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矫正技术论文

矫正技术论文

矫正技术论文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疗效;评价;PAR指数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b)-183-02

The efficacy of straight arch wire and edgewise corrective appliances

DU LiJun

People's Hospital of Wangcang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Wangcang 628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traight arch wire and edgewise removable appliances with PAR index.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of wrong tire deformit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4 to August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raight arch wire group and edgewise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measured data of two groups was given statistical test. PAR index of Model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AR score and the difference were record, patients with the same total pre-treatment PAR scores were given clin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PAR score of posterior rank in the straight wir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edgewise group (P0.05). Treatment course of straight wire group was shorten in 5.7 months. Conclusion: Straight wire appliance is accurate in arrangement of the teeth, especially i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teeth, the effect is same with edgewise appliance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correcting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the edgewise corrective appliance.

[Key words] Fixed corrective appliance; Efficiency; Evaluation; PAR index

随着正畸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成年人对正畸的要求明显增加,成年人正畸患者的比率也逐年增加。直丝弓矫治器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矫治装置,在先进国家90%以上的病例是通过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而我国普及率较低。滑动直丝弓(MBT)矫治器作为第三代直丝弓矫治器,1997年由Edgewise、Bennett和Treviri发展出来,我国使用率更低[1]。牙列拥挤是错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60%~70%[2]。笔者通过对2004年6月~2010年8月收治入院的80例采用直丝弓或方丝弓双颌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错胎畸形患者进行矫治,探讨哪种矫治技术更能受成年正畸患者的欢迎,现将材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根据我院2004年6月~2010年8月正畸科收治入院的并矫治结束的80例采用直丝弓或方丝弓双颌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错胎畸形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0~18岁,平均13.10岁,平均疗程21.65个月。所有病例均未经过正颌外科手术治疗,保留有完整的治疗前后模型。根据矫治技术的不同,将患者进行配对分为直丝弓组和方丝弓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矫治方法

1.2.1 直丝弓矫治技术 装直丝弓托槽和带环,排齐整平阶段也利用尖牙向后结扎及末端回弯防止前牙唇倾及覆 加深。第二阶段利用滑动法同时内收6个前牙,此阶段注意使用轻力,并适当在磨牙前弯制后倾弯,内收弯以及前牙区的转矩对牙齿的移动进行控制。最后行牙位的精细调整。

1.2.2 方丝弓矫治技术 装方丝弓托槽及带环,按照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步骤首先排齐整平,此阶段采取尖牙向后结扎及末端回弯等措施防止前牙唇倾。第二步牵尖牙向远中,为了减小牙齿移动中的摩擦力此阶段主弓丝采用直径为0.46 mm不锈钢圆丝,并在颊面管前弯制停止曲,停止曲要求离开颊面管1.0 mm,并与带环牵引钩结扎在一起,颊面管前弯制后倾弯及内收弯可以防止磨牙近中舌向扭转。第三步内收前牙时用关闭曲法,并在曲的近远中弯制“人”字形曲来抵抗前后牙向拔牙隙倾斜。后期进行牙位调整。

1.3 PAR指数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矫治器治疗效果、畸形改善程度及疗程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测量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直丝弓矫治技术

治疗组疗程最短16.9个月,最长20.7个月,平均18.8个月。

2.2 方丝弓矫治技术

排齐1~2个月。方丝弓治疗组疗程最短19.8个月,最长25.2个月,平均24.5个月。结果显示在尽可能相同的前提条件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简化操作,缩短疗程。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畸形改善程度和疗程的比较结果

见表1。治疗后直丝弓组后牙排列的PAR分值低于方丝弓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面对众多的牙齿整形方式,牙齿矫正的技术占有重要的临床地位。方丝弓矫治器在矫正错颌畸形中是日前临床应用最广泛而有效的。方丝弓矫治器使牙齿移动的原理:一是使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二是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这类弓丝结扎在支抗牙或需矫治的牙齿上,对牙齿移动能起移动和控制作用。各类方丝弓矫治器是固定矫治器的一种类型,是多带环矫治器的一种,由美国著名正畸学家安格尔于1925年提出。方丝弓通过其边缘与托槽方形槽沟间的作用而施加矫治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开始应用方丝弓矫洽技术,随着各种固定矫治装置的国产化,使该技术迅速普及格广。经过10多年的临床应用,也改变了原来以活动矫治器为主要矫正技术的趋势,方丝弓矫治器已成为应用最广的固定矫治器,方丝弓矫治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使用,让患者所接受。进入2l世纪,这一技术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能通过方形弓丝和托槽方形槽沟吻合的施力原理有效地控制矫治牙各个方向的移动;二是使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时由于每个牙齿上都有托槽,而弓丝嵌入托槽后经结札固定,这样整个牙齿就连成一个整体,具有较大的支抗力,故能减少支抗牙的移位,在上下牙弓分别成一整体的情况下,进行颌间牵引,有利于上下颌位置和上下牙弓位置及上下牙齿咬合的调整[3]。

直丝弓矫正器是在方丝弓矫治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方丝弓矫治器各个牙齿的托槽都相同,因此必须在弓丝上弯制三种序列弯曲以代偿不同牙齿形态位置的差异。这使得临床操作相对复杂[4]。直丝弓矫治器用托槽定位牙齿,很少弯制弓丝,不仅简化了临床操作、缩短了就诊时间,而且避免了因弓丝弯制误差造成的牙齿往返移动,使牙齿定位更精确、迅速,疗程也得以缩短。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直丝弓组治疗结束时后牙排列整齐程度和咬合关系优于方丝弓组;而在矫治前后的差值对比上,直丝弓组的颊牙合关系和PAR总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方丝弓组,且直丝弓矫治疗程要小于方丝弓组。充分显示了直丝弓矫治器在有效控制牙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方丝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治疗错畸形时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均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阎燕,傅民魁.ALexander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的临床分析[J].口腔正畸学杂志,2002,9(1):4-7.

[2] 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17,233.

[3] 李翠平,李利平,王琳.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错畸形应用研究[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3(1):9-10.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MBT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94-02

安氏Ⅱ类Ⅰ分类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典型症状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上前牙前突、下颌后缩等。近年来,随着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不断增多,迫切需要高效率的矫治技术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MBT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的一门新技术,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MBT直丝弓矫治器是Edgewise的一种改良,是根据Andrews6项牙合标准而设计的,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不仅继承了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共同特征,并在精确定位牙齿、合理使用矫治力、简化治疗过程等方面有独特的优点。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以进一步探讨MBT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2~17岁,平均年龄14.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上前牙前突、深覆牙合、深覆盖、磨牙远中关系。下颌后缩,软组织侧貌呈凸面型。其中上牙列轻度至中度拥挤,下牙列中度至重度拥挤,下颌平面角正常或低角。

1.2方法: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全景片、X线头颅定位侧位,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或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下颌第二双尖牙。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弓的排齐整平阶段,初始弓丝为0.36/0.41mm(0014/0.016英寸)热激活Ni-Ti丝,将尖牙向后结扎以控制尖牙并排齐切牙,弓丝末端回弯,需要加强支抗的,可配合使用横腭杆、Nance弓等措施以维护支抗。在牙列基本排齐的后阶段,选用0.48mm×0.64mm(0.019英寸×0.025英寸)热激活Ni-Ti丝继续排齐整平,并配合Ⅱ类颌间牵引。在整平和排齐阶段的后期,使用0.48mm×0.64mm(0.019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用轻力(100~150g)滑动法后移6颗前牙关闭拔牙间隙,或拉尖牙到位后用滑动法内收4颗前牙关闭拔牙间隙。并同时调整上下牙的覆牙合覆盖及上下中线关系、磨牙关系。在矫治后期,换用0.36mm(0.014英寸)的不锈钢圆丝进行牙齿的精细调整。最后,拆除固定矫治器,用Hawley保持器保持。

1.3主要观察指标:进行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SNA、SAB、ANB、NA-PA、U1-SN、L1-MP、U1-NA、LI-NB,观察前牙覆牙合、覆盖的改变,尖牙及磨牙关系的改变,以及面型凸度的改善程度。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矫治后,全部上颌前牙前突、下颌后缩症状明显改善,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牙及磨牙呈中性牙合关系,上下牙列中线对齐,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矫治时间为20-25个月,平均23个月。MBT技术矫治前后主要观测指标的描述及检验结果见表1。

可见,SNB、ANB、NA-PA、U1-NA及L1-NB、U1-SN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NB增大,ANB减小并不是刺激了下颌骨的生长或抑制上颌骨的生长,而是拔牙矫治下磨牙近中移动及Ⅱ类牵引下颌逆时针旋转的结果。U1-SN减小,L1-MP增加说明软组织侧貌改善很大程度上还是通过牙齿的代偿来实现的。即减少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加下前牙唇倾度来实现的。SNA矫正后的均数低于矫正前,L1-MP矫正后均数高于矫正前,虽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是矫正后效果明显优于矫正前。因此,采用MBT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的疗效较好。

3讨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典型症状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下颌后缩等,主要原因是下颌骨发育不足或功能性后缩[1]。

MBT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的一门新技术,主要结合了DrRichardMclaughlim、DrJohmBe2mmett、DrHugoTrerisi及其他众多临床医师的实践经验,MBT直丝弓矫治器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2]。该矫治技术已经在欧美等地广泛应用。被称为21世纪的矫治技术。由于MBT直丝弓矫治器的托槽可减小上下前牙特别是尖牙的轴倾角[3],从而减小对后牙支抗的消耗,因此MBT矫治技术很少使用口外弓以加强支抗[4]。因此,MBT矫治技术治疗比传统直丝线弓矫正技术治疗更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而疗程更短,是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特殊教育 行为矫正技术 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马仁海(1969- ),男,湖北枣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残疾儿童行为矫正技术。(湖北 襄阳 4410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2014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高职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2013B0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39-02

一、“行为矫正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的价值诉求

1.与职业岗位对接的真实学习过程。高职特教专业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但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和学术教育,侧重于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设计。高职的学制是三年,其中含有半年的顶岗实习,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必需”和“够用”,在应用技能上表现为“高水平”,在内容上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范畴。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为地方特殊学校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这一定位表明高职特教专业学生规格必须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逐步适应新型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要求等。通过校内外见习、实习,尽可能早与学生将来从事岗位对接,使其能够感受特校实际的工作氛围,体验一线特教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实现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开放化办学之路的综合素质训练。“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这种能力应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一种素质结构。根据高职特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将是开放化办学必由之路,即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对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围绕特殊学校一线教师的典型教育康复任务,安排教学活动,形成“学做一体”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全方位开放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多说”;开放实训场所,提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结合,和谐发展。

3.形成性评价中的多样化检测手段。提高专业与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课程标准的“刚性”在于其指引的权威性。标准应该有一定的检测尺度与评价的教育意义。标准中应该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学多少,学会否?说明考什么,谁来考,怎么考?特殊教育学校、兼职教师、任课教师、行业专家等都应参与课程的考核工作,采用口试、笔试、面试、实操、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汲取国内外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经验,稳步实施特教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以限选课的形式将职业准入标准引入课程。

二、“行为矫正技术”课程标准的研制思路

根据行为矫正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工学结合,即每完成一种异常行为的矫正都促使学生经历一个结构完整的行为矫正技术应用的过程。编制思路依序为:第一,明确行为矫正技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恰当地进行课程定位;第二,基于课程性质,明确课程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第三,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与特殊教育教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行为矫正问题,基于教师行为矫正的实施过程,以典型的异常行为预防、控制与后果处理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行为矫正技术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景的创设都须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第四,综合考虑学生认知的规律,按照实际工作任务逻辑与学生能力的螺旋式或直线式的提升方式,将每一个学习情境进行排序,形成行为矫正技术的课程内容单元;第五,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参与下,系统化设计每一个学习任务,如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见习与实训、教学流程以及总结评价等,规范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形成“教、学、做”于一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第六,紧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核心,结合专业及相关实习基地的类型特点,通过师资培训、资源包开发、教师互聘、专业声像资料等基本教学条件建设,实施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把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各学习任务中;第七,将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特别是特教教师资格标准的部分要求纳入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通过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查和评价,完成对课程的考核。课程标准的研制须始终坚守两条主线,即任务驱动为明线;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素质的形成为暗线。注重把课堂教学搬进特殊教育机构,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与统一。

三、“行为矫正技术”课程标准的架构和内容

1.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性质包含课程名称、性质、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等。“行为矫正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在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必需的行为诊断、方案制订、矫正实施和效果评估能力。教会学生“既能矫正残疾儿童异常行为,又会预防与控制残疾儿童不良行为发生”。前导课程“特殊儿童心理”奠定本课程学习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后续课程是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通过在真实的工作岗位实践,使学生行为矫正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提升。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即能够运用行为矫正的基本技术矫正残疾儿童的异常行为。具体目标是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认知、社会学习、条件反射理论矫正知识,提升行为诊断、方案制订、行为处理和效果评估能力,会对异常行为进行处理。具体目标分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态度情意目标三个方面。

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坚持“以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学校)教师岗位任职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行为矫正能力的培养为课程核心,以8大学习情境16个典型学习任务构建课程内容,以最新行为矫正技术为课程视野”的能力导向课程设计理念。按照“具体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能力、素质分析设计教学项目形成课程结构”的流程进行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一是建设模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做到实践场地开放、实践内容开放、学习方式开放、教学资源开放。二是在校内外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定1位残疾儿童,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矫正全过程,评估矫正过程与效果,写出个案报告。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课程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共同进行。三是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特色教材,完善学习资料等。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女生 不良行为 矫正 策略

今天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明天的职业劳动者。他们的行为表现好坏、个人素质高低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主建设发展息息相关,而对于中职学校的女学生来说,她们不仅是未来的女性职业劳动者,还将是未来的妻子、母亲,担负家庭的重要责任,她们的行为习惯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生涯,关乎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还关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意义重大。学校作为中职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如何更有效地矫正女学生的不良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一所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完善德育教育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大学术会议或者核心期刊针对中职院校学生不良行为或者学生不良行为相关方面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文章分析了几种常见的中职学校女学生不良行为表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职学校女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几点策略。

一、对不良的认知、信念或思维模式进行调整和重建

案例:

刘同学,女,大连女子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学习行为正常。不良行为表现为说脏话或者言语中带有对他人的轻蔑与讽刺,与父母沟通少,常顶撞父母,逆反心理严重,不服从老师管理,不尊敬师长,严重影响班级的班风建设和其个人成长。对刘同学的这种表现,家长甚感头疼,但教育方法粗暴,急躁,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1.不良行为的归因分析

1.1内部因素

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活跃,但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客观,比较偏激;

青春期的女生情绪波动大,有时抑制不住狂躁而导致不计后果的冲动;遇到挫折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产生消极情绪和逆反心理。

1.2外部因素

父母离异,母亲性格急躁,疏于教育,母女间缺乏沟通;受社会

不良风气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偏激,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过度实施惩罚,对女学生造成打击,失去对学生的信任而放弃对其不良行为的矫正。

2.不良行为矫正过程及结果

针对学生的表现,以及中职学校女学生缺乏自信的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对周围同学的调查,确定矫正目标为消除学生的不良认知。首先,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注意对女儿的沟通方法和情绪,配合老师解决问题。其次,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了解学生看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真实想法。然后,以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认知体系,引导学生逐步消除不良认知。最后,通过老师、家长和周围同学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不良行为因认知的改变而改善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学生将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习惯统一起来,树立成为有良好行为修养女生的信心。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明确了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平日的言语优雅了许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做事积极有主动性,与同学相处和睦。

3.理论分析

这是一例用行为矫正技术对中职学校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取得成功的个案。案例采取的对策运用了美国医学家贝克提出的“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行为塑造法。心理学认为影响个体情感和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认知过程的障碍。行为塑造法就是在建立一个新的行为时,可以从起点开始对与该行为有关的一系列反应逐个进行强化,连续强化这些不断接近新行为的一系列反应,一直到该新行为建立为止,起到对不良的认知、信念或思维模式进行调整和重建的作用。案例中,教师以教育经验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的行为塑造法,不断强化正确的认知,直到学生建立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帮助学生矫正了不良行为。

二、对不良的行为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不同角色

案例:

杨同学,女,大连女子职业中专文秘专业一年级学生。经常感情用事,对待朋友讲义气。不良行为表现为厌学,在校期间比较散漫,有时不遵守校规校纪,对学校的管理有抵触情绪,穿着打扮特立独行,有轻微的同性恋倾向,一提及家长情绪就有些失控。家长对此非常无奈,但没有选择与孩子多沟通,总是选择迁就孩子的想法。

1.不良行为的归因分析

1.1内部因素

中考失败后一直没有走出心理阴影,对待学习缺少动力,对个人

发展问题选择逃避;以自我为中心,但做事缺乏自制力;正处在生理的第二反抗期,无法平衡外界束缚于自身独立的矛盾,向往男孩子的自由,内心敏感,情绪不稳定。

1.2外部因素

家庭经济条件及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家长几乎不管理她的日常生活,缺乏有效沟通;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沾染同性恋不良思想;教师只抓学习成绩,不关注其内心矛盾,阻碍了其渴望被理解和交流的心声。

2.不良行为矫正过程及结果

针对学生的表现,以及中职学校女学生大多处于第二反抗期的生理特点,通过对女学生问题的观察和总结,确定矫正目标为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改变不良行为。首先,建议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对女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劝阻,多与孩子沟通,配合老师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和学生对不良行为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从旁观者、被动者、受害者等角度考虑问题,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敏感、紧张的心理。然后,给予学生信任,让学生在班级尝试各种角色的扮演,(如,做一周生活委员,体验遵守校规校纪的理性学习生活;做一周班长,学习平衡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的心理和行为)以指导学生面对现实生活,预演未来生活,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矛盾,养成新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后,同样通过老师、家长和周围同学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变化,从而使其向着女特征发展。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已经融入集体生活,平日能够遵守校纪校规,发掘自身优点,在语文学科成绩突出,同性恋倾向逐渐消退,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3.理论分析

本案例采取的对策运用了心理学行为矫正理论中的社会技能训练法。社会技能训练是采用“角色扮演”的训练技术来达到增强个体社会适应性与技能的目的。在此,角色扮演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重复,又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预演,通过角色扮演,个体可以改变不适应性的不良行为,增强技能。案例中,教师以教育经验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的社会技能训练法,不断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与角色扮演,在实践中消除内心因素与外界环境的矛盾,直到学生产生了适应性的新行为,从而帮助学生矫正了不良行为。尤其针对同性恋心理倾向,这是一例成功的案例。

三、结论及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女生在校园内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其成因复杂,主要受个体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生理特征影响,在个体矛盾激化时演变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偏差。以学校矫正为视角的中职学校女学生不良行为矫正,可以通过心理学行为矫正技术的运用,达到良好效果。主要方法有行为塑造法、社会技能训练法等。在具体实施不良行为矫正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根据中职学校女学生的个体特征、行为表现特征、环境影响等外在因素探究其内在因素与行为动机,以便对症矫正,有效改善不良行为。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运用行为矫正技术

心理学将行为矫正具体划分为十二种技术方法。十二种行为矫正

技术又分为针对积极行为、消极行为以及综合技术三大部分。对于中职学校女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客观分析其形成因素,找到女生内心渴望与外界环境的矛盾所在,有针对性的选取适合个案的行为矫正技术,不盲目套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可运用多种行为矫正策略来帮助形成或改变女生的行为,使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及时制止不良的行为。

2.掌握分寸

在对女生进行行为矫正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青春期女生的生理

和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应该同家长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制定合理的矫正目标。目标要求过高则容易让女生丧失改进的动力和信心;改进目标太低则失去或降低了行为改变的意义。教师始终坚持与学生真诚相待,共同努力,既不断激发女生自我改变的主动性,又注意引导学生接触正确的认知,创建新的积极行为。

3.找准切入点

对女生复杂不良行为进行矫正,能否找准切入点往往成为决定成

败的关键。教师应十分注意选择实施矫正的时机,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对学生改进行为作出及时而又富有激励性的强化,促进女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4.制定反馈与长效机制

中职学校女生的不良行为多数是长时间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影响

或者长时间积存矛盾所导致。因此,对其不良行为的矫正也是一个科学性的、漫长的过程。行为矫正初期就制定阶段反馈与长效机制,为实施不良行为矫正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伍新春,胡佩诚. 行为矫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矫正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其实,岂止是孩子,谁不希望自己有一口漂亮健康的牙齿――可以灿烂地笑!可以自信地说!

一位优秀的口腔正畸医生,他行诸于世的绝不仅仅是生硬的技术,而是弥漫在指尖的幸福。我国口腔正畸领域专家林久祥教授,正是凭借自己纯熟的技术。为众多患者送去了福音。

艰苦・启航

如今,林久祥教授已年过六旬,但当他谈起往事时,却仍历历在目。“1963年7月,我毕业于青岛二中,整个高中恰是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度过的”,林久祥教授回忆着。那三年,对于饥饿的恐慌、对于自然的畏惧成了当时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即便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年少的林久祥也没有荒芜学业。“二中是青岛最好的高中,早在1953年就被定为山身:省重点中学”,提及母校,林久祥毫不掩饰语气中的自豪。这所成立于1925年的青岛名校,以其“勤奋、严谨、团结、朴实”的学风熏陶着他,成为他勤勉不辍的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基本功扎实的林久祥在那一年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迈入了我国医学界最著名的大学学府之――北京医学院的校门。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需要下苦功的学科,单从时间上讲,完成专业本科教育就要比其他专业多出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1963年9月到1970年7月,七载寒窗,林久祥收获了许多,付出的却更多。

1966年,史无前例的席卷了中华大地,此时,林久祥的学业正进行到一半儿。那种人人自危的局面至今想起依然令人不寒而栗,对于各大院校的干扰自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北京医学院多年以来坚持的“三基三严”原则――即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坚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为一批热爱知识、崇尚文化的青年学子们竖起了强大的后盾。因此,“”前的三年加上后来复课的近两年。林久祥仍旧为自己积累了深厚的专业基础和文化理论。

大学本科毕业后,像当时所有充满了青春激情的热血青年一样,林久祥经受了时代的磨练。河北的“五七干校”,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印下了他多少的汗水;甘肃苦寒的农村,巡回医疗三个月,又留下了他多少的爱心和智慧;西北、河北,走出校门的最初,即便是留在北京,他也参加了历时四个月的挖防空洞行动……

铁百炼。以成钢。生活的磨砺淡去了青春的懵懂和生涩,成熟的理想催生着坚强的翅膀,林久祥的蜕变映在周围的目光中,慢慢变成了欣赏。1975年,为了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由卫生部机关、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医研究院和新疆的医务人员组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医疗队。受到的派遣,年届而立的他告别了刚满月不久的独生女儿和正在康复的妻子,慨然地接受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随医疗队远赴阿里。对于喜欢回归自然的现代人来讲,阿里似乎是一个天堂般的梦想,然而那年那月,阿里在人们心底并不同“浪漫”、“唯美”、“桃源”这一系列的词语融汇在一起。阿里矗立在高原西部,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如果说高原是公认的“世界屋脊”,那么雪峰林立、百川奔突于万仞丛中的“阿里”,无疑就是高原中的高原、屋脊上的屋脊了。地形、地势上的复杂造就了阿里早年与世隔绝的落后与环境的十分恶劣,生活尚且如此,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是可想而知。两年里,林久祥在阿里走过了他人生中最为艰苦,也是最为难忘的时光。

几年辗转,为林久祥年轻的生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长期深入的实践,也使他对基层的一系列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淀・飞翔

1978年,久别校园的他重新投入到一段新的学习之旅中。或许是缘结于此,林久祥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功底叩开了北京医科大学的大门。1978~1981年、1984~1988年,他有幸先后从师于我国口腔正畸界的开拓者、一级教授毛燮均先生及著名口腔正畸权威学者黄金教授,用了近七年的时间将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先后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不仅如此,为了开阔自己的视线,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就开始向国外取经,“1986年7月到1988年1月,我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进修,接受了联合培养”,林久祥介绍说。1993年4月起,他又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远赴澳大利亚阿德来德大学及悉尼大学进行考察,直到当年11月份。

不积跬步,不以致千里。人生之势,乃厚积而薄发。林久祥也不例外。艰苦岁月所赋予他的坚强和毅力、国内外求知所带给他的胸怀和眼界,都成为他的宝贵财富,支持着他一路披靡。林教授说这些并不是他一个人特有的经历,而是烙在一代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就是这些阅历,使我们这一代人能经得起任何的挑战!”

人生如是,医教研(医疗、教学、科研)亦如是。

他专注于口腔医学的实践和研究,并且热爱着自己的专业。对于这门学科,他总是有着说不尽的话题。“现在我们整个社会对口腔学的认识,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其实,单从教育上来看,从上世纪50年代初口腔医学就被列入大学一级学科”,林教授缓缓道来,“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医学高等教育只有四个学科,其中就有口腔医学系,并与医疗系、公共卫生学系以及药理学系同为一级学科。后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一级学科的数量时有变化。但是口腔医学专业始终作为一级学科保留在内。实际上,口腔医学一门也有很细的分工,譬如我的专业就是矫正牙齿,也称为口腔正畸专业。这是一门锦上添花的学问,通过矫正,可以让你的牙齿排列更漂亮。前,专门从事口腔正畸的医师不到五十人,而当时的发病率却近70%,可以说医患之间的比例相差是很悬殊的。而现在,我国的医学院校大约有200余所,具有口腔医学系的就占据了近100所;专职从事口腔正畸的医师已达到了1000多人,翻了200倍。这就不难看出,口腔正畸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是非常好的,蕴藏着强大的发展潜力。”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这是民间一向流传的说法。“其实,牙疼真的是一种疾病。其发病率极高,十个人中就有七八个人正在或者曾经患过牙病。”林教授说,“正因为这种高发病率,龋齿被世界卫生界确认为世界第三大非传染疾病,牙颌畸形被列为第三大口腔疾患。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连龋齿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何况牙颌畸形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越来越普遍地认识到,口腔牙齿健康水平可成

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窗口,它从细节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社会实际上的生活质量、医疗水平的发展程度。”

正是这种认识的逐渐变化,促使林久祥在自己播种的这方原野上更加努力地耕耘着。在牙颌畸形矫治方面,他取得了恒牙期乃至成人严重骨性类牙颌畸形非手术矫治探索的突破性进展;在矫正器及技术方面,他所研发的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正在基层普及和推广;在口腔颅面生长发育方面,他与研究生一起首次提出了颈椎骨骨龄定量分期法。

“恒牙期乃至成人严重或比较严重的骨性一类牙颔畸形一直属于手术适应症,常被列为非手术矫正的禁忌症或。”林久祥教授介绍说,“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多、甚至多数这类患者不愿意或者拒绝手术治疗,强烈希望能通过非手术矫治解决问题。如果非手术矫治无能为力的话,不少患者宁肯不治,也不愿意接受手术。这样一来,患者将终身饱受畸形的痛苦和强大的心理压力。这使正畸医生处于尴尬的局面。我的一部分患者是来自外省市的,他们每1~3个月就要到北京复诊一次,连续数年,坚持不懈,可见其要求非手术矫治的愿望多么强烈!”摆在眼前的现实让林久祥感慨不已,他深深感到,严重骨性类牙颌畸形非手术矫治的突破,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价值。

恒牙期非手术矫治的主流技术是固定矫正器。近百年来,几乎所有的固定矫正器及技术都是美国学者发明的。“但是。黄种人和白种人在身体发育上是不完全一样的。”林教授从医学角度对黄种人和白种人骨骼发育的区别做了一定的讲解,他说,“一些类似的牙颌畸形,白种人只需要矫正牙齿错位就成,而我们黄种人在矫正牙齿错位畸形的基础上,还需要改善面型。显而易见,我们的临床矫治常常比他们困难。我们需要研发更好的矫正器及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口腔正畸界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矫正器及技术。随后,我国口腔正畸的学者们也开始探索和研制新的矫正器及技术。他们把国外关于口腔正畸的两大派别结合起来,各取所长,再加上自己的东西,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主流技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就是林久祥教授在这一发展潮流中研制成功的。

该系统在关键牙齿的托槽方面,坚持高标准设计,同时能高效移动牙齿,明显优于现存的固定矫正器,更可贵的是还提出了“传动力及传动效应”的新理论。作为新一代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兼容了自锁托槽及Tip―Edge Plus托槽等的优点,基本不需要口外支抗或种植体支抗,其临床操作及矫治程序便捷、高效,成本适中,临床上可达到高质量的矫治水平。医师们也可按照各自习惯的方法进行矫治,效果比以前更明显。2006年11月18日。“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四地口腔矫正学术大会上得以公布,反响热烈,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一位在美国留学多年的台湾学者返回台湾后,在台湾齿颚矫正学会会讯刊物上写道:“北京大学……开发出的‘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其技术’,在显示大陆科技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上,令人尊敬。”目前,该矫正器及技术已被国家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适宜推广技术。

在临床实践的同时,林久祥教授也十分注重学术交流,特别是论文交流。“口腔医学是一门小学科。”林教授说,“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在国内外的发展非常好,我们的方向就是把它做精、做细。”他认为,作为一个学者和专家,在勤于实践、刻苦钻研的同时,应把自己的东西写出来,让世界了解!”国内外口腔正畸界SCl收录的杂志只有三份,即美国正畸杂志(AJODO)、美国Anqle正畸杂志(JAO)和欧洲正畸杂志(EJO)。令他倍感欣慰的是,我国口腔正畸界在三份杂志的历史性零的突破全部是由林久祥教授及其研究生完成的。如今,他与研究生一起提出的颈椎骨骨龄定量分期法,已在美国正畸杂志上发表了。

静水・流深

1991年,林久祥被国家教委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兼主任医师,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1998年被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不仅如此,他还是海峡两岸四地口腔矫正学术大会的发起人,为两岸的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是北京大学副校长,为学校人事管理出谋划策。

人们常常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在各种角色之间游刃有余的呢?

“1994年8月我被卫生部任命为北京医科大学副书记,不久又兼任副校长,1997年被推选为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2000年4月与北京大学合并后任副校长至2005年12月,2006年1月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早在在北京医科大学期间,我就一直协助书记校长负责干部和人事工作。合校后,一直协助校长负责人事工作,每天都要做人的工作,特别是要与教师、医师打交道。由于有机会在基层从事专业工作,就有了接触教师和医师的便利条件,比较自然,比较亲近,比较容易了解真实情况,比较容易理解他们的感情。”

“进入校领导岗位后,我深知这是我第一位的、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和责任,在时间上至少安排五分之四。至于专业工作要绝对服从管理工作,在时间上只能安排五分之一或更少。当二者在时间上发生冲突时,专业工作要让位于管理工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对所从事的技术专业――口腔正畸实在是爱不释手。所以尽管行政工作十分繁忙,我仍没有完全放弃专业。”为此,林久祥不得不对自己进行重大调整,只能抽出十分有限的时间,特别是周末,继续耕耘其专业。在时间的局限下,他选择了重点突破的方法,把精力集中于口腔正畸领域中的个别薄弱环节上――即恒牙期严重骨性类牙颌畸形的非手术矫治,然后才是研发新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矫正器及技术等。

大量的工作,常常令林久祥忙得不可开交,身体过度透支。住过医院,动过手术。然而,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却不以为意,“我精神上是愉快的,有时行政工作压力太大,到了专业领域反而有些解脱。其实,搞点儿专业工作未必与主要的行政工作冲突。处理得好。反而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把专业当做是对行政工作的调剂,或许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解释他在各方面所作出的成绩吧。而他,却只是谦虚地说无论在管理工作,还是专业研究上没有虚度光阴,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而已。仅是“而已”么?曾协助书记校长领导了北京医科大学的人事改革工作,为合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协助书记校长,参与了影响国内外的北京大学人事改革领导工作;曾在恒牙期严重骨性类牙颌畸形的非手术矫正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这样的曾经,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仅仅用“而已”两个字来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