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质装备论文

地质装备论文

地质装备论文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43

[中图分类号] TJ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73- 03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作为部队作战能力的组成部分,是保持和提高部队作战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从何而来、如何生成,对于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生成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军对于合同商保障能力的研究较少,本文着眼于新军事变革,以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要素为研究对象,着力分析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要素构成。

1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概念及其内涵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是由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与能力两组概念构成,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作为车辆装备军民融合保障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是指由签订了车辆装备保障合同的装备承制单位或其他地方力量实施的装备保障,其实质是把部队部分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以合同形式交给地方企业,以充分利用民间丰富的物质、技术、人力等资源来增强部队的保障能力。而能力作为特定主体从事特定活动的本领或力量,与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结合起来可以定义为:与部队签订了车辆装备保障合同的装备承制单位或其他地方力量,利用民间丰富的物质、技术、人力等资源完成车辆装备保障任务的本领。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是由车辆装备合同商这个具体的主体所拥有,不能狭隘地将这个主体理解为个体的人,也不能仅仅理解为合同商维修保障力量或是指挥人员,而应该认识到是合同商这个整体。不仅如此,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是能力系统中诸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虽然可以用合同商保障理论、保障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装备的性能等进行描述,但是这些只是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的部分因素,要形成合同商保障能力还需要社会科技、经济的支持等其他因素的推动,诸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构成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

2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要素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是由诸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弄清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的要素构成,是进一步认清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的内涵,进行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研究的基础。对于能力要素的构成,目前有多种看法,如果我们把生产力作为一种能力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就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范例,即生产力要素为劳动者、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说明了目标即劳动对象在能力要素里的重要作用。结合前人对能力要素的区分,本文将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要素分为资源性要素、支撑性要素和目标性要素。

2.1 资源性要素

资源性要素是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的基础,主要包括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人员、设备设施、器材、经费、信息资源等。

2.1.1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人员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人员是指与部队签订了车辆装备保障合同的装备承制单位或其他地方力量中具有一定的军政素质、身体素质,能够掌握部分部队车辆装备保障理论,遂行车辆装备保障任务的保障人员。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人员同建制保障人员一样是车辆装备保障任务的承担者、遂行者和实施者,是车辆装备保障顺利实施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战争呈现出车辆装备的高损坏、装备保障的高时效、装备保障人员的高素质等特点。我军装备保障队伍也正在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每一个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人员,都是由体力和智力共同构成的,即身体素质和军政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机结合。身体素质是军政素质的载体,强健的体魄不仅是完成车辆装备保障任务的基础,而且影响人员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发挥。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人员军政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2.1.2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设备设施

车辆装备合同商在野外实施抢救抢修任务时,除平板拖车外,并无特殊的如部队修理车、抢修车等装备,在担负野外保障任务时主要携带故障检测和诊断设备,以及针对特殊车辆所携带的修理设备。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环境高度透明,作战节奏明显加快,作战样式转换频繁,要求车辆野战维修装备必须具备较强的野战适应能力、机动保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1]。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设备作为野战维修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能够和部队车辆野战维修装备之间功能互补,减少可能导致功能产生内耗的因素,是否便于携带,将对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设施是指为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提供的场所。如军用车辆原始研制和生产单位的4S店、企业化修理工厂和其他有条件承担军队车辆维修和器材供应、存储的企业等。在上述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设施内,维修保障力量强大,存储器材丰富,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的优势。

2.1.3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器材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器材是指在遂行车辆装备保障活动中由合同商存储或供应的一切备件和材料,是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军车辆装备型号多、种类复杂,特别是新型车辆装备陆续列装部队,对车辆装备器材存储的结构、种类、数量以及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仅仅由部队承担车辆装备器材的存储和供应,将不能适应战时对车辆装备器材的大量需求[2]。充分依托车辆装备合同商现有的车材存储网点,优化存储结构,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下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以配送为核心的商品供应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部队需求为基础,实现车辆装备器材的实时供应,以节约成本,减少环节,提高车辆装备器材供应的流通速度和保障效能。

2.1.4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经费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活动可以理解为一种有目的的经济活动,处处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无论是车辆装备的维修、保养,还是合同商维修保障人员的理论培训、实践训练,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基础对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没有一定的国防投入就不可能进行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建设,进而影响到部队整个任务的完成。实际上,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经费投入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可以促进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建设,同时也是限制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规模,保持部队核心维修能力的一种方式。《美国法典》第10卷第2466节中关于“装备基地级维修的限制”规定:“各军种部和国防部各部局确定基地级合同商维修限制在50%以内”,其限制方式就是通过经费控制来达到的,这是为处理好合同商保障和军队建制保障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重要措施。

2.1.5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指与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生成、运用和安全等密切相关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主导型战争正在迅速成为现实。精确、实时、充分、可靠的信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车辆装备保障能力,还可以降低保障物资的储备量,从而改变传统车辆装备保障由于缺乏对保障资源的了解而造成的超量储备,用比传统装备保障少的资源,完成更多的装备保障任务。

2.2 支撑性要素

支撑性要素的功能是整合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保障能力资源性要素,是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资源性要素之间发生作用的纽带,主要包括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理论、管理、训练、法规、科学技术。

2.2.1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理论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理论是对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实践的总结,同时又指导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建设。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系统各要素只有在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手段、一定的形式组合,才能转化为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理论主要包括:合同理论、合同商管理理论、抢修性理论等。合同理论主要研究合同商与部队之间的权责关系、利益关系、任务区分以及违约后的处罚措施等;合同商管理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适应部队需求,保持和提高合同商保障能力的机制、措施等;抢修性理论主要研究包括战场损伤评估在内的战场损伤的检测与定位、抢修性标准等。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理论贯穿于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建设的整个过程,积极研究和发展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理论是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建设、发挥的基础环节,对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其他要素的发展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2.2.2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管理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管理是通过各种手段对车辆装备保障活动进行控制,以提高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管理包括:车辆装备合同商优选管理、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合同管理、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过程管理、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风险管理、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运行机制管理等。由此可见,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管理渗透于车辆装备保障的各个方面,它使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各业务过程间真正形成一个整体,确保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各要素协调发展。

2.2.3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教育训练

合同商保障教育训练是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组合性要素的内容之一。它是促进合同商保障主体与保障装备相结合、进而转化为保障能力的先决条件。对合同商的教育是指按照部队要求,对合同商保障主体的思想政治觉悟、作风、保密意识、组织纪律性等诸多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合同商保障训练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合同商保障主体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它包括学习部队车辆装备保障理论,熟悉部队车辆装备保障装备以及参加部队组织的综合演练等活动。合同商保障教育训练是使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诸要素的功能和目标,服从保障能力整体最佳目标的重要措施。合同商保障主体是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的第一要素,虽然他们不是军人,但是同样应该具备思想政治觉悟,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毅力,真正担负起决定性因素的作用,这些,只有通过教育训练的途径才能实现。

2.2.4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法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合同商保障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上,协调好装备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实现二者的双赢[3]。车辆装备合同商在遂行车辆装备保障任务时,其各种运作方式、各个运作环节,都涉及军方与地方的关系协调和利益调整,为避免在合同商保障实施中有可能存在的体制不畅、关系不顺、效益不高和行为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必须有一套完善、高效运转的法规体系和严格有序的法规实施环境作保证。通过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法规,理顺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各种关系,保证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高效有序、有章可循,促进合同商保障资源和部队建制保障的全面融合。

2.2.5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能力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科学理论与技术水平的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科学理论的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工程制造能力。从车辆装备保障能力的发展历程来看,科学技术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新型车辆装备的发展、维修保障人员科技素质的提高,也实现了相应的检测技术、维修技术的创新。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作为车辆装备保障的一部分,应该大力发展新型的可以快速准确判定车辆装备故障位置和原因的诊断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国家的科学技术能力作为基础。

2.3 目标性要素

目标性要素主要是指各种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任务,它是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的目标和方向。离开了车辆装备保障任务,合同商保障能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任务需求产生于平时和战时的全过程,对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具有启动、牵引作用。保障任务不仅决定着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的产生和存在,同时还决定着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3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要素间的关系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的资源性要素、支撑性要素、目标性要素分别构成了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生成的3个层次。资源性要素是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生成的基础条件;支撑性要素将资源性要素按一定质量、一定数量、一定空间、一定时间、一定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目标性要素是满足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需要,进而体现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的直接来源。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系统,由此构建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要素模型,如图1所示。

4 结 语

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要素,是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生成的基础,总结和分析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要素,有助于认清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生成的来源,揭示其能力生成规律,为下一步车辆装备合同商保障能力生成研究打下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春润,曹会智.车辆装备保障指挥学[M].北京:出版社,2005:2.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育装备;效能;文字;图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03-05

1 视觉类教育装备效能指标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人类的5种感知能力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使用

众所周知,人类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人类之间的交流也离不开这五种感知能力的支持。丧失任何一种感知能力,将给感知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不便和困难。虽然人类的这5种感知能力已经相当的灵敏,但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人类的感知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人类的眼睛只能看到波长范围很窄的“可见光”,人类的耳朵只能听到20 Hz~20 kHz范围内的声波等。人类是否存在上述5种感知能力之外的第六种感知能力?到目前为止,科学尚未证实人类存在“超自然的第六感”,因此,笔者仅针对上述5种感知能力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使用进行讨论。

目前,人们已经发明出很多精密的仪器来帮助自己感知更大范围的物质世界,以弥补感觉器官能力的不足,如望远镜、显微镜、超声检测、红外检测、无线电检测、X射线检测等检测仪器都能帮助人类扩大与增强感知范围和能力。在本文中仅讨论人类感知器官直接提供的感知能力,暂时不对上述仪器的作用进行讨论。

1)光的感知能力——视觉。人类通过眼睛的视觉来感知光,可直接感知的光波长为380~780 nm,称之为可见光。在教学活动中,文字、图片、视频、现实场景、肢体语言等都是用眼睛的视觉来感知的。利用人类的视觉感知能力进行教学,是当今教学活动中使用场合和使用频度最多的一种教学手段。为了利用好人类的视觉进行教学,与之配合的教育装备有黑板、投影、书、计算机屏幕、挂图等。

2)声的感知能力——听觉。人类通过耳朵的听觉来感知声音,可直接感知的声音频率为20 Hz~20 kHz。在教学活动中,语言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声音。音乐、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如动物的鸣叫、雷声、水声等)在教学活动中都会涉及到。利用人类的听觉感知能力进行教学,是当今教学活动中使用场合和频度次多的一种教学手段,仅次于利用视觉感知能力进行的教学活动。为了利用好人类的听觉进行教学,与之配合的教育装备有录音及播放设备、乐器、发出特定声音的物品和仪器等。

3)味觉、嗅觉、触觉。人类用鼻子的嗅觉来感知气味,用舌头的味觉来感知味道,用手(皮肤)的触觉来感觉物品的质地、震动、力等。较视觉和听觉的使用,味觉、嗅觉、触觉在教育活动中使用得相对较少,但在某些场合利用味觉、嗅觉、触觉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替代的。例如:化学、生物、化妆品等课程中就要用到嗅觉;厨艺、食品等课程中必须用到味觉;医学(切脉、按摩)、盲文、工艺品制作及鉴定等就要用到触觉。为了利用好人类的味觉、嗅觉、触觉进行教学,与之配合的多为一些实物类物品。当前,味觉信息、嗅觉信息、触觉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再现仍然是科学技术的难题,相关设备尚属研究阶段,例如“气味打印机”。

1.2 信息通信理论与教育装备

1)教育的本质。关于教育的本质,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精辟阐述。

①《教育词典》:“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传递文明的手段。”

②电子版《学生辞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授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办法。”

③英国的亚当斯在《教育理论的演进》一书中写到:“一般人确信,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传递知识。”

④仇春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传递。”

⑤阎志民、雷克啸在《对教育功能若干问题的探讨》一文中说到:“教育的本质是传递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手段。”

⑥康岫岩认为:“教育的实质是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果,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教育途径,再经过学生的内化、积淀,使其成为学生人生发展中持久的禀赋。”

⑦南国农先生在他的《教育传播学》中说到:“教育主要是传递前人的思想、经验、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播行为。”

从上面一系列论述中不难看出,教育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教育是对人类知识有目的的传递。只要是传递,就必须经过物理世界,就需要用到能够帮助传递的物品——教育装备,而教育装备的效能将直接影响到传递效率和效果[1]。

2)基于信息通信理论研究教育装备效能。教学媒体理论实践的教科书中,在讲述教学媒体传播过程的理论基础时,往往会引用通信理论中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教育装备效能时,同样要借鉴通信理论中的研究成果。信息通信理论中给出通信系统的模型[2],简称模型1,其框图如图1所示。

上述的通信系统模型框图是一种适用范围较宽泛的单向链路的通信系统模型,针对教育活动及教育装备来说,上述模型可做部分针对化的修改,得到教育活动中的通信模型,以下简称模型2。教育活动中的通信模型如图2所示。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information)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将信源中的信息传递给信宿。但是信息是不能直接传递的,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因此,要传递信息必须借助于某种载体,消息(message)就是信息的载体。在物理世界里,传递消息是通过信号(signal)来实现的,即信号是运载消息的工具,常用的信号有光信号、声信号和电信号等。

由模型2可知,因为接收方是人,因此接收信号必须符合人类感知器官的要求,超出感知器官能力的信号,人类是接收不到的,如超声波、X射线等是人类无法直接感知的。此外,由于接收方处理信息是在大脑中进行的,因此从接收信号中提取信息的过程(速度及复杂性等)也不能超出接收方大脑的能力,否则即使把大量含有信息的接收信号传给接收方,接收方也无法有效地从中提取出信息。

鉴于接收信号提出的要求,模型2中的其他几个部分,如发射信号、教育装备(信道)、干扰等,由此都有了相应的限制性要求。

在模型2中,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可以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也可以是同类型的信号。例如:发射信号是人说的话(声音),教育装备仅做了音量的放大,则接收信号也是声音,即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是同类型的信号——声音信号。又如:发射信号是存储器里的数字声音文件(电磁信号),数字声音文件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由扬声器播放出声音,这个声音就是教育装备根据发射信号产生出的接收信号,这便是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情况。

在模型2中可以看出,教育装备承担着信号传输和信号转换的任务,教育装备的效能就是教育装备完成信号传输和信号转换任务的能力。研究教育装备的效能,完全可以借鉴通信领域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基于信息通信理论研究教育装备效能是完全可行的。

2 视觉类教育装备效能指标

2.1 视觉类教育装备

模型2中,如果感官为眼睛,则要求教育装备输出的信号(模型2中的接收信号)为可见光信号,这类教育装备称之为视觉类教育装备。较常用的视觉类教育装备有计算机显示器、投影机、电脑白板、大屏幕触摸屏、幻灯机、电影、电视、电子书、纸质书、挂图、黑板、手机屏幕等。

2.2 从教育装备的技术指标到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

各种教育装备都有其特定的技术指标,例如投影机的技术指标有亮度、对比度、分辨率等几十项,而黑板的技术指标有材质、板面颜色、板面面积、板面光泽度、板面耐磨性、板面硬度、板面漆膜耐候性等。

可以看出,在教育装备的技术指标集里面,有相当多的各种各样的具体技术指标,它们的具体参数也很精确且具有可测量性,这些参数完全可以给出相应教育装备定量的描述。虽然教育装备的技术指标已经相当完整和精确,但是这些技术指标却与教育活动中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很难直接用于描述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例如:教师在使用投影机和幕布系统进行教学时,往往会问“后排的同学们能看清楚吗”这样的话,而不会去问“投影机的分辨率是多少”。又如:教师在大教室用扩音机上课时,往往会问“同学们能听清楚吗”这样的话,而不会去问“扩音机的功率是多少?教室的声强是多少”。

上述例子表明,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们关心的是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即“看清楚吗”“听清楚吗”等与教育活动明显相关的效能指标,而不是教育装备自身的技术指标如“分辨率”“声功率”等。虽然,教育装备的技术指标必定会影响到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即“分辨率”差的投影机必定会造成“看不清楚”,但是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们能直接体会到的是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看不清楚”,而不是技术指标“分辨率”差。

迄今为止,生产教育装备和使用教育装备时,看到几乎都是大量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指标,很少看到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这就造成了当今很多困惑问题的出现,例如:“教育装备好用吗?”“如何评价教育装备?”“教育装备的教学适应性如何?”“如何用好教育装备?”等等。

为此,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将教育装备的指标参数向教育需求再推进一步,即给出教育装备自身性能指标的同时,进一步给出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一旦有了明确的教育装备效能指标,那么教学活动中很多有关教育装备的困惑问题将迎刃而解。例如,在做教学设计时,有关教育装备使用方面的设计将变得更加精确和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笼统性地谈几条原则。当然,把教育装备的性能指标推进到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需要逐步去完成的庞大且复杂的工作。

2.3 文字展示效能指标

展示文字是视觉类教育装备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用投影机放映PPT、用计算机浏览网页等,无一不含有文字(包括符号)。用视觉类教育装备展示文字最重要的是要让接收者能够舒适地看清楚文字;能够迅速地识别文字;能够方便地阅读有相互关系的但在位置上有一定距离的上下文;能够在要求的时间内将需要的文字展示出来;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文字展示效能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量指标,一类是速度指标。数量指标的含义是接收者能够舒适地看清楚文字和迅速地识别文字的前提下,展示装备能同时展示出多少个文字;速度指标的含义是展示装备能够以多快的速度把规定数量的文字展示出来。本文仅对文字展示效能指标中的数量指标进行讨论。

1)文字数量。在研讨如何制作出一个好的PPT时,有人给出这样一条经验:“一页不要超过10~12行,一行不超过10个字……”这条经验里给出的120个字(10字/

行×12行=120字),就是PPT文字展示效能指标中的数量指标。

这“120”的数字是如何得到的?任何情况下PPT都能做到120个字的展示能力吗?PPT能突破120个字的展示能力吗?等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课堂教学的经验表明,当使用大课堂进行授课时,为了使后排的学生(接收者)能够看清楚黑板上的文字,教师往往使用大尺寸的字来写板书;如果在小教室里进行小班授课时,字的尺寸就没有必要那么大。因此,同样一块黑板,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其可以同时展示出的文字数量是不同的。这就是说,教育装备的技术指标(黑板的面积)仅仅与其自身有关,而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不仅与其自身有关,还与使用环境有密切关系。

教育装备的效能除了与其使用环境有密切关系外,还与接收者的情况有密切关系。例如在给视力比较好的年轻人授课时,板书中字的尺寸可以适当小一些;而给视力不太好的中老年人授课时,板书中字的尺寸就应该大一些。又如为年轻人设计的手机,其显示屏上能显示的文字数量就比较多;而为中老年人设计的手机,其特点是大字大按键,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能使中老年人看清楚,而不是在显示屏上能显示多少字。即同样性能的黑板或手机显示屏,如果使用者是视力比较好的年轻人时,其同时可展示出的文字数量比较多;如果使用者是视力不太好的中老年人时,其同时可展示出的文字数量就相对少一些。

综上所述,要从教育装备的性能指标直接推进到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是不容易的。为了得到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不仅要明确教育装备的性能指标,还必须明确教育装备的工作任务、使用环境和使用者(接收者)的情况。

2)文字数量的测量。将视觉类教育装备同时可展示出的文字的数量简称为文字数量。想测量出文字数量,可以采取两类方法来测量,即主观法和客观法。

主观法是让多名观察者按照已经规定好的评价标准对视觉类教育装备展示的文字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观察者给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再根据文字尺寸和展示面积等参数,最终得到文字数量这个教育装备效能指标的数值。视觉类教育装备文字展示效能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由于视觉展示类教育装备所展示的文字最终的接收者是人,因此用主观法来测量视觉类教育装备的文字展示效能指标是最直接的方法,一般也被认为是最合理、最准确的方法。但是,主观法不仅容易受到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有测量耗时长、代价高、过程繁琐等不足,因此在实际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客观法是将主观法中的多名观察者(人)替换成图像采集及处理设备,用图像采集及处理设备对视觉类教育装备展示出的文字进行接收、处理及评价,进而得到文字数量这个效能指标的数值。客观法测量视觉类教育装备文字展示效能的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2.4 图像展示效能指标

图像是指图与像的有机结合,既反映物体的客观存在,又体现人的心理因素。由于图像所承载的信息比其他形式(文字、语言等)的信息更加直观和丰富,因此图像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计算机、投影机等现代化教育装备的广泛使用,图像越来越深入到教育的各个方面。用视觉类教育装备展示图像最重要的是要让接收者能够舒适地感受到图像的整体效果,感觉不到变形和失真;能够不费力地观察到图像的细节;能够在要求的时间内将需要的图像展示出来(即要求动画和视频的流畅);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图像展示效能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质量指标,一类是速度指标。质量指标的含义是在保证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展示装备展示出图像细节的能力;速度指标的含义是展示装备能够以多快的速度把规定数量的图像展示出来。本文仅对图像展示效能指标中的质量指标进行讨论。

1)图像质量。在讲述如何制作出一个好的PPT时,教师会介绍这样一条经验:“能用图就用图,所有的人都会先挑图看;PPT上别写那么多字,没人看,除非你打算照着念……”通常情况下,投影机+幕布系统都能很好地将PPT里的图展示出来,师生们很少对展示出来的图像质量提出异议,其原因是现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大多数图像均为示意性质的(如本文中的几幅示意框图)。对于这类示意性图像,接收者的观察重点不是图像的细节,因此即使这些图像的细节有所缺失,也不妨碍接收者理解教学内容,即此类图像细节的缺失对教学活动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在有些课程中,视觉类教育装备所展示的图像质量高低就能给教学活动带来很大的影响。

例如,数码相机在高感光度时拍的照片,其噪声、锐度、色彩饱和度、画面层次等都将变差[3]。在讲述数码相机“感光度与画质关系”的课程时,教师往往展示出低感光度和高感光度的两张照片,让学生观察这两张照片的差异,以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感光度与画质关系”。但是,在用投影机+幕布系统进行照片展示时,很难甚至根本看不出这两张照片的差异。为什么明明有差异的图像,经过了投影机+幕布系统的展示后就看不出差异了呢?原因是投影机+幕布系统的图像质量展示效能远远不能满足展示数码相机照片的要求。

2)图像质量的测量。与视觉类教育装备文字展示效能的测量方法类似,可以采取两类方法来测量视觉类教育装备的图像质量展示效能,即主观法和客观法。

主观法是让多名观察者按照已经规定好的评价标准对视觉类教育装备展示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观察者给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图像展示质量这个教育装备效能指标的数值。视觉类教育装备图像质量展示效能评价标准可以参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如CCIR500-1主观评价标准(Methodology for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levision Pictures, recommendation ITU-R Rec. BT. 500-11),如表2所示。

由于视觉展示类教育装备所展示的图像最终的接收者是人,因此用主观法来测量视觉类教育装备的图像展示效能指标是最直接的方法,一般也被认为是最合理、最准确的方法。但是,主观法不仅容易受到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有测量耗时长、代价高、过程繁琐等不足,因此在实际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客观法是将主观法中的多名观察者(人)替换成图像采集及处理设备,用图像采集及处理设备对视觉类教育装备展示出的图像进行接收、处理及评价,进而得到图像质量这个效能指标的数值。客观法测量视觉类教育装备图像展示效能的方法有很多,图4所示为基于“部分参考模型图像质量评价方法[4]”的视觉类教育装备图像展示效能测量系统框图。

3 教育装备效能指标的应用

3.1 根据教学需求选择教育装备

这里讨论的不是如何根据教学需求选择教学媒体的类型,而是讨论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教育装备将教学需要的内容更好地展示出来。

某教室同时具有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投影机和幕布等组成的系统),假设该教室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同时展示文字数量为120个字符(12行,每行10个字符),该教室的黑板可同时展示文字数量为400个字符(8行,每行50个字符)。假设授课时只展示文字和符号,不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文字以外的内容,那么在教学时,该使用黑板呢,还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放PPT呢?

如果用为数不多的几个字就可以把课讲完(例如整节课所展示的文字仅仅为“第一讲 绪论”这5个字),那么就大可不必为选用哪种教育装备而操心了,因为无论是黑板板书还是PPT都可以轻松地将这5个字(教学任务)展示出来,其原理是黑板板书和PPT的文字展示效能(400个字符和120个字符)远大于教学任务(5个字符)的需求。

如果授课时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和符号,那么就有必要认真考虑该使用哪种教育装备了。例如在讲授通信原理课程时,需要展示大量的公式,有些公式非常长(七八十个字符以上),有时还需将几个这样的大公式对比着看。要将这些长到被师生们形象地形容为从黑板这头写到那头的公式展示出来,用PPT就不合适了,因为PPT的文字展示效能(120个字符)已经不能满足展示这些大公式的需要了,如果强行使用PPT,则会出现完整的公式被分割展示、对比各个公式时需来回翻页等影响教学的情况,此刻应选择黑板板书进行教学。

3.2 根据教育装备的现状设计教学策略

有些场合是无法选择教育装备的,如在大礼堂做讲演时,只能用PPT来展示文字和图像,因为黑板在大礼堂里使用时,其展示效能非常低,以至于很多大礼堂不再设置黑板了。同样是投影机+幕布系统,在大礼堂使用时,其同时可展示文字数量要少于其在普通教室里使用时的数量,例如有的大礼堂里的投影机+幕布系统,其同时可展示文字数量仅为50个字符(5行,每行10个字)。如何用好这50个字符的展示能力把教学工作搞好,就是教育装备给教学设计提出的要求。

有了非常明确的教育装备效能指标,因此教育装备给教学设计提出的要求也是非常明确的。有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设计教学策略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这里就不占用文字赘述了。

3.3 提出对教育装备的设计要求

教育装备的发展是教育需求所拉动的,教育对教育装备提出的最直接要求常常是教育装备的效能指标,而非教育装备的技术指标,因为教育装备的效能是教育装备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如“看得再多些”“看得再清楚些”“听得再清楚些”“用得再方便些”等,都是教育对教育装备提出的效能要求。

在过去的投影机+幕布系统中,投影机的屏幕比例是4:3,使用这样的系统做文字展示时往往感到每行可展示的文字数量比较少,不少师生都希望屏幕能再宽一些,能多展示些内容。近期出现的屏幕比例为16:9的投影机,其每行可展示的文字数就多于屏幕比例为4:3的投影机。因此,在新建多媒体教室时,不少用户倾向用屏幕比例为16:9的投影机。

在前文2.4的1)中曾谈到用普通投影机+幕布系统进行“感光度与画质关系”教学时遇到了一个困难,即投影机+幕布系统无法表现出高感光度和低感光度时拍摄照片的差异。为此,师生们希望有一种能表现出此类照片差异的展示设备。在没有新装备之前,师生们解决上述难题的方法是放弃投影机改用计算机屏幕,虽然计算机屏幕能够表现出此类照片的差异,但是面积较小、个人化的计算机屏幕在解决上述问题后又带来新的其他问题。近期出现的大屏幕液晶书写屏由于具备了面积大和显示质量高的特点,因此在一些要求展示高质量图像的教学中得到青睐。

参考文献

[1]胡又农,等.教育装备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Haykin S. Communication Systems[M].4th ed.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3篇

>>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希望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践行之路 数控技术的应用和装备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产业化驱动的城镇化创新发展之路 《女性时尚》频道:探索产业化品牌发展之路 试探陕西小吃产业化发展之路 微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走产业化之路 促进沼气事业发展 创新开拓走集团产业化发展之路 江阴市蔬菜生产产业化发展之路 医药产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涿州影视城探寻影视城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教育装备发展的生态之路 教育“产业化” 秦淮花灯产业化之路的思考 物流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产业化:银行业的高绩效之路 科迪乳业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传统种植业的产业化之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到2012年时的年采购额度已经超过了355亿元人民币。

图1 全国中小学教育装备逐年采购情况

教育装备的需求量巨大,但是大到贵重仪器设备,小到试管烧杯,品种繁多,内容复杂,采购时往往以多种产品共同打包的形式进行招标,这就对投标商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即必须对所有产品都要了解,都能够提供;而只有当教育装备产业化时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完成这一目标。另外,一些高端的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在采购初期设计与论证时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很高,学校(尤其是中小学)一般无法提供这样的技术人员,此时教育装备产业便可以利用自己的研究机构对其进行科学慎重的设计,为学校提供有效服务。

3.教育装备的质量

教育装备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质量两个方面。目前,教育装备的质量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教学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及质量管理的思路”课题研究调查报告》一文用大量的数据描述了教育装备质量低劣现象[2]。文中将教育装备存在的问题分为4类:(1)设备质量较差;(2)设备品种和数量与实际需求不符;(3)设备陈旧;(4)易损件未及时补充更新。其中的(3)和(4)属于使用单位自己的管理问题,在此不做评论;而(1)和(2)则分别为教育装备产品质量问题和供应商的服务质量问题。如果对文章中开列出来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存在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分类,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所有这类产品都是前面提到的“教育装备专业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这些产品都是教学专用仪器设备,如:电机模型、学生电源、摩擦力演示器、光化学演示器、显微演示装置、简单机械等等,而计算机、投影机等“教育装备通用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只出现在“设备陈旧”和“易损件未及时补充更新”项目中。如果进一步分析生产这些教学专用仪器设备的厂家,就会发现基本上都是一些零散的、未形成规模的,甚至是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小型企业。所以,仅从保证教育装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角度看,教育装备产业化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十分巨大的。

三、教育装备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教育装备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已经通过一些国内的相关项目实施而被证实,以下是4个典型案例。

1.施河蓝天教具城

中国施河蓝天教具城于2012年11月初落成,占地580亩。到目前为止,施河镇有教学具生产企业180多家,形成了智能实验室设备、大型幼儿玩具、校园软件开发等6大类2 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教具产销地。施河蓝天教具城计划通过6~8年的建设,最终成为中国教育装备产业产品的集中展示、采购交易、新品研发、上下游行业分工协作、技术服务交流的首要平台,成为全国最大的科技型、开放型部级教学具生产和研发基地。

2.襄阳教育装备产业城

中国教育装备产业新城(襄阳)项目是湖北省政府2012年、2013年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整体由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配套三大部分构成。通过二、三产业联动,商贸促进工业,形成教育装备的设计、研发、标准、质检、营销、商贸、材料、制造、体验、采购、物流、金融、信息等系列“高效、系统、低碳、环保”的完整产业链。该项目以积极引领、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形成教育与教育装备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新城,打造世界级的教育产业综合体为目标。

3.山东省教育用品采购基地

2007年12月28日,山东省教育用品采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也是全国首家省级教育用品采购基地,坐落在江北最大的文化教育用品集散地―临沂小商品城。采购基地占地6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9.8亿元,是中国北方交易条件和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现代化教育商品集散地,中国教学实验仪器生产、经销基地,全国教学实验仪器进出口基地,主要为山东乃至全国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职业学校的教育用品、教学仪器、幼教玩具实现“一站式”集中招标采购,年拉动教育用品采购额达60个亿。

4.长江教育装备城

长江教育装备城于2013年3月22日开工奠基,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已入驻。装备城作为教育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项目集群、产业集聚”的发展方向,打造出一个以综合服务平台为建设主要着力点,形成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聚集,以区中园、园中园为特色,区域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新型教育装备产业园区。园区与高校协同创新,加快了教育装备的研发步伐,提高了研发应用水平。园区拥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对学校教育装备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

这些成功案例有力地证明:教育装备的发展走产业化之路是完全可行的,也将会成为一种大趋势。

四、结束语

教育装备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高速向前发展,而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并依赖现代化的装备。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没有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既是对教育现代化的促进,也是对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本文从理论上说明了教育装备的产业化概念,并论及了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通过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验证了教育装备发展的产业化之路是一条通往教育装备现代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EB/OL].http:///link?url=jF52C8JHSMKEoOaM1j5CxzX36vZmEmLTgRSgr6Kp6wYCponpfjVC-S5SC2rjcsKq.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4篇

(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 050003)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03,China)

摘要: 基于十八大强调发挥文化软实力的背景,提出装备质量建设中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论述,分析了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并从装备质量建设实际出发论证了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必要性,最后给出装备质量建设中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方法策略。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stressed to play the soft strength of the culture, this paper proposed to implement Six Sigma quality culture in equipment quality construction,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Six Sigma quality culture, demonstrated the necessity of Six Sigma quality culture from construction reality of equipment quality, and finally proposed the method and strategy to implement Six Sigma quality culture in equipment quality construction.

关键词 : 六西格玛;质量文化;装备质量

Key words: Six Sigma;quality culture;equip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83-02

0 引言

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质量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甚至影响着战争的胜败,也正是由于装备质量的这种属性,所以一直以来均有一个共识,即武器装备质量第一。随着未来信息化战争对装备质量建设需求的不断增长,创新装备质量建设模式方法、提升装备质量建设能力水平、追求装备质量建设卓越绩效,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军装备质量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能够助推实现装备质量建设的持续改进,实现装备质量建设的卓越绩效。

1 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内涵

西格玛是统计学中用来表示标准偏差的希腊字母(σ)的译音,也即表示总体数据分布对目标值的离散程度指标,是一种评估产品和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参数,6σ质量水平代表着百万出错机会(DPMO)中不超过3.4个缺陷。随着六西格玛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方法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六西格玛已经不再仅是一种质量改进的方法,其核心已经拓展为包括沟通、培训、领导艺术、团队合作、度量和以顾客为中心等价值观驱动的变革方法,旨在提高组织竞争力和变革质量文化。将六西格玛价值观融入现有的装备质量文化中,以六西格玛理念和思想贯穿装备质量管理的始终,并据此确立装备质量的宗旨和目标即为六西格玛装备质量文化。其强调追求精益求精、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完美目标,使用一整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提升装备质量战略执行力,促进组织完成其使命,实现组织愿景和战略目标。

2 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特征

2.1 顾客至上,需求牵引 六西格玛遵循的是一种以满足顾客需求、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的顾客导向文化,六西格玛装备质量文化的一个核心要素即为组织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满足顾客需求和超越顾客期望这个中心来进行,要求任何活动都必须强调倾听顾客的声音,并以此驱动质量改进,消除缺陷,并基于顾客要求评价改进的效果。装备质量虽然一直也强调用户至上的理念,但仍主要采用检验和试验等一系列方法来保证装备质量,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装备建设的发展,也与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不相适应,因此需要变革文化。

2.2 过程控制,基于技术 六西格玛质量文化强调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管理理念,聚焦于过程改进,目前装备质量管理中很多组织的经营决策是基于感觉和经验的,或是一些想当然的观点和假设,制约着装备质量建设的科学性。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即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甚至到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都要通过过程管理来落实,六西格玛质量文化提倡从开始就界定和测量过程输出关键绩效指标及其基线值,综合运用各种统计技术和工具来挖掘和整理装备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探测,以揭示其内在发展规律,确定显著影响关键绩效指标的过程因素,进而通过改进获得优化的结果,为组织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3 全员参与,团队作战 六西格玛装备质量文化推动的是员工行为工作方式的转变,形成一种同心协力克服障碍,全员积极参与、关注组织改进和创新的文化氛围。现有的职能式组织结构往往由于业务目标的差异导致产生沟通壁垒,而大大影响了流程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实施六西格玛装备质量文化,扩展跨职能合作的机会,团队成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与企业的使命、愿景、战略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共同的团队使命和目标将各业务流程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消除沟通壁垒,增进无边界合作的沟通文化,从而构造一种真正支持团队合作的管理结构和环境。

2.4 持续改进,精益求精 六西格玛装备质量文化还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持续改善文化,为组织提供的是一个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的近乎完美的努力方向,组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建立鼓励创新和变革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新方法、贯彻执行新理念,促进组织实现持续改进。装备质量建设诸多现实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是缺乏实现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质量的有效手段,六西格玛装备质量文化将成为实现持续过程改进的最佳选择和有力工具,关注过程改进中的速度和质量等瓶颈问题,旨在消除过程浪费、降低过程波动、提高组织绩效。

3 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必要性

我军目前装备质量建设的全员全程参与意识、持续改进意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持续改进的创新机制和工作氛围尚需进一步完善,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重视装备质量文化的建设。

3.1 推进装备质量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军装备质量建设重点是要遵循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存在的种种矛盾和现实问题,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等手段难以有效解决,必须促进人与思维理念及行为方式的转变,要将装备质量建设规划在各项活动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沟通,使得装备相关人员对装备质量目标、理念及战略规划产生认同感,通过改进人员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发挥人的各项潜能,完善装备质量建设持续改进的创新机制和动力机制。因此,大力推行六西格玛装备质量文化对于促进我军装备质量建设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完善装备质量建设持续改进的重要举措 六西格玛装备质量文化所秉承的持续过程改进和追求卓越绩效的理念,其核心是关注过程改进中的速度和质量等瓶颈问题,是消除过程浪费、降低过程波动、提高组织绩效的有力利器和有效手段。在当前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快速发展、装备质量建设问题突出的形势下,需要寻求从顶层发展理念到具体方法技术的变革与创新,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这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体系是有效手段和有力工具,对于追求装备质量建设的卓越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牵引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3.3 满足作战形式多样化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 现代化的战争局势复杂,形式多样,对装备质量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我军装备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是目前我军装备建设的重要任务。装备质量文化素质是保证装备质量工作的前提,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根本目的是确保为部队提供质量优良、性能先进的武器装备,形成持续战斗力,文化虽不是直接战斗装备,但是保证战斗力更强大、更持久的保障力量,建设与强军目标相适应的六西格玛质量文化,能够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推进装备建设跨越发展,全面提升部队文化素养和战斗力水平。

4 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方法策略

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构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途径,还要有领导的重视及全员积极参与的氛围做保障。

4.1 明确六西格玛质量文化战略目标 制定清晰的六西格玛质量文化战略目标,将文化建设同装备质量建设目标密切联系,是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成功所必须的。但也并不是说将文化纳入组织战略即能推动,有学者研究认为只有当一项战略能在组织内生成连锁反应时,才能对组织影响变革,才能推动组织的文化建设和变革。在六西格玛质量文化推行过程中,如果组织的六西格玛质量文化战略清晰、明确、协调一致,就能将六西格玛愿景、目标作为重要内容在全员加以明确阐述和传达沟通,才能被员工广泛理解和接受并植根于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的行动,而促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前提。

4.2 梳理六西格玛质量文化推行关键 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培育、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需要通过环境氛围营造、产品特色包装、建筑、纪念品等形式宣传构建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物质层,借助生产环境、文化设施、生活设施等不同方式转变质量观念,诠释组织质量价值观、精神理念,增强组织文化的凝聚力;其次建立与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相适宜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结合组织特点,制度质量管理要建立的程序、规范与标准,采用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明确相关质量法规和质量监督机制,完善六西格玛质量文化制度层;最后提升组织各种活动的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使组织全体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将六西格玛质量原则、目标等做为主题的使命和愿景深入人的灵魂,转化为一种质量习惯,才能真正形成质量文化的提升。

4.3 保证最高领导者的承诺行动 最高领导者是质量文化建设的环境缔造者和制度推进者,保证组织最高层对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支持,是推行成功的利器。高层领导在组织内具有确立价值观、营造组织文化的职责,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文化时,最高领导应将六西格玛价值观融入组织现有的价值观,以身作则,与关键人员一起参与执行六西格玛质量活动,变革组织文化,使人员的信念、态度和期望与六西格玛质量文化同步。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体制调整和环境建设,强调不断培育先进思想文化,持续不断地加强这些软投入,为实现装备质量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4.4 确保全员共同参与质量文化建设 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推行需要组织所有人员一起协调运作,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智慧来制定战略将会加速文化变革。这就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一种认识,所有工作都与装备质量有关,所作的工作都会影响装备质量,装备质量的提升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建设良好的配合与沟通机制。通过组织开展六西格玛质量文化观念和技能的培训,让组织成员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及机遇,激发全员对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需求,六西格玛被普遍认同并实施时,六西格玛文化在装备质量建设中的作用即开始显现。

参考文献:

[1]马林,何侦.六西格玛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罗洪涛,颜冬.用文化力助推战斗力[J].政工导刊,2013(6):11.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第5篇

 

本文旨在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按照系统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构建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实提升装备采购干部岗位任职能力培训效果。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任职教育各培训班次中实践教学不低于总教学时间的60%。不难看出,实践教学已上升到任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实践能力已成为任职教育培训对象的核心能力,实践育人已成为任职教育的重要育人方法。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注:本文将任职培训作为任职教育的一种)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其实践教学体系,是落实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培训对象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是任职培训实践育人主体功能的根本要求,更是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规范组织、有序运行的基本途径。因此,创建、运用、发展“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承担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任务的院校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本文以装备采购干部学员任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员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高素质实用型军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积极探索适应装备采购干部任职需求、反映任职培训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任职岗位阶段性培训的需要。任职培训阶段的装备采购干部已经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理论素养,故他们需要的是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这样,重在培养能力的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得以彰显,与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相比,实践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其重要地位上升并超越理论教学而成为主导。另外,任职培训周期短、任务重,教学不可能兼顾高深的理论知识,应以提高岗位任职能力的实践教学为首选形式。

 

2.满足学员现实需求的需要。任职培训对象都是成人,更加强调学以致用。尤其是具有装备采购工作相关经历的学员,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具有切身的感受,渴望学到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能够契合他们原有的任职经验,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和空间。这种在实践中体验、在解决问题中提高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仅能够满足他们自尊自信的心理需要,还能够解决学员学以致用的学习需求。

 

3.提升培训效果的需要。传统的装备采购干部培养主要依靠自身摸索、课堂讲授、“师傅带徒弟”等方法,但随着武器装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系统越来越大,对装备采购干部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职培训应该以强化岗位技能为重点,应由岗位教材培训转向岗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专项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训的质量和实训过程。传统培训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装备采购干部岗位任职培训需求。

 

4.紧贴装备采购干部实战化的需要。任职培训学员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培训方式更应实战化。模拟训练通过对真实环境的模拟,可明显提升培训质量。一是可以让参训学员身临其境,切身体会监督环境与过程,找准监督的重点与难点;二是模拟训练系统具有可控、可重复等特点,受各种限制较少,既可模拟平时无故障状态,又可模拟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具有高效率、高效益的独特优势。

 

二、国内外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实践教学在地方人员职业教育中发展得又好又快。它为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特性。因此,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一直以来都是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只要审视当下的职业教育,就会发现国内外都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论述。

 

在国外,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从做中学”和“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德国则提出“双元制”的职业培训模式: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澳大利亚在二战后提出能力本位培训思想;俄军院校强调以实际作业和练习为主,以讲课为辅,教学过程中大量安排作业和演练,以培养学员的实际能力。

 

在我国,实践教学源于职业教育,对其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初期时,学者们大都从实验、实训、实习的层面来理解和推行实践教学,这对实践教学是一种狭义的理解;2000年左右,即中期,又有研究者重视如何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已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保障体系等子体系中。

 

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的转型,军队内部对任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通过检索《中国军事教育》、《海军院校教育》等军事类期刊文献,发现研究任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论文有300余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实习、实训、实演等教学环节展开,从教学环节来理解实践教学;二是着眼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借助系统构建一个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总之,从国内外的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来看:一方面,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但是由于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国情差异,不能将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简单地生搬硬套。务必要在立足于我国实践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来借鉴和使用。另一方面,从国内的实践教学研究来看,研究者们多倾向于就事论事,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多以某个局部现状为出发点来探索对应的解决办法,缺乏从系统理论上认识、探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三、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体系是系统之系统,所以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毋庸置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影响实践教学的方方面面出发,方能构建一个完整、实用的体系。

 

1.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体系构建原则。(1)系统原则。系统原则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原则。在构建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系统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充分考虑教员、学员、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等要素的特点;二是注重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结合;三是需要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进行有效结合,不能两张皮。(2)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过去,院校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当前,新的培训目标出来以后,理论教学内容势必要进行精简与优化,体现能力本位思想,突出实践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与方法。(3)循序渐进原则。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难以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查漏补缺,多收集学员、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持续改进,方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2.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体系构建目标。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是提升岗位任职能力培训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搭建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综合实验与训练环境,支持装备采购管理专业的科研、教学以及初级、中级层次人才培养;二是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现地或环境模拟实现质量问题故障诊断的辅助决策,为装备研制、生产、部队装备维修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分级分类设置教学内容,加快装备采购干部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

 

3.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体系框架。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条件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考核体系,具体内容如下:(1)装备采购干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任职教育人才培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总和。该项内容将着眼参训学员岗位需求,深入探索初、中、高三级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每门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修改,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确定。

 

(2)装备采购干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化。该子体系将系统研究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成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采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模块化的方法构建实践教学课程。

 

(3)装备采购干部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包括很多内容,该子体系主要包括教员队伍选拔和培养研究,实践教学教材(案例库)、器材和实验室训练模拟平台(装备采购模拟训练系统、装备质量监督与检验验收模拟训练系统)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基地联教联训模式研究。(4)装备采购干部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实践教学方法体系是实践教学内容传输的渠道。该子体系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内容,构建专题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想定作业式教学法、参观见学式教学法、综合演练式教学法等方法体系,提出每种教学法的适用对象、程序与注意事项。

 

(5)装备采购干部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实践教学效果提高的关键,也是持续改进的基础。该子体系将以实践教学目标位标准,不仅注重课终和过程的考核结果,还将建立院校与部队的联考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承担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任务的院校必须贯彻落实“教为战,练为战”的宗旨,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培训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力争将传统的理论传授为主转变为以提升岗位任职能力为主的培训目的。本文仅初步构建了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后续将进行更加细化、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