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 工作职责 机构设置与人员构成 选任机制 培训与考核机制

网上言论具备的自由、无界、及时、交互、隐匿等特性,使得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仍可归类为“沉默的大多数”的众多大学生一旦登陆网络便开始了“话语的狂欢”。这种场域和身份的转换(从现实生活到网络世界,从大学生到网民)所带来的表达欲望的释放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的课题:

一方面,上述特性使得这种网络舆情信息与传统渠道(如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班干部汇报)得来的信息相比更为快捷与真实,因此更有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意愿和诉求以及决策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而增强决策制定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以及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恰恰也是上述特性使得某些言论有时会有所偏颇。这种偏激在网络上会迅速被放大,使得高校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进而给高校的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不良的影响②。

基于上述判断,建设高校网络舆情①工作队伍,在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研判,为高校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提供依据,并在必要的时候引导网络舆论,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想而知。下面笔者将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的工作职责

(一)制定本校网络舆情工作规划。

这种规划既包括常规规划又包括特别规划。所谓常规规划是指确定在一定时期(一般是一个自然年度)内本校网络舆情工作重点关注的对象(如对那些网站上的哪些方面的信息予以关注),网络舆情分析报告的写作报送周期(一般为周报,预警报告则要求第一时间上报),以及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的选任和培训计划等。而特别规划则是因决策者明确提出的舆情信息需求或工作人员根据特定时期的需要进行的特定工作主题的规划。

(二)进行网络舆情信息的汇集整理。

所谓汇集是指对自然出现的舆情信息,以及在特别规划下舆情工作人员通过发帖等调研方式“引发”的舆情信息的搜集。而整理则是依据舆情的主体和客体进行的初步的分类以及根据舆情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划分③。

(三)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写作网络舆情报告报送决策者。

在对高校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的基础上,工作人员通过分析与讨论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并视情况写作常规舆情报告或预警报告报送决策者。决策者从常规报告中了解学生的意愿和诉求以及决策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为增进今后决策制定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以及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提供有效的依据。对于预警报告,决策者通过研判确定进行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工作的具体行动方案。

(四)遵循行动方案,开展网络舆论的引导与管理。

对于一般性的存有误解的言论,工作人员应通过主动导贴、积极跟帖、适时结帖力求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变中谋和谐;对于明显具有煽动性的侮辱诽谤或恶意攻击等性质的言论则视程度寻求或进行锁帖或删帖的处理。通过上述工作最大程度地消除各种负面影响,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五)抓实际,搞研究。

结合工作实际,对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基础理论,如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形成的主要模式与变动的主要规律,以及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的方法和技术等基础理论④进行研究。

二、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的机构设置与人员构成

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应实现统一领导、统筹规划与归口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率先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如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用办公场所、专项工作经费并实现联席工作会议的固定化。

条件暂时不允许的学校也应成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宣传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党政领导任组长,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思想理论教学部、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书记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小组的秘书处单位可设在学工部或宣传部,上述所列单位作为执委单位。

在领导小组下设具体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又可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能与权限进行相应的划分:首先,是网络舆情评论工作小组,由上述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关专家、教师组成,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总体规划、全校舆情报告的写作、重点舆情引导方案的制作;其次,是网络舆情信息汇集整理工作小组,由宣传部、学工部或团委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将搜集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递送网络舆情评论员并在后者的指导下开展一般的舆情引导工作;再次,是网络舆情信息搜集工作小组,由专职政治辅导员和学生舆情信息员组成,负责深入各网站、论坛、博客、QQ空间、QQ群进行舆情信息搜集或调研,并将舆情信息定时报送给信息汇集整理工作小组。此外,信息搜集工作小组还应及时对网络舆情中事务性的咨询性的问题予以及时的回复以服务学生,并在情况需要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协助进行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最后,是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工作小组,由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有害信息的过滤与网络监控,以及与各网站、论坛负责人联系及时删除虚假的或违法违纪的信息等。

三、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的选任机制

(一)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的选任条件。

1.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较强的分辨能力与敏锐的洞察力。网上舆情信息数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以及舆情与舆论间相互转化的速度之快都要求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者具备上述素质,如此才能及时准确地从海量的舆情信息中汇集整理出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何为常规信息,何为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预警信息。

2.富有使命感,热心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人员尤其是其中的学生工作人员一定要将自己定位于“公众利益的公诉人”,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改进和学生正当利益诉求获得尊重与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去工作,消除部分学生对此项工作的偏见,为能够在更加透明的环境与更为善意的互动中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3.了解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尤其是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政策以及国家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有关规定。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是个亘古常新的问题,如何在尊重、珍视学生的知情权与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以上述规定为依据开展工作无疑是一个可行的理想的选择――这不仅源于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现实要求,而且因为法律价值中内在的就已对自由与秩序的关系做了预设。

4.了解本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只有对学校相关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对学生的各种现实需求作出及时的回应,做好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而网络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某些方面具有了共同的关注。了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助于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者了解工作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将服务、管理与育人相结合,提升工作效果,深化工作内涵。

5.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无论是面向决策者的舆情报告的写作还是面向网民的网络评论的写作,都要求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与良好的文字功底,能够在纷繁的舆情信息中清晰地把握民意的脉络并且诉诸于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文字。

6.熟悉常用网络站点,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对高校网络舆情主体关注的站点及其上舆情的活跃度了然于胸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消除与学生网民的距离感,则是增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效果的有力保障。

(二)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的选任办法。

网络舆情评论工作小组,以及网络舆情信息汇集、管理工作小组中的工作人员,可采用单位指定或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网络舆情信息搜集小组的学生工作人员则采用招聘的方式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程序产生。

四、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的培训与考核机制

(一)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的培训。

高校网络评论员的培训既包括岗前培训也包括平时的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培训可采用专家讲授、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实践写作等方法开展,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1.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意义。鉴于对此项工作偏见的普遍存在,在培训中一定要对此重点强调,并让工作人员了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点与常态是发挥网络舆情信息在高校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而非对网络言论进行“监控”以实现维稳的目的,与此相应,工作人员的身份定位应是公众利益的公诉人而非其他任何单位或集体的代言人。

2.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宪法》、《民法》、《刑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的相关内容及对此进行研究所得的理论成果。

3.高校网络舆情相关要素的特征。如大学生网民作为青年群体与网民群体双重身份交互下的主体的心理特征、网络语言的特征与类型、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变动规律、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密集的网络站点的分布情况等。

4.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方法。这种方法既包括如何通过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想什么、通过培养意见领袖的方式引导学生怎么想,以及通过现实中的新闻发言与网络上的评论互动的方式增强舆论引导的效果等较为宏观层面上的方法,也包括在具体的评论写作时遵循“四讲、四不讲”的原则(讲真话、讲实话、讲有感而发的话、讲符合学生网民的阅读习惯易于被学生网民接受的话,不讲假话、不讲空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不讲“官话”)、“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掌握“欲扬先抑”的方法,以及如何撰写引人注目的标题等具体的技巧。

(二)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的考核。

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的考核应结合工作人员自身的年度述职,搜集网络舆情信息、回复学生在网上的事务性提问、撰写网络评论文章的数量、质量及时效性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于考核优秀者应以精神上的奖励为主,少采用或不采用物质上的激励。

注释:

①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所有自己关心的公共事务以及上述主体之外的民众对自己关心的高等教育方面的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②仅近三个月在网络上热议的便有“香水女生事件”、“和服门”事件、大学女生找外国男友事件等。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香水女生事件”,一些商业性媒体和“网络推手”经过策划与操作掌控网络舆论导向的运作流程经知情人士披露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而这也使得我们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

③高校网络舆情的不同主体和客体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当主体为大学生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时,其对应的客体为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所有为主体关心的公共事务;当主体为上述之外的其他民众时,其客体则为与高等教育有关的公共事务。因此,可据此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初步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舆情信息指向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比如教育教学、学生工作、后勤服务、机关作风等方面的信息应归于不同的小类。

④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仍相当匮乏。《网络舆情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对网络舆情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的著作。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者应吸取、学习其理论成果,并结合工作实际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作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刘毅.网络舆情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的意义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观点、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具有直接性、多元性、突发性、隐匿性、扩散性等特点。企业、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消费者等服务对象在互联网中发表各类言论,提出许多问题,迫切需要与工商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反馈,但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未建立一套有效的互联网信息筛选分析机制,工商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相关诉求,导致信息不共享、信息单边传递、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无法建立信息交流等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互联网信息筛选分析机制,并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及早收集网络舆情、及早研究网络舆情形成和发展规律、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对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掌握工作主动权,促进工商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收集机制。目前,工商部门建立的舆情收集手段大多只停留在人工收集筛选阶段,没有与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相匹配的技术手段。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难以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及时有效地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往往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引导处置工作的被动。由于网上信息量十分巨大,我们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与研判,从而得出精准的研判结论。

(二)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网络舆情的研判分析机制是对网络媒体上舆情的定性与定量给出的一种价值和趋向判断的过程。网络舆情的研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性和持续性跟踪与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工作,任务完成则舆情活动便随之结束。这就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研判分析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采集、上报、归并、整理、汇总、分析和研判。

(三)缺乏预防和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由于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再加之管理主体缺位等原因,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传播、处置、引导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极不完善。而网络舆情则能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短时间内得到数以万计网民的共鸣,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集群效应。这就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预防、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

(四)缺乏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引导专业人员。有些部门对网络舆情不够重视,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不注重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特别是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不能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

(五)缺乏网络舆情预案演练。从现有情况看,一些地方对工商网络舆情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没有编制网络舆情预案,更没有进行网络舆情预案演练,舆情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

三、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和“信息自由超市”,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工商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不断增强引导网络舆论的本领,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领导体系。一是精心构建网络舆情监督组织机构。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涉及工商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和党务公开。凡是与工商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三是抓好工商门户网站建设。把工商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四是抓好12315申诉举报处理反馈工作。把12315平台建成一个与广大消费者和人民群众信息互动的平台、畅通民意的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平台以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平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树立工商部门良好形象。

(二)分层管理,建立舆情收集监测引导机制。一是实行分层管理原则,按行政区划和管辖区域划分网络舆情收集、处置、引导级别,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纳入绩效考评,实行责任追究。二是落实网络舆情收集人员。负责每天对网络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和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网络巡查,对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三是建立网络舆情评论员机制。经常对网络舆情评论员进行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培训和训练,特别要加强如何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的培训和训练。四是坚持对涉及工商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五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工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工作偏差。对服务对象的抱怨、过激行为要及时处理化解。六是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收集一体化平台。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自动收集系统,对重点网络进行适时监测,对海量信息进行自动筛选、过滤,缩短网络舆情收集时间,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三)科学分类,建立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一是网络舆情预测性分析研判。根据一定时期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例会。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网络舆情提示性分析研判。采取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三是网络舆情动态性分析研判。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及时准确地把握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四是网络舆情反思性分析研判。组织召开网络舆情评析会,总结交流网络舆情研判决策的得失成败。五是定期进行网络舆情预案演练。既要有危机发生后应对遏制危机、消除危机、重建或恢复正常状态的多套行动方案,又要通过实战演练或计算机模拟演练,以提高领导者的指挥能力和职能部门的应变能力。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XX公司作为首都主要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服务单位,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确保安全稳定使命异常神圣、责任异常重大、任务异常艰巨。根据XX公司《XX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号)的通知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关于全力确保从严治党安全稳定的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网公司“旗帜领航·三年登高”计划,突出政治站位,树立首善标准,坚持正向激励、风险防控与氛围营造相结合,紧密围绕“首都安全稳定年”工作部署,持续构建“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内嵌融入”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通过抓党建促发展、确保安全稳定,为迎接建国70周年、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思想教育凝人心,以基层党组织聚合力,以监督执纪正风气,以宣传文化促和谐,实现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干部员工担当作为,确保全年不发生被上级纪委或地方纪委监察委直接查处的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事件、典型性或造成严重影响的行风责任事件;全年不发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事件,不发生影响公司形象的舆情风险事件。

三、重点任务及计划安排

重点任务1: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党组织领导作用。

工作内容:一是适应国企国资改革等新形势、新动态、新要求,做好公司法人治理制度与“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刚性执行。二是在公司法人治理制度体系框架下,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核机制,规范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三是落实公司党支部决策部署,立项督办、销项管理,强化决策服务支撑能力。

实施部门:

计划安排:

1月,规范单位“三重一大”决策流程,健全合法性审核机制,确保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3月,聚焦支部工作部署、重要会议决策,建立督办任务,细化节点计划,明确责任部门、预期成效和完成时限,全面加强过程管控,保障党支部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6月,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明确议题审定、材料审核等环节标准,提升规范化决策水平。

每月,紧跟公司支部思路,聚焦公司工作重点,加强决策议题梳理,做好党支部委员会协调服务工作。

重点任务2:强化主责担当,压实党建责任。

工作内容:一是落实党建责任制要求,制定党支部党建责任清单。二是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例会作用,定期督导推进党支部抓党建促发展、确保安全稳定工作情况。

实施部门:

计划安排:

3月,落实上级党委部署,召开党建工作会,部署推进“首都安全稳定年”从严治党各项任务。

7月-8月,健全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全面落实上级党委制度要求,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

重点任务3:突出政治建设,加强全员思想教育。

工作内容:一是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二是发挥支委领学作用,组织全体党员党性教育轮训和全体员工形势任务教育,开展党课宣讲、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以严肃的党内生活引领员工思想。三是将“安全文化”作为重要主题,全面推进“旗帜领航·文化登高”行动计划。四是针对性开展队伍思想动态分析,加强研判预警和正面引导,将矛盾和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实施部门:

计划安排:

1月,将确保安全稳定纳入学习内容,制定支部学习计划。

7月,做好准备开展迎接建党98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4月-12月,将安全稳定作为重点培训内容,组织党员培训。

每季度,围绕安全稳定要求,开展专题学习活动。

每季度,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队伍思想调研分析。

全年,按照中央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重点任务4:压实责任,深化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工作内容:一是加强支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从严落实支部领导班子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组织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二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培训,强化全员品牌意识。

实施部门:

计划安排:

2月,结合北京公司品牌建设工作专业会,组织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

6月,按照北京公司党委部署,编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半年总结报告。

8月,结合建国70周年供电保障,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应急演练。

11月,公司领导班子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接受监督评议。

重点任务6:传播引导,强化公司价值表达。

工作内容:一是策划开展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主题传播。二是充分利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权威媒体平台,宣传公司突出思想引领、突出政治站位、突出首都标准,切实担当好新时代首都供电保运行政治责任。三是加大深度报道力度,发挥资深媒体记者、研究专家等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公司政治供电保障、营商环境、电能替代等工作经验。四是聚焦三个争当、三种精神,讲好首都电力劳动者故事,广泛传播首都电力先锋群体形象,建立起企业、员工、利益相关方的命运共同体。

计划安排:

1月,开展公司启动安全稳定年专题报道。

2月,开展春节供电保障报道。

3月,在全国两会前开展公司服务首都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专题传播。开展全国两会供电保障专题报道。

4月,开展“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世园会重点供电保障专题宣传。

7月,开展防汛度夏供电保障宣传报道。

9月,开展建国70年电网发展成就、民生保障成效预热宣传。

10月,围绕建国70周年供电保运行保障举措、工作成效、典型事迹等开展宣传报道。

12月,开展迎峰度冬供电保障专题宣传。

实施部门:重点任务7:加强防控,巩固舆情管控全链条体系。

工作内容:一是严格落实规范舆情信息预警与应急工作制度,坚持舆情处置的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紧密依靠专业部门和基层站点开展信息核实和隐患处置。二是针对建国70周年供电保障、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防汛度夏等重点保障,开展多专业风险会商,提前制定专项舆情风险防控方案。三是完善公司舆情监测工作机制,引入外部信息监测支撑。四是加强舆情规律研究,制定对媒体信息典型口径库。五是针对重点保障开展突发事件新闻应急演练。

实施部门:

计划安排:

1月-3月,梳理历年舆情风险事件,制定对媒体信息典型口径库,形成媒体应对作业指导规范。

3月,开展全国两会专项舆情防控。

4月,开展“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世园会保电专项舆情防控。

6月,完善公司舆情信息监测工作机制,引入外部信息监测支撑,进一步细化7×24小时信息监测颗粒度。

7月,组织开展迎峰度夏专项舆情防控,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项舆情监测,做好突发事件应急。

8月,组织开展建国70周年供电保障突发事件新闻应急演练。

9月,结合建国70周年供电保障,组织各部门、站点开展舆情风险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0月,开展建国70周年保运行专项舆情防控。

11月,梳理全年典型舆情案例,补充完善对媒体信息典型口径库,编制年度典型舆情案例。

12月,开展迎峰度冬专项舆情防控,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项舆情监测,做好突发事件应急。

重点任务8:深化政治监督,促进政治纪律安全。

工作内容: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细化标准,量化考核,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尤其是防止在安全上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促进上级和公司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实施部门:

计划安排:

2月,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自查自纠工作。

3月-6月,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

7月,结合北京公司年中党风廉政责任制检查,对开展公司集中整治情况回头看检查。

8-10月,常态化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工作。

11月,全面总结盘点集中整治工作情况,固化常效保障机制。

重点任务9:加强监督管控,防范业务风险。

工作内容:一是开展专项监督。采取设立举报电话、重点岗位约谈、问卷调查回访等方式,对物资采购、工程转分包、充电站验收等领域的流程规范性、制度严肃性进行重点监督和严肃查纠,坚决防止利用职权或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把关放水等影响公司安全稳定的行为。二是强化协同监管。配合调查安全责任事故涉及的人员违规违纪情况,助力公司安全稳定发展。

实施部门:

计划安排:

3月,对物资采购、工程转分包、验收等领域存在的“习惯性违章”问题进行梳理盘点。

4月,制定专项监督工作方案,明确检查责任、监督重点和背书规范。

5月-6月,适时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对物资采购、工程转分包、验收等领域的流程规范性、制度严肃性进行重点监督和严肃查纠。

根据工作需要,常态化配合开展安全责任事故涉及的人员违规违纪调查工作。

重点任务10:强化警示教育,挺起纪律规矩。

工作内容:一是开展“廉洁安全周”活动。以纪律规矩为核心,通过干部讲廉、业务说廉、全员考廉、文化促廉等方式,推动各级深刻认知物资采购、工程转分包、验收等领域吃拿卡要行为的严重危害性。二是强化约谈警示。以防止利用职权或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为重点,针对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结合“一线工作日”等开展约谈警示,促进从业安全。

实施部门:

计划安排:

1月,根据上级公司“廉洁安全周”活动要求,制定公司“廉洁安全周”活动方案,明确开展方式、宣传内容和工作责任。

2月-3月,全面启动“廉洁安全周”活动,营造廉洁安全文化氛围。结合公司“一线工作日”“一线工作月”等活动,制定并实施领导干部约谈计划。

4月-9月,动态梳理重点岗位名录,相应开展履责约谈。

10月,全面盘点履责约谈,确保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约谈100%完成。

(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全年,严格按照党两级集团公司关于网评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网评工作。

设立网评员,负责认真做好集团公司安排的网上转发、评论、点赞等舆论引导工作;负责对涉及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监测、收集、整理、汇总;负责运用熟悉的网络语言和网络发言技巧,对涉及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引导和妥善应对;负责结合实际开展网上和手机文明传播行动。

成立核心网评小组,主要负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统筹协调信息化推进工作,全面掌握网络安全发展状况;负责制度落实和监督,负责安排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置,负责对违反国家《网络安全法》或矿相关文件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处理;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导信息资源利用和跨单位、跨系统的互联互通。

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监测,通过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机制,及时监测各大网站、论坛、贴吧等涉及的舆情信息,遇有网络舆情时及时评论、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出回应,正面引导、合理疏导、化解矛盾;对调查不属实的负面网络舆情,及时辟谣、澄清。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舆情;应对;对策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公众舆情表达发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情也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1月15日在京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增加,使得人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麦克风”向社会传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纵观近些年陷入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企业,可以发现鲜有巧妙应对者。作为石油企业,做好顶层设计,构筑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做好顶层设计,积聚发展“正能量”

古语有云,“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这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即内因。网络舆情的发生,往往源于内部的某些事件或者问题,依托于某些具体的对象。企业是由众多员工组成的一个小社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有赖于每位员工。一些关系企业切身利益的事件、改革发展大事等的发生,一般都是经由内部员工有意或者无意通过网络等方式向社会传播,进而吸引媒体的报道和网民的热议。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出现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其意在最高层次上寻求解决之道。具体而言,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立足全局,追根溯源,统揽全局,自上而下进行系统的谋划。正如古人所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显而易见,顶层设计对企业应对网络舆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为企业做好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为“企”者,应对网络舆情,重在“稳人心、暖人心、聚人气”,旨在凝聚发展“正能量”。

石油企业做好顶层设计,关键在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的关系,要将员工个人利益融入石油企业发展的大局,要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过度强调企业整体利益,将会“遗漏”员工的个人利益,员工也将满脑抱怨,进而可能会引起较大的社会影响;过分看重员工个人利益,将不利于石油企业长远的发展,最终也将影响到员工个人的长远利益。因此,作为石油企业,要在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员工的个人利益。

石油企业做好顶层设计,重点在赢得员工的“心灵”归属。当今社会,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潮和价值观逐渐呈现多元化,信息传播方式日趋快捷。石油企业也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脉络,时刻关注员工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员工沟通交流,构筑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只有员工真正认可企业这个“大家”,他们才能更好地维护石油企业形象。而石油企业只有得到员工的认可,也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才能为发展凝聚起更多的“正能量”。

二、构筑预警机制,掌握舆论“风向标”

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特点,然而它不是随意发生的,而是有着自己的运动发展规律,这为石油企业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提供了可能。因此,作为石油企业,面对网上的流言蜚语,关键是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预警机制,能够牢牢把握住舆论的“风向标”。

首先,加强专兼职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建设。依托专兼职网络舆论队伍,石油企业可以时刻关注员工动向,特别是改革发展进程中员工思想动向。纵观任何一家企业历程,可以发现,任何一项革新都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都会影响到企业员工队伍安定团结的局面。因而,石油企业要以党组织为领导,以各业务部门为节点,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网络舆情信息员,及时捕捉和掌握员工队伍中可能影响安定团结的苗头和信息,及时获悉领域和行业的思想动态,及时获知消费群体的思想状况,并及时与员工沟通,做好正面的引导。

其次,要做好石油企业内部的新闻宣传工作,畅通干部员工的沟通渠道。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往往是造成网络舆情的根源之一。只有完善的内部宣传媒体,石油企业政策措施的宣贯情况也才能及时传递给企业领导干部,企业也才能更好地谋划好下一步的工作。因此,加强石油企业和党务的公开,关键是有一套畅通的信息公开渠道,即内部媒体。作为石油企业,出于长远发展的要求,要加快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建设,加强内部宣传工作,及时将公司的政策措施传递给每位员工。

最后,石油企业要依托专业媒体的力量,及时掌握企业相关的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任何一个石油企业或者组织都不可能随时掌握和监控网络舆情。因此,石油企业做好网络舆情工作,必须要依托专业媒体、网站以及政府部门的力量,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石油企业要与专业媒体实现合作共赢,依托专业媒体的采编和宣传渠道,并积极参与网络论坛的管理,实现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石油企业社会形象提升的双重目的。石油企业要与政府部门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合作,尤其是宣传、公安、等部门,及时获取和通报监测的网络舆情信息。此外,石油企业还要与网络专业技术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依托他们的人力和技术,搭建起有效的网络监测系统。

三、应对网络舆情,赢取话语“主动权”

当前,社会信息流动日益频繁,人们交流逐渐便捷,影响石油企业员工思想的因素逐渐增加。在人们的攀比声中,石油企业员工的利益诉求日趋强烈,这对石油企业应对网络舆情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石油企业要结合实际,注重应对网络舆情的及时性,不断创新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石油企业持续平稳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