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前端试用期总结

前端试用期总结

前端试用期总结

前端试用期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TD-LTE;测试方法;用电信息采集

[作者简介] 常沛,国网电科院深国电公司,博士,北京,10007;何清素,国网电科院深国电公司,北京,10007;王博,国网电科院深国电公司,北京,10007

[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6-0084-0003

一、背 景

从2011年起,中国移动开始在6个城市建设TD-LTE实验网络,2013年计划建设超过20万个TD-LTE基站,为TD-LTE在中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TD-LTE的发展带动了行业应用的发展,电力TD-LTE伴随着电力数据传输需求的增长而逐步发展,目前在电力行业已建成多个TD-LTE示范网络。本文给出了基于电力TD-LTE专网的端到端业务测试方法。

本文第二部分给出了测试平台建设的方法,第三部分给出了电力TD-LTE专网的端到端业务测试方法,第四部分给出了业务测试结果,第五部分对全了总结。

二、测试平台建设

(一)测试平台架构

测试平台分为业务主站、核心网、接入网、终端四层,如下图1所示。其中业务主站层包括用电信息采集主站等电力业务主站、核心网层包括EPC设备及网管,接入网层包括eBBU、eRRU以及天线等设备,终端层包括通信终端以及集中器、电表等设备。

业务主站层:目前,电力信息采集类中最重要的业务主站为用电信息采集主站。用电信息采集主站实现了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等功能。用电信息采集主站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为服务器,软件部分为用电信息采集网管。

核心网层:核心网层包括EPC(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设备及网管,EPC设备向上实现与业务主站对接,向下与基站进行连接。EPC主要负责处理网络信令以及移动台的移动性管理、动态业务的控制、业务网关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网管主要实现网络配置、网络监控、故障分析处理等功能。

接入网层:接入网层主要包括基带处理单元(eBBU)、射频拉远模块(eRRU),eBBU和eRRU合称基站(eNodeB)。eNodeB主要实现资源管理、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等功能。

终端层:终端层主要包括通信终端、集中器和电表。集中器下联电表,负责采集电表的用电信息,上联通信终端接入TD-LTE网络,负责传输数据。

(二)测试环境设备组成

1. 核心网设备组成

测试环境中核心网需安装一套EPC设备,核心网设备需要配置不间断供电电源。

2. 接入网设备组成

测试环境中接入网需安装一套eBBU、一套eRRU、一套GPS接收机、天线一套。eBBU采用机柜安装方式,eRRU采用架杆方式或装在走线架上,eBBU与eRRU 采用光纤和光衰减器模拟现场测试。

3. 终端设备组成

测试环境中终端层需安装集中器、采集器、电表等采集终端,需安装内置通信终端模块、外置通信终端。终端需安装在终端架上,通过终端架为各类终端提供电源。

4. 业务主站设备组成

配置用电信息采集主站一套,包括服务器一台和显示器一台。

5. 测试环境设备总表

测试环境设备总需求如下表1所示。

(三)测试系统参数配置

在业务测试期间内,除特殊测试外,系统参数配置如下表2所示。

三、业务测试方法

可采用电力TD-LTE网络传输数据的电力业务,包括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在线监测以及视频传输等,其中用户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业务是用电信息采集业务。本文以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和视频业务为例,分析业务测试的具体方法。

(一)采集业务测试

以采集业务实时召测为例,验证在TD-LTE专网系统中对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召测的结果。

测试条件:(1)通信系统可以正常工作。(2)采集终端与通信终端连接正常。(3)采集主站与核心网连接正常。

测试步骤:(1)启动采集主站、通信系统和通信终端,确认系统工作正常。(2)下发采集指令。(3)获得数据采集结果。

预期结果:(1)完成采集指令的下发操作,系统根据指令执行实时数据采集任务。(2)获得所需的实时数据,以及任务执行状态结果。(3)测试结果应符合要求。

(二)视频业务实时传输测试

以视频业务实时召测为例,验证视频业务实时传输业务在系统中的可行性。

测试条件:(1)通信系统可以正常工作。(2)采集终端与通信终端连接正常。(3)采集主站与核心网连接正常。

测试步骤:(1)启动采集主站、通信系统和通信终端,确认系统工作正常。(2)系统配置为1M带宽模式。(3)将通信终端业务口与视频设备相连,并配置参数。(4)查看视频通信效果。

预期结果:1M带宽模式下完成标清视频业务的实时传输。

四、测试结果

(一)采集业务测试结果

按前述方法搭建测试平台,登录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系统,在业务系统中选择测试终端,点击召测对测试终端进行信息实时采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馈结果如下表3所示。

(二)视频业务测试结果

按前述方法搭建测试平台,在室外安装通信终端与视频摄像头,通过后台视频显示系统实时观测视频效果。结果表明,电力TD-LTE专网在1MHz带宽下可承载标清视频业务,显示图像如下图2所示。

前端试用期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半刚性节点,端板连接,设计,试验

 

从Northrige地震和阪神地震后,有关半刚性节点的研究才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有关半刚性节点的研究始自上个世纪初,但在研究初期,并未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梁与柱的连接是高层钢结构节点设计中的关键,半刚性连接的节点引起结构的内力重分布,且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国内外学者在节点以及框架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国内外有关半刚性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研究资料非常多,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仅数学模型就有十余种。国外主要代表成果有:Sommer、Frye等学者的多项式模型,Jones的三次B样条模型,Krishnamurthy、Yee的幂函数模型,Ang、Kishi、Lui的指数模型等。国内学者郭兵、石永久等也提供了弯矩-转角关系的计算方法。论文参考。上述方法各具特点,也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为整体结构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模型支持。由于半刚性连接的非线性性质决定了该连接形式的复杂性,而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构件剪切变形的影响又加大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因而对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性能需要做深入研究。

本次试验试件数量共6个,编号为JS1~JS6,试件梁柱截面相同,但节点做法不同。其中:JS1为全焊接连接;JS2~JS4为端板螺栓连接(端板厚度不相同);JS5为T型钢螺栓连接;JS6为翼缘和腹板角钢螺栓连接。每个试件均为倒T形,通过地锚栓将框架柱两端固定到实验室地板上,在框架梁悬臂端施加单向水平荷载,加载铰头为通用构件。由于本文重点研究梁柱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因此本文只使用JS2~JS4的实验数据。论文参考。

1.试件设计

整个试验过程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钢板的材性试验,目的是用来检测钢板的材性;二是梁柱端板螺栓连接节点的单向加载试验,目的是用来探讨节点转动刚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2.材性试验

钢板的材性试验(单向拉伸试验)的试验试样为板条状试样,试件的取材和加工满足《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2975-1998和《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6397-86的要求。材性试验的试件与框架结构试件同期加工,以保证和母材材质相同,试件的表面经过抛丸除锈处理。

试件所用钢材采用Q235-B,每种试样的数量均为3个, 试件上需要截取试样的位置:框架梁、框架柱的翼缘和腹板;端板;T型钢;翼缘、腹板连接角钢。试样必须拉伸试验在拉力机上进行,试件的变形由引伸计测定。材性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钢材的弹性模量E、屈服应力、屈服应变、初始硬化时的应变、抗拉强度、极限应变、断裂应变、伸长率和颈缩率等,为分析试验结果提供相关数据。钢材单向拉伸试验通过拉力机来完成,试件的变形由引伸计测量。

本次单向拉伸试验的试验数据结果,屈服应变处于正常范围,屈服强度实测值的平均值为294.7N/mm2,比名义值235N/mm2偏高,这主要与抛丸除锈有关,因高速钢丸的冲击对钢材有一定的硬化作用。极限应力、应变也处于正常范围,弹性模量比理论值略偏小,伸长率较大。

3.试验方案介绍

3.1试件装置

试件通过 2个M80锚杆与地板连接,形成固定柱脚。水平荷载通过30吨MTS拉压千斤顶施加。共2个位移计,用于量测框架侧移。

节点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试件,首先在工厂中采用抛丸机除锈,同时保证摩擦面无焊疤和毛刺等,另外装配前再用钢丝刷刷去表面浮锈,以保证摩擦面质量。高强螺栓的施工采用扭矩法紧固,紧固前先对扭矩扳手进行校正,初拧扭矩值为终拧值的50%。

3.2量测方法及内容

试件上布置的量测设备有位移传感器(位移计)和拉压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动态应变仪连接,用来测定液压千斤顶的荷载值和位移计的位移值。由DHDAS数据采集系统自动采集。为量测关键部位的应变分布,在节点域柱腹板位置粘贴了应变花。应变片与静态应变仪连接,应变值由数据采集仪TS3890自动记录。

3.3加载方法和破坏准则

试验的加载顺序为:反向加载(拉)-卸载。加载方式:通过30吨MTS拉压千斤顶施加水平荷载。

当试验中发生以下现象之一时,试件被判断为破坏:

⑴ 试件断裂,如梁、柱、端板等;

⑵ 连接断裂,如焊缝、螺栓等;

⑶ 试件丧失整体稳定;

⑷ 试件不能再维持目前荷载,以及荷载—位移曲线出现下降段。

4.梁柱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单向加载试验

4.1 试验过程描述

试件一(JS2):端板厚度24mm

⑴ 当水平总荷载P达到70.9kN时,位移达到32mm,端板翘起。

⑵ 当水平总荷载P达到88.2kN时, 位移达到64.5mm,翼缘屈曲。

试件二(JS3):端板厚度20mm

⑴ 当水平总荷载P达到73.61kN时,位移为36mm,端板稍有翘起。

⑵ 当水平总荷载P达到83.61kN时,位移达到48mm时翼缘稍有屈曲。

(3) 当水平总荷载P达到92kN时,位移达到72mm时翼缘屈曲。

试件三(JS4):端板厚度16mm

⑴ 当水平总荷载P达到40KN时,位移达到23mm,端板稍有翘起。论文参考。

⑵ 当水平总荷载P达到74.23kN时, 位移到55mm时翼缘微曲。

4.2试验总结

根据单向荷载作用下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可按下式进行简化描述

式中Mc, M pc分别为节点承受的弯矩和节点塑性弯矩;θ为节点转角(弧度);R in, R p,分别为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强化阶段转动刚度; θp为塑性弯矩对应的节点转角。

由实验中的数据计算出弯矩—转角曲线可得出两点结论:

(a)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加,连接刚度也随之增大,但是其增幅却有所降低;

(b)较薄的端板对连接刚度影响较敏感。

前端试用期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1553B总线;测试设备;协议转换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68-03

Abstract:With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1553B bus in the aviation, low-cost and effe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of the interface modul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a kind of general 1553B testing equipment based serial bus architecture is designed. It realized the protocol conversion of serial bus interface to 1553B bus interface with the CPU outsiding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testing equipment by the serial bus. It has low-cost and easy to used features. The long time application and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satisfy the testing requirement of 1553B bus interface module. I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of other similar interface module testing.

Key words:1553B bus;testing equipment;protocol conversion

1 引言

1553B总线由于其成熟、可靠的特点已广泛的作为飞机的机载总线应用于各个分系统中,在许多分系统中,总线接口模块往往需要采用非标准局部总线设计来满足与所在系统的数据交互功能。由于非标准总线定义各不相同,这就对总线接口模块的测试和试验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传统的测试方法为每一种接口模块设计专用的测试设备,与其相配套的CPU模块来进行测试,这样不仅成本高、通用性差、测试效率低,而且在试验条件下对配套CPU模块损害大。对于总线接口模块的测试如何降低测试成本,并且提高测试效率已成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采用基于串行总线架构的测试设备设计,由于串行总线克服了并行总线在系统带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固有缺陷,有利于数据的长距离有效传输,这就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及可靠性。

2 测试产品描述

多路传输数据总线接口(MBI)模块是航空电子通信子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子系统通过MBI模块接入1553B总线通信系统中。由于各个子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MBI模块连接器有多种标准及自定义局部总线型号,而这些总线协议并不兼容,通用的测试设备至关重要。航空产品在交付前要经过大量的试验,包括低温试验、高温试验、ESS试验及功能振动试验等等,如果CPU端随产品一块试验,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实验对CPU端造成很大的损害,所以分离式的测试设备设计必不可少。

3工装设计方案

MBI模块测试设备满足接口测试和通信测试的要求,包括测试工装(内含4块MBI模块)、CPU端、工控机三部分。测试工装完成MBI模块安装,提供主机信号、1553B信号及电源转换功能;CPU端用于模拟用户主处理器,通过运行驱动软件完成对多个MBI模块的控制;测试工装与CPU端通过串行总线连接;工控机内装1553B仿真卡,用于运行测试软件和与测试工装内各模块相连;CPU端通过网口、串口与工控机相连,完成主机软件的调试、加载。

3.1 硬件设计

方案中CPU端通过串行总线接口来访问MBI模块,串行总线信号先转换为并行总线信号,可供标准并行接口MBI模块工作使用,若为其他接口总线,可以进一步通过FPGA芯片转换。本次测试产品为自定义总线接口,本设计以自定义总线接口为例。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测试工装硬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时钟电路、接口转换电路、驱动隔离电路、主机接口电路。接口转换电路中,标准并行总线接口转换为自定义总线接口,然后通过驱动隔离电路与MBI模块相连,从而实现CPU端对MBI模块的配置和数据收发功能。加载程序及调试通过自定义总线引出的调试串口和调试网口实现。测试设备供电28V,然后通过电源转换电路转为各芯片使用的低电压信号。

PCI作为一种通用的总线接口标准,它在目前的计算机系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本身可以直接供PCI接口的模块使用。

PCI总线是地址/数据复用的总线,包括以下主要信号:AD(32位地址/数据总线)、C/BE(命令/字节使能信号)、FRAME(总线访问发起信号)、DEVSEL(设备选择信号)、IRDY(初始准备好信号)、TRDY(目标准备好信号)。PCI总线单周期访问时序关系如图2所示。

自定义总线已广泛应用于机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最高总线速度可达33MHz,位宽32位。自定义总线是地址、数据分开的总线,包括以下主要信号:XA(地址总线)、XD(32位数据总线)、XBE(字节使能)、XM/IO(表示总线周期为存储器访问周期或IO访问周期)、XD/C(表示总线周期为数据周期或指令周期)、XW/R(表示总线周期为写周期或读周期)、XSEL(总线设备选择信号)XCYC(访问请求信号,表示总线周期的地址已有效)、XCMD(总线信号,表示总线周期的数据已有效)、XWAIT(等待信号,表示从设备未准备好)、XBS16(16位设备标识信号)。自定义总线访问周期时序关系见图3。

本设计在FPGA内部实现从PCI总线扩展自定义总线的控制,FPGA内部设置状态机,对总线状态进行监控、转换,实现了PCI总线至自定义总线的透明桥控制。虽然PCI与自定义总线协议不同,但是在访问数据的时候,地址线、数据线、片选信号、读写使能信号都是并行发送的,逻辑需要处理的就是依据总线访问信号来进行数据包解析和读写信号的提取,具体流程如下:

3.2 软件设计

在本文中与CPU端采用PowerPC处理器,移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5.5,在Tornado环境下开发串行总线驱动和测试程序。

(1)主机串行总线接口驱动

系统上电后,主机串行总线接口驱动软件对PowerPC的总线控制器和桥片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主机就可以访问从设备。配置流程如图5所示。

首先初始化PowerPC的基地址和空间大小。PowerPC在内部定义了多个局部存取窗口,按照优先级选取一个窗口作为串行总线的配置窗口,可配置窗口大小和窗口的基地址。然后通过ID号能扫描PowerPC的串行总线设备,并对设备进行链路训练。然后查询训练状态,如果状态为0x16,训练通过,若果链路正常,可以进行下一步设置;如果不是,则需要检查链路上的异常,出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有物理链接、时钟、以及PCB走线等。训练通过后进行PowerPC的串行总线设备寄存器设置,需要把PowerPC的串行总线设备配置为主设备,设置为BUS0,点对点连接的设备为BUS1。配置完PowerPC的串行总线设备后再次扫描链路,查找链路上的桥片,桥片的总线号是BUS1,找到后再按照类型1配置桥片的头标区,配置原级总线号、次级总线号寄存器,并配置下游设备的PCI空间基址和大小。

(2)多模块访问设计

为了实现同一个宿主机CPU模块控制多个同一种MBI模块,需要区分MBI模块在主机存储空间的地址。MBI模块是通过双口存储器来实现和宿主机的数据交换、指令执行。MBI模块的双口存储器空间为0xX0000000~0xX0003FFFH,0xX*******H 的高位地址片选信号由CPU 模块通过SEL0给出并连接到MBI模块的大存储器片选引脚。MBI模块的宿主机接口部分电路用来译码的自定义总线地址信号A19~A16和MBI模块的大存储器片选来实现0xX0000000~0xX0003FFFH,可以将CPU 处理器的A22~A16 与MBI 模块的A19~A16地址信号移位连接,实现MBI模块占用宿主机CPU 不同的存储器空间设计,实现一个CPU 可以同时初始化启动4块MBI模块的设计思想。移位连接地址信号的连接逻辑框图如图6所示。

通过软件编程的方法保证主机板CPU测试程序可以同时初始化和启动4 块MBI模块。多MBI模块和主机的接口地址如下:

MBI1:0xX0000000~0xX0003FFF 命令字单元:0xX0001BC0,消息接收区:0xX0001C00,发送区:0xX0001D00

MBI2:0xX0080000~0xX0083FFF 命令字单元:0xX0081BC0,消息接收区:0xX0081C00,发送区:0xX0081D00

MBI3:0xX0100000~0xX0103FFF 命令字单元:0xX0101BC0,消息接收区:0xX0101C00,发送区:0xX0101D00

MBI4:0xX0200000~0xX0203FFF 命令字单元:0xX0201BC0,消息接收区:0xX0201C00,发送区:0xX0201D00

4 测试验证

依据产品功能,MBI模块要进行三方面测试:资源测试,对MBI模块每个节点进行资源有效性测试;通信测试,对MBI模块每个节点进行通信有效性测试;循环测试,对MBI模块每个节点进行循环测试。具体测试内容如图7所示。

(1)MBI模块资源测试

对MBI模块进行资源有效性测试,主要包括IO测试(RTC测试)、DPRAM的读写测试、BIT测试和RESET测试,测试函数逻辑如下:

a. 根据测试菜单提示,进入不同的资源测试;

b. RTC测试:根据地址读取高16位和低16位的RTC值,并将其拼为32位RTC值,调用MBI模块驱动软件接口Delay_nus延迟,再读取RTC值,与之前读取的值进行比较;

c. DPRAM测试:向指定地址写入指定值,将地址中存储数据取出,并与写入值进行比较;

d. BIT测试:调用MBI模块驱动软件接口MBI_BitDrv,检查返回值;

e. RESET测试:调用MBI模块驱动软件接口MBI_ResetDrv,检查返回值;

f. 根据返回结果打印。

(2)MBI模块通信测试

对MBI模块每个节点进行通信有效性测试,测试函数逻辑如下:

a. 调用MBI模块驱动软件接口MBI_OpenDevice打开设备;

b. 调用MBI模块驱动软件接口MBI_dataInit初始化MBI模块输入、输出串口,通信地址;

c. 根据MBI模块驱动软件接口MBI_RefreshDrv发送消息,调用MBI模块驱动软件接口MBI_ReadDrv从Buffer中读取数据;

d. 根据测试结果打印。

(3)MBI模块循环测试

对MBI模块每个节点进行循环测试,依次进行上述所有测试,测试函数逻辑如下:

a. 进入循环,根据循环次数依次进行IO测试(RTC测试)、DPRAM测试、BIT测试、通信测试;

b. 循环结束,根据设置的参量统计各个测试的失败次数;

c. 根据测试结果打印。

5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串行总线接口的1553B总线接口模块测试设备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将CPU外置并通过串行总线与测试工装连接,在测试工装内实现串行总线接口到并行总线接口的协议转换以及并行总线接口到自定义总线接口的协议转换,解决了传统的1553B总线接口模块一对一测试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测试设备的通用性和可靠性,有效降低了成本,为1553B总线接口模块的批量测试验证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参考文献:

[1] 于海勋, 苗紫晖. 基于1553B的一种测试系统设计[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29(2):172?176.

[2] 国防科工委. GJB29A?97 数字式时分制指令/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S]. 北京:国防科工委,1997.

[3] 王海锋,梁晶晶,田苗. 某型测试系统中1553B 总线通信设计与应用[J]. 现代电子技术,2013,36(7):44?46.

前端试用期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监测系统; 通信传输; 光纤

现代信息全球化的推动,突飞猛进的信息化建设,使光缆信息通信技术在信息化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承担着整个通信网络九成以上通信业务的光纤传输网,不仅有超大的容量,也逐渐成为通信网络的关键结构部分。

1光缆监测系统简述

所谓光缆监测系统,就是通过对光缆进行监测,进而做出光缆运行是否正常的判断;当出现不正常情况时,就会进行报警,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以准确定位故障发生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光缆监测技术的水平和手段得到提高和完善,已经由最初的肉眼监测发展到现今的监测结果更精确的电子化自动监测。所谓电子自动化监测是指运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施对光缆线路传输质量的监测。跟传统的肉眼监测相比,电子自动化监测具有高效、准确的优点。

光缆监测系统实施的流程分为3个部分:信息采集、汇总与分析信息数据、评价与诊断设备的运行情况。(1)如果没有信息采集,就不能进行光缆信息监测。信息采集是指获取信息,让检测员了解监测对象处于什么样的状态。(2)如果对收集起来的数据不进行汇总和分析,就失去了收集数据的作用,无法揭示数据反映的现象,无法揭示内在的规律,监测很难实施。(3)评价与诊断设备运行的情况。因为监测是最基本的维护行为,维护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进行评价和诊断。

2光缆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1监测系统组成结构

光缆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测中心、RTU远端检测站和操作终端3部分组成。其中,远端监测站主要包括光时域反射仪OTDR、光功率监测OPM单元以及光开关OSW等硬件设备,分为监控单元和测试单元,前者主要负责对光缆信息进行监控,后者主要是对光缆运行状态进行测试。处于光缆监测系统的控制中心地位的是监测中心站,主要包括监测网管系统和服务器两部分,主要作用是根据接收到的管功率监测单元的相关警报,向光时域反射仪以及光开关发送测试及切换等相关命令,并根据反馈回来的测试结果加以分析,做出判断,准确定位故障点。操作终端也就是监测客户端,即用户对整个系统的操作终端,包括PC终端以及相应软件两部分,主要是为用户进行线路维护、查找故障点提供便利条件。

2.2监测系统功能

(1) 多项测试功能。包括点名测试、定期测试、障碍告警测试。点名测试是指监测员选择和遥控远端监测站对某段光缆进行快速及时测试。定期测试是指远端监测站根据远程装置装的相关测试性能如测试参数、测试起始时刻和测试周期的设置要求,对光缆线路中的光纤实施周期自动测试。当所监测的光缆线路发生故障时,或分析过滤或接受的光功率比门限值要低或与所监测的光缆连接网管系统提供报警信号并判断出光缆线路出现障碍的时候,监测员就要启动远端监控站来对光纤进行监测,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回传。

(2) 配置。配置系统中有设备的地址、名称和注释信息,需要配置光纤线路的起始和方位;可以选用列表或图形来表示配置数据和对象的相关特征;具有检查功能以及对数据进行检索、查询和打印的功能。配置的一致性功能是指,监测系统能检查本地和远端数据相应数据是否一致,在此基础上会显示出相对应的信息。

(3) 光缆监测系统能够通过实时、远程和在线的方式对新增加的远端监控站设备进行监测。新增的RTU可以按照设定的周期传报需要监测的光缆的运行状况数据。如果被检测线路出现故障,远端监控站能及时准确地报告故障发生的地点,并及时传到监测中心。

(4) RTU。RTU负责管理监测站的TSC操作,GIS里的图形,可以进行缩小、放大、漫游、整图和选择的操作。

3光缆监测系统在信息传输中的监测方式

前端试用期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二次施工 精细化管理

近几年,集团加大了对矿区电网变电站的改造力度,一批新建或改造的变电站接连投入运行。但是由于过去继保人员对微机保护、综自系统等知识的欠缺和施工经验不足,造成了部分新投运变电站发生保护误动作、二次部分不规范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为了保证新建或改造变电站“零隐患、零缺陷、零疑问”,做到一次施工、一劳永逸,确保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持续稳定运行。“继电保护工程改造公关团队”总结以往经验、开拓创新,对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试运行等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创造性的将“对端标号法”、“间隔、元件标注法”、“系统联合调试”等方法和试验手段引入二次施工中,实现了工程精细化管理。

一、把好设计审查关

把好设计审查关十分重要,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将很难保证在今后的环节中将缺陷处理完善。追求继电保护高的正确动作率是继电保护工作者的努力方向,继电保护出现问题既有设计的问题,也有调试的问题,还有运行管理的问题,保护在设计上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被发现,在投入运行以后,迟早要出现故障。因此对设计审查工作必须从严把关,对每个环节、每个功能都要认真检查、仔细核对。

1、针对设计图纸中一些回路没有备用芯和二次电缆型号过多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电流、电压、控制、信号等回路都应设计有备用芯,以便以后维护”;“将例如测量电流回路、保护电流回路这些起、止位置相同,回路功能相同的两根电缆合并为一根电缆;将控制回路(KM+、KM—、7、37)、信号回路(701、弹簧未储能信号、远方信号、断路器合位等)这些起、止位置相同,回路功能相同的两根电缆合并为一根电缆”等,这些建议的采纳有效的减少了电缆型号、节约了投资、降低了施工量。

2、删繁就简,删除了图纸中不必要的6KV侧两路进线与母联之间的闭锁回路等。

3、根据一次设备运行接线方式,提供备用电源自投的逻辑功能要求,供设计院进行设计。例如110KV谢庄变电站35KV母联备自投因为有多种运行方式,会产生多种不同自投功能要求。

4、结合电网反措要求,提出了“35KV变电站的N600应在主控室一点接地,其它不得有接地点”;“110KV变电站的N600应在主控室一点接地,同时在110KVPT端子箱、35KVPT端子箱N600应经击穿保险接地”。

5、针对图纸中的缺陷,提出自己的建议,增强了可靠性、安全性。例如谢庄站110KV控制回路原设计为:红灯串接跳闸线圈、绿灯串接合闸线圈,存在如果灯口短路将发生开关误分或误合的缺陷。在我们的建议下更改为红灯串接HWJ常开接点、绿灯串接TWJ常开接点的接线方式。

6、增加中央信号音响,其独立于后台机音响,使其互为备用。充分发挥综护装置功能,将“告警总、事故总、装置失电、控制回路断线”等重要信号引入中央信号音响,防止后台机或电脑音箱故障造成的信号音响丢失。

二、把好安装接线关

1、做好设备到货、开箱验收工作,收集好设备的说明书、调试大纲、试验报告等有关技术资料,为今后的调试、培训打好基础。

2、二次电缆按照先远后近、先室外后室内的原则进行敷设。多根不同型号、相同走向的电缆合理搭配,使用多个电缆放线架,同时进行敷设,一趟电缆敷设到位,及时在托架上进行绑扎,使得电缆排列整齐、美观;在电缆沟拐弯处使用滑轮代替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施工工期。

3、电缆走向牌使用中性油笔书写工整,室外的还要用透明胶布绕包,防止阳光、雨水侵蚀、掉色。

4、二次标记头就像是二次线的身份证,标注的越详细越有利于安装接线和运行维护,经过经验总结,施工中采用了“对端标注法”。即标记头为XX:XX:XX:XX格式,包含四部分内容并用冒号分隔开。第一个XX是二次线所属的电缆编号,如1XL-101;第二个XX是二次线对端的单元位置,如五谢端子箱;第三个XX是二次线对端在单元内的端子排编号,如D5;第四个XX是二次线的回路号,A421。这个完整的标记头为:1XL-101:五谢端子箱:D5:A421,它代表的含义是“这根A相测量电流二次线属于1XL-101电缆,来自于五谢端子箱第5个端子排”。这种创新虽然在编写过程较为麻烦,但与传统只编写回路号的方式(即A421)相比,具有校线、接线方便、含义清晰、容易查线、利于维护的特点。同时使用“丽标”牌线号打印机与手提电脑联机,在手提电脑上使用EXCEL表格进行编辑、复制、修改,实现施工现场轻松打印。

5、二次接线完毕,应将现场实际接线与图纸再次进行核对。疑问之处如是图纸错误,应对图纸进行标注修改,以便竣工出图;如是接线错误,应更正接线,防止误接线造成设备故障或潜在隐患。

三、把好试验、调试关

1、使用“间隔、元件标注法”对屏前、屏后、屏内的:保护装置、操作开关、硬压板、空气开关、保险、端子排、红绿灯、等各个元器件标注清楚其作用,以便调试和维护。尤其对于多套线路保护组屏的保护屏,采用这种标注方法有效的杜绝了试验人员走错间隔、试验线接错端子排造成保护误动的事故。

2、拓展、完善新的试验项目,例如:谢庄站110KV线路手动同期合闸试验,使用传统试验仪器无法满足试验所需条件。于是团队使用了最新购置的多功能微机保护试验仪,对同期合闸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仪器输出母线变压的幅角、相位、频率不变,分别改变仪器输出待并电压的幅角、相位、频率至整定值,完成同期合闸操作,实现了保护装置同期功能的验证。

3、在老变电站改造中,由于备用电源自投、母线差动保护等关系到多个断路器,这些断路器不可能同时停运用于相关保护调试。所以在备用电源自投、母线差动保护调试中,我们引用了具有三跳、三合功能的模拟断路器进行多个断路器的联合调试,将模拟断路器的辅助接点串接于相应的回路中,以实现逻辑关系的转换,采用二次回路加电满足动作条件的方法,验证了保护功能的正确性。对于功能独立的保护装置,除按照调试大纲进行调试外,还分别采用二次加电和一次整组带断路器传动的试验方法,确保了试验、调试质量。

4、补充智能设备、装置的试验项目,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以前只注重对保护装置的调试而忽略了智能设备的调试,这些智能设备担负着很重要的监视、检测和告警功能。且一旦投入运行就很难再进行调试。所以我们完善补充了“直流接地选线装置”、“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PT并列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等智能设备的调试项目。

四、把好试运行关

1、新设备投入运行必须有设备试验、调试合格的试验报告,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要现场参加、指导新设备的投运工作,并做好应急措施的准备。

2、运行人员应对新设备加强巡视、监控,掌握、反馈设备运行状况、信息、缺陷,及时与修试人员或厂家技术人员沟通、处理设备缺陷或隐患,积累运行经验。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产前诊断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微电子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