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政系统季度工作总结

民政系统季度工作总结

民政系统季度工作总结

民政系统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GDP 2012年经济回顾 2013年经济预测

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

一个企业要算账,一个国家同样也要算账。企业算账是会计的职责,针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算大账,即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即是按照一套既定的概念方法对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系统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有:一是提供主要经济流量指标,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二是显示经济过程中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三是有效的协调经济统计,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数据。四是支持微观和宏观层面经济政策的制度和检验。四是提高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维护政府声誉。五是为国际比较提供工具。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简称 SNA。

2、SNA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和斯通在凯恩斯指导下,对英国1938年到1940年的国民收入资料进行了估算。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1941年在《经济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文章,文章中首先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1944年和1945年,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北爱尔兰的代表讨论了经济统计的国际比较问题其结果是有关国民经济估计的方法和表达形式的最早国际协议。 1947年,联合国由理查德・斯通主持撰写的研究报告《国民收入估算与社会账户编制》 。1950年和1952年,OECD先后了《一个简化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标准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两份报告,提出了以账户形式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构想。1953年,联合国正式颁布了由斯通主持完成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辅助表》(旧 SNA),提供给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采用,并把它作为向联合国提供GDP等统计资料的依据,这标志着SNA基本核算框架的初步形成。1968年联合国公布了新修订的《SNA》(新《SNA》),将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产负债以及不变价格核算的有关内容纳入到了体系内,基本形成了 一套内容比较完备、方法比较科学的核算体系。1993年5个国际组织联合修订的《SNA》公布。容丰富,扩展到了人力资源统计及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等新领域。2008年又对1993年SNA进行了修订,是第三次修订,我国还未采用。

3、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概况:80年代以前为适应计划经济管理需要,采用MPS。1985―1992年,为了体制转换的需要,依照1968年SNA,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既采纳了SNA的一些内容,又保留了MPS的部分内容,于1992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993年,联合国新修订的SNA正式出版,针对这套标准,我国也对《试行方案》进行了的修改,修订的结果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该方案取消了MPS内容,基本上与新的国际标准相衔接。

二、主要的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中被广泛使用。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所生产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分配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二)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的核心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所创立的投入产出表,此表现在已经成为联系经济理论与实际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应用极为广泛。其主要工作是编制投入产出表。

(三)资金流量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核算,而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是实物循环和资金循环的统一。资金流量的核算就是以资金循环为对象,对资金循环过程予以系统的记录,并编制资金流量表。

(四)国际收支核算

在当代世界经济环境下,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往来,并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从国际经济往来中获益。为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对外经济核算,以此显示一国在对外经济往来的得失,并为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国际收支核算的对象时一国当期对外经济交易活动,其主要工作是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2012年国民经济形势回顾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7.8%,创2000年以来的新低;但明显快于世界经济的3.2%平均增速和近些年发展较快的俄罗斯(3.6%)、印度(4.5%)、巴西(1.0%)、南非(2.3%)等其他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我国CPI上涨2.6%,低于同年世界CPI的平均涨幅0.6个百分点,总的来说属于温和上涨。因此,我国经济增速和CPI涨幅都在回落中企稳回升。

(一)从生产和需求角度分析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322亿元,增长7.8%。一到四季度分别增长8.1%、 7.6%、 7.4%、 7.9%。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走势,第四季度略有回升。(见图1)

1、生产走势

(1)工业增加值于前三个季度逐季回落,第四季度有所回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业增加值的增速。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比2011年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一到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1.6%、9.5%、9.1%和10%,前三个季度增速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走势,第四季度有所回升。

(2)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逐季回升

房地产业增加值的增长趋势主要取决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速。201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8%,增速较上年回落2.6的百分点,导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较2011年回落。

综上所述,从整个国民经济看,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较2011年明显回落;2012年全年呈如下走势: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逐季回落,四季度有所回升。

2、需求走势

(1)居民消费支出增速逐季回落。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3.2%,比2011年回落6个百分点并呈现逐季回落的趋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名义增长10.0%比2011年回落2.5个百分点。因此,可以看出2012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逐季回落。

(2)政府消费支出增速先回落后走稳

2012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个季度和全年,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名义增速分别为33.6%、21.3%、21.1%和15.1%。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明显回落,前三个季度增速与上半年大体持平,全年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

(3)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涨幅较上年回落幅度较大,实际增速反而回升3.2个百分点。因此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4)进出口增速回落

2012年,全年进出口总额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增速比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进出口相抵,顺差2311亿美元。

综上所述,2012年前三季度,从需求角度测算的我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四季度增速有所回升,与从生产角度测算的表现为相同的趋势。

(二)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涨幅较2011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当年新涨价因素约1.5个百分点,占CPI涨幅的57.7%;上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占42.3%。

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变动分析:2012年1-12月份,CPI同比分别上涨4.5%、3.2%、3.6%、3.4%、3.0%、2.2%、1.8%、2.0%、1.9%、1.7%、2.0%、和2.5%。上半年CPI涨幅呈回落的走势,7-11月份比较平稳,12月份有所回升。(见图2)

(三)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基本特点

1、经济增长形势的基本特点(1)年度经济增速为21世纪以来新低,季度经济增速在持续7个季度回落后首现回升(见图1)。(2)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3)净出口需求呈负增长,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高于经济增速(5)年度企业利润增速明显回落,月度企业利润增速有负转正

2、通货膨胀形势的基本特点(1)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三季度回落后有所回升(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主要取决于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主要取决于食品价格涨幅回落

四、2013年国民经济形势展望

初步判断,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和CPI涨幅可能会较2012年都有所回升。

(一)经济增长形势展望

1、生产走势

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一是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升的影响,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增加值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二是受出口需求有所回升的影响,部分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三是受存货变动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2012年出现的去库存化现象对工业增加值增速产生了向下影响,2013年可能会出现库存回补现象会对工业增加值增速产生向上影响。

2、需求走势

(1)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可能会有所减缓。2012年一至四季度末农民工月工资水平分别增长16.6%、14.9%、13.0%和11.8%,增速回落,说明农民工用工成本上升的空间受到限制。因此,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较2012可能会回落,相应的,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可能会有所减缓。

(2)政府消费可能会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财政支出中用于行政管理方面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将会受到抑制,但用于医疗、教育、科研事业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将会有所增加。因此,2013年我国政府消费支出可能会与2012年大体持平。

(3)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

(4)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根据国际组织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略有加快。因此,全球需求将略有回升。所以,2013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速较2012年可能会有所回升。

(二)通货膨胀形势展望

2013年我国既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也存在其抑制因素。

1、通货膨胀压力。一是输入型通胀压力可能会有所抬头。2013年,由于一些主要国家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带动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可能会导致我国进口产品价格上涨。二是成本推动型压力依然存在。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的不断上涨推动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

2、抑制通货膨胀因素。一是翘尾因素影响略有减弱。二是2012年粮食再获丰收,构成稳定价格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可预测2013年,推动CPI上涨因素的作用可能会大于其抑制因素的作用,CPI涨幅会较2012年有所回升。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赵彦云.《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5

[3]高敏雪.《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德发.《国民经济核算概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7

[5]国家统计局核算司:《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

[6]许宪春.《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民政系统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的交大安泰城市分层消费者指数,如今已编制到第二期,时间划断为2009年第三季度。

房屋买卖意愿呈现剪刀差

从统计数据中看,2009年第三季度,城市居民的买房意愿出现大幅度下滑。其中,认为“现在是购房好时机”的人数占比,从二季度的32.1%下降到三季度的27%,差不多下降了5%;有趣的是,认为“现在是购房的坏时机”的人数占比,从二季度的32.4%上升至三季度的37.2%,恰好也将近5%!

反观卖房意愿。城市居民总体的卖房意愿指数从第二季度的77.1上升至第三季度的96.8,上升了近20点。其中,收入处于中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卖房意愿最为强烈,远高于总体均值。

买房和卖房两种消费意愿呈现这种翘翘板的态势,或许可以解释为城市居民对于2009年以来房价的再度飞升心存狐疑:一方面嫌目前房价过高、持币观望;另一方面又怀疑楼市是否虚肿,会否遭遇政府打压,再度呈现2008年中量价齐跌的熊市。换一个角度说,如果买方携资进场、卖方捂房惜售,那么楼市价格肯定要再看高一线。

事实上,上海楼市在2009年10月份放出巨量,是之前几个月份的好几倍。近期各商业银行重申二套房贷款制度不变,又有传言说交易契税要上调,这些似乎正好为以上数据作出一种注解;再联系到当前新盘空置率上升,我们或许还应该进一步联想:如果买房和卖房意愿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会不会造成卖房效应的叠加,从而引发楼市价格震荡向下?

购车意愿依旧高涨

购车意愿指数是本次调查中少数几个处于高位的指数,虽然2009年第三季度购车意愿指数比第二季度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基准点100。自金融危机以后,中央政府为了拉动内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刺激车市,各大汽车厂商也几次较大幅度地降价,看来车市的繁荣仍将持续一个时期。这个统计结果,将对整个汽车产业链起到相当大的鼓舞作用。

对于通胀的感受,

百姓与专家不同

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消费者认为物价会上升,有相当一部分人则干脆认为物价已经上升了。有趣的是,在调查进行中,有很多主流经济学家认为通胀预期并不强烈――专家与老百姓的感受,难道真有这么大的差距吗?

王方华认为,某一个商品的价格发生上涨,很容易引发信心的普遍失衡,进而影响消费者内在预期。但是,在“保增长、防通胀”中,“保增长”是第一位的――不增长,失业率就会上升,消费能力就会降低,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收入期望的变化

2009年第三季度的统计结果显示,收入期望指数处于稍高于基准的位置运行――从第二季度的113.3点微升至第三季度的116.4点,升3.1点。

在分层人群中,以农民工期望飙升最大,上升21.22点,表明该群体提升收入的强烈愿望和信心。在交大安泰披露这些数据后不久,有媒体报道沿海一些加工企业又出现了“民工荒”,似乎正好成为这个统计结果的佐证。

然而,在民工收入预期快速上升的同时,全职家庭主妇的收入预期却下降得最厉害,比上季度下降了31.2点。家庭主妇收入预期下降,一方面可能是通胀预期的强化所致,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体现了消费者对于收入差距的无奈以及分配公平的渴望。

幸福指数增长得特别快

本次调查中,城市居民2009年第三季度的幸福指数,比第二季度增加53点多。王方华说,和前一次调查一样,交大安泰在全国40多个城市中抽取了800多个样本,相对固定,因而这一结果应该是真实有效的。本次统计显示的幸福指数升高,或许可以笼统解释为中央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及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的确已经惠及普通百姓。

民政系统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2016年党支部三会一课工作计划(1)

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健全党的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党章》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支部具体情况,制定如下三会一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工作制度,紧紧围绕粮食系统的发展大局,切实改进党员学习、工作和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二、活动目标

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全体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出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三、活动内容

以学习为主,重点学习《党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严治党八项要求、三严三实要求、省委八个务必从严的决策部署、市委三个带头、四个管好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时势政治以及区委对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等。

四、具体安排

(一)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因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大会的主要内容如下:

1.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文件、决议、批示;

2.研究和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决议或是决定;

3.讨论决定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表彰优秀党员,决定对犯错的党员的处分;

4.对单位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要工作安排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意见或建议;

5. 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6.讨论需要由支部大会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支部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遇特殊情况及有必要时,支部书记可随时召集。会议内容如下:

1. 讨论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议;

2. 分析党员的思想状况,研究支部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党员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支部建设;

3. 讨论支部工作重要事项和工作措施;

4. 讨论通过年度支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5.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6. 组织发展新党员的培养教育、优秀党员奖励和其他需要支部委员会讨论的重要事项。

(三)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至3次(包括半年1次的党小组民主生活会),如支部有特殊任务,次数可以增加,也可推迟召开。会议内容如下:

1. 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

2. 讨论如何贯彻执行支部的决议,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

3. 党员进行思想汇报和工作汇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 讨论有关党内事物。如评选优秀党员,讨论犯错误党员的处分;

5. 分析群众思想状态,研究如何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四)党课每月至少安排1次。主要内容如下:

党课要以党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教材,结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性修养、党风党纪及理想宗旨教育。

党课的主要内容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理论;党的理想、宗旨、纪律、优良传统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教育等。

党支部要对党课教育活动做出计划安排,要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及党的基本知识,学习上级党组织有关方针、政策,提高党员素质。党支部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培训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定期(每季度)研究、讨论党员发展工作,确定重点培养发展对象,并认真填写每个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表。

五、有关要求

1.三会一课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原则性,同时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注重特色,注重活动实效。

2.各支部三会一课的开展,要密切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和特点。切实针对支部党员的特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不断增强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

3.党支部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中要给党员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党员对支部工作和领导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三会一课必须发扬民主,维护党的集中和统一。党支部支委会成员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支部成员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一致;要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支部成员的理论水平、素质,以达到提高成员战斗力的目的。

4.认真做好三会一课活动记录,注意保存和积累活动资料。

2016年党支部三会一课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区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基本方略,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规划村级事务运行,通过三会一课,提升广大党的党员意识,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日常表现中,为灵山村的美好乡村建设及全面小康做出贡献。

二、主要内容

(一)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时事政治,各项方针政策和农村实用文化知识。

(二)传达贯彻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办法。

(三)讨论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制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措施;讨论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的转正问题。

(四)研究分析党总支部的建设、党员管理方面的情况,规范村级事务各项制度。分析村情、民情、户情,提出加强村级工作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五)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对党员奖励或处分的意见,决定职权范围内的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

三、工作计划

(一)党员大会:由村党总支书记或第一书记主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分别在3、6、9、12月底召开。一季度会议内容主要是总结农村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二季度会议主要内容是部署建党周年纪念活动,发展新党员;三季度会议内容为通报三亮践诺工作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四季度会议内容为总结全年党总支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党员、部署主题教育活动。

(二)党总支部会:由村党总支书记或第一书记主持,每月召开一次或二次。一季度会议主要内容为讨论党总支部年度工作目标、计划;研究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事宜;研究美好乡村建设有关事项。二季度会议主要内容为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研究防汛等村级重点工作;研究党员发展及党员大会工作。三季度会议主要内容为召开民主生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开展及美好乡村达标验收事宜;研究部署党员三亮及践诺工作;讨论党员管理及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四季度会议主要内容为研究部署美好乡村建设、森林防火、安全稳定、七保等村级重点工作;总结村党总支部年度工作;研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及群众评官工作。

民政系统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加强民兵预备役思想政治建设

1、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民兵。紧紧围绕保方向、保本色、保打赢,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建设。严格按照上级部署和计划,深化“四个清理”,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扎实抓好各项专题教育落实。围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这一主题,第一季度,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第二季度,认真开展战斗精神教育;第三季度,广泛开展传统教育;第四季度,重点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教育。

2、大力加强基层民兵连建设,按照总参、总政关于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标准,抓好民兵预备役基层组织建设和民兵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建设各项制度,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宣扬表彰先进典型,激发基层建设动力,认真做好民兵整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依据总政新颁发的《民兵誓词》和《民兵宣誓实施办法》,组织入伍民兵进行宣誓,增强他们的光荣感、责任感,严格对新入队民兵进行经常性考察,确保民兵组织纯洁可靠。

3、积极参加地方“三个文明”建设,要服从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本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动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地方“三个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今年将在我镇狠抓“青年民兵之家”的建设,年底要确保居委会及一半行政村建设有“青年民兵之家”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作用。

4、认真抓好安全管理,抓好定全稳定,既是全局工作,也是政治责任。要加强领导。牢固树立依法从严治军和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各类各级人员的职责要求,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管控力度,确保新年度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全年度不出任何问题。

二、搞好民兵组织整顿,着力加强各种分队建设和征兵工作

1、认真组织调研,搞好民兵组织整顿工作

按照区人武部的统一计划,开展民兵组织情况调研,切实摸清现状,紧贴任务编组,强化组织落实,抓好高炮分队和应急分队建设,提高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努力提高我镇民兵队伍的“适用率、对口率、在位率,出动率”。今年的民兵整组工作将在一季度完成,各基层民兵连要深入到一线,对本辖区民兵预备役人员特别是退伍军人的情况,要做到了如指掌,全面组织搞好今年的民兵组织整顿工作。

2、以国防教育为突破口,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征兵任务圆满完成,(1)搞好调查摸底,做到“三个清楚”,即适龄青年思想动态清楚,高文化青年潜力清楚,应征青年的基数清楚。(2)强化组织领导,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责任措施到位,镇政府、人武部加强对征兵准备工作的领导,实施党、政、军分片包干责任制,实行兵役工作责任制,规定凡完不成征兵任务的村,不能评为先进。(3)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征优和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激发应征青年应征积极性。(4)严格政策标准,对送检对象进行严格的初检、初审,有效地提高送检质量和兵员合格率,确保我镇应征入伍青年无一例身体退兵和政治退兵。

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民政系统季度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总体看,金融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010年9月末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反弹。下一阶段,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全球经济已步出金融危机的最坏阶段,整体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国内消费升级和城镇化都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较为充足。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时出现,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所放缓,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但面临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我国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仍需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依然艰巨。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在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的同时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维护价格总水平稳定,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优化政策组合,充分运用有弹性的市场化手段,着力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货币信贷概况

2010年第三季度,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反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一)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回升

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6月末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6月末低3.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O余额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6月末低1.9个百分点。2010年第三季度现金净投放2952亿元,同比少投放195亿元。货币总量增长总体有所回升。M2增速8、9月份持续于19%以上的较高水平运行,均超过6月末增速,近期货币总量增速有所抬头的态势值得关注。Ml增速逐步放缓,主要与上年基数较高有关,第三季度回落幅度则明显减缓。目前,M1增速仍持续高于M2增速。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

2010年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比6月末高1.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0.4万亿元,同比少增1.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0.1万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比6月末高1.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0.3万亿元,同比少增1.4万亿元。8、9月份存款分别增加1.1万亿元和1.5万亿元,连续两个月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仍较为充裕,这与近期外汇占款增加较多、贷款投放偏快等因素有关。外币存款余额为2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比年初增加212亿美元,同比少增107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住户存款增长逐步加快,活期占比显著提高;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稳步回升,企业存款期限结构变化较大。2010年9月末,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7.0%,增速比3月末和6月末分别高1.9个和1.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9万亿元,同比多增1438亿元。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8_8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比3月末低6.1个百分点,比6月末提升1.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6万亿元,同比少增2.5万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增加6824亿元,同比多增1733亿元。2010年第三季度,新增住户存款中活期占比为55%,分别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提升3.9个和12.7个百分点,呈逐步上升态势。非金融企业存款中定期占比达到82%,比上半年高30个百分点。主要是9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结构变动较大,定期存款新增6826亿元,而活期存款减少3167亿元。与往年同期相比,当月非金融企业存款结构变动仍属正常,主要受假日季节性因素等影响,如企业节前集中发放工资、奖金,部分企业于节前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通知存款以提升收益等。9月末,财政存款余额为3.4万亿元,同比增长19.6%,比年初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1203亿元。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稳中趋升

2010年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6月末低0.5个百分点,比2010年年初增加6.5万亿元,同比少增2.8万亿元。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制造业。2010年第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投向这三个行业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分别为3723亿元、1547亿元和935亿元,占全部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45.6%、18.9%和11.4%。对“三农”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增强。2010年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9.3万亿元,同比增长30.3%,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1.6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29.8%,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1.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2.37万亿元,同

比增长19.4%,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0.7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所反弹。2010年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6.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6月末提升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尽管2010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2.4万亿元,但增速自6月份以来呈现总体稳中趋升态势,第三季度各月增量均保持同比多增。贷款投放出现一定反弹,一方面受中小企业、房地产、项目投资等贷款需求仍相对较强影响;另一方面也与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意愿增强有关,尤其是部分银行在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逐步达标后,信贷加快投放情况更为突出。分机构看,中资四家大型银行贷款投放相对偏多,2010年第三季度增量在全部机构中占比达到40%,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部门分布看,住户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速有所回升。9月末,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2.2%,增速比6月末低7.1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增长,比2010年年初增加2.4万亿元,同比多增5277亿元。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增加较多,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在住户贷款中占比为45%。其中9月份新增804亿元,比上月多增265亿元,为5月份以来首次月度增量环比上升。随着第三季度以来部分地区楼市有所回暖,住房贷款增长走势仍需密切关注。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比年初增加3.9万亿元,同比少增2.9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6万亿元,同比少增6713亿元。票据融资比年初减少8098亿元,同比少增1.7万亿元。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大。银行业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9月末余额同比增长20.5%,其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9月末余额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中型企业高12.0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高15.2个百分点。

2010年9月末,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4227亿美元,同比增长23.1%,比2010年年初增加432亿美元,同比少增564亿美元。分季度看,外币贷款第一季度大幅增加292亿美元,同比多增377亿美元,但第二季度后外币贷款投放有所放缓,这可能与商业银行外币资金头寸相对紧张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其中,第二季度增量明显回落至30亿美元,同比少增572亿美元,第三季度外币贷款则有所回升,当季增加110亿美元,同比仍少增370亿美元。境外贷款比年初增加187亿元,同比少增72亿美元。2010年以来,境外贷款逐季增加,前三个季度分别新增17亿美元、46亿美元和124亿美元,其中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超过同期外币贷款增量,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明显加大。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

2010年9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6.1万亿元,同比增长20.9%,比2010年年初增加1.7万亿元。9月末,货币乘数为4.32,比3月末和6月末分别低0.03和0.05。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7%。其中,中资大型银行为1.4%,中资中型银行为1.1%,中资小型银行为2.4%,农村信用社为4.0%。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

金融机构对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2010年9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9%,比6月份上升0.0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9%,比6月份上升0.10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3.86%,比6月份上升0.09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稳步上升,9月份加权平均利率为5.03%,比6月份上升0.08个百分点。

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2010年9月份,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25.54%和30.19%,比6月份分别下降2.18个和0.70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44.27%,比6月份上升2.88个百分点。

受境内资金供求关系变动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影响,外币存款利率总体走高,贷款利率小幅下降。2010年9月份,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93%,比6月份上升0.17个百分点;3个月以内、3~6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30%和2.46%,比6月份分别下降0.09个和0.35个百分点。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2010年初至6月19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2010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011元,比2010年6月19日升值1264个基点,升值幅度为1.89%,比2009年年末升值1271个基点,升值幅度为1.90%;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9.1329元人民币、100日元兑7.9999元人民币,较2009年年末分别升值7.27%和贬值7.77%。汇改以来至2010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3.51%,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9.65%,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8.68%。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汇改以来:~2010年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4.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2.3%。

2010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6936元,最低为6.8284元,181个交易日中97个交易日升值、6个交易日持平、78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升值幅度295个基点(折合0.43%),最大单日贬值幅度247个基点(折合0.36%)。

二、货币政策操作

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一)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按照货币调控的总体要求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一是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规模与节奏。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情况和市场环境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的合理均衡。第三季度共发行央行票据约1.2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3430亿元;9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4.1万亿元。二是不断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在科学分析预测流动性供求形势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调控需要不断优化对冲工具组合,以央票

发行为主、短期正回购操作为辅,不断优化操作期限结构,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三是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本平稳。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趋缓、国内经济运行仍存在着部分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加强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保持各期限品种操作利率大体平稳,有助于促进市场预期稳定。2010年9月末,3个月期央行票据和1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分别为1.5704%和2.0929%,均与6月末同期限品种的操作利率水平持平;3年期央行票据操作利率为2.65%,较6月末微幅下行3个基点。四是适时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2010年第三季度共开展了3期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模共计1000亿元,其中分别开展3个月期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400亿元、6个月期300亿元和9个月期300亿元。

(二)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为管理好通胀预期,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0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6%。

(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和投放节奏,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节能环保、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增强对灾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在建重点项目贷款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放贷管理,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改进考核机制,相对均衡地安排贷款投放节奏,减缓贷款季度、月度间起落的程度。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稳步推进

自2010年6月扩大试点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大幅增长。2010年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264.8亿元,比上季度增长1.6倍。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9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970.8亿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177.3亿元,货物贸易进口结算金额1570.9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222.6亿元;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493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191.4亿元。

2010年第三季度,个案试点共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107笔,金额为274亿元。截至9月末,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等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166笔,金额为305亿元。其中,境外人民币项目融资已放贷金额224亿元。

2010年10月,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工作部署,新疆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成为首个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省区。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两项配套政策。一是《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银行使用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二是《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明确境外机构可申请在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用于依法开展的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

(五)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家已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架构不断规范,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上述五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7%、11.38%、11.73%、11.64%和12.53%;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5%、2.08%、1.10%、1.14%和1.22%税前利润分别为1663亿元、892亿元、1074亿元、1438亿元和379亿元。中国农业银行继续积极探索“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选择四川、重庆、湖北、广西、甘肃、吉林、福建、山东八省(区、市)进行深化改革试点,构建一整套有别于城市业务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促进“三农”金融业务的决策重心下沉,调动县域支行面向“三农”的积极性,为“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国家开发银行继续推进商业化转型,服务于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2010年8月25日,国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成立,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同时,按照“一行(司)一策”的原则,继续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此外,积极推动光大银行上市工作,光大银行股票已于2010年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效明显。资金支持政策实施进展顺利。截至2010年9月末,累计对240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1699亿元,对2366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1650亿元,兑付进度达到97%以上。同时,对新疆等省辖内农村信用社发放专项借款19亿元。资金支持政策基本落实到位,对化解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和扎实推进改革发挥了有效的正向激励作用。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显著改善。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2010年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493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6.1%,比上年末下降1.3个百分点。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统计,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7.2%,比上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支农投放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贷款余额为5.7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例为12.3%,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3.8万亿元和2.0万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加7353亿元和3962亿元。同时,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截至9月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2014家,农村商业银行64家,农村合作银行212家。

(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外汇管理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深化出口收汇改革。自2010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山东等四个省(市)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允许境内企业在境外开户,存放境内企业具有真实、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二是完善对外担保管理。2010年7月28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问题的通知》,满足境内机构“走出去”融资需求。三是规范银行对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2010年6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银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境内银行境外直接投资所涉的外汇登记、购付汇、结汇、股权转让等问题,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

三、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整体保持复苏势头,-但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美国就业改善仍不明显。欧元区各成员经济出现分化,日本经济在日元升值、内需乏力的情况下增速有所下滑。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仍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增速趋缓。主要金融市场呈现震荡态势。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部分增长强劲和通胀压力较大的国家则逐步收紧了货币政策。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但“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折年率为1.7%,低于第一季度的3.7%。当前美国经济正处于较快复苏反弹后的回落阶段。就业状况仍无改善。7 9月经季节调整后失业率分别为9.5%、9.6%和9.6%,已连续17个月超过9%,持续时间为近30年来之最。进出口逐步恢复,贸易赤字攀升。第二季度美国进、出口额分别较第一季度增长6.3%和3.4%,贸易逆差为1233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长12.9%。伴随经济复苏和税收增长,联邦政府金融救助开支也显著下降,2010年8月预算赤字为905.3亿美元,同比下降12.6%。价格涨幅有所回落,6 9月CPI同比分别涨1.1%、1.2%、1.1%和1.1%,而1~5月CPI涨幅均超2%。

欧元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复苏势头可能放缓。2010年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远高于第一季度0.3%的增速,为4年来最大增幅,同比增长1.9%;对外贸易继续复苏,6、7月份贸易顺差分别为22亿和67亿欧元,但仍低于上年同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7、8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均为10.1%。物价水平温和上涨,7~9月,欧元区HICP同比分别上涨1.7%、1.6%和1.8%。第二季度德国制造业和出口增长强劲,抵消了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经济的疲弱表现,是拉动欧元区经济的主要动力。第二季度德国经济环比增长2.2%(折年率为9.1%),同比增长3.7%,创1990年以来最高增幅,带动欧元区持续复苏。但第三季度以来,受欧元区加强财政整顿和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经济增长可能会有所放缓。

日本经济缓慢复苏,但日元升值和持续通缩使经济复苏形势不容乐观。因资本支出和库存投资好于预期,2010年第二季度实际GDP经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率为1.5%,高于0.4%的初值。受全球需求增长放缓以及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日本出口动能出现减弱迹象。2010年8月份出口环比下降2.3%,同比增长15.8%,增速连续6个月放缓,为2009年12月以来最低值,当月经常项目盈余为1.1万亿日元,同比下降5.8%,贸易顺差出现近15个月来的首度下滑。失业率仍然较高,7 9月分别为5.2%、5.1%和5.0%,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恶化。7~9月CPI同比分别下降1.1%、0.9%和0.6%,连续19个月负增长,仍未摆脱通货紧缩困扰。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日元汇率大幅升值,未来日本出口拉动型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增速继续快于发达经济体,部分新兴经济体主动收紧宏观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增长。2010年上半年“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复苏强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0年第二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8.8%,巴西GDP同比增长8.8%,俄罗斯GDP同比增长5.2%,增速均创2008年以来同期新高。受国内需求增长及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影响,拉美、东盟和非洲各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复苏速度快于发达经济体。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部分增长强劲的新兴经济体为防止经济过热而主动收紧宏观政策,加之全球需求转弱,其增速有稳定趋势。同时,由于全球流动性持续过剩和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套利资本大量流入经济增长形势看好、利差较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剧了新兴市场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压力及货币升值压力。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

主要货币间汇率宽幅波动。2010年第三季度,虽然美国公布经济指标疲软一度引发市场担忧,但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整体保持良好势头,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缓和,市场避险情绪减弱,同时市场担忧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持续造成美元流动性泛滥,主要国际货币对美元普遍升值。2010年9月末,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3623美元/欧元,较6月末升值11.8%;日元兑美元汇率为83.76日元/美元,较6月末升值5.8%;美联储公布的美元广义名义贸易加权指数第三季度累计贬值4.8%。

国际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幅度有所加大。受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实施进一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1年期美元Lfbor于2010年5月25日升至年内高点后逐步回落,9月30日为0.78%,比6月末下降0.39个百分点。欧元区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受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继续震荡上行,2010年9月30日,1年期Euribor为1.433%,比6月末上升0.127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震荡走低。2010年7、8月份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走低。9月份以来,市场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减弱,且国债价格在持续走高后有向下调整的需要,加之全球股市强劲反弹,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债市资金回流股市使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短暂回升。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2.51%、2.26%和0.94%,较6月末分别下降0.43个、0.31个和0.15个百分点,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28个、1.12个和0.35个百分点。

全球主要股市震荡走升。2010年第三季度,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股市一波三折。2010年7月份,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和美国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欧洲公布银行压力测试结果3,欧美股市一度出现强劲反弹。8月份,美欧公布的经济数据走软,主要股市震荡走低。9月份以来,市场预期美联储将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担忧减弱。受此影响,美欧股市在经历8月低迷行情后开始强劲反弹。截至9月30日,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欧元区STOXX50指数分别收于10788点、2369点、2482点,较6月末分别上涨10.4%、12.3%、5.2%;而受日元大幅升值和持续通货紧缩的不利影响,日经225指数震荡走低,收于9369点,较6月末下降0.1%。

(三)主要经济体房地产市场走势

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受购房税收优惠政策到期等因素影响,2010年7月美国二手房销售量环比下跌27.2%,创1968年以来最大跌幅。8月份美国新房销售量经季节调整后折年率为28.8万套,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减少28.9%。9月份美国房屋市场指数仍处于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洲房地产市场仍较低迷。受政府财政紧缩和住房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英国住房市场在经历大约一年的反弹之后开始趋冷,9月英国Halifax房价指数下降3.6%,创下该指数以来的最大月度降幅。德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继续保持稳定,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的住房价格下降趋势有所减缓。

日本房地产价格持续走低。在政府对节能型房屋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政策刺激下,2010年8月份日本房屋开工数量同比增长20.5%,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增幅远高于前两个月。但房地产价格持续走低。截至2010年7月1日,日本地价在一年内平均下跌3.7%,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平均下跌3.4%,商业用地价格平均下跌4.6%。

(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主要经济体央行继续通过低息和加大量化宽松政策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联储、欧央行、英格兰银行基准利率水平分别维持0~0.25%、1%和0.5%不变,日本央行时隔四年多重启零利率政策。10月5日,日本银行宣布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现行的0.1%降至0~0.1%,意在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和经济下滑。美联储多次表示,在必要时将采取增加国债购买等非常规手段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并使通胀率回升至目标水平。日本央行近期也宣布扩大对银行的固定利率贷款规模并推出了总额5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计划。欧洲央行在量化宽松政策方面则较为谨慎。

部分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央行继续上调基准利率。为缓解经济过热、通胀及资产泡沫压力,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秘鲁、韩国等新兴经济体央行继续提高本国利率,加拿大和瑞典成为发达经济体中率先加息的国家。为阻止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巴西宣布调高外国投资者购买本国证券的金融交易税,韩国加强了资本流入管制,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先后警告将实行某种形式的管制。

(五)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基础尚不稳固,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活动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超过2009年上半年,并接近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前的2008年同期水平;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265亿美元,同比下降6%;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0亿美元,同比增长48%;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GDP之比为5.0%,较2009年全年水平下降1.0个百分点。同时,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出现一定波动,2010年第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较大顺差;第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有所回升并超过第一季度,但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我国资本和金融项下资金净流入放缓。2010年第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经常项目顺差729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59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45亿美元,收益顺差80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58亿美元,同比下降68%,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215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出95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124亿美元。

下一阶段,全球经济可能呈现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国际收支仍将保持较大顺差态势,货物贸易进出口持续顺差,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量流入。跨境资金套利活动依然存在,可能通过外贸、外资、金融等传导渠道,加大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的波动性。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138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9.9%。其中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3438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6.9%。从债务构成情况看,2010年6月末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中,贸易信贷占60.1%,贸易融资(如银行为进出口贸易提供的信贷支持)占18.5%,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8.6%,主要与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

(六)国际经济形势展望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仍在继续,但面临的风险上升。国际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8%,比2010年7月的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6%、1.7%、2.8%和7.1%,比2009年实际增长率分别高5.2个、5.8个、8.0个和4.6个百分点。全球通胀压力总体缓和,但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差异较大。预计2010年和201 1年,发展中经济体物价分别上涨6.2%和5.1%,发达经济体分别上涨1.4%和1.3%。但需注意的是,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尚不足以弥补发达经济体的需求缺口,未来全球增长速度在较长时期内还难以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主要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银行体系脆弱性可能威胁经济增长,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通胀及资本流入压力加大。各国需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共同推进结构改革,进一步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四、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下一阶段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从国际环境看,目前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还不明朗,经济恢复较快增长可能性不大,但已步出金融危机的最坏阶段,整体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需环境。从国内情况看,实施应对危机一揽子措施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回升。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出现一定程度放缓,主要受基数原因和政策主动调控的影响,有利于经济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2010年8月份以来,经济呈现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前期出台的着力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和各项区域发展战略正在发挥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各地发展热情较高,投资动力较强,消费升级和城镇化都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较为充足。从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结果看,主要指标继续上升或回稳,总体仍处在较高水平上。其中第三季度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指数与就业预期指数分别较上季提高2.1个和1.6个百分点,市场需求预期指数较上季提高1.2个百分点,出口订单预期指数略有回调。

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仍比较复杂。世

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时出现,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所放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但面临一定的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同时我国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仍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国际经济复苏还比较缓慢,我国经济增长较快,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压力不容忽视。受复苏不确定因素影响,各经济体政策退出较为谨慎,随着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发达经济体开始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全球流动性和货币条件仍将宽松,主要经济体将持续放松货币刺激经济的预期强烈,大量资金可能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的大背景下,富余资金必然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须高度关注。此外,还存在结构性的价格上行压力。当前国内劳动力和服务业等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有待理顺,都可能影响通胀预期。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73.2%,处于历史同期中的较高水平,预期未来房价上涨的居民占比较上季有较明显上升。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从2010年以来,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逐步巩固,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优化政策组合,充分运用有弹性的市场化手段,着力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安排好下一阶段贷款投放的进度和节奏。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认真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节能环保、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扶贫、灾后重建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在建重点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研究强化对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银行的资本约束和流动性要求等,保持金融体系稳健,防范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价格杠杆调控作用。继续推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定价能力。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不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走出去”。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资本平衡流动,规范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加强对违规和异常资金的监测和管理。

四是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积极、稳妥地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着力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专栏1:有效汇率

汇率通常是指表示两国货币之间对价关系的双边汇率.如2010年9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为6.7011元/美元。但要考察一种货币对其他多种货币的综合对价关系.需要引进有效汇率的概念。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经常以贸易比重为权数。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通常用于度量一个国家贸易商品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也可以用于研究货币危机的预警指标.还可以用于研究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些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具体使用中.人们通常将有效汇率区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一国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在数值上等于其与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对所有贸易伙伴国双边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对货币本身购买力的影响.能够综合地反映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在测算有效汇率时.研究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特殊目的来设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样本货币范围和贸易权重等相关参数,因而得出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计算自己的有效汇率并作为参考。例如,美联储一直以来对外公布自己计算的美元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按不同货币篮子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各自有三个指数.分别是包含所有贸易伙伴货币的广义指数。仅包含主要货币的主要货币指数以及其他重要贸易伙伴指数.以反映美元对不同贸易伙伴群体的竞争力.这些指数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引用。又比如.市场推测新加坡金管局选取大约19种货币作为篮子计算名义有效汇率.主要考虑贸易重要性和经济竞争关系.并直接将名义有效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指标。而俄罗斯仅选择美元和欧元两种货币作为篮子计算有效汇率.简洁明了地反映卢布对

主要贸易伙伴的竞争力。

部分国际机构还使用统一篮子计算多种主要货币的有效汇率,以便对这些货币的价值变化进行比较。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货币统计(IFS)中统一公布其计算的各成员国货币的有效汇率数据,但更新较为缓慢。使用更为广泛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IS)计算的数据.每月15日BIs会在其网站上公布58种货币(包括欧元及欧元区17个成员国货币)截至上月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81S计算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自1994年至2010年9月已累计升值34.9%和57.5%。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在BIS测算的58个经济体货币中位列前10位。

由于有效汇率在衡量汇率水平方面更具科学性.因此有效汇率调整与双边汇率调整相比.更能发挥调节进出口、经常项目及国际收支的作用。当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征,2010年前三季度对美贸易在中国外贸总量中占比仅为13.0%,对欧盟、日本和东盟所占比例分别为16.3%、10.0%和9.8%。不仅贸易伙伴多元化.而且贸易计价货币也在逐步多元化.尽管美元仍是主要结算货币.但部分贸易已以欧元、日元等货币计价后再折算为美元。与双边汇率相比.有效汇率更能代表企业贸易计价和结算的实际汇率水平,对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更具参考意义。

专栏2: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金融部门高度重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切实改变经营和服务理念。要把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作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经营业务的重要战略,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要高于上年。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努力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2010年9月末.金融机构中小型企业1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17.0万亿元.同比增长20.5%;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56.4%.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6.7%小企业贷款新增额占企业贷款新增额的比重为34.%.较上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9月末.共有1 3家中小企业发行了14只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6亿元;共发行了11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金额37.4亿元,涉及57家中小企业。此外.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