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血透室年终总结

血透室年终总结

血透室年终总结

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心电图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63

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甚至高达十万分之一,以此估计,我国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总数约为22万,数量较大。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人群是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1]。研究显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存在冠心病的患者占40%,存在左室肥厚的患者占75%,存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占40%。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死亡率约15%~30%,比心脏病患者和正常人高30多倍[2]。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最普遍的替代治疗方法[3]。而进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而其他异常的的心电图变化如ST段和QT减轻延长同样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时至关重要[4]。本研究主要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心电图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2011年1月因终末期肾病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18~80岁,平均(47.5±2.4)岁,透析时间3个月~8年,平均透析时间(3.4±1.5)年,引起终末期肾病的原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7例,梗阻性肾病5例,间质性肾炎4例,多囊肾3例,高血压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14例,不明原因的肾衰竭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进口费森尤斯聚腹膜透析器进行透析,1周透析2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 h。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透析时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LF-408Q对患者进行心电12导联同步分析监测,必要时可加做V7~V9导联及右心导联V3R~V5R,对于变化比较明显的患者在透析完过程中重复做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76例患者在透析1周内记录的心电图见表1。其中Ⅱ、Ⅲ、avF,V4~V6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者较多,占32.9%。

24例患者因心电图变化较明显,加做一次心电图进行对比,占31.6%,其中伴有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患较多,占54.1%,见表2 。

表1 76透析患者心电图情况

类型 例数

(例) 百分数

(%)

心电图正常 10 13.2

心电图ST-T改变

II、III、avF,V4~V6导联T波低平 13 17.1

II、III、avF,V4~V6导联T波倒置 12 15.8

伴有ST段水平压低0.1~0.3 mv 7 9.2

心电图Q-T间期改变

Q-T间期延长 10 13.2

I度房室传导阻滞 11 14.4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3 17.1

表2 24例患者心电图情况

类型 例数(例) 百分数(%)

伴有房性早搏 7 29.1

伴有房颤 3 12.5

伴有室性早搏 6 25.0

陈旧性心梗 4 16.7

u波增高 4 16.7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时发现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主要可能是因为透析膜的生物不相容、透析不充分等原因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甚至是心脏性猝死。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可以从心电图的变化上发现[5-6]。

本研究主要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心电图变化,研究显示,76例患者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只有13.2%的患者心电图正常;其中心电图异常者主要表现在Ⅱ、Ⅲ、avF,V4~V6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者,占32.9%;24例患者因心电图变化较明显加做一次心电图进行对比,占31.6%,其中伴有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患较多,占54.1%。研究还表明,部分患者心电图ST-T段的变化多为一过性改变,并且多在透析结束时发生,这可能与透析间期血清钾变化有关,因此在心电图发生ST-T段改变时有时很难判断是否代表心肌缺血,这时多需要行超声心动图或铊闪烁法心肌灌注检查,以明确诊断[7-8]。研究还表明,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纠正电解质紊乱后仍有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这部分患者QT间期延长可能与心肌收缩力减低有关。虽然这部分患者无临床心脏病,咱由于其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因此其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造成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电图上出现QT间期延长[9-10]。

综上所述,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时心电图的变化,可以反应患者电解质的紊乱或心肌收缩力的下降,为及时对症处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路永光,马文录.170例血液透析患者心电图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医学,2011,30(2):81-81.

[2] 唐盛,龚智峰,彭小梅.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3(29):613-614.

[3] 陈莉,刘毅,郑尘非,等.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61-163.

[4] 徐冷楠,王梅.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0):563-566.

[5] 张冬,孙雪峰.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1):65-67.

[6] 徐晶,徐冉,初国新,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9(31):3254-3255.

[7] 李莹,纵晓英,张俊,等.终末期肾病微炎症状态机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9):774-775.

[8] 邵蓉蓉,涂文婷,许菲菲.炎症因子在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7):28-36.

[9] 陆一松,杨胜园.组织速度成像测定Tei指数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心室功能[J].广东医学,2009,30(11):1660-1662.

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第2篇

血液透析前的舒适护理

透析环境舒适:舒适的环境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要给患者一个安静的治疗休息环境。透析室要安静整齐、宽敞明亮、光线柔和、空气清新、没有消毒剂等异味,且地面干燥防滑。室温可根据患者需求调节,湿度50%~60%,透析室的窗帘、被套和床单采用淡紫色或淡黄色,使患者在视觉上感到舒适,消除其紧张情绪,合理布局透析室,严格消毒和划分区域,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分室、分机透析,控制进出透析室的人员,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播放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及音乐,遥控器放在患者便于取放的地方,待透析室准备报纸、杂志与健康教育宣传册等,便于患者和家属参阅。

透析前准备血管通路:尽早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静脉置管或血管造瘘以便于穿刺及减轻患者痛苦。

心理舒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年依赖透析存活,受透析治疗的束缚,其不能正常参加工作和社会活动,还有承担各种压力(经济的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对预后易产忧虑、恐惧心理,且随着血透时间延长,并发症多,易产生紧张情绪,因此,血液透析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重视接待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血液透析知识,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身体及心理上不舒适的原因、程度等,鼓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予以生理、心理支持,尽量满足其心理需要,使患者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来接受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中的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中动静脉穿刺的舒适护理:合理选择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每次穿刺更换部位,不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在患者处于舒适的情况下妥善固定,必要时穿刺侧肢体垫以软枕,指导患者如何活动肢体可以避免血液外渗及活动量适度才不影响血液透析。

并发症的舒适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长期血液透析,并发症较多,在透析过过程中,脱水量设置适宜,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巡视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冷汗、心慌时要及时测血糖及补充糖剂;如肢体有抽搐、麻木要帮助及时按摩活动肢体,必要时补充钙剂;如有血液外渗应立即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冷敷,迅速更换穿刺部位等;如有皮肤瘙痒时可给给予温水擦洗,口服地西泮、氯苯那敏等药物,避免用力搔抓及热水擦洗等。

血透中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中除加强巡视外,亦适度播放背景音乐,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紫张不适。

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血液透析后饮食的舒适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长期血液透,营养成分丢失严重,并受疾病、不良情绪、经济等影响,往往营养不良,医护人员要关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并对不合理之处予以指导,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喜好、习惯制定营养膳食,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热量的摄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量,并进健康饮食宣教,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创适良好的就餐环境,能自主进食者可将床移至合适位置,并将床头摇至半坐卧位,以方便其进餐,不能自主进餐者协助其进餐,饭前应用消毒毛巾擦手,饭后要协助漱口,并整理床单位,将病床摇至患者舒适的位置。

社会舒适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医疗费用昂贵,透析期间患者患者躯体及心理方面存在不适,以及经济及精神方面亦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系统和家属的支持,以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经济、医药开销、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对家属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使其坚强面对现实,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要尊重不同患者的信仰、生活习俗,让患者在透析期间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达到心灵上的舒适。

总之,近1年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提高了生活质量,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搞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在治疗中感觉舒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第3篇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30

心血管疾病(CVD)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在血透患者中,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中心力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患者的心力衰竭具有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新发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大概30%在透析的第一年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住院。美国国家肾脏病资料系统(USRDS)数据显示,在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物ESRD患者中有40%存在冠状动脉疾病,75%有左心室肥厚(LVH),40%存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CVD导致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据统计,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群的30倍,即使是在校正性别、种族、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后,透析患者(CVD)的死亡率仍为普通人群的10――20倍。在我国南方医院的调查结果表明,CVD患者死亡占透析患者总死亡率的44.2%――51%。透析开始时无CHF的患者每年有7%发展为CHF,而高的死亡率又敲响了警种,所以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对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自2007年我科开展透析工作以来,共接收尿毒症透析患者200例,其中男性占58%,女性占42%,年龄自20―80岁,其中1年存活率89%,3年存活率70%,5年存活率54%,中位生存时间7年,共死亡70例,总死亡率35%。其中心力衰竭死亡率占总死亡率60%,说明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性。

2透析患者心力衰竭常见原因:

1.1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尿毒症的各种机械和体液因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1.2糖尿病:由于糖尿病自身引起的血管病变和心肌损害促进了透析患者心脏病发症的发生。糖尿病透析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心脏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发病率增加65%,心肌梗死死亡率增加34%。

1.3高血压和低血压:由于肾脏调节血压功能的丧失,慢性容量负荷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80%以上ESRD患者透前有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导致心肌损害。低血压不足以全身器官血供,也影响心脏功能。

1.4容量负荷过度,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或超滤未达到干体重,以上因素均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1.5贫血和动静脉内瘘术:贫血降低血浆黏滞度,氧的运输能力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降低。静脉回流量增加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导致心输出量的增加进一步导致心脏受损,动静脉内瘘增加心脏做功,日积月累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1.6供氧和代谢异常(如肉毒碱缺乏)

1.7钙磷代谢紊乱和继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上因素促进心血管系统钙化,是ESR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1.8低白蛋白血症、氧化应激、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酸中毒和离子紊乱。

1.9感染和败血症。

3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分类与分级

透析患者的心力衰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左室泵血功能的降低即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二是正常射血分数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发展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级建议采用NYHA分级,进一步按照2005年《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分为A、B、C、D4期。透极患者急性心力衰竭严重性评价建议彩用Killip分级。

4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评估与监测

超声心动图是最敏感和最常用的评价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的检查。

2005年K/DOQI《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出75%的患者在导入透析时存在着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或明显的LVH。

透析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病(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估与一般人群相同,应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如果患者临床症状发生变化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透析过程中反复出现低血压、心血管事件或考虑肾移植时需重新评估;

患者导入透析后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应在达到干体重后进行,此后每3年复查1次;

同一般人群一样,当透析患者有显著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EF

5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治疗

5.1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2005年K/DOQI《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出:

5.1.1透析患者心肌病的治疗与非透析群相似,但要充分考虑治疗药物对透析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a.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超滤达到干体重时仍无好转,提示有可能并发了心瓣膜病(VHD)或缺血性心脏病(IHD),应再次行相应的检查和评估。

b.对易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应根据透析时间的安排,个体化地使用降压药,使其不对透析或超滤产生不利影响;

c.维持正常的体液量是治疗透析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

5.1.2目标“血流动力学干体重”应作透当的调整,以代偿药物治疗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合该指南的建议,我们认为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预防及治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控制危险因素:

(1)缺血性心脏病:给予药物和/或介入治疗;

(2)合理治疗糖尿病;

(3)控制血压;

(4)纠正贫血;

(5)控制血脂;

(6)预防血管和瓣膜钙化;

(7)补充左旋肉碱;

5.1.3保证透析充分性,维持正常的体液量;

(1)减少钠的摄入,控制透析间期体重长在干体重3%~5%以内;

(2)定期评估“干体重”;

(3)实行透析处方个体化;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序贯透析等方法,必要时增加透析时间和次数。

5.1.5控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1)β受体阴滞剂:

卡维地洛是目前唯一的有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对透析患者扩张性和心肌病有效的药物。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尽管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K/DOQI指南仍建议在CHF和左室功能异常的透析患者中使用ACEI.

(3)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用于不能耐受ACEI治疗的患者。

(4)洋地黄类仅适用于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

(5)利尿剂对大多数透析患者无效。螺内酯可引起透析患者的高钾血症,不建议使用。

5.2维持透析间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1)紧急血液净化治疗;

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血液透析;高钾血症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36-02

高钾血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2]。血清钾的正常范围是3.5~5.1 mmol/L,当血清钾的浓度高于5.1 mmol/L时即为高钾血症。Morduchowicz等研究报道,在透析患者中因高钾血症引起死亡的发生率为3%~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大多伴有尿量减少的症状,钾的正常排出受阻,血液透析治疗是排出多余钾的主要方法[3-4]。有效的饮食健康管理能够限制钾的摄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室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模式[5]。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在平等自由、相互尊重和信任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开放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6]。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20名,其中女57例,男63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2岁,慢性肾炎51例,糖尿病肾病26例,高血压肾病17例,多囊肾8例,免疫性肾病7例,痛风性肾病5例,梗阻性肾病6例。由于本研究采用实验前后自身对照,为减少个体化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取的患者病情稳定,智力正常,能理解并配合调查内容。

1.2方法

1.2.1原健康宣教方法 发放须知与宣传单患者初次入院时向其发放《血液透析患者须知》、《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营养》,宣教患者饮食注意事项[7-9]。反复向患者宣教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宣教患者尽量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医生根据患者血清钾的化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护士执行医嘱。

1.2.2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方法

1.2.2.1建立医护健康宣教小组 健康宣教小组由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组成。健康宣教小组5名护师分区管理患者的化验信息,每月转抄患者的化验结果,敦促患者每月进行化验并及时反馈化验结果。主治医师将化验结果录入电脑,建立患者化验结果档案数据库,描绘血清钾化验值与时间的曲线图,以便随时回顾患者以往的血清钾情况,将每月总结结果汇总给副主任医师。

1.2.2.2建立医护定期学习培训机制 由科室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定期参加培训课程,1次/2w,提高整个医疗团队的医疗知识水平。护士能够系统了解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不再是简单机械的操作和单一的执行医嘱,与医生组形成一个团体共同合作、互相补充。

1.2.2.3建立医护反馈与共同查房机制 责任护士分区管理患者并相对固定区域,以便全面了解所有患者的信息。护士在患者上机透析治疗前,要先评估患者的情况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如:患者透析治疗的时间、次数、原发病、体重管理情况、是否发生高钾血症等并发症以及患者的饮食管理和治疗的依从性。医生与护士共同查房,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护士随时将患者的治疗信息反馈给医生,医生根据患者血清钾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患者血清钾浓度高于6 mmol/L时,则需通过延长透析时间、更换膜面积大的透析器、使用低钾或无钾透析液等方法降低血清钾浓度。

1.2.2.4定期召开肾友交流会 定期举行肾友交流会由老患者向新患者讲解自身经历及心得体会,鼓励新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坚持规律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互相交流饮食管理的经验。由医护人员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满足患者对透析相关知识的渴望。每次交流会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由浅入深,使患者循序渐进的认识疾病发生、发展、预期治疗结果等。

1.2.2.5个体化健康宣教 责任护士对其负责患者血清钾的变化做到精确掌握,以便随时调整健康宣教内容。透析治疗时,询问患者透析间期的饮食情况,做好记录,并与《透析患者饮食营养》对比,为患者指出钾含量较高的食物,向患者讲解减少钾摄入的方法:将食物切的碎小,用水浸泡,以减少食物中的钾含量;蔬菜用水烫过捞起,可以减少1/2的钾含量;经煮过的汤汁不能食用。

2 结果

实施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后,120例患者仅有26例发生高血钾,较原健康宣教条件下的120例患者36例高血钾明显降低,因此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能够使患者的高价血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清钾的实验室结果趋于正常。

3 讨论

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能够整合医护双方的各有优势,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有据可循的个体化健康宣教方案。通过建立医护健康宣教小组、定期参加培训课程、建立医护反馈与共同查房机制、定期召开肾友交流会、责任护士精确掌握数据等手段,可以发现,120例病例在医护一体化条件下高血钾发生26例,较原健康宣教条件下36例有了显著下降。

通过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达到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钾的目的,并减少患者发生高血钾猝死的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较高的满意度。因此,要积极开展高血钾的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维持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

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方式较原有的健康宣教模式有较大优势,能够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钾的发生率,降低高钾血症患者的血清钾值,所得结论可以为同行提供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童爱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4,27(12):148.

[2]凡心孔,单祖逖,施大学,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4,27(7):233.

[3]李晓微,陆萍静.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血钾的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3,34(33):7069-7070.

[4]罗利娟.问卷式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2016,41(5):690-692.

[5]何莹华,蒋旭萍,杨柳,等.医护一体化流程在提高危急重症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39):335-336.

[6]顾娟,曾丽,罗莉.医护一体化模式对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46-52.

[7]孙林岚,丁永军.心理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对艾滋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6):762-764.

血透室年终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心律失常;治疗

近年来,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而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的重要治疗方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但是相应地血液透析期间,往往会出现许多并发症,而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相对较为常见,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1]。本研究中,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慢性肾衰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记录血液透析期间出现的心律失常事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5.0~77.5岁。4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共实施9000次血液透析,总的透析时间为1~45个月。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方法 通过德国费森尤斯4008B透析机,利用聚砜膜、三醋酸纤维膜,以及血仿膜的透析器,每周透析三次,每次透析大约4 h。利用反渗水作为透析用水,通过碳酸氢盐透析作用,透析液流量维持在大约500 ml/min,血流速度维持在200~300 ml/min。

1.3 透析过程中的观察和治疗 血液透析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以及心脏听诊,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心律失常情况,立即进行床旁心电图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抽血检测电解质。对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积极寻找诱因,并将其去除,同时降低血液透析的血流速度,进行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如果症状还不能缓解的心律失常患者,再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积极处理。

2 结果

4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共实施9000次血液透析,透析过程中并发心律失常850次,发生率为9.4%。而在心律失常类型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透析过程中并发的850例心律失常病例中,260例室性早搏,发生率为30.6%;180例房性早搏,发生率为21.2%;120例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4.1%;9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0.6%;80例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为9.4%;70例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为8.2%;50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5.9%。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并发心律失常,好发于透析3 h左右,以及透析结束时,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闷、心悸、心慌、大汗、头晕等症状。经过相应处理后,心律失常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慢性肾衰患者并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血液透析过程中,其并发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2]。本研究中,4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共实施9000次血液透析,透析过程中并发心律失常850例,发生率为9.4%。慢性肾衰患者由于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心肌病理性改变,导致脑水潴留、心脏前负荷增加,高血压加重心脏后负荷,以及透析超滤量的增加,导致血容量出现明显波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会加重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诱发心律失常[3]。

本研究中,在心律失常类型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好发于透析3 h左右,以及透析结束时,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闷、心悸、心慌、大汗、头晕等症状。所以,无论哪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首先要去除诱因,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降低超滤率,这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房性早搏和窦性心律不齐不会出现严重后果,不必急于用药,而对于频发性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可以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于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给予胺碘酮治疗,对于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可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4]。如果药物治疗后疗效不佳时,应立即停止血液透析,改用电转复治疗[5]。本研究中,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过相应处理后,心律失常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总而言之,血液透析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应积极纠正其诱因,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左室功能,有效预防和纠正心律失常,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韦锋.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血液透析并发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血液净化,2008,4(3):198—199.

[2] 郭晓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3):219—221.

[3] 刘宏宝.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综合评价. 中国血液净化,2007,6(5):253—256.

相关期刊更多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教育厅

包头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包头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包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