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必修二生物教师

必修二生物教师

必修二生物教师

必修二生物教师范文第1篇

一、学生免修课程主要指语文、数学、外语、信息科技、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等必修课程。

二、申请免修的学生应具备主动学习精神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并比较系统地自学完申请免修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方能申请。

三、高一下学期和高二整个学年有免修考试,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初提出免修申请并按时参加所申请免修学科的免修考试。

四、知识类学科免修考试试题难度略高于期末考试难度。语文免修考试成绩超过75分者,数学、外语(可以包括口试)、信息科技、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免修考试成绩超过80分者可获得该学科的免修资格,免修时间为1学期;音乐、体育等有特长的学生相关必修课的免修,必须先经教练和教研组的考核并向教育管理部推荐,免修时间为1学期或1年,由教育管理部备案。所有免修生由教育管理部颁发免修证。

五、学校要为知识类学科免修学生配备专人担任指导老师(即“导师”)。原则上由教育管理部推荐,免修学生在本年级的所有任课教师中自主选择,教师本人同意,学校最终认定。一名教师指导免修学生不超过5名。

六、在免修期间免修生可不参加该免修课程的课堂听课和完成课后作业,免修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充分利用时间,自我发展。在免修期间如有违反校纪行为将取消免修资格。

七、若以超过各学科免修资格成绩10分获得免修资格的学生,可不参加该学科期中考试,档案中学期总评成绩按期末考试成绩计算;其他获得免修资格的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档案中学期总评成绩按期中考试40%、期末考试60%折算。音乐、体育学科免修生的期末成绩由相关备课组向教管部提供。

八、高二理化生政史地分层后,若选择某一学科的学生获得该课程的免修资格,该学生必须到合议课课堂听课和参加所有合议课程的考试。

必修二生物教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西高考 生物 一轮复习 全覆盖式 备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51-02

广西高考于2015年启用新课标卷,2015年Ⅱ卷的生物部分,未涉及高频考点“光合与呼吸”,同时前所未有地以高分值考查了低频考点“衰老癌变”(选择题2考查了衰老,选择题5涉及了癌变的考点)。

2016年,广西高考启用了全国Ⅲ卷。考前,有学生听到相关消息,表示了一种隐约的担忧,担心以对全国Ⅱ卷模式为主线的备考,会与Ⅲ卷差异太大,从而遗漏某些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无论是大纲版卷还是课标卷,无论是Ⅰ卷、Ⅱ卷,还是Ⅲ卷,全国卷带给我们高中教师的启示是:知识点的复习要全面覆盖,以不变应万变。但身为教师,我们在一轮复习的备课中怎样做到全面覆盖?在此,本文主要探讨关于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范围覆盖度的备课策略。

备课,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有效学习的界定,是必须以教育评价为准则的;高中学习的有效性,则以高考为依据。考什么则学什么备什么,是高中教师备课的通俗依据,然而考试大纲的框架性,决定了纲要的简洁性,因此,研究高考卷,是备课的第一准则。其次,教材是备课的基本工具。脱离教材的备课是不切实际的,熟悉教材是有效备课的基础。再者,教师自身高标准的要求和高层次的备课能力,能够为有效备课保驾护航。知识是死的,知识的运用是活的。课标卷的考查趋势是逐年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比例,因此,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多方面理解教材上“死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延伸到“活的”运用中。而这些,都必须依赖练习的高配备度和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本文所述的“全覆盖式”备课策略,即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备教材(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

首先,全国卷的答题默认规则中,必做题以必修本说法为主,选做题以选修本说法为主。如基因工程第二步名称,必做题按照必修本的说法“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即可得分;选做题需按照选修本的说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来答题。其次,概念、案例的教授,只认新教材,但适当补充旧教材的说法能够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的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处理如下。

(一)搞好跨章节内容的整合与复习

一轮复习与上新课不同的其中一点,在于对知识体系的高度归纳。三本必修教材虽然板块知识区分明显,但正文小字中往往为了巩固主干知识而出现很多跨章节的例子和文字说明,在一轮复习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这些“跨界”的知识归位整理。

如必修一正文有一则“资料分析”提及“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本意是为了巩固知识点“细胞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当复习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时,若要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应将此知识点纳入其中,归纳整理,一起复习。

(二)搞好“小字、旁栏、能力训练、课后练习、本章小结”的融合与复习

除正文外,教材的边角地带也应在备课过程中有所涉及。这些内容,尤其对于习惯了大纲人教版教材的老教师而言,常常容易忽略,但在高考题中仍然会有一定比例的呈现。

如“端粒”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一中即为小字,但在2015年II卷选择题中有所涉及;“NADP+、NADPH”是必修一旁栏的相关信息,在2014年Ⅰ卷的选择题选项中也有出现;必修三“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学生复习时,往往搞不清此模型究竟是物理模型还是概念模型,实质上在间隔16页之后的“本章小结”中,教材表述“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可见,如不在备课中跨前纳后,知识体系则不够完整。

再如,植物激素调节的章节内容正文对脱落酸的功能,表述为“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而在课后练习的拓展题中还举例分析得到“脱落酸能够抑制发芽”这一功能,故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的训练,整理归纳。

(三)搞好无解释的名词的复习

教材内容的设置,一般会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再延伸未知的知识,但是,新教材在有的情况下,容易采用一些同类的、但从未呈现也未加解析过的新名词,学生对此很容易产生疑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查阅教参或文献,帮助学生理解。

如必修三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在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举例中,出现了“IPA”,这个词的中文名称是吲哚丙酸,但教材本身没有任何说明解释,那么,与新课相区别的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查阅清楚,而且要补充整理正文中“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

(四)搞好教材描述模糊,或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的复习

教材用语必定经过仔细斟酌,但地区用语习惯的不同,南北的差异等,往往也会造成理解的不同。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课本,而是能明白学生的困惑,疏解学生的思维。

如必修二中有关“交叉遗传”的解释,在教材中没有给出专业定义,在表述红绿色盲的现象时,提到“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针对这句话,学生有很多疑惑,大多主要体现在:在伴XY遗传中,这句话描述的现象是否也属于交叉遗传。通过查阅可知,该概念的专业表述应为“男性患者的X连锁致病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以后又必定传给女儿”,同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提炼关键词“X连锁致病基因”,这样学生对此概念的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就是对教师备课功力的考验。

再如,教材对记忆细胞参与免疫的表述是“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这句话容易导致学生误解为记忆细胞本身能直接分泌抗体,属于容易引起歧义的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教师必须将相关内容标注出来,以便着重讲解。

(五)搞好教材简略带过的内容的复习

生物学知识是如此浩瀚广博,以至于在简化的表述中难以面面俱到。教材在阐述知识时,有时不涉及过深,但又不想失却其科学性,就会出现学生觉得很“诡异”的用词。比如,在必修三水盐平衡的知识表述中,“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中“释放”一词,就很有讲究,该激素在专业教材中被称为由神经垂体释放。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其释放的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高中阶段对此不作阐述,但高中答题也不能违背科学性,因此“释放”是相较于“合成”“分泌”更科学准确的用词。教师通过备课,点拨学生正确使用表述用语,能够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性。

二、备高考题

高考题不仅可以告诉我们考什么,而且可以告诉我们怎么考。广西考全国卷,教师备课可以全国卷为主要依据。

历年全国课标卷告诉我们,高考题可能会考课本的小字、旁栏(如上文所述),还会考“非主干”知识。很多学者都对全国课标卷做过统计,得出考查频率较高的一些相关知识,称为高频考点;那么低频考点,即“非主干”内容的考查曾经涉及过哪些呢?例如2016年Ⅱ卷选择题考了分裂分化、分裂的相关考点,这在2010年选择题中涉及过1次,6年后才再次出现;还有2014年Ⅱ卷选择题涉及的“胞间连丝”,是历年来唯一一次考查。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不管考点是高频还是低频,只要在高考中可能出现,即为重点。所以教师的备课最好不要过于强调重点,只做难点的区分为佳。

此外,广西2016年所采用的Ⅲ卷生物部分最大特点,是原因分析型与概念表述题目较多,如30题3空9分、31题3空8分的赋分(其中包含“丰富度”的概念考查),可初窥其侧重之明显。这也是近两三年来,全国卷考查角度的倾向。针对于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注重更新练习的类型。很多学生考分不高,并不是因为复习不认真,不爱背书,而是因为记忆的知识无法应用,也就是俗称的不会答题。而这必须从练习中积攒经验,没有捷径可言。一轮复习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单纯对知识的重复提取,而且在于重复知识的同时,归纳理解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考法,这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必须个个突破。而所谓的考法,则来源于高考题原题的例题指导。

三、备练习

相信很多学者和教师都深知好练习的重要性。由上文可知,教师备课中对练习的准备,应当注重两点。一是内容的覆盖度和重复度,既包括所谓的主干知识,又要包含非主干知识,全面涉及不遗漏。二是题型的覆盖度。既要有基础记忆题型,又要涉及跨章节综合、信息提取、逻辑思维训练、原因分析、概念表述等多种考题,以高考题为例,结合教材,由浅入深。每一章节内容的复习,配上一套契合度高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也是备课过程中最考验教师备课功力的一个环节。

四、备科学

生物科学是深邃而不断发展的,生物教师也必须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而随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一轮复习的备课中,可以覆盖三方面以完善学科知识的准确度和科学性。

一备大学教材。如选修三讲述PCR技术时,需要用到DNA引物,学生就会有疑问,既然PCR是模拟体内DNA复制,那为什么不完全像必修二教材所述的过程那样,而采用了“引物”?生物体内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吗?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大学生化教材中寻找到答案。

二备前沿。如必修一正文有一道问题,需要计算有氧呼吸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多少个ATP,根据课本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出38molATP,而浙科版相应的数据却是“大概可以产生30个ATP ”,不同版本教材的说法各异,原因在于P/O比的测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生物化学教科书都已作了修正。把握这一点,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就不会茫然。

三备实验。作为理科学科,生物学的很多小知识,是能够利用实验室的器具和身边的材料检验完成的。如变性的蛋白质能否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变色?我们可以在《三大有机物鉴定》实验中,增加一组变性蛋白的材料,学生立即记忆深刻。可见,教师备课时,可以亲自检验,也可以修改为校本实验以供学生亲自完成。

由上可知,有效的备课不仅仅局限在“讲什么内容”,在理解了高考卷以及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力求做到对自身素养、对备课能力的提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每一个概念,每一个说法,如何诠释,如何考查,都必须面面俱到,所谓的“全覆盖式”,其精髓即在于此。

必修二生物教师范文第3篇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异同点

(一)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相同点

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课型设计的理论基础相同,教学方法也基本相同。必修课常见的教学方法,也适用于选修课的教学,两者差别不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选修课也要遵循基本的规律,教师应当把知识都教给学生,不能随意舍弃。

(二)选修课与必修课的不同点

选修课和必修课两者理论基础的侧重点不同。必修课强调课程基础与均衡,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必修课相比,选修课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内容上可选择性也更大。依照新课标的要求,选修课的可选择性学习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选修课的基本特点和必修课不同,所以选修课有更高的教学要求。并且它要求的活动也更多,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留下更大的空间。选修课的课程设计与必修课相比,应该要有更多、更丰富主动学习的时间,在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提高的,所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关系密切,在教学内容上起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例谈“诗歌与散文”模块的教学策略

(一)专题式讨论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探索为主

专题式讨论教学的特点是注重主题、内涵丰富,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理论性,但它的完成需要有周密的安排和计划,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且时间跨度也比较长,往往需要一节甚至好几节课的时间。在选修课上,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保证其在学习上的热情。

(二)比较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

比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材里的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它和其他优秀的名家名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给教师进行比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以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屈原《湘夫人》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当老师。教师在简单讲解该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写教案的基本要点后,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书写教案、以及做课件。教师在旁边做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诗歌意境、写作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性的自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很高,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角色扮演教学讲究因材施教

角色扮演教学具有形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角色的了解来发挥表演,将角色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演员和观众两个部分,观众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应当交流各自的所想所感。演员和观众的角色可以进行互换,这样既增添了课堂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角色扮演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将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结合起来,所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案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

组织学生表演相关联的一组人物,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选拔一名导演。要求学生积极报名申请,申请内容要包括如何选定演员,如何进行排演等。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舞台剧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二,选拔若干名演员。要求学生都积极报名。学生递交书面申请,申请内容中要写明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及理由,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以及将会如何来表演这个角色。这项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研讨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三,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写的申请,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评判,选拔出导演和演员,然后进行表演。经过师生的观看和评价后,选出一名最佳演员,并且给其颁奖以资鼓励。第四,表演分为两轮,分别用原文和现代汉语进行表演。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会朗诵古文,而且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达到熟练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

必修二生物教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教材使用;有效衔接;合理整合

高考一直在不断改革,要使新课程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需研究和体会教材设计意图和学生需达到的能力目标,揭示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局性地把握这个教学框架,才能让不同阶段的孩子达到应有的能力水平,因此我们应注重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衔接和整合研究,达到高效学习。以下是个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和同行们交流探讨。

一、降难减量――《必修一》教材的处理

《必修一》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和源头,它涉及与后续学习密切相关的章节有:

1.物质的量:高中计算的基础

2.离子反应:高中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基石

3.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元素化合物和物质结构学习的基石

4.元素及其化合物:高中所有知识的载体,但选修中不再涉及元素化合物的系统学习

《必修一》每一个章节都直接决定以后的化学学习效果。但理论章节需要深层次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量大、零散,需要大量地梳理记忆,短时间高强度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此,我们可以把非金属中硫和氮等内容放到高一下期去处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二、抛砖引玉――《必修二》教材的处理

《必修二》将高中化学的难点知识分散在必修和选修教学,因此,如何做好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分割和衔接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各章可作如下处理:

1.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内容:在化学键基础上补充分子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相关知识。

目的:为有机化学及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做理论支撑。

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内容:将原电池和电解池内容分为必修二和选修四切割教学。原电池(除盐桥)所有内容,及化学电源部分整合在必修二完整教学,而在选修四不在进行化学电源的教学,重点进行电解池的教学。

目的:保持知识完整性,避免重复教学,浪费时间。

3.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内容:必修二主要针对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而选修四主要进行化学平衡的教学。

目的: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4.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甲烷

内容:补充烷烃的系统命名,适当拓展烷烃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目的:构建基本有机物研究框架,但不增加物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注意:教学分割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分阶段有梯度地教学,尽量不重复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温故而知新――选修教材的教学

选修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上的提升,教学时应密切联系必修课程的知识,紧扣必修课程展开教学。

1.“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

该书与必修的衔接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应在对必修教学内容适当复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教学。下面将必修二和选修四知识要求程度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1)化学反应与能量

《必修二》:能总结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能定性描述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关系。

《选修四》: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对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进行计算。

(2)电化学基础

《必修二》:掌握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化学电源。

《选修四》:复杂原电池的理解,电解池的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原电池、电解池的综合运用。

(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必修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的计算,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知道化学反应有限度。

《选修四》: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复杂内容及平衡常数的应用,会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2.“选修五――有机化学”的教学

在必修二的基础上补充。

(1)命名:必修二补充烷烃的系统命名,选修五学习多类别同系物的系统命名。

(2)同分异构:必修二只要求烷烃,烯烃的同分异构,选修五拓展到所有同分异构。

(3)同系物:必修二只要求烷烃,烯烃同系物,选修五拓展到各类有机物。

目的:《必修二》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有机学习思路,在选修五教学中再逐步提升。

3.“选修三――物质结构”教材的处理――融合必修二,谨遵考纲。

《选修三》的知识应谨遵考纲。在回顾必修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选修三的相关内容中融入必修二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用物质结构知识辅助记忆理解元素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并回顾元素化合物知识。

这是笔者对新教材教学安排和处理的一些思考,针对学生层次,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每一次改革,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并总结思考,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教材适应学生,学生愉快地学习中,健康成长!

必修二生物教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标生物;试卷;命题

[中图分类号] G42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3)02-004-04

收稿日期 2012-05-10

[作者简介] 胡学军,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科的相关内容研究;刘华贵,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市开发区教研室生物教研员,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效课堂”与“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至2011年,陕西、湖南、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江西、新疆共10个省、区使用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试卷,采用的高考模式是宁夏模式。新课标所考查的范围是生物必修1、2、3,选修1、3二选一。较之以往的全国卷,新课标理综试卷生物部分有了显著的变化:总分值由72分升为90分,与以往全国卷相比增加了18分;考查内容由原来的两本必修加一本选修增为三本必修加选修1、3二选一;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特别是实验技能的双重考查。

五年里,全国新课标卷在原有高考命题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了新条件下的命题技术。新高考命题的范式已逐步形成并不断成熟。2012年,湖北作为课改省份迎来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文综和理综试卷将沿用全国新课标卷模式。本文着眼于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历年考题内容,试图对其中所体现的动向和命题特点加以探究,以期对2012年湖北省的生物高考备考有所借鉴,实现新课标高考的平稳过渡。

一、近五年试卷考点、分值分析

通过笔者的整理,特将近五年来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试卷的考点与分值分布统计如表1。

通过表1的统计可知,必修部分各模块分值在不断的波动中:必修1考查知识点的分值由2007年的34分到接下来四年的34、25、24、39分,五年共计156分,其中选择题所占分值为96分;必修2考查内容分值分别为17、16、18、19、8分,五年共计78分,选择题所占分值为18分;必修3则为24、25、32、32、28分共计141分,选择题所占分值为66分。总的来说,必修1、2、3分值比约为2∶1∶2,其中选择题分值比为16∶3∶11,非选择题分值比为60∶60∶75。选修部分分值则固定为15分。从分值我们不难看出,这五年的新课标高考生物试卷在必修模块知识点的考查上较偏重于必修1和必修3的内容,必修2知识点的考测点比较集中,主要考查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相关内容,且考题形式主要集中在非选择题部分。选修模块主要以选修1或选修3中的生物科技专题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作为考查的重点。

二、全国新课标卷命题动向

1.全国新课标卷命题模式逐步趋于成熟

从2007年至今,陕西、湖南、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江西以及新疆共10个省、区相继使用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试卷,即宁夏模式。2007年,作为新旧教材平稳过渡的第一年,宁夏卷的试题结构稳定,考题紧扣书本的主干知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要求。基本能力试题的设计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较好地体现基础性、导向性、整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接下来的2008年,试题类型较之2007年有了些变化:非选择题出现了曲线图分析题和图文分析题,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文分析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检测作用。在紧接下来的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中,试卷考查的形式多样,试题也增加了一定难度,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其中,尤其是2010年的高考新课标卷,曲线图在整个生物部分出现了五处。这大大增加了高考考生解题的心理压力。较之2010年的试卷,2011年的高考新课标生物试卷的难度坡度放缓。总的来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稳定在“6+4+1”的格局下,选择题、非选择题(包含选修模块的二选一选做题)的双基考查都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生着良性的变化。在这五年中,命题者对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解读与把握更趋于合理,使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的命题模式不断走向成熟。

2.命题加大了对考生解题方法与能力的考查力度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能力作出如下阐述: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能力;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等。由于我国高考形式为笔试,对上述各种能力的考查只能在识记、理解、辨析、信息转换、实验探究、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层面上展开。以信息转换这一能力考查为例,2007年的高考新课标生物卷中,图文转换题有2题,分别是第3题和第28题I小题;在接下来的4年里,图文转换题分别为2题、6题、5题、4题。五年来,此类题目出现的分值依次为:28分、21分、60分、38分和29分。图文转换题为何在新课标卷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呢?究其原因,就是新课标卷能通过图文转换过程,既考查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其鉴别、选择和运用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一种类型的题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层面,也无怪乎命题者会垂青于此类题型。五年的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中,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命题,更倾向于考生解题方法的考查。2007年第29题,要求学生用遗传图解来解题;2008年,第29题考测自由组合定律中F2表现型比例9∶3∶3∶1的变式;2009年,第6题考查分离比的变式,第31题则偏重于图文转换考查;2010年第32题将遗传图解和9∶3∶3∶1的变式均作为考查内容;2011年,第32题考测了图文数据分析类遗传题。学生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没有好的解题方法作基础,这些遗传题势必会成为考试过程中的拦路虎。

3.选做题体现出学生解题的自主性

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最后两题均为选修模块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1与选修3各一题。选修1考题主要偏重于对实验的考查,而选修3以当今几大热点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态工程)为考查内容。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二选一答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有了自。

三、备考对策

1.研究命题依据,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为了指导高考工作,国家考试中心每年都颁布《全国考试大纲》,其中规定了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各自主命题省市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试题并下发本省市《考试说明》。《全国考试大纲》或各省市《考试说明》直接指导着命题人员如何命制,既符合我国新的课改形势,又符合我国各省市实际情况的试卷。《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的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的设计及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它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而且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重要依据。深入研究《全国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教师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在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比较每年的考纲与往年考点要求的异同,有利于抓住教学与复习的重点与难点,瞄准高考的方向,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备考复习计划,使高考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合理有效的进行下去,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

2.紧扣教材,围绕核心知识展开复习

从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的考点分布统计表来看,每年高考的重点内容就是各模块的核心知识点。如:必修2遗传与变异板块,在历年的高考中不光是考点,也是难点。如何展开合理有效的高考复习?笔者认为,紧扣教材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材是师生接触最多的文本。教师在组织高考复习时,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载体,还是高考的第一手资料。在备考过程中,有些教师容易走入备考误区:以复习资料为纲,以考题为纲,不依据教学大纲和课标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行之有效的复习,往往不是核心知识的网络未能合理搭建,就是某些知识点的复习挖得太深。在浩如烟海的考题中试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高考信息,是不明智的。笔者认为,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可尝试着带领学生通读教材,紧扣教材,讲练结合,展开复习。让学生通过此过程掌握每一模块的核心知识,并能在有效的复习指导下,自主构建每一模块的知识网络。结合每一模块知识网络,将知识对接起来,学生会发现知识点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这样备考起来,更加有的放矢。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高三备考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应考能力。高考试题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辨析、信息转换、实验探究、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这些能力的达成与考生的审题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审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搜集信息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极力培养学生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在读取文字、曲线图、图表等过程中,进行图文转换,为分析综合与推理能力的展开提供前提。

4.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减少失分点

全国新课程生物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在选择题答题方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答题卡的填涂上。只要教师在平时模拟考试时,严格要求用2B铅笔均匀填涂答题卡即可,因为规范答题在非选择题部分犹为重要。近五年的全国新课程生物试卷的非选择题大部分采用填空题形式。填空题只有结论,不能测试解答的思路和过程,这对考生答案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平时教学与反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使用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避免答案的口语化;提炼语言,使答案简单明了;语言表达更要严谨,并对学生作同样的要求,引导学生尽量用书本上的结论性话语来答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字提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会降低高考失分的可能。

5.调适学生心理,轻松应考

在高三这一年,既是一个进行知识的系统分类与整理的一年,更是一个打心理仗的一年。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生后期的学习状况。因此,高三生物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将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作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对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状况作出正确的归因,并能在教师的建议下适当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平稳的心态迎接每一阶段的复习。当然,教学生进行深呼吸,用来调整情绪,缓解脑力疲劳也是一个不错的调适心理的好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学生在高三每一阶段学习中都能保持良好心态,轻松应考也就不难实现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