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石材考察报告

石材考察报告

石材考察报告

石材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1.1岩土工程的概念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到岩石、土壤和地下水的部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和土壤,是一栋建筑物中深入地下的部分。岩土工程是现代一项应用的很广泛的技术,无论人们在建筑房屋还是水利工程方面,都少不了对岩土工程的调查和研究,设计人员站在岩土工程精准的调查报告基础上才能正确合理的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使得设计能够综合的考虑到施工所在地的自然气候和人为因素,设计变得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岩土工程不仅仅是对岩石、土壤的收集和调查,还需要对岩石、土壤进行室内实验得出结论之后才算是对岩土工程进行了完整的调查和研究。

1.2地质勘察的概念

地质勘察是为了满足建设的要求,对一定区域的岩石土壤、地质地貌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如测绘、钻探等方法去完成调查。主要分为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等。地质勘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由专业人员,通过一定的收集方法,然后保管带回去之后进行实验研究,才可以称之为地质勘察。地质勘察也是很有用的,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那个时候刚刚建国不久,各方面的资源都很缺少,尤其是石油,外国人甚至断言中国没有石油储备。但是在我国地质人员的努力勘察下,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了大量的油田,像大庆、中华、辽宁、胜利等,有力的支援了祖国的建设。而地质勘察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发现油田,还可以在地震检测等地质灾害方面发挥出极大的意义。

2岩土工程勘查内容

1)地形地貌等地质特征。不同的地形地貌是由于它们的岩石特性、土壤内部构造和水文条件不同而导致的,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要着重对地形地貌的调查和研究。先调查外面的环境,然后由表及里。对岩石和土壤要重点研究,分析研究岩石的种类和成因,岩石的厚度和大小等等一系列地质状况,土壤的间隙和肥力,土层的分布和厚度等等。

2)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都是影响建筑施工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地下水不仅仅是在岩土工程中影响岩土性状的因素,还制约着建筑物的稳定和使用寿命。所以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首先研究地下水的类型、水的长度和厚度及其分布情况;其次必须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持续准确的测量和记录,调查地下水的历史最高水位、近几年的最高水位和历史最低、近几年的最低水位,还有当地的降水和气候特征;再次,对地下水的发源地,流经区域和流往何处进行调查;最后,分析地下水的水质如何,是否会对岩石、土壤或者建筑材料进行腐蚀。

3)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取样,带回去之后利用仪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力和重量,还有地下水和地质状况对地基的不利影响,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对建筑施工提出具体的办法和设计方案。

3房屋建筑和构建物岩土工程中的地质勘察

3.1岩石、土壤等实验材料的收集

房屋和构建物中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非常复杂,而勘察时气候、水文等因素会一直发生变化,所以为了采集到同一时间内的不同情况,必须要赶着时间去收集,如若不然就会影响实验材料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会影响到设计方案和施工质量。所以,在收集实验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有计划、有分组的进行收集。首先,要对勘察地点进行细致划分,可以根据颜色、深度进行具体的划分,每一个部分各取其中两份的实验材料。就像土壤,可以分为地面的,地下3m,5m,10m等种类,对每个种类进行实验材料的收集和保管,这属于野外材料。还有就是室内材料,可以通过国土资源局和水利局档案的观看和抄写,对勘察地点的一些基本情况做出了解和确定。例如勘察地点的气候和水文的变化,历史最高和最低水位分别是多少,近几年的最高、最低水位又是多少,地下水的发源地和流经区域,这些情况如果你自身前去调查的话不仅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存在着误差,可以直接去相关部门读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上网去搜集。

3.2室内实验应该注意的部分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实验的标准、计量和条件进行统一的规定,如果在实验之前不对这些条件进行统一的规定,那么实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也就无从谈起。首先对于实验材料中土壤的收集和保管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实验土壤的防晒防冻工作一定要做好,避免实验材料因为天气因素而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次,在开始实验的时候,要对实验进行定性分析,要确定其他的条件,然后对那一个没有确定的条件进行分类实验。例如温度对土壤的影响,首先确定除了温度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变,包括土壤、地下水、大小、重量等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测量温度变化对土壤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压力对土壤的影响,确定气温、水文等因素,然后对土壤施加不同的压力,测试出它最大可以承受的压力。所以在实验中要定性分析。

3.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并撰写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实验人员在实验完毕得出实验结论时,要根据实验结论联系到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去,向房屋建筑和构建物的设计人员写一份详细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实验的本身目的就是测试实际条件下不同情况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也是地质勘察的必要手段。要对实验结果详细了解并合理利用,设计人员不能只考虑到提供的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结果,要知道实验结果就是在实验数据和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更是地质勘探人员对于这次地质勘察的综合性总结。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根据甲方提出的施工要求,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里描述的地质特征、环境气候等因素,对房屋建筑、构建物的桩基工程、地基工程和基坑工程等施工方面进行方案的设计和画出施工设计图。

4结语

石材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通过CFG桩简介、工程概况、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以及施工与质检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CFG桩;地基;地基处理;应用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一、CFG桩简介CFG桩属地基加固的一种方法,目前常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法和长螺旋芯管泵送混合料灌注成桩两种方法,CFG桩桩体材料采用碎石、砂或石屑、粉煤灰、水泥配合而成、材料按C15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配比,长螺旋芯管泵送混合料成桩施工塌落度控制在160mm~20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的塌落度控制在30mm~50mm。CFG桩径一般为0.5m,呈正方形或三角形布置,桩长必须穿透软土且深入硬质岩层不少于1.0m,加固区域表层为软土或松软土时,CFG桩采用扩大桩头,桩间用细粒土或碎石土进行回填,CFG桩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桩身质量及完整性、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由于振动沉管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周边土体进行挤压,致使原地面产生隆起,在桩体强度未达到设计值之前,容易产生断桩,因此在工地上一般不经常采用。二、工程概况某工程工程位于杭州市。地上20层,地下2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0.00相对勘察报告标高59.85m,基础埋深-6.90m,相对勘察报告标高为52.95m,垫层厚度100mm,防水层厚度80mm,褥垫层厚度200mm,即有效桩顶标高-7.28m,相当于勘察报告中标高52.95m。基底预留土层厚度500mm,标高-6.78m,相当于勘察报告中标高53.07m,即施工桩顶标高-6.78m,相当于勘察报告中标高53.07m。根据勘察资料,基础持力层为第4层细砂,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50kPa,沉降量不超过50mm。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根据勘察报告土层情况及设计要求,决定采用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依据勘察报告,地层分布情况、工程特性指标及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如下表:三、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1、桩径和桩长根据甲方提供基础图,施工桩顶标高-6.78m,相当于勘察报告中标高53.07m,有效桩顶标高-7.28m,相当于勘察报告中标高52.95m,根据地层分布,桩顶位于第4层细砂,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桩端持力层预估采用采用第6层中砂层,桩径400mm,施工桩长13.5m,有效桩长13.0m。2、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9.2.6条计算单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计算Ra=UpΣqsikLi+qpkAp其中Up=1.256m,qp=1400kPa,Ap=0.1256m2式中:Up桩的周长;为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qpkAp为桩周第层土的侧阻力,桩端端阻力特征值。Li第层土的厚度依据各钻孔计算结果,实际考虑到场地土质不均匀,现场施工综合确定R=520KN。确定面积置换率fsp.k=mαR/AP+β(1-m)fk式中:m-面积置换率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9fk-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桩间距根据面积置换率及基础形式采用矩形布桩,桩间距为1300×1400mm,局部进行了调整。面积置换率为满足要求。4、桩身砼强度等级根据砼抗压强度计算:R为单桩承载力;AP-桩端截面积所以桩身砼强度等级取C20。5、复合地基下卧层验算:以孔13地层参数计算p0=350kPa计算第7层粉质粘土Pcz=γd=0.2*18.0+0.8*18.4+1.5*17.5+1.0*19.8+4*18.0+2.5*19.3+14.7*19.0=463.92kPapz=p0-pc=350-(0.2*18.0+0.8*18.4+1.5*17.5+1.0*19.8+1.43*18.0)=260.19kPaPcz+pz=724.11kPad考虑地下车库影响,从车库室内坪算起(标高差按1.0m计算)faz=180+1.6*18.78*(20.77-0.5)=789.1kPaPcz+pz

石材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分析教材,把握学情,有效设计教学内容

正如教材中所说,本课旨在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这个知识单元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我们在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进而认识和体验探究式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探究实验,所以教师的引导必须非常细致:实验前,要提醒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实验后,要引导学生对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归因,用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验证和解释,并通过总结概括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整个实验探究活动进行周密策划,并明确告知学生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要做到这些,教师须重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方便自己见缝插针相机教学:第一,这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哪些?第二,这节课对化学基本技能与能力的要求有哪些?第三,教师在什么时候如何把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

二、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究式学习的策略方法

刚接触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九年级学生,对化学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都不了解,要让他们自主进行探究实验是不现实的。为此,教师需要先给学生设计好一份探究实验报告单(格式如下),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整个探究实验过程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内容;然后,教师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蜡烛及其燃烧”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细节,告知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醒学生认真倾听,随时思考和回答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放手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体验探究式学习的实验操作流程及操作方法。

探究实验报告

姓名 合作者

班级 日期

探究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用品(仪器、药品):

结论:

问题和建议: 。

针对该课题实验,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对下图所示的实验环节中的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

本课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按照模式Ⅰ进行操作,经历“选择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解释结论评价反思”五个阶段。

(一)探究活动一,点燃蜡烛前对蜡烛物理性质的探究

[选择问题]

指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问题的定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探究式教学对于问题的选择通常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要求所选问题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能够运用学科知识做出分析与研究,最终还能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加以解决;二是因地制宜原则,要求选择的问题贴近学生,从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出发,符合学生当下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知识与能力水平;三是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所探究的问题便于师生操作,在现有条件下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都能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有效的行动;四是实效性原则,要求选择的问题不脱离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教材规定的教学时间(课时)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务必在学科教学中取得实效;五是前瞻性原则,要求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力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善于提问的能力。

针对本课探究活动的内容,教师在M行演示实验前,先引导学生回忆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尝试在新的情境中去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师: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有哪些?

生:通常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

师:说一说在点燃蜡烛前你观察到的蜡烛的物理性质都有哪些?

生: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它是白色的固体,没有气味。

师: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大家想一想怎么来比较蜡烛(石蜡)的硬度?

[提出假说]

在“提出假说”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猜想和提出假说,要求所提假说符合科学规范,具备解释性、预测性、可行性、简明性“四性”。解释性指的是有科学依据和事实佐证;预测性指的是对于存在多个变量的探究活动,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方面,应有明确的预测性表述;可行性指的是实验的可操作性、结论的可检验性;简明性指的是所提出的假说简捷明了。

蜡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来比较蜡烛的硬度”这个问题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且存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猜测”蜡烛的硬度。在这段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课堂和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提出假说。学生提出了不少猜想,有的说比铁小,有的说比铝小,有的说比水大,等等。教师“追问”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蜡烛(石蜡)的硬度是大还是小,学生的思路开始活跃起来。

[实施探究]

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中心环节,“实施探究”特别需要强调两点:一是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督促者、共同学习者、管理者和评论者,学生是问题解决者、探究者,甚至是问题的产生和发现者、问题解决的创造者,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始终作为一个参与者及时给予指导,使探究过程有序而得法,但又始终不越俎代庖;二是把握好教学策略,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和学习经验的积累须突出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即无论探究的问题大小、深浅,都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比如观察、调查、实验、测量、查阅资料、网上搜索等)收集与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同时教会学生收集和筛选信息的方法,帮助学生弄清楚需要哪些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与所要探究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等,还要组织学生协同完成探究任务(交流信息和观点,质疑、研讨,分工合作探究等)。

针对本课题的“实施探究”,教师注意从学生的假说中提取素材(筛选信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协同展开实验探究。

生1:把蜡烛(石蜡)在铁片上划过,铁片没有被划伤;当把铁片在蜡烛(石蜡)上划过时,蜡烛上留下了深深的划痕。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了蜡烛(石蜡)的硬度比铁小。

生2:(插话)用指甲都可以在蜡烛上划出痕迹。蜡烛的硬度比指甲的硬度还小。(生笑)

……

师:有学生说蜡烛(石蜡)的硬度比水小,大家说这个假说是否合理?

生3:硬度是对固体物质而言的。

师:对。大家知道,水的密度是1g/cm3。(启发)

生:我们可以把蜡烛(石蜡)放到水里,看看有什么现象?(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实验的“设计方案”)

师:好主意!如果看见它浮在水面或沉到水下,说明什么?

通过以上观察、探究“热身”,教师开始把问题聚焦到“比较蜡烛的密度”上。因为在中学阶段不可能用实验的方法去准确测定石蜡的密度(属于大学无机化学的内容),所以教师选择的问题是“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引导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比较,初步认识不同物质的硬度不同,密度也不同,该问题的定位和选择符合以上五条基本原则。理清了实验的方案与思路,在接下来有关蜡烛密度的实验探究环节,学生以小组(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为单位来完成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黄豆大小的蜡烛,把小块蜡烛放进水盆里。这时大家都可以看到,黄豆大的蜡烛全都浮在了水面上,而且不溶于水(观察现象,收集信息)。

[解释结论]

这里所说的解释有别于科学探究,只是对现有理解的更新,而不能超越现有的知识。因此,“解释结论”于教师而言,是指导学生形成解释,进行交流。于学生而言,任务有二:一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产生新的理解,将探究得来的认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拓展并构建新的认知系统;二是经过比较、分析、抽象、归纳等理性思维过程,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品质。解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证据是否支持提出的解释;解释是否充分;整个探究设计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存在更合理的解释。

在本课题探究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学生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因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它能浮在水面上。

生:老师,我们看到蜡烛浮在水面上!

师: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生:比水小。

师:此外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生:家中花生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花生油会漂在水面上。

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可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评价反思]

通过选择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解释结论,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在接下来的“评价反思”阶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反思可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方法。

在常规情况下,当实验探究结束之后,教师通常会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实验报告(每组一份),对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小结;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实验报告用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进行即时评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知识回授。在本课中,各小组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教师选择展示了第1、3、5、7四个小组的报告进行展示,对表述清晰、准确的第1、5、7小组进行了表扬,并对第3小组实验报告中有关蜡烛熔点的描述“蜡烛的熔点不高,比铁、铝等都低”进行了必要的知识拓展:因为熔点是对纯净物而言的,而蜡烛(石蜡)是一种混合物,是由含碳原子数不同的一些烷烃混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只能说,蜡烛(石蜡)有一个熔化的温度范围,有关知识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学到。

(二)探究活动二,蜡烛燃着时对蜡烛燃烧现象的探究

该探究活动仍然采用模式Ⅰ展开教学。活动中关于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习得,包括对火焰的认知以及对蜡烛燃烧时相伴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知。下面我们围绕“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什么物质”这一探究性学习内容展开介绍。

[选择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去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具体的物质,教师将“蜡烛燃烧时会有化学变化吗?你的根据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强调“化学变化”,旨在引导学生学科思维的方向。

师:什么是化学变化?

生: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提出假说]

师:那蜡烛燃烧时,你猜会有什么物质生成?(引导)

生:可能会有二氧化碳,还可能会有水生成。

[实施探究]

师: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呢?怎样证明有水生成?(生沉默)我们知道当水蒸汽遇冷时会怎样?(启发)

生:凝成水珠。

师:对!怎样看到这些“水珠”呢?(生再次沉默)我们可以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来观察。(师给出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那么,如何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呢?

生:小学时学过把气体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出现白色浑浊,这个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师:很好,那我们在这里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获取这些实验现象――用澄清的石灰水把烧杯内壁润湿,然后再把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大家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吧。

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思考,一边讲解、演示。最后,学生按照教师所说的操作方法分组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验记录。

[解释结论]

师:请大家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并解释一下我们前面提出的问题。

生:我看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还看到另一个烧杯上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的白色了。这说明蜡烛燃烧时确实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说,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探究活动三,观察蜡烛刚熄灭时的实验现象,探究白烟的化学成分

该探究活动重点让学生观察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探究白烟能否点燃、白烟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并对自己的探究结论进行解释。

[提出问题]

师:白烟是什么物质?为什么白烟能被点燃,使得蜡烛重新燃烧?

[实施探究]

学生做实验,吹灭蜡烛火焰,观察白烟,迅速用火点白烟(可反复操作观察)。

[解释结论]

师:(启发讲解)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烟和雾两种现象,“雾”是在空气中散布着的液体小滴,而“烟”则是在空气中散布着的固体小颗粒。大家想一想这个白烟里面有什么物质?

生:(思考后回答)有石蜡的细小颗粒。

师:为什么是石蜡的细小颗粒?

生:温度较高时石蜡是液体,火焰一灭温度变低了,石蜡又变成了固体。

师:好,石蜡的液体在更高温度下变成了气态,而这些气体在突然降温时会变成固态,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上叫做什么?

生:(齐答)凝华!

师:这些极微小的固体小颗粒与空气混合很容易被点燃。

教师用“最近发展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活了学生思维,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

[评价反思]

师:将你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看看谁能观察得更细、描述得更准确;再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请你把自己的想法、做法、结论与同桌或老师分享。

石材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近些年历史系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想办法使教学实习在学生的专业学习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系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从2000级开始,教学实习采取赴河西进行实地考察这样一种更加切合历史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实习模式,并且一定要把这种做法坚持下去。学校教务处也非常关注这次实习,在经费及其他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作为长期规划的第一步,本次活动在各方面的经验都意义重大,鉴于此,对这次实习的全过程、实习的主要收获和意义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认真细致地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这次实地考察历时8天,行程3500公里,参观考察了张掖、肃南、酒泉、嘉峪关、敦煌、安西、山丹、武威等市县的十几处历史文化名胜和相关的几个博物馆,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了详细的记录。国家重点研究所负责人郑炳林教授一路上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给同学讲述沿途的历史和地理沿革以及到下一个目的地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使同学们对这次考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产生立体的印象和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参观每一处古迹时能够有的放矢,有效利用并不充裕的参观时间。但这8天只是本次实习的主体部分,而整个实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就分阶段回顾一下这次实习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在系里确定了目的地和出发时间以后,决定由历史系主管教学工作的乔健副主任担任这次实习的领队,全面负责实习各方面的工作。在乔健老师的部署下,准备工作开始紧张地进行。从四月中旬开始,在2000级本科四个专业中开展了多次动员,说明这次实习的目的和意义。随后在对这条线路相当熟悉的牟范书记和冯培红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了详细的行程表,确保在外期间每天都能够劳逸结合,使大家不因旅途劳累而影响参观考察的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从而有效利用有限的经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学术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出发前一个月,请在敦煌学及河西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杜斗诚教授给同学们做了专题学术报告,重点讲解此次实习参观的石窟寺的历史沿革、保存情况、研究现状及其主要的艺术特点和史学价值,使同学们对参观考察对象有了初步的、总体的认识。同时要求学生们根据各人的兴趣和长处自愿组合,三到五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确定本小组在这次实习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及人员分工,结合老师们的讲解和自己平时的积累,制定本小组在各个参观考察地点主要关注的问题和研究主题,并围绕确定的主题进行扎实的资料搜集工作,为实地参观考察做充分的知识准备。在出发前一周确定了人员名单,根据人数和专业建立三个大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全体人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准时、统一地行动,也确定了同学、组长和带队老师三个层次之间的双向联系方式,从制度上严格保证在外期间所有人员的安全。临行前几天,乔老师、牟范书记和办公室陈吉平主任订好了车,预订了所有日期的住宿床位,并且多方比较,尽可能找到既安全卫生又价格便宜的旅馆和招待所,使更多的经费用于同学们的参观考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临行前一天晚上,由郑炳林老师对各个参观考察对象做了整体讲解,指出同学们应关注的要点。乔健老师多次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细致周到地布置了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

第二阶段:实地参观考察

2003年7月3日清晨7时,实习队伍整装待发。系党政领导一起来为大家送行,教务处处长张振国老师也亲自到场做了简短但却切中关键、寓意深长的讲话,这更使同学们振奋不已。

7月3日实习队伍到达的第一站是新河驿长城。在此之前已经看到了绵亘数十里的长城,汉长城在北,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10~80米之间。这些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宏大建筑现在已变成了一段段矮墙。第二站是本次实习第一个重点考察对象——张掖大佛寺及山西会馆。大佛寺建于西夏永安元年,明清时期屡有修缮。该寺建筑布局基本上是常规的佛寺模式。殿外门东西两侧有青砖浮雕经变画两铺,分别描绘了释迦生前于其太子祗树给孤独园内精舍说法和阿弥陀佛及观音大势至菩萨所在西方净土的场景。作为经变画,这两铺同敦煌等河西石窟壁画有一脉相承的因素。有同学将其进行对照,对许多细节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佛之禅定印与榜题“说法图”相违;灵鹫山说法同榜题“西方圣境”相悖;观音大势至的和尚装亦异于他品等等。大佛殿内卧佛一身,弟子十身,菩萨二身。卧佛是该寺最著名也最具研究价值的文物,较之犍陀罗佛教雕塑及河西其他佛涅槃像,其特殊之处在于:没有摩耶奔丧、迦叶抚足的表现;没有阿难昏于床前或沉思冥想之情景;没有世俗僧众痛苦流涕及拔发剖腹割耳等古印度习惯之刻画;也没有婆罗双树这一象征性植物之塑造。卧佛身后十弟子皆双目圆睁,表情木然。郑炳林老师给同学们详细讲述了涅槃经变所依托的经文及其表现形式,并着重指出卧佛手足处所立菩萨身上所着乃明朝服饰,这是辨别年代的一个重要方法。

自司马迁开创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后,历代皆依此为范本修史,构成所谓的正史系统,至清代则有二十四部之多。作为研究古代史的骨干材料,正史在史料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史的缺陷也多,其中最大的一点便是这样的修史体例主要将注意力放在社会上层,因而正史也曾一度被斥为帝王将相的家谱,这就相对限制了现在史学家们对古代社会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于普通民众的研究更多的要借助所谓的野史来进行。7月5日考察的魏晋壁画砖墓则是一种对这类研究有极其重要价值的史料,它以鲜活的方式弥补了文献资料的不足。首先这座墓向大家展示了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历史系教学实结报告 魏晋时期墓室的基本形制,对了解当时的丧葬习惯和古人的生死观有重要意义。其次,墓室室顶覆斗式结构的应用,对于理解佛教传入中国后我们的先人对其进行的创造性发挥,是一个明证。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这座墓室中的砖画,这些砖画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场景,有农作、畜牧、蚕桑、狩猎、宴饮等。对于墓室室壁上多次出现的三或四个颜色不同的圆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的图案,目前学界尚无定论,同学们对此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和各种各样的推测。这些砖画的价值不仅在绘画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成为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的极其珍贵的原始材料。参观结束后沈祯云老师对同学们说:对这类材料的分析解释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对研究对象在整体上的深入把握,没有对其他相关学科如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等学科中有益因素的借鉴,我们的历史研究将永远停留在对表象的浮泛描述上,史学的认识功能将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我们对历史的研究也难以焕发新的活力。

在结束了对魏晋壁画砖墓及博物馆的参观后,车行不久就到了嘉峪关。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起点,也是长城全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关隘,素称天下雄关。其关城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及城壕组成。其中西侧罗城向南有“明墙”延伸至祁连山下讨赖河畔;向北有“暗墙”隐伏至黑山半山腰,明墙暗壁相合,构成了关城西城墙。两边高山与峡谷相峙,关居其中,实可谓“天下第一雄关”。同学们全面参观了关城,认真聆听并记录了讲解员的详细讲解,许多东西都是大家平时在书上看不到的。对关城的参观主要是让大家详细了解它的形制以及各部分的功能。接下来参观了长城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座全面、系统地展示长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同学们兴致极高,不停地向讲解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不得不把下午的出发时间推迟一小时。大雨滂沱中,同学们恋恋不舍地上车,向敦煌进发,到达住地时已是繁星满天。

7月6日清晨,从敦煌市走了不多时间就看到了令人魂牵梦绕的莫高窟,同学们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这一天是带给同学们太多收获、极大震撼却也不无遗憾的一天。莫高窟主体洞窟主要分布在南区,现今共保存492个洞窟,壁画逾45000平方米,圆塑2500尊,影塑1000余身,时间上跨越北凉至元等朝代。这里的作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代表了当时佛教艺术的顶尖水平,同时由于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清楚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时代特色。另外,藏经洞的发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材料。我们这次主要考察了上启北魏下至宋、西夏时期的10个洞窟,每一窟都是那个时代的极具代表性的精品。

接下来参观北魏257窟,此窟价值非同一般。该窟保留了早期洞窟的一些风格。首先它是一个中心柱窟。此窟制乃由印度支提式洞窟发展而来,供僧众绕行礼拜讲经说法之用。然而古人对这种外来风格进行了不小的改造,以适应当地大众审美情趣。首先表现为中心柱前方为人字披,后方为平棋图案。人字披采用浮塑的方式显现木椽,外涂土红。中心柱呈方形,四周塑有佛的“四相”。其次,此窟内有著名的九色鹿本生故事和沙弥守戒因缘故事。在莫高窟,九色鹿本生故事仅此一例,价值颇高。同一题材,在古印度佛教雕刻作品和克孜尔石窟中有较多刻画。沙弥守戒因缘故事出自《贤愚因缘经》,内容广为人知,但对绘于南壁下方的用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通常观点认为,北魏时期,佛寺日盛,所剃度之僧尼甚众,然亦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僧尼中存在不守戒律的行为。沙弥守戒因缘故事的绘制主要作为一种典范,以教育启示僧尼。绘画对经文具有阐释作用,这对以往讨论激烈的佛经与经变画的关系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刚进入北周427、428窟,就让同学们着实惊喜。不仅因为那铺富有代表性的降魔变,也不仅因为东壁门南北两侧的萨埵太子饲虎图和须达拏本生故事,最重要的是在入窟一刹那看到了“小字脸”,这让许多对壁画感兴趣的同学对它的疑问释然而解。工匠们为了能够鲜活地表现人物的立体感,采用层层晕染的方法勾勒。为表现人物鼻高及眼睛清澈,往往在这两处涂白。而所用颜料经过千百年的氧化,脸部除鼻和双眼处皆变成了黑色,于是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特征鲜明的“小字脸”。另外此窟虽为中心柱窟,但前部人字披浮塑木椽已简化,直接采用平涂方式,椽间绘以人物及花卉装饰。427窟展示了北周及隋朝造像和选材的特点。在造像风格方面,这是一个由早期古朴向盛唐成熟转变过渡的阶段。造像身体比例不适,下身较短,头部较大(这不是为了特殊的视觉效果,如唐130窟和96窟),腹部及两股呈圆润的丫形,肉髻低平。这些特点在马蹄寺石窟千佛洞4号窟和宁夏须弥山51窟后壁造像均有体现。当然对“舍身饲虎图”的深刻理解对人文学科的大学生而言也十分重要和关键,乔健老师告诉大家,“舍身饲虎图”是以一种非常极端、非常令人震憾的方式来表达宗教的情绪和境界,因此我们不能把它理解得太“实在”,不能理解成号召人们把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献给饥饿的老虎,它表达的只是一种佛教世界观而非现实世界本身。而本窟另一幅壁画所表达的宗教内涵相比舍身饲虎图就逊色许多,这幅壁画的基本内容是修炼佛教达到一定境界便可刀枪不入,这便把作为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信仰的佛教搞得过于“实在”和庸俗了,而且这种观念和期待本身还蕴含着巨大的危险因素,即一旦刻苦修炼却无法在现实中真正实现刀枪不入,“信仰”的大厦顷刻间将会轰然倒塌。

328窟和45窟为唐朝作品。窟制为单室,顶为覆斗式结构。一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的组合很具代表性。328窟马蹄形佛床末首原有一供养菩萨,颇具神韵,可惜为华尔纳掠走。45窟南壁通壁的出自《法华经》之《观音普门品》的观音经变更是极品,同学们在感叹之余,不仅感到敦煌历史地理位置之重要,更是感受到当时的人们渴求盛世太平的心情。

130窟和96窟为大像窟。前者虽屡次重修,但头部仍有原貌,亦可窥大唐风采之一斑。此窟的引人入胜之处,除佛像的伟岸高耸外,亦在于其甬道南壁的供养人王夫人画像。画中人物体态丰满,头梳高髻,描蚕眉,眉尾上挑,口若樱桃,着石榴裙,形态同《簪花仕女图》十分相似。这是受中原周家样影响所致。130窟北大像为武则天当政时所修,衣着华丽,体态丰腴,抹胸下拉,双乳外露,显示了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历史系教学实结报告 一位女性化极强的菩萨形象,此实乃僧众为邀上层之好而作。

从洞窟出来,同学们又参观了文物保护研究所。参观结束后,大家思绪万千,大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感。看了莫高窟的这些精妙绝伦的作品,前几天参观给大家的带来的兴奋已经荡然无存。莫高窟所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远远超出了同学们的想像,大家都感到莫高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永远是国人的骄傲,在深入研究的同时,保护工作更是我们对后代所做重要交待。遗憾的是,满怀着眷恋和数不清的问题,我们不得不离开。大家知道再看一天两天也没什么效果,因为一上午的参观所带给大家的巨大的信息量使所有的同学都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深感自己知识还缺欠很多,尚无足够的学力在短时间消化这么大量而复杂的信息。同学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对得起先人们创造的如此伟大的文明。

当日下午,为了寻找玉门关、汉长城遗址和河仓古城,冒着高达40多度的酷暑高温,汽车在茫茫戈壁中就像一只缓缓爬行的蚂蚁。随处可见的海市蜃楼因为天气太热并没有使同学们兴奋异常,但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之后,远远看到玉门关的轮廓时,车厢里沸腾了。这几处遗址在一般人眼里早已没什么看头,但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来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这些断壁残垣背后所隐含的无穷的历史意蕴以及引起的无止境的怀古情愫,让人觉得历史的长河就如同这茫茫瀚海一样浩淼无边。

至此我们结束了对佛教石窟的考察。许多同学认为,要详究一窟,首先要熟悉历史典籍和佛经,了解典籍要义,还要对绘画比较熟悉,这样再来莫高榆林,就不致有入宝山却空手而回的遗憾了。

7月8日赶了一天路,7月9日山丹军马场一站,主要是让同学们稍事修整,同时也有机会整理和交流几日来绚丽多彩的考察记录,当然也有实地感受当年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的环境氛围以切实增强历史感的目的。当日晚到达此行最后一站——武威。7月10日首先参观了著名的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由于墓室出土文物皆被移出,所以在武威收益最大的地方是文庙和武威市博物馆。在石刻室,同学们看到了著名的西夏碑。它刻于天璈民安五年,正反面西夏文和汉文对应,是研究西夏文的一部珍贵字典。在同一间陈列室,存有后凉、北凉时期的石经幢和石塔。有同学对此作了线描,并对七佛一思惟菩萨或一弥勒菩萨的组合模式提出疑问。对于复制的铜奔马队列,亦有同学细心地发现骑士无马镫的现象,并对马镫的渊源作了讨论。

7月10日晚回到兰州,此次实地考察结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完成实习报告并对这次实习进行认真细致地总结。

第三阶段:完成实习报告

考察归来已是暑假,在安排好下一步的工作后,同学们大部分回家了。9月份开学后,大家开始深入挖掘考察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各实习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后确定本小组认为有意义的且有能力进行研究的主题,在考察记录的基础上,而言也十分重要和关键,乔健老师告诉大家,“舍身饲虎图”是以一种非常极端、非常令人震憾的方式来表达宗教的情绪和境界,因此我们不能把它理解得太“实在”,不能理解成号召人们把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献给饥饿的老虎,它表达的只是一种佛教世界观而非现实世界本身。而本窟另一幅壁画所表达的宗教内涵相比舍身饲虎图就逊色许多,这幅壁画的基本内容是修炼佛教达到一定境界便可刀枪不入,这便把作为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信仰的佛教搞得过于“实在”和庸俗了,而且这种观念和期待本身还蕴含着巨大的危险因素,即一旦刻苦修炼却无法在现实中真正实现刀枪不入,“信仰”的大厦顷刻间将会轰然倒塌。

328窟和45窟为唐朝作品。窟制为单室,顶为覆斗式结构。一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的组合很具代表性。328窟马蹄形佛床末首原有一供养菩萨,颇具神韵,可惜为华尔纳掠走。45窟南壁通壁的出自《法华经》之《观音普门品》的观音经变更是极品,同学们在感叹之余,不仅感到敦煌历史地理位置之重要,更是感受到当时的人们渴求盛世太平的心情。

130窟和96窟为大像窟。前者虽屡次重修,但头部仍有原貌,亦可窥大唐风采之一斑。此窟的引人入胜之处,除佛像的伟岸高耸外,亦在于其甬道南壁的供养人王夫人画像。画中人物体态丰满,头梳高髻,描蚕眉,眉尾上挑,口若樱桃,着石榴裙,形态同《簪花仕女图》十分相似。这是受中原周家样影响所致。130窟北大像为武则天当政时所修,衣着华丽,体态丰腴,抹胸下拉,双乳外露,显示了一位女性化极强的菩萨形象,此实乃僧众为邀上层之好而作。

从洞窟出来,同学们又参观了文物保护研究所。参观结束后,大家思绪万千,大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感。看了莫高窟的这些精妙绝伦的作品,前几天参观给大家的带来的兴奋已经荡然无存。莫高窟所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远远超出了同学们的想像,大家都感到莫高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永远是国人的骄傲,在深入研究的同时,保护工作更是我们对后代所做重要交待。遗憾的是,满怀着眷恋和数不清的问题,我们不得不离开。大家知道再看一天两天也没什么效果,因为一上午的参观所带给大家的巨大的信息量使所有的同学都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深感自己知识还缺欠很多,尚无足够的学力在短时间消化这么大量而复杂的信息。同学们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历史系教学实结报告 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对得起先人们创造的如此伟大的文明。

当日下午,为了寻找玉门关、汉长城遗址和河仓古城,冒着高达40多度的酷暑高温,汽车在茫茫戈壁中就像一只缓缓爬行的蚂蚁。随处可见的海市蜃楼因为天气太热并没有使同学们兴奋异常,但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之后,远远看到玉门关的轮廓时,车厢里沸腾了。这几处遗址在一般人眼里早已没什么看头,但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来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这些断壁残垣背后所隐含的无穷的历史意蕴以及引起的无止境的怀古情愫,让人觉得历史的长河就如同这茫茫瀚海一样浩淼无边。

至此我们结束了对佛教石窟的考察。许多同学认为,要详究一窟,首先要熟悉历史典籍和佛经,了解典籍要义,还要对绘画比较熟悉,这样再来莫高榆林,就不致有入宝山却空手而回的遗憾了。

7月8日赶了一天路,7月9日山丹军马场一站,主要是让同学们稍事修整,同时也有机会整理和交流几日来绚丽多彩的考察记录,当然也有实地感受当年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的环境氛围以切实增强历史感的目的。当日晚到达此行最后一站——武威。7月10日首先参观了著名的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由于墓室出土文物皆被移出,所以在武威收益最大的地方是文庙和武威市博物馆。在石刻室,同学们看到了著名的西夏碑。它刻于天璈民安五年,正反面西夏文和汉文对应,是研究西夏文的一部珍贵字典。在同一间陈列室,存有后凉、北凉时期的石经幢和石塔。有同学对此作了线描,并对七佛一思惟菩萨或一弥勒菩萨的组合模式提出疑问。对于复制的铜奔马队列,亦有同学细心地发现骑士无马镫的现象,并对马镫的渊源作了讨论。

7月10日晚回到兰州,此次实地考察结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完成实习报告并对这次实习进行认真细致地总结。

第三阶段:完成实习报告

考察归来已是暑假,在安排好下一步的工作后,同学们大部分回家了。9月份开学后,大家开始深入挖掘考察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各实习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后确定本小组认为有意义的且有能力进行研究的主题,在考察记录的基础上,广泛搜集相关材料,请系里在相关方面有较深造诣的教师进行指导,于10月中旬完成实习报告,上交系里。系里把这些实习报告分类后,请专家评阅定等并提出改进意见,对达到发表水平的帮助同学联系发表事宜。

第四阶段:认真进行总结

11月份,乔健老师抽时间把参加实习的师生又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就是要大家对这次实习进行认真细致地总结,为今后的实习提供有益经验。这份总结报告就是在这次座谈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次座谈中,大家总结出了这次实习中许多非常重要的收获、值得今后借鉴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今后的实习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设想,现扼要表述如下:

收获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学业上的收获。首先,通过对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参观考察,大家增长了大量知识,而这些知识是平时在课堂上和书本中不易获得的。这种收获的直接表现就是大家合格完成的实习报告和整个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和录像,这些不仅是对这次考察的记录,同时也是不错的影视人类学素材和旅游文化素材,尽管这次还没有民族学专业的同学参加。其次,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大大拓展了同学们对本专业研究理路、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的认识,强化了同学们的问题意识。这是此次实习最有意义、可以让同学们受益一生的收获。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可以说是同学们在这一点上的切实感受。发现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学科和学者都是最为重要的。但仅基于课堂和书本纸上谈兵,很难发现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同学们之所以在参观考察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书本上课堂上不能提供直接的感觉刺激和全方位的信息。举例说明:同学们以前在课堂上和书本上也接触到不少壁画方面的内容,但听完看完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并没有太深的印象,也没发现什么值得去研究的问题,但在这次考察中却发现了很多问题。这是因为身临其境的观察带给大家的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其对看过的东西印象深刻,而在这样的状态下连续看了一系列的壁画后所产生的对比效应是相当明显的。看过莫高窟,就想起了马蹄寺同类壁画的异同之处,看过榆林窟,莫高的特色和榆林的特色也就在脑海不断提炼。有了这样的比较,问题自然就出现了。同时同学们也发现,在这次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对自己来说好多都属于全新的领域,这在以前是没想到的:原来历史不仅仅是王侯将相的政治斗争史,还有许多贴近生活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另外,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历史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不只是文献,研究的对象也不只是文献中的内容,它的范围是相当广阔的。再次,实地考察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历史感,从而使大家对专业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嘉峪关、玉门关、莫高窟、榆林窟等这些历史文化珍宝带来的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强烈震撼对大家的一生的学术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中之义太广阔了。最后,这次实地考察让许多同学坚定了将来做学术工作的志向,有些同学甚至连专业方向都确定了,这进一步证实了这次实习对同学们在学业方面影响巨大。

另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收获。很多同学都未曾经历这样长时间紧张地长途跋涉,在短短的8天里走这么多地方,做这么多事。天很热,路不熟,许多事情难以预料,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生活体验。在整个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历史系教学实结报告 过程中,同学们的感情贴近了,协作精神增强了。在生活上大家互相体贴,互相帮助,男生们一直坐在车厢后半部分,几千公里下来毫无怨言;女同学动听的歌喉消除大家旅途的疲劳;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做详细的记录,让每一次参观机会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这次实习中渐渐深厚的同学情谊和合作经验对同学们来说是终生受益的,而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如此之强的团队精神,对历史系、对学校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

除了上述收获,这次实习还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以后借鉴,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其一,没有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和系领导的关心,就不会有这次实习,更不用说成功实现实习的预期目标。其二,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是这次实习成功完成的重要保障。事前在路线、日程、衣食住行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细致周到的安排和准备使这次实习得以顺利完成,带队老师的认真负责以及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认真配合也是相当重要的。其三,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分工方式保证了这次实习的效率。老师、组长、组员之间明确的责任划分和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得在任何地方同学们都能统一行动,这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每一个个体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整个考察都能顺利地按计划完成,从而保证了时间和经费的有效利用。实习小组的分工合作使同学们在每个考察地点都能高效率地利用机会,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

这次实习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时间太紧、经费有限。比如,原打算为旅游文化专业的同学安排考察一些著名景区的旅游管理和开发状况,但由于上述原因,没能实现。另外原打算把同学们的实习报告出一个论文集,看来也难以实现。当然,这些不足在今后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应该可以逐渐解决。

石材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质勘察;岩土勘察;措施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前期的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关建设单位对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甚至个别单位还存在着没有进行地质勘察就盲目建设施工的问题,导致后期工程建设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这样看来,在工程施工前期,只有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作,对岩土、地质以及水文条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出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程作具有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的为后续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绘画提供参考依据,才能有效防止工程施工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1. 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概述

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大都是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对于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而言,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坚实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大量的实践经验的融合应用,并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从而通过建立合理适宜的模型,再加上自身的优异天赋和判断能力,以此来将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中的问题予以最终解决。对于从事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技术人员而言,不但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累积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优异的专业天赋和判断能力。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

2 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容易遇到的问题

2.1 勘察依据不充分

一般来说,相关技术人员在正式开展岩土勘察工作之前,都要搜集大量附有坐标和地形介绍的建筑平面图,详细了解预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建设性质、荷载能力以及埋置深度等等,这是岩土勘察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是保证岩土勘察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勘察中,少数勘察人员或相关单位由于缺乏对岩土勘察的重视,具体实施时并没有按照预建工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地形条件来进行岩土勘察,也没有参照工程的荷载能力和设计要求来编写合理的勘察报告,而是胡乱编制,导致勘察报告的深度和广度均达不到要求,只好补勘。

2.2 勘察质量不过关

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和绘制施工图纸时,是需要结合建设场地实际情况,并借助工程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资料来进行设计的,这就需要相关勘察人员在工程建设前期严格按照要求,全面的、高质的做好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编制。编制勘察资料时,勘察人员务必要将所有的岩土勘察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以保证勘察质量的可靠性。这一点是岩土勘察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实际勘察时很多单位,或者说很多勘察人员都没有做到。

2.3 不能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情况

勘察报告是要根据所需建设工程的具体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后得出的结论,但是近年来,很多勘察报告没有实际上的内容,只是越来越多的没有用的空话,没有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没有很详细很具体的研究分析,没有很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设计施工时真正需要的内容。

3 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3.1 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

如一般轻型荷载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桩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 一般就不够。

3.2 场地工程地质性质。

如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好、埋深浅、厚度大的地区岩土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而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加深,岩土勘探间距可适当加密,合理编录与整理资料,岩土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现在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分工较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原始编录资料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就容易造成野外与室内之间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及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由于拟建场地的岩土特征、岩土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按部就班,报告应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及建筑物工程特点,注意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加强岩土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岩土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 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

3.3 选择勘察方法

根据所勘察的地基的地基土的性质, 选择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勘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说静探应用在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浅的地方,因为静力触探应用在这种环境里,可以很准确的反应出地基强度性质;在山洪冲击的地方,就要使用贯入试验的方法,因为这些地方的地层土颗粒比较粗,地下水位埋藏的比较深,如果采用静探,那么强度变形指标就会不准确,会偏高一些,所以在砂土、粉土、黏性土上勘察要使用贯入试验。

3.4 地质勘察的影响因素

水文地质勘察的决定因素: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岩石和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也是决定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所以分析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是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岩石的裂隙性裂隙的成因多种多样,岩石和裂隙合在一起统称为“岩体”,并将其中的裂隙概化为“结构面”。显然,结构面是岩体中最薄弱的环节。搞清结构面的产状、参数和分布,是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

4 总结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并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勘察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方面的规范、规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真实准确、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应抓住当今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郝丽红.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5)

[2] 黄亮,曾航. 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