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第1篇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

全县及所查学校都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所有项目学校的领导小组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探讨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制定有关工作措施。全县83所项目学校都建立了考核制度,将留守儿童之家考核结果纳入校长年度考核内容。秋季开学检查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全面掌握了基本情况,找准了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目标。促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规范化。

2、健全了规章制度

各项目学校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等。绝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多数学校相关制度上了墙,能按照各项制度要求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3、加强了硬件建设

除个别学校因实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正在维修加固外,绝大多数学校硬件建设基本达到省定标准。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用房面积都超出20平方米,配备了电视,安装了亲情电话,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能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杨庙中学小学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便于学生学习,观看影视节目,亲情电话使用率高,电话记录详细,有的一天多达30余人次。杨庙邱园小学将亲情电话通话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科学安排,每天中午12:10-12:50对一个班级开放。

4、开展了结对帮扶

各项目学校都建立了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热心照顾,适时进行谈心交流。实验中学建立了“爱心妈妈”、“家长”、帮扶“2对1”(1名学生和1名教师帮扶1名留守儿童)、青年文明号集体和精英青年志愿者结对100名农村特困留守儿童等关爱队伍,让留守儿童真切地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情。刘集中学号召非留守儿童中的优秀学生做留守儿童的爱心伙伴,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随时随地帮助结对伙伴解决一些小困难、小问题。仲兴中心小学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发动优秀学生志愿者帮助留守学生。仲兴中学坚持实行“家长”制度,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5、丰富了活动内容

一是注重道德品格培育。实验中学开展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杨庙中学各班举行了《心存感恩立志博学》主题班会----我爱爸爸妈妈,留守儿童纷纷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九湾中学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影片和专题片,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各项目学校积极组织留守儿童举行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拔河、象棋、围棋等体育比赛,举办留守学生书画作品展,文艺汇演等项活动,着力培养留守学生的体艺特长和兴趣爱好。新马桥高湖小学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科普活动、带领留守儿童赴镇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参与文体活动。

三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部分项目学校配备了兼职心理教育教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动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对留守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指导与心理疏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少数学校因实施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没有落实,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2、活动室设施配备不到位。多数学校活动室图书、报刊数量不足,文体器材单一,满足不了留守儿童活动需求。个别学校亲情电话没有开通。

3、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大。有的学校规章制度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制订。有的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的未及时更新数据。部分学校没有亲情电话记录,未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4、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统计做得不够细致。未能按要求及时更新数据,留守儿童的有关信息不够全面。

5、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不够规范。部分学校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内只有一张留守儿童登记表,缺少反映留守儿童成长与进步的相关材料。有的学校成长记录袋内装的仅仅是学生的作业本、考试卷。

6、软件资料不齐全。部分学校不注重软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有的学校甚至提供不了关于留守儿童活动开展的材料。

7、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性不够。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比较薄弱。

8、部分学校不注重对留守儿童之家的环境布置与氛围的营造。同时,信息报送及有关留守儿童活动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比较薄弱。

三、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近期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工作内容与方式。

2、健全规章制度。要建立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项制度。要做到领导小组、管理制度、活动计划、组织网络图“四上墙”。

3、硬件建设要达标。凡是活动室尚未落实的,10月底前一定要落实到位。室内要配备200册图书,或每两个月流动图书不少于100册,10种报刊、20件文体器材,其中围棋、象棋不少于4件。亲情电话必须安装在活动室,要有完整的电话记录。

4、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以“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鼓励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五老”人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5、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留守儿童人数较少的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及时将各类反映留守儿童成长进步的相关材料放入成长记录袋内。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学校,可以使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用表格和文字实录的形式记载留守儿童成长轨迹。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参加一至两项文体活动,每月读一本好书,促进留守儿童全面进步和发展。

6、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留守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德体验、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等项活动。要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通过开设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小屋等,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留守学生的心理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加强对留守儿童辅导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理论培训。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第2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关爱留守儿童,以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愉快的成长为要义,努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合力,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任务

根据市政府提出的对留守儿童关爱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2年新增的200个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按各县(市)区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已建站数量进行合理安排。已建好的站,由各县(市)区按全市统一要求建立数据库,定期组织检查,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管理细,充分发挥其服务留守儿童的作用。

三、工作要求

(一)建设要求。按照五有标准建站,即:(1)有牌子。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悬挂统一规格的站牌。(2)有专班。留守儿童服务站所在地要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明确服务站负责人。(3)有场地。按照“三室”的要求,服务站要有固定的办公室、图书室和活动室。(4)有硬件设施。服务站要配备电视机、电脑、电话等基础设施和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文化体育器材及生活应急用品。(5)有基础档案。做到“二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爱心妈妈基本情况登记表)“三本”(工作记录本、开展活动情况记录本、活动图片资料本)记录齐全。

(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四项制度”,即:联系制度、帮扶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监护人培训制度。(1)联系制度。采取教师与留守儿童、班干部及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校定期向监护人通报情况、留守儿童与父母定期电话沟通等方式,加强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注。(2)帮扶制度。在发展壮大“爱心妈妈队伍”的同时,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根据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一些帮扶活动。(3)健康教育制度。包括心理和生理健康两个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收集,除组织义务辅导员进行经常性的心理咨询、情感沟通外,每年的寒暑假前后与卫生、教育部门联合开展1-2次心理和生理健康咨询。(4)监护人培训制度。每年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1-2次家教培训,规范其监护行为,明确其教育职责,强化其家教意识。

(三)活动要求。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要开展“三项主题活动”。在“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六一”儿童节,组织爱心妈妈开展看望问候和捐助活动,组织召开爱心妈妈座谈会,加强交流沟通和信息互动,提高关爱水平;“母亲节”前后,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演讲或朗诵比赛等,表达对社会、对爱心妈妈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感激之情,培养留守儿童从小学会感恩、长大回报社会的意识。

(四)考核要求。制定出台市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各地按照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每年11月底前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形成自查报告报市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底组织专班对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设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命名表彰一批市级最佳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和关爱留守儿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确定责任目标。

(二)实施阶段:根据实施方案,各地落实具体建站任务,抓好标准化的建设和管理。

(三)自查阶段(2012年10月至11月):各地按照市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设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开展自查评分,将自查报告报市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检查考评阶段(2012年12月):由市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班对各地建站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并通报考评结果。

五、实施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为加强对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将成立市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妇联。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进一步明确责任,协调关系,精心组织,以保证爱心服务站建设的顺利进行。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校效能 留守儿童 成长

留守儿童问题自出现至今,就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纷纷展开了调查研究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06年由妇联牵头,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组。07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督促地方政府就地安置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地方政府和社区做了大量的投入和努力,但由于农民工住宿条件差、经济条件差、城市交通复杂、工作场所多变、地区教育内容及评价标准差异、留守老人需要照顾等等因素,60%左右的留守儿童还是选择留守家乡学习。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综合工程、系统工程,更是一个爱心工程、责任工程。其教育问题主要还是要在问题发源地来解决,此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农村学校。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效能,采取一些纠偏救失的对策性行动,来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上、生活上、身心健康发展上的偏差,帮助其健康成长,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学校要高度重视,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方案,成立“留守儿童成长帮助站”。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一、入学初期,对留守学生进行详细的调查、登记,有计划地展开全方位帮助

需要调查的内容有:⑴农村留守儿童与临时监护主体的关系及交流情况,并分析其成因;⑵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沟通方式及频率。⑶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⑷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

二、建立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

学校要改变一张《通知书》交流的方式,要与时俱进,采取多种形式交流。可充分利用春节、农忙等民工返流契机,组织好家长学校和家访,对家长进行专题培训,向家长倡导科学育人,亲子互动。

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家校可通过QQ群、飞信平台、打电话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流。对在家的临时监护人,还可通过家访和《联系卡》交流。

搭建亲子教育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动态,及时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留守儿童了解父母状况,消除挂念,解除“亲情饥渴”。此间形式很多,视条件而行,因人而异。如让电话传情,学校与电信部门协商,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让鸿雁传情,组织学生开展“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此外,有条件的时候,学校给可为留守儿童建立了一个“QQ群”式的交流平台,安装在计算机室。然后给每个学生申办一个QQ号,每周定期晚上开放与父母交流,视频聊天,很多平时电话里不好说的话,这时都能得到了好的交流。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使用计算机和写作能力,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又给了家长们自身教育和亲子教育的机会。

三、开展有效的校本课程为留守儿童扭偏救失

及时开发校本课程,进行教育补位,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具体内容有:生命化和生存能力主题教育如生命健康常识、安全教育、躲避自然灾害教育、野外生存能力训练、自卫能力训练、体能训练,等等;亲子和感恩主题教育如专家“亲子和感恩教育”讲座、“走进父母,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家长为孩子的生日校园点歌、孩子给父母生日写一封信等活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一日、一周、一月、一期生活常规》学习、理财教育、折被子洗衣服洗鞋子比赛、内务整理比赛、文明礼貌教育、勤俭节约教育等活动;心理健康指导,如学生开设《校长信箱》、《知心姐姐信箱》、成长加油站、青春期心理健康指导,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尽可能及时救助;群众性活动如军训、爬山活动、跳绳比赛、运动会、拔河比赛、小组趣味活动等群众性活动,学生既能体验集体成长与成功的快乐,又加强了心理素质训练;学校展开的各种特长教育,尽量多让留守儿童参与,让孩子体验成功,丰富生活和培养特长;面对部分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师生之间结对帮扶的活动,重在态度和方法帮助,重在定期考核和激励,帮助其学习上路。

四、组织并指导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平时放学后及不能与父母团聚的寒暑假,是留守儿童管理、教育上的“真空、盲区”。学校要尽可能改善寄宿条件,让留守学生全部寄宿,让学校成为他的家。同时可实行放月假制度,周末安排各种有益的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月假时,集体租车船接送上下学,确保安全。寒暑假能回到父母身边的学生,学校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与亲人团聚。如为他们集体购票,组织上车等。

节假日还要充分发挥村级活动中心的作用。学校可与村级活动中心的管理人员联系,让村里有文化有爱心的老人与管理人员一道在假期里监管、组织、指导留守儿童的假日生活。

五、建立“代管家长”制度

面对留守学生,教师应及时进行角色转换。转换成留守儿童“学习上的良师、心灵里的益友、生活中的父母”,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情感的空白需要用爱心来充实,让老师充当“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让老师把好每个“留守儿童”的脉,从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

让其他家长充当“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让留守儿童与条件好、父母教育能力强、有爱心的非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成为学习、生活的伙伴,共同得到其家长的教育和温暖。

六、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

学校可开展“每周一记录,每月一分享,每期一总结。我快乐,我成长。”的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活动。每周让他们记录总结本周活动亮点、乐点;每月末分组活动,师生、同伴分享交流;每期进行一次总结、筛选。每一次活动都是快乐或反思的体验,帮助其走向自主教育。

上述行动对策,经湖南省衡东县三樟中心学校四年的课题探究和实验,该校06年~09年留守儿童期巩固率均为100%,年年被评为《衡东县控流保学先进单位》和《衡东县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事实证明,获得了巨大成功。

当然,生命的不和谐是由不和谐的背景造成的。育人工程是一个复杂、长期、综合的过程,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学校、家庭、社会各有责任。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学校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发挥学校效能,有效带动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一定能在问题发源地得到改善和解决。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由于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而留在农村委托他人照顾的,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以及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平衡发展。因此,我们希望社会和学校能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性格孤僻

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以为别人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在行为上,很少和其他人一起活动,常常独自行动。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很容易产生心理异常,进而养成孤僻的性格特点。

2.逆反心理

由于留守儿童对家庭教育的长时间缺失,对身边的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缺乏信任感,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常常表现为不听别人的劝说,总是站在别人的对立面。

3.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是指在生活中凡事都以自我为主,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这种心理突出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生长环境所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4.网络成瘾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监护,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所在,得不到这个阶段应有的关注,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在网络游戏里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在网络里才能找回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沉迷网络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影响学习。

二、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教育对策

孤僻、自卑、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他们渴望被爱,也渴望爱别人。作为农村中学班主任,应该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建立档案,做好家访工作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比如,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专项档案,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和补偿教育。主动与学生的监护人联系,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帮扶学生家长,成为“家长”。

2.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心理的快乐和委屈都无人分享,更加剧了学生的孤独感。留守儿童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对学生的生活起居给予更多的关注。如,在天气降温时,多关注学生的穿着是否合适,早上多关心一下学生是不是吃了早饭,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冷暖和哀乐,和学生做朋友,这样留守儿童才能感觉到温暖,感觉到他不是一个人,才更愿意和别人交流。

3.充当爱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自己的父母分享,作为教师要充当留守儿童和他们家长之间的桥梁,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教师要把留守儿童的阶段表现记录下来,通过电话的形式反映给他们的父母,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将家长对孩子的爱传达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教师更容易和学生之间产生信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才愿意向教师倾诉,渐渐建立起他们之间的信任感,为学生打开心结,更加热情地面对生活。

4.组织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表扬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师一句赞扬和肯定会成为他们进步的巨大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更有信心,再加上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在集体活动中,班主任要鼓励留守儿童参加活动,并对他们获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评价,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被关爱的对象,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班主任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下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一大批未成年孩子被留在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与关爱,这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性格养成。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帮助学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X市为例,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对X市五县一区的每个县区都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个县区抽取3个乡镇,对抽取到的乡镇进行深入走访。调查对象为0至6岁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幼儿园教师,研究共调查了18个乡镇,发放两种调查问卷,一种留守儿童监护人问卷,共发放108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问卷回收率为88.9%;一种幼儿园问卷,共发放54份,收回54份,回收率100%。

2.访谈法

本研究对X市18个乡镇的36所幼儿园园长、乡镇干部及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了随机访谈,实地观察了36所幼儿园及乡镇的具体情况,分析了18个乡镇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整体状况。

3.观察法

本研究课题组成员赴X市五县一区的18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观察,对该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幼儿园管理以及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等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观察研究,并在观察过程中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记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状况

在回收的96份问卷中,家庭结构类型的调查结果如下:单亲抚养有57个,占59.4%;隔代抚养有26个,占27.1%;亲戚抚养有13个,占13.5%。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监护人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55.4%,初中学历的占33.1%,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11.5%。监护人整体教育水平较低,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调查发现,该地区留守学龄前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父母亲子联系较少,亲子教育缺失。在回收的96份问卷中,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平均每周电话联系1次及以上的仅为17人,占17.7%;每两周联系1次的有22人,占22.9%;每月联系1次的有29人,占30.2%;一个月到半年联系一次的有14人,占14.6%;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的有8人,8.3%;从未联系过的有6人,占6.3%。调查发现,该地区86.9%的留守学前儿童的监护人对亲子教育的看法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吃饱喝好。56.1%的监护人认为,0至6岁儿童有必要进行学前教育,但监护人对学前教育的看法,仅为幼儿园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监护人仅为3.4%。留守儿童父母长年累月在外为生计奔波,亲子关系缺失,这种不稳定的家庭结构易引发各种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儿童安全保护意识淡薄。86.9%留守学前儿童的监护人不了解儿童安全保护意识是什么,监护人儿童安全保护意识淡薄,留守儿童很容易成为意外伤害及违法犯罪的受害者。

(二)农村幼儿园教育状况

1.幼儿园硬件设施不达标,幼儿园条件差

调查发现,该地区幼儿园在园舍、场地及设施等硬件方面基本都不达标。在被调查的幼儿园中,40.3%的幼儿园园舍面积不足800平米,31.3%的园舍面积在800至1000平米之间,园舍在1000平米以上的仅占28.4%。

2.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学历较低,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

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不足,职称偏低。在被调查的农村幼儿教师中,中专学历占总人数的70.3%,中专以下学历者为20.3%,中专以上学历者9.4%。73.2%的农村幼儿教师无职称,有职称者占26.8%。调查发现,平均每班留守儿童占幼儿园班级人数比例为:超过班级总人数一半以上的为36.8%,占班级总数20%至50%的为43.4%,占班级总数20%以下的为19.8%。农村幼儿园中85.7%的幼儿教师在平时的班级教学中并未对留守儿童特殊照顾。农村幼儿教师精力和体力有限,不能全面、细致地照看每一个留守儿童,更不能及时地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三)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状况

1.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不够

调查发现,河南省X市的政府部门并未专门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照顾,仅仅是对贫困户建档立卡进行帮扶,帮扶的家庭有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而广大留守儿童并未成为帮扶对象。各乡镇也曾考虑过为农村留守儿童改善幼儿教育条件,但是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政府对留守儿童的作为。

2.留守儿童社区教育缺乏调查

发现,X市农村地区完全没有社区教育,更没有关于留守儿童的社区教育。以村委为单位的社区,社区教育的实施率为0%。X市农村地区83.6%的乡镇都有专门为儿童设立的活动中心,活动中心主要是儿童游乐场和育婴店。社区教育的缺乏,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放任自流,不利于孩子成长。

四、建议与对策

(一)注重家庭教育,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临时监护人

注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临时监护人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在外出打工之前就应该考虑家庭情况,至少有一方留在孩子身边照顾孩子,如若不能,也应该为孩子选择有身体条件和经济能力的人做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良好、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因此,不管父母外出打工离家有多远,都应该经常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与沟通,让儿童感受到父母之爱。另外,学前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全面考察临时监护人的抚养能力和文化素养,考虑他们是否有责任心和爱心,能否较为科学地教育留守儿童,能否为留守儿童提供适当的家庭教育。

(二)加强幼儿园师资力量建设,改善农村幼儿园硬件条件

加强幼儿园师资力量建设,改善农村幼儿园软、硬件条件,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就需要加大幼儿教师师资引进,提供多样的幼儿教师研修培训渠道,设计合理的研修内容,设置科学的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课程,从而全面改善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状况。本研究中的幼儿园硬件条件,主要是指幼儿园园舍、场地及设施等方面。改善幼儿园硬件条件,给幼儿提供足够多的户外游戏活动场地,能够使留守儿童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非常重要。农村幼儿园应在儿童入园的时候,对儿童家庭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为每一名留守儿童建立儿童成长记录袋。幼儿教师要在成长记录袋中,详细登记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随时记录儿童在幼儿园期间的表现,包括在园的日常表现、心理变化、与父母或临时监护人的情感沟通情况等。幼儿教师通过成长记录袋,更细致地监控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发现问题时及时地与其父母或者监护人沟通,以尽快解决问题。

(四)加强政府引导,实现社区帮扶教育

在政府引导下的社区帮扶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各个社区或者村庄,应该设立留守儿童成长帮扶小组,在帮扶小组领导下,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聘请教育专家开设讲座、发放育儿知识教育资料、举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关注留守儿童成长,也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适当的引导。实现社区帮扶教育,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合作,共同努力,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