位如实提供诚信信息和相应资料,并保证真实。各金融机构负责本单位会计诚信档案相关信息的归集、录入,金融会计学会重点负责会计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分析、更新、网络开发和维护、政策解释和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级学会的诚信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对全行业会计诚信信息进行分析和披露。会计诚信档案记录期限至个人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止。建立金融会计诚信档案制度,对相关人员失信和处罚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披露,是加强金融会计自律性管理的有效手段,使诚信执业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失信者受到市场的处罚。

2.深入开展金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德治必须与法治联系起来,互相促进。要定期组织金融会计人员和相关领导人学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每个会计行为者自觉履行《会计法》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力和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会计从业人员合法利益的利益观。二是引导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自省自律。切实增强金融从业人员自省、自律、自重意识是培育、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所谓自省、就是每天都要反复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便发现违背常理和道德要求之处并及时纠正;所谓自律,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检点,防止违背道德的意识与行为的出现。因此,要引导广大金融干部职工自觉接受职业道德的引导、规范,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的得与失、对与错,自觉纠正言行偏差,按照金融会计职业道德要求,逐步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超级秘书网

(四)培育良好的金融会计诚信环境

要更好地建设行业诚信,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必须努力创造诚信的氛围和价值观,培育诚信的社会道德环境。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第5篇

一、会计诚信危机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该会计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

它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和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损害国家利益;它导致投资者投资失误,损害投资者利益,同时也导致债权人决策失误以及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甚至引发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因会计诚信危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于经济利益上的作祟。诚信危机的核心问题是为了一定的不法利益。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企业和个人失去了理性,出现了诚信问题,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做假账,编制假报表,虚报利润,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公众,掠取不义之财。这也再次验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非常胆壮起来。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与它存在的客观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不同的外部单位往来,就会发生不同的经济关系,因而也就产生不同的经济利益,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如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荣誉取得银行贷款,或者为了股票上市等原因,往往会虚夸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收入,隐瞒营业成本和费用,虚构经济业务收入。相反,有的企业为了获得酿家政府性的扶持,或者为偷逃税赋,往往会隐瞒收入,多列支成本和费用。

2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缺陷。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转型期,纯粹的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合理。(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即一股独大现象严重。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上市公司为大股东操纵.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有动机也有可能操纵上市公司进行会计造假,欺骗中小投资者。(2)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流:j:形式,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如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政府部门直接任命和委派,而非通过选举或竞聘渠道产生。

董事会不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意味着董事会成员可以不向全体股东负责,不受股东的监督。同时经理人员不由董事会通过竞争性的经理市场选聘,意味着他可以不受董事会节制,也不受经理市场的约束。这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蓖事长或总经理大权独揽,内部人控制现象不断强化。他们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

3.制度不完善和监管不力。从制度方面来说,造成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主要右三个方面:(1)是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优胜劣汰,崇尚自出竞争,这必然会加剧贫富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企业,为了自我生存或改善竞争地位,避免被淘汰,就有可能采取不诚信的手段来获取。(2)是市场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和健全,缺乏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给不诚信和欺诈行为带来可能。(3)会计规范不适应我围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会计规范也有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再加上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客观肉索,更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利用客观性的误差并将其恣意放大,进行粉饰会计报表,使会计信息失真。

从监管方面来说,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二个方面:(1)从外部监管来看,监管的重点没有随着市场的深化而转移,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角度不正,国家审计力度不足,监督落实不到位;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难免对查处的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其他专业监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2)从内部监管来看,有些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管理不善,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有的企业虽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流于形式,致使内控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不合理、不合格的行为得不到控制,导致会计诚信缺失,会计信息失真。

4.会计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由于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往往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判断、推理,而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的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知识水平低下的会计人员在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职业判断时就不能准确地用会计信息来反映经济真实。另外由于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独立能力,导致具有意无意地参与造假,最终使会计减信缺失,会计信息失真。

5.失信成本低,处罚不力。我国会汁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不够,失信成本低。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且不说被曝光的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只是冰山一角,即使已被曝光的重大会计造假案,其公司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大多只对公司及相关人员罚款了事。较之造假带来的巨额收益,所处的罚款实在是微不足道,因此常常被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忽略不计。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兄大:厂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才进一步助长了会计失信行为的滋生和蔓延,致使会计造成假有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二、重塑会计诚信建设。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切实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健全信用体系。诚信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不应仅着眼于会计人员诚信品质的提高,在教育对象上也不应单纯的局限于会计人员,而应以各级政府公务员和单位负责人作为重点教育对象,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讲诚信的重要性,不讲诚信的危害性。

2加强内部各项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加强董事会建设,确立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董事、经理职务不兼容制度,明确划分其职能和权限,避免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董事会掌握在内部人手中,成为具操控、利用职权的工具。改变董事,经理主要由行政渠道产生的现状,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市场手段和市场竞争力式选拔和聘任企业经营者。其次,完善外派监事会制度。加强监事会人员构成的独立性,专业性以及如何实施全程监督方面。使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均体现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向所有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3力0大处罚力度,提高会计失真成本。当会计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企业很难不产生造假的冲动,因此,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失真成本,无疑是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而现实生活中,对会计失信行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执法不严,以罚代法,甚至违法不究的现象,对失信者没能给予应有的惩处,许多企业和个人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