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白雪公主故事

白雪公主故事

白雪公主故事

白雪公主故事范文第1篇

在故事开始时,王后坐在在一个敞开的窗户边,冬雪像针一样刺破了她的手指,导致三滴鲜血滴落在雪地和乌木窗框上。她欣赏着三种颜色的混合变化,对自己说:“哦,我多么希望我有一个女儿,皮肤像雪一样白,嘴唇像血一样红,头发黑得像乌木窗框”。不久之后,女王的确生一个女儿像皮肤雪一样白,嘴唇像血一样红,头发黑得像乌木一样。他们便给她取名叫白雪公主,不久之后,女王去世。

经过一年之后,国王娶了一个新妻子,这个妻子非常的美丽,但是她目空一切俄日企鹅非常骄傲。这个新王后拥有一个神奇的魔镜,每天早上她问:“魔镜在我手,谁是这块土地上最美丽的人?”。镜子总是回答说:“我的女王,你是最美丽的在那块土地上。“女王总是感到很高兴,因为魔镜从来没有撒谎。但是,当白雪公主长到七岁,她变得美如天使甚至比女王更美丽。当王后问她的镜子,它回答:“我的女王,你是这里最美丽。但白雪公主比你更美丽一千倍。”

女王很震惊,她的脸因为生气变得又绿又黄,内心充满嫉妒,从那一刻她的心开始反感白雪公主。嫉妒和骄傲,像杂一般在她的内心生长,让她彻夜难眠。女王命令一个猎人把白雪公主带到森林的最深处杀掉。她要求猎人带回白雪公主的心肝,以证明白雪公主死了。猎人将白雪公主到森林里,但当他提高自己的刀后,他发现自己无法下狠心杀死她。

白雪公主看见了猎人的举动抽泣得祈求猎人:“哦,亲爱的猎人,请不要杀我!让我自己了解我自己的生命,我将跑进森林,再也不会回来!”。猎人认为他离开白雪公主后,女孩一定会被野生动物吃掉。他就向一个厨师要了野猪的心肝交给了女王。

蜿蜒穿过森林后数日,白雪公主发现一个属于小矮人的小别墅。因为没有人在家,她吃一些饭,喝了点酒,然后拼起了所有的床。最后拼起的床足够让她舒适躺下,她就在床上睡着了。当小矮人回家时,他们立即就能知道有人偷偷潜入的,因为家里的一切都是一团糟。

在他们大声讨论谁偷偷潜入了自己的家,最后发现熟睡的白雪公主。这时女孩醒来了,对他们解释发生了什么事,小矮人怜悯她,说:“如果你保持房子的整洁,做饭,铺床叠被,洗衣服,缝纫,和编织,并使一切干净有序,你就可以和我们住在一起,你会有你想要的一切。但他们警告她独自在家时要小心,不要一个人到山里乱跑,也不要相信陌生人。

白雪公主故事范文第2篇

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洛普(Vladimir Propp,1895―1970)是当代著名民间文艺学家,苏联民间创作问题研究最为杰出的代表。普洛普的研究领域涉及民俗学领域、结构主义领域、叙事学领域等。1928年出版的《故事形态学》,作为普洛普的开山之作,几十年来不断被许多国家的学者阐发、运用,乃至“克隆”出本国的“版本”。[1]普洛普提出的故事形态学理论改变了此前研究者从历时组合角度研究故事的方式,即描述故事的分类和实质阶段,从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开创了叙事结构类型研究的先河。[2]正如法国著名符号学家A・J・格雷马斯所说:“对于叙事本质的思考,是从急促地研究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开始的。”[3]普洛普的故事研究也是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的分水岭,并成为学科研究历史的转折点。[4]他的学说也对中国小说类型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小说类型学学者纷至沓来,吸收借鉴普洛普故事形态学理论并作为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国外诸多的研究者及其作品,如结构主义诗学创始人诺曼・雅各布森、美国民俗学家艾伦・邓德斯的《北美印第安人民间故事形态学》、法国社会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罗兰・巴尔特对巴尔扎克小说《萨拉辛》的分析专著和论文《叙事结构分析导论》等,都受到普洛普理论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后,普洛普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逐渐被电影研究者引入电影叙事学研究领域,作为经典的理论依据来研究电影叙事叙事层面的理论方法。

对于民间童话故事的研究由来已久,早期俄国学者运用收集并分类最基本的“母体”的方法来对童话进行研究,19世纪俄国文史学家维谢洛夫斯基对于童话的研究,是采用人物和主题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童话的“母体”是最基本的叙事单位,不可再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出于对传统研究和收集分类研究方法逻辑的质疑,普洛普在《故事形态学》一书中,认为分析应以故事的结构为着眼点,以故事组成单元在童话中的组织与结合方式为重心。[5]普洛普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来分析童话结构――功能(Function)。他通过实验,用100则俄国童话作为素材,将文本分解成一个功能即角色的行为,排列顺序分类整理后发现:(一)人物功能是构成童话文本叙事中那些一成不变的,最基本的成分。(二)功能的总数是有限的,可以进行归纳。(三)功能的顺序是恒定的。(四)就结构而言,所有的文本只有一种形态。[6]以下本文将运用普洛普“角色和功能”理论出发检视电影文本的叙事层面。

一、 电影文本的角色分析

普洛普研究发现,七类角色寓于三十一项功能之中,并且每种角色依然承担一定的功能与各自的表演者相互照应,而人物可能充满了可变性,具体言之,相同的人物会在具体的文本中卷入若干的“行动范畴”,不同的人物在同一文本中会卷入相同的“行动范畴”,这七类角色分别是:(一)坏人(破坏分子);(二)施惠者;(三)帮手;(四)公主(要找的人和物)和他的父亲;(五)派遣者(外出历险者);(六)主人公(英雄);(七) 假英雄(假主人公)。

本文将根据《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的故事为童话文本的范本,借以检视电影文本叙事。格林童话文本中,白雪公主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英雄),也是继母(新王后)寻找和加害的对象,即公主(要找的人和物)。后母扮演坏人(破坏分子)的身份贯穿故事始终。猎人即是继母(新王后)企图杀害主人公的“帮手”,也作为主人公的“施惠者”而出现。王子作为“派遣者”(外出历险者)的身份出现,却碰巧吻醒了沉睡的白雪公主成为新的“施惠者”或“英雄”。七个小矮人热情的收留并帮助了白雪公主抵御继母的迫害,其角色在“施惠者”与“帮手”之间转换。

《白雪公主与猎人》电影文本相比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通俗文学文本而言,白雪公主作为主人公,她拥有“世界上最美”的容貌。继母因为妒忌意图加害白雪公主,企图斩断国王的血裔。侥幸逃脱后的白雪公主又被猎人带至黑色森林予以杀害,但良心受到谴责的猎人却放了白雪公主,相伴踏上逃亡之路。一路上遇到了深爱着白雪公主的王子,保护公主的八个小矮人。最终故事的结局颠覆了原有童话故事的剧情,深情一吻的人变成了猎人,复活的白雪公主为了解放在黑暗中的人们奋力反击继母夺回王位。我们可以将电影文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白雪公主的逃亡过程;第二部分白雪公主的“反击”过程。

在第一部分中,各个角色的功能与童话文本基本相似。第二部分中,白雪公主却成为拯救人民的“英雄”;猎人作为继母“帮手”的身份传换为白雪公主除恶的“帮手”和拯救白雪公主的新“英雄”;王子不再承担原有文本中展现的“英雄”身份,而是以新“帮手”的角色出现;其他角色依旧如此反复,这也印证了普洛普实验发现。在故事发展的不同段落和情节发展的不同时刻扮演着不同的故事角色。[7]

二、 六大叙事单元分析

普洛普实验得出了七类角色和角色所承担的三十一项功能,并从中总结归纳出六大叙事单元,分别是准备单元、纠纷单元、转移单元、对抗单元、归来单元和接受单元。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的叙事结构采用“斗争-胜利”的二元对立关系得以呈现并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与普洛普实验发现的功能序列基本保持一致。

(一)准备阶段

白雪公主降生后,王后便离开人世。冷酷无情雷雯娜(后称新王后)为了征伐极力扩张版图与泰伯国交战,失利后的雷雯娜假扮人质被国王纳为新后入主王国。新王后杀死了国王,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统治者。继而监禁了白雪公主,奴役人民。新王后希望容颜永驻而召唤魔镜,魔镜告知白雪公主的容貌胜过她,顿生嫉妒的新王后只得吸食白雪公主的精气换取貌美的容颜。机智的白雪公主趁乱成功脱逃。新王后得知白雪公主出逃的消息后十分震怒,诱骗猎人追捕逃往黑暗森林的白雪公主。猎人追踪白雪公主并成功捕获白雪公主,受到蒙蔽的猎人欲将白雪公主押送回王国。但在白雪公主苦苦哀求之下,猎人良心发现与白雪公主一起踏上逃亡之路。逃亡之路满是艰难险阻,猎人亦师亦友,一路上照顾白雪公主。

(二)纠纷阶段

两人且战且退,一路来到为躲避战乱而建立的“寡妇村”。“寡妇村”里都是为了逃避新王后魔爪的女性,好心的村民收留了受伤的猎人和饥寒交迫的白雪公主。此时,新王后招募的爪牙也在四处追捕白雪公主,曾经爱慕白雪公主的王子混入其中,等待时机解救公主。新王后的爪牙们趁着夜幕袭击了村落,熟睡中的人们被一一杀害,村落也被放火烧毁。趁着夜色白雪公主与猎人逃脱追杀,但白雪公主却认为猎人抛弃了整个村落自己出逃。

(三)转移单元

惊魂未定的白雪公主与猎人商议准备逃往哈蒙德公爵处避难,却被森林中靠打家劫舍为生的八个小矮人伏击。白雪公主及时表明身份,矮人得知白雪公主是国王的血裔后,释放了他们。正在交谈之时,王后的爪牙追赶到森林。情急之下,矮人们带着白雪公主与猎人穿过山谷的密道逃亡密林深处――仙女避难谷。与矮人们相处的尴尬被白雪公主的美貌与善良化解。白雪公主的到来让密林中的精灵和小动物们欢欣鼓舞,似乎迎来了新生活的希望,白雪公主也得到了象征生命的白驯鹿的祝福。正当此时,王后的爪牙射杀了白驯鹿,矮人们奋起反抗,矮人高斯被杀,猎人奋力反击杀死了王后的弟弟。弟弟的死讯让王后法力大减,为了复仇企图进行最后的反攻。

(四)对抗单元

高斯的战死让所有人都悲痛万分,一路乔装打扮的王子建议白雪公主等人逃至他父亲哈蒙德公爵处。一路上跋山涉水,历经艰险。王后为了追杀白雪公主极尽其力,趁着白雪公主独行之时,伪装成王子威廉骗其吃下了施加魔法的“毒苹果”。发觉异样的猎人赶走了准备加害白雪公主的王后。但白雪公主却因为误食“毒苹果”昏死过去。众人抬着沉睡的白雪公主来到安全抵达哈蒙德公爵的城堡,却因为白雪公主的“离世”而伤心欲绝。醉酒的猎人依偎在白雪公主身旁迟迟不愿离去,一番哭诉衷肠之后含情脉脉的亲吻了“离世”的公主。

(五)归来单元

正在人们痛苦绝望之时,白雪公主奇迹般的活了过来。惊诧人们注视着“死而复生”的白雪公主,公主召唤大家一起反击王后夺回曾失去的土地。人们纷纷响应号召投身讨伐王后的战役中拼命搏杀。最终,邪恶的王后被白雪公主手刃。

(六)接受单元

白雪公主杀死了邪恶的王后,夺回了她的王国。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中,白雪公主接受了加冕礼,成为王国新的女王。

结语

普洛普所提出的“角色与功能说”理论,在许多学者看来已经式微,仅仅机械地生搬硬套势必会制约研究的自主性。但综合来看,普洛普对于故事形态的发掘和故事结构的揭示,都开创了历史的先河。他的贡献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是推而广之到其他学科领域之中的研究方法。梅列金斯基认为,注意到神话是故事的来源之一是普罗普胜过维谢洛夫斯基的地方。[8]他的理论仍然具有进一步挖掘与研究的价值和鲜明的现实意义。[9]《白雪公主与猎人》是一部成功运用普洛普理论的电影,体现了影片表层结构别具特色的魅力。它的热映也是好莱坞对于童话故事改编电影的又一次成功“演绎”。

参考文献:

[1][8]贾放.普罗普故事学思想与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58,61.

[2][9]王影.论普罗普的故事理论:故事形态和历史根源[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13,117.

[3]怀宇.普洛普及其以后的叙事结构研究[J].当代电影,1990(1):72.

[4]程正民.历史的看待俄国形式主义[J].俄罗斯文艺,2013(1):33.

[5]马驰.普洛普叙事理论[J].文艺研究,1991(1):158.

白雪公主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戏仿;《白雪公主与猎人》;《白雪公主》

2012年6月1日在美国上映的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是对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颠覆性地创造。电影借用了童话中的人物与情节,但是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却大相径庭,影片从现代人的观点出发,叙述了一个“公主复仇记”的故事,从后现代主义艺术表现形式来看,它是对经典童话的戏仿。《纽约时报》曾有如下评价:它们都是时下的银幕风向标,摒弃了20世纪迪斯尼将惊悚民间故事改编成温馨的卡通音乐剧的创法。 这些经典翻拍似乎在颠覆原著;但事实上,它们又回归到了故事的本来面目。

一、关于戏仿与《白雪公主》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戏仿,又称谐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戏仿通过对经典文本的人物、情节等方面以谐拟的方式重新刻画,赋予经典人物时代特点,属于艺术的二次创作。戏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就是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戏仿。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戏仿经常被运用于多个艺术领域,如建筑、文学、音乐、电影等多方面。本文只限于探讨戏仿在电影中的运用。

“戏仿技巧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亚里士多德把戏仿定义为处于竞争心理的对于史诗的改写。后来才被后现代作家所推崇,成为他们常用的手法之一。”[1]然而在文学史上,戏仿始终不受到文人和评论家的青睐,因为它颠覆传统,是一种嬉戏的幽默态度。后现代主义作家常用这一手法,以突出被戏仿者弱点,具有很强的颠覆性。戏仿并非简单的模仿,“戏仿很难做到既要近似原型,又要刻意扭曲其主要特征,一定要保持这两者的微妙平衡。因此,一般作家视之为次要的艺术手法,因为,只有具有独创性的作家才能成功地应用这种手法。其实,绝大部分的戏仿都出自才华横溢的作家之手。”[2]

白雪公主的故事取自民间传说,后经格林兄弟七次修改写成《白雪公主》,并收入在《格林童话》中。自19世纪发表以来,白雪公主的故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因为恶毒的继母妒忌其美貌而逃到森林,遇到七个善良的小矮人,在他们的帮助下,白雪公主最终克服了继母的咒语,找到真爱的王子,《白雪公主》也成为童话中的经典。1937年,迪斯尼公司还以其为基础,制作了极具唯美主义色彩的动画片《白雪公主与小矮人》。作为经典童话,《白雪公主》也经常被改编成电影。仅2012年就有两部根据其改编的白雪公主电影上映,一部是2012年3月30日在北美上映的《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另一部就是本文要讨论的《白雪公主与猎人》。在该影片中,公主、王后和猎人的形象都被颠覆性地改造,形成了对童话《白雪公主》的戏仿。

二、《白雪公主和猎人》中人物形象对童话的戏仿

(一)电影中白雪公主对童话的戏仿

在童话中,白雪公主一出场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美丽。“公主的皮肤就像雪一样的白嫩,又透着雪一样的红润,头发像乌木一样的黑亮。……公主七岁的时候,她长得比明媚的春光还要艳丽夺目,比王后更美丽动人。”[3]魔镜告诉王后白雪公主比她更美丽,也正是白雪公主的美丽招致继母的嫉妒,甚至继母要除之而后快。此外,白雪公主单纯,轻信他人,遇事缺乏分析判断,智商几乎为零,以致王后的数次引诱都屡屡得手。白雪公主吃了王后化装成的农妇给的毒苹果后,倒地死去。后来王子经过安葬白雪公主的小山,无意中救活白雪公主。从此王子与公主结婚,生活充满了幸福与快乐,而王后也在嫉妒和痛苦中死去。

童话是讲给孩子听的,童话的世界往往虚幻,不真实。电影《白雪公主和猎人》运用戏仿的艺术手法,对经典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加以颠覆性改造。电影中,白雪公主依然美丽,儿时的公主也很天真,对父亲新娶的妻子充满好感。但是她在经历了丧父、丧国和被王后囚禁在北方的高塔11年的经历与挫折后,变得坚强、勇敢和隐忍。她抓住机会机敏地逃出牢笼,逃到黑森林。在那里,白雪公主跟猎人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战士,并一次次逃脱王后追兵的抓捕。最后,白雪公主化身盔甲女战士,一马当先带领着她的部队,杀回城堡,与邪恶的王后展开殊死对决。决斗异常艰辛,但最终勇猛无比的白雪公主拿着剑,亲手杀死王后,成功替父报仇,并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王国。在影片的最后,白雪公主加冕为女王,所有的臣民都向她朝贺,俯首称臣。

电影将众所周知的经典白雪公主进行蓄意改写,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是对童话中白雪公主的戏仿。通过戏仿这一手段,艺术创作者解构了传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重构了后现代社会的现实和道德审美观。在童话中,公主美貌、纯洁,符合以男性为主导社会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白雪公主缺乏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掌握,她始终都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等待别人对她的拯救。最终是王子用爱情拯救了她,并通过婚姻给予她快乐与幸福。但是在后现代社会中,白雪公主注定是要失望的,因为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现实没有英雄,白马王子对绝大多数女性而言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当代女性想要获得幸福,并不能光依赖美貌,更不能指望有王子的降临,拯救自己于水火中。而应该是自立自强、坚强果敢,主动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电影中白雪公主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纯洁羔羊了,在经历了丧父、丧国和遭囚禁的悲惨经历后,她不仅没有沉沦,反而怀抱一颗坚强复仇之心,主动抓住机会逃出牢笼,并在猎人和七个小矮人等人的帮助下,杀死篡位的王后,替父报仇,最终把王冠戴在自己的头上。可以说,电影中的白雪公主是自己给自己创造了最终的幸福,而非什么所谓的王子,她的形象符合当代社会对女性的道德审美观,是对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的成功戏仿。

(二)电影中王后对童话的戏仿

在童话中,人物形象往往比较简单,非好即坏。好人的代表一般是王子公主,而坏人的代表则是继母、巫婆和王后等嫉恨别人的人。在童话《白雪公主》中,王后集后者三重身份于一身,是典型的反面女性形象。在童话中,白雪公主的继母本身就是女巫,因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而处心积虑要置其于死地。王后的坏源自于她的女巫身份,“荣格学派认为,女巫象征了‘男性的女性意向的黑暗面’,具体来讲就是荣格所强调的阴影原型。‘阴影原型是无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人的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4]

电影中的王后虽然也是女巫,也同样嫉恨白雪公主的美貌并要杀死她,但电影在童话原形基础上进行了再度创作,深入挖掘人物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向观众塑造一个形象更为饱满,更为真实可信的王后形象。在电影中,王后名叫拉文那,她的最先出场是楚楚可怜的战俘形象,让国王为之一见倾心,当即决定带回城堡娶她为妻。之后王后露出狰狞真面目,其所作所为可谓凶残毒辣,令人发指,但影片也交代了王后行为的背后原因。

首先,在和国王结婚之前,王后对小公主说:“我也失去了母亲,当我是小孩的时候,我无法取代你的母亲,永远不能。”其次,王后儿时亲眼见亲人被杀,喝下了魔咒使青春常驻。她对弟弟说:“你记得我们小时候,像那些乞丐一样,沿街乞讨那段日子吗?”一般说来,一个人幼时的遭遇对他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拉文那幼时即丧母,说明她缺少爱和安全感。此外,亲眼见亲人被杀、沿街乞讨的遭遇也在拉文那内心埋下仇恨的种子,为她成年后的凶残做了合理的注解。 再次,在新婚之夜,她对国王说:“我曾被一位像您这样的国王糟蹋过。我取代了他的皇后……一个女人永葆青春美丽,世界才是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拉文那之前受过男人的伤害,对男人心中存有恨。她手起刀落,杀死国王后,用诡计把她的幽冥军引入这个国家,夺取了王位,把公主囚禁在北方的高塔之上,并用残暴手段统治国家,大地生灵涂炭,人民相互残杀。

童话中王后的邪恶是来自于她的女巫身份,而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作为当下的一部戏仿经典童话的电影,就王后这个角色而言,更多的是从人物的童年遭遇和过往经历去挖掘人物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让人觉得既可怜又可恨,比童话中的王后形象更具说服力。

(三)电影中猎人对童话的戏仿

在童话中,猎人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他本是王后派去杀掉白雪公主的男子,最后他心软放掉了白雪公主,才引发了后面的故事。但在电影中,猎人的形象被浓墨重彩地加以改写和塑造,用戏仿的艺术手法对人物进行了再次创作。猎人从童话中的配角变成了电影中的主角,从电影的名字——《白雪公主与猎人》,我们也可以得知,猎人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在电影中,猎人是悲剧性的英雄人物,自从他的妻子被白狼杀害后,他一直痛苦无法自拔,整日酗酒度日。猎人在森林里的生存能力比任何人都强,因此王后命令他去杀死逃到黑森林的公主,并许诺使他妻子死而复生。当猎人发现自己受到王后的欺骗后,和公主一同踏上了逃亡之路,还在此过程中和公主结成一对非凡的盟友。在影片中,猎人和公主的关系亦师亦友。他教公主森林生存技巧,训练她成为一名战士,并帮助她摆脱王后派来恶势力的追捕。鉴于影片中王子的出现,公主和猎人之间并不会产生爱情元素,公主依然把爱情留给了王子。在公主吃了王后给的毒苹果假死后,猎人承认他喜欢公主,并轻吻了公主,使公主复活,这令观众大跌眼镜。因为在原版童话中,王子是公主的梦中情人,是王子让公主复活,而在电影中却变成了猎人,猎人的形象在电影中可谓颠覆性地创造,戏仿手法的运用让猎人的形象更生动具体,也让人们对于他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结语

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运用了戏仿的艺术手法对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进行了颠覆性创作。影片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它包裹着童话的外衣,更重要的是她讲述了一个少女在逆境中的成长史以及同邪恶势力激烈斗争的故事。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遭遇逆境和困难,每个人都在逆境中经历着成长与蜕变,如何战胜困难,如何找寻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学习并接受各种残酷,战胜心魔,这是童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折射,也是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所要向我们所传达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黄荣.论《白雪公主后传》中女主人公的戏仿[J].科教文汇,2010 (08).

[2] 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话[M].杨武能,杨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

白雪公主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白雪公主》电影 艺术 展现

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制作完成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以其故事情节生动风趣,动画人物形象逼真,画面构成丰富多彩,音响结构立体丰满而享誉于世。成为世所公认的一部动漫影视精品。深入剖析电影《白雪公主》的多种艺术展现,无疑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动漫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白雪公主》作为西方动漫电影的经典,在深入发掘动漫艺术语言,整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熟练运用蒙太奇手法等方面具有许多独到之处。笔者愿从自身专业角度试分析论述之。

一、故事情节趣味横生,意料之外情理之由

电影《白雪公主》的成功。首先源自它的构思精巧。影片开始首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字体优美、印刷考究、装帧精良的精装版德文童话文本《白雪公主》――电影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该影片的故事来自响誉世界的《格林童话集》。

《白雪公主》讲述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公主,因为皇后嫉妒她的美貌而进行迫害,她在被迫逃入森林避难的过程中。遇到各种热心的小动物和七个善良的小矮人。白雪公主在这些朋友们的帮助下,最后终于逃过了皇后迫害的劫难,找到了真爱自己的王子的故事。

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是一切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白雪公主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在动漫影片《白雪公主》中,编导为了吸引广大观众,却设计了饶有兴味的故事情节――皇后的私欲极度膨胀,她不允许世界上有比她美丽的女人存在。于是她命令武士将公主引入森林并加以杀害。武士面对貌美善良的公主不忍下手加害,于是让公主仓皇逃进密林之中。娴雅端庄的公主赢得了森林里小动物们的同情,它们应公主的请求带着她来到七个小矮人的住所。公主带领小动物们打扫他们的住所。无论飞鸟还是小兽,都各尽其力,各展其能,这些细节的处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观众在捧腹爆笑的同时,感受到该电影创作者们前卫的创新理念和高超的动漫艺术创作技能。

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春秋》、《史记》,无论是《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传奇”、“笔记”,都蕴含着故事,或是由一个个历史故事构成,这些历史故事里不少都饱含着人生哲思,蕴含着道德理趣。

根据当今时代不同受众的欣赏需要和审美需求,将这些历史故事剔除糟粕,提取精华,并且加以提炼升华,再经过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既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又具有普世审美艺术价值,雅俗共赏的动漫艺术精品。

二、动漫人物形象逼真,生动再现特定情境

《白雪公主》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观众,其重要原因是由于该影片中动漫人物的形象逼真,生动再现了电影故事中的特定情境。

观众注意到:作为真善美的化身,白雪公主的形象塑造得不仅面容姣好血肉丰满,而且在举手投足间处处体现着她良好的行为教养和道德风范。

作为构成该电影故事要素的森林里的小鸟、花鹿、乌龟、松鼠……,这些小生灵无一不是形神兼备活龙活现。观众注意到:小鸟的欢快活泼,花鹿的跳跃欢欣,乌龟的坚持不懈,松鼠的风趣灵敏,这些可爱的小生灵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展开面一一得到个性化的展现。这就是动漫电影《白雪公主》之所以能够从始至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由自主沉浸在故事情节当中的重要原因。

著名动漫影视剧作家唐纳德、威特-雷伊斯曾经有言:“当我们构思一个角色的时候,实质上便是在脑海里创造出那个角色的‘意象’,我们仿佛能看到他如何行走、站立、坐着和动作。具有这种‘意象’是合乎逻辑,并且是有价值的。它有助于我们创造鲜明的角色。”他们并且指出:“我们必须更深入地挖掘、分析角色的动机,我们必须运用我们从日常读书、心理学及生活阅历中获得的有关人类本性的知识来创造角色。”事实上,在电影《白雪公主》中正是能够运用人类本性的知识来创造人物角色,因此,也就能够将心比心地来创造各种飞禽走兽乃至世间各种小生灵的角色。由于该影片能够根据特定的情境,找出角色在戏里展开的一系列复杂的内心活动,并且根据他的内心活动设计出恰如其分的表情和动作,因此剧情展开才如此引人入胜。

笔者认为:国外开展动漫影视创作要比我们早得多,取得的经验也比我们要丰富得多。国产动漫影视创作只有认真学习借鉴国外优秀动漫影片的长处,花大气力研究角色,深入分析角色的心理及其行为动机,才能帮助我们设计创作出憨态可掬的动漫艺术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发展。

三、画面构成丰富多彩,音响多元立体丰满

动漫电影《白雪公主》之所以引人入胜,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画面的构成丰富多彩,音响构成多元而让人感觉立体而丰满。

先来从视觉的角度分析该影片的画面。

人们注意到:动漫电影《白雪公主》的每一帧画面都十分考究―各种角色在逼真、传神地演绎着故事的同时,作为陪衬其周围的景致――天色、云雾、花草、树木,无不与角色所演绎的故事在展开着互动。白雪公主的欢欣时刻,阳光明媚。树木葱茏,花枝招展,姹紫嫣红,白雪公主遭遇磨难之时,天色晦暗,断壁残垣,阴风刮起。秃鹫盘旋。

与如此丰富多彩的电影画面构成蒙太奇的,是多元而丰满的立体化的音响。

观众注意到:动漫电影《白雪公主》的音响设计极为出色。这里面既有充满感情的旁白,又有白雪公主善良的语调与皇后阴险傲慢的语调对比:既有万事通、害羞鬼、爱生气、瞌睡虫、喷嚏精、开心果、糊涂蛋这七个小矮人发出的雄浑的男声合唱声,又有白雪公主与小鸟组成的婉转流利的二重唱……

应当说,《白雪公主》的艺术展现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电影画面与音响得到充分发掘,而且通过蒙太奇的结构组合使之相得益彰。从而,使该突出的得到突出,该省略的得到省略,该夸张的得到夸张,尽管“神龙现首不现尾”,但给观众的艺术感受却是强烈而持久。

四、立足创意赢在细节,追求真善美在其中

纵观动漫电影《白雪公主》,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该影片在细节上做足了功夫。它的创意往往集中于细微之处,于“细微处见功夫”。

例如,白雪公主在洗过台阶之后,面对清澈的井水唱出了花腔咏叹,这时,与之相伴相随的小鸟亦随之以花腔应和着――这样的艺术处理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为编创者的艺术匠心所折服。

再如,在白雪公主引导小动物们清扫小矮人住所的过程中。松鼠用自己的尾巴做掸子清扫:乌龟仰卧在水塘边以腹做搓板:两只小鸟反方向用力拧干衣服;花鹿则充分利用自己的大犄角挂满洗干净的衣物……

还有,该影片在着力塑造主人公白雪公主,使之呈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同时,并未忽视对于小矮人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无论是“万事通”、“害羞鬼”、“爱生气”,还是“瞌睡虫”、“喷嚏精”、“开心果”,每一个人物的行为举止都与其名字惟妙惟肖地――对应。尤其是“糊涂蛋”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更是人如其名精妙而又传神。虽然他们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各有各的个性体貌心理特征,但并不给人以拖沓臃肿的感觉,小矮人与小动物们作为陪衬,推动着《白雪公主》故事的展开,传递着人间的美好善良,讴歌着至爱真情。

白雪公主故事范文第5篇

《白雪公主》属于格林童话。

白雪公主(SnowWhite)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1812年的《格林童话》。讲述了白雪公主受到继母皇后(格林兄弟最初手稿中为生母)的虐待,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历史学家巴特尔思据称白雪公主的历史原型是1725年生于德国西部美茵河畔洛尔城的玛利亚·索菲亚·冯·埃尔塔尔。

美丽的白雪公主受继母的嫉妒而被多次置于死地,最后在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的帮助下获得新生。爱慕虚荣、贪恋美貌的王后总是爱问镜子:“魔镜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当镜子说是白雪公主时,王后就伪装成巫婆,骗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吃下毒苹果的白雪公主被随后出现的王子救了,最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王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期刊更多

百姓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农业部

长白学刊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李白学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李白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