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范文第1篇

记者:我们一路走来,看到宜黄县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山清水秀,水稻是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食用菌的并不是很多,您是怎么想到从事食用菌生产的?

熊辉:我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读书,开始在家务农。我们这里都是水田,种植水稻是个辛苦活,大量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换来富足的生活,我就一门心思想着种些经济作物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最早从事食用菌生产是1999年,当时茶树菇风靡一时,我就跟风种植茶树菇,由于种植茶树菇的人太多,供大于求,种出来的茶树菇找不到销路,那一年我亏本严重。后来我发现竹荪市场需求量大,售价又高,就想搞竹荪种植,但是技术上一直无法突破。在外考察项目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从事竹荪销售的尤姓老板,他给我介绍了使用竹屑种植竹荪的技术,克服了技术难题。2002年,我开始种植竹荪,当年种植了9亩,每亩地产出干竹荪80公斤左右,当时价格为每公斤92元,但是当时种植竹荪所用的竹屑非常便宜,每亩成本只需几百元,所以当年就有5万多元的收益,这比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收益要高出很多。

记者:您通过种植竹荪致富了,名气也越来越大,成立了合作社,当上了村支书,带领大家一起种植食用菌。请问:你们现在竹荪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经济效益如何?

熊辉: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到2016年上半年为止共发展社员86人(其中贫困户9户),注册资金500万元。合作社主要种植虎奶菇、竹荪、羊肚菌菇、大球盖、鸡腿菇等食用菌品种。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和引导周边村民种植食用菌,并辐射至、黄陂、新丰等周边乡镇。2016年合作社基地种植食用菌150多亩,合作社社员种植食用菌860多亩,年总产值达到1900万元,带动周边300多家农户脱贫。基地种植竹荪利润大约8000元/亩,虎奶菇种植利润大约15000元/亩。虎奶菇种植只有60多亩,因虎奶菇种植技术比较难,普通种植户很难掌握,所以现在种植面积较小。

记者:成立合作社就意味着您肩上的责任更重,付出的更多。您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什么?

熊辉:2008年的时候,国家推动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支持。再有就是随着我们食用菌种植面积的扩大,对菌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菌种需要从外地购买,购买回来的菌种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产量不稳定,在运输过程中也出现过“烧包”现象导致菌种不出菇,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和种植积极性。我通过学习掌握了菌种的制种方法,可以自己生产菌种,培育出来的菌种质量高,出菇量稳定,从菌种生产车间到种植地最远的也就几公里,降低了运输的费用和“烧包”风险。成立合作社以后,种植户加入我们合作社,以菌种需求量为标准出资,我们加收一点管理费。另一方面,成立合作社后,我们的产量上来了,可以统一对外签订售销合同,议价能力也增强了。

记者:成立合作社有什么优势?其优势主要是体现在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

熊辉:成立合作社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是合作社统一制作菌种,提高了菌种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是统一对外销售,形成规模生产和集群效应,提高了出售价格,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第三是有了合作社,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国家政策,争取相应的国家补贴,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记者:现在国家有政策鼓励成立合作社,全国各地也有很多种养大户想成立合作社,您认为在成立合作社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熊辉:合作社在成立之初一定要慢慢引导社员加入。新成立的合作社很多人看不到其中的优势,不愿意加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耐心的解说合作社的运营方法,有哪些优势,可以帮助社员做什么。另外就是要给我们的农民朋友讲明白国家的政策,成立了合作社就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有了配套的资金我们可以用来购买机器,统一深加工种养出来的初级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

记者:食用菌有鲜销也有干销,您的合作社都有哪些产品?在销路这方面您是怎么解决的?

熊辉:竹荪主要是干销,价格每年也有变动,2016年大约200元/公斤。大球盖菇主要是腌渍后再进行出售。大球盖菇主要销往福建古田,有合同约定的最低保护价格,市场价格高时按市场价结算,市场价低时按最低保护价4元/公斤结算。种植食用菌的初期,我们要到处跑销路,后来我们这里种植户多了,规模越来越大,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就有很多客户直接上门收购。到了竹荪的收获季节,很多客户都在烤房外等着收购,种植的食用菌也不愁销路了。

记者: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种植食用菌的经济效益如何?

熊辉:以竹荪为例,一亩地最少都有6000多元的利润,多的时候可高达10000元。种植竹荪的主要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入社成员菌种只需600元/亩,竹屑2500元/亩,谷壳400元/亩,遮阳网1000元/亩,木桩350元/亩,其他300元/亩,人工成本不计。每亩地可产干竹荪75~100公斤,最近几年干竹荪的出售价格在每公斤200元左右。

记者:竹荪集中上市时往往价格会低于平时,为了避开高峰期上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你们是怎么做的?

熊辉:竹荪干品在30℃以上条件下就容易发黄,不宜保存,市场上很多产品都是硫黄熏过的,这样的产品不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们现在建了一个冷库,用来储存收获后晒干的竹荪和虎奶菇,错开了高峰期上市销售,经济效益更高。

记者:竹荪的品相对价格有很大的影响,有些种植户为了追求竹荪的外观,在烘干的过程中用硫黄熏。请您介绍下如何选购竹荪和如何识别用硫黄熏过的竹荪,好吗?

熊辉:竹荪干品购买后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储存,每次食用后都应密封保存。购买竹荪时首先要闻,品质好的竹荪的清香气味是沁人心脾的,没有任何刺激性气味;其次要看,颜色太白的竹荪一般是加工过的,不是天然色泽,比如用硫黄熏过的竹荪就比较白,没有用硫黄熏过的竹荪晾干后呈现的是淡黄色。再次还要看价格,作为消费者,当然是希望价格越便宜越好,但是如果太便宜,那就要考虑一下质量是否有保障了。

记者:我了解到您的合作社获得了多项荣誉,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下都有哪些吗?

熊辉:我们合作社于2009年被抚州市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被宜黄县委组织部评为“人才工作示范点”;2010年1月参加抚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国抚州名优特色产品大展销(南昌)巡展,被组委会评定为“优秀企业”;2010年4月被抚州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市科协评定为“人才工作示范点”;2010年被评为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1年被评为“部级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5年列入江西省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副会长单位;我本人于2015年12月被抚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

记者:现在你们合作社成员种植竹荪已形成规模,虎奶菇种植也在逐步扩大,您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食用菌种植范文第2篇

在配制培养料时,必须注意碳素与氮素的比例。食用菌还需要微量的磷、钙、镁、钾、锌、钼等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一般在栽培料中就有。另外,食用菌生长发育中还需要一定量的生长素,如维生素B1、B2、B6等,在马铃薯、米糠等物中含量较多。

2、食用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必须注意不同的食用菌所要求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同一种食用菌的不同品种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而且,一个品种的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

3、食用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在菌丝培养期间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不高,主要是在出菇期间要求80%~90%的高湿环境。因此,出菇期间要注意勤喷水,以增加栽培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满足子实体生长的需要。

4、栽培场所要求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经常注意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在通风换气时务必注意温度变化和对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科学管理,协调统一,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食用菌种植范文第3篇

秋高气爽的10月,记者在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基地新乡辉县市看到:刚刚喜获丰收的食用菌种植户,又开始了整理大棚,平整土地,购买菌种等下一茬食用菌种植的准备工作。王新军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在他的部署下,利民合作社下属的食用菌技术培训学校、利民菌种厂、利民塑业、利民食用菌种植示范厂等6个部门也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运转。

10月10日,对于王新军来说,是一个令他心情振奋的日子,这一天,新乡市委书记李庆贵一行亲临利民合作社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视察。

在食用菌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王新军,被称为辉县市该产业的拓路者。对于上级领导的视察,他坦言之前总会有些紧张。而这次,他却成竹在胸,显得自信、淡定。所谓自信来源于成就,在他的带领下,近年来辉县市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质的飞跃,并且一个更为广阔的食用菌大舞台也已被他搭建了起来……

“秀珍菇当前市场价格7元/公斤,60平方米立体棚可实现3.5万元的经济效益,现在,我们合作社是新乡地区第二家规模较大的食用菌深加工企业,主要生产‘鑫菌’牌油香茶树菇、银耳枸杞雪梨汁等产品。”站在产品展台前,王新军详细地向李庆贵书记介绍道,“我们还将进行食用菌多样化、珍稀化种植,开发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将食用菌打造成为辉县市的一大特色产业。”

好事多磨

20年前,太行山脚下的辉县农村,偏远而贫穷,根本没有现在的热闹和繁荣,王新军就出生在这里。

王新军从小就喜欢捣鼓点东西,18岁中学毕业后,先是学习无线电,后又养蝎子、养猪。两年下来,干的门路不少,却没做成一件“大事”。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新军在朋友家里看到了一种稀罕物――平菇。

平菇属于食用菌的一种,营养味美,形似伞状。在那时的农村,普通老百姓可吃不到。王新军深深地被这种植物吸引了,虽然当时他对种植食用菌一窍不通,但在潜意识里,他已经认定:自己的“大事”来了。

第一年,王新军在家中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试着种了400袋,不到两个月,就挣了400元钱!在当时,这样的利润已相当可观了。第二年,他果断扩大了种植面积,又花费2万元买下村东头约3亩地大小的养牛场,改建成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

“当时建食用菌大棚,很不顺利,政策上不太支持,村里、国土部门隔三差五地前来阻止。”王新军回忆说,“那个年代,做一些小的事情容易,一旦做得略微大些,麻烦就会接踵而来,政策问题、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等等,你想都想不到。大棚建好了,最初的两年我不但没挣到钱,反而欠下了一屁股债,最困难的时候都是亲戚们在救济。”

随着时间的推移,坚冰消融,国家政策开始支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王新军紧抓机遇,将自己家的十几亩耕地进行整合,一下子建起了20个大棚。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民也相继开始种植食用菌。此时的王新军俨然成了辉县及周边获嘉、修武、卫辉等县的名人,几乎每天都有人请他去做指导技术,由于经常骑摩托车出门,发动机一年都得更换一个。

广拓市场

对于农产品而言,最难解决的就是供需问题,包括生产和销售。随着种植户的不断增加,食用菌市场很快出现了供大于求,辉县的平菇价格开始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既然本地市场已经饱和,那就得想办法把产品卖得更远一点。王新军先去了西安,而后又将重点放在周边的新乡、郑州、焦作等市,市场慢慢打开后,辉县的食用菌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除了种植食用菌、提供技术指导外,王新军还把眼光盯在了食用菌的菌种和配套农资销售上,不知不觉间,事业壮大了。

2002年,王新军曾设想把食用菌市场拓展至南方的深圳市,一番考察后,他认为新鲜食用菌的市场半径在500里以内最为合适,要想将辉县食用菌销售至全国各地,唯一的途径就是进行深加工。

然而,对于王新军来说,进行食用菌深加工,绝非易事,除了门槛高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深思熟虑后,王新军决定根据自己的实力先办一个食用菌加工厂,等做大了,自然就能扩展为规模企业。从利民食用菌加工厂起步,短短几年,围绕食用菌,王新军先后创办了利民食用菌技术培训学校、利民菌种厂、利民塑业、利民食用菌种植示范厂、利民食用菌交易市场等多个实体。

“目前,加工厂主要由鲜品配送、清水包装、休闲食品等业务部门组成。鲜品配送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鲜品送到国内所有有需求的客户手中;清水包装罐头食品和各大出口公司联手代工业务,出口西欧、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休闲食品拥有自主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大车站、旅游景区等。”指着展览厅里琳琅满目的食用菌产品,王新军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说,“普通的食用菌进行深加工后可增值20%以上,珍稀食用菌可增值50%以上,甚至更多。深加工是辉县食用菌产业链条的关键部分,只有深加工做好了,才能有安全稳定的市场,才能增加产品附加值,保证菇农收益,才能将辉县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长盛不衰。”

聚力共赢

2011年,是王新军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这一年,时任辉县市委书记崔学勇为了支持食用菌建设,把位于冀屯镇的益三村规划为该县的食用菌园区。当许多种植户还在犹豫徘徊的时候,王新军果断挑头,在100亩园区中率先建设了60亩食用菌基地。

利民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王新军说,当时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食用菌的销售。没想到,合作社的生命力如此强大,几年来,合作社的社员人数突飞猛进,特别是在60亩基地建成后,王新军彻底确立了他在辉县市食用菌行业的“领头人”地位。

吸引众多种植户加入利民合作社的主要原因是王新军“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在我看来,合作社就是把一群菇农集中起来,个人干个人的事,是一个既松散又紧密的组织。松散体现在,社员们可以有好处就来,没好处就走,不受限制;紧密体现在,只要是入社的,肯定是搞食用菌的,有着共同的目标,合作社是我们携手发展的大舞台。”王新军总结说。

当然,为了鼓励农户加入利民合作社,增加合作社的凝聚力,王新军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为社员们制定保护价回收,发放返利卡,引导品种种植,提供技术指导等。社员们是很现实的,他们加入合作社,就是相信在这里能得到更大的收益。如今,利民合作社有核心社员700多户,普通社员加起来已经达到约5万户。

在利民合作社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便是合作社的骨干人员,也都没有固定工资,全靠业绩拿提成。而这种看似不合情理的管理方式,却收到了奇效。王新军解释说,现在合作社分为技术普及、物资供应、菌种生产、产品回收等几个部门。原来,这些部门实行的也是按月发工资的体制,但后来,他放手将这些部门单列出去,让他们成为相对独立的主体,也就是说,这些部门负责人,摇身一变,角色由职工变成了老板。

这样的合作社管理模式看似松散,实则紧密,因为所有人的利益都实现了最大化。

“有一句话叫藏富于民,而在我们这里叫藏富于合作社,我现在是搭起戏台,让大家唱戏。”王新军说,“辉县的食用菌产业,虽然规模已经很大,但还不够强,我们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才尽其用、尽情发挥。”

宏大愿景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教授曾于2010年来到利民合作社考察,当她看到一排排坐落在田野里的食用菌大棚时,连连称赞道:“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基地。”

对于这样的评价,王新军欣然接受。“现在,辉县有1万多座食用菌大棚,占地面积1万多亩,每年的食用菌产量超过1亿公斤。此外,围绕食用菌,相关产业也蓬勃发展,为辉县创造了至少上千万元的收益。”他举例说,每年的食用菌销售额中,经纪人行业的收益是1000万元,运输行业是2600万元,装菌包为2500万元。

其实,也正是这种振奋人心的发展现状,激励着王新军在食用菌产业领域奋进不止,勤耕不辍。

在王新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利民合作社的一个种植基地。在这里,王新军向记者展示了他最为得意的一个食用菌种植“利器”。指着两座白色大棚王新军介绍说,这是他最近从国外引进的爱尔兰菇棚。与传统的食用菌大棚相比,爱尔兰菇棚保湿、保温的功能特别显著,棚内装有空调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温度,这样就能解决季节问题,实现食用菌的一年四季种植。建设一个爱尔兰大棚,需要投资六七万元,但它一年就能创造十几万元的效益。

市场风云多变的今天,多品种种植已经成为辉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王新军眼里,爱尔兰大棚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能实现自己多品种发展的长远规划。“由于每个食用菌品种对气候和温度的要求不同,而要实现食用菌的多品种灵活种植,对温度和湿度有很好调控作用的爱尔兰大棚,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王新军说。

“我现在的想法是,在机会成熟时,我免费给老百姓建这种菇棚,让他们免费使用,然后根据我的要求进行种植。如果到那个时候,辉县食用菌产业将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王新军信心满满。“比如秀珍菇,近年来行情一直很好,一斤的价格从来没有低于3元,如果爱尔兰菇棚得到推广,可以想象辉县的菇农会获得多大的收益。”

食用菌种植范文第4篇

【关键词】:袋料食用菌;种植基质;林木资源;影响;对策

引言

宁强县位于陕西西南部,汉中市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岭巴山交汇地带,境内东南高、西北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年平均气温13°C,无霜期247天,属暖温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适合多种林木生长繁衍。宁强县林木资源丰富,全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238322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3.4%。活立木总蓄量为595.5万m?,森林覆盖率达58.5%,林木绿化率65.3%。并初步形成了以杜仲、天麻、西洋参为主的中药材,以木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以核桃、柿饼为主的干鲜果等生产基地。在菌类生产原材料供应方面,宁强县森林资源受到了过度消耗,因此应进行正确引导,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1 、宁强县食用菌生产状况

自2000年开始,宁强县广坪镇率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当地农户大力发展香菇等食用菌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广坪镇食用菌产业大有起色,并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宁强县坚持园区带动、科技引领、规模发展思路,坚持“合作社+农户+园区(基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示范村、合作社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努力提高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2014年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发展模式,稳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全县建成100万袋以上规模示范园3个(舒家坝反季节夏菇标准化示范园、汉源镇袋料香菇冬菇标准化示范园、大安镇袋料黑木耳示范园),20~80万袋以上规模示范村43个,20万袋以下规模示范基地65个,2万袋以上栽培专业户457户。其中舒家坝镇宝珠观村反季节袋料香菇示范园共流转土地105亩,生产袋料食用菌110万袋,包括发展反季节香菇80万袋、层架式冬菇30万袋,产出鲜菇90万公斤,实现产值800万元。截至2015年6月,全县已建成100万袋以上示范园区5个(其中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50万袋以上示范村25个、食用菌产业专业村7个,培育专业合作社11家、深加工企业1家;18个镇(办)150个村3280户农户发展袋料香菇3922.39万袋,预计生产袋料香菇鲜品3.9万吨,实现产值3.14亿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银川、杭州、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地。

2 、发展食用菌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2.1 林木原料消耗大

据笔者在袋料食用菌生产基地广坪镇茅嘴村、汉源街道办滴水铺村、金家坪村等地实地调查测算,平均每生产10000袋袋料菌大约需要消耗16.7m?的森林蓄积量(按70%出材量计,消耗木材11.69m?),按照县政府食用菌发展规划每年3500万袋计算,年消耗森林蓄积量58450m?,相当于消耗木材40915m?。而宁强县迅速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对森林资源特别是栎类林木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宁强县约有70-80%的食用菌为袋料木腐菌,因此每年需要消耗的木材也不断增多,除了生产中采用枝桠等采伐剩余物和锯屑、少量农作物秸秆等以外,每年都要在袋装食用菌生产上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木材量)。

2.2 生产过程林木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很多农民未依法办理采伐证,有的批少砍多。在砍树种菇时,一般是先砍近后砍远,好树差树一齐砍,使大量林木资源被砍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枝桠被遗弃现象,这些采伐剩余物有的作为薪柴被农户收集利用,有的干脆直接腐烂在林区内,给森林防火留下隐患。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被砍林木的实际利用率还达不到70%。

3 、食用菌生产与森林资源和谐发展对策

3.1 制定发展规划,科学调控食用菌种植规模

根据《宁强县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从2015年10月中旬开始,为全县范围内从事食用菌栽培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核(换)发《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对符合发证条件、参加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者予以发证,对不符合条件者要求限期整改或停止生产经营,严格生产经营准入,努力实现“控制基地,稳定数量,严格管理,提高质量”的目标。

3.2 加强食用菌生产技术开发研究

加强食用菌生产技术开发研究,寻求食用菌赖以生存的培养基,改变传统使用木材生产食用菌的方式,尝试利用各种草本植物、农作物秸秆等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等,开辟菌类生产新途径,实现发展食用菌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地方生态环境维护、水土治理、林业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3.3 合理调整食用菌栽培品种及结构

全面摸底调查,准确了解食用菌发展现状,摸清全县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情况,采取“乡镇摸底排查、县上归类建档”的方法,对辖区内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管理台帐,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搞好菌种质量监管、菌种选育及种植结构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调整食用菌培养基木腐菌和草腐菌的栽培比例。

3.4 加大速丰产林培植力度

为满足食用菌生产需求,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林业部门应认真制定速生丰产林种植规划,加大培植速生丰产林的力度。积极引导食用菌企业与农户开展股份制造林,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选择生物量大的速生树种如杨树、桦木、柳树、栎类树种等。扩大菌草种植项目试点,对从事种植菌草的业主,从资金、土地、菌草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多使用菌草,尽可能减少杂木屑用量,促进菌草生产。另外,还可以鼓励农民订单种植玉米,农户与食用菌企业签订协议,既能确保食用菌企业购买玉米和玉米芯,又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 陕西宁强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食用菌,2015(3).

食用菌种植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双河镇 食用菌 现代农业

为了充分利用食用菌生产资源,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食用菌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我们历时1周时间,对达州市宣汉县双河镇村民、种植大户、食用菌产业园区、当地政府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和座谈,对双河镇食用菌生产的现状、产业前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如何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达州市宣汉县双河镇食用菌生产现状

双河镇是达州市宣汉县的农业大镇,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谷地区,也是达州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2007年以前,该镇乃至宣汉食用菌生产尚属空白,全县仅有十几个大棚。近年来,宣汉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逐步建成以双河镇方斗村“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以达陕高速公路为轴线的食用菌产业带。2010年,双河镇党委政府取得县上财政和政策支持,从浙江外聘农业产业技术带头人对园区业主及有食用菌栽培意愿的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双河镇充满雄心壮志,按照“参观达州农业必看双河”的目标建设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做大做强园区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将其打造成双河镇乃至达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优势产业和最大、最强现代食用菌生产基地。

现在该镇食用菌产业园——“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 已由去年200余亩达到今年1000余亩规模。双河镇食用菌生产主要是来源于该产业示范园区。该园区在双河镇方斗村、大田村、尖山村集中连片发展,设立了8个食用菌种植标准小区,以发展香菇、双孢菇、鲍鱼菇、茶树菇、金针菇、木耳、杏鲍菇等十余个品种为主,采取“统、分、统”(统一供料、分户管理、统一回收产品)方式,有种植大户10户,另外还专门设有食用菌研究所开发新品种,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园区年生产高品质香菇300万袋,双孢菇35280㎡,茶树菇、姬菇、秀珍菇等200万袋。年生产食用菌达1500万袋,鲜菇产量上万吨,总产值达1亿元。

二、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宣汉县双河镇食用菌种植在政府的扶持下,日益壮大。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未来将发展为方斗农业现代科技园,成为农业观光、休闲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园区,带动农户发展。该镇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这与政府的扶持、重视和正确的决策分不开,同样,这与双河镇本身的优势也密不可分:一是双河镇距县城18公里,距达陕高速公路柳池出入口5公里,交通方便,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二是双河镇辖12个村1个社区、9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89平方公里,总户数8800户,总人口3.4万人,人少地多,还可利用荒山、荒地等,林地资源广阔,物产丰富,具有明显的土地优势。三是气候优势,该镇平均海拔约780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约17℃,年最低气温在-2℃,年最高气温在40℃左右,食用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6~25℃之间,是食用菌生产的最适宜地区。四是资源优势,食用菌所用的原料是木屑、麦麸、稻草等秸秆类和牲畜粪便,镇内灌木林较多,稻草等秸秆和牲畜粪便丰富,另外,原料还可以重复利用,回收做木炭或者有机肥,作为其他植物的肥料。

由于食用菌栽培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种植技术,双河镇在后面还将继续大量引进专业人才,下半年将陆续在园区周围的一部分村社集体试行“稻-耳”和“稻-菇”模式种植,采取“统、分、统”的方式,并配备专业技术指导人员,扩大食用菌的种植,增加农民的收益。宣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泽健在今年7月18日相关部门和乡镇召开的宣汉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推进会中讲话指出一定要打造好“方斗食用菌园区这一张产业发展名片”,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确保现代食用菌产业建设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从目前政府的重视和双河镇本身的优势上来看双河镇发展食用菌种植的前景是很可关的。

三、立足现在,寻找不足

1.食用菌产业化规模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在从宣汉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来看,产业化规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不能起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支柱作用,这对于当地品牌开拓食用菌销售市场、带动基地、发动农民等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制约的。故在今后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企业的引进,扩大产业园规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市场,并逐步引导“做大食用菌栽培,做精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

2.技术缺乏,劳动力和资金不足成为阻滞农民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因

虽然宣汉县食用菌产业已初具一定的规模,但多以示范园区发展为主,对于带动农民栽培食用菌这方面,因长期以来大多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当地所剩可用劳动力严重不足;再加上技术的缺乏,不能够达到高产量,高效益,种植承担的风险较大;另外,种植食用菌成本较高,如新建一个5 m×30 m的大棚,需建大棚经费8000元左右,菌棒需要经费5400元左右,合计共需经费13400元左右,资金的缺乏,这些原因导致农民个体种植难成气候。

3.食用菌的加工、销售较粗放

大多食用菌采用鲜销或者是简单的干制成品出售,没有精深加工。这样的产品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受市场波动较大,存在较大的局限。

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1.继续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对于园区内: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可在建园区、扶持龙头企业,帮农户方面多给予支持和帮助;可有目的性地组织相关人员多到外地发展食用菌产业好的地区参观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并引进专业人才,发挥专业技术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加强形式多样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宣传工作,只有人才有了,技术提高了,才能确保食用菌产业的长足发展;引进企业做好做大食用菌种植的规模,争取尽快实现食用菌的产业化;进一步发挥园区食用菌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进行有序的行业管理,合理规划和投资建设园区,并健全菌种生产管理及监督制度,确保品牌质量。

2.深入推广和建设“农民—公司—合作社”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上,宣汉双河镇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正在尝试采用当下食用菌工业发展中较为先进的“农民—公司—合作社”模式,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农民,双河镇政府也正在探索着让他们选择“稻-菇”、“稻-耳”种植模式,即在水稻收割后,农民可在稻田里搭起临时大棚进行食用菌的种植,不影响农民大春的种植和收获。农民可与公司签订合同,先缴纳少量定金,从公司得到优良菌种和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在出菇收获时再由公司统一收购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样可减少农民在技术、资金、销路方面的顾虑,只有有了技术和营销的保障,才能促进双河镇从而促进宣汉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因此,建立起有一定经营规模、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才能切实给予农民技术指导,保证质量、产量及销售问题,引导并带动农民,进一步扩大这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3.重视发展精深加工

随着现代人对营养及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多,由于食用菌本身具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因此如果能将其开发成营养品或保健品,一方面可以迎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扩大销路问题,真正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据了解,目前食用菌鲜货市场和干货市场都具有很好的销售前景,供不应求,而这些货主要是经过盐渍后运往江、浙、福建等沿海一带,进行深加工后包装销往国内外。因此,在食用菌产业形成稳定规模后,如果能引进一些资深的深加工企业,使食用菌生产种植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相结合,形成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在当地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既可以减少企业成本,又可以扩大食用菌销售市场,这将进一步促进现代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并且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劳动力。

相关期刊更多

食用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中国食用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食用菌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