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1篇

1、食用菌野生栽培的定义

利用偏远山区所产天然优质的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等农林副产品,不添加任何化肥农药,生产食用菌菌袋,利用人工接种,培养大量菌丝体;菌丝体成熟后在林地、草原等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地方,在全天候的天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环境中培养出菇,采收子实体,这种方式称之为食用菌的野生栽培。

2、原生态食用菌产品的定义

原生态食用菌产品就是在无污染的天然野生环境中生长采集的食用菌产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人工还没有驯化栽培成功、只能在野外自然生长的野生食用菌,就是通常讲的野生食用菌;另一部分是已经能够人工栽培,再经过野生驯化,在天然野生环境中进行野外栽培采集的食用菌产品,就是我们现在论述的野生栽培食用菌。无论是野生食用菌,还是野生栽培生产的食用菌,其产品天然、营养,这种产品就是原生态食用菌产品。

3、野生栽培食用菌的特点

食用菌野生栽培都是在林地草原当中、林荫草丛之下,完全是一种原始野生的状态,与纯野生食用菌没有差别。林地野生栽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林地覆土栽培,一种是林地露天摆放栽培。不管哪种方式,食用菌子实体都是在天然野生的条件下生长发育。林地野生栽培的食用菌与野生食用菌比,基本环境和生长条件一样,生长期完全在野外林地完成。野生栽培的菌种经过人工选育生命力更强,可根据需要在室内大量生产菌丝体,在野外林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可大量集约化栽培管理。野生栽培食用菌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生长环境优越林地物种繁多,空气优良,整个林区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林间、林缘非常适宜食用菌的生长。食用菌的生长因素中水质的优良与否至关重要。选择栽培食用菌的林区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山间小溪、林中河流的水质都符合国家地表水的一级标准,在食用菌产品上无任何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

(2)栽培技术独特从生产原料上说,主要是无公害的农副产品。从栽培管理上说,不使用任何促长剂和生长素,将经过人工选育驯化、人工接种培育生产的蘑菇菌丝体,利用人工林和天然林这个大环境进行出菇管理,恢复菌类在自然生态下生长。在晾晒与贮存上严格把关,杜绝任何污染。晾晒采用塑料窗纱在林缘、林间支架进行,其空气质量优良,远离居民区、公路。贮存采用无毒塑料编织袋进行包装,运输杜绝与其他有害物质混装运输。

4、国内外技术现状

现在国内外只提出了原生态食用菌的概念和提倡生产原生态食用菌产品,但没有明确系统的提出原生态食用菌生产方法,即食用菌野生栽培的方法。对食用菌的驯化栽培,也主要是模拟栽培,即尽量模拟和仿造野生真菌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来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这是一种原始的方法,一般需要十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长期以来人们从传统的驯化方式和工作思路出发,虽然对野生蘑菇的人工栽培驯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野生名贵食用菌的驯化栽培一直进展缓慢。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2篇

培食用菌是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对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的生产率,提升从业人员的收益水平。本文以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技术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找出其目前阶段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业界成熟的理论技术,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分析;生产技术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06

废物利用一直是各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课题,如果可以做到合理的废物利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发展,提升相关的从业人员的整体收益水平。尤其是我国科学发展观以及循环农业发展理念的提出,将生产废料变为其他工作的用料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与研究课题。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使用和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1 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使用有助于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循环农业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重复且充分利用各类的资源,达到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率的最大化,从而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节省成本,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促进农业向着现代化、绿色化、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循环农业的特点包括减量化、重复利用以及重复循环。所谓的减量化主要指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尽量的减少,以降低废物产生的可能性,也降低了相关物质污染环境的可能性,降低污染的风险;所谓重复利用指的是,农业生产资料可以多次往复使用,而不是生产资料使用的单一化;重复循环指的是农业生产资料可以被多主体重复的循环使用,某些生产资料可以成为再生的资源。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业从业者的循环发展意识,制定相关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促进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突出绿色的概念,不仅是作物的颜色,还要构建相关的绿色产业链,加大相关的产品种植力度;要重视对于土壤和水源的保护,注意生物害虫的具体防治问题以及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工业污染,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提升绿色农业发展的水平[1]。

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使用是我国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所谓食用菌指的是以农作物的秸秆、牲畜的粪便以及其它农业原材料为原料,所制成的食用菌类。整体的制作工艺如下。收集起农业园林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及畜牧饲养环节所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在固定的生产池中进行混合和发酵,随后形成初级的食用菌,在经过多道工序的理后形成最终的食用菌以及菌糠,进而加工成有机肥料和节粮饲料,分别反馈到农业园林生产和畜牧饲养过程中,从而形成了循环机制,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而农作物秸秆作为食用菌制作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的种植和收获区域。农作物秸秆是世界上的第4大可提供能源的材料,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我国,每年生产和收获的秸秆能达到57亿t之多,占据了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每年秸秆数量增长率则高达10%左右,其来源主要包括了玉米、水稻和小麦的秸秆。通过对于秸秆的利用,每年我国可以收获大约300多万t的氮肥、700多万t的钾肥以及70多万t的磷肥等。虽然如此,每年我国浪费和随意焚烧掉的秸秆依旧非常的多,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污染大气的环境,也使秸秆错失作为相关循环农业发展材料的机会,不利于循环农业的发展。如果能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那将是非常好的尝试,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2 秸秆栽培食用菌使用及配制流程

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使用和配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的环节,选择和收集原材料,比如收集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秸秆。在具体收集工作展开之前,必须要对相关的收集对象进行农作物成分及化学分析,达到要求的才可以进入下个步骤。在这步工作完成之后,要对收集到的原材料进行粉碎的工作,即利用农业用具将收集到的那些原材料压扁和处理,随后进入灭菌室进行灭菌和发酵工作,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农业接种,在接种过程中对于接种环境及原材料的温度、湿度、pH值等具体的指标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出现接种失败的现象。在拌料环节必须注意相关配方的选择和使用,注意各类的配方适用对象和方法的不同,结合具体的操作目标进行配比;要注意各类配方的加水比例以及稀释的比例,掌握好数据,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场地的干净整洁,不要有过多的细菌和杂物出现。在以上环节都完成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发菌工作,这是秸秆栽培食用菌培养的重要的环节,将决定最终的成败。在发菌过程中,要注意发菌场所的清洁卫生以及相关环境指标的控制,发好的菌就可以直接长出最终的菇类,以供销售和使用。

3 结语

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对于循环农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农业从业人员应当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提升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效率和成品率,促进该技术在各地推广和使用,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整体的农业水平,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12-2

0 引言

中国是当前世界蚕桑产业最大的国家之一,蚕桑业的发展,需要种植大量的桑树,每年因对桑树修剪又产出大量的桑枝条。以往的习惯往往将桑树条当做废料抛弃,既污染环境也浪费资源。将其用做培养基料去培养食用菌既可以增加蚕农的收入又可以提高整个桑园的经济。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为剩余劳动力找到了生活的出路。用桑树条培养食用菌是对群众、社会和国家都有益的项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此项目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该技术高效益、高效率的发展。

1 桑枝栽培食用菌的意义

桑树枝培育食用菌有机的将蚕桑业与食用菌业相结合,形成一个高效生态栽培的农业产业链,促进了蚕业资源多元化的开发,实现养蚕业资源多领域、多途径和多方位的开发利用,具体用桑树枝培育食用菌的优势如下面几种:

(1)提供优良农产品并增加农民收益,按照国家低碳农业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在桑蚕业可加大力度发展桑树枝培育食用菌此产业化项目,促进循环链接,延长桑蚕产业链。据调查667m2桑园每年裁剪桑树枝有500kg,如用其生产黑木耳可栽培500多袋,增加农业收入2200元。故将蚕业资源再循环利用并综合开发资源,可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安全绿色食品,也为农民带来了一条新的致富渠道。

(2)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桑叶用于养蚕、桑枝用于培育食用菌、菌糠用作有机肥归还田地以形成良性循环与植物和动物以及微生物的生态循环,可以有效的为生态平衡贡献一份力量。

(3)为社会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桑树枝培育食用菌是建立在传统种桑养蚕业基础之上的,一方面节约资源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桑树枝可栽培食用菌种类

用桑树枝可栽培的食用菌有很多种类,具体常见种类如图1:

图1 桑树枝可栽培食用菌种类图

生产食用菌常用栽培方法主要包括段木栽培法、袋料栽培法与瓶料栽培法, 且袋料栽培法在其中应有更普遍,该法一般用玉米芯、稻草、棉籽壳、麸皮、桑枝粉及杂木屑等制作培养料。生产流程一般为:(1)原料准备;(2)建造灭菌灶;(3)装袋灭菌;(4)接种;(5)菌袋发菌;(6)搭盖阴棚;(7)上层转色;(8)挑蕾出菇;(9)出菇管理等。并且要注意及时采收桑枝, 并放置于通风干燥之处, 以防止发霉与虫蛀。再用粉碎机将桑枝粉碎成木屑并加入一定比例的石膏粉、糖、麸皮、细木糠和棉籽壳等制作为培养基。制作不同食用菌的培养基的培养过程和配方又根据具体食用菌而定。

3 存在问题

在用桑树枝生产食用菌过程中又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影响此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3.1 人才与技术的缺乏

此产业为新兴发展产业,从事该职业的人才与技术欠缺,现有技术并不能普遍适用于各个生产地区,该技术的专业人才技术又不够精细,而且不同地方的环境特点亦有所不同,一种栽培技术方法并不见得适用于每个地方,农户只是盲目的跟风效仿,因对当地环境不能真实的了解并发展适用于本地的一套培育技术体系,因而收益往往欠理想。

3.2 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落后

桑树枝培育食用菌业目前基本上都是农民小作坊生产为主,经营分散,规模小,劳动力文化偏低,工作能力差,难以形成产业化、集约化、高技术、高效率的生产规模。因而产品往往质量和数量都不稳定,竞争力偏弱。

3.3 原料成本高

桑树枝是用于培育食用菌的主要原料,且是蚕桑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副产品,在养蚕产业中每年会修剪大量的废弃桑树枝,但一般蚕桑生产都是以个体产业生产为主,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因而桑树枝比较分散,在处理收购这些培育食用菌的原料时成本比较高。

3.4 投入科研研究不足

一些地区的部门虽然在此项目上投入一定的资金,但由于重视度不够,仅是做些引种试验和简单的培训,并没有深入的去发展研究,最主要也是缺少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故此产业的整个产品大部分走低端初级路线,很少拓展到国内外大市场。

3.5 配套推广措施薄弱

示范推广相较薄弱也是影响此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将一个农业项目发展好就要做好推广示范,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进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最好的生产规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但是此产业目前缺少企业来做产业化的经营生产,农户们还是以养蚕为主,农闲时转化为菇农,因此如何扶持企业产业化生产也是目前要发展此产业项目的一个关键环节。

4 发展建议

为了促进桑树枝培育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针对现有产业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规划重点生产区,依据当地产业情况、资源条件与实际情况对栽培结构进行优化,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产业的发展,对重点产区突出发展,形成发展食用菌生产业的生产优势区,另外根据市场需要和地区特点选择食用菌品种集中规模性生产。

(2)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园区抗风险能力并强化建设,使示范园区发挥到带动作用,对经营规模进行扩大生产。需要政府进行扶持和帮助,巩固产业基础发展,对新增产业区定期监督考评,鼓励业主增大投入等。此外,对生产规模大的农户,依据农户申请,政府可给予奖励政策和生产资金信贷的支持,帮助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3)对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加大市场营销并完善科技推广,以此提高菌农的专业素质。落实科技推广经费,再聘请食用菌产区专业技工,对农户手把手进行培训辅导。通过完善与培育食用菌生产业生产服务组织,将产业组织的标准化程度大力提高。

(4)制定并规范培育技术体系,制定一套完善的操作规范与标准来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数量。在栽培中,粉碎桑枝、配比原料、消毒灭菌、搭建菇房菇架、管理与采收菌菇等都要进行标准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典型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对生产菌菇的标准化进行推广。

(5)研发新品种并开发深加工产品,桑黄与蛹虫草是市场价格比较高的珍稀菌类,因而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基。并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新菌种,一旦研发成功,将很有可能改变现有食用菌产业模式。同时,采取深加工方式研发产品,比如如何提取菌类药用有效成分研发保健产品等。

(6)加大宣传与规范市场,注意宣传包装,利用旅游、网络、媒体各种宣传方法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

5 结束语

桑树枝生产食用菌的产业经济链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和重视,虽然目前此产业仍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并且在发展中又会遇见其他新的问题以待解决,但是相信随着国家政府的重视和宏观调节,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深加工与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集中化与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标准化的质量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等等一系列措施,在不远的将来食用菌产业将发展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振忠,吴潇.菌草菌糠的研究开发和利用[J].食用菌,2010,(2):4-5.

[2] 徐文荣,王长武.淳安县利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的成效及发展措施[J].浙江食用菌,2010,(2):6-8.

[3] 蔡爱群,徐伟.白杨树菇桑枝屑栽培种培养基的筛选[J].北方国艺,2008,(2):240-241.

[4] 黄月清,郑社会,余建妹.循环利用蚕桑下脚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J].今日科技,2008,(1):42-43.

[5] 段洪云.利用桑枝培育黑木耳的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06,(1):13.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用菌;返生态;野生栽培

我国现今的食用菌发展存在着比较多的劣势,比如设备不够先进、投入比较高,产出却比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不竞争力。这些劣势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所以,如何利用相应的技术与配套设备,让食用菌产品更具商业价值,这该产业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正是在这一环境背景下,专家学者对食用菌返生态野生栽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返生态食用菌野生栽培的定义

返生态野生栽培同仿生态栽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仿生态栽培是由人工完全控制栽培;而返生态野生栽培是采用人工接种,培养大量菌丝体,菌丝体成熟后返回到林地、草原等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地方,在全天候的天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环境中培养出菇,采收子实体,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受品种和技术的限制,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食用菌的返生态野生栽培。

二、返生态食用菌野生产品的定义

返生态食用菌野生产品就是在完全无污染的天然环境中生长采集的食用菌产品,主要包括2大部分,一部分是人工还没有驯化栽培成功,只能靠在野外自然生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野生食用菌,通过对原有珍稀野生食用菌的天然环境人为的加以区域性保护,定期增加一些野生食用菌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天然优质培养料,实现可持续生长,促其增产增收;另一部分是已经能够人工栽培的品种,再经过野生驯化,返回到天然环境中进行野外出菇、采集的食用菌产品,就是我们现在论述的返生态野生栽培食用菌。无论是天然野生食用菌,还是人工返生态野生栽培的食用菌,其产品均具备天然、营养、有机等优点。返生态野生食用菌生产提高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再现了食用菌产品的原生价值,在当今崇尚天然食品的消费时代返生态野生食用菌产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三、食用菌返生态野生栽培特点

食用菌返生态野生栽培都是在林地、草原、草丛中,基本上与纯野生食用菌无区别,就是一种纯野生状态。就林地来说,食用菌返生态野生栽培方式主要由两种,一是覆土栽培,另一是露天摆放。无论选择哪种栽培方式,食用菌子实体都没有脱离野生状态。虽然林地返生态野生栽培的食用菌基本上与纯野生食用菌没有很大的差异,生长条件相同,整个生长过程都在野外,但是相比较而言,返生态野生栽培食用菌拥有更加优越的生长环境,因此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非常优越。另外,返生态野生栽培食用菌完全都是人工选育,所以生命力要顽强很多,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完全可以进行集约化生产。所有的菌丝体也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生产出来的。配制菌丝体培养基时,定要做好质量防控关,而出菇阶段,管理非常重要,这两个环节,工作人员不能够为了增加产量而添加任何有害物质;另外,返生态野生栽培选择的林地要与城镇有一定的距离,做好是远离城镇,选择原始次生林最佳。此外,也不能距离交通要道过近,防止粉尘对食用菌产生比较大污染,以此确保返生态野生栽培产品的质量。食用菌返生态野生栽培特点具体如下:

1、生长环境优越

返生态野生栽培食用菌在林地中生长,而林地物种比较多,空气质量也比较好,可以说,林区本身就是一个氧吧。林木之间的孔隙、林缘都适合生长返生态野生栽培食用菌。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水质非常重要,所以在选择林地时,还需要考虑到水源因素,尽量与水源距离近一些,又要保证水源不能受到任何污染。通常情况下,山间小溪以及林区中的河流水质都比较好,食用菌应用这样的水资源完全不会产生任何问题。食用菌产品因为不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也没有出现农药残留,因此品质佳。返生态野生栽培的食用菌产品,比较适合进行干制加工以及贮存,坚决不能出现二次污染情况。

2、栽培技术独特

返生态食用菌野生生产包括从栽培管理到采收加工。首先是菌种的驯化,在野外自然环境经过人工选育驯化,人工接种扩繁菌丝体,利用人工林和天然林这个大环境进行出菇,恢复在自然生态下生长,从而获得高质量、优质的食用菌产品。在菌丝体返生态野生栽培管理中,菌丝体培养和出菇不受品种的限定,无论哪一个品种,只要获得菌丝体,在返回到原生长点中即会出菇。为了控制品质,菌丝体表层必须覆盖一层保洁物,确保菇体与地面不接触。另外,采收一定要及时,否则容易失去商品价值。

3、展示行业嫁接互惠特点

食用菌物种繁多,是典型的生物多样性代表,因此完全可以以生物花卉的形式再现,具有极强的科普性。采用林地天然条件下野外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在北方春天干燥低温季节(3月~5月)、高海拔地区进行周年栽培,在树林内天然条件下长出珍稀食用菌,林地内野外栽培,不用搭建蘑菇棚等设施,可减少投资,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在城市近郊林地内野外栽培,供人们旅游度假、休闲采摘,促进郊游事业的发展。利用野外栽培环境低温、干燥、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来栽培香菇,可形成独特的“花菇”,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优良、菇质肥厚、鲜物质含量高、味道鲜美、口感独特,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新的产品品牌。

4、实现产业互惠优势

我国北方一般在立秋季节,下雨之后,就会在树林内长出俗称蘑菇的形形的食用菌。林地内野外栽培食用菌,菇林共生,互惠互利,菇类菌丝体不但分解残枝落叶,为林地提供养分,而且菇类菌丝体的培养料也为树林提供了养分,出菇管理期的浇水灌溉也有利于树林生长发育。绿色林荫既为食用菌遮阳又为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新鲜的氧气。林地内土质肥沃,可为食用菌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一般较人工室内栽培可提高50%的产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食用菌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关键阶段,很多种植用户都借助先进技术来栽培食用菌,促使我国食用菌生产产业迈向现代化以及集约化。而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返生态野生栽培食用菌,利用良好的野外生态环境来栽培食用菌,不仅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种植户因此获得了非常高的经济效益。虽然返生态野生栽培食用菌并不需要特别先进的技术,但是却需要管理者足够耐心,选择适宜的野外栽培基地,否则难以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峻,黄伟,李荣春,李成云,刘鸿高,刘跃明. 科学发展返生态食用菌产业 助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建设[J]. 中国食用菌. 2015(02)

[2] 李波,刘朋虎,王义祥,翁伯琦. 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的相关技术与主要物质转化机制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01)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治平乡;竹屑香菇;发展;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039-02

引言

宁化县治平乡是2000年9月经省政府认定批准设立的三明市第二个少数民族乡。该乡畲族人口近4 000,占全乡人口30%,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较落后。但该乡竹子资源丰富,人均11亩竹山,成为该乡发展的主要资源。在治平乡农技站的大力推广和帮助下,治平村民开始栽培食用菌。经调查,治平乡村民栽培香菇的时间约为四至九年。最初使用木屑栽培香菇成本高,同时又使菌林矛盾更加尖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技站派出黄惠清等到市食用菌研究所学习,并参与了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的竹屑反季节栽培香菇项目并顺利通过了市科技局的验收。黄惠清等又在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负责指导了10万袋竹屑栽培香菇示范基地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治平乡竹屑香菇发展的现状

1.原料来源。治平乡毛竹资源丰富,乡镇竹业加工厂较多,每月产生竹屑、竹尾等加工剩余物约100多吨,这些竹废弃物不但占厂区空间,而且还得雇工人清理焚烧,影响环境。为了综合利用竹废弃物,治平乡引进中竹纸业邵武公司,该公司通过对竹废弃物的加工利用,实现加工企业降耗和毛竹增值并将废弃竹屑用于栽培香菇。此外,有部分菇农利用自家竹子资源,把不符合厂家要求的毛竹粉碎用作栽培香菇的原料。治平乡栽培的食用菌菌种主要都是由三明菌种研究所提供,栽培品种主要有Cr-40,Cr-20,L26。

2.栽培技术。治平乡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栽培技术和反季节栽培技术。这些技术来源于三明市食用菌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宁化县食用菌研究所及长汀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

3.管理模式。按照组织管理模式的不同食用菌栽培模式可分为农户分散经营型、公司+基地+农户型和集团+专家+农场型。经调查,治平乡农户分散型栽培模式占93.3%,公司+基地+农户型只占4.5%,其他模式如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占2.2%。因此,目前治平乡竹屑香菇的栽培管理较为落后,还处于粗放的管理水平。

4.栽培规模及效益。根据多年的技术经验,农技站技术员试验后得出结论:在试验条件下,一根腰围8寸的毛竹用于栽培香菇可以制袋15袋,平均每袋可产鲜菇两斤,产值5.2元,投入产出比为1∶4.33,增收效果较明显[1]。但在实际生产中,栽培条件与试验条件存在差异,实际生产效益与试验生产效益有一定的差距。治平乡农技站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治平乡竹屑香菇栽培的数量及产量呈明显增长趋势,由2003年的100万袋增至2009年的320万袋,产量也由2003年的400吨增至2009年的3 040吨。2006―2007年,治平乡农技站用竹屑栽培反季节香菇的试验成功,栽培香菇的技术比以往更加先进,使栽培香菇的效益明显提高,取得突破性进步。此外,随着治平乡竹屑栽培香菇的技术不断成熟,每袋可产鲜菇量平稳增长保持在0.85公斤左右。在调查中,治平乡菇农反映如果竹屑切片机和粉碎机问题能解决的话,都将扩大栽培规模。

5.香菇销售。治平乡栽培的竹屑香菇的销售方式有菇农运到长汀自主销售、与公司签订合同和出口到日本三种。销售价格依品质而定一般在2.5元~4元/斤。

二、治平乡发展竹屑香菇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原材料资源丰富。治平畲族乡毛竹林面积达14.5万亩,占全县毛竹林面积的40%,人均拥有竹山11亩。此外,该乡现有竹加工厂(点)八家,主要生产竹凉席、竹帘席、竹筷、竹香芯、竹地板条、竹签、竹窗帘等为竹屑香菇的培植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2]。

2.自然条件优越。治平境内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6.7度,无霜期230天,年降雨量1 830毫米,全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湿润阴凉,雨量充沛,温、光、水、湿条件好,利于毛竹生长,栽培香菇具有独天得厚的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

3.符合可持续发展。宁化食用菌办为缓解菌林矛盾,解决菇农食用菌栽培原料来源,自2000年立项开展以竹代木栽培食用菌研究。结果表明:竹子与树木相比具有生长快的优势,而竹屑与木屑营养成分相当,且竹屑适合栽培香菇。因此,用竹屑代替木屑栽培香菇对缓解菌林矛盾、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二)劣势分析

1.交通设施落后。治平乡是全省18个民族乡中通乡公路唯一没有路面硬化的乡镇。全乡通村公路有72公里路面未硬化,属晴雨路。70%的竹山计208公里竹山公路亟须开通才能发挥效益,因居住分散,尚有30%的人口没有改变肩挑手提的状况[3]。

2.龙头企业和品牌缺乏。由于政府支持力度小、地域经济落后等原因,至今在制种、栽培、深加工、销售等方面仍未培育出龙头企业,较大的企业只有宁化客家菌草有限公司。此外全市没有一家上规模、上层次的深加工企业,无法创造出名品和精品,没有形成明显的品牌优势[4]。

(三)机遇分析

1.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宣传竹屑香菇品牌。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以环境友好为代价,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多重效益的经济[5]。治平乡利用竹屑栽培香菇不仅可以减少农村污染,创造农村优质生态环境,又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绿色的农业循环经济。

2.调动农民积极性,改变落后面貌。竹屑反季节栽培香菇是具有治平特色的品牌,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扶持,与研究人员、菇农一起解决制约治平乡竹屑香菇发展的问题,提高农民收入。

(四)挑战分析

1.其他食用菌产区的竞争。治平乡竹屑香菇发展的竞争压力主要来源于宁化曹坊乡和长汀庵杰镇两大食用菌栽培区。曹坊乡主要栽培木屑香菇,销往宁化、深圳、日本。长汀庵杰的木屑香菇主要销往长汀、日本。

2.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挑战。对于治平乡而言,最具挑战性的是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陈君伟,陈作毅等早在2001年也用竹屑栽培香菇,且试验成功[6]。虽然两者使用的栽培技术有差别,但南平市的技术教治平乡来说比较成熟。

(五)发展战略分析

治平乡发展竹屑香菇的基本思路是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加快改变本地劣势的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的,突出技术创新,发挥地理、原料两大优势,搞好新农村建设、市场、招商引资三个结合,实施科技、人才、品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把食用菌产业建成富民强镇的骨干产业。

三、治平乡竹屑香菇发展的对策

1.利用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生产。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的统计表明,夏、秋两季气温较高,绝大多数的食用菌品种难以正常栽培,但市场对这两季香菇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因此,谁能在这两个季节生产出产品,谁就能获得经济效益。治平乡研究的反季节栽培技术,满足了人们对夏秋季香菇的需求,市场广阔。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治平乡要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加大通乡公路硬化建设,单靠乡镇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建议县市交通部门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政策执行中予以变通,以提高补助标准。

3.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是开拓市场、科技创新、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的中坚力量,其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将决定食用菌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为此,治平乡应通过培植龙头经济组织,推动食用菌产业化经营。

4.加强科技投入,构建技术平台。提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治平乡在发展中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以新品种,新技术抢占市场,提高效益。此外,治平乡应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投资食用菌食品的研发、深加工,提高食用菌产业整体效益。

5.树品牌、创名牌,走特色之路。目前治平乡品牌食用菌较少,产品没有特色。因此治平乡食用菌产业要发展,就要走特色之路。首先各食用菌产地或加工企业要了解自己的产品,找出产品的特色,如利用竹屑香菇在山区生产,可以突出其无公害的特色等。其次要通过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方法,树立自己的品牌,保护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陈花平.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竹业发展侧记[N].中国绿色时报,2007-08-30(2).

[2]卢敏,李玉.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战略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2):229-235.

[3]三明市政协台港澳侨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关于宁化治平乡畲族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EB/OL].(2004-4-26)[2008-05-12]sm.省略/smzx/.

[4]黄木长,孙丽萍,金卫根.抚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2):157-158.

相关期刊更多

食用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中国食用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食用菌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