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钢琴;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03—02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所创。它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新颖的、富有创造性和充满生命力的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对音乐和戏剧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1924年奥尔夫与他的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基本理念

(一)综合性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概括说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ous,意思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材料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原本性的音乐不是指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1 。他在柏林的奥尔夫小学命名典礼上讲道:“以各种原本的元素去游戏,以节奏、音响、旋律、言辞和动作,会激发幻想并培养幻想,必须在孩子心中发展并培养幻想,使塑造的意欲原动力活跃起来,并使之净化为形式,否则这些素质会萎缩、退化。”还认为,语言和动作从来就是音乐的源泉的综合性思想。

(二)即兴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当由游戏入手,“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是,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2 他强调,“就其整个范围来说,教学从即兴出发,而即兴应当以节奏形式作为支柱,然后才是音的固定和记谱作为结果。”3 在即兴表演中,他特别重视统一而生动的节奏感,“节奏性的固定音型,对于一切形式的即兴都具有最重大的意义。”

(三)参与性

奥尔夫强调,要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作曲的音乐实践亲身体验音乐活动,接受音乐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我表现的自发手段,所以音乐教育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而在于启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感。”奥尔夫教学法认为每节课不用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激发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广泛性

奥尔夫在《学校音乐教材》中写道:“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但是,在奥尔夫音乐教学课堂中,面对多大的孩子都有教学内容,如:音乐、舞蹈、打击乐、乐器制造等等。奥尔夫的课堂形式生动活泼、操作方式又通俗易懂,让看的人不由得参与其中,一起娱乐,一起接受教育,包括大人、家长,他们丝毫没有大人的矜持和羞涩。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老年人精神焕发,使年轻人更加朝气蓬勃,使小朋友恢复原有的童贞。奥尔夫本人也曾说明过:例如《学校音乐教材》的第四、第五卷中的不少教材,就远远并非针对儿童所作,而对成年人才更为有效。所以说,奥尔夫教学不仅仅只适合于儿童,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五)本土化

奥尔夫将音乐教育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土壤中,他在《学校音乐教材》中就吸收了大量德国南部拜耶地区广为流传的民歌、民谣、谚语和舞蹈音乐。他提倡音乐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强调要把奥尔夫教学方法“当作是一种教育原理,它可能使他们重新发现自己的音乐和语言的传统,并使之对他们的教育起有益的作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中的应用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在上大学以前没有弹过钢琴,有的甚至都没有见过钢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年龄一般都在18—20岁左右,他们的手指都比较僵硬,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已经不适合高强度的手指技能训练。因此,本人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启示下,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教学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一)乐理知识

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作出人间奇迹”。乐理教学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在钢琴小组课教学中,乐理知识的教授应该以游戏、互动的方式进行。

在认识五线谱上:

方案一:教师准备五根又粗又长的绳子来充当五线谱。教师来说音高位置,让学生们自己当做音符,在五线谱上跳着找相对应的位置,学生在不断地找位置的过程中,认识了五线谱也找准了自己的音高位置。

方案二:通过手来认识五线谱。教师拿出手问学生:“手有几条线,几个间?”再分别在手指上贴上贴片,问学生贴片在哪个间、那条线上?分别是什么音?也可以让学生来贴贴片,其他学生来唱唱名。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五线谱。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节奏源自生活,生活中充满了节奏。比如说:人的行走、说话、唱歌、跳舞,鸟儿歌唱,风雨声等,总之,节奏无处不在。节奏训练过程如果比较枯燥,学生一般都不会感兴趣,效果肯定不佳。节奏训练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与生活中的自然节奏相联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音符时值的概念都比较模糊,比如说四分音符要弹奏一拍,学生不知一拍有多长、在钢琴上弹奏多长时值。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所以我们就要从模仿生活中的自然声响和自然界的声响入手,让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节奏。

方案一:模仿生活中的自然声响。

比如:二分音符的节奏X一 模仿小猫的叫声(喵一);

四分音符的节奏XX模仿小狗的叫声(汪汪);

八分音符的节奏XXXX 模仿钟表的走动声(嘀嗒嘀嗒);

十六分音符的节奏X XXX模仿机关枪的声音(哒哒哒哒);

切分音节奏XXX 模仿母鸡叫(咯咯咯);

三连音节奏XXX模仿敲门的声音(咚咚咚);

附点音符X ·X 模仿知了唱歌声(知·了)。

这种教学使学生对音符的时值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使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学生通过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响声掌握了各种音符的时值,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增强了学习弹奏钢琴的自信心。

方案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

比如:X X|X X| X X| X X|请—个学生按节奏走,让学生通过走动来感受四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

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请—个学生按节奏小跑步,让学生通过跑来感受八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

(三)技能训练

波兰伟大的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说:“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运用技巧的能力,钢琴家随时可以支付的艺术存款就是技巧。金钱对于一个上流人物只不过是一种相当有用的身外之物,技巧却是钢琴家必须得装备”。对于初学钢琴的学习者,技巧的学习、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技能训练时,首先要从感性上入手,在教学内容上降低一定的难度,使练习过程变的有趣起来。

如1:讲断奏时,可以拿拍皮球作比喻,手腕断奏像拍皮球,皮球(手指尖)落地就弹起,触键时间短,有弹性等等,运用这些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教给学生怎样去弹奏断奏便于他们模仿。

如2:穿指的练习,让学生想象火车穿山洞的样子。让学生的手呈拱形好比山洞,大拇指在山洞中来回移动。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找两位同学用手搭成一个拱形,其他同学踩着节奏穿过拱形的门。

以上就是笔者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中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设计的各种律动和游戏。在这样充满愉快氛围的钢琴课中,学生能够从心底消除恐惧感和厌恶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来掌握知识和技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弹奏钢琴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奥尔夫音乐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李妲娜 奥尔夫教学 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17-01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体系在建立之初,卡尔・奥尔夫亦是以他家乡的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为基本教材,把语言(以方言为主)、动作、音乐和表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去进行教学,并提出每一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理应这样做。奥尔夫体系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它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们的本民族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李妲娜老师在奥尔夫教育体系的中国本土化,以及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引入音乐教育领域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春节序曲》、《十面埋伏》即是李妲娜老师成功地将奥尔夫教学法进行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典型课例。

《春节序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收集、制作、展览春化饰物和排演春节民俗歌舞活动,可以增进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愿望及基本能力。2.民族音乐:春节题材的音乐作品有很多,声乐、器乐都有,欣赏、演唱、演奏关于春节的民歌、器乐曲,从音乐的视角理解春节文化内涵。3.民间舞蹈: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舞狮、舞龙等民俗活动是春节文化的歌舞活动内容,排演这些歌舞活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俗文化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民俗文化。4.民族文化:与春节关联的其它领域,如历史典故、故事传说、伦理道德、天文地理等等,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准备

1.收集家中带春节象征的物品、画、玩具、纪念品、饰物、照片,分头查找有关春节的资料或向亲友以及有关学者请教。2.准备做春节礼品、饰物、绘画的材料、笔墨纸张等。3.表演用的锣、鼓、钗,服装、面具、道具。4.欣赏用音响、CD或音带,小钹、鼓、金属类、木质类、散响类乐器,人手一件。教师熟悉《春节序曲》配打击乐参与谱。

三、教学过程

讨论《春节序曲》的地域风格特征:教师提问:1.《春节序曲》的音乐语言有何地域特征?2.该地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音乐风格特征?3.你还知道哪些地区的音乐风格特征?教师参考答案:1.音乐素材取自陕北的唢呐曲牌(主部)和陕北秧歌调(副部),具有北方音乐高亢、粗犷的风格特征。2.与北方的语言声调、山川地貌、人民生活、文化历史等有关。3.其它地方音乐风格举例:江南水乡――柔美旖旎;山区――高亢、嘹亮;草原――悠长、宽广;黄土高原――苍凉、粗犷等。这说明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地理、人文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可绝对化,各地丰富多彩的音乐与地理的关系是复杂的,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我们过去的音乐课大多集中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对人文背景关注较少。这节课把春节作为切入口,展示的是民俗文化、音乐、舞蹈、视觉艺术多方面的综合,并关联一系列与春节有关的其它领域。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存在的特殊表现形式,它集中体现了文化主体历史性的情绪情感积淀及在特定存在状态中的情绪情感反应。音乐教育是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正是受此启发,本着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李老师从鼓文化的角度出发,经过精心构思与设计,终于成功地将中国古典名曲《十面埋伏》搬进了奥尔夫教学的课堂:

《十面埋伏》课堂笔记 :1.探索:李老师让我们一人拿一个纸箱然后按纸箱大小分组围成半圆形坐好。接下来李老师拿一个大纸箱站在中间,她首先让我们每个人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箱发出声音,同学们在很好的创造性氛围中,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下,同学们互相启发,出现了许多新花样,有的去拍,有的用手摩擦、有的手指甲去挠,果然同样的纸箱却发出不同的音色,到最后李老师用我们想象不到的方法,其实也是用最简单的动作在纸箱上做起了示范。2.引导:李老师告诉我们几个固定的节奏型,用不同体积的纸盒的不同部位去敲击,我们都迫不及待的尝试起来,在老师风趣的指挥下,我们开始了节奏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说一个字,我们只是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的手势作着不同的音响处理――快、慢、渐强、渐弱、休止。突然发现原来这些生活中的废弃品可以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根本不亚于那些昂贵的专业打击乐器。3.主题:李老师将本课的题目《十面埋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回忆一下历史知识,很快同学们将这乐曲的历史背景及表现内容补充完整,我脑子里对那些早已模糊的记忆重新变的清晰了。接着老师放《十面埋伏》的音乐,让我们去听一听刚才练习的节奏分别出现在哪个乐段里。我们都静静的听着,唯恐落掉一个音符。该分析乐曲结构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没有说这首曲子应该是这样或那样的,而是和同学们共同讨论,接着老师将乐曲的结构写出来: 列营――出征――十面埋伏――小战大战――楚歌――得胜回营。4.创编:李老师把我们分成两组用纸箱将《十面埋伏》表现出来,有了前面老师的铺垫,我们很快就用纸箱的不同音效将故事按乐段编好了,轮到小组表演了,我们发现第一组的同学比我们编的更成功。通过这个课例,我们在节奏、协调、合作、表现能力、探索都 得到了训练。奥尔夫的目的就是融音乐、动作、舞蹈、语言为一体的“原本的”音乐,找回属于自身最可贵的本能。

李妲娜老师这样用鼓声来演绎《十面埋伏》,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各方面都显得十分新颖,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及创作音乐的兴趣与欲望,也充分体现并发扬了团队的协调合作精神。李老师说:“这节课我构思了十年。”

参考文献:

[1]李妲娜老师奥尔夫教案集(2004年)

[2]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06级音乐教育班徐坤期末论文《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课例十面埋伏》

奥尔夫音乐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师;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原有的教学方法而开创的独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幼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使幼儿不会对音乐产生厌恶情绪或恐惧心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使幼儿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动地学习音乐,使音乐融入自己的生活。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容与特点

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赋予了音乐新的观念和方法,了深扎在人们思想里的陈旧模式。奥尔夫认为音乐的表达是人生下来就有的能力,人类通过语言与音乐表达思想与情绪是本能。而音乐的教育则是不断地启发与提高人类的这种本能,并不是单单注重学习音乐的技巧和能力。现有的音乐教育模式只是让幼儿模仿现有的作品一首一首地学习,并没有让幼儿开拓自己的创造力、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只是想着让幼儿可以学会、掌握现有的作品。所以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音乐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固有的对音乐的表达,失去了人类对音乐本身的认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讲求让幼儿在课堂上动起来。奥尔夫认为幼儿在学习中必须要学会自己动手、动脚、动脑并且要全身心地去感受音乐。在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音乐与乐器的结合,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只要课堂上活跃起来,他们就会爱上课堂,爱上音乐,沉浸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之中,在不知不觉中按着音乐的旋律、律动、协调和统一进行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幼儿的内心世界开发出来,使幼儿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并不拘泥于固有的音乐旋律,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把音乐当成自己抒感与思想的一种渠道,使音乐成为幼儿的朋友,让幼儿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启蒙中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是非常适合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幼儿是一张崭新的白纸,充满着无穷的创造力,还有无穷的想象力。当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中,他看到的世界一切都是崭新的。当音乐课堂上充满着欢乐时,幼儿融入这快乐的氛围,慢慢地感受着音乐的魅力,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的快乐,试着用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身体随着音乐慢慢地舞蹈,音乐带领着他们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使他们自由自在地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开拓着不同的世界,在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打破了人们常规的思想,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教学,一点一点地提高幼儿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寻找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形成一种鲜明的教学风格,一点点积累教学中的不足,改良原有的教育理念,打破常规的思想。幼儿期间拓展他们的音乐理解,让音乐融入幼儿的生活中,让音乐来表达幼儿的思想,不只是规定在一个局部的框架中,对所有的音符让幼儿自己思考,自己排列,组合成他们的音乐,表达着他们的情感,充实着他们的头脑。这才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才会让所有人都爱上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育中的实施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打破了常规,也打破了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然而在幼儿园中却可以很好地实践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法,因为幼儿们正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并没有固定的思想,他们是可以接受一切的团体,也是存在人类本能最多的团体,所以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可以使幼儿们激发自己的潜能,寻找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幼儿的实践中可以根据所有幼儿的接受程度,根据年龄段来制定各个年龄可以接受的范围,制定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如,小班实施《小黄鸭》的音乐教学,从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幼儿灵活的思维来提升自己组织活动的能力;《我的身体会唱歌》成了教师探讨中班打击乐教学的平台;而《欢迎你来我家》就能为教师测定大班幼儿交往能力提供基础。我想只有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贯彻到一日活动中才可以使奥尔夫的音乐教育被诠释得更加透彻。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音乐教育中具有历史性的革新,开拓了学习者的视野。它主要是在游戏教学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旋律和律动,掌握技巧,学会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让自己通过音乐来展现。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不再固定地一首歌曲一首歌曲地完成任务,而是开创属于自己的音乐旋律。这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目的与教学意义。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可,正是因为它是以“民族化”为前提的。要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奥尔夫本人也历来主张必须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音调,强调应当主要以本地的童谣、民歌为基本依据。来华讲学的奥尔夫学院的专家也曾说“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少年儿童的具体情况和能力进行学习”“必须和我们不同才是我们所期望的”。每一个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打交道的人必须是不断创造的人。所以,我们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课堂,使处于启蒙期的幼儿可以更加喜爱音乐、了解音乐世界,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亚玲.结合幼儿心理特点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科学大众,2007(04).

[2]国明洁.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03).

奥尔夫音乐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中学音乐教育;

在水果湖第一中学实习的一个月里,笔者圆满的完成了实习任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深感教学是一门艺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因此,在实习期间,秉承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要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们从音乐中受益。

在实习之前就接触了各式教学法的理论体系。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教学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他积极地提出以人为中心、着重培养人作为最自然的载体的自我创造精神,所追求的是人性中自然,原本的东西,注重人对音乐的基本的感受,不是依靠复杂的理论、具体的知识。这些让笔者为之前的困惑找到了答案。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和内容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综合性”特点尤为突出。奥尔夫说,“原本的音乐决不单单是单独的音乐,而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其理念强调的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即一种自然的、本能的、为每个人都能学会和体验的教学法,目的在于激发每一个参与者在音乐中的生命活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音乐学习者的兴趣,在实践中领略到音乐的内涵。在奥尔夫教学法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活动,将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尽量使学生能够即兴地、创造性地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动作,唤起学生对学习和音乐的兴趣,激发对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们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以及群体意识,将音乐、律动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

二、中国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了解了此教学法以后,笔者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值得应用到中学音乐教育中。回顾我国音乐教学,幼儿园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且大部分是在游戏中接触音乐,因此比较喜欢音乐课。到了中学阶段,因为音乐教学的陈旧模式以及繁杂的文化课学习,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逐年下降。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认真观察了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内容和对象,反思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传统的音乐教学显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①教学内容以歌唱为中心;②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中心;③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法从教学目的到教学手段都过于单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往往是被动随从课堂教学,不能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教师究竟如何运用和里的教学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当今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

有部分人说,奥尔夫教学法是针对儿童的,只局限于启蒙教学。但笔者认为,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学音乐课堂也同样适用,因为它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只是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同。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知觉,创造性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尽可能让学生按照他们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去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而这正与当前的素质教育体制以及对人才的要求不谋而合。把奥尔夫教学法用到中学音乐教育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的乐趣,让学生们知道音乐是快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音乐育人的目标。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奥尔夫音乐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学生群体,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享受音乐,理解音乐的目的,充分挖掘了中学生的潜能。奥尔夫教育体系中最突出、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即兴原则”。中学生的思维富于跳跃,对新鲜事物易发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即兴活动的形式进行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尝试创造音乐,使学生发挥其创造性、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自我表现、创造,以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

四、结语

鉴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不可能完全照搬奥尔夫教学法,但我们仍可以汲取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和精神,旨在将精神贯穿于教学,而非单纯的迁移,认真地从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法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营养,合理的融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遵循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和原则,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上课,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念决定教法,要重新审视我国的传统音乐教学,转变对音乐教育、音乐课固有的陈旧观念,摒弃模式化的教学体系。要改变传统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过于理论化、模式化枯燥的教育方法,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心灵感受、情感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德)卡尔奥尔夫著.廖乃雄译.《学校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M〕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6年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0

[3]谯炜骅.长春建筑学院.《现代交际,Modern Communication》 2011年10期

奥尔夫音乐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41-02

[作者简介]黄淑妹(1976―),女,福建漳浦人,本科,福建省漳浦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优秀教育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扎实的艺术实践技能,其中音乐技能在中职学前教育人才综合素质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模式开始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新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简单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深入分析其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方案,为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策略。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及其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由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今对音乐教育具有重大影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卡尔・奥尔夫由于感到传统音乐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创办“京特学校”并开始致力于变革传统音乐教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已经在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流传,其主要教材《学校音乐》五卷以及奥尔夫乐器更是被世界上许多音乐教育团体所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经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廖乃雄翻译到我国,因其自身愉悦、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过程而逐步被我国音乐教育界认同,经过长期的探索、推广而日益体现出其旺盛且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一)综合性

音乐作为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本能,源于生命,接近土壤,和文化、动作、语言和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最为自然的心理情感表达。然而,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情感表达日益趋向理性,使音乐导致音乐丧失古代先民最自然的载歌载舞的原始状态,成为一种“心灵的荒芜”。面对这一现象,奥尔夫主张通过综合动作、舞蹈、游戏、语言、节奏合而为一的方式,从而更为接近自然、心灵以及生命。

(二)参与性

传统音乐教育过于强调将音乐知识和教育原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则强调音乐教育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同时让他们不受束缚,在唱歌、跳动、游戏以及实践的快乐学习过程中寻找那些“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艺术魅力、加深学生的音乐理解和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时帮助学生陶冶和净化思想和情感,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目标。

(三)即兴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认为“即兴演奏”作为一种完全的即兴的自由教学,永远是音乐教育“一个卓越的出发点”。奥尔夫认为,这种即兴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以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在即兴表演创造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音乐想象力,从而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悟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奥尔夫强调即兴教育不仅仅是整个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更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本土化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必须重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从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出发,以本地区的民族歌曲、儿童歌谣为主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吸收、融合其他民族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其表现为追求原生态、多元性以及差异性的音乐教育模式。应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不仅可以应用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教育实践中,而且可以结合当地独特的音乐文化,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方式,从而体现出更明显的“本土化”特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策略

(一)以综合性显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特色

在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其培养目标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艺术技能,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从而保证其毕业之后顺利从事儿童教育工作。有鉴于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并不是单纯的音乐技能传授,而是“多科互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看到,当前的中职音乐教育课置存在着课程过于单一、内容层次缺乏、与其他艺术学科融合性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而综合性刚好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提倡的重要原则,结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应该强化中职音乐教育的综合教学,建立具有可行性的综合性音乐课程体系。中职音乐教育学生应该通过不同门类的教学方法开展中职音乐教学,让学生通过歌唱、朗诵、奏乐及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音乐情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下去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魅力,综合提高中职音乐教学效率。

(二)以本土性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多元化

中职音乐教育作为中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艺术教育师资的母机,不仅承担着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的责任,更担负着传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过于重视西方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民族音乐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现代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应该重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在介绍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适当吸收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音乐文化,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积极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不断拓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其音乐艺术理念,这有利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三)以即兴性培养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作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其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领域中,中职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满足未来幼儿教育对高素质师资力量的基本要求。创新思维作为音乐形成的重要基础,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理念,教师应该重视即兴性创造原则,以提高和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初中,虽然音乐表演实验缺乏但文化基础较好,在对其进行音乐教学如钢琴时,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基本弹奏技能后,由一位学生编排舞蹈,一位学生即兴编奏,另一位学生编创歌词,然后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词曲创新游戏,从而有利于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尽管在这种即兴创作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结果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合作探索中获得宝贵的音乐体验,这种收获并非教师单纯地直接传授所可以得到的。

参考文献:

[1]刘丹.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3-55.

[2]钟传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1-124.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期刊更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信息工程大学

广州文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美术大观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