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血透护理工作计划

血透护理工作计划

血透护理工作计划

血透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透析患者查对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查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模式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查对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品管圈 血液透析 查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0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69-01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由日本专家率先发起的,从尊重患者人性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轻松愉快的管理的模式,可以使相关人员更加自动自发的参与到整个管理活动中,在实际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获得更大满足感与成就感 [1]。本次研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模式进行查对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44.1±1.6)岁;血液疾病病史1-18个月,平均病史(4.2±0.8)个月;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21-87岁,平均年龄(44.3±1.5)岁;血液疾病病史1-19个月,平均病史(4.1±0.7)个月。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采用常规透析患者查对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主要措施包括:①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对品管圈活动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应用到实际护理服务工作当中;②组圈:相关护理人员可以自发组圈,然后选出圈长,制定活动的主题和具体时间,每个星期应该保证召开两次圈会,讨论并决定选定的主题;③活动主题的选择: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主要分析导致查对正确率降低的原因,将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如何进一步充分落实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查对制度”;④活动计划的制定:在3个月内完成本次活动,每星期进行两次活动,每次活动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制定具体的计划;⑤实施计划: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按照活动谈论的相关内容实施计划,并不断总结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研究调整 [2]。

1.3 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查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管理模式满意度评价方法。在所有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对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患者查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打分形式,总分为100分,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三个级别。不满意:得分不足60分,基本满意:得分不足80分但超过60分,非常满意:得分超过80分 [3]。

1.5 数据处理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4.18±3.11)d,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7.46±2.54)d,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2.2 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有30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有19例出现不良反应,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2.3 对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查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查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广大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够使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会自觉的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查对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明确,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主动的消除不认真查对等现象。发现相关问题能够按照标准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在科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护理工作氛围,可以使其参与感和成就感明显提高 [4]。

参考文献

[1] 周永玲,李淑秀,于坤.营养教育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12(01):166-167

[2] 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8(05):134-135

血透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护理质量

血透室作为医院抢救、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特殊场所,也是引发感染的高危科室[1]。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护理中,若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容易引发各种感染,而透析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流程管理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种管理模式,为了分析该模式在血透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院对实施流程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血透室于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154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102例,女52例,年龄26~75岁,平均(49.6±3.8)岁。另随机选取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50例为参考组,其中男88例,女62例,年龄24~78岁,平均(50.1±3.9)岁。两组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未进行护理管理流程,研究组采用护理管理流程,具体如下:①完善管理流程及制度。建立完善的血透室管理标准,如接诊流程、管路冲洗流程、上下机流程等工程流程。同时要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并完善相关的护理操作制度。②各项护理操作流程的执行。应定期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并对科室中发生过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职责及风险意识,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③建立完善的识别程序与查对流程。在血透记录单上要加入医生详细的透析计划及签名,根据其透析计划进行相关参数的合理设置。在将患者送进透析室后,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的姓名、病床号等资料进行反复询问,并核对好透析器标识,以观察设置的参数和治疗单中的参数保持一致,在2名以上护士反复审核确定无误后上机。在上机后,还需要加强血液循环管路各个部位的检查,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3]。④编号管理。对患者的病历、治疗单及透析器等做好编号,以便于透析器的存取,并严格落实查对制度,避免上错机现象。⑤加强质量管理。将每位患者的上机时间相隔约10min,以更好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由质控护士把关好穿刺难度较高的病例以及疑难病例,并做好各项护理操作的详细记录,以及时发现及纠正工作的安全隐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实施护理管理流程前后的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百分值表示,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 实施流程管理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实施流程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至1.30%,有统计学意义(X2=5.775,P=0.016

注:与参考组比较,*P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施流程管理前,满意度为80.67%,实施流程管理后,满意度提高至96.10%,有统计学意义(X2=4.576,P

注:与参考组比较,*P

3 讨论

血透室是医院进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场所,主要开展血液透析、血液滤过以及序贯透析等透析项目[4]。在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因穿刺针脱落、管路夹子忘开关、内痿动静脉针接错等因素的存在,一旦发生这些不良事件,就会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护理流程管理是现代临床护理中的一种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提供临床护理工作的流程化、系统化[5]。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流程管理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实施流程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至1.30%,表明实施流程管理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实施流程管理前,满意度为80.67%,实施流程管理后,满意度提高至96.10%,表明实施流程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是由于通过落实完善及执行管理流程及制度、护理操作流程、查对流程,并做好编号管理及加强质量管理等管理措施,使护理人员可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进行工作,从而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血透室护理中加强流程管理,有利于降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密, 黄秋鹏, 谢琼, 等. 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的分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21(1):196-198.

[2] 左雪花. 流程管理对提高血透室护理质量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23(4):153-154.

[3] 程水芳. 全面流程管理在血透室护理管理中的实施[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10):1661-1663.

血透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品管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导管感染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19

血透护理近年来发展飞速, 但由于患者层次多元化, 且老年患者居多对疾病的认知相当有限, 故目前置管患者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展开了欣馨家苑品管圈工作[1]。品管圈定义为相同的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组成小组称品管圈。品管圈实施步骤分为4步, 为计划、实施、确认、处置[2]。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适用于应急透析治疗、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等待内瘘成熟等。中心静脉导管的种类可分为:临时性导管和永久性导管。导管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1 品管圈计划

1. 1 品管圈的组成 品管圈由血透室工作组成员自愿报名参加。血透室品管圈成员组分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 圈长由护士长助理担任, 圈员由4名血透护理人员组成。欣馨家苑品管圈主要是向患者提供温馨满意的服务, 使护理工作精神不断进取。

1. 2 品管圈成员职责 辅导员负责领导、支持和协助圈员工作。圈长负责协助分配监督各圈员工作, 对实施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负责统计总结归纳工作。4名圈员负责相关资料数据整理与记录, 落实具体措施。

1. 3 品管圈主题选定 每位圈员提一个主题, 依据问题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以5、3、1分, 评分后累计得分高为本次主题。本次主题有预防低血压、降低导管感染率、降低过敏反应及控制干体重, 本次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及现存问题综合选定得分最高为降低导管感染率。

1. 4 临床资料 2015年2月统计本科血透室共计患者132例, 中心静脉临时置管为18例, 占13.6%, 中心静脉长期置管为19例, 占14.4%。其中导管感染者出现红肿痛为5例, 占3.8%, 局部皮肤过敏反应为4例, 占3.0%, 长期导管感染为3例, 占2.3%, 临时置管为6例, 占4.5%。

1. 5 目标值设定 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 圈能力)。

1. 6 活动计划拟定[3] 活动计划依照甘特图, 甘特图Ganttchart又称横道图或条状图。它是以图示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的表示出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及持续时间。

1. 7 鱼骨分析 圈组长及圈员进行血管通路要因鱼骨分析找出相关因素。

1. 7. 1 患者因素 透析临时置管患者中新患者居多, 新患者占临时置管患者90%, 8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85%。部分老年患者因疾病因素存在意识不稳定等因素。故对置管后的护理知识欠缺。生活料理中存在导管感染的安全隐患, 包括洗澡、穿脱衣服、出汗后处理等, 容易导致导管皮肤局部刺激出现炎症反应, 局部红、肿、痛, 严重者有发热症状。

1. 7. 2 医护工作者因素 李晓东教授在论文中曾有过深入研究, 置管部位, 临时性导管中股静脉插管较颈内、锁骨下插管更易发生感染。其他如对于护士培训是否到位, 每位换药操作者操作是否按规范操作, 是否有监管和定期培训及定期置管感染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及处理。手卫生因素如是否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操作护理。

1. 7. 3 材料使用 是否使用无菌包进行换药操作;一次性换药物品是否在有效期等。导管本身特性, 一些材料易于血栓形成增加了导管感染风险。

1. 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对策拟定

圈员进行定期开会按照甘特图进行计划实施, 将相关因素收集后分两组成员实施方案对策并按照计划做好数据采样, 组长做好分析。

2. 1 一组人员负责做好中心置管培训, 寻找资料做好分期培训项目, 并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培训的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及操作培训, 及时了解最新资讯。

2. 2 一组人员负责患者管理, 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每周记录患者存在的问题,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及护理工作, 遇到问题及时向圈长汇报组织开会讨论, 探讨解决对策。

3 效果评价

导管感染诊断标准, 具备下列1项即可诊断:导管出口有红、肿、热、痛、渗出分泌物;寒战发热, 拔管后症状消失;外周血培养阳性。

3. 1 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数据 在实施品管圈导管管理后, 患者长期置管和临时置管的感染率呈下行趋势。尤其是临时置管, 导管感染得到明显的控制。对于透析护士工作培训是一个持续的不断重复不断改进的过程, 每次培训一定有新的收获, 管理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沟通交流也能及时发现明确问题所在, 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见表1。

3. 2 品管圈圈员效果确认 对于品管圈的知识、大家的团队精神、工作改善协调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收益。见表2。

4 检讨与改进

本圈对QCC手法已有了解但尚不完善, 在今后的品管圈活动中能更加巧妙的运用和掌握。本次活动受到护理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也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医护人员的护理技术力量得到了提高, 患者的透析质量也得到保证, 是一个双赢的丰收。也期待在下次活动中得到更好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5.

[2] 瞿丽.实用血液净化技术及护理.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21-125.

血透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首次血液透析;焦虑

由于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而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一旦确定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将会影响患者首次透析的进行,甚至对今后的透析依从性产生影响。笔者对老年首次透析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的透析依从性明显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6年1月—2008年2月住院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8.6)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9例,高中15例,初中24例,小学26例,文盲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组间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首次透析前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口头告之透析过程,透析前注意事项及透析中、透析后并发症的预防。

1.2.2干预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透析前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如下。

1.2.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病房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察看患者的入院记录、各项检查、化验指标,主动做自我介绍,耐心与患者交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评估。其中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内容为:患者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对疾病的认识情况,接受程度,心理上是否接受了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生活,生理上是否满足因治疗带来的不同需求,如血管的保护,血压的控制,贫血纠正,饮食结构的调整,残余肾功能的保护,透析的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情况,以后来治疗使用的交通工具,询问患者的目前需求,有无自行不能解决的问题。

1.2.2.2认知干预躯体疾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但并非躯体因素决定患者的全部情感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患者的认识,使他们能在愉快的心境下生活[1]。干预者应以相关医学知识,讲解血液透析的实施方法、原理,目前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新进展,告知其具体的实施步骤,怎样配合以及进行透析的病人并不象民间传言的那样可怕。明确而肯定地告诉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以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可以用人工肾来替代的,只要自己好好的调整心态,配合合理饮食,规律的透析治疗,就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以此来消除患者的恐惧。

1.2.2.3情绪干预通过与病人交谈,找出引起病人负性情绪的潜在心理诱因:如直接穿刺的病人担心透析穿刺时疼痛,可告诉他:只有动脉穿刺时有一点胀痛的感觉,今后可通过动-静脉吻合术来解决此问题。自费病人担心费用的问题,可给其提供现在国家的一些新的医疗政策。担心家人会扔下自己不管或怕拖累家人的患者,可与其家属交流,让其多给患者一些情感的支持与信心。

1.2.2.4行为干预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血液透析时的不适,教会其缓解焦虑的放松方法: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听力分散法,如听优美的轻音乐,多用语言与患者沟通,给患者讲幽默故事等。调整呼吸法:指导患者穿刺疼痛时深呼吸,慢节律呼吸放松训练。

1.2.2.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心理及精神状况,离不开来自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帮助。除了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各方面支持外,应告之患者的家属、同事,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他们除了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外,应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和照顾,让患者感觉到大家都在关心、关注他,让其感受到他的健康和存在对大家的重要性。

1.3评价方法患者入院第1天及透析前进行血压、心率监测,同时进行焦虑评分,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进行。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

2结果

见表1、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压较入院时升高,心率增快,但干预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

3讨论

3.1透析前护理干预可降低焦虑程度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表现为对某一事件过分担忧、紧张、恐惧或者担心某一不良事件即将发生。老年透析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等症状,经治疗上述症状多能暂时改善。但多数老年人因知识缺乏或者对血液透析一知半解,会对血液透析产生种种顾虑。本组结果显示,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后,透析前焦虑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人,透析人员应从病人的认知、行为、心理等多方面考虑,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每个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深入浅出地介绍透析的有关知识,宣传坚持透析对晚期尿毒症患者的必要性,合理解释透析中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让已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现身说法,消除病人对透析的顾虑。可使患者对疾病、透析、透析方式、今后的疾病发展及自我护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减轻其透析前焦虑。

3.2透析前护理干预可稳定情绪首次透析的老年患者情绪多数都不稳定,如:紧张、恐惧、担心、烦躁等。这些负性情绪可导致体内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发体内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压升高,心率加快[3]。观察结果显示,干预组透析前心率、血压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透析前血压、心率较入院时有明显增高。透析前护理干预使患者对透析有充分的认识,对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信任和安全感,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了紧张、焦虑的心理。

3.3透析前护理干预要突出个性化干预过程要注意患者个性化。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家庭背景给予个性化的干预,往往能获得患者更大程度上的依从[4],并要发挥家属的督促、指导作用,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4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也应改变护理模式,从常规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要点扩展到对患者全面的、系统化的护理,对于首次透析的老年患者,可制定详细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及护理干预措施,并有计划地进行实施及效果评价。通过临床护理研究表明: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较好地转变患者的认知态度、信念,使患者对应激的适应能力增强,减轻焦虑情绪,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4.

2王兴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0-557.

血透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临床路径;护理效果

临床路径是由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着重针对某一类疾病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或程序[1],其治疗要点涵盖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全过程各环节,具有全面性、指导性与时间性。通常情况下,临床路径完成后需由组织内成员基于路径结果分析与患者差异评价进行完善,以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控制治疗成本[2],提高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现阶段,临床路径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临床路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碳酸氢盐透析治疗,透析2~3次/w,透析持续4 h/次。按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22~56岁,平均年龄为(42.5±2.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23~58岁,平均年龄为(43.6±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透析患者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研究组患者护理要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2.1护理路径的制定与内容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工作具有长期性,对于首次透析的患者可能会相应缺乏透析知识的了解,结合透析治疗与护理的各项特点及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表具有必要性。临床路径表由医生与护士共同制定,其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具体情况、透析过程中需要监护的各项指标、透析过程中注意事项等,并加强护士知识培训,为完善路径表提供条件。临床路径护理表主要由护士长、主管护士共同制定,主要内容包括透析室内环境与装备介绍、血液透析班次安排、陪护人员配置安排、透析患者须知发放等。

1.2.2护理路径的实施 本次研究组临床路径护理表包括七周护理内容:第1 w:长期留置导管的使用与保护指导;干体重等概念知识的宣教,并介绍透析期间体重控制的重要性与方法;饮食指导及注意事项讲解;将1 w内护理要点制成记忆卡片并发放到每1例患者手中方便参照。第2 w:着重指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饮食搭配及注意事项,并发放相关书面材料,制定书面材料宣教方案及时间规划。第3 w:着重介绍透析基本原理及多种透析方法,结合成功案例讲解保证充分透析的方法及重要性。第4 w:宣教血液透析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方法,并组织各种知识性讲座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第5 w:基于透析过程中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组织知识性讲座,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护理安全与透析质量。第6 w:着重开展透析期间药物使用指导,并指导患者多卧床休息,给予患者科学的运动指导。第7 w:了解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营造一种人性化的透析气氛[3]。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调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量表主要包括护患关系、透析环境、护理技术、护理服务等几项指标,各项指标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效果越好。总满意度评分为各指标平均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记作(x±s),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P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90.57±5.1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74.52±4.65)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是一种规划化的护理模式,具有人性化、整体化及有效性等多种特点[4],现阶段,该护理模式在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完善、落实护理方案,并在落实过程中关心、爱护患者,了解患者所需、所想,解决患者所困,以切实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文研究组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透析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可见于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开展护理工作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患间的沟通效果,这与路径坚持的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有关。临床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可以指导改善透析治疗环境、提升透析质量,而护理工作人员也可以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提升自身技术素养与护理服务水平,对于间接指导改进医院的治疗与护理水平积极意义十分突出,这在增加护理人员成就感的同时有助于提升自身价值追求,对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还可以提升患者依从性,进而减少治疗与护理工作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或危险性,这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郭盈,崔丹,于亚梅.临床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杂志,2011,22(02):5-8.

[2]曾剑慧,程霞.临床路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25(04):331-332.

相关期刊更多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教育厅

包头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包头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包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