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 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 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作为主要或完全依靠经费开支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 如何把拨缴的有限经费管理好, 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成为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急待解答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问题进行一定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包括短期的现金收支预算,以及长期的资本支出和长期的资金筹措, 是单位内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性质, 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收入预算, 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它收入; 支出预算, 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 支出预算按其性质可以细分为: (1) 维持单位管理和服务工作正常进行所需的日常经费, 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即经费预算; (2)单位专项业务活动所需的业务事业费, 包括各部门的部门业务费和单位总体业务工作活动费, 即业务预算; (3)对下属单位的专项补助; (4)上缴上级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个预算体系均应有相应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相应的授权、分权、资金监控, 预算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财务预算管理应定期对照预算指标及时总结预算执行情况、计划差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协调各方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单位的长期战略规划、短期策略和发展方向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予以具体化。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国家预算制度的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事前的支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目前有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 不根据自己计划进行系统论证, 科学预算, 而是根据估算的经费收缴数额进行“倒剥皮”, 以经费收缴数作为下年度预算支出计划额, 个别业务部门为本部门“小集体”花费方便, 随意编制计划项目, 以达到多骗取经费的目的。此外, 目前编制财务预算几乎成为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 由于财务人员较少参与单位业务项目的讨论、规划和决策, 因此只能依据上年数据编制预算, 这样的预算不可能与单位的实际业务紧密结合, 也不可能得到用款单位的配合执行,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及建议

从历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乡镇几乎所有财力,县直大约三分之二财力,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论文工资发放及办公经费的开支。可以说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花”出去的。目前,尽管县财力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需要,部分单位经费开支还十分紧张,但从全县总体情况和资金的总额来看,涉及所有的乡镇和县直八十多个单位,资金数千万,面广量大,这就不容忽视地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展开调查,试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寻找一些突破,以规范管理、节约和有效使用资金,促进财政工作上水平。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利津县相继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结合上级要求,推行和落实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政府采购、试编部门预算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另外,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是从基础工作抓起,自2003年开始,财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会计帮扶达标工作;二是注重日常监督管理,每年都由县财政监督局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检查,如:预算外资金管理大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三是每年财政部门都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如:会计电算化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培训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所有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基本上按规定完成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一)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1、部分单位领导认识存在偏差。一是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不搞经营,抓不抓财务管理无所谓。二是认为抓内部财务管理是“作茧自缚”,捆了自己手脚,开支卡严了,得罪干部职工。三是认为抓管理是单位领导的事情,会计人员只要把数字搞准就行了。领导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关键所在。2、审批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仍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这项制度是对领导决策事项合理性的规范,但缺乏科学性。一是权力比较集中,开支不管是否合理,单位领导说了算。二是凡是领导签字就能开支,直接把财务人员排除在管理范围之外,不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核算。三是单位领导对财务规定不一定熟悉,缺少专业财务人员的审核和把关,签批质量难以保证。3、缺少真正的第三者监督。尽管有的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落实明显不够到位。有的单位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定财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监督,但由于单位内部千丝万屡的利益关系,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各类外部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多是事后监督,处罚的力度也不够,有的单位屡查屡犯,甚至是明知故犯,效果不佳。没有真正的第三者参与,仅靠自我监督,零星的检查,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位。(二)会计人员作用难以有效发挥。1、会计人员的撤换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是单位根据需要设定的,撤换是单位领导说了算。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法规和领导之间该遵循那一个?违反法规,处罚的一般是单位,违抗领导,影响的一定是个人,权衡利弊,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是倾向于领导。自身难保的境地,会计人员的作用确实难以发挥。2、会计人员的职责不明确。调查中发现,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兼职,会计人员可能是打字员,也可能是档案管理员,或是其他岗位,身兼数职,更有甚者身兼要职,会计业务成了附带工作。个别单位违反规定设会计和出纳员为一人。3、外界的支持比较弱。财政、税务、审计等业务管理和监督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多是部署工作、监督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或批评、或通报、或处罚,真正深入单位帮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少,另外,定期的、系统的专业培训组织开展的少,而且培训多为业务基础工作培训,不注重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使会计人员在参与管理上产生惰性。(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调查中发现,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明显偏低。截止2007年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共计125人,第一学历为财会类院校毕业的13人,占总人数的10.4%;具有会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的22人,占总人数的17.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1人,占总人数的8%;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知识水平明显偏低。调查中还发现一种现象,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对核算内容及会计科目的应用,模模糊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延续了一种“师教徒”的做法,前任会计怎么记,后任会计就怎么学,照猫画虎,不问对错,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了,也不会运用,依旧是老一套。从此可以窥见一斑,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素质问题成为制约会计作用发挥的内在原因。

三、措施与建议调查分析中我们认识到,搞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仅仅依靠单位本身是无法实现的,有些问题单位解决不好,甚至(一)政府介入,财政部门负责,全力抓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1、合理是界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区分哪些是应该由政府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有能力做好的,哪些是无能力管好,甚至是管不好的。区分责任,区别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管理。2、制定监督考核机制,对单位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引起单位负责人的重视。把对单位财务管理的考核纳入县委、县府对单位的综合考核和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3、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按照“统一尺度,统一要求,便于操作,便于考核”的要求,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有章可循。(二)财政部门参与,支持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1、做好会计人员的保护者。《会计法》尽管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做了明确规定,但仅限于受到打击报复的,对会计人员的撤换和任用没有明确规定。受到打击报复才去保护,“亡羊补牢”,这项规定不全面。我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用与撤换,不管什么原因,都要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不能单位自己说了算。2、做好会计人员的管理者。主要是抓好会计队伍的建设,保障会计队伍质量。必须坚持持证上岗的做法,同时严把会计证的发放关,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能从事会计工作。3、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现有会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建立会计人员档案,对于优劣情况进行评议和奖惩,对于不胜任人员进行撤换。(三)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是通过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尽快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参与管理的能力。二是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要形成制度化,要严格考核,避免流于形式。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我县五年以来的会计基础工作帮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应该继续坚持,》接259页

【参考文献】

1、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2006,(08).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行政事业管理费是各级党政机关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经费开支,建国以来,为了适应各个时期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制定了各种不同的经费管理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的增长过快和管理过宽、随意性较大,导致腐败的滋生。如何管好用好各项行政事业经费,提高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保障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一、加强综合预算管理,规范其他收入的管理

近几年,财政部门加强了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预算单位的各项收入(如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全部纳入经费预算管理。而除此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对外投资收益、进修培训收人、房租、利息以及其他项目收入等,虽然也纳入了预算管理,列入了决算表中,但却重收轻支,对这部分收入应该如何进行使用和管理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预算管理偏松,预算约束软化,透明度不高,缺乏监督。其他收入是经费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其他收入没有直接纳入财政预算,导致大量财政性资金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为规范其他收入的管理,应将其他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实行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加深对其他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基本原则的认识。各部门和单位必须更新观念,摒弃老旧的收入自家观、政府抢夺观和财政侵权观等,真正放弃非税收入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

理权。二是要认真做好其他收入票据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防止与杜绝其他收入的违纪和腐败。所有非经营性收费只能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对未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收取的收入,视同非法所得全额没收。三是要健全其他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完善收费公示、收费稽查、收费举报、违规处罚、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对非税收入实行三权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收支两条线工作的落实。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将非经营性收费擅自转作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得开设其他收入过渡性账户,否则视同小金库处理。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虽然各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仍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重钱轻物、产权不清等问题。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在实际操作上责任主体不明、责任划分不清、权利和义务不对称,使得以下问题比较明显:

(一)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由于固定资产的购建掌握在各使用单位手中,造成资产实际占用权、处置权等全部落在各个使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的资产配置基本上不可能,从而造成各单位之间资产的占有严重失衡。如办公用房,有的单位多余,闲置或出租,有的单位则全部靠租借。

(二)会计核算存在漏洞

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存在漏洞。现行会计核算上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磨损、实际价值逐渐递减但尚未报废之前,账面净值一直保持原始价值,导致账实严重不符,有的资产已报废,但清理前账面一直未调整,使家底不清;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同增同减,在基建项目完工后,由于资金来源尚未全部落实,资产长期无法入账,造成有物无账。

(三)资产的使用效益低

各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账实不符现象严重,不少单位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现象比较突出,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存在资产低效使用的问题,在资产购置上存在随意性乃至盲目性,赶超消费浪潮,追求高精尖、 功能全,一方面不断向财政要钱,投资兴建或购置资产,提前更新,使大量尚能使用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不及时地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

维护,致使许多设备无法继续使用或超常规、破坏性地使用,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果和寿命。这大大的影响资产管理效能,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转效率。

三、加强经费的内部审计和财政审计监督,规范职务消费

目前相当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的虽然设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力量薄弱,甚至是个摆设;有的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办案上,不能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单位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对下级审计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对本级财务的监督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的消费是合理的职务消费,是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其存在是必要的。问题是由于对职务消费的含义、分类、范围、标准等基本问题研究不够,管理监督不健全,使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制度性约束,也无法进行内部审计,往往造成职务消费恶性膨胀。缺乏内部审计的职务消费在一些方面变成职务享受和假公济私的手段,极易出现以职务消费为名,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侵吞等消极腐败问题。如一些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会议、出国考察,违反规定购配小汽车等等,造成行政经费的不断膨胀。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和单位的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或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要从编制上解决人员问题,把内审机构设置列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定方案中,配备素质高、业务强的内部审计人员,招聘具有审计专业技能人才充实审计队伍,加强审计力量。参照国家审计的有些做法,如审计程序、方法、对问题的定性及处理处罚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财政监督作为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财政政策、规范财经秩序的重要保证。在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政策、制度上,逐步实现监督管理的规范化。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做到收入监督与支出监督并举,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并重,开展定期的监督检查。在监督环节上,重点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效益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建立起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审计部门相互制约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工作对财政运行的预警保障作用。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问题分析;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越发重视,对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发展同样提出了挑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不断的字财政资金管理方面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改善,文章就改善过程中存在或忽视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经过研究找出相对应的资金控制策略,以此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水平,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因为涉及的采购、销售等方面比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就比较忽视财政资金管理,从而造成单位没有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导致资金的使用无法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导致资金风险隐患的存在,而且因为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跟不上,降低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另外因为监督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对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实时的全面评估,导致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出现,而且因为监督制度的缺失,间接的导致失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情况出现随意使用的情况,甚至逐渐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而且再算上缺乏监督导致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很容易导致风险漏洞的存在,给事业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1】。(二)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比较随意。就目前的发展而言,事业单位比较缺少资金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导致成本和预算管理都比较的随便,相关的一些资源也无法得到合理化的配置,降低了四爷单位整体的效益水平,甚至在发展方面进行盲目的扩张,导致资金的使用超标或者资金闲置等多重问题出现,在设备的采买方面也过于的盲目的追求,没有专业人员跟进,导致一些实用性不强价格还比较昂贵的设备购买,使得资金产生铺张浪费的现象出现。尤其是作为财政资金管理中重要的预算来说,财政资金的管理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项目,如果事业单位管理方式不达标,会给职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包括预算不科学、没有进行规定的编制以及执行难度欠考虑等方面的存在,同样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资金的运转和使用效果(三)缺少准确的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同样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就行政事业单位来讲,每次的活动项目结束之时,就是对资金进行简单汇总,从而完成结算体系的建立,但是就目前发展来讲,事业单位还没有完善的结算体系,同时在资金的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样一来很容易就会出现资金超支、浪费、停滞等问题的出现,甚至还在不断的加深问题,从而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资金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质量,无法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控制管理对策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上的发展也有显著的进步,并且单位事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化,所以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提升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资金进行整体的管理。对此,首先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情况加以准确的了解,并认识自身单位的正确定位,进而组织高效率的团体,处理财政资金的关系,尤其是监督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工作在财政资金管理控制方面非常的重要,不仅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核心,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将法规、政策以及单位的业务进行统一管理,所以监督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事业单位整体的效益发展,提高了事业单位组织效率,确保了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为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价值【3】。(二)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成本和预算进行管理。在对资金进行整体管理的基础上,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成本和预算进行准确管理,首先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成本管理的控制,成立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以此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对此可以从人员的责任制进行分配,细化成本管理的整体目标,并将细化的目标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一个的资金管理人员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起责任,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同时在资源管理有效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人员,应该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企业效益。另外,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对此首先需要明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然后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以保证资金收支上的平衡,而且预算制度的制定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基础,因为依靠科学的方法进行人员职责的匹配,和任务计划的合理安排,以此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保证资金管理效果。(三)制定健全的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是根据项目的资金情况进行制定,借助比较科学的方式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制定,以最终的审批结果为依据,提高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资金的绩效管理,首先需要明确资金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做好财政资金的事前分析工作,制定以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等为准的发展目标;其次强化分级负责管理,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公开透明的相关原则,实现绩效挂钩制定奖惩机制,以激励员工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并对某些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及时发现违规违法等行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包括具体的实施细则、资金管理流程等,以此增加资金管理的可操作性,确保绩效评价制度的有效实施,并针对一些资金效益上不去的项目,及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适当的惩处,而对于绩效达标甚至效益优秀的项目,同样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奖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发展以来,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额工作越发的重视,不断的提升财政资金管理和控制工作,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不断的提升,保证了财政资金管理质量,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随意、缺少绩效评价等一些常见的管理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强化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管理资金成本和预算、制定健全的绩效评价制度等解决对策,以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控制管理的效率,促使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潘道国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1]侯明茹.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7,(10):131.

[2]陈满英.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7,(21):94-95.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强化现念,转变思想认识

从目前来看,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承包经营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支持和关心,认为业务工作才是承包经营实体的重点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同时,还片面理解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财务管理职责淡化,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往往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针对这种情况,要强化现念,转变思想认识。一是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认识。规范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经济效益,确保其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承包经营实体的稳定和发展。二要对财务职能作用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认识。注重会计监督及会计核算职能,切实做好报账、算账、记账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将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始终。认真把握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四个环节,努力做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三个相互结合。

2.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建设

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旨在提高财务队伍的专业理论基础、业务知识能力和服务工作技能,建设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财务队伍。要让财务人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自觉、自愿地去接受继续教育,应该将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财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每年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他们的年终绩效、职务晋升、职称晋升相互挂钩,进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财务人员岗位调整频繁,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实际,建议在每年“以会代训”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批、分阶段、分层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使财务人员的视野更加开阔,经验更加丰富,使财务人员从“报表型”真正向“分析型”、“参谋型”、“管理型”综合素质人才转变。

3.切实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内部控制

要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内控控制工作,群策群力扎实做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实际情况,可以推行以下一些措施来实现:

①各部门工作人员岗位分工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

②全员月度考勤通报制度;

③印鉴公章管理制度;

④重要票据保管和使用制度;

⑤单位账户管理制度;

⑥各种款项支付与审批制度等。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抓好关键流程和重要控制点,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形成“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落实”的工作氛围,保证资金安全,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

4.以预算管理为中心

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预算约束,强化其支出主体责任,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跟踪问效,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有效性、安全性。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防止超预算。二是强化预算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绩效性和使用效益,建立财政、审计监督成果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内控机制建设,坚持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监督。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考核纳入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目标考核范围,加快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模式。防止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偏低或弄虚作假等行为,坚决调整压缩支出预算指标,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

5.加强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国有的资产管理部门将责任细化至个人,审计、财政等各监管部门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统一、综合管理,把资产管理归入到绩效考核中,根据职责划分,构建起国家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保证好制度的落实,确认国有资产的保值。

6.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要基于行政事业单位所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要求,结合承包经营实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差旅费管理办法》、《财务管理会审会签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制度中涉及到的各项日常支出的标准、审批、结算等程序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细化抓深化,以规范促创新,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