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1篇

一般疾病检测蛋白尿有两种方法,一是尿常规――定性。看看是阴性还是阳性,即尿里有无蛋白质。蛋白质有多少,即有几个“+”;二是24小时尿检查――定量,看看尿里蛋白质数量是多少。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白蛋白在尿里的含量早期很低,所以叫微量白蛋白。检测白蛋白,尿常规检查肯定不行,因为尿常规发现蛋白阳性时,表明糖尿病肾病至少已到了四期(糖尿病肾病共分五期),根本做不到早期发现,所以没有太大的意义。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24小时留尿法留取24小时的尿样本,可同时计算肌酐清除率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率。

随机留尿法随机留取一次尿样本,同时检测尿中的白蛋白/肌酐比值,来检测尿白蛋白排出率。研究认为,随机留尿法计算白蛋白/肌酐比值较单纯白蛋白测定更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定时留尿法通常的做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

正常值 24小时尿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 24小时尿白蛋白30~300毫克

显性白蛋白尿 24小时尿白蛋白>300毫克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61-02

对于肾病最简单最经济的诊断依据就是尿常规查尿蛋白,但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和体症,尿蛋白也多为阴性,肾功也多为正常,这就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笔者利用生化分析仪AU2700对2350例糖尿病患者和500例健康体检者就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肌酐(Cr)比值进行检测,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肌酐(Cr)比值和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旨在尽早发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提前预防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为糖尿病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350例,具有明显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及泌尿系统感染者被排除在外。其中男1121例,平均年龄59.7岁;女1229例,平均年龄61.9岁。健康体检者500例,其中男265例,平均年龄56.3岁;女235例,平均年龄58.8岁,糖尿病及其他肾病被排除在外。

1.2 仪器

采用日本OLYMPUS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美国ROCHE 1800尿液分析仪。

1.3 检测方法

2350例患者及500例健康体检者均留取随机尿样待检,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测定试剂购于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尿mALB测定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尿Cr测定方法为酶法,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mALB/Cr>30 μg/mg即定为阳性。尿十项试纸条购于美国罗氏公司,用于尿蛋白定性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糖尿病组和健康组随机尿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比较见表1。不同年龄段随机尿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比较见表2。

表1可以看出,糖尿病组尿蛋白阳性率仅为11.4%,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阳性率为57.4%,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可以看出,30~40岁、41~50岁、51~60岁及61~70岁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检测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而71~80岁及81~90岁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因此,年龄在7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就更能有助于提示肾损伤。

3 讨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物,但由于它受尿流量波动影响稳定性较差,而每日内生肌酐的排泄率是相对恒定的,若经肌酐校正后结果要稳定得多。因此,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是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人的重要环节,在患者尿常规及肾功检查均正常时,能及时检测出肾功轻微损伤,尚有办法治疗,这一阶段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关键时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组检测的2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蛋白阳性率仅为11.4%,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总阳性率为57.4%,500例正常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阳性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其中以糖尿病肾病最为常见,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病死率为未发生肾病者的30倍,临床糖尿病性肾病一旦发生,肾功能会迅速恶化,此时进行治疗可延缓疾病进程,但不能停止和逆转肾损害[2],故早期诊断对糖尿病性肾病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糖尿病患者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检测,标本留取简单,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快速、影响因素少,灵敏度高,结果可靠,能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漏诊,尽早发现肾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推荐使用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来监测患者尿蛋白排泄情况[3-5],而且也已受到医生、患者的重视,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郭蔚,薛平,艾智华,等.晨尿与随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检验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12):2593-2594.

[2]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6-276.

[3]Gross J L,De Azevedo M J,Silveiro S P,et al.Diabetic nephropathy:diagnosis,prevention,and treatment[J].Diabetes Care,2005,28(1):164-176.

[4]Aggarwal N,Suri V,Soni S,et al.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random urine protein creatinine ratio vs 24 hour urine protein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J].Medscape J Med,2008,10(4):98.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3篇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免疫散射比浊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排泌率(μg/min)或排出总量(mg/24 h)。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在30~300 mg或蛋白排泄率在20~200 μg/min定义为MAU。测量尿白蛋白排泌率是白蛋白尿检测的最准确方法,但由于存在定时不准确、部分尿样丢失、尿量记录不准确、标本保存困难等问题,影响最终结果,实际受限。(2)留取晨尿。用早晨起床后第1次尿液来检测尿白蛋白浓度,需同时测量尿肌酐的浓度,计算尿白蛋白浓度/尿肌酐比值。(3)留取随机尿。近年来研究表明,随机尿与晨尿测定的尿白蛋白浓度-肌酐比值以及尿白蛋白排泌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无条件留取晨尿时,可以随机尿代替。尿白蛋白浓度/尿肌酐比值30~300μg/(g・Cr)称为MAU。

影响尿白蛋白排泌的因素很多,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因素如高血糖、尿路感染、剧烈运动、发热、充血性心衰等情况均可使其增加。因此,诊断MAU需在3个月期间有复查的阳性结果。

微量蛋白尿与肾脏疾病

MAU最早被用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呈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堆积,临床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美国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显示(NHANES Ⅲ)MAU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8.8%。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通过对5 097例2型糖尿病患者10年的前瞻性观察发现,每年约有2%尿蛋白正常的患者出现MAU,2.8%的MAU患者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与无MAU的患者相比,MAU患者病死率增加1.14倍。

依据指南: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建议:对于1型糖尿病病史>5年、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时即应检测MAU,之后需每年复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

由于MAU为肾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公布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建议慢性肾脏病(CKD)及其高危人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有肾脏病家族史、自身免疫病或某些药物使用史等患者需进行常规MAU的筛查和检测。

除了作为肾脏病的重要表现,MAU对肾脏预后有独立预测价值。来自苏格兰CKD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伴有MAU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开始肾脏替代治疗以及血肌酐倍增)的风险比(HR)分别为1.38、2.33、1.92。挪威的“Nord-Trondelag健康研究”为一持续10年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发现并发微量白蛋白尿和显性白蛋白尿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HR分别为13.0和47.2,并发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甚至高于基线肾功能降低者(HR 6.7)。

MAU与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MAU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NHANES Ⅲ显示,MAU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8%,在高血压患者中为16%。西班牙的一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发现,MAU的发病率是21.4%,伴有MAU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高于无MAU者。证据显示,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加与MAU发生率显著相关。伴有MAU的高血压患者临床预后更差。在“氯沙坦治疗降低终点事件(LIFE)”的研究中,尿白蛋白升高与左室肥厚及收缩功能下降相关,并独立于年龄、糖尿病、吸烟及收缩压水平。在校正了血肌酐等混杂因素后,MAU水平与心血管病死率、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呈线性相关:MAU每增加10倍,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97.7%、51.0%和45.0%。美国JNC7、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以及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建议检测MAU,并作为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MAU与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胰岛素抵抗为其中心环节。MAU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澳大利亚和美国学者分别研究1 075例和6 21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提示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MAU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明显增加(2~5.85倍)。我国的研究也显示,代谢综合征患者MAU发生率更高,凡是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代谢异常越多者,MAU的发生率越高。

微量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AU是全身血管功能异常的表现,广泛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症损伤、凝血因子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造成血管功能失调。MAU被形象地称为“动脉的窗口”。 对来自英国的22,368名社区人群的随访显示,并发MAU者其冠心病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36%。有学者对MAU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MAU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高的造影阳性率(46.51% vs 30.15%)和多支冠脉病变(30.23% vs 8.82%),提示MAU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更重,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更高。

大量研究显示MAU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氯沙坦降低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RENAAL)”研究中,患者基线ACR≥300 mg/(g・Cr)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92%(95%CI 1.54~2.38)。校正了基线肾功能后,发现尿白蛋白是最强烈的心血管事件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甚至超过年龄、血压等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分析心脏预后预防评估研究(HOPE)中9 043名参与者,校正了包括血肌酐在内的混杂因素后,微量白蛋白尿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83%,因心衰而入院的风险增加2.2倍。这种增高的风险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微量蛋白尿的治疗

由于MAU的出现与肾脏不良预后及心血管预后相关,一经发现,应进行积极干预治疗。MAU的干预治疗是综合性体系,包括控制体重、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大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防治MAU的药物。这种降低尿蛋白的作用独立于其降压作用之外。荟萃分析表明,ACEI与安慰剂相比,使MAU发展至大量蛋白尿的危险降低62%,而降至正常蛋白尿的可能性增加3倍。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微量蛋白;糖尿病肾病;测定;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医疗技术条件是测定肌酐、尿素氮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这些指标一旦超出正常值,患者一般已经达到中晚期的病程,因此,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是预防糖尿病肾病进一步损害的关键[1]。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在高血糖作用下发生缓慢连续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在糖尿病的器官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2008年1月以来,笔者通过临床2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测,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价值,现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以来,随机抽取我院的24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并且排除了患者的其它心、肺以及肾脏慢性疾病。依据患者的病程,将患者分为3组,分组为1年以下的80例,1年-6年的患者80例、6年以上的患者81例。对照组患者80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胶乳凝集反应,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

2结果

将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值与糖尿病组患者的值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糖尿病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值,并且我们发现随着患者糖尿病病史的时间越长,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拜旦巴的值也越高。同时我们还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值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值呈现相关性,即糖化血红蛋白的值越高,尿微量白蛋白的值也越高,肾脏的损害越严重。同时作者在单项检测中还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但是,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查率更佳。

3讨论

3.1糖化血红蛋白是由人体体内的红细胞与血糖进行结合形成的,两者之间发生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其在人体血液中的存活时间约为120天,所以利用糖化血红蛋白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①能够反应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因为糖化血红蛋白与与血糖值相平行。②可以在进食后进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每次抽血检验患者的血糖时,只能代表患者当时的血糖水平,不能代表患者以前的血糖变化,然而糖化血红蛋白这能够提示患者8周甚至12周以前的血糖。③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2]。

3.2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液中,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可以出现很少的白蛋白,如果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明显增加,说明患者的肾脏出现蛋白质渗漏现象。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3],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

总之,在常规尿蛋白出现阳性之前,监测尿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及早发现患者肾微血管病变,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纠正脂代谢紊乱、低蛋白饮食等,能延缓和阻止DN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3.

微量白蛋白尿范文第5篇

通讯作者:马龙飞

【摘要】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对糖尿病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与尿蛋白试带条进行对比。结果 尿液分析定性试带条无法准确、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可采用透射比浊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尿液

尿微量白蛋白(MA)是指尿液中白蛋白一直处于20~200 mg/min的持续排泄浓度,或者晨尿的白蛋白量位于20~200 mg/L之间【sup】[1]【/sup】。糖尿病(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N)又名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当肾脏受到损害时,尿MA排出会增加。MA用一般的尿蛋白定性试验检测不到【sup】[2]【/sup】。笔者采用透射比浊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与尿蛋白试带条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组: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男64例,平均年龄58.6岁,女36例,平均年龄60.8岁;按病程分为3组,即1~5年组32例,6~10年组41例,10年以上组27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0例,男36例,平均年龄46.9岁,女24例,平均年龄48.5岁。已除外急慢性肾损伤的各种因素和疾病。

1.2 方法 留取早晨中段尿,在2 h内送检。加样前3000 r/min离心10 min。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采用九强公司的透射比浊法试剂盒,意大利Liasys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诊断公司生产的Micral-test试带条。用2种检验方法检测,并将结果对比。

2 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试带条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试带条

结果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模式的现代化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冠,达到了9240万【sup】[3]【/sup】。随着糖尿病患者数的增加,相应的各种并发症也在增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主要的病理损害是微血管病变,使肾小球滤过膜损害,引起肾小球基地电荷屏障缺陷,造成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是直接关系到预后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报道,有57.7%糖尿病患者,在尿蛋白定性阴性时已经出现尿微量白蛋白【sup】[4,,5]【/sup】。

据报道,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每年会增加10%~20%的临床蛋白尿患者,约10年后会有20%~40%微量蛋白尿患者进展为临床白蛋白尿患者。此后,肾功能减退的速度个体差异很大,在20年中,只有不到20%的人会发展成为尿毒症。但是不少老年患者还没发展成为尿毒症患者就已被心脑血管病夺去了生命【sup】[6]【/sup】。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用尿液分析定性试带条是无法推测出尿微量白蛋白,患者持续存在微量的蛋白尿。表明患者是初发肾损害,检测的数据随病情的发展而增高,一旦发展到了肾脏损害,治疗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环节。尿MA与糖尿病病史关系密切,其病史越长,尿MA阳性率越高,随着病史的延长,尿MA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尿MA与性别关系不明显。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Blouza S,DakMi S.Eficacy of low-dose oral sulodexide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 Nephrol,2010,23(4):415-424.

[2] 卢雯玲.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4):98-99.

[3] Rossini M,Naito T,Yang H,et al.Sulodexide ameliorates early but not late kidney disease in models of radiation nephropathy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0,25(6):1803-1810.

[4] 黎万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医药,2008,3(7):67.

[5] 杨小东.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1,6(4):36-37.

[6]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58.

(收稿日期:201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