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和完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打响农村党建品牌,促进村级组织健康发展,为建设全省高端服务产业集聚中心和现代生态宜居新城,打造百年经典城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内容、决策事项和程序

(一)主要内容。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按照“4+2”工作法决策、实施,其基本程序包括“四议两公开”。“四议”是指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二)决策事项。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主要内容包括:村级组织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村集体土地的承包、租赁;公益事业经费筹集、组织实施与管理;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及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集体资产购建与处理、集体借贷、集体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房屋拆迁及补偿;计划生育、农村优抚、低保、五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及制度的落实;重大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以及其他应当民主决策的事项。法律规定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的事项,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三)决策程序。进入决策程序的村级重大事项,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实施:

1、村党组织提议。对村级重大事项,村党组织要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委会,集体研究提出拟提交村“两委”会商议的议题。提议必须符合中央和省、市、区工委的要求,必须符合本村发展实际,必须符合群众意愿。具体分三步实施。提议前:①广泛征求意见,确定议事议题;②科学论证,规范政策审核;③制定初步方案,报街道(管理处)党(工)委批准。提议中:①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支委会并介绍情况(参会委员须占支委委员总数2/3以上);②委员充分讨论,修改完善方案;③支委表决提案,形成决议意见。提议后:形成书面材料并存档。

2、村“两委会”商议。根据村党支部的初步意见,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讨论,表决通过。对意见分歧比较大的事项,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具体分三个步实施。商议前:①书记、主任沟通提议内容;②向村“两委”班子成员发放书面议题,充分酝酿。商议中:①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村“两委”会(参会“两委”人数须占“两委”总数2/3以上),并通报提议意见;②村“两委”会充分讨论,可邀请专家参会论证;③修改完善方案;④村“两委”会表决通过,形成商议案。商议后:村党组织主动做好未同意“两委”委员的工作,征得支持。

3、党员大会审议。对经村“两委”商定形成的商议案,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具体分为三个步骤。审议前:会前把商议案送交全体党员,由党员充分酝酿并征求村民意见;审议中:①召开党员大会(参会党员数须占党员总数的2/3以上),书记主持,主任通报商议案;②党员讨论发表意见,修改完善方案;③表决方案,形成审议意见。审议后:①村“两委”修订完善审议案;②党员深入农户做好审议案的宣传解释工作。

4、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党员大会审议通过的审议案,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表决通过。具体分三个步骤。决议前:①要告知村民代表或村民决议事项内容;②召开预备会,告知决策动因、事项全景;③征求村级民主监督小组成员意见。决议中:①村主任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参会人数须符合法律规定: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2/3以上的代表参加),通报审议案;②接受代表咨询,做好详细记录;③表决通过。决议后:①通过的事项做好宣传和对不同意见的解释工作;②未通过的事项视情况或终止或暂缓或重新完善进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程序。

5、决议公开。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决议案,一律在村级活动场所和各村民小组村务公示栏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同时设置征求意见箱,补充完善决议案。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应立即组织实施决议,同时在决议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四点:一是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委会严格按照决议案组织实施。二是实施中,村委会定期向党员、村民代表通报决策的执行进度、账目、预算。三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村委会能解释的立即解释,不能解释的提交村党组织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解决。四是如遇突发事件需变更方案,应及时向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通报,变化较大的应再次提交村党组织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解决。

6、实施结果公开。决议事项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实施结果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布。充分发挥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级事务民主监督小组、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的作用,具体要求为:①村级事务监督小组审核审查实施结果;②村委会将实施结果及时详实准确地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并设立意见箱。③对收集到的意见,村委会3日内给予答复。④对村委会解释、答复不满意或村委会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审核,并把审核结果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表决结果作为村级最终处理结果。

(四)完善配套制度

为保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顺利实施,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1、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党支部每名党员都按照居住地就近的原则,联系一定数量的农户作为党员联系户。党员对联系户进行党的有关政策宣传,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了解其意愿需求、反映其意见建议。

2、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把好政治关、能力关、结构关,足额选好村民代表。在此基础上,每个村民代表分别联系5-15户农户,村民代表及时了解和反映联系户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积极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同时宣传、引导联系户自觉执行各项决议。村民代表不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的,根据相关规定取消其代表资格,重新推选。

3、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依法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监督本村重大事项是否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监督评议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负责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的村级重大事项的财务收支情况审核把关,并及时向群众公开。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畅通民意渠道,及时收集和受理群众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反映的意见建议以及合理诉求,不断完善决策,促进工作科学运行。

4、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第一责任人,对决策事项、决策程序、决议实施负有全面监督职责。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发生变化确需变更的,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凡不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决策的,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和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事项直接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村党组织书记对于重大事项不能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实施,造成不良后果的,酌情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5、档案管理制度。各村全部建立村务决策档案,由专人集中统一管理。对“四议两公开”每个环节的内容、时间、参加人员、决策结果、执行情况、对执行中问题的处理情况等都要详细记录,并及时整理,分类归档,保存备查,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主要解决村干部“如何干、怎样干”的问题,道和各管理处党(工)委要把推行“四议两公开”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街道和各管理处党(工)委要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方案。周密安排部署,及时召开动员会,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要强化街道(管理处)党(工)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为具体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推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工)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织、民政、涉农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联系点,区工委领导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点村为联系点,深入调查研究,具体指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通过专项检查、观摩评议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措施、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街道和各管理处要培育和树立“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上报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农村党建考评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几点看法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解,学术界存在着一些分歧。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农民自愿参加,以富裕农村地区的基层社区为依托,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含义,同时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但是却没有很好体现出社会保险覆盖全民、互济性等特点。所以,笔者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定义如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在贯彻社会保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由国家或政府政策引导,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所建立起来的以覆盖全体农民为目标的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原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强调个人交纳为主不同,新政策明确了公共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责任,变“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为“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筹资,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金还会相应增加。根据这一政策,今后中国凡具有农业户口,男16周岁到60周岁,女15周岁到55周岁的各类人员,均可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自行选择缴费金额,乡镇及市区政府会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补贴。根据缴费标准的不同,参保人在年满60周岁后每月可以领取到数额不等的养老金,但均高于当地农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尤其是档案管理的规范与完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从很多方面来提高,过去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大多被动的承担着档案管理职能和档案利用服务职能,职能范围较小,如今,要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优化自身的职能。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特点

(一)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档案工作涉及面广

我国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12 字方针: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根据全国老龄办的《2009 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9 年年底,全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714 亿。“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 亿。而在1.6 亿60 岁以上老人中,大约60%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农村,约1.07 亿,且我国75 岁以上老人每年以3.62%的速度增长。因此,农村养老需求强烈而迫切。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则是反映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料和重要历史凭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档案涉及符合参保条件农民的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环节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参保农民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个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虽然目前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尚处于试点阶段,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社会保险将基本覆盖所有中国居民,由此产生的农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资料数量必将越来越庞大,加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因此涉及面比较广泛。

(二)政策性强、操作标准要求比较高

农村养老是亿万农民自身面临的现实需求,已成一个社会焦点问题,也是国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尚没有一种单一的养老方式能全部解决包括物质提供、精神慰藉、日常护理等内容的养老需求。加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尚处于摸索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目前对此加以规定的大多为党的政策,缺乏强制性与稳定性。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以实现农村养老的全面覆盖、标准多层次、模式多元化为目标,建立起人性化、制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体系,是一重大课题。与之相应的农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因关乎每位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因此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

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长、操作规定要求高的特点,各乡镇要本着对党负责、对农民群众负责、对农保事业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协(下转第39页)(上接第35页)调,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监督指导;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协调,抓好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

(二)建章立制,依法治档

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保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自2009 年9 月1 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法律法规体系要求涉及参保农民信息从收集、分类、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到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更正、保管、鉴定、利用的全过程,为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将促使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走上依法治档的轨道。

(三)统一标准,注重规范

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系统、准确,并保证案卷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奠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好基础,必须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相同步,与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相适应:一要统一分类标准。为便于管理,根据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内容,在保险业务档案一级类目下划分成投保类、发放类、转退保类、解款登记类4 个二级类目,在每一个二级类目里按保管期限统一编排案卷顺序号;二要统一立卷。每年定期将上年度县、乡农保部门形成的保险业务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立卷,保证业务档案材料及时立卷归档;三要统一质量标准。做到保险业务形成的全部表、单、证、卡等材料收集完整,编目合理,装订规范,检索工具齐全。

(四)注重开发,有效利用

我省已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集中管理。目前,已形成了以保险业务档案为主体,包括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电子档案、音像档案等多门类、多载体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为切实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各地方农保档案管理机构还需编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文号索引、专题目录等一整套检索工具,编写机构沿革、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保险业务文件汇编等资料,并将保险业务数据录入计算机,实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淑华.浅论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完善[J].兰台世界,2011(4).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村级档案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在近些年的不断深入,而村级档案作为记录新农村实际建设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也开始愈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做好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对农民的民利和物质利益做出有效维护,还可以为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档案管理在农村的重要性

村级档案不仅涉及范围较广、内容十分丰富,还是我国农村政策、农业产业、农村各项工作多年发展情况的重要见证。村级档案主要包括了民主选举、农村党建、经营承包、村务公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历史记录,其全面的记载了农村地区各项工作的真实情况。因此,村级档案的收集也应当以上述讲解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期间形成的文件资料为重点,以此为更新农村政治、社会、文化、党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完善的资料参考。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有关村级档案的材料收集不健全,归档率相对较低,导致很多村级档案中只有一些由上级所下发的文件资料、统计报表、工作记录等,且这些资料的时间也基本都是最近几年的,无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一定的现实保障。

二、村级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完善层级管理网络建设。首先,我国负责档案行政管理的部门需要通过深入调查来制定村级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通过成立市/县、镇、村三级档案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各个管理小组的工作职责。而各级管理小组也需要将村级档案管理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之中,并成立领导小组,将分管档案工作规划到每个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中。其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其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村级档案管理制定出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通过划定档案归类范围和保管期限的方式,尽量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行政部门日常工作中,对其管理内容进行部署、管理效果和水平进行检查与考核。为了确保这一管理策略的实效性,政府部门可以先在一些整体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管理试点,在试点成功后,通过总结其管理经验的方式,在各个地区推广。其次,强化对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提升此类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村级档案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最后,我国各个乡镇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到其辖区内各个村庄进行档案管理效果的初步检验,确保辖区内各地区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在辖区内形成完整、连贯的档案管理工作网。此外,对于我国针对村级档案管理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要确保其能够自上而下逐级传达、贯彻落实;而对于基层提出的各项管理要求,也可以通过这一工作网络由下而上的提出,由各个上级部门通过层层把关的方式解决,以此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科学规范的展开。

(二)施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案。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快的农村地区,应该建立其“一步到位”的系统化档案管理体系,对该地区的所有村级档案施行集中管理;对于经济水平较差、经济发展过于平稳的地区,则应当先提出村级档案的基本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基本管理设置的配置。而后在结合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创造各类对提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有利的条件,最终实现对档案的统一集中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处在贫困山区的农村,不仅不能够提出过高的档案管理要求,还需要从各个方面给予其足够的照顾。在管理村级档案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基层机构只有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才可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整体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而为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帮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地区只有建立完善的档案层级管理体系和网络,才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服务,从而为我国建设新农村带来极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加强村级档案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档案天地,2012(12):43-44.

[2]王赛春.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档案天地,2016(06):38-40.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根据加强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研究,在认真落实“五事四制度”的同时,制定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基层民主的经常化、制度化,充分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务、政务、村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决策能力,为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机制

实施科学的民主决策,分层次建立健全三项机制。

一是党员民利的实现和维护机制。认真落实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特别是要让党员充分进入党组织的工作流程,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权力主体。要完善基层党组织议事规划和决策程序,重大事项决定,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在党员中酝酿,通过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形成决策建议,切实使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二是广大群众的民主参与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根据村民自治的要求,全面实施“民主提案、民主议案、民主表决、目标承诺、监督实施”的程序。民主提案,年初或届初由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村民围绕本村的村计大事及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提案。民主议案,村党组织统一受理提案,对一般事务召集村“两委”联席会作出决定,对村级建设规划、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的分配使用方案,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等,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务,会前向村民公告,召开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代表议事会等,广泛征求意见,研究确定需要提交表决的事项,并拟定表决方案。民主表决,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可扩大到党员干部、党、人大代表,对村内重大事务进行表决,并形成书面决议。目标承诺,表决通过的事项,作为村干部的工作目标,由村“两委”公开作出承诺,并落实责任人组织实施。监督实施,村“两委”通过村务公开、年中工作汇报、年底述职评议等方式,接受村民的监督和质询。要把群众认可作为决策一道必须程序,群众不适应的事坚决不办,群众不满意的事及时整改,真正让群众当家作主,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党员群众自觉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

三是民主公开机制。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等制度,公开内容“细、实、全”,实行阳光政务、村务,把基层民主决策的规则、过程、结果、全方位、全过程地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对违反民主决策程序,搞“一言堂”的及时纠正,以决策的公开化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一村一策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问题;对策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凸显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作为档案部门应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谋划“三农”新的路线图,破解“三农”档案新课题,为农业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资源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大力加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进村镇政务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目前菏泽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乡镇农村档案保管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业务指导人员的足迹在乡村已变得生疏,档案业务培训也悄悄远离了乡村,这些问题将如不尽快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现这些情况的其根本原因:

(一)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没有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未能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引导,一些基层领导档案法制意识淡薄。农业农村档案事业经费不足成为农业农村档案事业发展的桎梏,一些乡镇每年预算中的文化事业经费难以用到档案管理中去,导致基础设施无法改善,档案保护装具严重滞后。

(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力度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脱节,工作没有新思路,缺乏新办法,工作重点不突出,没有瞄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工作领域,及时开展多方位服务。

(三)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乡镇一级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档案人员兼职过多,变换频繁,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偏低,自身的业务建设难以正常开展,更没有能力依法承担起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任务。(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业务监督指导跟不上。没有相应配套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可操作性的业务规范。缺乏对乡、村两级档案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同时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普遍存在着业务指导人手少、经费不足、交通工具缺乏等制约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不利因素。

(五)在已经达标的乡镇和建档的农村中,工作大多处于低水平状态,广大农民利用档案信息的意识不强,档案信息内容单一、服务形式有限,档案管理实际效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档案服务效果不明显,工作流于形式,得不到延续和巩固,没有真正起到达标和建档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营造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政策环境。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推进农村经济改革,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应对“三农”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明确的认识,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全面启动和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创造政策环境。要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档案工作发展之路。

(二)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巩固农村建档成果,提升管理水平。针对目前我市农村建档整体下滑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就是要摸清情况,挤掉水分,采取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的步骤,突出建档重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杜绝形式主义,采取“先帮扶后放手,先建立后规范”的工作原则,实实在在完成农村普及建档和规范化管理的工作目标。对经济薄弱的农村要做到“四有”:即有人管、有专柜、有制度、有档案。经济实力强的农村要引导他们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丰富建档内容,实现规范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

(三)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农村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大舞台,农民是农村档案服务的对象,搭建为“三农”服务的信息平台,让农民认识档案、了解档案、利用档案,使档案更好地为农村发展稳定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服务,是我们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适应广大农民对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把档案信息送到农民手中,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