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时间

课时

内容

重点

难点

第1周

8.31-9.6

5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理解概念

第2周

9.7-9.13

5

集合的基本运算、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法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能简单应用

第3周

9.14-9.20

5

单调性与最值、奇偶性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第4周

9.21-9.27

5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掌握幂的运算;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理解概念

第5周

9.28-10.4

5

国庆节放假

第6周

10.5-10.11

5

对数与对数运算、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

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第7周

10.12-10.18

5

幂函数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 y=x3, y=x-1, 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幂函数的应用

第8周

10.19-10.25

5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理解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函数图像的关系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10.26-11.1

5

几类不同增长的模型、函数模型应用举例

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

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第10周

11.2-11.8

5

期中复习及考试 分章归纳复习

第11周

11.9-11.15

5

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和度的互化;

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12周

11.16-11.22

5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借助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能画出y=sinx,y=cosx,y=tan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第13周

11.23-11.29

5

函数y=Asin(wx+q)的图像

借助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

借助计算机画出图像观察A w q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第14周

11.30-12.6

5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的重要函数模型

第15周

12.7-12.13

5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数乘运算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

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

第16周

12.14-12.20

5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德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体会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求夹角、及垂直关系

第17周

12.21-12.27

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用向量方法解决莫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

体会向量是一种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8周

12.28-1.3

5

两角和与差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能以两角差点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19周

1.4-1.10

5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第20周

1.11-1.17

5

期末复习

第21周

1.18-1.23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学科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基层组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任务而开展。在抓好教学常规,落实学校各项具体工作同时,认真学习课改纲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实施“精细化与精致化”教学研究,争取全面提升我校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方向

(一).积极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

在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要使课堂达到有效,离不开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多种器官,确保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和整合过程,使得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果能达到这种效能。课堂教学就能有效、能力提高也能事半功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做好几个“优化”:

1、优化备课

(1)科组老师要树立目标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全局意识。全作意识。

(2)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最重要的环节,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高底。怎么备?当然最好是能发挥个人才智、铸就团体实力。备课组要做到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重点与难点,统一作业,统一测练,备课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课堂模式、从而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案,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总之,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单独备课,要达到优化,都要做到心中有课标,心中有资料,心中有教材,心中有重点难点,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学思路,心中有教学方法,心中有教学语言。

2、优化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主动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提问时应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用亲切的语气启发学生,用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用虚心的态度听取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营造平等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3、优化学法指导

教无定法,学贵得法,现在让我们头疼的是学生仅仅是机械的学,被动得再也没有这样被动了,我们所取得的效益是大粗放型的。执着——疲惫——心痛循环地伴随着教师,不摆脱这种状况,我们就真正很快成为燃烧的昏暗的蜡烛了,燃烧了自己但照不亮别人。因此,我们应该在学法上下功夫,指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制定自学方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精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补充学生遗留的问题上来优化学生的学法。变被动为主动,便学会为会学。

4.优化习题练评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精选好课堂练习供学生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我们现在要面对全闭卷考试,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分析理解归纳能力,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平时设计的习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要耐心的做好讲评点拨工作,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记忆能力,审题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转换和迁移能力,最后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5、优化教学反思

反思包括教与学的反思。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的反思,教师从课堂教学中反思,从测试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与教研水平。学的反思指的是学生的反思,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师生双方的反思,将会使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以上是我们高一数学组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在这个学期的实施中,希望能达到有效高效的效果。

三:教材分析

必修(1)分三章,共36课时,第一章,集合与函数(13课时);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3课时);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现代高校 数学教育 创新

[作者简介]李志军(1978- ),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广西 梧州 54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项目编号:2013JGB239)的部分成果和梧州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基于教育部新课标的大学概率统计课程衔接性教学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Wyjg2012A006)的结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14-03

一、引言

数学研究在国家教育、经济和科技发展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各学科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中,数学科学的申报细则排在了其他自然学科的前面,而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也离不开数学手段的辅助。金融数学与金融风险更是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定为优先资助的研究方向。因此,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创新对国家的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按照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现代的高校数学教育也要寻求突破,寻求创新。本论文首先分析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现状,然后指出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创新的方向。

二、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现状

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基础数学教育的改革,先后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但高校数学的课程标准却一直得不到统一。各专业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数学课程的设置与规划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与时展相错、与学科发展脱节、与学生素质相背,等等。高校数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按照适者生存的道理,高校数学教育还能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证明它仍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中国现代高校的数学教育还有很多地方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管理的需求。例如,随着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应用预算知识在商品销售和商品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牵涉到学生在高校数学代数知识方面所打下的基础,但可惜的是,许多大学生仍然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甚至在自己买房时都无法通过代数知识的帮助去确定自己可以承受的最高购房贷款数目。这是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适应不良的一面,这样的适应不良导致一些高校正在不断地缩减高校数学的基本课时。当一种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时就要被淘汰。因此,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需要继续改革创新,不断进行调整。

在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概念里,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状况是判断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现状的关键所在。据高校数学领域的一线教师调查,中国现代高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南京审计学院的教师对修读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微积分课程考试中的重修比例高达40%;在线性代数课程考试中的重修比例为11.4%;在概率统计课程考试中的重修比例为31%。高比例的重修说明,学生不适应大学的数学教学。学生在接受高校数学教育中遇到了很多的学习障碍,例如,缺乏学习的策略、学习的意志或学习的兴趣。广西师范学院的学者韦程东、何世榕、庞伟才和广西大学的学者尹长明在做大学数学学习成败原因的统计分析时发现,现今有些中国高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好,究其原因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独立性和果断性。从以上现状看来,中国现代高校的数学教育仍需改革,否则难以得到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认可。

三、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创新的方向

在前文对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现状的分析中,研究者发现:首先,中国高校数学教育的管理仍然处于混乱的状态,众多学者都在呼吁“必须去行政化、官场化、权力化”,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仍然有待革新;其次,中国高校数学教育的内容出现了脱离社会发展的状况;最糟糕的是,现今中国高校数学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不佳。因此,针对现今中国高校在数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点改革创新的方向:(1)在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管理方面寻求创新;(2)在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方面寻求创新;(3)在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教学方式方面寻求创新。

(一)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管理的创新

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数学教育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现代高校教育是开放的,但并不代表无序。现在高校教育都在主张去行政化,但并不代表否定科学的管理。中国现代高校的数学教育要得到发展就要进行改革创新,高校数学教育管理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内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师的组织管理。以下将就这三部分内容的创新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1.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管理的创新。教学计划的管理本来应属于教学组织管理的一部分,但高校数学的教学计划管理不像中学,有教育部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统一的约束,全国都没有统一的版本,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因此,需单列出来作为单独的改革创新点。教学计划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只有教学计划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创新才可以带动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

高校数学课程体系十分庞大,其中基础数学系列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按照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估要求,以上每门数学课程都应该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和计划。高校数学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交所教课程的教学计划,但实际情况是,多数教师都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随意修改即上交相关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来没有得到太多的监管和协调。在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管理方面,要在自由度和统一性之间取得平衡,根据专业要求,切实制订新的适合高校的数学课程教学计划,在统一中允许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各专业的需求作适度的调整。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管理应进行宏观上的控制。例如,针对理工科的专业,在制订高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就应该根据专业需求,把近似计算、数值计算、数据的运用列入统一版本的教学计划中。然而,针对机械专业,曲率又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统一版本的教学计划中自由地加进这一部分的内容。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管理的改革创新将成为其他数学教育活动的基础。

2.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的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是教育发展的心脏,连通着教学、课程、考试等各个环节,包括对教学场所、设备、经费和人员的管理。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要得到创新,就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创新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高校的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管理系统中有数学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的管理和教师教学的考核管理等。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的管理一直都是从上而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方式,工作机制相对完整,但不具备服务的意识,也没有创新的意愿和理念,这在教学计划的管理混乱方面已初步体现。高校数学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立的发展轨迹,教学组织管理者应在此轨迹中对教学组织管理的事务形成较好的预见性。在教学组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利用这种预见性对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创新性的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应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以改革创新的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为开端,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考试进行统一规划。

3.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的创新。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的管理一直都是陈旧的,只对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任课信息进行监管。然而对于教师的职业信息既没有做长期的规划,也没有实施科学的管理,只是通过教师个人实现其自身职业发展的管理规划。高校数学教育的成果一直都被应用于经济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中大量引进了数学方法。但是,高校数学教育本身却缺乏经营的意识,在教师组织管理方面缺乏数学方法引导下的合理开发和支持。因此,在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方面应该像企业一样引进数学方法指导下的科学管理方式。例如高校数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就应该在最优化方案的指导下进行,按高校教师的特长分为教学和科研特长教师两类。根据学生的总人数来计算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根据科研工作量来计算在数学科研方面需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后通过最优化数学模型计算出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中要如何安排人力和物力才可以实现工作的最大效率。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亟待创新,只有通过这种创新式的管理才可以实现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的创新

中国高校数学教育的内容一直受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系统、严谨、逻辑演绎方式浓重,但缺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忽视数学方法在经济金融上的运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中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提出了“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的发展方针,对中国高校数学教育内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的创新要体现在应用方面,高校数学不能仅仅作为思维训练的工具。随着中国生产、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数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把数学理论和日新月异的现代数码技术、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加强高校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概率统计这门高校数学基础课程为例,内容的革新是可以根据具体专业进行的。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适时引进基于概率统计论的网络技术。研究人员徐海湄、齐守青、卢显良和韩宏曾在2009年立项的国家973计划项目中研发一种新的基于概率统计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运用了最大似然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这种经典案例极好地结合了技术专业类知识,同时又细化了宽泛的概率统计基础教学。再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在内容中渗透相关的学科思想。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学者曹晖和林秀萍曾于2010年在理工科类的核心期刊《振动与冲击》中《结构损伤识别中噪声的模拟》。文中提到,可以用概率统计方法,借助统计量和假设检验方法确定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判别临界值,并给出检验的判错概率。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的创新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要在相应专业的技术应用方面增加深度和广度。

(三)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

针对中国现代高校学生数学学习适应不良的状况,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首先,要革新高校数学教学方式中传统的讲解过程,数学课堂中对于定理、推证和演算的传统讲解是必要的,但却不能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学生宁愿自学也不愿意参与到高校数学的课堂中,这证明旧的教学手段已不适用。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时,教学人员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活动,引发他们对数学定理的思考,激发他们推证和演算的欲望。其次,要革新高校数学教学方式中单一的教学辅助手段。现在的大学生手机可以上网,视频已能立体,声频更是无处不在。用简单的教辅工具粉笔加黑板来讲解深奥的数学定理显然不能满足中国现代高校大学生的需求。所以,高校数学的教学辅助手段要得到革新就必须丰富起来。有很多数学教育者认为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就可以革新教学辅助手段,但事实是,多媒体教室多以放映PPT为主,PPT更是以文字为主,只取代了板书,这样的方式完全没有创新可言。高校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应该结合现代数学高科技软件技术,充分发挥各种数学类计算软件的作用。中国的中学数学教育在口算、心算、笔算方面有很好的传统,但到了高校数学教育阶段,除了继续发扬优良的传统外,也要注意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减少繁复计算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减少学生对于数学繁复计算过程的畏难情绪。

四、结论

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需要创新,但是,创新不能没有方向。本文就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创新应该从教育的管理、内容和方式三方面着手。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直接链接着企业生产、公司经营和科研实验的端口。作为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教育,只有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得到了创新,其他专业教育的创新才能走得更远、更扎实。

[参考文献]

[1]陈超.转型期大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2(7).

[2]曹助我.关于上海高校(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浅见[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83(4).

[3]李梦超.接续科学思维的链环――中国人民大学探索文科高等数学教育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2(6).

[4]韦程东,尹长明,何世榕,等.大学数学学习成败原因的统计分析[J].大学数学,2006(4).

[5]徐海湄,齐守青,卢显良,等.一种新的基于概率统计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6).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为适应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需求,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深化教育改革之路。因此,高校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己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效的、智能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取代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己经成为必然趋势。于是各种各样的教材管理软件应运而生。目前我校正在使用的教材管理软件,虽然对教材的入库、出库、班级购书等情况进行了计算机管理,但在教材选用、班级教材计划制定等方面还没有实现自动化,都是人工来完成。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并结合我校教材选用的工作制度,研究并开发出一套基于Web的教材选用系统。

一、先前的教材选用流程

1.教务处下达教学计划。

2.教研室填写教材计划表。

3.各学院审订各教研室的教材计划表。

4.教材科审订并汇总各学院教材计划表。

5.生成全校教材计划表和班级教材计划表。

6.教材预交款不足的班级预订教材。

7.教材科制订采购计划单。

这个过程存在以下缺点:

1.整个教材计划及采购计划单都是人工来完成,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极大。

2.教材选用时间长,效率低。

3.工作强度大,容易出现错误。

二、新教材选用流程

如图1所示,新的教材选用流程有以下特点:

1.教材选用人员工作灵活、便捷,只要能访问校园网就能选用教材。

2.整个教材计划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极大的减轻了教材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3.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教材选用时间。

4.提高了工作的准确率,避免了因为人为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

三、系统设计

基于Web的高校教材选用系统的开发采用B/S模式的三层结构,即用户界面层、中间层、数据库层。利用作为开发工具开发用户界面层,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来运行程序。利用Windows2003+IIS作为Web应用服务器处理业务逻辑,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来存储数据。

四、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教材选用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分为:基础信息维护、教材选用、教材选用结果修改、教材计划生成、教材计划导出、学生教材预订。

基础信息维护:本模块只有系统管理员能够使用,用于对系统的基础信息如学年学期、班级信息、用户信息等进行维护,实现增加、删除和修改的功能。

教材选用:用户首先通过“教材信息查询”页面查出所要选用教材的教材编号,然后到教材选用界面上录入课程名称和相应的教材编号,并把使用此教材的班级放到“使用班级”列里,教材选用信息最终录入到数据库里的“教材订购”表中。

教材选用结果修改:用户通过此模块可以对本用户上报的数据进行修改或删除,但不能修改其他用户上报的数据。

教材计划生成:本模块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使用,当全校教材计划上报完成且审核通过后,生成全校的教材使用大计划和各班级教材使用计划。大计划统计出使用此教材的所有班级和所需数量。班级计划表列出每个班级的教材计划。

教材计划导出:普通用户通过此模块把本教研室的教材计划导出为Excel格式,打印并存档。

学生教材预订:当班级计划生成后,教材预交款不足的班级通过此模块,查看本班的教材计划,并预订各种教材的数量,预订数据将保存在班级计划里的“预订数量”字段中,系统将按照各班的预订数量来生成教材采购计划单,对于教材预交款充足的班级,系统将按班级人数来生成教材采购计划单。

五、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目的是生成一组合适的、性能良好的关系模式,以减少系统中信息存储的冗余度,但又可以方便的获取信息,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教材选用系统的数据库主要表结构如下:

班级:编号(主健),名称,专业编号,院系,入学年份,培养层次,人数,订购标识。

教研室:编号(主健),名称,院系。

教材信息:教材编号(主健),教材名称,出版社,作者,定价,ISBN。

教材订购:订单号(主健),教材编号,班级编号,专业编号,教研室,院系,数量。

大计划:id(主健),教材编号,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定价,专业,需要数量。

班级计划:id(主健),班级编号,班级名称,教材编号,院系,课程名称,预订数量。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国少数民族 高等教育 教育机会

[中图分类号] G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30-03

一、引言

根据瑞典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的理论,教育公平包括三个层次,即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其中,教育机会公平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在公平问题中尤为突出。[1]在众多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的教育机会公平问题普遍存在。作为教育强国的美国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二战以后,美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逐步提高,2010年美国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6.2%,少数民族在高等教育中的公平问题日益受到美国社会的关注。针对这一问题,美国采用了多方面的对策和措施。研究和分析这些对策措施有利于我们客观地审视和反思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问题,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公平发展提供启示。

二、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困境

二战后,随着国内需求的扩大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美国政府意识到高等教育的战略意义,通过立法和拨款等一系列措施发展高等教育,美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民权运动也让少数民族的教育平等权受到关注。在这种形势下,20世纪70年代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得到了极大改善。美国少数民族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入学机会,在高等院校的比例不断提高。从1976年到2010年,美国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从15%上升到37%,而2010年美国少数民族人口为36.3%,少数民族大学生比例略高于其人口比例。各少数族裔的学生比例都有较大的提高。据统计,从1976年到2010年,拉美裔大学生在大学中的学生比例从3%提高到13%,亚裔和太平洋群岛大学生从2%增加到6%,黑人大学生从9%增加到14%。[2]同时美国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比例也略高于少数民族的全国人口比例。少数民族新生的比例从15.4%增加到36.1%,约等于少数民族全国人口比例。[3]因此,在高等教育机会的数量上,美国少数民族学生逐渐赶上并与全国水平相当。

然而在高等教育机会的质量上,美国少数民族学生却与白人学生存在巨大差距。斯坦福大学教育政策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1982到2004年间,在一流大学的入学竞争中,白人学生获得录取的概率是非裔学生的2~3倍,是拉美裔学生的3倍。[4]2003年,世纪基金会对146所全美最具竞争力和选拔性的大学(selectivecollege)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非裔和拉美裔少数民族在这些大学的入学率一直停滞不前。2003年,非裔和拉美裔大学生在这些大学中的入学比例分别为5.3%和7.2%。2007年,非裔和拉美裔学生的比例分别为5.5%和8.3%,增长极为缓慢。同期非裔和拉美裔学生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为13%和15%,非裔和拉美裔学生在这些大学的比例大大低于其全国人口比例。[5]

另一方面,在美国不同少数民族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也不均等。调查显示,亚裔大学生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占本民族该年龄段的青年人比例,而且也高于白人学生的比例。2000年至2008年,18-24岁亚裔在校大学生占亚裔这一年龄段的青年比例为55%-60%,而白人这一年龄段学生比例为36%-40%,非裔的比例只有30%-32%,拉美裔的为21%-25%。可见,不同少数民族间的入学机会分布并不均等。美国三大少数民族:非裔、拉美裔和印第安裔学生,在美国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中的比例仍然不足。

总体来看,美国少数民族在入学机会的数量上已经达到美国全国水平,但是美国不同少数民族间的入学机会并不均等,除亚裔学生外,非裔、拉美裔和印第安裔学生在入学机会的质量上与白人学生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解决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在高等教育机会上的问题,美国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本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的改善,比如从立法、招生制度、财政经费和教育干预的角度保障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美国政府在立法上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保障少数民族获得教育机会的权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之后,美国政府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在高等教育上的权益问题,在教育相关法律中制定了专门的条款和法案保护少数民族的教育机会。美国1868年的《教育法总则》和1964年的《民权法》制定了关于少数民族的教育条款,保证教育部门向少数民族提供就学机会,禁止种族、肤色、国籍方面的教育歧视。1965年通过的《肯定性行动计划》对非裔、拉美裔少数民族和其他弱势群体规定了入学机会优先权利。197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高等教育实施条例》,专门针对少数民族教育权益,具体规定了肯定性行动计划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施措施。其中针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招生制度、入学条件、财政资助、补偿教育、少数民族教师、多元文化课程等方面均有详细优惠促进政策的规定。

此外,美国政府还制定了保护特定少数民族的教育权益法案,如1972年通过的《美国印第安人教育法案》,专门保障印第安人的高等教育权利。完备和具体有力的教育法规为提高美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提供了法制基础。

为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美国高校在落实政府的少数民族保障政策时,制定了提高少数民族入学机会的配额制度、加分制度和百分比计划等招生优惠措施。

美国高校对少数民族招生计划的配额比例因学校、专业而各不相同。从学校层次来看,依培养目标和招生宽严程度大致可分为高选拔性大学、一般选拔性大学和开放入学的学院。已有研究表明,在实行高选拔性的大学中(2004年),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占了30%以上,如哈佛大学为34.1%,达特茅斯学院为32.5%;在实行一般选拔的大学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在10%~20%之间,如加州大学为19.1%,密歇根大学为13.6%;实行开放入学的社区学院,其比例高低不一,但大致高于第二类高校。其次,美国绝大多数选拔性高校在招生录取中采取了多元化评价标准,种族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美国绝大多数选拔性大学如密歇根大学在录取本科生时制定了一个综合计分系统,按照这套计分方法,西语裔、非洲裔和印第安裔的考生额外增加20 分。除了传统的优惠措施以外,一些州也采用非传统的百分比计划,也叫“X%计划”。主要是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及福罗里达州实施。1997年德州取消了平权措施,取而代之 “10%计划”,即本州公立和私立高中10%的最优秀的毕业生自动升入州立大学,其他各州也相继仿效实行,如在加州实行4%的计划,在福罗里达州实行20%的计划。

除了在立法和学校招生这两方面对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机会加以保障以外,美国还采取了一些经济援助措施。在美国,少数民族的贫困人口高出白人2倍多,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入学中也受到极大影响。从1958 年起,美国先后设立“国防贷学金”、“工读方案”、“教育机会助学金”、“国家担保贷学金”、“基本教育机会助学金”、“联邦直接贷学金”和类似“工读方案”的“全国信托服务方案”等贫困学生资助计划。以上各项资助都是“基于经济需要的资助”(financial need based aid),面向贫困学生,资助额按申请者的经济困难程度和需要确定。虽然这些资助并不是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设立的,但少数民族学生受益最大。如联邦政府设立的佩尔助学金( Pell Grants )正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一种政府财政援助。佩尔助学金每年数额高达50亿美元。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经济困难时, 可以申请此项助学金。美国政府的财政援助对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权利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

美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教育干预措施从系统上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高校入学机会。美国设立了各类民族高等院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机会。至2005年,美国共有34所印第安学院,黑人院校115所。不少综合性大学里还有民族分院,这些学院学制灵活,办学资金渠道多样,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机会。[6]另外,美国各界发起和资助了上千项K12干预计划(K12是指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系统),干预内容包括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学术充实、父母参与、个性开发和社会整合、指导、提供奖学金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咨询服务和学术充实。[7]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招生信息和相关专业领域,学术充实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课程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高校学生。参与K12干预计划的力量包括政府、各级学校、学生家庭、社区和私人机构。例如,圣地亚哥的“进步源于决心”( Advancement Via Individual Determination, AVID) 计划是由一名高中女英语教师发起的。她认为, 应该对有志于学术课程的学习,但在学校中成绩不佳的一些通常很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学院预备性英语课程教育, 并提供支持以帮助他们成功。一些大学也和公立中学联合发起了基于K12的资助计划。根据美国教育部1994 年的一项调查, 1/ 3 的高等学校至少开展了一项计划, 以便为在学习上和经济上有困难的中学生增加上大学的机会。一些社区也参与到K12干预计划中,加利福尼亚州旨在帮助西语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项计划, 把来源于学生自己社区的文学作品同严格的2年制学院英语预备性课程结合起来, 参与计划的导师是来自西语民族的能用西班牙语同学生家长交流的人。这些导师本身发挥着本社区居民成功完成高等教育的榜样示范作用。

另外,一些私人公司也长期赞助K12计划。例如1999年,通用电气公司发起了“通往高校”计划( the College Bound Program),向该公司工厂和办公室所在社区中同意使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校入学率翻一番的学校赠款。这一计划在19所高中实行,给每所学校的赠款已达100 万美元。在这些干预计划中,社会各界也参与进来,解决少数民族的高校入学问题。

美国这些保障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的政策和措施使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机会大为改善,促进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但是一些政策也引起了诸多的争议和批评。争议最大的就是“肯定性行动计划”。反对者认为“肯定性行动计划”是对白人的“反向歧视”,违背了美国民主与平等的价值观念,而支持者则认为“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民主与平等价值观念,并未构成对白人的“反向歧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法院先后受理了5起白人学生诉美国大学反向种族歧视的案例。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自1996年以后, 美国加州、华盛顿州、德克萨斯州等地取消了优惠少数民族的“肯定性行动计划”实施政策,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这些州的高校中,招生中实行的少数民族配额制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无种族色彩的招生政策,如百分比计划。直到今天,对于是否应当继续执行“肯定性行动计划”仍然争议不断。美国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教之路注定难以一帆风顺。

四、结论和启示

40年来,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少数民族在高等教育上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虽然美国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高校入学的机会数量与全国持平,但是教育机会的质量却比白人学生低,而且不同少数民族间的差距很大。以美国政府为主导的美国各界从法律、招生政策、财政资助和教育干预四个方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予以保障,其措施值得我国研究、学习、借鉴。我国也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上,同样存在少数民族高校入学率低于全国水平的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借鉴学习。

1.加快制定专门针对少数民族高教问题的《少数民族教育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法》、《民族教育经费援助法》等相关少数民族教育法律,使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权利机会得到法律上的有效保障。

2.在招生政策上,各高校除了执行加分政策外,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充分考虑全国与当地的情况和民族变化趋势,使招生优惠的政策真正地让教育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受益。

3.在经济资助政策上,我们应当加大力度,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资助。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除了争取国家在财政上的经济资助外,还要争取高校、企业、社会团体、民间机构的资助,构建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4.在教育干预措施中,将教育干预渗透到义务教育阶段,夯实学业基础,提高教育水平,并向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大学信息。同时联合社会力量,向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教育援助,从系统上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读大学的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托尔斯顿・胡森.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d11/ ch_3.asp[DB/OL].2012-11-10.

[3]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http://nces.ed.gov/programs /digest /d11/tables/dt11_237.asp)[DB/OL].2012-11-10.

[4] Center for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Stanford University. Minority Enrollment: Black and Hispanic Students Underrepresented at Highly Selective Colleges, Stanford Study Finds. http://cepa.stanford.edu/news/minority-enrollment-black-and-hispanic-students-underrepresented-highly-selective-colleges-stanford-study-finds[DB/OL].2012-11-10.

[5] Mills, Mike. Five Years Post-Grutter, Little Progress in Black and Latino/a Enrollments at Select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College Admission, July 1,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