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科研究生论文

工科研究生论文

工科研究生论文

工科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健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

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将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置于大学生育人教育的核心地位。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结合与理工科专业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及应用教育,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综合型人才培养教育中不但必要,而且必行,这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需要。

一、优化知识结构的需要

知识结构是理工科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优化知识结构,使其在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更多学科的知识,也就是说,具备丰厚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知识,成为全能型人才。而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是优化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一,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文化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促使他们以更高地文化品味观察与理解社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他们学好科学知识,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和探索。

第二,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广泛接收创新知识和新鲜事物,并能正确判断接收的新知识和新事物,以做出合理而科学的接受和舍弃。这就是人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科单一、专业性强是当前理工科大学教育的特点,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不断丰富和扩展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他们对各种学科知识的补充和储备。开拓视野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的过程,这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能力的指引下,学生会更主动、更深刻地探讨科学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实践和创新。

第三,人文素质教育将理工科大学生培养成为智商与智慧并存的通才,让学生主动参与事物的变化与变迁,成为对知识领域充满好奇的探究者。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只有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宽广的思维领域,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并得到全面的发展。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丰富的人文教育培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进入社会打下强有力的竞争基础。因此,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专业知识、人文修养和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增强适应能力的需要

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大学生掌握着现代建设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建设及发展的栋梁之材。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状态是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这也反映出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反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人生活的社会错综复杂,社会现象丰富多彩,社会关系盘根错节,社会问题形形,大学生要适应这样复杂的社会,必然涉及对社会方方面面的适应,必然需要具备适应社会方方面面的能力,因而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际上就是这些适应社会方方面面的能力的综合体。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概括为学习适应能力、社会工作适应能力、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认识和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如下几个重要作用。

第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与否,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人,那么一个国民素质高和现代化人才辈出的国家一定是屹立世界的强国。现代化人才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过程中能积极地适应并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变革与发展,具有创造思维和高素质的人。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以智力能力为主导的,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在培养高科技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的过程中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其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是理工科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理工科大学生带着所学的科学知识进入社会,社会环境好似他们扎根生长的“土壤”,“土壤”的优劣决定着他们是否能茁壮的成长。社会环境是成才的基础,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是他们成才的保证。培养他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开发和利用环境的能力,这种对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成为人才的重要保证。

第三,是培养理工科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需要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渴求和欲望,是产生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因此,当大学生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分别是生存、活动、交往、发展、成就五个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也是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因为受教育的层次高于其他同龄的青年,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和发展的目标自然就会更高。理工科大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国家、应用于人民,为国家发展进步服务,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发挥其自身才能,那么,他们的自我发展就要以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来适应社会需要和满足个人需要。

第四,是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理工科大学生的重任是继承老一代科学技术人员的事业,继承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接班人。理工科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以最短的时间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

三、提高就业能力的需要

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首先,它是一系列能够适应就业的素质群,它不是单个的素质,而是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的综合素质;其次,它是通过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是一种可以塑造和培养的能力;再次,它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能力,能否适应职业和就业的竞争是这种能力的衡量标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个人发展来说,既提升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又圆了他们的职业梦想;对学校、社会、国家发展来说,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就业能力可以直接反映出高校的育人能力和大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全面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就业竞争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集中表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合作能力、求职能力等一些基本能力。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高低是我国高等教育实施本科教育教学,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实践依据。然而在专业技能理论的驱使下,理工科大学生受到专才教育地影响,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认为只有学好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就业,往往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和就业后所起到的作用。与就业能力息息相关的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就业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提高个人就业前途所必须的各种相关素质的总称,包括心理素质中的可调节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等。适应能力的高低可以客观反映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决定就业后能否胜任工作、能否适应社会的关键要素。一个具有专业技能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学生,在就业后他可以很快进入自己的角色,适应新的环境,能够虚心向老技术员、老工人请教技术上的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所以,理工科大学在教育理念中要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学、艺术、历史知识等方面的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和文化品味,将人文与科学素养相融合,完善人格,有助于整体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具备文理工知识结构,提升就业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需求。面对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格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间的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培养具备文理工知识结构的综合型人才,成为世界教育界改革的新潮流。通过文理工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知识间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成为可协调持续发展的人。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架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才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说理工科大学要将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这也是当前理工科大学改进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最明智的选择。而文理工知识俱全的人才,其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必然会高人一筹,也必然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将有力推进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优化和智能的开发,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新思维,有利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和公德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

四、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面对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又要具有文学艺术修养、较强的社交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素质等人文素养。只有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完美结合的人,才能在专业研究领域有着更好地思维拓展与探索的精神。理工科大学要顺应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培养出更多地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那么摆在理工科大学面前的培养模式将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创新的世纪,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造,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也就是说,没有创新,知识经济的主体便失去了生命力。在当代,创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的进步和地位,也就是说世界各国间正经历着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战争,自主创新的能力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强大武器,培养具有综合性、创新型的人才成为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之所在。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发展难题就是必须有自主创新的科学技术,就此,也预示着我国的发展将进入到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理工科大学生在这场变革中,首当其冲的成为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人才,成为科技创新变革中的中坚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有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原有生活条件并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同样是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的陆登庭也认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精神,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机遇并把握机遇,这绝不仅是因为有高智力的原因,而是各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完美体现。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要适应时代潮流,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就必须把握机遇,自觉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世界上很多科学家的发明都是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很好的融合而创造出人间奇迹,创新型人才必然要有创造性思维和完善的人格。例如,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他不但精通专业科学知识,同时也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他将中国历史与文化、科学与艺术、美学与物理等知识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显示出科学家深厚的文化底蕴。

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对于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工科大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一专多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深度,为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五、提升情商教育的需要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又称情绪智力,简称EQ,是与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相对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也是相对于智商而言提出的与一个人成才和事业成功有关的一种全新的概念。情商是一种能力,可以感觉、了解和有效应用情绪的力量与智能作为人类的能量、信息和影响的来源。情商不只是显示出理性的智能,但却是来自人内心的智慧。情商会让人学会认同与珍惜自我和他人的感受。情商鼓励人继续探索自身特殊的潜能,及启发人内在最深处的价值与渴望,将思想转化为现实。情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情商是后天的,是可以培养的,但是绝不是靠读书、考试等方式,而是经过自我评估、自定目标,并有序的迈向目标的过程。80%情商+15%智商+5%逆商(逆向思维能力)=成功人士。在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其他非智力因素其中主要是情绪智力因素占了80%。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情商是一种驾驭自己的能力,包括驾驭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思想,驾驭自己的意志,控制和协调构成自己心理过程的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让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同时也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对人情与人性的深刻了解和理解,对人的需要的内容、形式的了解,对人的感情的深刻敏锐的洞察力,对人的感情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力,对人际交往的内容、原则、方式及规律的了解和运用能力,爱的能力等等。

情商培养是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情商是涵盖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而素质教育则是促进学生德、智、体诸多方面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的一种教育,其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从其内容来看,情商培养应包含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中,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丹尼尔·戈尔曼甚至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

第一,同理心教育。情商教育的同理心是指培养大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在事物发生误解和争执的过程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心理,体会他人在处理事情上的感悟,达到消除误解的目的,建立充满理解、鼓励和尊重的合作团队。国际上许多教育专家认为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20世纪70年代是学会生存,21世纪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同理心理的建立,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其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其他学生的想法,使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形成一个友好的、和谐的氛围,在这种友好和谐氛围中相互鼓励、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科研团队的共同合作。同理心可以去除大学生自身过于独立的个性,学会谦让,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第二,自律教育。自律教育可以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自律是指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包括自身在面对压力和各种事物时所保持的情绪上的控制能力和清醒的判断能力,在处理各种事物时,去除遇事不冷静的心态,学会井井有条处理事物,保持平和的心态等。自律教育要建立在诚实诚信的基础上,宽以待人,严于律已,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客观的处理遇到的问题。

工科研究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土木工程

科技论文是学者呈现科技成果的主要形式,也是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也越来越重视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这不仅是因为国内高校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有发表科研论文,甚至SCI检索论文的毕业要求,而且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必备的技术能力。然而,目前很多研究生对英文科技论文撰写习惯、写作格式并不熟悉,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教学也不规范。本文拟通过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论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论文各章节的写作要求及建议。

一、传统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授课内容以专业词汇为主导目前,一些研究生对于专业英语的认知仍是学习专业词汇,而部分专业英语课堂的授课内容也是以专业词汇的介绍为主导。然而,专业词汇的学习是本科阶段的学习要求,研究生学习阶段应加强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及规范要求等。

(二)研究局限性及负面结果刻意回避我们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一般会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简化,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也会做出一定假设。因此,针对某一科学问题的研究过程及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负面结果。事实上,我们对研究局限性及负面结果的讨论越充分,论文的可靠性越高。而教师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研究方法局限性的讨论及负面结果的呈现。

(三)结果讨论与展望不够重视在科技论文中,我们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和展望,可以使论文的内容和结构更完整,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英文科技论文撰写及授课更加重视对研究结果的客观描述,缺乏对研究结果的合理解释分析。例如,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多种解释,我们可以致力于分析讨论多种可能,并深入展开。结果讨论和展望的内容越饱满,表明作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深刻。[1]

二、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设计

我们可以根据传统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题目、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等各个部分逐一进行探讨,提出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习惯及规范。

工科研究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工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构成;培养内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109-02

科教兴国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领域,研究生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对化工专业研究生的知识层次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于化工专业教育工作者而言,探索适应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化工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构成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指在诸如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等领域,在探究真理的创造性活动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即独立完成科研活动任务的能力[2]。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化工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标就是使化工专业研究生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体来说,化工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能力

在培养化工专业研究生过程中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探索化学领域某些未知的规律。因此,明确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是科研工作的起点。选题一定要有前瞻性,它将最终决定科研工作是否具有创新性。

2.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其高低直接关系到科研的成败。对于化工专业研究生来说,实验室是最重要的工作场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验工作的支撑。研究生应在实验中逐渐培养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等。

3.获取知识的能力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离不开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化工专业研究生可通过查询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相关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等情况,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提出新问题,为从事实验活动搭建良好的理论平台。

4.表达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化工专业研究生需要与导师定期交流,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探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有关会议,在与同行交流中开阔视野。而这一切都需要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

5.写作能力

化工专业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最终将以科技文章、毕业论文的形式加以体现,其水平的高低能够充分反映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强弱。在写作过程中,利用现有理论对所得到的实验新现象、新规律进行分析、解释,可充分体现研究生对本领域知识理解、运用和驾驭的能力。

二、化工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研究生培养首先要进行学位课程学习,目的在于巩固和深化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然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实验、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逐渐形成科研能力。

在学位课程教学阶段,通过开设多门涉及交叉学科的专业课程[3],聘请在该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老师作为主讲教师,使研究生在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关前沿理论观点,开阔视野,为其进行科学选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学习,不但可以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能力,使其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便于从中发现科研线索,提高选题能力;而且还可以使研究生掌握一些科技创作技巧,增强其写作能力。

在科研工作阶段,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合理设计实验方案,严谨求实地进行实验操作,主动分析、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逐渐在科研实践中形成实验能力。通过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指导本科生开展实验工作、与同行交流心得体会,研究生逐渐使自己的言语更具逻辑性、专业性和说服力,从而完善其口头表达能力。在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后,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应不断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熟悉科研文章的写作格式、提升写作能力,为学位论文撰写奠定基础,同时增强研究生的自信心和对学术论文写作的兴趣,调动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三、化工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策略

高校化工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应该从培养具有独立科技开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入手,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考核机制,力求按照研究生培养的各阶段逐步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实现研究生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的有效提升。

1.组建多层次科研团队

高校培养化工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的自我意识。研究生在独立从事科研活动中应充分开发自我能力,依靠自己寻求问题答案并最终完成科研任务[4]。但是,这里所说的独立不是单打一,而是要组建多层次的科研团队。以研究生导师的理论知识和科研项目为基础、以研究生参与科研实验为中心、引入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最终形成一个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科研梯队,创建科学合理的科研攻关模式,这种科研团队有助于研究生个人科研能力的养成[5]。

在研究过程中,导师首先引导研究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并以自身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指导研究生进行文献资料检索,科学选题。研究生是科研活动的主体,是以导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研究生要就某一科学问题独立设计研究方案,并在实验中加以验证,及时查找不足,改进方案;然后在导师的帮助下通过理论分析和讨论,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并最终解决问题。同时,本科生在研究生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实验,提出相应意见以丰富研究生的创新思想。

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提高选题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通过科研实践活动提高实验能力,通过向导师汇报项目进展、提交实验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和向本科生布置任务、安排实验,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自身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多层次的科研团队,注意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个人的实验主体作用,适当发挥本科生的辅助作用,可使科研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2.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高校相关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为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学术交流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多学科的交流才能产生新思想的火花,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6]。

在研究生培养期间,相关部门可为研究生组织多层面和多领域的学术论坛,举办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导师应尽量创造机会引领研究生参加国内和国际有关学术会议,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开阔学生的科研思路和学术视野,提高其科研意识和水平。此外,定期召开由导师、研究生共同参加的学术讨论活动也可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3.过程考核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对于研究生培养单位来说,研究生培养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制度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评价、激励和淘汰机制,确保其能够有效实施并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既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制度保障[7],也是引导研究生自主参与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平时学习与期末结业的考核,重视培养过程中各种实验、实践任务的检查与评价,建立和完善毕业考核评价体系。导师通过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交流会,安排学生在会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陈述研究进程等。在这一过程中,化工专业研究生应努力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成果结合,总结成文,并通过多媒体手段将个人的科技成果、参与实验室科研活动情况展示给导师和考核答辩组。这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其敏捷的思维。通过定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阶段性成果,可以及时得到导师在科研课题进展及成果方面的系统指导,这也是研究生实验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集中体现,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将培养过程中的阶段考核和毕业终结评价相结合,用科学全面的评价考核指标调动研究生参与科研实验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研究生参与科研的能力,进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结束语

对化工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不仅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必然需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人才又是推动创新的决定力量。就我国而言,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主要集中在高校。因此,对高校研究生培养应该注重其科研能力的加强和提升,而对于具有化工专业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单位来说,加大研究生参与科技活动能力的培养力度,着力培养高精尖化工人才和专家,对助推我国化学研究与化工生产领域的科学发展、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建立工业强国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李孝红,崔文国,翁杰,等.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李晓航,张侃. 论创新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其培养模式[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3]章晓莉.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7).

[4]王大勇.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5]胡忠举,刘文辉. 坚持“导-研-本”路线,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4).

工科研究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 人才培养 能力培养

高等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依赖于各个环节的工作。无论是课内的学习还是课外的实践,每个方面都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其中,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写作就是众多工作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后一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甚理想,很多学生和教师对此并不重视,再加上毕业论文管理上的诸多问题,造成了学生抄袭、应付的现象非常普遍。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同时更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就以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佳的原因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够理想,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它主要表现为学生论文内容的空洞和缺乏逻辑性,机械拼凑痕迹明显,学生个人工作体现不多。追究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在论文设计和写作过程中的诸多环节皆存在问题,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和指导教师的问题,其次是论文管理工作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佳的这一普遍现象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甚至还出现要不要取消毕业论文这一环节的讨论。实际上,本科毕业论文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环节不但不应取消,还应重点加强,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一般是从大四上学期偏后一些时候开始,直到大学生活的结束。这一期间,通常是学生实习和找工作的时间。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基本上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一部分准备考研或出国进修的同学则把时间都分配给了复习或相关准备上面,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生甚至认为,无论我毕业论文写得如何,都会顺利拿到毕业证书,特别是经管类的毕业论文,基本不需要实验设计,学生更是认为通过毕业论文并不困难,只要写了总能毕业,这种思想的存在加剧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不重视程度。

2.学生的能力基础较差

当前高校的教学尽管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本质上还是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对知识的灌输,而不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达到的比较好的程度就是理解并记住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少能够得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训练。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也很少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对如何选择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得到的训练机会太少,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实践环节时,不具备所需要的相关研究能力,研究基础较弱,面对毕业论文的工作,不知从何入手,这客观上也加剧了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的难度。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专业的实践性特征明显,在平时教学和实践中学生能够接触经济管理实践的机会较少,这也弱化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论文与学生的兴趣存在偏差

尽管在毕业论文环节,通常都是鼓励学生自行选题开展研究,但在时间有限和学生缺乏训练的情况下,很多同学不知道写些什么,结果往往还是采用了教师事先拟定的一些题目。虽然学生可以在给定的题目中按个人兴趣进行选择,但毕竟不是自己提出的,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不到很好的吻合。而且,教师也做不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并按学生的兴趣特长设计论文题目,这就使得学生在完成论文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与自己未来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在找工作这一事情的冲击下,毕业论文变成了学生的“负担”。对于经管类学生来说,现实中的问题既多又复杂,学生的知晓度是有限的,不能结合学生兴趣特点的问题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4.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

目前,高校的教师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繁重的科研工作,工作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在扩招的背景下,生师比过大,每个教师被分配指导的本科生非常多,有些教师还有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在学生缺乏必要研究训练,并且每个学生论文内容又各不相同的情况下,若想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除了要求他们自己更加努力之外,教师必须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逐一弥补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科研训练而导致的科研能力不足。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安排如此大量的工作,这显然超出了教师的能力范围,于是放松管理和降低要求的情况就自然出现了。

二、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客观存在的,而本科毕业论文关乎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那么改变目前的状况,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紧迫的问题。由于这一问题的出现不是某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原因并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要跳出“毕业论文期间”这一界限,从整个大学期间的学生培养工作中寻找对策。

1.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完成必要的基础训练

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检验,特别是专业学习结果的检验。它与专业课的学习不是相对独立的,要能够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必须在以往的专业课程中注重培养和训练完成论文所需的各种能力。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这实际上就是以往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没有很好地进行这方面训练的结果。因此,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研究性教学或者推行PBL教学法等适合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多进行自主选题并分析问题,甚至是解决问题的训练。这样,有了平时的积累,毕业论文的难度自然会降低很多。一些专业课上研究或讨论过的问题或进一步引申和发展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如果这样,论文的写作就会变得轻松一些,论文的研究也容易深入展开。经管类专业与现实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与各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热点问题也非常多,从中找出与课程相符并适合学生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并不困难,在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研究的必要训练工作,这既必要又可行。

2.从科创项目和活动中积累相关实践经验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展开研究,本质上属于科研活动,并且是独立进行的科研活动。如果具有相关的科研活动经历或已有相关的研究基础,完成论文也就不困难了。而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样可以在以往的科研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一些研究成果的积累也可以成为论文的研究基础。对于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各高校都是积极支持的,无论是在学院的层面还是在学校的层面甚至是在更高级别的层面,都有很多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业和创新活动的机会和项目资助。它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科研实践经验,锻炼了科研创新的能力,学生在活动或项目的进行中对于新问题的敏锐感知、对于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的建立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经管类学生来说,很多科研项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研分析,然后给出对应的策略建议,这无疑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了充分的实践经验,锻炼了必要的科研能力。凡是积极参加相关活动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毕业论文工作。

3.与实习和就业结合开展研究工作

对于大四学生来说,写论文与实习和找工作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如果认为这是三项不同的任务,那么学生一定会将写论文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论文完成的质量也一定会受到影响。而如果能将毕业论文与学生的实习或是找工作结合起来,那样学生就可以同时完成两件或三件事情,完成的效果一定会非常理想。对于经管类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实习活动会持续几个月,如果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都满意,学生甚至可以留在实习单位工作,那么以实习单位当前遇到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问题,或者以实习单位的业务背景或企业的日常经营背景作为论文的研究背景,又或者以未来的工作意向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选择,这样的选题显然更有意义。而且,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对论文的研究主题获得了最真切的感受,对相关的研究内容也具有了主动探究的动力,这些都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论文与实习或论文与找工作做到完美结合后,完成论文工作不但不耽误实习和找工作,相反,论文任务的存在会使学生更注重对实习单位和现实经济管理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能与找工作相结合的论文选题更会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去研究。这样,看似相互冲突的几项任务变成了相互促进的几件事情,每件事情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论文管理工作

除了在学生的能力培养、论文研究主题的设计,减轻学生压力这几个方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之外,论文的质量还与论文的管理工作密不可分。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就必须加强论文的管理工作,在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和论文的评价上都要给予重点关注。

首先,论文的开题和中期检查不能流于形式。论文开题绝不能是简单填好表格就宣告完成,如果不能进行公开的开题,至少要和导师就论文题目的选择、研究内容的确定,相关资料的检索和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必要沟通,绝不应该是轻易选定题目就开始论文研究工作,待遇到困难后再更换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尽管对于经管类论文更换主题后仍然可以开展研究工作,但这样的做法将严重影响论文的研究进程和研究质量,给论文研究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论文的中期检查是对学生研究工作的一个督促,更是对已发现问题的及时纠正,所以这一环节同样不可忽视,不能将问题留到论文答辩时才发现。

其次,论文的评价要集中在学生的研究工作上。目前的论文评价对格式比较注重,往往忽视研究的思路和研究实践的过程,有时论文评价变成了格式上的考评,在格式上达标了就算是论文通过了。实际上,这种做法非常错误。虽然让学生掌握论文的撰写规范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能够建立起比较严谨又合乎逻辑的论文研究框架,并且在论文的研究中要能体现出个人工作和独特观点。机械地拼凑资料虽然可以让论文看起来合乎规范,但没有体现学生个人工作的研究论文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论文实践与人才培养

整个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是学生探寻解决一个比较复杂问题的过程,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很多能力,比如发现问题的能力、检索资料的能力、实践调查的能力、逻辑分析的能力、文字写作的能力等等,毕业论文环节成为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所以,要在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从而更好地践行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

1.论文选题中的能力培养

论文的选题是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论文选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论文能否顺利推进,也影响了论文完成的质量。论文选题环节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让学生自行选定论文研究的主题,最好不要让学生按教师之前准备好的题目进行研究。学生自己选定的研究主题,这一定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而感兴趣的问题一定会有研究的动力,而且,自己确定的主题一定是以往有一定的关注的,这也就是说研究工作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工作的推进会比较容易。在现实的经济管理领域,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学生经常可以获知这些方面的信息,自行选题具有绝对的可行性。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还没有养成比较自觉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点,没有独立地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经历。他们习惯于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作业,而一旦不给他们设定研究的问题,让他们自己选择研究问题时,问题也就真的出现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自行选择研究问题,因为这是大学阶段的最后一次学习机会了。要启发学生尽量做到选定的研究问题与自己以往的专业课结合,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与从事过的科研工作结合,与当前的经济管理热点结合,或者与实习单位的情况结合,甚至可以与未来的工作意向相结合。经过这样的锻炼后,学生就会找到一些如何从现实环境中发现并总结出问题的研究的感觉,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时就能进行一些主动的思考和分析了。

2.论文指导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无论是在论文题目的确定还是在论文定题后的具体研究中,学生都会有很多困惑和迷茫,这时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而顺利完成论文工作。其中,教师的工作绝不是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或者帮助学生列出论文的具体提纲,如果教师这样做,那么它将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论文也就变成教师的论文了。对于经济管理领域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研究模式,每个研究者都可以从自己关注的角度进行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独到见解,教师的作用仅限于对学生遇到问题的分析,可以给出几个备选的方案或给出一些研究方向上的建议,帮助学生理清后续研究的一些思路,然后将决定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确定未来的工作如何展开。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也只有经过这种自主自觉的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会逐渐增强。

在论文指导的过程中,面谈的指导方式也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息息相关。由于经管类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往往在校外实习或找工作,在工作时间内与指导教师联系不是很方便,面谈这一指导方式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现代化的通讯方式不一定能够就论文研究中的问题进行良好沟通,面对面地讨论和交流才是更适合的方式。在面谈的过程中,师生可以就论文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状况能够获得最准确的把握,对学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也会给出切实有效的建议,而这都是在启发学生对问题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交流的过程也就变成了学生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论文交流中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论文研究工作是各自独立进行的,每个学生选题的不同决定了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不像在进行小组项目研究时那样有效,但在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的同时也要重视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这同样是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

教师要鼓励自己指导的学生建立讨论和联系的小组,就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和沟通,交流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同学的角度有时也可以给出有益的建议。教师也可以对指导的全部学生安排一些集体指导,包括定期与所有同学同时进行面谈,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进展和问题,从其它同学的研究中获得一些启发。当然,与不同教师的学生也可以适当讨论,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研究思路,了解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学生的很多进步是在讨论和交流中实现的,一些学生也会主动进行交流,但除了主动交流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一些讨论和交流,交流和讨论的过程同时也是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

综上所述,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在锻炼学生的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上,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本科论文质量,实际上就是在更好地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毕业论文看似一个孤立的大学课程设置的实践性环节,但实际上它与大学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创新的实践紧密相关,要解决现有毕业论文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从专业课的讲授、学生科研项目的参与、论文选题的现实背景以及论文的实践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样才能既避免论文成为学生的 “负担”,又能达到以论文促人才培养的效果。而在学学生具体的能力培养上,要特别重视论文选题的环节、师生交流的环节以及同学之间交流环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玉志.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0(9)

[2] 黄萍.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 理工高教研究,2004(8)

[3] 刘宝欣. 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

工科研究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44-02

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软硬件的逐步完善,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研究生的总体科研创新能力仍比较薄弱。2013年4月11日,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哈工大等校牵头的首批14家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了“2011计划”认定。该计划全称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四种类型。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发挥协同创新机制的优势,集中优质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已成为新时期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和共同选择。

一、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

江苏省2009年抽检研究生学位论文,博士论文963本,硕士论文3228本。经过专家评审,抽查的博士论文中“优秀”占26.38%、“良好”占53.67%、“合格”占的18.07%、“不合格”占1.86%。硕士论文中“优秀”占13%、“良好”占53.86%、“合格”占29.2%、“不合格”占3.89%。

江苏省2010年抽检研究生学位论文1410篇,免除论文,最终抽检评议了1404篇论文。其士论文374篇,占27%;硕士论文1030篇,占73%。送检的4212份(每篇论文送3名专家评议)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一共有4118份论文获得合格及以上等次评议结果,通过率为97.8%。其中有1108份博士论文顺利通过评议,通过率为98.8%;3010份硕士论文顺利通过评议,通过率为97.4%。不少单位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加大论文盲审比例等一系列措施,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江苏省2011年抽检研究生学位论文,博士论文1032篇,硕士论文3195篇。经过专家评审,抽查的博士学位论文中“优秀”占20.8%;“良好”占58.1%;“合格”占18.7%;“不合格”占2.3%。抽查的硕士论文中“优秀”占11.4%;“良好”占60.1%;“合格”占26.8%;“不合格”占1.7%。

三年的抽检各项数据体现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优秀率比较低,论文的良好率占到半数以上,不合格的论文也有一定的比例,这些说明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总体水平令人堪忧,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也提示研究生培养存在一些问题: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文献查阅和综述能力不强;科研实践不强;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不强等。

(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待于提高。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受到关注。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现象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缺失,导致有些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偏低、科研能力较弱。这个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研究生科研氛围不浓,学位论文中资料堆积的文字多、自己的研究创新内容少等。

2.高校间协同创新机制缺失。当前高校间协同创新机制的缺失是限制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障碍和瓶颈。各个高校内部缺少跨学科、跨院系、跨部门的科研组织形式以及具体配套政策和实施机制,合作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不够完善。高校采取了一些机制激励措施虽然能够体现一定的导向性,但其广泛性、长期性、可操作性不足,应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地健全、完善[1]。

3.导师队伍不够完备。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之下,目前各高校师生比例都很高,如何更好地实施导师制已成橄拗婆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瓶颈。高校导师队伍不够完备,研究生培养仍采用导师负责制模式,较难培养综合型、学科交叉型人才,难以造就能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高级人才。

4.研究生的教育与科研实践脱节。大学研究生教育与科研、社会实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当前高校的师资队伍和科研设施相对薄弱,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致使研究生的科研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环节有所脱节,特别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和载体,汇集了高校的优质资源,具备良好的科研设施条件。高校需加大对科研平台的经费投入,改善各种平台的硬件条件,持续完善各类实验室的设施、技术装备等的建设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2]。

(二)健全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

高校内部的协同创新可以为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教育和培养,构建创新所需的合理知识结构。以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学科方向特色为指导,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可以搭建跨学科的教育资源平台,鼓励研究生进行跨院跨学科选课,带给他们不同学科的研究视野和综合知识结构,进而更高效地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

研究生扩招致使高校研究生的导师数量和公用资源不足,导师和研究生的比例严重失调。高校应结合学科建设的需求,聘请外单位的优秀人员做兼职导师[3]。严格按照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要求、培养与评价条例,将研究生导师的聘任、培训、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四)严格审查学位论文质量

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意识,积极创新培养模式和机制,高校应严格做好学位论文评审环节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整体培养质量。

(五)按社会需求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高校的高级人才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职业需求复杂多样的变化[2]。高校应积极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共建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战略联盟等,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开发产品等,开设应用型实践课程、专题研讨会等新课,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高水平的合作交流,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在双语教学、国际会议、联合培养博硕士生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注重对其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培养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制约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张树霞,科技资讯,2012,(35):164-165.

[2]晓艳,范学工.论科技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107-109.

[3]马革兰,连漪.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3-164.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for College Postgraduates under New Situation

YANG Rong-min,Ma Ge-lan,Wang Hai-ju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 Nanjing,Nanjing,Jiangsu 21004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