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平面构成在发型设计中的运用主要通过点、线、面三方面来表现。首先,点的运用。点的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发型轮廓形状的变化,是发型设计的重要因素。在发型设计中点的大小和位置的变化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时尚发型经常采用方向不一致的点元素来设计,使人感觉变化的艺术效果,增强视觉美感。在舞台发型设计中运用点的大小不同或相似点的反复出现等排列形式,进而产生了节奏美和渐变感;其次,线的应用。线一般分为直线和曲线。在发型设计中,直线往往给人一种力量的美感,简单明了,直率果断。例如电视剧《潜行狙击》中“周望晴”的人物形象设计就运用了直线型的发型修剪方式,来体现居中女警的干练、果断的性格。曲线中的自由曲线在发型设计中运用的比较多,流露出作品优雅、柔美、奔放的情怀。此外,还可以通过发型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造型的刚劲与柔弱;最后,面的运用。在发型设计时,造型师通常运用吹发、剪发、烫发、盘发等方法进行设计,这些方法会形成直线面和曲线面。直线面的发型给人以坚定、直接、果断的心理感觉。曲线面具有优雅、迷人,温暖中带有柔软的特性。例如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玉墨”的人物形象设计,该造型在发型设计上就运用了曲线面的手推波纹发式,来体现角色的柔美、迷人。

(二)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主要是把点、线、面、体进行组合,构成新的立体形态,它是由二维平面形态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与平面构成既有共性又相区别。一个完整的发式造型是由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顶面五个面组成的三维立体造型,运用立体空间的构成方法,结合发型的结构和轮廓变化,形成风格各异的发式造型。例如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武则天的发式设计,设计师结合立体构成空间性、轮廓不确定性、动态的稳定性的特点,完成了半翻髻发式的设计。再加上发饰的点缀,形成了空间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的发式造型。

二、构成在化妆设计中的运用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在化妆设计上采用点、线、面等元素来完成创作是近年来的趋势,尤其是线的运用更为广泛。首先,是线粗细变化的运用。由于线具有宽度这一性质,使得它在造型中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眼部塑造时,就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来完成眼线的塑造,从而表达特定的化妆情绪。纤细的眼线给人以含蓄、干练的感觉,较粗的眼线则给人奔放、妖艳的感觉;其次,是线浓淡变化的运用。深浅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感情性。例如在角色化妆中,用较浅且具有变化的线来创作女性化的妆面,给人含蓄、谦虚的感觉。用较实且棱角分明的线来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当各式各样的线条与艳丽缤纷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时,会使妆容更具时尚感、性格感。

(二)色彩构成的运用

色彩是形象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共同作用于人物形象设计的创作,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不同波长的色彩通过视觉器官,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色彩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色彩能左右人的情绪,体现人的性格。在形象设计中,艺术家通常运用色彩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例如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化妆设计,就运用了冷灰色调的眼影色彩,来体现林黛玉“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的性格特点。

(三)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主要在塑形化妆中运用的较多。塑形化妆是指用肤蜡、棉花、硅胶等塑形零件进行雕塑化妆造型。在造型时,要结合脸部骨骼结构运用立体构成中的半立体构成和块材构成的创作法则进行设计,如堆砌、拼接等方法。

三、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是形象设计的一部分。由于它占人体的比例较大,因此服装设计对整体形象的把握及其重要。“构成设计是人物形象服装设计的基础。服装的平面图案设计、色彩的搭配、立体结构的把握,都在人物形象服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作品的形态构图是通过形的分割或配置来完成,图形的分割构成运用最多的是线。在服装设计中,无论是结构线、装饰线的设计,还是轮廓线的设计都运用了线的元素。服装结构线的设计主要在省道、开刀线、褶等部位。一般运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放射构成等构成形式,来表现服装造型疏密、虚实、变化的艺术美感。例如百褶裙造型,就运用了平面构成中线条的重复与放射来表现它的款式特点。

(二)色彩构成的运用

人物形象中的服装除了款式以外,色彩是最为鲜明和显眼的部分。现代服装色彩的构成,更多地考虑色彩艺术与服装材质、款式地结合。而人物形象设计中的服装设计更注重色彩构成中的色彩个性与人体肤色、人物性格、故事节的融合,传达人物的某种思想、情绪。例如影片《两个人的芭蕾》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倪萍饰演的德贵家的服装基本采用带格的冷灰色调,来体现这一家人所处的时代。而女儿所有的服饰都是红色调。运用这样的色彩主要表现人物追求芭蕾梦激情。通过这样的服装色彩构成,推动影片的情绪。

(三)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中的半立体构成、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都会被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半立体构成主要在服装表面的肌理制作中使用,如缉缝、抽褶、雕绣、镂空、植加其他材料装饰等方法,都会给服装带来独特的立体感觉。线立体构成和面立体构成都是利用材料,以重复、渐变、扭转、面层和面群排列构成形式,使服装立体造型具有虚实变化的空间层次。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夫领造型。块材构成主要是突出服装体积感的表现,如堆砌、拼接等方法。

四、构成对人物造型的影响

充分掌握构成设计的规律,通过构成在发型设计、化妆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塑造更贴切的人物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构成在人物形象中的应用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构成在人物造型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构成设计的深入学习,利于把握人物形象的创作方式,使构成在人物形象设计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五、结论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化与民族化;人物形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90-01

一、国际化的重要性

起初,国际化这个词隶属于经济领域范畴,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趋于国际化,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发展至今,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既有内部的变化,又包含外部的变化,既有横向变化,又涵盖纵向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具有面向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但是怎样使之既能适应本国的需要,还能适应国际上的发展形势,而且能在发扬民族特色的基础之上吸取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则是相关从业人员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从以上看来,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确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总体来说,实现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要保持:面向世界,取之所长,立足民族,多向发展。

二、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的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必须要面向世界,从其他国家吸取先进的理念,汲取别国人物形象设计的有益成分来完善我国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第二个方面主要指的就是我国的人物形象设计一定要立足于民族根本,发扬本土特色,进而走向国际,走向世界,得到别国的肯定。

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的基本途径,同时这也是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的表层现象,而第二个方面则是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的根本和内涵,是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的深层次意义,可以理解为人物形象国际化的目的就在于向其他先进国家学习新的思想和理念,并且运用这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进行发展创新,之后把新思想、新理念推向国际。然而现实是比较残酷的,就目前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的发展现状而言,很难找到好的汲取外来理念和思想的途径,把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展现给世界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目前我国人物形象设计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将我国与国外的一些职业性组织或是专业建立国际性联系,创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这就需要我国相关从业人员通过外事机构参加欧洲先进国家的相关活动,比如一些时装周等。

三、民族化的定义

国际上对民族的定义很多,普遍认为,民族是在同一部法律之下,由一个立法机构代表人们的联合整体,它是具有自己国家情感的共同整体,斯大林认为,所谓民族,指的就是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经济的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其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生产生活方式、民族风俗习惯、心理认知。从根本上讲,所谓民族,其核心内容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性特征,人物形象设计的民族化指的就是使形象设计具有本民族的特征,使之区别于其他民族,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在任务形象设计的国际交流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民族特征为基本点,以促进人物形象设计的时尚性为最终目标,对别国的理念进行筛选和创新改造,让这些理念与我国的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形成具有本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理论和制度,使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和民族化高度融合,既具有统一性,同时还要具有独立性,从而使人物形象设计的民族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四、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

人物形象设计国际化是民族化的主要手段,所谓国际化必须要具有开阔的视野,面向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经过细心挑选,从而选择出符合我国文化和国情的理念和方法,民族化则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原有的传统,汲取历史文化的精髓,站相处本土特色和民族本质,只有将国际化与民族化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才能真正展现出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特色,要想使人物形象设计得到长足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总结: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与民族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我国,要想使之发扬光大,就必须要具有民族化的内在要求和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并且需要高度认识到两者的辩证关系,绝不能流于形式,要采取认真、积极的态度,借鉴世界发达国家人物形象设计的卓越成果,进而实现推动中国人物形象设计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阳荣威.论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3 年第 6 期.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造型基础理论;园林种植;种植设计;实际应用

构成理论是当代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基础,其重要核心位置不容忽视。构成研究是视觉艺术的基础理论,又把视觉传达艺术作为其中心思想内容。构成理论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二十世纪的德国包豪斯学校成熟,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后期被引进我国,把视觉形象作为构成理论的研究对象,其主要功能就是探究和建立视觉形象的手段,虽然这种理论进入我国时间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经验的累积和实践,逐渐被大范围的应用到各领域的设计中。

一、构成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地位和作用

(一)构成理论在种植设计中的实际位置

造型艺术设计包括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设计,而园林设计就是众多设计方式中的一种。园林设计则是通过巧妙的使用地形、水体、周围建筑、山石的形状以及植被特点等要素,来达到对景观进行塑造的一种视觉造型方式。植被是园林进行设计期间的主要材料,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是整个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植被的种植设计直接影响着园林设计水平的高低,其重要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1]。而造型理论的基础就是构成理论,其直接影响着设计概念的形成、构思的生成等方面。在园林整体设计过程中,构成理论对植被的制造、植物材料之间的配合、色彩的合理运用以及植物空间形象的处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

(二)构成在植物种植设计中的实际作用

构成理论由平面、色彩以及立体等三个方面构成,并把这三方面作为构建的理论基础。在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植物在不同方向上的配置、种植图案或者是文案设计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和引导,从而为园林整设计提供概念支撑。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观赏者评定一个园林的好坏首先就是从色彩元素上着手,只有色彩搭配合理,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二、构成理论的实际运用

(一)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

平面构成中包含了很多法则,而形式美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其中包含了园林整体的比例、尺寸、对称性、均匀性、归一性、节拍、想象、境界等内容。因为不管是任何一种造型及构图都需要协调好比例、精准的尺寸,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升形象间的变化。越接近对称的图形或造型就会越产生协调、自然等特性,给观赏者一种质朴的美感,满足人们常规上的视觉感受。均匀则是在不对称的造型或者构图上寻找到均衡点,使用这种方法对植物种植形象进行塑造,就会使其形象变的灵动、活泼,拥有自然感觉的美,在视觉意义上寻求平衡,其是一种统一共性的要求,同时还要达到整齐、协调的艺术成效[3]。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具有归一性质的时候,只有单纯归一才能够让美变的更加强烈。但是只顾统一而缺少变化的设计,就会影响到观赏者的情绪,直接影响到美观的迅速凋零,不能长时间进行保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必要的变化,知识感官的刺激性缺失,因此变化才是调动观赏者的关键性因素。实际上,这种变化要建立在规范整齐的基础上,没有规律的变化,就会导致设计时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节拍的产生同样也是建立在规律的前提下,一种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出现多次、连续、规律的运动感。

在视觉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多数设计人员都会以自身视觉经验出发,通过有效地方式对观赏者进行刺激,使其能够很好的进行联想,进而促使设计按照设定的目标来达到预期效果。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观赏者的思想推动他们由眼前的形象延伸到别的事物上。因此,园林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特性,让人们对园林设计意图和构思进行联想。

(二)平面构成形式的应用

种植设计中反复的形式设计,是园林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的方式。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人们记忆的一种方式,可以形成一种规律性强的节奏,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一旦节奏重复就会出现单调、无趣的现象。趋近于反复构成的轻微转变,又不像反复形成后具有严格规律感觉,但是其中包含的韵律感却没有消失。

(三)色彩理论的实际应用

首先,色彩的属性就是色相、亮度、色彩的鲜艳度等要素的总称。种植设计决定植物之间采用哪种配置,通常情况下都是以植物的色彩属性来决定的。植物配置实际效果的好坏与否,就可以使用色相以及亮度进行决定。因此在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过程中,禁止将两种亮度接近的植物种植在同一区域内,特别是两种植物的实际亮度都很低时,更不能放在一起。而两种植物的色相相同,亮度不同,其相应的配合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在种植过程中,植物色彩鲜艳较低的话,就会形成一种让人感到压抑的情况;为了提升空间范围,就要选用一些鲜艳度明亮的植物[4]。

其次,园林植物是通过其不同的色彩对美进行表现及展示,由于植物颜色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而人们最为真实的感受就是通过表情来体现的,种植设计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点,能够通过颜色来提升设计的表现力。由于植物属性的不同,人们观赏后产生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植物的明度不同,鲜艳度对其影响的程度较为次之,影响最弱的是色相。其感觉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设计的配色方案。从设计构图方面来看,颜色较深的植物应该位于设计整体的最下层,颜色较浅的植物在上层最为合适。要是想要达到活泼构图的目的,就要把植物颜色进行对调,并且要保证面积及体量上与上层植物的平衡。而用于建筑装饰的种植设计,就要选择颜色较重的植物,提升植物设计的稳定性能。

最后,还要充分注意到园林植物色彩和性质之间的不同,因为其可以产生视感上的不同。例如,红色、橙色等暖色系颜色就会让人们有温暖的感觉,而蓝色、绿色,则会产生一种较冷的感觉。因此,在寒冷地域的园林种植设计上就要选择一些暖色系倾向的植物。温度较高的夏天就可以选择一些冷色系的植物,在感官上给观赏者最好的体验[5]。

结论

总而言之,构成是造型理论的核心思想,因此,在园林种植设计过程中,生活中要围绕在这一核心周围来完成相关设计。根据园林种植设计的实际要求,来选择植物的种类和色系,尽可能刺激观赏的视觉和感官,从而达到园林建造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彭桂琴.造型基础理论在园林种植设计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4,(14):114-114.

[2]张卫涛.造型基础理论在园林种植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1):119-120.

[3]张智晖.探析城市环境建设下的园林种植设计及其保护工作[J].农业与技术,2014,(11):165-165.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平面设计 空白 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是一个拥有多元涵义的统一体。尽管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尽相同的蕴意,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呈现为“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即物象。物象是意象的基础,但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模仿。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形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是无形的、抽象的,如同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意”必须借助语言或图形符号的“形象”才能表达出来。意象即“表意之象”、“意中之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交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一个意象中。人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味出来的是“意”。

“意象”一词最初萌芽于《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儒家把它冠为“六经”之首。其中的系辞是对《周易》的整体概述,阐释了《周易》的哲学意义。使《周易》逐渐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它最早阐述了“意”和“象”的关系以及“象”的特殊表意功能《周易·系辞》这样表述: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立象以尽意”不仅阐明了“象”与“意”的关系,也明确了“立象”的目的是为了“尽意”。“象”以“尽意”为存在根据。这里的“象”不是自然的物象,而是卦象,即“寓意之象”、“意中之象”的符号。“象”具有极大的表意功能:“尽意”、“尽情”、“尽言”、“尽神”。

中国古代早期的意象都是作为一种抽象至理的载体被使用的,那时的“意”是一种表象之意,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它的指涉基本上只是停留在哲学领域之内,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意象。刘勰是在我国文艺理论领域中第一个提出意象概念的人。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也,谋篇之大端。”他强调了内心意象在艺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把它提高到“驭文之首也,谋篇之大端”的高度。刘勰的意象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人多在此基础上使用意象概念。司空图在《诗品·缜密》中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指的也是“内心意象”。宋代以后,以及明清学者往往把意象当作艺术形象来看待,意象的古意渐渐隐去,意象的意义开始泛化。

意象是人类心灵中自由衍生与驰骋的大千气象,它是一种自然美妙而无羁绊的真情洋溢。当代的艺术创作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无论用哪一种形式表现,“意象”都仍是现代设计语言中的潜语言成分,都与“意”密切相关,都渗透了设计者的理念、意念、情感等诸多“意”的因素。

传统的意象观与现代设计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设计意象。作为艺术创造活动的设计意象,是把以感受形式出现的表象当作创作的前提条件,然后再对这种看似纷繁复杂的表象进行解析、综合。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理性逻辑层面上的观照。也不是简单的对事物感性形态进行概括出抽象的普遍内容,而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在表象中寻找与主体情感、直觉、认知和人生体验相对应的同构元素,并借以构筑设计意象。

平面设计中的各种图形符号常作为意象的载体出现在画面中,传达内在的一些含义,引发观者的一定联想。除去植物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等一些常见的意象表现形式外,还有一类特殊的意象表现形式,即空白意象。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俗符号;长白山;旅游形象设计;应用

1 民俗符号与旅游形象系统设计范畴界定

1.1 民俗符号范畴界定

符号是一种以具体表达抽象,以简单表示复杂的视觉形象。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媒介,也是信息外在的物质载体和形式。它承载一定的内容和意义,常用来代表一定事物,不但是我们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基础保障,也是我们认知活动的途径与手段。

民俗符号是指用设计的思维、方法提炼出来的能够代表某一地域的特色事物或称谓的视觉形象。例如在器物上,可以提炼民俗符号的地域产品包括景德镇的青花瓷、天津泥人张彩塑、南通的蓝印花布等。民俗符号来自特定区域、特定的民俗风情、特定的地产资源、特定的生活方式,它所代表的不是单一事物,而是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更多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

1.2 旅游形象系统设计的范畴界定

在设计实践中我们把旅游形象系统设计内容归纳为:以空间景观为主的环境形象设计;以标志与传播媒介为主的视觉识别符号设计;以活动演出为主的动态化的形象宣传设计;以特色礼品、纪念品、展览为主的记忆推广设计。新形势下,旅游形象系统设计不仅是市场经济下地方发展的一种新需求,同时也是区域之间旅游发展的竞争工具与战略武器。

1.3 民俗符号对旅游形象设计的意义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塑造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如上海的时尚之都、三亚的休闲之都、青岛的帆船之都等,这些旅游形象的定位都是建立在一个自然地理环境、特色人文历史的概括之上,因为缺少具体化视觉传播符号而显得空洞。而民俗符号是人们审美发展的印迹与造物精神的缩影,它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宗教及历史,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民俗符号与人们生活距离更为接近。将民俗符号应用在旅游形象系统设计中既是当今文化产业视域下对地域文化开发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探索,也是对其保护与传承方式的创新,更是增强地方旅游形象鲜明性、识别力、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2 如何在长白山旅游形象设计中应用民俗符号

2.1 民俗符号在长白山旅游基础设施设计当中的应用

民俗符号在长白山旅游形象设计中应用要有一定的媒介载体,这种媒介载体包括物质静态层面和影像动态层面两部分。依托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及相关建筑工程媒介载体属于静态层面的。基础公共设施体系建设包括景观路段、公园广场、标志性街区建设等。民俗符号在这部分领域应用主要表现在导视系统设计,在精品文化设施项目上积极探索民俗符号在导视系统中的应用,例如“三馆两场”建设、长白山博物馆建设、长白山东北亚植物园项目建设等。在文化创意宣传层面上,积极探索美术、文学、表演、摄影等门类中民俗符号的应用。

2.2 民俗符号在长白山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数据调查结果显示,长白山目前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体收入的比重大约在2.1%左右,旅游特色纪念品开发已成为长白山旅游发展中相对滞后的一部分。例如实地考察发现长白山西坡有一家名为中国民俗文化饰品商店,里面销售的花布缝制的小东北虎、山核桃拼的花瓶及用养殖梅花鹿毛皮制作梅花鹿模型都很有地域特色。但是这些旅游商品没有品牌设计,与现代文化创意设计产品相比较,例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钥匙扣,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耳坠,日本东京的和服娃娃,韩国汉城的小腰鼓,我国湖笔等,长白山旅游商品存在不足的同时也具有潜在的市场。

2.3 民俗符号在长白山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应用

民俗符号在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应用主要可以从地域性、文化性、环保性角度进行探讨。根据实地调研发现长白山旅游商品包装存在没有文化内涵,华而不实的浪费现象,例如长白山的土特产品人参,现有的该产品包装都是从保护功能角度出发的木盒,而且人参使用之后其包装只能作为垃圾处理掉。基于这类现有产品包装的问题,同时考虑旅游商品的独特文化性,需从新设计方案,设计出发点围绕挖掘长白山已有的天然材料,结合环保、人性的理念为长白山的旅游商品做包装。在装饰上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符号,例如传说故事中的人参娃娃、萨满图腾、长白山满族剪纸等,这样旅游者购买回去的不仅是商品,还有文化。

3 民俗符号在长白山旅游形象设计中应用研究重要意义

3.1 具有重要的实践研究与理论探索意义

将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精炼为一种视觉符号应用到旅游形象系统设计当中去,对民俗符号挖掘、整理、应用这些实践环节,既是对以往地域文化研究成果的学习与继承,也是对其研究的创新与突破。通过对民俗符号在旅游形象系统应用研究,将对我们重新认识发展中的地域特色文化,奠定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

3.2 完善旅游形象设计中对地方文化资源利用体系

民俗符号在旅游形象系统设计应用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民间地域特色艺术资源挖掘、整理、提炼,另一部分是旅游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两个部分都是在旅游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是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民间文化元素的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它不仅补充和完善城市旅游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对地方文化资源利用方法,同时使其研究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3.3 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塑造民族品牌文化

民俗符号可提炼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例如绘画、建筑、剪纸、皮影等,还包括传统习俗、工艺、节庆等非物质形态遗产。民俗符号在地方旅游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原有的的内容上提炼,再创造新的视觉元素,再以视觉符号的形式采用设计的语言融入旅游形象系统设计中基础要素和应用要素当中。通过旅游形象系统设计,成为区域间可以传播交流的视觉符号,这种符号对宣传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目前旅游形象设计已经成为国内外区域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于长白山旅游发展来说在原有自然优势基础上进行旅游形象设计是旅游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以长白山旅游开发为媒介,探讨如何构建长白民俗符号并将其融入旅游视觉形象设计系统中去,对彰显长白山地域、文化特色,塑造长白山品牌形象,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旅游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