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行性报告书

可行性报告书

可行性报告书

可行性报告书范文第1篇

项目名称:

委托方(甲方):(公章)

受托方(乙方):XXXXXXXXXX有限公司(公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就甲方委托乙方撰写可行性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事宜,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服务内容与要求

1.1.基本原则:

乙方根据项目与行业性质,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技术、生产、管理、财务,以及产品或/和服务的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数据详实与分析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合作商/银行/政府部门提供考察依据,又为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操作准则。

1.2.主要服务内容:乙方策划编写后形成以下规范的资料文件:

a.《项目执行总结》:精述项目重要内容;含有甲(项目)方希望合作模式,融资方法,投资进入/退出机制等;

b.《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与格式:其格式内容按照以下二种情况之一

乙方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格式根据甲方及其投资合作方、融资贷款方或政府资助方要求的专用格式与内容撰写;在甲方未确定具体的投资合作方、融资贷款方或政府资助方时,可由乙方根据项目特性、行业性质及潜在投资合作或融资贷款方的要求拟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遵循国际惯例包含十个基本部分。

1.3.乙方提供项目财务规划的国际行业参比标准:

乙方提供项目财务规划的国际标准产业代码与参比系数,供投资合作商及银行考评项目赢利能力与财务健康状况。

二、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

甲方应按要求向乙方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的基本数据资料(项目单位/实施场地/项目进展等)与各种资质证明复印件;余下行业市场分析/营销策略/管理方案等由乙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整合-撰写;甲方须指定专人配合乙方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双方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资料传送与沟通。

三、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在乙方接到甲方提供的全部基础资料及首付款后,乙方需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若因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出现需双方协商的问题,经双方协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进行适当调整,交付时间也向后顺延。

四、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费:壹万零千零佰零拾零元整(RMB 10000元),甲方须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制开始前支付100%的撰制服务费;合同签订后三个工作日通过银行或现金汇款到公司帐户。汇入其它帐号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银行汇款:开户名:北京中企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银行白云支行

帐号:

现金汇款:开户名:蒲兴国开户行:建设银行账号:

五、保密事项

乙方承诺: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甲方商业秘密的内容,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能泄露给无任何投资合作意向的第三方;未经甲方同意,乙方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后不留存甲方属于商业秘密的技术文件与资料。

六、其它协议事项:

七、其他委托事项

为了充实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甲方除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数据与资料外,可委托乙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如:典型竞争对手的产品、市场策略与营销等),该费用不在上述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服务范围内,应由甲方另行承担,具体费用视甲方要求的调查内容与性质商定。

八、争议的解决

在执行本协议中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执,首先应由甲方和乙方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不能解决,由北京市仲裁委员会根据该委仲裁程序仲裁。

九、本合同生效日期以收到甲方提供的全部基础资料及收到汇款日为准。

可行性报告书范文第2篇

原“秘书工作”某地“秘书工作”制药三厂拟改组为“秘书工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将有关情况的可行性研究向你们汇报如下:

一、公司名称为:“秘书工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址“秘书工作”某地“秘书工作”区“秘书工作”街。

二、发起人的生产经营状况,资信状况和投资能力

“秘书工作”某地“秘书工作”制药厂是我国医药工业重点企业,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学药品制剂厂,拥有3178万元固定资产,去年工业总产值为1.3亿元,现有职工1553人,常年生产100多个品种规格的西药制剂,有较强的产品开发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秘书工作”某地“秘书工作”制药厂近五年经营状况如下:(单位:万元)

三、本公司资本构成状况

原“秘书工作”某地“秘书工作”制药厂注册资本为3319.79万元。1992年4月净资产为47211515.20元。本次向社会发售股票1820万股(含原“秘书工作”某地“秘书工作”制药厂1000万元浮动利率债券转股)计1820万元。若本次股票发行成功,本公司的资本构成为:

公司注册资本总额65411515.20元。其中:

国家持股100万元,占资本总额的72%;

法人持股1720万元,占资本总额的26%。

四、资本投向和效益预测

1. 资金投向:

公司筹措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八五”规划中企业的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与改造老企业,创办沿海经济特区窗口企业以及中外合资项目还货。

2.效益预测:

本公司开业后五年内经济效益预测如下(单位:万元〕

该预测经“秘书工作”某地会计事务所验证通过。

五、公司产品、经营范围、发展方向及某地场需求状况

经营范围。主营:原料药、中西药制剂;兼营:其它医药产品,保健滋补品、化工原料、包装材料、房地产及第三产业。

发展方向。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外资,开发新产品。

某地场需求状况。本厂现有各类药品一直供不应求,如降低成本形成规模生产,产品在国际国内某地场的占有率将会提高。新药品主要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产品质优价廉,在国内外某地场有竞争能力,某地场前景比较乐观。

六、公司劳动力构成状况

公司劳动力构成状况较好,有一批好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为开发新产品公司制订了新的培训计划,使职工素质能跟上公司生产发展的要求。

可行性报告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环境报告书 环境信息披露

提出问题

下文描述的环境报告书是环境信息公开的一种方式,目前,中国实施有关这样信息公开的许多政策。这些政策与政府主导的CSR(企业社会责任)普及密切相关。中国已成为全球生产工厂密集地区,外国对中国环境友好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环保化和CSR等要求不断加强,中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企业、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它们的竞争力,也不断做出努力。

以近几年出台的法律法规为例,2006年修改施行的《公司法》中,追加了有关CSR的条款。作为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首次法令,2008年5月施行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后者不但鼓励企业自发公开环境信息,而且对高污染企业或大企业实行强制信息公开。有的部门和地方也独自制定信息公开规定。例如,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关于CSR的通知与环境信息公开要求,还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知的《关于中央企业CSR履行的指导意见》,这些内容都是为了推进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增加对企业在社会、环境方面活动的关注,与日本和欧美等国家企业CSR的通常定义基本一样。

在如此法律环境与国家指导政策的情况下,环境报告书自然会受关注。企业环境报告书,是指企业为向公司内外公开本公司的环保方面的信息而定期发行的刊物。它的任务可定义为:说明企业生产等活动的环境负荷及环保工作状况,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

现有的环境报告书按照内容重点和编辑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例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重点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社会、经济、环境的三方面组成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书”,主要介绍环境行为的“环境报告书”等。企业自己编制并这样的报告书的优点很多,如通过信息公开能提高品牌的可靠性、知名度,促进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由于对企业活动的梳理而有利于改善运营,作为本公司职员进行环境教育教材等。

2010年9月2日,中国环保部公布了《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征集意见稿)》(以下部分简称为《导则》)。此前在世行和政府的推动下,已有以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企业定期发行环境报告书;此次《导则》的,旨在全国范围推广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并加强环境报告书内容规范化的引导。 《导则》内容共有6章25项、共90个指标,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选择性指标,企业可根据企业规模选择相应指标,从而拓宽了《导则》的适用范围。在附件说明资料中,《导则》还提供了国内外的环境报告书5个主要项目(物质流量分析、环境投资、环境绩效、环境保护目标、为保障正确性的措施)记载状况的评价标准作为参考。统一的评价标准是明确的定量数据和规范易懂的图表。关于正确性的保障,必要条件是要明确数据收集方式、第三方验证和评论证明。

《导则》如上规范环境报告书的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时,标准编制组先后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日本地球环境战略机关等机构多次开展了相关的技术交流,更深入了解并借鉴日本在实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有望提高企业公开信息的规范性和可比性,使报告书更具实用性。

为了《导则》充分地发挥效果及快速普及,本研究在以下部分首先分析中国国内的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日本的案例,为改善中国环境信息提出建议。

中国环境信息披露中的问题

中国CSR 相关报告的企业数量从2006年的32家剧增到2009年的582家, 2010年继续增加。但是,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0)》显示,中国100强企业之中72.7%停留在评价最低组的“旁观者”的阶段,被认为CSR信息公开不充分,因此,该报告认为中国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整体不高。

本研究查阅了针对中国的企业环境报告书(包括CSR报告书等)实施的现有调查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具体地整理了目前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行为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效果不足

首先,从作为中国代表企业的中央企业来看,尽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CSR履行的导则,但是截至2009年4月,在全部126家中央企业中CSR报告书或公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书的企业只有21家,发行率为16.7%。

在2008年5月1日施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到2009年5月1日的1年期间,列入全球500强企业和中国100强企业的18家企业中,旗下的25个工厂的排水中发现了超标的污染物,并被环保部网站公开了相关企业名单。其中包括8家跨国公司的9家工厂。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被揭发的工厂必须在环保部公开名单后30日以内公开含有污染物的工厂排水的信息。18家公司旗下25家工厂中,没有一家公司在该办法限定的期间内自发公开污染物有关信息的工厂。相关法律的执法力较低。

(二)定量信息公开不够

中国企业的可持续报告,目前仅处于社会报告书初期阶段的环境安全保障报告。除了部分企业,中国的环境保护活动也只限于节能与CO2减排等主题,而没公开具体的目标设定和其评价。特别是,关于环境投资和效果,美国Roberts环境中心在其报告书《2009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in China's Largest Corporations》中,对2008年的“财富・全球”500公司中的29家中国企业公司(包括香港资本)的环境信息公开状况进行了独立评价。报告显示没有一家企业公布环境绩效评估数据。大部分内容仅限于宣传,例如,企业怎么支持保护环境和绿化等活动信息。这样的信息可读部分很少,没有帮助市民对节约减排的理解,反倒害怕环境信息公开。

(三)自愿性环境信息公开内在的“合理化”问题

企业本来是追求自己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组织。为此,不存在除了由于法律规定的强制力而自发公开信息的激励,因此增强或者确保竞争优势的目的下有舞弊“包含信息操作和信息隐藏的公开”的可能性。即使自愿公开信息也难以抵御“合理化”行为的发生(公开正面信息但不公开负面信息的行为)。

关于这个问题,Deegan和Gordon(1996)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澳大利亚企业的1991年度报告书进行调查分析,结论是,环境信息多数是赞美自我的,公开负面信息的公司几乎没有。从此可认为容许这样的“合理化”行为有带来歪曲环境信息的可能性,从而存在伤害信息公开行为本身有用性的风险。

在监查正确性的意义上,有的企业在报告书中记载第三方评论,但是这些第三方应不能评估与那家企业之间有合作关系的机构或个人,以确保公平性。

(四)对话能力的缺乏

由环境信息公开的与利益相关者的对话是报告书的重要作用之一。不过,企业作为发行对象没有关注利益相关者,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不足。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普通投资者、工作人员、消费者、当地居民等多方面,仅就环境问题而言,理论上其利害关系者可涉及到所有人类。然而,目前属于企业的利害关系者的一般公众几乎没有向企业寻求环境信息公开的途径,具体地公开与外部的沟通交流和结果的事例更少。如果只有伴随由企业的“合理化”等自发信息,不应对来自利益相关者的什么意见和要求的话,会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

日本的事例分析

根据KPMG的调查,日本主要企业大量的环境和CSR报告书,日本100强企业之中88%的企业CSR报告,该比率居世界第一。

报告书内容在日本较早就得以不断充实。在积极采用ISO14001、自主形成环境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规范了编制环境报告书的背景。制度支持方面,1997年、2000年、2003年和2007年日本环境省陆续公布了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2000年,出台“环境会计指南”,鼓励把环境会计纳入到环境报告书。2004年实行的规则中就规定要求独立行政法人和国立大学编制并环境报告书,然后制定为一个合并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绩效评价及环境报告的导则“EcoAction21”,支持中小企业和地方自治体环境报告。

另外,根据2002年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提倡的内容,日本企业在自己的报告书中引进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致力提高报告书的内容和质量。日本企业发行的报告书中50.3%参考日本环境省的或GRI的导则编制。然后,不少企业在内部设置CSR部门主管编制CSR报告书的工作。

因为导则从早期就得以推广,日本企业的报告书被认为是比较有序的,例如,内容规范化,主要的指标明确,有丰富的定量分析,导入环境会计进行绩效评价,有可靠的第三方意见和会计审查等。

目前在日本,环境行为先进企业开始的环境报告书的普及稳定以来,新增环境报告书的余地有限。根据日本环境省由问卷调查方式实施的2010年度“环境友好企业行为调查结果”,3028份有效问卷中1091家企业或团体了环境报告书,比前期的1160家有所下降。

还有,日本企业一直面临着如何向读者传递信息问题。企业不断摸索和调整在环境报告书最希望向利益相关者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参考环境省的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致力于如何让读者理解不同公司的不同话题。如原来以环境负荷物质的零排放作为话题,而气候变化问题变得严重时,把话题转移到抑制CO2排放。

那么读者反应如何?日本的环境信息平台“环境Goo”每年实施关于环境报告书的问卷调查,在2010年10月份实施的监听者问卷调查得到了46,421个回答样本。报告指出,一般公众看报告书的目的从向环境问题的关心变到想更深入知道企业的特定信息。其他目的中如“为了用于投融资的参考”和“作为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参考”的回答也有增加的趋势。这表明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阅读环境报告书了解各自特别关心的内容。目前的报告书仍存在的问题包括:内容太难理解(46.6%),不能进行定量数据的比较评价(41.5%),吸引兴趣的办法不足(32.7%)等,比较集中是否易懂的领域。向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公司职员提问时,对于自己的企业报告书的状况,问及向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公开、说明程度时,约7成回答了“不足”,可以说对本公司在环境、CSR方面的信息公开仍感到不足。另外,关于来自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程度,企业规模越大来自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越高,而外资企业工作者比国内资本企业体会到来自利益相关者更强的压力。

因此,虽然报告书的行为在日本已得到普及,但编制者和读者之间的认识仍有差异,应对利益相关者等,还有改善的余地。还有,当扩大国外的事业时,如何收集有关数据并有效管理是关键问题,作为跨国公司还必要调整集团整体的管理体制。

基于问卷调查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在识别中日之间的差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在中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于2010年11月初到12月末,在中国和日本同时开展了问卷调研工作。针对中国企业,把已报告书而被纳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数据库(省略)的企业作为对象,从此回收了有效问卷80分。这些样本中共有62家大型企业占77.5%(总投资额大于93亿元)、18家中小型企业占22.5%。在企业性质方面,13.8%为国有企业、43.8%为国有控股企业、42.5%为民营和其他经营企业。对于其报告书,页数5页以下占29%、6~10页占40%、11~20页占15%、21~50页占6%、51页以上占10%。在日本,对于具有在华子公司而且向中国中文或英文版报告书的日本跨国企业,通过邮寄、传真及邮件可供选择三种方式开展调查,回收了有效问卷25份。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中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行为的现况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水平分到两层

关于编制依据,中方被调查企业中有79%参考了国内指标,包括“上海证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可是由于这两指引没规定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依据它们的报告的78.8%是其页数不高于10页的,内容页不过于表面的描述,相对较弱。关于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自行五分点的评价,发现了也不严重。相对而言,以部分国有大型企业为主,11%的中国企业追踪GRI指南等全球性指标并了质量相当高的报告书。今后,应抓住《企业环境报告书》公布的机会,那么,目前没遇到困难的大部分中国企业也需创新报告书的体制。

(二)编制目的较偏重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遵守方面

针对编制报告书时主要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参见图1),中国企业编制报告书的外部要因之中政府或公关部门是最受到关注(最重视为35%);日本企业的最大利益相关者是本公司雇员(最重视为40%),把报告书用于当地员工的培训教育的方法比较明显,它承担企业内部教材的角色。反而应用于国内外市场的宣传以及直接获得业绩和经济利益的状况不明显。

关于环境信息公开,企业受到的从各方面的压力程度也是在中日之间有差别(详见表1)。中国企业重视法律遵守的理由是,作为利益相关者,行政部门的影响力较强,企业要应对其压力。反正对国内外市场受到的压力并不大,因为消费者、NGO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比欧美国家不成熟,由信息公开不足带来的经济风险更少。

(三)必要加强对外

基本上所有调查样本的报告书在网站可下载并阅览,但在报告书中明示联系方式和征求意见等拓宽与读者的频道的事例只占12.5%,还没达到作为企业的主要宣传材料并向社会传递的阶段。然后,约60%的企业认识到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审评的有效性,但采用审验的报告只有1份,执行情况并不乐观。

关于负面信息公开和征求意见,忧虑公开环境事故、超标以及排放量等负面信息的中国企业超越了60%。要形成社会的理解,引导群众给挑战实施的企业公平性评价的气氛。

(四)有望中日之间的信息采集合作

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总体上环境信息公开的经验不够,日本企业也正在探索在中国的环境报告书定位与其活用方式。随着相关信息的需求增加,有望促进中日之间的互相交流。

另外,2010年11月,作为CSR的新标准“ISO26000∶SR”出台了。在环境领域,其重点从企业内部的工作转到供应链的全面工作,标示着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到社会的可持续性的转换。日本环境省也开始着手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的重新评估与改善,日本企业对环境的措施和报告书的内容也相应改变。因此,可以说日本环境报告书的发展状况也面临重大转换。中国也要应对这样国外动向,充实环境报告书。

结论

中国环境信息公开的发展速度很明显。实际上,有的中国龙头企业过跟海外企业的水平一样高的报告书,也热情地进行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研究。可是,至今对于环境报告书的定义和利用方式,这些先进企业也还在要摸索的阶段。中国推广的环境报告书的目标读者是广大的普通中国居民,与国外目标读者是企业投资者具有很大差异。为了适应投资者以外,一般消费者、当地居民、媒体、NGO作为读者的要求,报告书记载的内容也不得不变得多样化。环境报告书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等问题也需要重新探索。

总体而言,在中国的环境报告书可是刚起步的。虽然国家积极推进环境报告书制度,但是不少企业初步将一边参照该导则一边整理报告书。而且中国企业目前的信息公开实践还没有得以普及,不少报告信息不够完整,没做到规范化,环境达标状况、各种排放量、环境投资等定量信息记述不详,可比性薄弱等许多问题突出。今后还需要在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总量的两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今后,环保部门要攻关提高环境报告书的质量等问题,领导推广报告书工作。应该致力于不仅表面的内容的介绍,而且与加强公司内部的环境管理体制工作等组合起来,形成同时提高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和其报告书的长效性机制。另外,尽管多少环境报告书普及,如果那个信息的可靠性没有保证的话,恐怕制度整体变为无为的,因此强调可靠性也是必须的。可靠性抵押的主要方法-第三者评论和定量数据公开,也是得到那些本身的信赖才能活用的,可还是作为可靠性抵押有效的方法,需要尽可能早点解决这个问题,致力于普及活动。

参考文献:

1.山东省环保局.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S],2008

2.环保部.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S],2010

3.绿色和平.“沉默”的大多数-企业污染物信息公开状况调查[R],2009

4..Roberts Environmental Center.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in China's Largest Corporations[R].2009

5.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M],2009

6.Deegan,Gordon.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Practices of Australian Corporations[J].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1996.26(3)

7.王军等.中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8.KPMG.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Environmental Reporting[R].2008

9.GRI.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uideline Version3.0[S]

可行性报告书范文第4篇

第二条符合下列条件的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审查:

(一)列入国务院规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

(二)依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

第三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必须客观、公开、公正,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专项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四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在报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依法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在作出审批专项规划草案的决定前,应当将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由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第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30日内,会同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第六条参加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设立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行业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专家人数应当不少于审查小组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第七条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施该专项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调整建议;

(三)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评价结论的基本评价;

(四)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专项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的总体评价及改进建议。

审查意见应当如实、客观地记录专家意见,并由专家签字。

第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审查小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10日内将审查意见提交专项规划审批机关。

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未经审查,专项规划审批机关不得审批专项规划。在审批中未采纳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第九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所需费用,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费用中列支。

可行性报告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力资本智力资本报告图书馆管理

[分类号]G250

1 智力资本报告的兴起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智力资本逐渐成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因素,智力资本信息也逐渐成为企业外部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共同关心的企业核心信息。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传统财务报告只适合反映和报告企业的有形资产信息,难以有效地反映和报告企业的智力资本信息。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学术性团体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开始研究智力资本的计量与报告问题,希望通过智力资本报告的方式对外传递智力资本信息。1994年,瑞典Scandis公司率先编制并披露了全球首份智力资本报告;奥地利研究中心(AustrianResearch Centre,ARC)作为奥地利最大的研究组织,从1999年开始连续多年自己的智力资本报告;2002年,所有奥地利大学根据教育科学与文化部颁布的《大学法》的要求,开始编制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并于每年4月30日和报送联邦教育部。

为了规范和指导智力资本报告的编制,部分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开始出台智力资本报告指南。特别是2002年在欧盟科技与创新部门组织下,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Meritum指南”和“DMSTI指南”,成为世界各国智力资本报告应用方面的纲领性文件。

2 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内涵和功能

2.1 图书馆智力资本及其构成

最早提出智力资本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J.K.Galbraith。他在1969年致波兰经济学家MichaelKaleeki的信中指出:智力资本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无形资产,而且还是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1997年美国学者Thomas Stew.art认为,智力资本是每个人能为公司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能力的总和。企业的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者之中的整体价值。此后,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智力资本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普遍认为智力资本的概念是对传统资本概念的有效扩充,现代企业的目标是智力资本的积累增值和实现。许多学者分别从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知识管理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智力资本的概念。

目前,智力资本研究在国内仍以企业组织为主体,但Goran Roos认为,智力资本理论非常适合于非盈利组织、公共部门组织等,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以及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在这些部门将会大量涌现”。。因此,笔者大胆地将智力资本延伸到图书馆,并借鉴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智力资本的定义,对图书馆智力资本作如下概念的界定:图书馆智力资本是指图书馆所拥有的、符合图书馆战略发展需要的、能够为社会服务和科学发展等方面创造价值、形成竞争优势的知识和技能,其实质是图书馆将知识资源转换为价值的能力。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和实践界中主要认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构成。图书馆是一个非赢利的公共组织,与企业所具有的赢利性特征相比,具有其自身特有的性质。因此,图书馆智力资本的内涵与企业智力资本的内涵有一定差别,主要体现在与外界的关系上。企业与顾客、供应商联系紧密,形成价值链关系。而图书馆与外界的联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非利益性的社会关系。因此,本文提出使用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取代关系资本。图书馆智力资本由图书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社会资本三因素构成,其构成模型如图1所示:

在智力资本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的载体和实现价值增值的主体,是图书馆通过对员工有目的的投资而获得的,依附于员工身上的知识、经验、能力等存量的总和。结构资本是图书馆所有的内生性资本,是图书馆价值链内运作能力和价值链之间协调能力之和,它直接反映了图书馆整合各类资源、发挥系统效率的能力。结构资本的作用是为激励人才资源创造知识并发挥知识的增值作用提供环境支持。社会资本是图书馆与外部相关者之间基于长期联系积累而成的,并为保持长期友好合作而构建的一系列彼此认同的关系。社会资本的作用就是保证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有效互动和匹配所创造出知识的价值实现。因此,智力资本通过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来推动图书馆的发展,成为图书馆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2.3 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的内涵和功能

智力资本作为图书馆价值创造的核心动力,必然要在图书馆的经营结果中得到体现。因此,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也是图书馆智力资本业绩报告,是为图书馆利益相关者提供书面的、定期的、公开披露的图书馆智力资本信息,反映的是对图书馆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软资产。具体而言,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就是在阐述图书馆办馆理念、确定近期和中长期战略目标、全面分析图书馆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采用一套符合图书馆发展建设的指标体系,对决定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智力资本情况进行系统的衡量与分析,对内加强图书馆自我管理和支持决策,对外显示图书馆实力与潜力的一种信息制度。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能够客观反映图书馆的无形资产,实现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控制。目前,图书馆很少通过一定方式系统地反映无形资产在实现图书馆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动态情况。通过引入智力资本报告,图书馆能够通过智力资本理论模型和建构一系列指标体系来识别、测量、管理智力资本,了解图书馆现有的智力资本存量,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图书馆的预期战略目标。

图书馆管理通常比较重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中的应有之义,而智力资本同时还包括结构资本和社会资本。只有当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社会资本共同致力于知识的创造和探索时,图书馆的资源才能有效转化为价值。因此,编制智力资本报告有助于图书馆以“三维视角”管理图书馆的智力资本,促进三种智力资本间的互动整合,共同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能够为图书馆提供纵、横向比较的基准。首先,如果按年度编制智力资本报告,将能够提供纵向对比,从而很直观的显现图书馆智力资本的发展状况与进程,为图书馆提供开发智力资本的信息来源。其次,通过图书馆之间智力资本报告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图书馆之问的优势和劣势,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开发建立图书馆智力资本的量化数据平台,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

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是对外信息的重要渠道,有利于社会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图书馆的发展,增加

图书馆对外交流的信息量和图书馆成长的透明度,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良好评价,体现图书馆的价值所在或预期表现。

以上是智力资本报告的功能所在,但其在应用中也会出现很多困境。第一,智力资本报告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作为新兴的和自愿的实践方式,在尝试阶段,图书馆会因认识不足,对信息的过度公开问题产生争议和顾虑,从而不能全面、真实和系统地报告图书馆信息。第二,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会招致人力和时间上的成本。当评价智力资本报告的成本时,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收集和分析智力资本有关数据时所涉及到的成本,这些成本将与所要求的数据的详细程度呈正比。第三,由于缺乏智力资本报告公认的理论框架和指导方针,加之智力资本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类信息,而定性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的主观判断。因此,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在短时间内无法标准化,难免具有冗余性,容易造成报告模式和指标的不一致,成为图书馆横向比较的天然屏障。

3 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的要点分析

3.1 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的理论模式构建

理论模式是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的编制基础。因此,笔者在研究和分析国内智力资本报告模式和国外ARC、OeNB、Systematic、COWI、Carl Bro等典型模式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理论模式,如图2所示:

该模式的特点是将图书馆的愿景和最终目标、智力资本、绩效过程、活动成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种简化的输入到输出的线性逻辑,强化了智力资本存量、流量与产出问的因果联系,也为形成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框架。通过该模型,可以明确当前图书馆存在哪些关键的智力资本,针对这些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社会资本)需要多少投入、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各类智力资本(即绩效过程),最后的成效如何?通过这样一个抽象化的线性智力资本管理模型,可以针对每个过程,逐一细化出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识别确定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的智力资本变量及其在实现图书馆战略目标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探寻有效的智力资本投入途径来提高图书馆的输出与成效。

3.2 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于上述理论模式,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①愿景和战略目标,指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宗旨、价值观、社会使命、服务特色等内容。图书馆首先以叙述的形式提出愿景和战略目标作为智力资本报告的开始。②智力资本,指图书馆目前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这一部分是智力资本报告的主体,以指标和数值形式全面展示图书馆智力资本情况。③绩效过程,指图书馆究竟采取了何种程序和活动来实现战略目标。④活动成效,指图书馆在特定期间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本在实现图书馆战略目标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⑤结论,指根据最初设定的战略目标对图书馆的成效做总结性的评价。

以上5个部分中的战略目标和结语部分主要是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而“智力资本、绩效过程、输出与成效”三个部分则主要是由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构成,且在每部分指标体系后以文字形式评价、解释指标以及阐明这些指标与图书馆战略目标的关联。

3.3 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指标体系的设计

指标体系是图书馆智力资本报告的主体部分,也是整个报告工作的核心。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一个好的智力资本指标体系必须满足有用性(usefi―u1)、相关性(relevant)、显著性(significant)、明晰性(understandable)、时效性(timely)、可比性(compara-ble)、可靠性(reliable)、目标性(0bjeetive)、真实性(truthful)、可证实性(verifiable)和可行性(feasible)等特征。另外,指标的选取应遵守以下原则:①科学性:这是设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是确保评估结果科学性的基础。每个指标的概念、数据收集以及计算方法都必须要有科学依据,指标的选择也必须能够准确和客观地反映智力资本的基本情况。②系统性:图书馆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相互依存的子系统构成的体系,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图书馆智力资本的各个方面。③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任何指标体系都必须有定性和定量两种不同的反馈方式。定量指标是以数字的形式展现图书馆的核心业绩。图书馆智力资本中的大多数指标都可以通过量化来确定。定性指标是指无法直接通过数据计算分析评价的内容,需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如人力资本中的领导能力和馆员素质,结构资本中的制度文化等。④可扩展性和可选择性:即不同时期,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删减或补充指标,同时指标体系应划分为必备指标和任选指标,必备指标主要是针对各类型图书馆的共性设计的,而任选指标则是针对图书馆的特色和需要设计的。

由于图书馆智力资本理论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有关智力资本报告指标的甄选还处于探索中。笔者在选择指标时,尽可能遵循以上原则,指标的来源和确定除了图书馆管理中一些可接受的共性指标外,还综合参考了有关图书馆人力资本和知识管理等研究方面的可行性指标,以减少指标体系设计的盲目性。指标体系的层次性,是通过三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72个三级指标层层递进形式设计而成(见表1)。

图书馆智力资本指标体系比较庞大,权重的确定,必须要科学地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如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确定图书馆智力资本测量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权重。

4 结语

智力资本报告有相当大的包容性,既包括量化的数据,也包括非量化的数据,能够对图书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进一步价值增值等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描述。尽管当前国内智力资本报告的研究在各领域还处在萌芽和雏形阶段,既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更没有形成一致的计量指标体系和报告模式,很多问题还在探索中,但作为一种能反映和报告智力资本发展的理论和管理工具,对图书馆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结合图书馆的性质和特点,积极关注,探索出适用于图书馆的智力资本报告理论模型及一套智力资本指标体系,将会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智力资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必荣.国外企业智力资本报告模式述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5):43―49.

[2]李平,赵如.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理论研究综述.科技与管理,2009(1):138―143.

[3]张丹,牛晓君.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国际演进与发展.工业技术经济,2009(11):14―18.

[4]张韵.智力资本报告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东华大学,2007.

[5]stewart T A.Intellectual capital: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New York: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