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纵观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英国文学几乎都是用很标准的英语呈现的,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语法结构,英国文学中的语言都显得中规中矩,符合英语标准。虽然,在美国文学作品中也同样使用英语加以呈现,但是其并非通英国文学那样纯正,确切地讲,美国文学使用的是美语,因此其作品中对英语的使用上就非常能有效地给以突破,语言新、奇、自由,是对纯真英语的一种超越。这主要是英国和美国语言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在一个民族内部,有通用的语言文化,这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这种语言文化代表着这个民族文化的最优性,它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是否独立存在的重要体现。透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我们发现作家使用的语言都是经过了艺术性的加工,具有很高的鲜明民族性。通过对不同国家文学作品的比较,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能找出不同民族风格区别,因此,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发展影响作用很大。英国英语是英语语言的“正宗”,英国英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世人所推崇。在文学家进行艺术创作时,他们就会不自觉地使用这种纯正的英语,以体现文化上的传承,更体现作家对英国英语的尊崇。因此,无论是英语文学还是英语评论,在语言使用上,都严格地按照标准、典雅的方式进行。然而,由于美国的英语是基于英国英语基础上衍生而来,因此,尽管美国人也使用英语,但其语言要素并没有改变。这样一来,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就产生了差异,其结果是美国英语就显得不够标准,世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也不会以美国英语为标志,而是选择英国英语,这就说明,美国英语已发生了变化。这种语言文化的变化是源自于政治的变革,自从美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后,它的一切文化,包括政治制度、民族文化、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民众在战斗中学会了突破与创新,他们凭着自己的奋斗改写美国历史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发生深度变化。美国人更相信创新,更相信突破,即使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中,依然彰显着毫无顾忌、勇于突破的精神。这就使得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评论较英国文学在语言使用上,更有活力,这是对传统英语的巨大突破。

2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及评论的影响

(1)从英国文学评论看保守与突破的英伦文化英国文学真正意义上开始应该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算起,虽然中世纪的英国也出现了一些文学方面的作品,但是,没能形成一定的影响。直到14世纪的后半叶,英国文学才在模仿法国、意大利作品中渐渐发展为英国的本色写作,表现出英国文学的自信。在代表的作品中,尤其是英国诗人乔叟用以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的朝圣人的神态言谈,当时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生命之血。自从新航线开辟以后,英国国力大增,民族主义高涨起来,特别是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以后,英国文化开始出现活动频繁、佳作频出的局面,莎士比亚是其中的最为重要的代表,这位文学巨匠的文学作品极具英国文学的代表性。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英国文学评论是在继承与反叛中不断挣扎,比如《哈姆雷特》这部经典之作,主人公哈姆雷特在为自己的父亲报仇和力挽狂澜的过程中一直都在苦苦挣扎,他的经典名言“生存还是灭亡,是一个问题”充分地表现出他本人的优柔寡断性格。英国文学评论颇具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无论是17世纪文学评论还是18世纪文学评论,都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即便是后来的边缘体验创作理念、荒诞派创作手法以及非个人化理论等等一系列文学创作理念的提出,都在表明英国文学评论在传统理念问题上继承与突破的挣扎,可以看出英国文学的徘徊与犹豫不决。英国文学评论也是朝着一定的发展方向前进,我们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英国文学评论发展方向是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当然也可以清楚地预见英国文学评论不会出现像《等待戈多》这样的荒诞力作挥舞大棒,因为,过了2012年,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种种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怎么看都是十分可笑与荒诞不经的,都是作者给读者撒下的一个弥天大谎,英国文学评论界也一定会对以往的所谓荒诞、绝望与迷离做出深刻的反思,而且还需要对从前的理论成就进行横向与纵向的重新理解、铸就与阐释。

(2)从美国文学评论探析自由、民主、多元的美国文化美国文学是指在美利坚合众国产生的文学,由于美国的历史不长,美国文学的发展史也较为短暂,但是,正如美国这个新兴国家的独立、迅速崛起和强大一样,美国文学一诞生,就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由于美国早期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广阔的、未开发的土地为美国人的个人理想实现提供了辽阔的客观空间,没有经历封建主义的漫长时代,使得美国热门更加富有民主自由精神、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同时,多民族的不断涌入,使得美国文化和评论表现出更加的包容性和多元化,这也显示出美国文学和评论的多样性和庞杂性。从美国文学评论的形式和表现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的文化内涵———自由、包容、开放、理想、民主。

3历史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文化伴随着人类历史的产生而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生活,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促成了世界文化多元的发展。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文化差异的因素对英美文学评论所产生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一 英美文学的发展与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与英美文学评论是相伴产生的,英美文学作品是将英美文化艺术性地展现,而英美文学评论则是通过英美文学这一手段重新审视与剖析英美社会文化生活。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也是必然的。因而,探 讨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评论影响,有必要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历史作出梳理。

1 英美文学发展

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两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英美文化的表现形式。英美文学不单单是英美语言的艺术性体现,同时也是对英美人民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展现,是世界人民认识英美文化的一个窗口。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表达英美人的思想、情感。英国的文学发展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英国文学先后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阶段、文艺复兴阶段、新古典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及现代主义阶段。纵观英国文学的发展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其每一个阶段在文学成就上都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文学在当今多元化社会背景之下,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地向前发展。

2 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评论是一种运用文学理论来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的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揭示英美文学这一特殊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并以此来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依据。英美文学评论的对象是英语文学作品,英美文学评论的形式根据其文学作品形式的不同分为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等。英美文学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创作风格等进行全方位的评鉴与议论,以此来提升文学爱好者阅读和欣赏的水平,准确把握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不同。当然,英美文学评论要建立在对英美文学作品本身的分析基础之上,没有英美文学作品的分析就没办法进行深刻的评论,也没有资格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评论,而对作品的分析本身也具有对文学作品评价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文学作品分析更多地关注文学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属性,而英美文学评论其关注点则更多的是对英美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外在表现、文学艺术表现进行思考、进行评论。

二 文化发展载体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语言,同时,作为文化发展载体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之一。因而,民族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必定会在语言这一重要媒介上表现出来。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其创作所使用的语言,多是作者经过三思提炼、凝聚而成,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在英式与美式两种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因而,从语言差异这个角度去切入,看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英国在文化历史的发展上源远流长,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发展传统。同时,英语作为其文化历史发展的语言正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继承了其传统文化遗产,在文学作品的使用中具有良好的表现性。或许是因为这一语言原因,很多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的时候,对于语言的使用显得小心翼翼,这或许是由于他们潜意识中由衷地尊敬乃至崇拜英式英语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传统,害怕语言使用上的不当而亵渎了英式英语的崇高地位。因而,文学评论家对于英国文学作品的评论,在语言的使用上就显得比较中规中矩,缺少一种文学评论上的个性自由与张狂特质。

美国英语作为英国英语的一种衍生之物,虽然在本质上与英国英语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作为一个民族独立、自由、民主的新生国家,美国在其争取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民主的文化意识都是新生的。而美国英语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叛逆和创新的特质。同时,美国的民主革命比较成功,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方面都没有留下任何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负担,这一些反映到语言使用的层面上,就是文学评论家在对美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比较个性张扬,没有那种小心谨慎乃至顾忌的痕迹,特别在不少时候体现了文学评论语言使用上的文学艺术创造性。而美国文学评论语言使用上的创新,与美国的自由、民主、个性张扬的创新文化氛围,与“一切皆有可能”的美国文化精神是分不开的。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通过分析文学评论家在对英美两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所使用语言的不同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显著影响。

三 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谈及美国文学评论,我们就不能忽视了对于美国文学的研究,因为自从有了文学,才有了文学评论。美国作为殖民地,其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特别是英国文学以及印第安文学的影响。笔者认为,美国文学有着其自身的特性,不然也就不会有美国文学这一说法了。美国文学虽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美国自身这一因素。英国文学在美国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结出新的果实——美国文学,虽然有着“遗传基因”,但是美国文学终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然,与之相对的美国文学评论也是这样的。

四 文化历史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对于英国文学,在文化历史发展的渊源上,其文化历史传统特色是人本主义,而英国的人本主义是相对于禁欲主义和神权主义而言的。在英国文学评论中,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比较趋于保守,这是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文化历史的不彻底性、妥协性是分不开的。例如,莎士比亚在对自身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谈到他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对人本主义的一种广泛宣传,人本主义在发展的金字塔的顶尖上,就是要实现全人类的和平、自由与友爱,没有人与人之间在阶级上的严重束缚。莎士比亚对其文学作品中人本主义观点的评价,可谓是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中的典型,对英国后续的文学评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英国比较稳定而牢固的传统人本主义评论观。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英国文学评论中的这一人本主义观点,却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质疑乃至否定,其原因有如下:一个社会要想获得完善、快速的发展,必须借助革命的推动作用,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为整个社会在质的发展上提供催化剂的动力支持。因而,相对于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创新才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然,社会的完善和发展不需要保守的人本主义观。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唯有在社会发展的必要时刻才会真正的有效,它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美国文学评论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在显得激进的同时,还特别的具有独创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不像英国那样带有沉重的文化历史包袱,也没有很大的文化历史遗留问题。再加上,美国为争取独立而斗争所形成的自由、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使美国文学评论在发展上可以轻装上阵。因而,在美国的文学评论中,各位作者以及文学评论者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都持比较激进的态度,甚至在很多时候还表现出独具一格的人本主义的创新观。我们可以从美国文学评论家对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评论中窥见其人本主义的观点。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一致从美国的历史去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认为他在文章中真实地描写了美国的历史。其中有不少文学评论家认为,马克·吐温在文章结尾部分让黑奴吉姆获得了自由,回避了美国奴隶制度的现实问题,具有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欺骗性;也有不少文学评论家认为黑奴吉姆虽然很多时候是自由人,但从本质上看,他却是哈克和汤姆的一种有趣的玩物;但是更多的文学评论家认为,马克·吐温是在通过一种貌似带有种族歧视的描写来揭露讽刺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文学评论所具有的自由、民主、激进而独具创造性的特点。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英美文化;文化差异;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的内涵

文学评论,顾名思义,评论文学。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文学内容,比如说文学作品,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

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各具特点:(1)英国文学的特点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其文学也是如此,包容性十足,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2)美国文学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19世纪之前,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但是在19世纪末期之后,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

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具体到英美两国来说,文学评论与该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女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1)英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国的语言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拿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文来讲,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论时,使用语言十分的谨慎,这既能说明文学评论家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更能说明英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说英文便是英国的象征,因此出于这样的态度,英国文学评论是相对拘谨的、缺乏新时期的创新与个性;

2.美国的语言美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但是却是美式英文,虽然说在本质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就是美式英语的称谓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美式英语是美国的创造,是美国争取独立的体现,众所周知美国发展历史比较短,而且是移民国家,文化发展多元化特征十分显着,在独立之后,美国在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美国的民主革命是十分成功的,相应的在文学评论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就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2)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人本主义是英美两国共同宣扬与崇拜的,但是英美两国的人本主义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别:

1.人本主义是英国发展历史上很早便出现的,但是在文学评论领域人本主义是十分保守的,神权和禁欲主义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认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生动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文学领域的再现,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我认为没有之一,莎士比亚不仅影响了英国一代人,更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文主义在其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

2.相比英国的人本主义,美国就十分创新、独特。当然这和美国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独立是十分果断的,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争取独立自由的观念理论深入人心,美国的人本主义十分的激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创新理解。在这基础上美国的文学评论就显得更加激进、创新。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一、英美文化差异

1.语言差异英国与美国的主要语言都是英语,而对于英国人来说英语是母语,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存在很多不同,英国人的英语发音非常清晰,连续的部分少,给人的感受是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讲的英语,基本是能省略就省略,能连就连。通常来说人们听英国人讲英语会觉得比较舒服,但是如果想要习惯美国人的英语发音,基本是要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有所体会。

2.人文环境差异人文环境差异是导致英国与美国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英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英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都非常严谨,英国男人非常具有绅士风度,经过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英国在思维方式、文化理解上都拥有自己的逻辑,并且很难短时间被改变。而美国的历史尚短,美国人在思维上力求创新,没有太多传统的东西给予他们思维上的束缚,因此他们做起事情来都是大刀阔斧,无所顾忌。另外,在人口组成上两个国家也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多为移民人口,文化多样性、包容性是最为突出的特点,而英国则是比较单一化的,接收国外文化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也是英国人性格上过于内敛、保守的原因之一。

二、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的发展

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都各自拥有悠久的历史,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政治思维、社会形式以及文化差异等等,都会对文学产生影响。英国文学在中古时期就进入了中古英语文学阶段,16世纪的英国民族主义非常盛行,英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这个时候英国文学迎来了第一个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必然会出现很多杰出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就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17世纪,英国文学开始出现玄学以及骑士两个派别,玄学主要是突出表现作者的意念,怀疑各种复杂的情感与观念,而骑士派则是带有一种末世浪漫主义色彩的基调。18世纪初期,英国文学又开始推崇新古典主义,19世纪进入浪漫主义阶段,其中雪莱、拜伦以及季慈等人是这个阶段的杰出代表,19世纪中后叶,英国文学的题材逐渐扩大,婚姻问题、女权问题逐渐被引入,其中也不乏共产主义以及科学幻想等。到了20世纪,英国文学则开始了另一个复兴阶段,这阶段是爱尔兰文艺复兴,之后是现代主义,这两个阶段推动与巩固了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领域的地位。而与英国文学有着明显不同,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相对短暂,加之美国是多民族国家,在众多的民族中大多数都是移民,所以对于美国文学来说,庞大性、复杂性以及多样性是最为突出的特点。从整体上看美国文学发展历经了殖民时期、革命时期、一战前、二战前,以及二战后几个阶段。殖民时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印第安人以及早期移民文学阶段。在革命后期形成了民族文学、早期浪漫主义以及超验主义等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等,在一战开始前也形成了乡土文学以及心理分析文学等,二战前则是包括现代派以及南方文艺复兴阶段,二战结束后,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因此这个时候的文学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如果从文学风格方面来看,美国文学就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三个部分。美国文学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美国文学也形成了非常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类型。

三、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评论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文学评论已经属于文学领域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在英美文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学评论也大量涌现,因此基于文学评论的研究也逐渐展开。评论家们进行文学评论会受到社会意识思维的影响,社会存在形式的不同,民族文化也存在巨大差异,侧重点也会不同,在个人风格以及研究方向上更是千差万别。

1.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语言差异对文学评论的影响很大,语言是文化的表现载体,其在英美文学评论上的影响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语言在经过一定的加工以及提炼之后,作品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以及内涵,并体现出文化差异。[1]英语的历史已经有了上千年,在经过了历史的变迁之后,语言就成为了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并对世界政治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英国英语凭借其正宗性的优势,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厚重感,在文学作品的评论中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因此英国文学评论特点就是中规中矩,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那么总结起来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有两个方面:首先英国人在个性以及思维方面原本是较为低调,不张扬,这一点在文学评论中也很好地被保留了下来,另外语言作为社会漫长发展过程中的结晶,英语是英国人的母语,对于母语的敬畏以及尊重也会影响文学评价语言的运用,对于英语语言的运用英国人非常珍视,而对于美国来说,它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英语的使用中虽然受到英国人的影响,但是却存在明显不同,美国并没有经历过封建时期,它直接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历史进程使得美国在文化上缺少厚重感,[2]因此在美国文学评论中语言运用也过于张狂,缺乏保守性,在创新意识上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美国历史文化相对单薄,因此美国文学评论的语言非常直接、大胆、无所顾忌。

2.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除了语言的差异性,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影响也很深。从英国文学评论方面来看,其评论语言总是徘徊在继承与背弃之间,英国杰出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其作品《哈姆雷特》中有一句经典的句子,“生存还是灭亡,是一个问题”。正是因为英国人骨子里的保守性,使得英国国家的发展相对漫长,如同这个过程一样,英国文学评论的历程也同样经历很久的过程,不管是极具宗教色彩的评论手法还是现代较为诙谐荒诞的创作形式,都是英国文学评论界想要突破以往思维方式的约束,试图寻找新评价方式的体现。从英国文学评论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较为杰出的评论学家并没有出现,其文学理论的发展虽然总是试图突破,但是也基本都是徘徊在继承与突破之间,并没有显著成就,基本状态就是不进不退。即便如此,英国文学在理论方面的传统型、厚重性以及严谨性相较于美国来说依旧是无法超越的,伟大的莎士比亚、歌德以及狄更斯和他们的作品都享有世界声誉。

美国文学评论的发展与美国文学基本一致,都是一个新兴国家的产物,既没有历史厚重性,也缺乏深意,缺乏历史积淀的评论很难在世界站稳脚跟,这一切与其国家的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以及本土文化都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正是因为美国意识形态上的开放,美国文学评论的语言也相对直接,它吸收了北美大陆印第安土著文学以及欧洲大陆的文学特点,在文学评论的视角上比较开阔、灵活,评论家们能够利用更加灵活的理论方式,凸显自己的长处,吸收别人好的地方用于自己的评论中,这是一种非常值得赞扬的方法,因此美国文学在创新、求变的方面非常强大,英国文学评论是望尘莫及的。以人道主义为例,英国文学的学者受到莎士比亚的影响,主张用爱战胜恨,坚持反对暴力革命,这种思想相较于美国是非常保守的,英国人主张博爱,提倡宽恕。而美国人本身并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因此他们对于人道主义的认识也非常单薄,甚至是无所顾忌,革命与道德的争论未曾停止,他们对待人道主义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

美国文化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世纪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90-02

一、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定位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直接文化载体在为我国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上肩负着重要使命。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统一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认识不足等原因,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还不尽如人意。根据社会学对课程的界定,英国课程论专家D.Lawton认为:“课程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教材作为课程的物质载体,同样具有课程的文化特性。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定位必须有其理论基础。

1.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以下简称《要求》)为大学英语文化内容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多元文化教育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它所提倡的是文化的多元和文化间的平等互进,该理论的本质是对教育、课程及其教学的一种取向。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领袖人物杰姆・班克斯(J.Banks)极力主张在教材和课程设计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内容。

《要求》指出:“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教材不再只是向学生输入“英美文化”“西方文化”,而是作为“世界文化”“国际文化知识”的承载和传递者,培养大学生多元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文化定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必须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的文化定位要在选择一定量的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语言材料的同时,涵盖尽可能广的国家和地区文化,特别是要涵盖一定量的本土文化,使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提升关于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包容力。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材应归类为Martin& Jin(1999)所提出的国际目的语文化教材(international target culture materials),即包含世界上所有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文化的教材、多元文化的教材。

二、《新世纪大学英语》的文化内容分析与文化定位讨论

笔者选择《新世纪大学英语》(以下简称《新》)(1~4册)中的64篇课文阅读材料作为文化内容素材进行分析。根据篇章主题分析显示,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选择素材可分为目的语国家文化(细分为英美国家文化、其他英语国家文化)、母语文化、非英语国家文化、比较文化4种,以篇数为单位,统计并计算出各种文化选择与配置的具体数据,以验证是否符合《要求》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要求。分析如下表:

从上表分析的结果看,《新》(1~4册)基本符合《要求》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要求,它包括了目的语国家文化、母语文化、非英语国家文化以及比较文化四类。但从这四类文化所占的比重来看,该套教材的文化内容选择还是与大学英语文化定位有着差距。

从上表的具体数据来看,《新》(1~4册)在非英语国家文化的选取和编排上做得相对较好,整套教材有9.34%的内容是非英语国家文化,其中,涉及到的国家有法国、瑞典、前苏联、印度、马来西亚和希腊。浪漫的法国给人印象最深刻,而在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的课文B《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中,呈现给我们的是法国在多个领域的创造力。这改变了法国在人们心目中的陈旧印象:法国不仅仅是一个拥有灿烂艺术和旅游资源的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一个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的现代化国家。这些反映非英语国家文化的课文用英语为工具,给学习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不同文化的窗户。

同时,从数据分析来看,《新世纪大学英语》(1~4册)还存在以下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1.英美文化比重过大。该套教材的英美文化比重占到了81.25%。这52篇文章大多选自原汁原味的英文散文集或是故事集,篇幅较长,是很好的语言学习材料,学习者在输入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英美文化的精髓。但是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英美文化的比重过大,容易给学习者造成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美国家文化的错觉,进而影响他们正确的文化学习观的形成,影响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2.母语文化内容缺失。该套教材的母语文化占到1.56%。近些年来,学生对英美等国家文化了解的增加,英汉双语表达英美文化能力有所提高,但同时母语文化的缺失导致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造成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这样英语学习者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能有效地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给世界。

3.比较文化内容单薄。该套教材的比较文化内容占到6.25%。比较是文化学习的最有效方式。在文化学习中使用对比原则可以加深对目标文化的认知,帮助理解和解释不同文化的行为,从而避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解释别人的行为。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注意对比,有助于加深彼此的理解,消除误解,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应当对自身的文化身份所认识和认同,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和其他不同的文化平等对话,而这种文化身份的认识和认同是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大学英语教材中适当增加母语文化的内容和比较文化的内容,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不同的文化,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J Martin,C&L.Jin.Cultural mirrors: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 A].In E. Hinkle(ed.).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杰姆・班克斯.多元文化教育概述[M].李萍绮,译.台湾:心理出版社,2002.

[3]王春花.英语专业教材的文化内容评价及文化教学[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6).

[4]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6).

[5]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张蓓,马兰.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