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理统计课程

数理统计课程

数理统计课程

数理统计课程范文第1篇

1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中统计部分教学存在的问题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中统计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该部分内容是学生应重点学好学懂的内容,是在科研领域用的最多的部分。然而却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该部分教学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为:1)教学方法传统。由于其概念抽象、逻辑推理强、计算公式繁琐、运算量大, 给本课程的教学和应用带来一定的难度,多数教师在该门知识的传授中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以讲授为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内容深刻抽象, 难以理解,失去兴趣。2)教学内容陈旧。由于学生使用的教材几年才能换一个版本,使得教学内容无法及时跟上学科前沿理论,而教师在讲授中主要以书本为主,这势必影响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质量。3)教学手段落后。目前计算机软件(SPSS、R)等现代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 教学设备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确缺乏使用新技术新手段,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最终课程学完后,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无法学以致用,合上书本,部分学生会感到没有从该课程中学到有用的内容,更无法将其应用于科研及工作中的数据分析,而碰到一些大数据信息更显的束手无策,这种状况下,该门课程开设的初衷就完全失去了。如果继续使用旧有的教学手段传授医学统计学知识,根本无法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2 统计部分课程改革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及时有效地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医学科研人才是迫切需要的。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改革建议。

2.1 改革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以应用为主要目的, 教学重点是讲解医学统计的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因此,需要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严密推理方式,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简单化推理内容,突出应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采用启发式及研讨式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给与思考时间,小组讨论,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想,这样可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知的状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积极参与讨论,教师给与总结。讲解过程有效结合幻灯片及图片或Flash的使用,加深学生印象。

2.2 改革教学内容

在新知识、新内容不断涌现的今天,书本内容比较有限,为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师可适当地从文献资料或实际生活中找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与时俱进的问题,反映学科前沿理论和综合化的知识在教学时引入课堂,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去分析解决问题,这会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性强,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求知欲。适当地布置与学生相关且学生可以用统计知识解决的调查思考问题,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巩固。比如在学习卡方检验时,让同学们用卡方检验知识在本班及邻进班级调查及分析性别与左撇子是否有关系,可加强学生对卡方检验的应用能力。

2.3 改革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改革上,我们主要谈两方面,一方面,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主要采用板书及口述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因此适当地加入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能够加大学生信息的接受量,提高教学效率,是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二方面,对于医学生来说,统计学的学习应懂基本理论注重其应用,而不是进行大量机械的计算。在这个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 医学信息的正确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改革将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这需要有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近年来数理统计软件层出不穷,比如SAS、R及SPSS等,其中SPSS不需编程,只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即可操作,其操作方便,输出结果简约,并且提供的模块几乎囊括了诸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的所有领域[2]。如果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融入SPSS软件实现统计分析过程,既可以有效解决计算量大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又能轻松解决数学原理复杂的推断统计学知识。因此,应适当地将SPSS引入统计部分的教学,这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及分析问题的信心,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改革考核方式

针对教学中的改革,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要改革考核方式, 实行科学的考核评价。1)合理设计教学大纲,平衡学时分配,确定教学内容。应在覆盖大部分知识点的情况下,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增加具有重要实际应用背景的统计部分的授课学时,增加学生上机软件操作分析学时,注重加强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2)丰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应体现基本理论、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 主要注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考试方式要多样化,对于采用SPSS分析的实验课,要提交实验分析结果,作为考试的一部分成绩,学生成绩还应包括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综合评定。考试题型应减少客观性试题比例, 多出综合性实例分析题,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结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所需的医药学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为新时代所需的医药学人才传授好医学统计学知识,是统计学授课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 提出了目前部分院校或教师在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统计部分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作为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面对存在的问题,探讨系统改革的方法,并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能够满足医药统计分析所需的医药工作人才。

【参考文献】

数理统计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理统计;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统计建模

数理统计课程是我校工科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必修学位基础课程,学习该课程的工科专业研究生在其课题研究中要求具备较高的统计分析水平。然而,由于受计划学时少、教材内容偏理论、统计方法繁多、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价值取向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缓慢,影响了学生统计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在在近几年的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尝试更新教学理念,扩充教学内容,引进数学实验技术,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树立统计建模思想,学会使用统计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其专业对统计工具的科研要求。

一、变革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

目前大多数工科研究生的数学素养现状并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新技术的需要,他们在本科阶段的数学基础仅限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初等概率统计的范畴,对现代数学知识知之甚少,计算机工具的运用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他们在专业研究中的能力发展。所以研究生阶段的数理统计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强调理论与应用并重、研究与实践并重,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以素质培养为中心,把课程重点放在素质培养上,而不是放在知识的简单灌输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概率统计思维是一大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对每一种统计方法的思想进行详尽解读,力图使学生真正掌握统计方法的内涵。比如,假设检验包含了非常重要的统计思想,其思想原理几乎贯穿整个统计领域。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利用简单的实际问题从直观角度引入假设检验的思想,推断依据原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各种不同假设下所得结论的关系和区别等问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层面,给出正态总体各种情况下参数的检验模式,再进一步深入学习非正态总体的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其它统计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如果前期的基础比较扎实,学生对后续的各种统计方法掌握起来就顺利很多。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学生知识层次不齐,需求各异的特点,改变教学思想,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强化统计思想和方法,重点讲授统计方法的内涵、特点和限制、统计建模和求解、结果检验及应用等。对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而对应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例如压缩了参数点估计的有关理论,加强了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的教学,并布置了相应的大作业进行案例讨论,强化其应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建模能力。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受过建模的训练,几乎不知各种建模工具和建模步骤,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经常选择与工科专业有关的实际案例,融合多种统计方法建模,配合统计软件的应用,并且对分析结果重点解读,效果很好。

二、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工科研究生的数理统计课程是在研一开设,几年的教学下来就发现一个问题,在研一时学生学的还不错,然而等升到研二、研三开始进行课题研究时,却不知怎么着手进行数据分析,经常有学生再回到教室旁听,或找老师求教。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到的仍然是书本知识,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够很好地把所学知识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在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我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收集了数十例与研究生专业领域有关的案例,如环境、生物、经济等领域,编写成文档与学生共享。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采取互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寻求最好的解决问题途径。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成熟的数据案例,比如教材中或已发表文献中的案例,只需要对案例涉及到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适当抽象后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求出其模型中的参数,检验,应用即可;还有一类是往届研究生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的问题,经过加工整理后形成的案例,更像是数学建模训练。比如,河道水质治理,企业污水净化、空气质量监测、经济数据分析等,这些案例都有可能是他们日后面临的问题,因此更具有实际意义。在这些案例的研究讨论中,更侧重整个工作流程,在制订试验设计方案、收集试验数据、数据分析、计算机求解、研究结论与应用等每个环节,初步帮助学生了解利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经过这样的训练,不少研究生的统计分析水平和数据计算水平有极大提高,不但在研一阶段就开始申请到校、省级科研项目,而且积极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还有一类案例是反面的案例,我们收集了部分错用统计、误用统计、恶用统计的例子,有已经发表在正式刊物的论文,有网络文章,有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等等,借用这些反面问题警示学生,在使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慎重,要善用统计,用好统计,正确利用统计方法提高自己的统计分析水平。

三、利用统计软件和计算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统计分析水平

目前许多统计软件都能够方便、快速、有效的处理数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统计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加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挖掘出教材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并且为学生以后的研究发展提供统计处理技术手段。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说,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至少要掌握一种软件工具帮助其计算,比如,Excel,SAS,JMP,SPSS,Eviews,Minitab等,除Excel外,其它的统计软件都提供了方便的菜单式操作,便于学习和应用。为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但介绍常用统计软件的特点,而且对所有例题都至少使用一种统计软件进行求解演示,同时要求研究生在案例分析研究中,使用统计软件完成计算,并给出软件输出结果的合理解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许多学生不但理解和掌握了统计方法,也掌握了数据分析计算工具,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统计分析水平。

四、建立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灵活持续的知识学习和交流平台

我们利用学校天空教室网络课程系统,建设了工科研究生数理统计网络课程,为学生营造一个持续的知识学习辅助教学环境,以及师生课余时间的交流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从而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统计知识和方法的需求。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中,我们不但设立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课件等常规教学资源的节点,还设立了统计软件学习、案例讨论、大作业、阅读等拓展类节点,同时网络课程平台还有通知、留言、在线答疑、论坛等互动窗口,方便研究生课后学习、交流和研究。网络课程运行三年来,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好评。同时也有不少研究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希望能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加大交流互动的力度,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学习。

五、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综合考核评价系统

数学课程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一般是闭卷考核,评价内容主要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对于培养创新性工科研究生的数理统计学习目标来说并不适合。工科研究生学习现代数学的特点应体现应用和创新,因此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就是必然。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进度,适时安排课堂作业、大作业、案例讨论、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练习,建立综合考核评价系统,采取多项加权的考核评价方式,结合期末的开卷考试成绩进行加权综合评定。平时的多种形式的考点为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于给定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抽象、建立模型、计算或软件应用、检验及结论解读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要求以科研小论文的形式提交电子文档,相当于撰写科研论文的模拟训练。期末考核则是综合性的开卷考核,题目多样化、灵活化,重点考核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所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总的来看,重视统计思想的教学,加强统计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是工科研究生数理统计教学中的一项长期重要内容和任务,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统计知识的能力、提升研究生在所研究专业中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梦,孙海燕.工科研究生应用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62-63.

[2]肖枝洪,郭明月.研究生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00-103.

[3]钟波,刘琼荪.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137-140.

[4]刘旭华,田英,陈薇.对研究生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7):76-78.

[5]赵姝淳.对研究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探讨[J].大学数学,2007,23(4):27-29.

数理统计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字:医药数理统计;统计实验;SPSS软件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主要讲授数理统计的理论、方法在医药学中的应用,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设计知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等课程的前期基础理论课。笔者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讨。

一、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在实际医学研究中的地位及作用人类对未知世界一切事物以及事物内部所存在的规律进行探究的活动就是科学研究。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研究设计,而研究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涉及统计学理论及方法的统计研究设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对研究统计设计予以足够的重视,但在实践中,不少研究者没有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没有使用或者是使用了不恰当的医药数理统计方法,造成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或者是得到的结论正确性有所偏差。在医学研究中单纯的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质量及效益,是我国实际医学研究中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在实际医学研究中,所有经过试验推导出的或者是直接观测到的结果都属于是实验资料范畴,其中既有定性资料,也有定量资料。在实际医学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实验资料的收集,实验资料工作关系到医药数理统计方法的确定,而医药数理统计方法又决定着实验分析结果,选择适宜的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是确保统计及专业结论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医药数理统计是研究医药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而要想获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就必须进行大量重复试验,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传统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为此,在医药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数值计算及文字说明等,对随机试验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演示和模拟。

2.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增强学生参与、竞争意识讨论课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互相讨论与问答,提供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下用X表示)的数学期望的概念,先要明确数学期望反映X取值的平均状况。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平均状况如何表示,讨论用频率与X取值的乘积之和可以表示有限次实验时X取值的平均值,而要表示X整体取值的平均值,用什么表示更为合理。经过讨论,不仅使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开展统计实验课,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以往在医药数理统计教学中,有习题课而没有实验课,难以培养好学生运用数理统计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现在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药数理统计方法(第3版)》,书后附有“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简介”的附录。其中,介绍的SPSS(Statisticspackageforsocialscience)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之一,它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心理学、医药、教育等领域。与SAS统计软件相比,SPSS除了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用户界面良好的优点之外,更具有易学易用的优点,对于一般的用户只要会基本的Windows操作和对数理统计有初步的基础,就能很快上手;对于一个繁杂的统计计算,几乎瞬间计算机就给出正确的结果。现在我们用SPSS软件单样本T检验,进行单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间的比较。零假设H0:总体均数与指定检验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正常人的脉搏次数72次与10例四乙基铅中毒患者脉搏次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PSS计算结果:10例四乙基铅中毒患者的脉搏平均次数为67.40,标准差为5.929。本例中检验值为72,根据公式算出的T值为-2.453,得到的相伴概率为0.037,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H0,可以认为四乙基铅中毒患者与正常人的脉搏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材中采用P值法,由于受到临界值表的限制而求出的P值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范围:0.02<P<0.05,而软件计算出的结果却是一个精确值,学生更容易做出拒绝或接受原假设的判断。学生在实验时如同身临医学统计活动的现场,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实验课中,通过动手能帮助学生理解该课程中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同时利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独立完成研究型小课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医学院校的医药数理统计教学,除了在教学方法上应深入改革外,在考试环节上也需要进行改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数学基础课程医药数理统计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运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考虑到数理统计中公式多且难记的特点,我们采用半开半闭的考试方式:对概率部分采用闭卷,对统计部分采用开卷,开卷部分出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题。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更为灵活、主动,既减轻了学生机械地背公式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佐民.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7,(8):762-763.

[2]祝国强.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7-128.

[3]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32-134.

数理统计课程范文第4篇

摘 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一直以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刻板,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重视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现在是信息时代,将QQ公众号和微信平台引入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辅助教学及课后辅导答疑中来,多方位地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力求学生一旦有问题提出教师能在第一时间给出解答。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 教学方法 数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174-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工科院校大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数学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不仅能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它的应用性比较强。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我们就其他院校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结果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摒弃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利用大数据时代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逐步形成适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模式,该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改进。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数学基础课中应用性相对较强的一门课程,但是就这门学科本身而言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工科学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

1.1 弱化理论,重视应用

概率论部分的理论证明主要重视逻辑的严谨,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讲解时尽量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将定理阐述清楚,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来介绍,这样处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定理证明的理解。数理统计部分的讲解侧重于引入一些经典的、与生活贴近的例子,比如:有关中奖问题、库存与收益问题等,尽量多介绍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的有关数据分布的简单描述方法和思想、应用背景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而锻炼了学生应用数理统计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以概率论为核心

概率论最早起源于赌桌,随着18、19世纪科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某些物理和社会现象与此相似即偶然事件大量重复发生时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由游戏起源的概率论被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到了20世纪俄国科学家马尔科夫、柯尔莫哥洛夫等人给出了概率的测度论定义和一套严密的公理体系,这种公理化方法成为现代概率论的基础,使概率成为严谨的数学分支。数理统计是对带有随机性的数据及所观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数理统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对观测数据误差分析和最小二乘法的研究到19世纪这门学科已经开始形成。20世纪随着点估计理论、方差分析法、置信区间估计理论等的提出,直到克拉默在1940年发表了著作《统计学数学方法》,标志着统计学日臻完善。

纵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史可见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事件的概率描述、随机变量概念及其分布理论以及运用函数的观点刻画、处理问题,当然传统的试验概率,如,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及后验概率分析对工科概率论也有着重要作用,它们在处理一些现实生活中、工程中的具体问题时提供了概率手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揭示出了概率的本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的收敛和极限分布,这些内容也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的核心思想,一直贯穿始终。在教学时,以概率论为核心重点讲解,数理统计的讲授是在学生掌握概率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通过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等有关概率论知识处理统计中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问题,进而将这两部分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基本上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很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跟不上。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为了期末考试能及格死记硬背定义、定理和例题,无从谈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摒弃了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将多媒体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2.1 教学方法多样化

现在的学生和以前有所不同,尤其是自控力上,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时不时就去看手机,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在课堂上不仅仅运用讲授式教学法,还应积极采取更加多样的教法,比如:问题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和讨论法等。数学课理论性强,一般都比较单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教法,认为像古典盖型、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期望、方差等内容引入就很适合运用问题法,利用比较容易的题目引导学生解出答案,然后观察题目的特点总结一般规律;像分布律、分布函数及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等内容采用谈活法――一问一答的效果比较理想;对于比较简单的章节采用读书指导法,将需要掌握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找到相应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上加强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多媒体融入到教学中

现如今网络发达,是信息量很大的时代,还一味的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时宜,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突破了粉笔书写的局限。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内容需要引入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而不是依赖它,我们认为像定义、定理的证明这样重要的内容还是教师板书效果比较好,既能体现逻辑的严密性又能突出教学重点;像例题、定理的内容和归纳总结的部分利用多媒体演示,这样处理可以节省时间,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重点、难点的讲授。

课堂教学是教师重要的阵地,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讲解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时代的教学手段,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未来的工作夯实基础。

3 做好课后辅导答疑

与中学的教师不同的是大学教师上完课就不在教室,学生如果有问题想找教师很难找到,再者大学生的课程安排的也比较满,师生好像只有上课才能在一个教室里。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教师为学生建立一个QQ群或是微信群,以便学生有问题时能及时提出来,教师也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学生因为上一节课的知识没理解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也进一步设想建立一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公众QQ群,每星期安排教师值周,师生利用这个平台交流、互动,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其他教师。

在新的形势下伴随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很多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探讨,就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扭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把以前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得期末不及格率有所下降。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依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小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J].科技展望,2014(17):53,55.

[2] 曲子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43-144.

数理统计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特点学科简史学习兴趣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53-02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献里有诸多教师就上好第一堂课谈过自己的心得体会。[1][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学课程的教学也如此。第一堂课是对教师对所讲课程在整体上把握程度的一个检验,要讲好第一堂课实属不易。第一堂课多为绪论课并且会介绍一些基本知识点,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不下工夫去研究,往往觉得空洞,没什么可讲,或者简单带过直接进入后面知识点的详细阐述。这样效果未必好。实际上,第一堂课追求的效果,我们看来应该是通过对课程的总体介绍,讲明主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让学生产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它将涉及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学科基础,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应用前景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感受课程的应用前景,同时产生学习这门课程强烈的心理期待,激活学生学习知识的渴望。

具体来说,第一堂课要达到如下目的:1.使学生了解该门课程的特点以及所在学科的学科简史。2.了解该门课程所在学科的学科体系以及该门课程的课程结构及其思维方法,特别是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3.使学生明确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明确作业规范、答疑、师生互动等内容在内的教学管理模式。简单说,就是为课堂立规矩。4.课程内容的正式讲授,使学生在学习该门知识的同时,产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就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个人的教学体验和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介绍该门课程的特点以及所在学科的学科简史

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学科体系。以《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为例。《数理统计》是统计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它和《概率论》 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二者都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学科,《概率论》研究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基于某个分布来考察其各种性质;《数理统计》则是根据数据(样本)来推断总体(分布等)。为了便于学生快速了解《数理统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分别要用到统计学中的“估计”、“检验”以及“回归”的统计知识来解释),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数理统计的处理对象。合适引例的选取十分重要,引例至少要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要体现时代性,能贴近热点问题,特别抓住学生的兴趣;二是引例的合理解释必须借助这门课程所要阐述的思想和方法。而引例的选取则需要教师的平时积累,注意搜集素材并进行思考和加工。

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简史,可以结合关联学科的发展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来简要阐述,比较重要的节点要提到。比如,针对《数理统计》这么课程而言,其简史应包括:在现代数学尚未形成之前, 早期对国家经济和人口等社会问题的数字描述,可以看作是数理统计的萌芽。随概率论发展,Bernoulli(1654-1705)考查了样本均值的弱大数律,拉普拉斯(1749-1827)研究男子出生比例的近似公式时,首次将数学分析用于概率论[3],为后续数理统计的发展打了好的基础。1832年英国在不列颠科学促进会中附设统计学部。1851年在伦敦成立第一个国际统计组织――国际统计协会。高尔顿(1822-1911)在达尔文《物种起源》问世后,首次使用概率统计的数学方法研究生物科学,明确提出了“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并首次提出统计学中“相关”和“回归”等基本概念。进入 20世纪后,数理统计得到快速发展:K.Pearson(1857-1963)是真正开始生物统计研究的第一人,创办了著名的生物统计学杂志《Biometrika》,Gossett(1876-1937) 1908年对 t-分布的发现,开始了统计学的小样本时代。Fisher(1890-1962)提出了许多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最大似然估计,方差分析和信仰推断法等,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Neyman(1894-1981)和E.Pearson(1895-1980)对假设检验理论的理论构建,使得数理统计的基本研究方法有了较清晰的脉络。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该学科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在金融、生物医药、公共卫生,工程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该门课程所在学科的学科体系以及课程本身的结构体系,注重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结合简史,介绍学科体系可以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所属的学科体系有较清楚的认识。比如,就《数理统计》而言,它是一门数学学科,前期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等。这样,学生们多数会将前面课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补充复习。通过介绍这门学科体系中《数理统计》的后续课程,如《线性模型》、《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等,可以给自学的学生指明一些学习方向。

有了学科体系的整体轮廓,焦点就转至怎样学习这门课程上。比如,翻开目录,带领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章节和主要内容,明确课程的内部结构。以《数理统计》为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描述性统计简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三、阐明教学管理模式

大学课堂当然不必像中学课堂那样向学生强调课堂纪律,但是针对当下学生“逃课”,课堂玩手机等不良现象,向学生明确教学管理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十分必要的。

对学生的要求可以直接说明,也可以通过透明平时成绩的评价体系向学生明确。笔者倾向后者。为了让学生抓紧学习这门课程,笔者在向学生明确课程的重要性之后,会通过通俗描述该门课程的内容和学分、课时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通过学生关注的课程考试和平时成绩,笔者在第一次课就明确告诉学生,考前不画范围,重难点都在平时的课堂上讲授、强调,平时成绩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是否缺席,迟到、早退)、学习态度(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课后讨论等情形)、课后作业等。针对诸多学生在课堂上抄作业然后课后提交的现象,笔者要求学生在上课前5分钟上交作业。针对上午的第1节课,为了避免学生迟到现象,笔者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到课堂,当然授课教师也得提前10分钟到。

各个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情况,开展答疑活动,同时开通学生对教师的匿名建议等沟通和反馈,加强教学管理。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不规范的言行,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和管理,这对后面的示范特别重要。

四、课程内容的正式讲授

相比较后面的课堂教学,教师对课程第一堂课的课堂教学应该花更多的心血来准备,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使学生对授课教师产生敬畏之心,这对后面的教学工作开展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对于第一堂课知识点的讲授,笔者觉得和后续课堂教学一样,要认真准备教学内容:明确这次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构思如何讲解重难点;在教学手段上,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要了然入心:哪些内容借助多媒体,哪些内容利用板书。如何进行板书设计,什么时候设置课堂提问环节,什么时候组织课堂讨论,哪些知识点的讲授使用启发式教学以及布置哪些课后作业等诸多问题都必须考虑周全。此外,个人觉得和后续课课堂教学相比,还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和前面绪论内容的连接,二是下课前做好下次课堂内容的铺垫。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通过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美”以及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特别是人格魅力,包括发掘学生的优点欣赏他(她)们,也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但作为教师,积极主动去培养和提升自己是必要的。针对第一堂课,教师应尽量展现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和具有特色的谈吐,这也是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昕,张欢.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讲好一堂课[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0(7):78-79.

[2]龚绍文.关于如何讲好一堂课的十个问题[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