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底世界教案

海底世界教案

海底世界教案

海底世界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继续巩固理解本课词语,重点理解“窃窃私语”、“巴”等词语。学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话写话。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段方法,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概述自然段主要内容。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想象,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观看大海视频,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刚刚我们观看了大海的视频,你能用哪些四字词语形容大海吗?海面的风景多姿多彩,海底世界景色更加奇妙,想不想去参观一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奇妙的海底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大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语,检测预习情况

A、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B、指导书写“迅速”

3、读了课文,你能用文中的哪句话来概括你眼里看到的海底世界,

师:这句话点明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句话叫作中心句。

师:他不仅是中心句,还是对前文作者提出的问题的一个回答,你知道作者在前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吗?(出示句子)

师:课文通过这一问一答让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样写是不是就够了呢?课文从哪些方面讲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我们把这样的文章结构叫作(总分总)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闻声探索、品读课文

过渡:真聪明,理清了课文的结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刚刚我们看了美丽的波涛澎湃的海面风光,海底这个时候是怎么样的呢?

(生: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师:海底真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不是)有什么声音呢?(动物发出的声音)既然有声音,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海底依然是宁静的”?(那是因为动物们在 “窃窃私语”,理解“窃窃私语”)他们是怎样“窃窃私语”的呢?让我们穿上潜水服,戴上特制的听音器,一起来听一听。(师读ppt出示的句子)

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说,课件出示)真有趣呀,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海底的声音只有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引导学生说比如有的像公鸡一样喔窝;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有的像青蛙一样一呱呱;有的像鸽子一样一咕咕。)哦,你还能想像到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的声音。你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想到了哪些声音?

你们说得真好。如果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就更棒了!(出示: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见这些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指名说)

你们能听到这么多的声音呀!其实还有更奇妙的呢!一起读(课件出示)嗯,那这么多的声音,读(有的像……)

是呀,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读(有的像……)

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这静中有声的景象真是太奇异了,让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提示:动物们是在“窃窃私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读好哟!

过渡: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奇妙,它们的活动更精彩,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海底探秘吧

四、动物活动,各不相同

结合课件的问题,默读第四自然段,

这段话围绕那句话来写的?我们也把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把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

海参是怎么前进的?(变红:靠肌内伸缩爬行)你见过什么动物也是这样前进的?(毛毛虫等),它活动有什么特点呢?(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啊?(变红:只能每小时四米)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梭子鱼活动的特点吗?(快)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变红:每小时几千米)还有吗?(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火车的前进速度怎么样?梭子鱼的速度一一(比火车还要快)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叫(板书:作比较)我们也来比较一下吧!ー小时的时间,棱子鱼能游几十千米,而海参只能游四米,这梭子鱼的速度可是海参的几万倍啊?这么ー比较,我们知道了海参的速度真慢,梭子鱼的速度真快啊!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海参的慢和核子鱼的快表现出来呢?(指名读)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吐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和章鱼是怎么活动的呢?(出示乌贼和章鱼 迅速后退。)什么叫反推力?你能来表演一下吗?(指名表演)那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也是这样活动的吗?(虾)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个词以便理解吗?看看图片,动动小脑筋。(贴)这些贝类可真悠闲啊,自己不动,轮船行到哪儿,它们就旅行到哪儿。你能把它们的悠闲自在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发现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

五、

按照第四自然段学习方法,自学五六自然段。

1、

他们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2、

写出了植物和矿产的什么特点?

六、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了解了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多样,植物色彩形态也是多种多样,而且海底还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ー一(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海底世界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努力践行 “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70-01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文章以《海底世界》一文的教案为例,讲述的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教学思想。

1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2、学习作者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学生学会写具体的方法。

3、与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能用流畅、较严密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过程

2.1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大海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媒体显示波涛汹涌的海面)蓝蓝的海面一望无际,海鸥在自由地飞翔。起风了,海浪跳跃起来。同学们说一说对大海的印象,好吗?给同学们一小段时间的自由表达,各述己见。

2.2学习新课

师:大家出口成章,真行!但是,海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带学生表演)那让我们穿上潜水衣,背上氧气瓶,跳下海去吧!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精读第三启然段。

(1)指名读。做适当的评价。

(2)表演,模仿动物的声音。

(3)现在让我们一同再来奏响这美妙的海底乐章。

(4)齐读第二自然段。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动物特点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引导体会海底动物的特点,指导朗读。

(2)让我们再来通过朗读分享这些动物们有趣的活动特点(齐读第三自然段)

(3)这一小节,先总写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再举了5个例子,(板书:举例子)分别叙述,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总写的这句话就叫——中心句。

(4)小结:海底有这么多有趣的动物,而且——引读第一句。海底真是……

3、联系文本,激趣导读,体会海底的植物美(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可爱的海底动物,再来看看植物。

(1)播放:海底植物

(2)看了录象,再看看课文,能给大家介绍介绍海底的植物吗?

a植物色彩多种多样,有……,有……,有……,有……

b植物形态各不相同,大的……小的……

(3)你喜欢这些海底植物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让同桌也与你分享。

4、以点促面,丰富知识,学习第六自然段

(1)、引读。海底有山峰、也有峡谷海底的植物有的漂浮在水中,那些地方除了有植物,还藏着什么?(指名说)

(2)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读了这一段你想说什么?

2.3总结升华

1、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海底有三多:动物多,植物多,矿物多。从这个角度看:海底真是个………的世界。从字里行间还发现了六大“奇”:海面上动下静;静中有声;暗中有光;动物活动方式多样;植物差异之大;海底高低不一等,从这个角度看:海底真不愧是个——的世界。难怪作者写道:(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海底世界教案范文第3篇

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辅助设计功能,其设计的便捷性、科学性,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设计理念,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事物。这个过程,是学生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设计,美化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时,我们可以从设计初稿、风格、设色等方面引领学生形成自己的设计路径和设计风格。用废品泡沫、纸盒拼砌《高楼》、用碎布贴画《可爱的家乡》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电子白板来表现设计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图案、纹样等内容时,能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到设计路径开始,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风格形式。在学生初步制作形成自己的作品后,可以利用电脑绘画软件里的各种特效功能,对作品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及色调处理,让学生的作品变得更形象更生动,能亲切地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大变化,从而在作品的激励熏染下激发热爱家乡的有效情愫。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二、利用信息技术媒质,辅助课堂直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常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声、光、电的媒质性,对于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越来越大。美术课上,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也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的一些教学素材利用白板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给学生以第一视觉效果,增强印象。另外,还可以与多种信息网联,这也是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最佳呈现形式。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的学校建成了“班班通”,更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伸手可得的教学手段,大大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效果。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吸引在课堂情境中,引领学生走向神奇的艺术世界。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多样的美术作业

海底世界教案范文第4篇

为了逼真地描绘海底世界的美景,比利时画家杰米,穿上系有13.5公斤重的铅的潜水衣,深入到18.3英尺深的地中海海底,在这由海底植物、珊瑚塔和鱼类组成的世界里,杰米用特别的加重画架,合成纤维帆布以及颜料等画具,先后描绘了约370幅的海底图画,他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一流的海底画家。

然而,令世人震惊的还不只是画家潜入海底绘画,而是在海底就藏匿着绘就的壁画,它们都是在距今万年前绘成的,这是在法国摩休粤海底的发现。这些史前的壁画,是谁绘出的,它为什么深藏在海底,人们不禁对发现这些壁画的经过产生浓厚的兴趣。

1989年,法国马赛市的一位潜水员库斯奎在地中海摩休粤的一处岩崩遗址下,偶然发现水下有一黑洞,它距海面约40米。库斯奎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潜入洞中。他穿过洞口周围密密丛丛的珊瑚和海扇,向前探摸着,在前进了大约50米处,洞道便变宽了,浑浊的海水在四处弥漫,洞穴更显得黑暗了,这位有经验的潜水员感到洞穴深不可测,便只好先撤回来。第二天早晨,他又出发了,并改变了探索的方式,他穿过岩缝,深入到水下150米的地方,半小时后,他便把头露出水面环视四周,发现自己是在一堵峭壁的旁边,水深仅及腰际,展现在眼前的竟是色彩斑斓的洞壁,有白色、兰色、赭色相互交杂着,笋石、钟乳石如林,还有宏伟的石灰岩柱。这一神奇的发现令他惊讶不己。库斯奎多么想再深入洞穴中去看个究竟,无奈氧气已不多,只好改日再来。

1990年7月9日,库斯奎再次下潜,并进入这一洞窟中,同去的还有三位潜水员,他们分别是库斯奎的23岁的侄女、25岁的杨和29岁的巴斯卡尔,都是有经验的潜水协会的会员。这次,他们还携带了袖珍灯、放光灯、防水摄影机等海底器材。他们沿着通道摸索着下潜,进入又深又黑的洞窟后,便把袖珍灯放在一块大石上,在灯光的照射下,漆黑的洞壁上赫然出现了几十幅美妙的壁画,其中有横排的小黑马、巨角的山羊图、雄鹿图、奔马图、大野牛与猫的头部,以及企鹅、野牛、羚羊、海豹和一些手掌印,还有许多怪异的几何符号。他们急忙掏出防水摄影机,把这些壁画一一摄录了下来,凯旋而归。

他们在寻思着:这些难以置信的海底壁画是从哪里来的?于是他们查阅了很多考古书籍,但没能找到答案。他们决定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后,再向海事局报告。9月1日,一件惨案发生了,有些人竟仿效库斯奎进洞探险,因准备不足,洞黑如漆,结果撞在岩壁上而丧生。

库斯奎马上向摩休粤湾海事局马赛办事处,报告他们发现海底壁画的经过,以期引起注意,并防止同样惨剧的再次发生。开始,海事局的官员们并不相信,因为物证仅有几张照片,幸而有两位专家认为这是可能的。这两位专家一位是海底考古研究部的调查员兼岩石艺术国际委员会主席克里德,另一位是全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组主任、史前研究权威库尔丹。他在海底曾发现旧石器时代遗骨、燧石、木炭。他知道海底有许多洞穴,在几万年前原是人类的居所,后来由于地壳下沉被海水淹没了。为慎重起见,法国文化部决定先派专家到现场勘察和证实:该处是否系旧石器时代的居所。

1991年9月19日,由海军调派考古研究船驶至洞穴上方,船上有蛙人、专家和海军扫雷人员。库斯奎与一名海底专家先潜入洞窟把挂着灯的标志线拉好,尔后他与库尔丹一起潜入洞穴尽头。当他俩冒出水面,扭亮强力泛光灯,扫射洞壁四周时,景象完全与库斯奎所描述的情景和拍摄的照片一样,这时,库尔丹惊叹道:“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图画与美景!”

海底世界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禁锢;僵硬;合作;探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进步、发展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精神是民族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民族发展的前提条件。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而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1 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统一,以单一的标准和内容去统一多样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同一模式的“标准件”,造成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只能按照课本或老师规定的答案去写,这种做法从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告诫我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歧视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不仅不能用僵硬化、粗暴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举动去否定学生的超常思想,更应该凭借课文中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在将《捞铁牛》一课时,在课文结束前,我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在现在,你打算怎样老铁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有的说用起重机,还有的说用直升机。听着大家的发言,我由衷地赞叹着:”你们比怀柄更聪明“。

2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将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教材――学生“的单向传递,使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更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在注重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拓展想象的空间。

比如,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童话故事,像《狐狸和乌鸦》,当我问学生:”如果第二次乌鸦碰到这种情况,你猜它会怎么办?“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乌鸦不会再理狐狸。”可有的学生认为“乌鸦还会上当,因为它爱听奉承话。”学生的想象力在充满童趣的续编故事中得到了开发。

3 自主探究拓展,在实践中发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课余时间有限,课外活动面窄,社会活动单一。而有关专家指出:“跨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要求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广博的知识储备,灵活应变的技能,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