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出差汇报

出差汇报

出差汇报

出差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汇率;银行股价;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波动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人民币汇率波动与银行业股价波动关系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0日

一、引言

汇率与股价的联动关系一直备受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关注,特别是2005年我国相继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和汇率改革制度,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向着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自2014年下半年伊始,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通道中,至2015年8月份贬值之前的12个月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升值了10%~15%,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出人意料地改革了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人民币主动贬值,创造了历史最大单日跌幅。A股市场自2014年下半年起也迎来了“大牛市”,到2015年6月的5,178点后掉头直下,至2015年底回到3,000点的高度。汇率的变动,不仅会影响一国的经济运行情况,同样也会影响微观层面主体的经营状况,而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将直接以股票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汇率波动与股价波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商业银行的经营逐渐走出国门,对外贸易在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因此,商业银行的债务、资产以及汇兑损益都会越来越多的受到汇率波动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商业银行股票在A股市场的表现。因此,考虑到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汇率波动与银行类股票价格的波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为投资者在筛选银行类股票时提供指导性意见,在为政策制定者防范外汇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冲击而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文献综述

已有的文献从多种理论角度对汇率与股价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理论:

第一,以市场利率作为传导中介。结合戈登模型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可得出公式:

P=D/(r*+f+i-g)

其中:P为股票价格;D为预期的下一期每股股息;r*为外国货币市场利率;f为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预期贬值率;i为股票的风险报酬率;g为股息年增长率。可以看到,利率下降,股价将上升。当本国货币升值时,本国利率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则通过对投资回报率、资产替代效应以及上市公司股息的影响来带动股价的上升。最终,本国货币升值将导致股价的上涨。

第二,以进出口贸易为传导途径。Dornbusch和Fisher(1980)关于汇率波动的流量导向模型关注经常账户,他们认为汇率的波动影响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及贸易均衡和实际产出,反过来对公司的现金流和股价产生影响,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利润和股价下跌,进口企业原材料价格下降,利润和股价上升。

第三,以国际资本流动为传导途径。Branson(1981)的股票导向模型关注资本与金融账户和汇率波动之间的关系,根据此模型,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投资者可以实现全球资产配置,当本国货币存在升值预期时,将会吸引大量的外资进入国内股票市场,增加对股票的需求,从而推升国内股票价格的上涨。

针对银行股票价格对利率敏感性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银行股票回报率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的文献却很少。因为未预期的汇率波动可以直接影响银行与国外进行贸易的收入与支出,所以汇率风险也是决定银行股票回报率的一个重要因素。Grammatikos(1986)和Chamberlain(1997)首先对汇率与银行股票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美国银行股票回报率受汇率波动影响。Chamberlain(1997)用日度数据和月度数据对日本银行股票回报率以及美国银行股票回报率与汇率之间的敏感性进行对比,他们发现,美国银行股票的回报率对汇率的变动显著敏感,而只有少数的日本银行股票回报率跟随汇率变动。

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分别应用利率以及汇率两个因素对股票回报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Choi(1992)在常方差误差的假设下加入市场、利率、汇率三个因素来对美国股票回报率进行分析。Choi的研究结果显示,银行股票回报率对利率比对汇率更加敏感。Hahm(2004)同样运用三因素模型对韩国银行股票回报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韩国的银行股票回报率对三个因素都敏感。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以上研究都是运用线性估计方法,如OLS和GLS来进行实证,却没有考虑到银行股票回报率对市场、利率以及汇率的反应是时变的。由于波动的聚集性,高频数据的Arch效应,最小二乘法会产生偏差及前后不一致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常方差误差分析时最小二乘法并不是较好的工具。基于随时间变动的条件异方差的假设下,一些实证运用ARCH模型来研究这些数据的时变特性。Song(1994)认为ARCH模型是目前为止研究银行股票回报率最合适的方法。通过GARCH-M模型,Elyasiani and Mansur(1998)认为利率的变动在最初对银行股票回报率会有负的冲击,随后波动性会产生负的冲击。但是,Elyasiani and Mansur的研究中并没有考虑汇率风险问题。由于以往在银行股票的研究中很少把汇率风险纳入模型中,而且文献中有关利率风险的结果的不一致,因此本文目的就是用OLS和GARCH模型来研究市场、利率、汇率等三者对于银行股票回报率的影响。

国内研究方面,雁云和何维达(2006)运用GARCH和E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和股价进行ARCH效应检验,他们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股价具有正相关关系,人民币兑日元与股价呈负相关关系。陈俊杰(1998)运用VAR模型分析了股价与汇率、货币存量和利率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股价变动受汇率影响最大,同时货币存量变动对预测股价变动具有重要意义。龙珊瑚和范祚军(2007)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与A股指数存在负相关的协整关系,人民币升值能刺激股价上升。巴曙松和严敏(2009)以利差作为外生变量,基于EGARCH模型,对我国股票价格和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价格溢出方面,只存在外汇市场到股票市场短期单项引导关系,但是利差对股价和汇率均存在价格溢出效应;在波动溢出方面,股票市场对外汇市场存在非对称的波动溢出效应,而外汇市场对股票市场只存在对称的波动溢出效应,同时他们没有发现汇率与股价的长期均衡关系。国内有关汇率与股价间的关系研究很丰富,从多个层面研究了汇率变动对股价的影响,但是鲜有针对银行类股票个股与汇率及利率的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本文试图在对中国商业银行股票的回报率的研究中同时加入汇率及利率因子,从个股层面考察银行类股票与汇率及利率间的联动关系;第二,本文运用GARCH模型,捕获了银行类个股回报率波动与汇率及利率回报率波动间的关系。

三、计量方法

大部分的实证研究采用OLS法来估计利率和汇率变动对银行类股票价格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OLS法进行估计。

rt=β0+β1MRKt+β2INTt+β3FXt+μt (1)

其中:rt是银行股票在t时期的回报率;MRKt市场回报率,代表宏观基本经济面的因素;INTt是无风险利率的回报率;FXt是汇率回报率。β0是截距项,μt是误差项,并假定μt符合iid的条件。

接下来用由Bollerslev (1986)提出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进行检验,本文用GARCH(1,1)模型。

rt=γ0+γ1MRKt+γ2INTt+γ3FXt+εt (2)

σ2t=α0+α1ε2t-1+βσ2t-1 (3)

(2)式给出的均值方程是一个带有扰动项的外生变量函数。σ2t是以前面信息为基础的一期向前预测方差,所以(3)式被Q为条件方差方程。

(3)式给出的条件方差方程有3个组成部分:①常数项α0,此处代表股票回报率的长期平均波动值;②用均值方程的扰动项平方的滞后来度量从前期得到的波动性的信息:ε2t-1(ARCH项);③上一期预测方差:σ2t-1(GARCH项)。

在方差方程中,系数α0、α1、β必须都是非负的才能满足方程的正数限定条件。同时,α1和β之和也必须小于1来保证条件方差的协方差的稳定性。

GARCH(1,1)模型也被用来分析汇率回报率和利率回报率的波动是否对银行类股票回报率的波动有影响。INTt2是利率回报率的波动程度,FXt2是汇率回报率的波动程度。

rt=γ0+εt (4)

σ2t=α0+α1ε2t-1+βσ2t-1+θ1INTt2+θ2FXt2 (5)

四、数据选择及其统计性分析

(一)数据选择。样本包括A股14家上市商业银行,考虑到2015年8月11日央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主动贬值,因此样本区间为从2005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10日,同时结合各上市银行上市时间,样本区间作相应调整。另外,我国有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但是宁波银行和平安银行没有纳入到实证研究中,是由于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小并且年报数据不全,平安银行前身是深圳发展银行且存在股权变更信息不全和股票暂停交易导致数据缺失。股票价格采用交易日个股收盘价,考虑到公司可能在样本期间进行除权,因此对股票价格进行前复权,以排除统计错误的干扰。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记为FX),汇率上升意味着人民币贬值,汇率下降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利率选取7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记为INT)。由于14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是上证A股,因此市场指数采用上证综合指数(记为MAK)。所有数据来源于数据库。

(二)数据处理与描述统计性分析。首先将股票价格转换为日收益,个股日收益:

rt=100×ln(pt/pt-1)

其中:pt是股票在第t日的收盘价;pt-1是股票在t-1日股票收盘价。汇率、上证综指、利率均与股票价格一样转化为日收益。分别剔除14家银行股票停牌期间的数据,并相应调整市场收益、利率收益、汇率收益三个指标的样本区间,使得四个指标的交易日期匹配。

结果显示,利率回报率的标准差远远大于其他市场以及汇率回报率的标准差。市场回报率的标准差也远远大于汇率回报率的标准差,这主要是股票市场相较于外汇市场参与者更多,交易更加活跃,投机成分也更多,因此噪音交易者也会更多,所以股票市场的波动幅度较汇率市场更大。从偏度上看,有12家银行类股票回报率右偏,市场、利率、汇率回报率均左偏。就峰度而言,市场、利率、汇率回报率的峰度都超过了3,结合JB统计量可知,都表现出了尖峰有偏的非正态分布特征。同时,14个银行类股票回报率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聚集性。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样本ARCH检验。表1是样本数据ARCH检验结果。对所有的银行股票回报率来说,市场风险因子的系数都是正的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显著的。同时,β1远远大于β2、β3,说明了与利率及汇率相比,市场是影响银行类股票回报率的主要因素。就显著性水平来说,利率回报率系数仅有3家银行显著,而汇率回报率系数有10家银行显著。(表1)

ARCH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所有的OLS估计都拒绝了原假设,即OLS估计均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或异方差,表明了基于t检验和f检验得到的OLS估计是不可靠的。因此,下面将采用GARCH模型进行检验。

(二)GARCH估计结果。表2是GARCH模型估计的结果。在16个样本中,市场回报率对股票回报率影响因子的系数γ1均接近于1,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与OLS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我们通常认为,本币升值将会使得银行的外汇资产净值折算成本币的价值下降,银行将承受本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反映在股价上应是负面影响。但是,在16个汇率对银行类股价影响因子的系数中,有8个系数(γ3)显著并且都为负,显示出负相关关系,即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银行类股价上升;汇率上升(人民币贬值),银行类股价下降。可能的原因是汇率的变动将促使资金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及转移,由于我国实行外汇管制,并没有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对货币进行重估,当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时,反而会促使市场对人民币有一致的升值预期,因此会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其中会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会进入股市。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一国汇率的升值将导致市场利率的下降,事实上我国近年来基准利率确实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考虑到通货膨胀,银行存款实际利率水平已经是负利率,因此出现了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现象,较低的利率水平也会推动国内资本不断流向股市。尽管从经常账户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对银行股价会有负面影响,但是目前外币资产在我国银行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小,因外汇资产缩水带来的影响有限,而不断增加的资金博弈最终助推股价的上涨。(表2)

在条件方差方程中,α0是正数且在所有的样本中显著,说明存在股票回报率相对于汇率波动的平均值。GARCH项β远远大于ARCH项α1,表明银行股价回报率的波动性比起当期外部信息的冲击对自身过去的股价波动性更敏感,股价具有长期的记忆性。所有样本的α1+β系数之和均接近于1,说明银行股价对外部冲击的反映以较慢速度递减,股价受外部冲击持续性还是较大。

(三)银行股价波动性与汇率及利率回报率波动性关系估计结果。表3是包含了利率和汇率回报率波动性对银行股价回报率波动性的影响。θ1代表了利率回报率的波动性对银行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程度。所有的θ1均为正数,表明利率的波动对银行股价具有正向冲击。利率波动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对银行股价波动进行影响:(1)利率的波动会带来市场资金的流动,利率上调将会引导资金从股市流出,导致股价下跌,利率从资金流动对整个股市股价进行影响;(2)我国银行利润主要通过存贷差实现,我国央行在进行利率变动时通常是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同向变动,存贷利差不变,存贷利率均上升时,存款将增加而贷款量减少,银行的成本增加收入降低,利润降低将导致经营状况恶化从而股价下降。利率波动也将影银行的经营状况的波动增大。(表3)

θ2代表了汇率回报率的波动性对银行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程度,有11家银行的θ2均是正数,即汇率波动与银行股价波动呈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民币外汇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银行大量的资产头寸敞露在外汇风险之下,与银行相合作的跨国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因为外汇的波动而变动,最终外汇的波动会通过影响银行自身会计账目上的资产净头寸与合作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影响银行的经营情况。因此,当面对外汇波动时,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容易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股价。

并且可以看到,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银行的股价对汇率变动更加敏感。而资产规模较小的如北京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对汇率变动敏感度较低,银行股价对汇率敏感程度与银行的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较大规模的银行通常进行着更大规模的外汇交易和外汇头寸,而跨国企业也更倾向于选择资产规模更大的银行作为国际结算业务的合作伙伴,汇率的波动会与客户的经营状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将银行的经营状况与外汇风险捆绑在一起,因此参与国际贸易事务较多的大型银行比较少参与国际贸易事务的银行有更多的外汇风险敞口。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更大资产规模的银行在面对外汇风险时应该具有较强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不同,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欠发达,金融产品单一,企业缺乏有效的外汇风险对冲衍生工具。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货币政策的变动,资本的流动,金融工具以及贸易体系的发展,研究汇率对银行股价的影响愈发重要。本文采GARCH模型,同时考虑了汇率、利率变动对银行股价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股票价格具有较强的残差自相关性,银行股价具有长期的记忆性。比起汇率及利率,市场因素对股票回报率的影响扮演者最重要的角色。同时,汇率与利率也是银行股价波动的主要因素。从经常账户角度看,尽管我国外贸交易主要为出口导向,本币升值股价下降,但是从资本账户角度看,由于我国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人民币在案价格与离岸价格一直存有巨大差值,人民币存在较为强烈的升值预期,大量的境外热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股市,抵消经常账户的影响,从而汇率变动与银行股价的变动具有负相关关系。在面对外汇波动时,由于国内市场缺乏有效的金融衍生工具,大资产规模的银行由于更多的参与国际结算业务以及拥有更多的外汇头寸,股价更容易受外汇波动风险的影响。

本文为投资者、银行风险管理者、当局货币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一)对投资者而言,由于汇率及利率波动对银行股价影响较大,在做投资决策时应该把货币政策的变动特别是汇率的波动纳入到考虑因素中,投资者投资理念应从追求投资收益到注重收益与风险并存。从上述分析可知,在人民币升值时,投资者可以匹配较多权重的大型国有银行的股票,而在人民币贬值时,则应该更多的选择资产规模小的银行股票。

(二)对银行管理层而言,应及时有效的识别外汇风险,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随着全球化的加深,银行越来越多地参与跨国业务,外汇敞口增大使得银行股价更容易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叠加国际资本的流动对股价的影响,汇率波动对银行的市值影响将更加复杂。银行应有效地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留存合理的外汇敞口,加强外汇交易限额管理,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对当局政策制定者而言,需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管制有助于减少外汇市场的波动,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监管漏洞,热资会利用这些漏洞作为进出国内市场的通道。实证结果也显示,尽管我国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但是对银行类股价而言,国际资本的流动仍然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过去10年外汇中间价改革都是围绕浮动区间、银行对客户牌价等“技术细节”在推进和完善,而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人民币定价的市场化,赋予市场对人民币更多的定价话语权,将有效降低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的价差,压缩国际资本跨市场套利的空间,减少热资对外汇市场及国内金融市场的扰动。在我国,间接融资是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系统的基础,承担了为实体经济输血的重要任务,国家在进行外汇制度改革的同时也要关注对银行系统的影响,尽量避免因外汇市场的波动而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减少发生系统系风险的可能。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雁云,何维达.人民币汇率与股价的ARCH效应检验呢及模型分析[J].集美大学报,2006.1.

[2]范祚军,龙珊瑚.人民币汇率与A股股价关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06.6.

[3]巴曙松,严敏.股票价格与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J].南开经济研究,2009.3.

[4]俊杰.股价与总体经济变数关联性之实证研究[D].台湾淡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5]Dornbusch R,Fisher S.Exchange rates and the current accou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5.

[6]Branson W H.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Real Exchange Rates[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Inc,1981.

[7]Grammatikos.T.,Saunders,A.Swary.I.,Returns and risks of US bank foreign currency activities.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6.41.

[8]Chamberlain,S.,Howe,J.,Popper,H.The exchange rate exposure of US and Japanese banking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7.21.

[9]Choi,J.J.,Elyasiani,E.,Kopecky,K.The sensitivity of bank stock returns to market,interest,and exchange rate risk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2.16.

[10]Hahm,J.H.,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exposures of banking institutions in pre-crisis Korea.Applied Economics,2004.36.

[11]Song,F.,A two factor ARCH model for deposit-institution stock return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94.26.

[12]Elyasiani,E,Mansur,L.,International spi-

出差汇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汇储备 汇率 降准 公开市场操作

在汇率贬值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外汇储备规模收缩。外汇储备的另一面为外汇占款,外汇储备规模收缩直接影响国内基础货币投放,因此很多时候大家以外汇储备规模收缩作为判断降准的标尺。外储下降是否必然意味着降准对冲?若是,为何年初至今,外汇储备规模持续收缩,却未见相应频率和规模的降准动作?本文拟通过分析外汇储备形成机制、不同历史阶段外汇储备变动的主导因素以及汇率与外汇储备的逻辑关系来回答这些问题。

外汇储备的形成机制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汇储备记录在储备资产账户之下,而储备资产又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之下(见图1)。按照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储备资产,是指我国央行拥有的对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外汇储备,是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

按照《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BPM6),储备资产项目可分为外汇储备、基金组织头寸、特别提款权、黄金和其他储备资产;外汇储备项目可分为证券、货币和存款(见图2)。

2016年储备资产和外汇储备结构数据显示,外汇储备和黄金二者共占据官方储备99%以上份额,外汇储备占据97%以上份额,可见外汇储备为储备资产的绝对主体。外汇储备中的证券配置占据整体官方储备96%左右的份额,更是外汇储备中的绝对主体,其中外汇储备中的证券主要是指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券。

综上,我们可以简化认为:官方储备≈外汇储备+黄金≈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央行持有海外证券。下文中在无严格说明情况下,认为官方储备=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

(一)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看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

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差额+净误差和遗漏项目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录,而净误差和遗漏项目是为了应对统计口径匹配、数据记录时间差异等问题而进行的被动调整。

根据BPM6的标准,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经常项目、非储备金融和资本项目、净误差和遗漏项目。其中净误差和遗漏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调节项,所以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为经常项目、非储备金融和资本项目,两项目账户结余即为国际收支总差额,等于资金从境外流向境内的净额。

(二)不同历史阶段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1.外汇储备的历史阶段变化

在反映外汇储备口径方面,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外汇储备资产净获得”数据口径记录当季外汇储备的变化流量;相较而言,“官方储备”口径中的“外汇储备”反映存量口径,因此我们认为“外汇储备资产净获得”数据口径能更为灵敏地反映外汇储备规模变化。

以“外汇储备资产净获得”口径数据为观察对象、“外汇储备”口径为辅助观察指标,可将1998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变化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图3)。

(1)1998―2010年(快速积累阶段)。外汇储备的季度差额以及外汇储备存量均趋势上升,因遭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外汇储备的季度顺差在2008―2009年两年间有过短暂调整,其后外汇储备季度顺差恢复持续扩大趋势,外汇储备存量也自此不断快速积累。

(2)2011―2013年(增速放缓阶段)。外汇储备季度顺差先降后升,外汇储备存量积累速度减缓。

(3)2014年至今(存量缩小阶段)。外汇储备季度顺差急速收窄,并于2014年下半年出现逆差;外汇储备存量不仅积累增速下行,且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规模收缩,规模收缩的趋势延续至今。

2.不同历史阶段外汇储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1)1998―2010年,主要由双顺差推动外汇储备积累

按照BMP6标准,经常项目主要分为货物和服务、初次收入、二次收入三项,其中货物和服务占绝对比重,尤其在2011年之前,经常项目顺差几乎全部由货物和服务项目顺差贡献。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这段时间,中国以贸易加工国的角色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不断积累贸易顺差,与巨额贸易顺差相伴随的是,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DI)涌入中国境内寻求高增长投资回报,由此出现经常项目顺差以及直接投资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我们将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直接投资顺差称为双顺差。

当我们将货物和服务项目差额加上直接投资项目差额时,发现2008年以前,双顺差能够较好地解释外汇储备变动(见图4),这与2001―2008年间我国较高开放度、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吻合。

(2)2011年至今,非储备金融项目差额变动主导了外汇储备差额变动

2011年以来,外汇储备季度变动与非储备金融项目的季度变动呈现非常好的协同性(见图5),且外汇储备季度变化绝大部分由非储备金融项目季度变化贡献。

非储备金融项目可进一步细分为直接投资项目、证券投资项目、金融衍生品工具项目以及其他投资,而在此四个项目中,金融衍生品工具项目差额变动可忽略,其他投资项目差额波动幅度远大于直接投资项目和证券投资项目,主导了2011年以来非储备金融项目差额变动,同时也主导了2011年以来储备项目差额变动。

(三)值得注意的三点

第一,2009―2011年,主导外汇储备变化的因素发生变化,从双顺差切换到非储备金融项目。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引发2009―2010年世界经济格局重构,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情况下中国出口导向式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调整,因此经常项目主导外汇储备积累的趋势也在2009―2010年有所调整。

第二,2015年以来,外汇储备绝对规模下降伴随着实质性资金外流。如果说其他投资项目一定程度上度量的是居民和企业持有美元资产的“藏汇于民”现象,其他投资项目顺差缩小并不等于严格意义上的资金外流,那么当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项目变动出现恶化时,则意味着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金外流。

我国证券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2015年一季度以来出现明显恶化,印证了去年以来的确存在资金外流现象。2015年3月证券投资为2011年以来第二次出现逆差,且后续连续5个季度保持逆差;直接投资项目2015年9月为历史上首次出现逆差,虽然2016年一季度回归顺差,但2016年二季度逆差扩大。证券和直接投资项目加总也在去年9月由顺转逆,外汇储备下降不仅只因“藏汇于民”所致,更有实质性资金外流因素扰动(见图6)。

第三,自2007年以来,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项差额变动较为稳定,但其他投资项目差额波动幅度较大(见图7),所以其他投资项成为推动非储备金融项目变动的主要因素。

汇率和外汇储备的非线性逻辑

为分析人民币汇率贬值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本部分首先分析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认为,二者间并非“人民币汇率贬值资金外流外汇储备下降”这一简单因果逻辑关系。我们更倾向于认为:

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标价法为指标)和外汇储备变动呈现相关性,但非因果性。

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变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极端来看,外汇储备变动甚至可以反向成为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原因,这种极端情况通常发生在对外汇储备规模的信心发生动摇时,出现“外汇储备规模大幅收缩人民币汇率贬值外汇储备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过程。

(一)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之间的逻辑关系

2011年前后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发生切换,鉴于此,我们在分析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之间的逻辑关系时,分别讨论人民币汇率与双顺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人民币汇率与非储备金融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1.人民币汇率与双顺差之间的逻辑关系

人民币汇率和双顺差长期负相关,原因为:双顺差时期恰恰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既有投资和贸易驱动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繁荣期。在这一时期,旨在获取长期实体投资回报的FDI不断涌入,出口规模不断扩张,净出口推升经常项目顺差。也正因为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繁荣期,资本边际报酬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不断积累。由此来看,传统贸易和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繁荣推升外汇储备规模,同时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在这一时期呈现负相关关系(见图8)。反之反是。

人民币汇率和双顺差的短期因果关系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将导致双顺差扩大,反之反是。以人民币贬值为例:短期内投资回报率未发生趋势性改变,人民币汇率贬值将带来净出口扩大,推高经常项目顺差,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贬值也会抑制对外直接投资,降低直接投资项目顺差。考虑到我国1998―2011年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大于直接投资项目顺差,因此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贬值会导致双顺差扩大,反之反是。在这一因果关系中,人民币汇率和双顺差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

双顺差更多与经济基本面相关,所以长期来看稳健性和趋势性较强,波动幅度不大。

2.人民币汇率与非储备金融项目顺差之间的逻辑关系

人民币汇率与非储备金融项目顺差长期负相关,原因在于:两者同受投资回报率决定。投资回报率提升资金流入非储备金融项目顺差扩大,投资回报率提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人民币汇率和非储备金融项目顺差两者长期负相关。

人民币汇率和非储备金融项目顺差的短期因果关系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将导致非储备金融项目顺差缩小,反之反是。以人民币汇率贬值为例:人民币汇率贬值持续易形成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进一步引发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预期自我实现,且非储备金融项目顺差缩小,甚至降为逆差。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引致非储备金融项目变动的关键在于预期。在这一因果关系中,人民币汇率与非储备金融项目短期内也呈负相关关系(见图9)。

非储备金融项目尤其是其他投资项,易受人民币汇率变动预期的影响,且这一预期会通过“自我实现”机制而加速资金流动,加大外汇储备波动。

3.极端情况:外汇储备与汇率贬值的尾部风险

基于上述分析得到,因投资回报率、参与国际分工体系方式等因素,我国汇率变化与外汇储备变化长期负相关,所以通常可以看到:长期中,外汇储备规模扩大和货币升值并存,外汇储备规模缩小和货币贬值并存。

短期内,汇率变动为外汇储备变动的原因,只不过因贡献外汇储备的主要项目口径存在差异,汇率变动与外汇储备变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略有差异。

但在极端情况下,外汇储备也可以反过来成为汇率变动的原因,核心在于市场对外汇储备规模是否足够担忧。在此极端情况下,汇率和外汇储备形成一个内生循环:汇率贬值外汇储备规模下降市场对外汇储备规模足够担忧资金外流汇率贬值。这一恶性循环有触发货币危机尾部风险的可能。不论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如日本,还是进口导向型国家,如巴西,这些经济体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都曾面临经济增速向下、投资回报率下行、资金外流、货币贬值等现象,所以经济转型过程中始终面临潜在的货币危机尾部风险。因此可以说,防控货币危机的直接防火墙就是保持外汇储备规模充足。

(二)去杠杆进程中汇率贬值非线性推进

1.去杠杆进程中外汇储备规模下降速度加快、波动幅度扩大

去杠杆本身意味着既有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去杠杆=投资回报率下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压力。

去杠杆进程中,汇率存在贬值压力,经常项目顺差缩小,非储备金融项目顺差也降低,故去杠杆进程中汇率趋势性贬值、外汇储备趋势性下降。货币持续贬值易滋生贬值预期,进一步提高外储规模收缩的压力,故去杠杆进程中汇率贬值和外储降低沿着非线性路径推进(见图10)。

因预期因素存在,去杠杆进程中货币贬值和外储变动的波动幅度增大。这一点可从数据上得到印证:2011年以来,经常项目差额变动幅度较小,非储备金融项目中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变动幅度也同样不高,而其他投资项差额变动幅度较大,并成为非储备金融项目甚至外汇储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2.应对外汇储备降低:提高对冲灵活性、打消单边贬值预期

去杠杆进程中汇率和外汇储备变动特征为:(1)汇率趋势性贬值,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性缩小;(2)汇率贬值和外汇储备下降沿着非线性路径,且存在外汇储备急速收缩的尾部风险;(3)汇率贬值和外汇储备变动幅度增大。

非线性路径、尾部风险以及波动幅度增大的关键原因在于汇率贬值预期,所以不论基于防控尾部风险,还是熨平波动的目的,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的关键在于降低汇率贬值的单边预期。这与“8・11”汇改以来央行不断放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外汇市场干预操作相吻合。

外汇储备的另一面为外汇占款,影响国内基础货币投放。从2011年以来的情况来看,其他投资项波动引致外汇储备变动频率加快、波动幅度扩大,但频繁采用降准对冲不仅不能有效对冲外汇波动,反而造成国内流动性波动。此外,去杠杆进程中金融体系面临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对稳健流动性的要求。所以去杠杆进程中外汇储备降低引致的外汇占款下降,有效的对冲方式并非频繁降准,而是需要灵活性和精度更高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今年开年以来频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来对冲外汇储备降低,正与上述需求相呼应。

出差汇报范文第3篇

1.研究对象:项目组在实验研究中的对象是广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的12级涉外旅游专业1班和2班的84名学生,对照班是12级市场营销专业1班和2班的98名学生。选择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这两个专业学生入学时分班是按照平行班划分的,总体英语水平相当,而且在文科非英语专业中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英语能力要求更高,更有必要提高通过网络及报刊等方式大量阅读获取和积累信息的能力。

2.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研究中采用实验研究法,研究工具采用了一套5级量表的词汇学习策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大部分。此外,还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访谈采集数据。对访谈采集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对问卷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1世纪英文报》纸质版和网络版、普特英语学习网以及多媒体课堂课件。

3.研究过程:课题研究过程分五步,第一步主要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参考,借鉴文献参考开发研究工具和设计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和工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论证和检验。第二步是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三步是开展实验研究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学生采用同一份问卷进行词汇学习策略情况调查,采集研究前数据。第四步是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采用实验前调查所采用的同一份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同学再次问卷调查。第五步对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等。项目组的课题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教授大学英语都是必修课程,实验研究分别对12级涉外旅游专业2班和12级市场营销专业2班,即研究中的实验组开展网络、报刊及多媒体等三维词汇教学模式教学研究实验。对12级涉外旅游专业1班和市场营销专业1班,即研究中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词汇教学。对实验班开展了一个学段(18个教学周)的网络、报刊、多媒体课件等三维词汇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实验教学结束时对两组学生集中时间统一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开展访谈,回收问卷并记录访谈结果。本次随机发放问卷182份,回收182份,1份问卷漏答无效,一份问卷多选无效,即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4.数据采集: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采集研究数据。问卷调查的工具是一份关于网络、报刊及多媒体课堂等多维学习环境中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情感与社会策略。首先,在进行大范围调查前,课题组对问卷进行了试用,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12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了同质信度来检验问卷的信度,SPSS15.0输出的同质信度a具体表现为:元认知策略0.876、认知策略0.891、记忆策略0.912、情感与社会策略0.867,由此可以看出,词汇学习策略问卷各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均在0.80以上,这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选择正交因素专注法中的最大变异法,抽取4个因素,经分析条目分布比较合理,且累计解释变异量达到69.511%,表明量表的效度较好。第二,对实验教学前和实验教学后的问卷调查所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访谈数据来源于小组座谈和个案访谈笔记及录音。在研究中实验教学前和实验教学后分别对12级涉外旅游和市场营销2个专业4个教学班中的21位学生进行访谈,其中实验班11位,对照班10位,每次访谈都做了访谈笔记和录音,并随后对笔记和录音材料整理、总结归纳和分析。

5.数据分析:本研究中对采集的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了SPSS15.0进行均值分析、双尾T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对比分析。本研究中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5级量表,均值大于等于3的是经常采用的策略,均值小于3的是较少采用的策略。从表3.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5大类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均值大于3的都只有1项,而且都是认知策略,其原因还需要在其他研究中进行分析探索;两组均值小于3的都有4项;对照组最大均值是3.2198,最小均值是1.8560;实验组最大均值是3.0659,最小均值是1.8683;两组的统计结果中都没有均值超过4的策略项目。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两组都是认知策略的均值在5大类中最高,而交际策略是均值最低的。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均值都在2~3之间。

2.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词汇学习策略的对比分析。经过开展实验研究之后,为了发现两组学生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采用情况上是否出现差异,项目组分别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和社会策略等层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分别从5个层面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情况。研究中采用了独立T检验来比较两组学生群体的策略均值和显著性水平。(1)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的对比分析Table3.2.1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元认知策略存在差异,从两组学生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均值看,实验组总体高于对照组;分别从元认知策略的各个因素来看,两个组在采用策略5、6、7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对策略5和7的采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对策略6的采用率高于实验组。(2)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认知策略的对比分析从Table3.2.2可以看出在词汇学习认知策略层面,实验组采用各项策略的频率都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频率最高的是策略(S11),均值为3.2527,最低的是S16,均值为1.8571。均值大于3的策略有9项,无均值大于4的策略。实验组采用频率最高的是S14,均值为4.893,最小的是S16,均值为2.8519,均值大于4的策略选项有2项。实验组与对照组策略采用情况存在十分显著差异的有7项(S10、S13、S14、S15、S16、S17.3)。存在较显著差异的有1项(S13),存在显著差异的有2项(S17.4、S17.5)。(3)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记忆策略的对比分析Table3.2.3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记忆策略上共有5项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显著性差异p≤0.001,共有2项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显著性差异p≤0.001,共有6项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差异性p≤0.05。从均值看,对照组记忆策略采用均值大于等于3的共有11项,实验组策略采用均值大于等于3的共有17项。(4)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情感策略的对比分析Table3.2.4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的情感策略采用中,在S49的采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照组的第S49想策略的均值为3.8571,实验组的为2.2346,显著系数为0.000。(5)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Table3.2.5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交际策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S50项策略两组的显著系数是0.538;第S51项策略两组的显著性系数是0.560。而显著系数p≤0.05时两组才具有显著性差异。(6)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策略方差分析Table3.3是采用方差分析法分别从元认知、认知、记忆、情感和社交等5个层面分析检验高职院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的特征与差异。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策略中存在十分显著差异的是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存在比较显著差异的是情感策略,而在元认知和社交策略方面从总体上分析发现,无显著性差异。

3.词汇学习策略与通过PRETCO—B考试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分析。Table3.4中显示5大类词汇学习策略中有4类策略采用的频率与通过PRETCO—B的时间成负相关,分别是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交际策略。其中情感策略与PRETCO—B通过的时间成正相关。

4.访谈数据结果。(1)访谈问题一:你每周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多少小时?对该问题的访谈回答归纳发现:在大学一年级期间每周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大于等于5个小时的人数大约9%,4~5小时的人数大约12%,3~4小时的人数约17%,2~3小时的人数约20%,1~2小时的人数约22%,0~1小时的人数约26%,还有4%的学生课外很少或不学英语。访谈中超过60%的学生表示,上了大学二年级,没有参加CET—4或其他更高级别的英语等级考试目标了,如果没有英语课,可能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会更少,甚至不会自己在课外学习英语了。(2)访谈问题二:你在课外阅读中会选择网络英文读物、英文报刊或杂志吗?近85%的同学回答如果老师要求或指定某些网络、报刊或杂志阅读内容,在课外自己就会尽量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如果没有要求,自己往往及不起来读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读物等;近10%的学生回答在课外能主动阅读英文报刊或杂志;还有5%左右的学生上网时会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偶尔也会上英文学习网站学习。(3)访谈问题三:你认为英文网站和报刊杂志在英语学习中能发挥什么作用?访谈中95%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都认为如果能坚持在英文学习网站上学英语或能坚持在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读物一定能提高英语水平,但80%同学表示尝试过,但没有坚持,主要原因之一是感觉难度大,原因之二是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5%的学生对网络、报刊及杂志等课外读物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表示不置可否,因为觉得那些都太难,自己的水平差的太远,从没尝试过在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英文读物等。(4)访谈问题四:你希望网络、报刊或杂志等课外英语阅读学习如何进行比较好?48%以上的学生的回答都是希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阅读,老师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要求或安排学生适量适当内容的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阅读。希望老师能帮助甄选合适的篇章或内容。有31%的学生表示如果考试不考,就没有必要。有21%的学生表示希望网络、报刊或杂志等课外学习能和课堂教学挂钩,得到一定的指导等。

三、讨论及建议

1.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归纳分析及其对高职院英语课程教学的启示意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这样一个能利用网络、报刊、计算机、电视和无线电等多媒体多维学习条件的立体化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情况及其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方面呈现出一些明显特征,概括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点。第一,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采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频率普遍偏低,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采用情况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问卷调查中词汇策略所涉及到的51个项目中,采用均值最高的策略是3.5309,可见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采用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不高,不能通过有效利用词汇学习策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第二,经过一个学段的三维教学模式实验后,实验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词汇学习策略的频率比对照组高,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范围也相对宽泛,可见词汇学习策略是可以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培训和教授来提高对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的。第三,通过实验研究,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会利用网络、报刊、计算机以及电视等多媒体条件来学习英语词汇,积累词汇知识和扩大词汇量。在词汇学习策略的51个问题项中,实验组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条件有意识的扩大词汇和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条件学习词汇的分析结果明显高出对照组,两组学生的采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第四,词汇学习策略采用情况与学习成绩有明显因果关系,特别是有意识的利用网络、电视、电脑和报刊等多维学习条件学习词汇,积累词汇知识,扩大词汇量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作用比较明显。第五,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与学习成绩好坏有显著相关性。第六,词汇学习中的情感策略采用率与PRETCO—B通过的时间成正相关,说明在词汇学习中焦虑紧张情绪会降低学习效果。

出差汇报范文第4篇

中国人民银行4月14日公告,决定扩大人民币汇率日波幅:自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改革措施不断推出,但迄今只有4次以公告形式对外,体现了管理者对此次改革的重视。

扩大日波幅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重要一步。提高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使得汇率能更好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充分地吸收经济基本面变动;同时,这也有利于分化市场预期,减少异常波动。

1%的日波幅基本能够满足建立有管理浮动汇率制的需要。有人提出将来要继续扩大日波幅至2%甚至10%,其实这在有管理浮动汇率制下对扩大汇率弹性没有太大的意义。日波幅管理主要是一种稳定汇率的机制。一般而言,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在欧美交易时段波动较大,而在亚洲交易时段波动要小得多。

要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需要完善中间价确定机制,提高中间价的灵活性。可以假设中间价是固定的这种极端情况,即使波幅很大,那也是回归到了盯住汇率制,而不再具有浮动汇率的机制。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汇率恢复对美元的稳定,就曾出现过类似情况。

现行人民币中间价的确定基本具备市场机制的特征。中间价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交易中心在外汇市场开盘前向做市商银行询价,去掉最高、最低报价,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出当日中间价,权重根据做市商的交易量和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然而,在过去的实际操作中,中间价的确定时常出现偏差。中间价在上午9:15公布,15分钟后开市。开盘价和中间价确定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到半小时,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时过大,个别交易日甚至接近0.5%的波动上限。

由此造成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果中间价偏差造成交易一直在中间价之上或之下进行,客观上就会侵蚀汇率波动的空间,汇率真正可波动的区间被收窄,进而影响到市场交易。

造成中间价异常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报价的做市商而言,由于该报价不作为成交的依据,其在报价时过于随意。另一种可能是做市商与人民银行博弈谋利。如果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是单向升值(贬值),人民银行就会成为唯一的美元买家(卖家),做市商有可能故意抬高(压低)美元报价,从而以有力的价格吞吐美元。

就交易中心而言,由于参与报价的做市商多达十几家,其中可能有缺乏经验的银行,也不排除个别做市商浑水摸鱼。另一种可能是交易中心依赖中间价来稳定汇率。如果做市商报价不合意,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不排除交易中心酌情调整。

要使中间价在反映市场预期的同时实现对汇率的必要管理,在过渡期内需要对做市商和交易中心的行为施加约束。

第一,规定做市商报价为有效报价,人民银行可以依据报价,加减若干点,从做市商买入卖出一定额度内的美元。第二,适当减少报价做市商的家数,公布做市商报价以及权重等基本信息,以便市场监督。最后,人民银行需要提高中间价波动的容忍度。尽管没有对中间价波动有明确的限定,但过去中间价的日升贬值率都在0.5%以内。如前所述,在中国外汇市场闭市时段欧美主要货币波动相对更大,既然日波幅扩大到1%,中间价的波动也应随之提高。

出差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策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三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24-05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以及英文报刊的推广,英语课程教学有条件从单一走向多维模式,教和学的方式、手段、地点、时间及内容等能够从平面拓展延伸到立体,为构建一个由多媒体课堂、报刊及网络等构成的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词汇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语言学家Krashen & Terre(1983)指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成功,词汇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水平测试的考试大纲中都明确列出对词汇量的要求,例如:CET―4要求考生词汇量达到5000以上,PRETCO―B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熟练掌握2500个以上常用词汇,TOEFL、GRE等考试也都在词汇量上做了明确要求。刘宇慧等(2010)的研究认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然而培养学生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是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提高英语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也当然是词汇学习策略。语言学家Laufer & Nation(1999)说:了解学习者词汇知识学习状态对于诊断学习者的词汇知识水平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它也有助于教师决定在词汇教学中给予学习者哪些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而了解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利用状态是了解学习者词汇学习状态的有效途径。我国学者文秋芳(1996)把词汇学习策略归纳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五大类型。因此,本项研究将探索在网络、报刊和多媒体课件等三维教学环境中把这5类词汇学习策略融入到教学中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模式。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项目组在实验研究中的对象是广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的12级涉外旅游专业1班和2班的84名学生,对照班是12级市场营销专业1班和2班的98名学生。选择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这两个专业学生入学时分班是按照平行班划分的,总体英语水平相当,而且在文科非英语专业中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英语能力要求更高,更有必要提高通过网络及报刊等方式大量阅读获取和积累信息的能力。

2.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研究中采用实验研究法,研究工具采用了一套5级量表的词汇学习策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大部分。此外,还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访谈采集数据。对访谈采集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对问卷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1世纪英文报》纸质版和网络版、普特英语学习网以及多媒体课堂课件。

3.研究过程:课题研究过程分五步,第一步主要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参考,借鉴文献参考开发研究工具和设计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和工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论证和检验。第二步是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三步是开展实验研究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学生采用同一份问卷进行词汇学习策略情况调查,采集研究前数据。第四步是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采用实验前调查所采用的同一份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同学再次问卷调查。第五步对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等。项目组的课题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教授大学英语都是必修课程,实验研究分别对12级涉外旅游专业2班和12级市场营销专业2班,即研究中的实验组开展网络、报刊及多媒体等三维词汇教学模式教学研究实验。对12级涉外旅游专业1班和市场营销专业1班,即研究中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词汇教学。对实验班开展了一个学段(18个教学周)的网络、报刊、多媒体课件等三维词汇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实验教学结束时对两组学生集中时间统一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开展访谈,回收问卷并记录访谈结果。本次随机发放问卷182份,回收182份,1份问卷漏答无效,一份问卷多选无效,即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4.数据采集: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采集研究数据。问卷调查的工具是一份关于网络、报刊及多媒体课堂等多维学习环境中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情感与社会策略。首先,在进行大范围调查前,课题组对问卷进行了试用,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12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了同质信度来检验问卷的信度,SPSS15.0输出的同质信度a具体表现为:元认知策略0.876、认知策略0.891、记忆策略0.912、情感与社会策略0.867,由此可以看出,词汇学习策略问卷各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均在0.80以上,这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选择正交因素专注法中的最大变异法,抽取4个因素,经分析条目分布比较合理,且累计解释变异量达到69.511%,表明量表的效度较好。第二,对实验教学前和实验教学后的问卷调查所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访谈数据来源于小组座谈和个案访谈笔记及录音。在研究中实验教学前和实验教学后分别对12级涉外旅游和市场营销2个专业4个教学班中的21位学生进行访谈,其中实验班11位,对照班10位,每次访谈都做了访谈笔记和录音,并随后对笔记和录音材料整理、总结归纳和分析。

5.数据分析:本研究中对采集的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了SPSS15.0进行均值分析、双尾T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对比分析:

本研究中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5级量表,均值大于等于3的是经常采用的策略,均值小于3的是较少采用的策略。从表3.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5大类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均值大于3的都只有1项,而且都是认知策略,其原因还需要在其他研究中进行分析探索;两组均值小于3的都有4项;对照组最大均值是3.2198,最小均值是1.8560;实验组最大均值是3.0659,最小均值是1.8683;两组的统计结果中都没有均值超过4的策略项目。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两组都是认知策略的均值在5大类中最高,而交际策略是均值最低的。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均值都在2~3之间。

2.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词汇学习策略的对比分析。经过开展实验研究之后,为了发现两组学生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采用情况上是否出现差异,项目组分别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和社会策略等层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分别从5个层面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情况。研究中采用了独立T检验来比较两组学生群体的策略均值和显著性水平。

(1)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的对比分析

Table3.2.1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元认知策略存在差异,从两组学生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均值看,实验组总体高于对照组;分别从元认知策略的各个因素来看,两个组在采用策略5、6、7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对策略5和7的采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对策略6的采用率高于实验组。

(2)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认知策略的对比分析

从Table3.2.2可以看出在词汇学习认知策略层面,实验组采用各项策略的频率都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频率最高的是策略(S11),均值为3.2527,最低的是S16,均值为1.8571。均值大于3的策略有9项,无均值大于4的策略。实验组采用频率最高的是S14,均值为4.893,最小的是S16,均值为2.8519,均值大于4的策略选项有2项。实验组与对照组策略采用情况存在十分显著差异的有7项(S10、S13、S14、S15、S16、S17.3)。存在较显著差异的有1项(S13),存在显著差异的有2项(S17.4、S17.5)。

(3)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记忆策略的对比分析

Table3.2.3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记忆策略上共有5项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显著性差异p≤0.001,共有2项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显著性差异p≤0.001,共有6项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差异性p≤0.05。从均值看,对照组记忆策略采用均值大于等于3的共有11项,实验组策略采用均值大于等于3的共有17项。

(4)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情感策略的对比分析

Table3.2.4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的情感策略采用中,在S49的采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照组的第S49想策略的均值为3.8571,实验组的为2.2346,显著系数为0.000。

(5)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

Table3.2.5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交际策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S50项策略两组的显著系数是0.538;第S51项策略两组的显著性系数是0.560。而显著系数p≤0.05时两组才具有显著性差异。

(6)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策略方差分析

Table3.3是采用方差分析法分别从元认知、认知、记忆、情感和社交等5个层面分析检验高职院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的特征与差异。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策略中存在十分显著差异的是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存在比较显著差异的是情感策略,而在元认知和社交策略方面从总体上分析发现,无显著性差异。

3.词汇学习策略与通过PRETCO―B考试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Table3.4中显示5大类词汇学习策略中有4类策略采用的频率与通过PRETCO―B的时间成负相关,分别是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交际策略。其中情感策略与PRETCO―B通过的时间成正相关。

4.访谈数据结果。(1)访谈问题一:你每周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多少小时?对该问题的访谈回答归纳发现:在大学一年级期间每周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大于等于5个小时的人数大约9%,4~5小时的人数大约12%,3~4小时的人数约17%,2~3小时的人数约20%,1~2小时的人数约22%,0~1小时的人数约26%,还有4%的学生课外很少或不学英语。访谈中超过60%的学生表示,上了大学二年级,没有参加CET―4或其他更高级别的英语等级考试目标了,如果没有英语课,可能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会更少,甚至不会自己在课外学习英语了。(2)访谈问题二:你在课外阅读中会选择网络英文读物、英文报刊或杂志吗?近85%的同学回答如果老师要求或指定某些网络、报刊或杂志阅读内容,在课外自己就会尽量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如果没有要求,自己往往及不起来读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读物等;近10%的学生回答在课外能主动阅读英文报刊或杂志;还有5%左右的学生上网时会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偶尔也会上英文学习网站学习。(3)访谈问题三:你认为英文网站和报刊杂志在英语学习中能发挥什么作用?访谈中95%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都认为如果能坚持在英文学习网站上学英语或能坚持在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读物一定能提高英语水平,但80%同学表示尝试过,但没有坚持,主要原因之一是感觉难度大,原因之二是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5%的学生对网络、报刊及杂志等课外读物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表示不置可否,因为觉得那些都太难,自己的水平差的太远,从没尝试过在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英文读物等。(4)访谈问题四:你希望网络、报刊或杂志等课外英语阅读学习如何进行比较好?48%以上的学生的回答都是希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阅读,老师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要求或安排学生适量适当内容的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阅读。希望老师能帮助甄选合适的篇章或内容。有31%的学生表示如果考试不考,就没有必要。有21%的学生表示希望网络、报刊或杂志等课外学习能和课堂教学挂钩,得到一定的指导等。

四、讨论及建议

1.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归纳分析及其对高职院英语课程教学的启示意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这样一个能利用网络、报刊、计算机、电视和无线电等多媒体多维学习条件的立体化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情况及其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方面呈现出一些明显特征,概括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点。第一,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采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频率普遍偏低,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采用情况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问卷调查中词汇策略所涉及到的51个项目中,采用均值最高的策略是3.5309,可见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采用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不高,不能通过有效利用词汇学习策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第二,经过一个学段的三维教学模式实验后,实验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词汇学习策略的频率比对照组高,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范围也相对宽泛,可见词汇学习策略是可以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培训和教授来提高对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的。第三,通过实验研究,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会利用网络、报刊、计算机以及电视等多媒体条件来学习英语词汇,积累词汇知识和扩大词汇量。在词汇学习策略的51个问题项中,实验组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条件有意识的扩大词汇和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条件学习词汇的分析结果明显高出对照组,两组学生的采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第四,词汇学习策略采用情况与学习成绩有明显因果关系,特别是有意识的利用网络、电视、电脑和报刊等多维学习条件学习词汇,积累词汇知识,扩大词汇量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作用比较明显。第五,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与学习成绩好坏有显著相关性。第六,词汇学习中的情感策略采用率与PRETCO―B通过的时间成正相关,说明在词汇学习中焦虑紧张情绪会降低学习效果。

2.基于研究结果的思考和教学建议。调查研究结果所呈现的特征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第一,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传授词汇学习策略知识,让学生了解词汇学习策略并能结合自身特点合理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有策略的学习有益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性学习能力。“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有意义,更能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持续性发展能力。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水平和学习特点,确立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和帮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可行性学习计划,并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自我监控计划的实施完成情况。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中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报刊、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构建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网络及报刊等课外自主学习衔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维学习环境学习英语,而不是盲目地玩网络游、聊天、看视频等,既浪费了有利的学习资源又浪费了大好学习时间。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可以分不同时段采用词汇学习策略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了解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中感到吃力的学生。第五,建设开发既生动有趣也富有英语语言知识性和文化性的网络课程,把英语学习与网络游戏、视频、音乐等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轻松有趣的网络学习平台。第六,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如报刊阅读、网络阅读等有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类似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扩大课外学习平台,培养课外通过报刊、网络等学习提高英语水平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第七,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要清晰,操作方法要可行性高,要结合本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构建能充分发挥报刊、网络、杂志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的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开发立体化教材,创建多维课程。

参考文献:

[1]Krashen,S. 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ypothesi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9.

[2]刘宇慧,刘晓燕.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国语文,2010,(6).

[3]王宇,张立杰.大学生认知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

[4]张萍.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6).

[5]Laufer & Nation(1999)A Vocabulary Size Test of Controlled Productive Ability[J].Language Testing,(16):36-45.

[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宁顺青.元认知策略在听力教学中的实施[J].长沙大学学报,2011,(11).

[8]何广铿.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9]曾棕根.网络课程平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陈小平.对改进网络学生自主学习的探析[J].教育探索,2010,(3).

[11]曾棕根.网络课程平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2]刘景福,钟志贤.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