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个学校的家长会

一个学校的家长会

一个学校的家长会

一个学校的家长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

“合力”原是物理学的用语,指作用在质点上的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如果与某一个力F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F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指他们进行有效地合作,从而产生更大的教育力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能够更多地抵御来自于外界的各种不利于教育孩子成长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二)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共同配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赫姆林斯基曾讲过:”……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人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这里就更加强调了家庭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此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督导学校教育的进行。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向学校进行反映,可以促使学校教育更加地满足家庭的多元化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并且通过家庭的加入,能够使教育更加透明、公开、公平、公正,从而更规范、更合理。

(三)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的指导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体现在孩子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渗透性,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尤其是t.JA~差异性,能够较为充分地考虑孩子个体的差异与特点。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生命的教育”,它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人难以实现的。然而,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教育理论较为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和把握不到位,往往会凭着自己的思想和对孩子的关爱进行教育,在教育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偏差,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可以从学校获得更多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二、家校合作中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对家校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也在逐步实施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家校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致家校形成的合力明显不足。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校合作中经济和手段的制约

家校合作需要一定的费用作为支持,但是国家教育机构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合作过程的经费一般都是由学校独自承担。因此,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很多家校活动得不到真正具体地贯彻和落实。一些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没有电脑,也没有条件上网)很多新颖的家校合作手段却没有办法开展,如家校bbs论坛,家校合作qq群、家长教师微信群等”这样一来,家校合作的手段就受到了制约,家长只能通过家长会、校访等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合作。因此对于家校合作的效果造成了很大影响。

2.家校合作活动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大部分学校在新学期开始时都会制定家校合作的计划和方案,但是随着教学工作中一些可变因素的影响,往往改变甚至放弃原有的活动计划。即使有的家校活动进行了开展,也往往会缺少实效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应试教育下,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学生的学业为重,一些学校缺少专业的家校合作负责人员,只是由教师兼职,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家校合作,有时只是应付检查、走走过场,难以实现家校合作成效。

3.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校方单向灌输多

家校合作应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双向活动,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做到相互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然而,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时相互指责和怪罪,认为孩子出现的问题是对方的错误,而不进行有效地沟通,寻求解决方法。有的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只是一味地把学校的观点灌输给家长,认为家长教育能力不足,不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家校双方缺乏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势必造成消极的影响,影响家校合作的有力实现。

(二)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长参与的内容有限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在参与家校合作的时候仅仅只是局限在学业上,也就是智育上的投入,但在其他方面却对学生娇生惯养,或者过于粗暴,动辄打骂,那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有的学生害怕老师“告状”,自己会遭到家长的责罚,会阻挠家长和教师的联系,如不通知家长参加家长会、教师要求家长校访时撒谎、甚至有过因此离家出走的现象,与家长过于关注学生学业,忽视他们其他方面的培养有较大关系。

2.家长参与时间、精力有限

如今中国的家长大多都走出了家庭,拥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整天忙忙碌碌,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大多数家长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认真仔细的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请家庭教师来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来维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下滑。所以平时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参加学校教育活动。

3.家校合作中的观念差异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庭往往会因为某些观念的不一致出现一些矛盾和观念的差异。一些家长受现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象影响,不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缺乏对孩子的个性化培养,一味地担忧孩子的成才之路,认为只有挣大钱、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才是人才,缺少对子女的正面引导。学校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而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无所谓。还有的家长有“读书无用”的观念,把学校当成看孩子的场所,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长大成人就可以。家庭和学校观念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无疑给家校合作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三、加强家校合作的建议

(一)家校双方达成共识

1.家校双方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教师和家长要做到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加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需要保持一致。作为父母,要学会体谅教师并支持教师的工作,同样作为教师,也要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家长和教师应当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家校双方应该充分正确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并且尊重和重视它们个体差异性。在家长和教师之间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双方应当加强沟通,彼此理解和信任,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

2.家校双方要明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要明白彼此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重要场所,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发展会有直接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教育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而不能一味地推卸责任,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给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并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学校,作为孩子后天知识习得、人格教化的重要场所,也不能单纯地依赖家庭教育、推卸学校责任。也应该积极的评估社会和家长的参与,从理论和实践上贯彻教学合作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开放、互动的家校合作氛围。要提高家长参与程度,使家长意识到共同合作的好处,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让家长参与学校日常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地制定家校合作的活动计划,使家校合作成为学校的日常常规工作。家校合作活动可以以班级、年级或者学校为单位,展开丰富的家校合作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和家长可以一起合作进行教室的布置、教室板报的设计、班级图书分享会等;以年级为单位,可以开展各种年级主题活动,比如学习经验交流会、家长交流会、体育比赛活动等,让家长担任主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学校中,以学校的活动为依托,让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共同协作,加强他们三方的合作关系,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总之,让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的日常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

(二)家长应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作为家长,抚养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职责,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家长应该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与学校建立有效地合作。家长应该支持学校的校规校纪,认同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增强与学校和教师的联系,协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协助学校和教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此外,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应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和学校沟通,诚恳合作,主动帮助学校和教师分担孩子的教育工作,摒弃教育要靠学校,完全依靠教师教导孩子的思想和态度。

(三)学校应建立组织、健全制度,调动家长积极参与

一个学校的家长会范文第2篇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对于进一步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以来,我们从这一办学理念出发,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和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变名称,彰显“参政”职能

2012年3月初,经过充分的论证,我们把学校层面的“家长委员会”改名为“家长咨询委员会”,并借家长课程培训之机,举行了由全体家长参加的成立大会。之所以加上“咨询”这个词,就是为了凸显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能,让家长咨询委员会成为家长与学校协商议事共谋学校发展的组织机构。成立大会召开后,根据“四有三不集中”(有能力、有时间、有热情、有威信,不集中在一个级部、不集中在一个村、不集中在优秀学生家长)的原则,经过家长申请、学校考察,确定了48名家长为第一届家长咨询委员会成员。3月中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上,选举产生了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共9人,组成了常务委员会。并结合“参政”职能,讨论通过了《家长咨询委员会章程》。新学年开始后,在10月中旬,利用家长课程开课的机会,对家长咨询委员会成员进行改选。现在,已是第三届。

由于家长咨询委员会与学校之间没有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所以,要想发挥好它的职能,必须制订必要的制度,理清家长的职责与权利。为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约束力,由学校牵头,家长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制订了《家长咨询委员会会议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家长谏言制度》《家长评议学校、教师制度》等。学校将这些制度印发给全体家长,广泛征集家长的意见,由常委会进行整理,对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后,提交全体会议讨论通过。每学年,都结合实际,对有关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二、扩“班”到“村”,方便家校沟通

在家校沟通中,班级家长委员会是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家长来自不同的村,相互之间也不熟悉,致使班级家长委员会的“领导机构”与家长之间存在着沟通上的不便,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之间存在着交流上的不畅,因此,家长的意见建议不能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及时地反映到学校,学校的要求意愿也不能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及时地传递给家长,班级家长委员会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一个摆设。于是,经过广泛调查论证,去年5月份,在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村级家长委员会。在老师的组织下,来自14个村的528名家长,以村为单位召开全体家长会议,本着四有两方便(有能力、有时间、有热情、有威信,方便召集家长开会、方便了解家长意见)的原则,选举产生了本村家长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并讨论通过了本村家长委员会章程。为方便交流学习,14个村的家长委员会主任成立了村级家长委员会理事会,选举了一名会长,两名副会长,并制订了理事会章程。

村级家长委员会成立后,立足于成员都在一个村庄的优势,着重发挥了他们管理学生和谏言献策的作用。节假日,学生在家中,老师没法管,家长又管不了,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村级家长委员会成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家长的意愿,将本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个假日小组,由家长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管理。假日小组打破年级界限,主要考虑住所远近。节假日,学生以假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学习、读书,或进行实践活动,并由家长进行指导、监督,确保学生的安全。节假日结束返校后,由组长将本小组的活动记录交学生处,学生处汇总后反馈到各班级,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问题在班会上进行强调。这样一来,家校联手,把学生在节假日期间的管理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村级家长委员会成立后,各村的家长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在闲谈聊天时就能了解到家长的心声,家长的意见建议也能够比较方便地反映到学校,促进了学校工作水平的提升。而且,学校帮各个村的家长委员会制订了会议制度,结合农时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将家长会开到村,开到家长的炕头上。每个村都安排了一个老师作为联络员,定时向主任、副主任了解情况,按时参加家长会议。自村级家长委员会成立以来,学校已接收到家长意见建议30多件,并且很多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采纳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为充分发挥好村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学校制订了三项制度:一是交流学习制度。学校每月组织一次集体交流学习,参加人员为各村家长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及部分家长,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二是评比表彰制度。学校每学期都要对各个村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进行评比,并在家长课程开课时进行表彰。三是培训制度。集体交流学习时,对各村家长委员会的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的开展。

三、放下“架子”,拓宽纳谏渠道

学校要主动放下“清高”的架子,以服务者的姿态与家长沟通交流,拓宽纳谏的渠道,倾听家长的真语良言。

1.主动走出去沟通,善听家长的“闲言”。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来源比较集中的优势,打破班级界限,以师生居住地为区域,变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访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家访,积极征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同时,变假期集中家访为随时性家访,变炕头式家访为街头巷尾式家访,要求每一位干部教师把家访作为与家长见面的第一项任务,对家长的意见建议,要第一时间汇报给学校。2011年秋,一位教师同家长闲谈时,听到家长们说孩子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而且还读乱七八糟的书。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启动了“快乐读书工程”,引导学生“乐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并召开了家长动员会,成立了家长读书委员会,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把家长请进来沟通,多听家长的良言。学校摒弃不开家长会不请家长进校园,孩子不犯错不请家长进校园的做法,让家长进校园成为经常化、机制化的活动。2012年春,通过家长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学校了解到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作文,反映孩子不会写作文,并且不爱做家务,在家写完作业就知道玩,建议学校想办法进行教育。于是,学校经过讨论,决定立足农村学校实际,以“开心庄园”“开心作坊”为载体,做活生活、闲暇和根基三个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文,在闲暇中增智,在劳动中明理。

3.凡事多与家长沟通,爱听家长的诤言。学校坚持凡事尽量与家长沟通一下,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学校创办了《雁飞苑》校报,作为与家长沟通的一个平台。

四、活用形式,注重实际效果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形式必须要活,还要注重实际效果。我校家委会做了以下工作:

1.聘请学校行风家长监督员。学校通过家委会聘请了五名学校行风义务监督员,并颁发聘书。积极发挥义务监督员的作用,通过义务监督员了解和掌握家长与社会对学校的办学行为、教育行为的意见,以便我们及时整改。

2.设立校长接待日。学校把每周的星期三作为校长接待日,专门接待家长的来访和咨询。学校建立了领导干部家长接待记录。每次接待日活动,学校领导都细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答家长的疑惑。对家长所反映的问题,能当时解决的,学校立即做出决定,及时予以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学校都对家长承诺一个解决时间,并及时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学校都对家长做耐心的说服工作,使家长心悦诚服地理解学校工作。

3.开展家长评教活动。学期末,通过家委会,由家长对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并把家长的评价意见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参照依据。

4.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位家委会成员在每个学期都要到学校听一次课,与学校干部老师交流一次,参加一次学校活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

五、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力量

学校会注意发现热心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通过校报、家长会、致家长的信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用家长身边的典型来带动其他家长。每学期,学校都进行“参与学校管理热心家长”的评选,并进行隆重的表彰奖励。上学期在年前的放假大会上进行表彰,下学期在六一节庆祝大会上进行表彰。被评为“参与学校管理热心家长”的家长,如果本人同意,可以成为学校的“爱心助教委员会”成员。两年中,评选表彰的66名家长都愿意成为“爱心助教委员会成员”,并以此为荣。

一个学校的家长会范文第3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把学校视为一个开放的组织,它不仅关注学校内部的运作,也重视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强调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家庭作为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理应参与教育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可见,学校与家庭合作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所以说,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整合家庭和学校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就如何促进家校合作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整章建制强基础,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主要任务是: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了解教育规律,孩子成长规律等理论,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便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监督,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各种教育渠道的畅通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便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在开办家长学校的过程中,在家长学校建设中,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而是积极的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成立领导班子并制定家长学校相关章程。二是开设家长讲坛。家长讲坛可以采取邀请专家讲座的形式,也可以根据家长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身份,邀请口才好的家长到家长讲坛进行授课,内容可以是卫生健康、家庭教育、育儿经验分享、班级学校工作参谋、家长培训等方面。三是组织家长义工为学校服务。根据学校需要组织家长义工维护学校学生的上下学的秩序,参与学校的图书室的管理,以及教室卫生的清扫等等。四是开展家长读书沙龙活动。通过读书交流,帮助家长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提升家庭育人水平。五是成立班委会。班委会的作用:1、协调:班委会是学校、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当家长有些意见不便直接向学校提出时,可以通过班委会向学校提出,学校面临的困难和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也可由班委会向家长协调,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2、谋划:班委会的谋划,是在沟通和协调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如:学校举行运动会、实践活动等可以由班委会把有意愿参加活动的家长组织起来,并提供一些赞助。学校成立的音乐、体育、美术等社团,缺少指导教师,班委会可以推荐有这方面专长的家长担任指导教师,缓解专业教师师资短缺的问题。

二、推陈出新重过程,落实家校沟通

1、开有准备的家长会

(1)在会前做好准备工作,不能让家长会流于形式。

(2)在家长会上我还要给家长说话的机会,倾听家长对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建议。

(3)借机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2、认真做好家访工作

家访要抓住三个特点,一是需求导向,关注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指导服务;二是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确实存在的具体困难等;三是个性化指导,根据每个家庭、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服务。学校采取“提前预约、逐个登门”的方式,班主任联系好学科教师开展共同走访。而走进每个学生家庭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精准分析。学校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制定好一对一帮扶措施,并做好后续跟踪记录,家庭和学校共建‘一生一册’的成长档案记录。具体做法:

(1)耐心倾听学生的家庭表现,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要求。

(2)要向家长提出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3)建立家校联系卡,家校共同评议学生。

(4)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加强家校沟通。现在的留守儿童很多,家长很多在外省务工,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可以经常用电话和微信进行家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及时解决家长心中的困惑,消除教育矛盾。

三、开门办学谋发展,做好学校开放

一个学校的家长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长委员会;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的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可见,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产生合力,才能产生1+1>2的教育效应。家长委员会是一个和学校一起丰满孩子羽翼助推成长的组织,彰显着强大生命力。作为学校,我们高度重视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明确家长委员会这一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

一、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现状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自治组织,是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委员会这个平台,家长可以凭借组织力量行使教育参与权,促进学校民主管理、支持教育教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1.重形式轻内容。一些学校创建家长委员会纯粹就是为了满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家长委员会只是个摆设,根本没有发挥任何有意义的功效;一些学校则把家长委员会当成了一个炒作宣传的噱头;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对于家长委员会的需求仅仅停留在物质和经济层面,甚至成为向家长索取的渠道,过于利益化。

2.认识上的差异。大家对家长委员会工作的认识不够,有的家长委员会成员认为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设立了这样一个机构。家长委员会工作有时被动地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

3.机制上的不完备。家长委员会工作没有“长效机制”,有时一任家长委员会主任的变更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开展,缺乏坚持性,工作中难契合。有的家长委员会成员有热情,有能力,没时间;有的家长委员会成员有时间,有能力,有热情,却一时找不到适合自己发挥作用的机会。

二、有效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策略

(一)“二有”是保障

1.有制度。家长委员会要高效发挥作用,首先要保障其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这就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予以保障。家长委员会制度包括以下内容:《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长、副会长选举办法》、《家长委员会职责》、《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家长委员驻校办公制度》、《家长义工制度》、《家长委员提案制度》、《家长评议学校工作细则》等。

2.有架构。家长委员会办公室的架构可以这样安排:

组长:校长、家长委员会会长

副组长:副校长、副会长

组员: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

有了架构,又有制度,就能有效地保障家长的权益,为发挥出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的促进作用、桥梁作用、助学作用和监督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流程要规范

1.沟通。学期初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征集他们的需求、愿望,进行双向沟通。学校与家长委员会两方面的信息达成一致后,寻找工作的切入点,确定学校建设的长远目标和当下工作重心。

2.谋划。召集家长委员会负责人、任课教师、家长精心谋划,把双方达成的班级建设工作切入点转化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协调各方力量分头落实。

4.督促。这一环节由班主任和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完成比较恰当,通过电话、书信、QQ三种基本方式来了解工作方案的落实情况,确保预期的工作方案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5.反馈。班主任要协调好家长委员会经常不断地把家长的意见反馈给自己和任课教师,也要把自己和任课教师的想法反馈给全班家长。如有特殊情况,则应反馈给学校领导负责人。

班主任、家长委员会成员在具体工作中既要遵循这一工作流程,又不能太局限于这一流程。因为这一个工作流程不是单向延伸的,而是双向互动的,要随时根据学校建设以及发展的具体实际做出调整。

(三)建构“家校共育体”

家长委员会要做到对学校建言献策参谋到位,观察监督评价到位,助学合作支持到位。

1.定期听取学校工作报告。

让家长委员会成员列席学校会议,学期初,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或工作计划的报告,学期末,听取学校工作总结,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监督学校事务,确保健康发展。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依法办学是确保学校办学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家长委员会随时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办学章程、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收费、招生入学以及后勤服务等加以监督,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阳光运行。

3.组织多种活动,支持家校沟通。

(1)参与校园大型活动。

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重大庆典、节日演出,如每年一度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或者是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如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亲子对对碰等主题活动,既可以让家长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又可以与师生共同体验精彩的校园生活,感受孩子们成功的喜悦。

(2)开展广泛的义工服务活动。

如校运会时,老师不够用,这时就可以邀请有时间、有兴趣、甚至专业的家长来当裁判员、纪律管理员、宣传大使,并协助班主任设计班服、班旗等,这不但减轻我们的用人之难,更激发了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兴趣。

(3)邀请有专长的家长来校担任“客座”教师。

例如:请消防队工作的家长来校指导师生安全逃生演练、请医院工作的家长来给学生作卫生习惯养成方面的讲座、请书画艺术界的家长给学生进行琴棋书画茶食歌陶艺舞等体艺特长指导、请政法系统工作的家长给学生讲解法律常识……家长是潜在的、有待开发的、非常丰厚的资源,作为学校,就要充分挖掘利用这一资源优势。

4.建立立交桥式的沟通网络。

一个学校的家长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 家校合作 以校为本 实践与思考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家校:即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家庭本身具有教育未成年人的职能和责任,学生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对象,构成了家庭与学校相关联的客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链。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家庭与学校合作”,是一种家庭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双向循环活动;是现代家校合作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一般有两种形式:即“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从现实意义上讲:家校合作可化解家庭教育低效的难题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可促进家庭教育创新发展;可改变“5+2≤0”的现象;可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5+2≥7效应)。“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从所处教育机构(学校)和角色(教师)出发,以学校为本位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毋庸置疑,也是顺其自然;从运作模型到流程环节直至反馈调控都符合学校管理的目标指向。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家校合作的形式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家校合作的过程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家长及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家庭和学校为实现儿童全面发展,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沟通协作,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活动;家校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更好的实现社会化。

二、“以校为本”家校合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家校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现代中小学生的教育很多是学校无法实现的,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配合。特别是家庭教育,很多行为习惯需要在家养成,家长的责任是至关重大的,家校合作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由于农村家庭居住边远分散,家长外出务工的多,经济条件比较差,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比较适合于“以校为本”的研究与实践。以内官营中学的家校合作实践活动为例,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合作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区农村全面推广“家校合作”教育活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我校“家校合作”开办比较早,但比较正规的家校合作活动是从2009年开始的,主要是“以校为本”展开活动至今已延续四年,从初步探索实践到实践过程中完善,现已形成良性循环,使本校“家校合作”教育已形成规模,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家长提高认识,形成家校育人目标的统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可见,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很好合作才能获得成功。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习任务的繁重,升学、就业压力的增大,再加上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都对学生形成了挑战,要协助他们很好的应对这一挑战,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认为家校合作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

(1)举办家长学校,有机培训家长,形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我校举办“家长学校”,一是注重了家长的有机培训。开展各种类型的大小型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促进家长提高认识,关心教育、参与教育,增强教育子女的信心和能力;挖掘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家长学校的开办,拓宽活动资金的筹措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情况,例如,开学初的家长会,学校首先给家长介绍学校本学期的收费情况、学校的工作计划、教育教学任务以及教育管理措施等。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主要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在校的各种表现以及发展的潜能,存在的问题,家长在后期还应做些什么?怎么做等。另外,由于农村多数家长外出务工,学校除了定期召开大型家长会外,还选择家长农闲的时候,或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时候,针对重点年级的家长进行分层次培训。

我校设立有容纳3000多人的培训场地和容纳150多人的培训室,有领导和专业教师具体参与负责,并邀请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就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转变及家庭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机培训。使家长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激活家庭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教育家长了解中学阶段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变化;了解孩子在这一阶段需要什么?需要怎么样的帮助和引导;明确学校的主要任务;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形成家校联教目标的统一性。通过培训,使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认识上达成了共识,促进了家校之间的相互信任。既避免了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又建立了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同时,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和协助。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学校根据目前很多父母过多的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身体强健、文化成绩等;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思进取等家庭教育误区,利用“家长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由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主讲的《重视孩子心理健康》、《良好行为习惯从小养成》、《怎样做新世纪父母》、《创建学习型家庭》、《怎样引导孩子的学习》、《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必须天天向上》、《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隔代孩子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与新课程同行,与孩子共成长》等专题讲座,并且进行问卷调查、反馈信息,邀请家长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制定制度,使家庭教育逐步走向规范

我校每学年初,对新生都要进行家庭情况摸底,制定适合本校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如《内官营中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内官营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内官营中学家长学校教育指导纲要》、《内官营中学学生管理条例》、《好家长、优秀学员表彰条例》、《家长意见书》、《告家长书》等,让家长明确其指导思想、主要工作及工作目标;并印发有关的章程、制度、规范等,让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使家长学校的举办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遵循三大原则,体现家校育人新特色

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三大特点:一是“导”而不“框”,给家长指明培养教育的方向,给他们更大的思考、实践、体会的空间;二是抢抓契机,正确引导,促进家长与学生间的和谐交流;三是搭建平台,创立特色,使家长学校工作常抓常新。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现已形成了“以公民道德实践为切入点,以重塑自我为起始点,以孩子健全人格为出发点,以孩子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师生家校“四位一体”的教育搭建了平台,体现了家校合作的新特色。

2.建立健全家委会,形成完整有效的家校联教机构

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教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紧密联系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我校大型的家长会一般规定为每学期两次,开学初和期中考试后,家长委员会的建立一般在每学年的起始年级开学初的家长大会上产生,毕业年级的家长委员由起始年级的家长补充,形成循环制。构建模式:“学校家长委员会总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分会”三级机制,班级家长委员会是开展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由家长会分级选举,首先将各级有责任心、素质比较高、名望比较好、有奉献精神、对教育事业热心、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乐于义务承担学校和家长委托的工作的家长选上来,再考虑家长委员会的分布尽量体现农村家庭的分布,便于家长委员会与家长的联系,使家庭与学校间的信息沟通畅达。家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校教育管理;充当学校的参谋;为家庭教育提供咨询;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其次,给家长委员会自行组织的权利,鼓励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校扩大对家长的开放范围,允许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的各个方面,使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层次由知情层次向决策层次逐渐提升。另外,利用家长委员对素质比较低,尤其是隔代家长、单亲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给予指导,负责把教师传授的科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传递给每个家长,相应的起到为教师减压的作用。

3.以活动为主体,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发展

(1)开展各类家长会,消纳存在的具体问题

家长会是家长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互动的好机会。家长会有校级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我校除了校级家长会外,根据班情、学情,不失时机的召开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如有“会诊式、交流式、咨询式、展览式、辅导式、快餐式”等。例如“会诊式家长会”,班主任归纳好各种不同的“病例”,将不同类型的家长召集在一起,提供给家长思考,分析问题及形成原因,商讨教育失误及改进措施,寻求最佳教育方案。在会上各任课教师以平等的地位,本着双方友好、坦诚的态度,就孩子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共司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的家长会在各班最少每学期都要开两次。特别是针对班级部分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唤醒家长的德育意识,尽量让家长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同步发展。

(2)开办“学校开放日”,提倡家长参与课堂研究

让家长参与教育就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不但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我校面向家长举办“教学开放日”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每周星期三为定期教学开放日,另外根据家长的方便而定,但不论是哪一种形式学校都有专人接待,参观学校的环境,在自己孩子的课上陪孩子一起听课,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等。让家长进课堂听课,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既可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又可提高指导孩子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既可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建议。

(3)建立学生基本情况信息库,开展有效家访

我校鼓励教师家访,逐步将家访制度化,并列人家校合作教育专项考核。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我校教师根据所教年级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建立了信息库,如学生家庭成员结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及生活水平,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理想愿望等。需要对某个学生进行家访时,首先根据信息库已存的信息和目前的表现制定出详实的家访计划,确定明确的家访目的与内容,再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家访。因为农村家庭居住分散,家访比较耗时,而且有很多家长外出务工,监护人又比较忙,所以选择比较合适的家访时机是家访能否成功的基础。我校坚持做好班主任、任课教师上门家访工作,特别是对家境贫困、学习困难、行为习惯偏差、身体智力有残疾、单亲、离异等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家访和帮助,使家访由针对解决学生问题型向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型转变,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每个教师平均每学期有效家访次数在五次以上。

(4)开通亲情热线,利用电访优势

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改善与普及,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我校开展“家校合作”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建立家校联系卡和开通亲情热线。最直接,最显实效的是亲情热线。由于农村家长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隔代抚养子女问题的突出,家庭教育的空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等,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现代信息的通畅,给各类家长的联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保证了家校合作的有效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校家校合作还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必然会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有少数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家长介入校内事务是在挑毛病,形成对家校合作意义的抵触和狭隘认识。有少数家长与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错位,有些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关系不大。在时间上家校合作活动和学校工作往往发生冲突,合作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合作方法简单等。对于现存的问题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从教育发展的趋势,合作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启迪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认识偏差;通过实践、认识、重整,再实践、再认识,在实践和认识提高的过程中形成“以校为本”家校合作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