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有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参观了扶眉战役纪念馆,让我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9月27日上午,我们统一乘车到达扶眉战役纪念馆,全体党员于纪念碑前庄严肃立,在机关党支部书记王宝林同志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并敬献了花圈,三鞠躬表达了对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绵延起伏的巍巍秦岭,埋葬着不尽革命先烈的忠骨;日夜奔腾的涛涛渭水,掩慰着无数忠诚烈士的英魂。豪言映眼,遗物入目。战役的画面一幕幕重现于脑海,尽管岁月流逝,时光荏苒,但先烈们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仍铭刻在我们的心里,烈士虽然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眉县常兴镇,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革命纪念馆,它不仅是我省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样也是中共陕西省委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1949年5月28日胜利解放西安,蒋介石、胡宗南不甘心失败,纠集马鸿逵、马步芳反扑西安,阻我西进。 7月10日,杨得志第19兵团进至马军对面之乾县、礼泉以北高地,构筑工事。卫戍西安的解放军第61军则向南山秦岭之敌佯动,以迷惑敌人,掩护主力运动,并钳制马军及秦岭胡军,保障解放军主力侧翼的安全。7月11日拂晓,扶眉战役开始打响,解放军主力开始向胡宗南部队进攻。隐蔽集结于预定位置的许光达第2兵团,由胡军与马军之间的空隙,以秘密隐蔽急行军迂回到敌侧后。周士第第18兵团,沿陇海铁路和咸阳至凤翔公路,由东而西直插敌纵深。王震第1兵团,以渭河南岸沿长安至益门公路及秦岭北麓向西钳击敌人。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的直接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发起全线猛烈攻击。胡宗南部队猝不及防,一天之内即被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团团包围,陷入绝境。激战两昼夜,除部分残敌越秦岭溃逃外,解放军歼敌4个军,4万3千余人,解放县城8座,这是西北战场在解放战争中空前的大胜利,同时也为我军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

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此刻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就像是一幅长长画卷,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正是这幅画卷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在这幅画卷中,党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尝试都被化作其中的点点彩墨,勾勒出一幅巨丽雄浑的岁月巨作。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岁华诞,在这喜庆且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来临之际,我们跟随白良镇政府机关党支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湘鄂赣纪念馆,寻找先辈们的足迹,感受过去的那段光辉岁月。

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导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里我们真正能找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我走在湘鄂赣纪念馆里,心随着平静的音乐轻轻地走着,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子弹仿佛正呼呼的从身边飞过,寒冷、饥饿仿佛侵袭着我;但我没有恐惧,有的只是心中那团熊熊的热火,在燃烧,在喷发;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我不怕困难,甘愿牺牲。听着他们的事迹,使我的心豁然开朗,明白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抛头颅,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这面旗帜。为了胜利,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心灵的感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共产党光辉历史续写下去。看着他们的照片和故事,显得那么的年轻,也许生活中一件琐碎的小事会激起你心中层层波澜,然而随着时间的默默流逝,便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这次经历却不比往常,它的庄严与肃穆,它的可歌可泣,它的启发与感悟将在我的记忆中永存。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五一期间本人自行前往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参观学习,将现结合党史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感悟长征精神为什么伟大

(一)山高水险中感悟我党卓越的领导。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行进至石达开折翼的安顺场,党中央准确研判出北有川军堵截、南有蒋中央军追击的危急形势,做出明智决定,放弃全军渡河,调整为分左右纵队沿河两岸小道溯流急行军,夹击夺占泸定桥,打通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关键节点,打破了蒋介石“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企图。

(二)山高水险中见证长征艰难的征途。出蒲江后,一路在大山和峡谷之间穿梭,穿二郎山隧道下到泸定实地真切感受到儿时课文描述泸定桥“大渡河水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周边自然环境的险恶,红军到此之前有强渡金沙江,之后有翻越夹金山,切片万里长征一小段管中窥豹,红军征途所在环境恶劣可见一斑。

(三)山高水险中缅怀红军英勇的战士。“大渡桥横铁索寒。”时隔八十余年,行进在铺着木板的泸定桥,摆动的桥身依然让人心生恐惧。当年,奔袭120公里到达此地的红4团战士面对的是18根光溜的铁索、湍急的大渡河和限时夺桥的作战任务。22名勇士用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在枪林弹雨奋勇前进,在战友配合下不到2小时打通了泸定桥,事后深藏功与名回归各自连队,时至今日只找到5名勇士名字,其余都是成了无名英雄。

二、思考泸定桥为什么能被夺下

(一)坚定的革命信仰。“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红军将士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坚决完成组织下达的任务,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二)高超的指挥谋略。“毛主席用兵真入神”。中央红军能够如期拿下泸定桥、顺利实现北上会师,是毛泽东军事谋略的生动实践,以毛泽东、周恩来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料事如神,带领红军在局势夹缝中抓住战略机遇、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

(三)灵活机动的战术。“四渡赤水出奇兵”。红军长征行走二万五千里,历经战役战斗六百次,除了初期突破国军重重包围圈是苦战血战,更多是的“短平快”战斗,这种避强击弱、以奇致胜的灵活机动战术是赢得战略主动的有力保证。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问题不回避、不退缩、砥砺奋进,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油然而生,生病有医保、出行做高铁、支付用扫码、购物有快递,这些都让中国人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科技成果让人备受鼓舞,“青蒿素治疟疾”让国人自信,港珠澳大桥获多项世界第一,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航天载人、月球探测快速推进,望远镜探天让国人骄傲,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复兴号高铁在祖国大地上飞速行驶,可燃冰开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震撼世界。如此等等,这些成就的取得,见证了祖国的强大,见证了我们党履职尽责的诚信,这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可和赞誉,也获得了全世界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始终知道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明确我们要干什么,牢记党当初立下的誓言,不断地用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回顾我们党一路走来的历程,在97年的时间里,艰苦过、曲折过,但是无论多么艰难,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反观我自己,从学生到军人再到地方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党员,我并没有紧紧追随我党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脚步。

一是不能以身作则。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是最基本的要求。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够把握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通读熟读新的党章党规,理解掌握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黄桥战役发生在一九四零年。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准备投降日寇,加紧进行反共军事摩擦。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奉命率主力部队挺进苏北,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多次派兵向我军进攻, 我军被迫自卫还击。九月三十日,韩德勤又出动主力与我决战于黄桥。激战至十月三十日,我军歼灭顽军一万一千余人,取得了黄桥战役的完全胜利。

   黄桥战役的胜利,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又一光辉范例。它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实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通过新四军黄桥纪念馆参观学习,对我们每个党员,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对先烈的缅怀,也是我们胸怀的开拓和精神的积淀。正是那些简陋的装备,那些前仆后继坚毅顽强的英雄,创造了我们现在幸福和平的生活。

州市江都区仙女镇,是一处前后三进四厢的青砖小瓦古朴民宅。这个不算很大的院落,因许晓轩而扬名,因《红岩》而受瞩目。故居内100多幅珍贵的照片、10多件烈士遗物、两组雕塑以及14幅领导题词和名人书画,按照 “少年时代”“参加革命”“狱中斗争”“英勇献身”“光耀千秋”五个板块有序陈列,加上一株根深叶茂年年结出累累硕果的石榴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许晓轩烈士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即便戴着手铐脚镣,他坦然并深情地留下遗言:“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

1949年到2018年,英雄的意志感召了一代又一代人,英雄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英雄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奔腾淮河水,滚滚长江流!英雄虽逝,英灵犹在!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要牢记烈士的鲜血重托,与时俱进开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