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血透室实习护士自我报告

血透室实习护士自我报告

血透室实习护士自我报告

血透室实习护士自我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血透室;丙肝;法律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在血液透析领域通过媒体报道多起丙肝感染事件使血液透析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此而提起医疗赔偿诉讼的民事案件也不断增多,医院不仅需要承担经济、法律责任,而且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协调医患关系,不利于我国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了解其中的法律问题,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尽可能降低感染率对避免此类纠纷尤为重要。

1 存在的法律问题

1.1 血液透析从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病人对就医时的安全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投诉和付诸法律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1]。而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对可能引发的纠纷认识不足,特别是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未能密切关注及认真学习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种法规及规程,致使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缺乏法律依据。

1.2 制度不健全,有违国家标准 近几十年,血液透析作为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诊疗活动,没有严密的相关法律规定可循。随着血透感染丙肝病例的不断增加,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范。卫生部在2010年3月20日颁布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其第四章第三十四条规定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的透析治疗间或隔离透析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间或治疗区血液透析机相互不能混用。基层医院乙、丙肝等患者所占比例不多,为达规范要求医院需为少量的患者专门设置两台甚至以上血透机、专用的设备及相对固定工作人员,许多基层医院无法增加这些投入,其血透室工作不能完全规范,一旦诉诸法律势必处于劣势。

1.3 违反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感染链中具有三重作用或身份,在救治别人的同时既为易感者,又可作为感染源[2]。护理丙型肝炎患者后护士的洗手液中丙肝病毒的检出率为23.75%,如护士不注意洗手、更换手套,再去为其他患者行透析治疗,就有可能造成丙肝传播。血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员为缩短工作时间未做到每班有效地化学消毒机器,患者所用床单及一次性无菌垫巾也未一人一用一更换。保洁工的清洁、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知识薄弱,不能正确掌握消毒液浓度的配制及消毒浸泡时间,随意倾倒消毒液而不用量杯测量,致使浓度过低达不到消毒目的,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未分区使用拖把及抹布[3]。

1.4 血液透析病历记录不完善,保管不到位 血液透析缺乏统一的病历记录格式,许多基层医院血透室血液透析记录过于简单欠全面准确,记录缺乏真实性,不及时[4]。复用记录单也无统一标准,医院未制定严格的血透病历归档标准和要求,血液透析病历资料及复用记录由血透室自行保管,因此可能存在病历质量差、保管不善、遗失等现象,存在巨大的法律纠纷隐患。

1.5 未履行告知义务 按照现行法规,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告知病人或家属是医方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病人对血液透析知识缺乏,若不知道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自身的易感性,则患者在丙肝感染后难以理解及接受,纠纷在所难免,若诉诸法律,随着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患者只需就自己接受过血液透析治疗及感染丙肝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而医疗机构则须就患者的伤害结果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由于丙肝感染的复杂因素,医院很难全脱责任。

1.6 接诊及定期检查制度未落实到位 对于首次及新转入的透析患者未及时采血进行丙肝抗体检查。与窗口期患者共用复用设备可导致感染。丙肝的窗口期有3~6个月,窗口期的存在意味着即使第一次丙肝抗体结果为阴性仍然不能排除没有感染丙肝,需过了窗口期后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测才能确定。特别是曾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窗口期后的复查对于丙肝感染时期的界定有重要意义。

2 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 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充分认识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5]。可定期对血透室护士进行安全法规教育,认识组织学习修订后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定期讲评医护质量,将医护实践与制度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灵活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增强“举证”意识,提高护理活动的安全性。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更要认真学习新出台的关于血液透析室的管理规范及各项操作规程,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使血液透析室的工作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2.2 完善各项制度、职责及操作流程 根据新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规范及操作规程,制定和完善护理人员工作职责、血液透析工作流程,定期组织学习和抽考,确保其实施,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和体检制度。血液透析室负责人要根据管理规范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接诊患者,条件有限不能做到丙肝等专机透析或无隔离透析区的只能建议患者转上级医院进行透析治疗,同时申请医院购置设备,收集相关感染患者信息,等条件符合相关规定再接诊丙肝患者。

2.3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定期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学习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及时了解医院感染新知识及动态,强调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6]。在洗手间张贴洗手步骤,宣教洗手的正确方法及意义,为不同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及护理时需更换手套,每班有效地化学消毒机器,清洁和消毒患者血液可能污染的非一次性物品如透析床,更换床单,每日清洁消毒透析房间的地面、桌面,并开窗通风定时空气消毒[7]。加强保洁工的管理,对其进行医院感染及相关知识培训,如正确配制消毒液、分区使用拖布、正确洗手等。并对其工作进行抽检、考核,并与其工资挂钩,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医院感染工作。

2.4 强化证据意义,保证透析记录质量 病历资料作为医疗纠纷赔偿诉讼中的关键证据[8]。遵照科学、真实、及时、完整的原则[9]。首先要根据卫生部关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中的病历格式规范本院的透析病历,并培训科室人员,形成护理部、科室质控组、质控护士三级质控网,加强环节质控,检查、督导规范书写透析记录。所有血液净化相关医学文书不得随意涂改,由专人定点管理,并定期装订归档。

2.5 加强沟通,履行告知义务 加强事先告知,让病人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病人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负责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10]。行血液透析等治疗前需签订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及家属血液透析患者大都存在营养障碍,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损害。而血液透析实行的又是血液系统的开放性治疗,所以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罹患感染性疾病如丙肝等的风险远高于其他人群。有研究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即使为丙肝感染者提供专用设备和建立隔离病房,也未能阻止长期血透病人丙肝感染或阳转,且随着透析龄的增长而有增加。

2.6 加强患者检查制度 新入院及外出进行过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均在第一次透析时采血进行丙肝抗体等检测,并在其3个月、6个月后分别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病例,新患者窗口期使用一次性透析器,防止窗口期患者成为传染源。

3 小结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统计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中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10.4%。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率为25%~80%。虽然院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透析治疗也不能完全杜绝感染的发生, 根据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医院很难证实这些患者不是在医院感染的丙肝。近年来,医闹时有发生,打砸医院公物、包围医生诊室,将死者抬入会议室,殴打医务人员,导致医院陷入极大困境,甚至可能崩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严格遵守、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降低长期血透人群丙肝的阳转率,同时完善及保存好各种医疗物证资料。

【参考文献】

   1 李素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47.

2 黄勋.医务人员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1; 5;135.

3 陈春.保洁工的医院感染管理探讨.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4):103.

4 巩云秀.规范护理行为完善护理记录.中国护理管理,2003,3(1):25-27.

5 庄金颜,吴健珍,邱翠琼,等.对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思想.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9:109-110.

6 郝爱华,王连匠,余磊,等.加强护士手部清洁消毒预防医院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68.

7 孙世澜,姚国乾.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血液净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13.

8 席福梅.从诉讼角度谈医疗物证的保全.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1):108.

血透室实习护士自我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1   职业危害

1.1  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因此锐器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被污染的锐器则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更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3]。有关报道显示,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  化学性危害

因为血透室广泛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84消毒液、戊二醛、甲醛。这些消毒液使用浓度较高,却血透室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场所,在使用这些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接触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可经过呼吸道,皮肤,黏膜而吸收,易至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结膜炎,接触高浓度的消毒液可灼伤皮肤,滴入眼睛可导致短暂失明,持续大量接触这些有害因子,会导致人体肝肾器官的损害,而且有致癌的危险,透析液的挥发可引起刺激性的干咳。在这样局限的空间里,各种消毒剂的挥发,造成空气混合性的污染,而护士又要长时间的呆在这样的空间里,由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另外,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都得戴手套,而手套上的滑石粉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危害性:血管瘀血,组织增生,并且可在肌肉组织内长期存在[5]。

1.3  物理性伤害

因血透室的空间有限,且配备众多的机器、仪器、设备。使得空间较为狭小,而透析机工作时各种情况的报警声、患者的呻吟声、电话铃声、反渗机、电脑、电视机、空调、人员流动等等,这种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使护士容易烦躁、焦虑、紧张,长时间在这种高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用于空气消毒的三氧消毒机释放出的臭氧对人的呼吸道,眼睛,皮肤都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会导致人体皮肤癌变和肺气肿。与此同时,各种设备存在着一定的辐射,都对护士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危害.

1.4  环境、心理、社会性的危害

1.4.1  作为血透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搬运患者,搬运透析液,搬床,这些对于护士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体力问题。血透室地面采取的是耐腐蚀性的地板,地面光滑,很容易导致护士摔倒致伤,因此护士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一些意外的发生:创伤、腰背部扭伤、肌肉拉伤,甚至骨折。还有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使得护士的躯体长时间疲劳。这些由于工作环境而造成的躯体上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1.4.2  心理社会危害是血透室护士最主要的危害之一。血透室的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急、危重症病人多,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迅速掌握并熟练操作技术。工作过程中,机器出现各种情况,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动静脉穿刺的高难度,为了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突然事故,护士必须异常集中注意力。护士的家庭压力、社会地位、待遇、业绩、人事制度、职称评定,以及各种各样的躯体危害都会增加护士的心理负担,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得护士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而影响工作热情及工作质量。

2  防护措施

2.1  生物危害的防护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血透室工作人员防护知识,预防院内感染的学习。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定,科室规章制度,正确的操作规程从事治疗。充分了解每个透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养成工作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习惯: 着长袖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换鞋,透析器材复用过程中戴防护面罩,眼套,防水围裙。工作服每周清洗,口罩每日清洗消毒,每周更换一次,拖鞋每周用84液浸泡消毒,一旦污染立即更换,尽量穿袜子。为防止锐器伤,操作时戴手套,还应该做到尽量不回套针帽,传递各种锐器时尖端朝向自己,拆安瓿时用纱布包裹,分离针头时用钳子,针头及时放入锐器盒中,不要随意弄弯或弄直针头,对与明确HIV、HBV、HCV患者的透析器材尽量不复用,对于烦躁或不合作的病人请求他人的帮助,采取相应的方法,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流动水下冲洗,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包扎[6]。在伤后48小时内填写护士锐器伤报告表上报,视锐器的污染情况作相关检查,注射相应的疫苗,如为HIV、HBV特殊病毒污染时,24小时内上报,进行检测,并注射抗病毒血清和疫苗,周期性复查6个月,平时,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锐器伤的重视,特别是血透室这样高危环境下的护士,应定期组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情况,落实疫苗的注射。

2.2  化学伤害的防护

除了生物性的防护措施外,定期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认真检查化学消毒剂的存放,防漏出,溢出。在室内尽量戴口罩,减少呼吸道的吸收,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睛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鉴于手套上滑石粉的危害,尽量在医用手套下面戴一层薄膜手套。

血透室实习护士自我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血透室 护理安全问题、风险 防范措施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肾代替疗法之一,我国经历了40年漫长的血液透析时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医保制度逐渐完善,医院不断深化改革,血液透析患者有了经济保障,血液透析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血液透析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整体操作过程中,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工作中认真分析存在问题、风险的诱因,加强防范意识,将风险降到最低,尽量做到“零风险操作”,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血液透析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可能发生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可以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现就血液透析室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血透室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风险

1.1 在血透室,护士常常要为患者进行穿刺、注射、输血、换药等操作,所以针刺伤和体液污染成为血透室职业暴露主要的问题,血源性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最危险的职业性暴露[1],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为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人操作后护士受伤,会增大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

1.2 化学消毒剂因素:血液透析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冰醋酸、甲醛、含氯消毒剂等,护理人员每天进行配比,并进行透析器及透析机消毒,长时间接触这些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头痛,职业性皮炎、鼻炎、哮喘、致癌等危害,严重者怀孕期会导致流产。

1.3 心理因素方面,由于血透室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如出现凝血、漏血、低血压、溶血、肌肉痉挛等并发症,要求血透护士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护士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有急诊、复杂的病人、往往加班,工作延续到十一到十二小时,体力透支,极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

1.4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护士观察病情不仔细,巡视不及时,如:病人透析中,护士未及时观察到低血压前的先兆症状,或缺乏经验的护士,不知道低血压前兆的表现,致使低血压休克发生,病情加重,有的病人被送进抢救室进行抢救,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费用。

1.5 血液透析时,透析器与管路连接处及机器监测口连接时,多达十个接头、十多个夹子和盖帽,血流速可高达250-300ml/min,如果护士在操作中接头衔接不紧密,或出现其它循环意外问题,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1.6 长期透析患者身体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在使用血管内瘘或深静脉插管时,操作技术不规范,消毒不严格,有发生感染和败血症的可能。

2 护理安全问题

2.1 血透室护士法律意识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及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都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关。如透析器的复用就必须将复用的优缺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实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否则一旦在复用过程中发生差错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或纠纷,护理人员举证困难。

2.2 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及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2.2.1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

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血液通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立通路的方法,如颈内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直接穿刺,而穿刺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在实际操作中易给病人带来痛苦,如血肿、动脉瘤、出血及感染等。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及机器故障的应急处理会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

2.2.2 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患者置管处皮肤管口周围易发生感染,为异物刺激、渗血渗液引起。颈内静脉粗大,一旦发生血行感染,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护士更换敷料时动作不轻柔或操作不仔细都容易造成脱管。血液透析中肝素用量不当,可导致置管处出血。封管用的肝素量不够,或封管方法不正确易使导管堵塞,影响患者的治疗,重新置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3 防范措施

3.1 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学习,护士要有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熟悉掌握各种透析方式的原理和操作,按流程、规范操作,要有慎独精神,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保护,操作时戴手套,防止血液、体液污染。给病人穿刺、留取血标本、拔针时等动作要敏捷、娴熟、手法得当,预防针头刺伤皮肤,复用透析器时穿好防护服、戴面罩、眼罩、手套等。

3.3加强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护士长要熟悉和掌握本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护理管理。对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反馈,杜绝护理安全问题发生。严格按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器复用管理,严格检查签字登记管理,复用次数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透析器必须分开、定点放置。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3.4 熟练掌握各种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遇到风险头脑清醒、不慌乱、冷静处理,工作中多总结经验,并讲授给年资浅的同事。

3.5 认真学习血液透析专科理论知识,努力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对技术要精益求精,特别是认真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如:绝对无肝素和相对无肝素冲洗法、血液灌流技术、三步封管技术、新瘘的穿刺与维护等。

3.6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准则。结合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血透室实习护士自我报告范文第4篇

血液透析前的舒适护理

透析环境舒适:舒适的环境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要给患者一个安静的治疗休息环境。透析室要安静整齐、宽敞明亮、光线柔和、空气清新、没有消毒剂等异味,且地面干燥防滑。室温可根据患者需求调节,湿度50%~60%,透析室的窗帘、被套和床单采用淡紫色或淡黄色,使患者在视觉上感到舒适,消除其紧张情绪,合理布局透析室,严格消毒和划分区域,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分室、分机透析,控制进出透析室的人员,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播放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及音乐,遥控器放在患者便于取放的地方,待透析室准备报纸、杂志与健康教育宣传册等,便于患者和家属参阅。

透析前准备血管通路:尽早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静脉置管或血管造瘘以便于穿刺及减轻患者痛苦。

心理舒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年依赖透析存活,受透析治疗的束缚,其不能正常参加工作和社会活动,还有承担各种压力(经济的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对预后易产忧虑、恐惧心理,且随着血透时间延长,并发症多,易产生紧张情绪,因此,血液透析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重视接待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血液透析知识,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身体及心理上不舒适的原因、程度等,鼓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予以生理、心理支持,尽量满足其心理需要,使患者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来接受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中的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中动静脉穿刺的舒适护理:合理选择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每次穿刺更换部位,不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在患者处于舒适的情况下妥善固定,必要时穿刺侧肢体垫以软枕,指导患者如何活动肢体可以避免血液外渗及活动量适度才不影响血液透析。

并发症的舒适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长期血液透析,并发症较多,在透析过过程中,脱水量设置适宜,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巡视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冷汗、心慌时要及时测血糖及补充糖剂;如肢体有抽搐、麻木要帮助及时按摩活动肢体,必要时补充钙剂;如有血液外渗应立即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冷敷,迅速更换穿刺部位等;如有皮肤瘙痒时可给给予温水擦洗,口服地西泮、氯苯那敏等药物,避免用力搔抓及热水擦洗等。

血透中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中除加强巡视外,亦适度播放背景音乐,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紫张不适。

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血液透析后饮食的舒适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长期血液透,营养成分丢失严重,并受疾病、不良情绪、经济等影响,往往营养不良,医护人员要关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并对不合理之处予以指导,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喜好、习惯制定营养膳食,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热量的摄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量,并进健康饮食宣教,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创适良好的就餐环境,能自主进食者可将床移至合适位置,并将床头摇至半坐卧位,以方便其进餐,不能自主进餐者协助其进餐,饭前应用消毒毛巾擦手,饭后要协助漱口,并整理床单位,将病床摇至患者舒适的位置。

社会舒适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医疗费用昂贵,透析期间患者患者躯体及心理方面存在不适,以及经济及精神方面亦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系统和家属的支持,以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经济、医药开销、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对家属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使其坚强面对现实,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要尊重不同患者的信仰、生活习俗,让患者在透析期间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达到心灵上的舒适。

总之,近1年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提高了生活质量,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搞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在治疗中感觉舒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血透室实习护士自我报告范文第5篇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血液净化科,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防范避免医疗纠纷,是实现良好医患、护患关系的关键。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分析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纠纷原因,重点探究防范解决策略。

[

关键词 ] 血液净化;医疗纠纷;防范

[中图分类号] R92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73-02

随着人民法制意识的日益提高,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医院目前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主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给医患双方都造成了巨大心理压力。因此,分析医疗纠纷潜在因素,并提出防范解决措施,对推动血液净化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1 血液净化潜在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在血液净化医护工作中,由于医护服务态度欠缺、沟通解释能力不强、业务技能水平低以及医院感染因素,导致医疗纠纷频发,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1 医护服务沟通水平不高

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是产生医疗纠纷的首要因素。不少医护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容易产生烦躁心理,难以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有时没有充分的时间就血液净化的相关事项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也未有耐心询问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情况,导致患者原有的悲观消极情绪进一步加重。或缺乏沟通方法和技巧,如态度生硬、称呼不当,与病人或家属发生口角,对不同层次和情况的患者未采取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或因透析治疗周期长、并发症以及高额费用解释不清楚引发患者和家属不满,造成医疗纠纷[1]。

1.2 医护专业能力不强

有的医生、护士工作业务能力较差,置管、内瘘等穿刺技术水平低,引起患者疼痛、血肿、血流量异常等,影响治疗质量,或是因为操作不熟练严谨,引发医疗纠纷,主要表现有:①医生设脱水量计算失误,护士未严格进行查对,或机器设置脱水量失误,导致患者出现脱水多或少,导致浮肿、肌肉痉挛、低血压等情况;下机时未给患者注射药物或用错药物。②护士操作过程中没有集中注意力,血液进入废液袋时仍未接静脉管,丢失血液;下机时拔针引起疼痛,回血盐水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③通过动脉管路前补液管已完成输血和输液,但护士未及时停止操作,使空气渗透到透析器和管道中,导致患者凝血。④医生设置肝素失误,护士无肝素透析中没有及时冲洗管路和透析器,导致产生不完全凝血、全凝血情况;在灌流时未完全排尽空气,或未在肝素盐水中加入肝素或剂量过少,导致灌流器凝血。⑤穿刺针未能固定,滑脱导致出血;透析过程中护士没有对患者开展巡视观察或检查大意,未能查看到动脉端渗血,导致出血的夹子夹偏、未夹,引起患者失血。⑥未及时告知患者在透析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导致患者体重增长过多;未告知因穿刺导致肿胀,冷热敷改善方法,使得患者血肿严重;未告知患者如何自查内瘘情况,造成内瘘闭塞。⑦医疗记录不规范准确,与实际时间不符,漏记病情变化或者反复涂改等[2]。

1.3 医院客观环境因素

环境消毒隔离不严导致感染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环境管理应做到区域划分明确,分设普通透析治疗室、急诊透析治疗区及隔离透析治疗室,各区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及洁具相对固定、专区专用、标识明确,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抹布、地巾等。

血液净化科是感染的高危区域,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身体免疫功能较差,而且每次进行治疗都要接受侵入性操作,因此发生感染的机率更大,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从而产生医疗纠纷事故[3]。

2 血液净化医疗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血液净化医护工作中潜在的纠纷原因,要强化人员服务质量、风险安全意识,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规范医院管理,具体报道如下。

2.1 强化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2.1.1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护服务水平,可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对首次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要安排专人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传教育, 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讲解血液净化的操作原理、方法和作用以及风险等,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多与患者沟通, 关怀抚慰患者的消极情绪,耐心倾听意见和建议,尊重患者的诉求,使患者感到舒心满意。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加热饭菜,帮助解决生活所需。当患者出现恶心、抽筋等并发症时,在及时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倒热水、按摩等,通过细节处理做好对患者的关怀和体贴。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得体进行称呼,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保持态度和蔼、语言温柔。在解答患者问题时,应坚持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随口乱答,在查阅资料后再回答。操作过程中积极告知相关事项,避免造成对患者的身体伤害。一旦发生操作失误,医护人员要以诚恳的态度承认错误,换位思考问题,通过积极的沟通,缓解患者的愤怒情绪,并及时汇报、处理,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3]。

2.1.2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患者病情严重, 需要进行长时间治疗, 支付高昂费用, 如果未能及时告知将导致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纠纷。因此,医护人员要严格履行管理条例6第33条规定的义务,尊重和保护患者的治疗知情权。医生在作出治疗方案后, 需及时充分向患者提供治疗决策、作用、风险、预后和费用等方面的信息,使患者和家属能有充足时间经过深思熟虑作出选择,表达接受或拒绝治疗方案和费用的意愿。进行治疗前应通过面对面交流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谈话和记录,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协议书要一式两份。根据相关规定标准收费,公开透明收费情况,对患者提出的费用疑问,可让其在微机信息中查阅清单,使患者和家属做好资金准备的同时避免产生费用纠纷[5]。

2.2 加强医护人员技能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业务技能水平是避免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要求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至少有2 年以上的临床经验, 医生应每科轮转,熟练掌握各种常见并发症的诊治,熟练掌握置管技能;新入科的医护通过一对一的师徒带教方式,从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入手, 循序渐进开展操作培训,特别要抓好对各种应急预案的重点培训工作, 在2 个月的学习后再实习1个月才能独立操作。每周对医护人员开展基础知识、技能操作的培训,安排有经验的医生、护士讲授相关知识、设备的使用保养、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及安全风险的防范应急等,每月安排专人进行查房,定期考核理论水平和技能知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情况,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扎实娴熟的技能提供医疗水平,避免医疗纠纷[6]。

2.3 抓好安全风险管理

针对操作过程中的不严谨规范现象,健全完善制度,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安全员为主体的医疗安全管理小组,加强监控医疗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小组每月定期开展医疗风险分析,对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从细节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治疗全过程反复查对重点事项,上机前仔细查对患者的姓名、位置以及治疗模式, 上机后查对脱水量、肝素量、血流量、电导度等情况。反复查看各管路的连接处是否存在问题,置管处、穿刺针是否正确连接和妥善稳固等, 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检查,严密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 透析机是否正常运转。特别要多次观察留置导管和管路连接处、穿刺点是否妥当无异。护士不能中途擅自离岗,遇到突发状况要及时、高效做好应急处理。谨慎记录参数,及时、规范完成医疗文书。

2.4 做好病区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潜在因素,增加了患者额外的经济负担, 对外还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故要对血液净化用水、物品等进行严格消毒,每月至少1次采样检测, 确保各项监测指标达标,避免交叉感染。抓好对陪护家属的管理工作, 严格控制出入数量。加强患者的防护意识,要求患者入室时充分做好清洁手卫生。医护人员要戴帽子和口罩,清洗手后戴上手套,做到无菌操作。定期对病室内消毒,保持地面干燥、卫生、洁净,减少感染可能性。及时处理医疗废物,防止环境污染。对低龄或老年患者加床栏,以防患者坠落。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质量的高要求,血液净化医疗纠纷日益增多。通过分析导致医疗纠纷的相关因素,要求提升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加强沟通交流技巧,抓好风险安全管理,加强医疗业务技能培训,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防范避免医疗纠纷。

[

参考文献]

[1]王爱华.减少血透室护患纠纷的对策[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2(3):361-362.

[2]李丽.血液透析中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5(14):88.

[3]李玉芳.探讨血液透析中存在的风险及护理管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3,10(16):22-23.

[4]张平,杨金风.血液透析风险分析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1):128-129.

[5]隋红霞.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7(20):123-124.

相关期刊更多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教育厅

包头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包头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包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