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奥尔夫教案

奥尔夫教案

奥尔夫教案

奥尔夫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钢琴;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03—02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所创。它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新颖的、富有创造性和充满生命力的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对音乐和戏剧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1924年奥尔夫与他的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基本理念

(一)综合性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概括说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ous,意思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材料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原本性的音乐不是指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1 。他在柏林的奥尔夫小学命名典礼上讲道:“以各种原本的元素去游戏,以节奏、音响、旋律、言辞和动作,会激发幻想并培养幻想,必须在孩子心中发展并培养幻想,使塑造的意欲原动力活跃起来,并使之净化为形式,否则这些素质会萎缩、退化。”还认为,语言和动作从来就是音乐的源泉的综合性思想。

(二)即兴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当由游戏入手,“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是,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2 他强调,“就其整个范围来说,教学从即兴出发,而即兴应当以节奏形式作为支柱,然后才是音的固定和记谱作为结果。”3 在即兴表演中,他特别重视统一而生动的节奏感,“节奏性的固定音型,对于一切形式的即兴都具有最重大的意义。”

(三)参与性

奥尔夫强调,要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作曲的音乐实践亲身体验音乐活动,接受音乐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我表现的自发手段,所以音乐教育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而在于启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感。”奥尔夫教学法认为每节课不用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激发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广泛性

奥尔夫在《学校音乐教材》中写道:“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但是,在奥尔夫音乐教学课堂中,面对多大的孩子都有教学内容,如:音乐、舞蹈、打击乐、乐器制造等等。奥尔夫的课堂形式生动活泼、操作方式又通俗易懂,让看的人不由得参与其中,一起娱乐,一起接受教育,包括大人、家长,他们丝毫没有大人的矜持和羞涩。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老年人精神焕发,使年轻人更加朝气蓬勃,使小朋友恢复原有的童贞。奥尔夫本人也曾说明过:例如《学校音乐教材》的第四、第五卷中的不少教材,就远远并非针对儿童所作,而对成年人才更为有效。所以说,奥尔夫教学不仅仅只适合于儿童,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五)本土化

奥尔夫将音乐教育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土壤中,他在《学校音乐教材》中就吸收了大量德国南部拜耶地区广为流传的民歌、民谣、谚语和舞蹈音乐。他提倡音乐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强调要把奥尔夫教学方法“当作是一种教育原理,它可能使他们重新发现自己的音乐和语言的传统,并使之对他们的教育起有益的作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中的应用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在上大学以前没有弹过钢琴,有的甚至都没有见过钢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年龄一般都在18—20岁左右,他们的手指都比较僵硬,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已经不适合高强度的手指技能训练。因此,本人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启示下,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教学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一)乐理知识

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作出人间奇迹”。乐理教学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在钢琴小组课教学中,乐理知识的教授应该以游戏、互动的方式进行。

在认识五线谱上:

方案一:教师准备五根又粗又长的绳子来充当五线谱。教师来说音高位置,让学生们自己当做音符,在五线谱上跳着找相对应的位置,学生在不断地找位置的过程中,认识了五线谱也找准了自己的音高位置。

方案二:通过手来认识五线谱。教师拿出手问学生:“手有几条线,几个间?”再分别在手指上贴上贴片,问学生贴片在哪个间、那条线上?分别是什么音?也可以让学生来贴贴片,其他学生来唱唱名。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五线谱。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节奏源自生活,生活中充满了节奏。比如说:人的行走、说话、唱歌、跳舞,鸟儿歌唱,风雨声等,总之,节奏无处不在。节奏训练过程如果比较枯燥,学生一般都不会感兴趣,效果肯定不佳。节奏训练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与生活中的自然节奏相联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音符时值的概念都比较模糊,比如说四分音符要弹奏一拍,学生不知一拍有多长、在钢琴上弹奏多长时值。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所以我们就要从模仿生活中的自然声响和自然界的声响入手,让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节奏。

方案一:模仿生活中的自然声响。

比如:二分音符的节奏X一 模仿小猫的叫声(喵一);

四分音符的节奏XX模仿小狗的叫声(汪汪);

八分音符的节奏XXXX 模仿钟表的走动声(嘀嗒嘀嗒);

十六分音符的节奏X XXX模仿机关枪的声音(哒哒哒哒);

切分音节奏XXX 模仿母鸡叫(咯咯咯);

三连音节奏XXX模仿敲门的声音(咚咚咚);

附点音符X ·X 模仿知了唱歌声(知·了)。

这种教学使学生对音符的时值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使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学生通过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响声掌握了各种音符的时值,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增强了学习弹奏钢琴的自信心。

方案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

比如:X X|X X| X X| X X|请—个学生按节奏走,让学生通过走动来感受四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

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请—个学生按节奏小跑步,让学生通过跑来感受八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

(三)技能训练

波兰伟大的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说:“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运用技巧的能力,钢琴家随时可以支付的艺术存款就是技巧。金钱对于一个上流人物只不过是一种相当有用的身外之物,技巧却是钢琴家必须得装备”。对于初学钢琴的学习者,技巧的学习、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技能训练时,首先要从感性上入手,在教学内容上降低一定的难度,使练习过程变的有趣起来。

如1:讲断奏时,可以拿拍皮球作比喻,手腕断奏像拍皮球,皮球(手指尖)落地就弹起,触键时间短,有弹性等等,运用这些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教给学生怎样去弹奏断奏便于他们模仿。

如2:穿指的练习,让学生想象火车穿山洞的样子。让学生的手呈拱形好比山洞,大拇指在山洞中来回移动。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找两位同学用手搭成一个拱形,其他同学踩着节奏穿过拱形的门。

以上就是笔者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中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设计的各种律动和游戏。在这样充满愉快氛围的钢琴课中,学生能够从心底消除恐惧感和厌恶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来掌握知识和技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弹奏钢琴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奥尔夫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字 奥尔夫 音乐教育 儿童教育

音乐能启迪智慧,这是音乐教育长期实践已经证明了的真理。儿童天生喜欢音乐。让孩子通过学习音乐变得聪明,有教养,是许多家长的美好愿望。于是,有些家长强迫孩子学习乐器,进各种音乐考级培训班,以为这样,孩子就掌握技艺,有了音乐素养,甚至还能成为音乐家。事实是这种强迫学习的方法只能使孩子从天生喜欢音乐变得厌烦音乐,抹杀了孩子的天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传播,引起我们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他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它赋予奥尔夫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奥尔夫倡导原本性教育理念,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他认为表达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的本能,通过语言,歌唱,乐器演奏,舞蹈等情势自然地吐露,就是不断地启示和晋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寻求的最终目的。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运用到儿童教育、把音乐看作是儿童完整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回答了怎样使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怎样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睽兴趣与爱好,怎样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们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以及群体意识,这一核心问题。奥尔夫提出:“应该唤醒和应该训练的,不是别的,而是想象。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唤醒潜在的自我创造。而鼓励即兴恰恰是唤醒潜在创造力的手段。潜在的创造一旦得以唤醒,儿童的想象力是无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之绝妙,是以浪漫为核心起步,激发创造反应,把课程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自由在这里并不是随意和无目标的自由,而是自人的内部而不是外部强加的自由。在教学方法上,运用身体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不要求学生对教师所授的内容不折不扣地模仿,而是由师生在一起进行创造性活动,共同形成一些新的东西。如一堂幼儿教育课,教师在经过精心准备(包括物品及环境布置)后提问:“我们接下来做什么?”有的孩子说:“我们去郊游吧!去果园摘苹果!”孩子们一手掐腰,一手伸出来,跟着节奏做摘苹果的律动,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前后左右都摘到。

下面我们还能做什么?有的孩子建议演奏节奏,按照歌词“摘!摘l”的节奏,每两个孩子组成一对,互相拍手,或者敲击拉丁鼓。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一种发现的过程,好奇思维的过程,形成问题的过程,寻求答案的过程,琢磨新奇经验的过程。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允许自己来做,来看,来听。尤其是即兴,在这里以其最为开放的形式,追求一件物品、一种声音、一丝念头里潜在的创造性。

类似这样的教案还有许多。如一年级音乐课学习拍节,用四块积木表示拍子,教师从左到右指四块积木,学生随意把每块积木唱个音,当听到电话铃声(模拟)时停下,教师拿起一块积木当话筒,反复做几次,然后由学生做。这样,学生不仅懂得拍节,休止,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的同时,内心有一种好奇的等待,期盼铃声的出现,这使学生有一些神秘感。通过学生对音型的变化组合,实际上搭起了通向作曲的桥梁。这又是一种创造训练。又如高年级的和弦课,教师选一首简单歌曲,由学生自己用不同的和弦伴奏。最初学生的不同选择都可以接受,最后教师提问’哪种声音好听,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争论最终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奥尔夫音乐教育课在游戏,动作,声势,舞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所有教学环节都要特别精心设计,只要我们让孩子们随着自己的直觉,十分注意地聆听和观察,创造终会显现。这种创造过程是透明的,

鼓励每一个投身其中,鼓励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的见证人。

自由是奥尔夫课堂的真实写照和主要特征,这和我们以往音乐教学完全不同,以往,我们大多采取的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繁琐的音乐知识教学和枯燥的发音训练,学生厌烦而毫无兴趣,甚至抵触。有人会说;学习音乐本来就是艰苦的,不反复地练习怎么能精确?其实,奥尔夫教学所倡导的自由不是不要精确,这个精确首先是体现在教师身上,给学生自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把握精确。有一位早期从事音乐教育的大师说:指导和督导教学中的发现和即兴,其备课投入的谨慎是其他任何教学无法比拟的。一堂课看起来自由轻松,这背后沉积了教师艰巨的劳动,因为他必须深思,使种子发芽的最佳土壤是什么。

奥尔夫教案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师继续教育;参与性;创造性;体验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受20世纪初欧洲兴起的“回归自然”艺术思想影响创立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奥尔夫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灵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相互融为一体,每一个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德国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影响下借鉴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他本人曾经说过:“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火炬传递者。而后继者要想把这个观念继续传递下去的话就注定需要不断地演变。”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场革命,他提倡不断演变和提升观念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以他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全世界教育中风靡。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

(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同时它并不单独存在于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单纯的用耳朵进行音乐的欣赏是不够的,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亲自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给教师创造审美体验的机会。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推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教师自己体验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教学深层次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引导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会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让教师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教师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更能体验教学中学习者的感受。

(二)教师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强调回归人本,激发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会根据教师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重视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把教师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培训的首位。让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比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更加强调教师教学中的即兴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如果教师继续教育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体验创新的过程,要想造就创新型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知道奥尔夫不提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的“教参”可参考,教学的一切素材需要教师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培训讲师除了为教师展示经典课例外,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学中不会对教师作硬性教学模式或是方法的规定,教师在感到没有框架束缚的同时,也会感到压力和拓展教学的自我需求。让教师体验在即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庸的、内敛的人物性格,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多的崇尚了一种为师而尊的束缚,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表现为缺乏对教师个性张扬、创造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体验、参与、互动方面有很大不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通过体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如出一辙。因此,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不仅对我国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方法的转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转变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积极体验,培养教师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运用

(一)借鉴案例教学与案例研讨

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但在继续教育中面对教师到底要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这些知识,是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获得方式。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还有一些知识必须在他人的指导下,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而这类知识才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因为它强调的是具体情境中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更应强调“意会”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的停留在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强调实践教学经验的获得。我国传统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从理论层面向教师“灌输”专业知识,造成教师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性,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理念,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以案例为载体,在教学的互动中从行为层面,操作层面不知不觉的传递教育思想及方法。同时在培训中我们鼓励所有参培教师都参与到具体课例教学互动中来,再通过教师交流与探究—培训讲师讲解—教师即兴创编等环节,让教师在亲身体验课例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二)借鉴“参与体验式”培训形式

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师“灌输”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导致教师们只能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作用及方法,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不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应引导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亲身体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及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探索和体验音乐,只有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亲自去探索、领悟音乐的美。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提倡的“全员参与”的形式,把音乐技能、音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育理念融合在各种有趣的培训活动中,使整个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充满亲身体验的过程,强调在培训中丰富教师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起教师对学生、对学科、对学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强调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激发和培养教师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四、借鉴奥尔夫师资培训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通常采用“做—学—研—练—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体验观摩课例、聆听讲师分析课例、参培教师交流课例、现场创编课例延伸、分析评价课例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体验中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与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既不是以培训讲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既发挥培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知、体验主体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一)“做”

培训讲师现场带领参培教师进行课例体验,让参培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教”与“学”。

(二)“学”

教师对演示的示范课例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方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课例分析,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完整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三)“研”

通过观摩、和聆听老师的分析。根据个人的理解参培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四)“练”

在体验、理解课例的基础上参培教师对教学各别环节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即兴教学延伸。

奥尔夫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课堂;教学理论;认知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3-0056-01

为了让奥尔夫音乐理论体系在中国课堂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音乐水平进行教学,才能让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奥尔夫音乐理论在节奏、传统音乐教学的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音乐教育特点

1年级~2年级的学生还处在一个低年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迅速发育,他们的大脑机能和神经系统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完善与补充,是一个学习最快速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超强的好奇心与自主性,而且善于模仿,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生动形象的歌舞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童音条件,并利用图片、游戏等方式进行生动的教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远比书本上的知识高。所以,教师要采用丰富的形式配合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学习音乐。

3年级~6年级学生对于事物有了更深的认知,对于创作探索活动有更强的能力,是发展音乐素养最好的阶段。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整体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乐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强,对一些音乐作品会有自己的评价,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对旋律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简单的乐谱能够进行演唱。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能只是教一些乐理知识,还要结合乐器进行实践教学。当然,学生的这种认知水平跟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也是有一定融合性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运用奥尔夫音乐理论的时候不能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再结合奥尔夫音乐理论,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二、奥尔夫音乐理论在节奏方面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理论最合适小学阶段的教学,目前,奥尔夫音乐理论在中国的音乐课堂上也有了一定的应用。例如,《你的名字叫什么》是在人音版一年级上册中设计的表演课,很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中都结合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在备课中,教师首先将音乐以自由律动导入课堂中,一方面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教案中可以这样设计自我介绍环节,如[我叫王笑笑]设计成按节奏[走走跑跑走]让学生进行具体的练习,然后将学生分为两组,将名字只有两个字的分为一组,然后三个字的分成另外一组,分别按照节奏[走走走走]和[走走跑跑走]两种模式来练习。每名学生除了要按照这个节奏介绍自己之外,还要记住对面同学的名字,如[我叫王宁][你叫张小鹏]。这个时候,教师就将四音符及音符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按照之前的方式练习,通过重复练习加深他们对这两个节奏的认识。在设计整个教学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都在奥尔夫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水平特点,在课堂开始就引用自由律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三、奧尔夫音乐理论在传统音乐方面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我国的传统音乐在某些方面上有着相似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将奥尔夫音乐理论应用于中国音乐教学中会出现独特的化学反应。现代京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人音版第十册的唱歌课,音乐教师在教学备课中就是先导入了戏曲知识让学生进行了解:戏曲作为综合的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项代表。教师首先对戏曲的产生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京剧这一剧种在戏曲中的地位以及代表人物,然后详细介绍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并让学生试听了《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中的片段以及简介。不同戏曲的风格、语言特色、唱腔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体验那些乐器,感受一下其中的奥秘。这也体现了奥尔夫音乐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戏曲的相似点。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是一项全方面的艺术体现,它在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多方面上都有表现,而奥尔夫音乐理论也具有这样的特征,不同的就是将音乐、语言、律动这些相结合然后运用在课堂上,这也可以体现中国的传统音乐的特点与奥尔夫音乐的一些共通点。

四、结束语

总之,奥尔夫音乐理论在音乐教学课堂上的实用性很高。在我国音乐课堂上应用奥尔夫音乐理论,可以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因此,教师要将奥尔夫音乐理论融入日常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卢晓霞

    参考文献: 

[1]马青.浅谈“奥尔夫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以《我的祖家是歌乡》一课为例[J].艺术科技,2017(02). 

奥尔夫教案范文第5篇

在参加了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和翻阅大量的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书籍后,我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有了一些认识: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是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其本质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舞蹈、动作、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从意识层来讲,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人的音乐活动直接与人的想象、联想、情绪感受等诸种审美情感心理体验以及审美意识活动相连。奥尔夫要求音乐与内心的交流,并且尤其强调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孩子能够主动的"从自己内心出发"来达到这种交流。

那么怎样才能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运用在钢琴教学中呢?众所周知,学习器乐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技巧的练习,这一过程是很枯燥的,如果一个孩子从来都没有感受过"音乐"那么,这些枯燥的技巧练习对于他来说就会变的更加乏味,因此,学习钢琴首先要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表达不同的音乐而服务的。

什么是感受音乐?"音乐听想"至关重要。当音乐已经没有了、或并没有发出真正物理意义上的声响的时候,听众依然能够静静的听到、并能理解音乐,那么我们称之为"音乐听想"。听想对于音乐来说,犹如思考对于语言。依靠模仿来唱歌,就像是用复写纸来复制一幅画,用听想的方法唱歌则像是看过物体之后,再画出图画。音乐听想能帮我们持续理解我们在几秒钟、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前听到的音乐。

为了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体会理解音乐,从而表达内心情感的进行演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试图将奥尔夫教学理念运用在钢琴教学中,并且通过实践有很大收获。

首先我将传统的钢琴单独授课改为集体课与小课穿行,一个月之内最少要上一次集体课,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以单独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逐渐我发现,学生们缺少一个学习的集体,那么学生的竞争意识就很难被调动起来,学生们总在孤立的学习、练琴,没有学习的伙伴、交流的对象,自从开设了集体课,我发现,学生们上课的劲头更加积极了,他们在集体课上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他们交了很多朋友,既是朋友又是竞争对象;在集体课上,听到了同学演奏的很多好听的乐曲,他们会跟我主动提出要求说我也要弹某某乐曲,这使我很高兴;集体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表现的舞台,他们会很有成就感,为了下一次的表演,继而他们会更加的努力。

第二,奥尔夫音乐课注重多声部,配合,协作。我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曲目也丰富了许多,有意识的让他们弹奏一些需要合作的四手联弹和双钢琴曲,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我会让他们接触身边的音乐,比如幼儿园、学校里唱的歌曲,这些儿歌,他们会感觉很亲切,自然会融入音乐当中,自弹自唱,也是一件挺享受的事儿。有时我还会让他们弹一些器乐伴奏,跟二胡,小提琴合作合作,这也是又有乐趣且又锻炼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呀。丰富的曲目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

第三,在分析一首乐曲的结构时,参考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身体律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一首乐曲的曲式段落,用身体来体会音乐,一目了然。帮助学生记忆音乐,学生们突然发现音乐记忆原来如此简单。即使那些在大学里才学习的曲式分析,小学生们也能理解。

第四,在学生弹奏一些节奏性较强的乐曲时,我拿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与他们配合,学生们马上会表现得很兴奋,有时我还会让学生拿着打击乐器为我弹奏的乐曲伴奏,他们觉得感受到了不同丰富的音响效果,同时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快乐伴随着他们的钢琴学习。

想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不断地渗透在我的钢琴教学当中,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做两件事情:

1.要大量的翻阅关于奥尔夫教育理念的理论书籍,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如《婴幼儿学习音乐的秘密》、《音乐心理学》、《论音乐教育》等。我想学习过这些理论知识后才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理解奥尔夫钢琴音乐课该怎么上,又为什么要这样上了。

相关期刊更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信息工程大学

广州文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美术大观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