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表建筑设计论文

发表建筑设计论文

发表建筑设计论文

发表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5月22日北平市成立都市计划委员会。

7月天津市成立了第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天津营造服务社。

8月10日华北人民政府公路总局组建的华北建筑公司在北平正式开业。

9月公营永茂建筑公司成立。

9月30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

11月上海市成立华东建筑工程公司。

1949年,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修建办事处。1950年

3月18日北京市将分散的建筑劳动合作社组建成立建筑业劳动合作社联社。

6月20日由梁思成,林徽因主持的清华大学国徽设计小组完成国徽的设计方案,在总理主持的全国政协国徽评选小组会议上中选。6月23日主持的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通过此方案。

7月国家文物局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16人赴山西进行雁北文物勘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文物实地调查研究。

1950年原中共中央供给部成立的西郊工程处,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修建办事处。

7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关于保护古文物、建筑的指示》,并随文颁发《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办法》。

1951年

3月28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颁发对基本建设工程管理的第一个立法性文件――《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

6月16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报道东北第三造纸厂,在进行基本建设时,由于设计不周,盲目施工,被迫更换厂址,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发表《没有工程设计就不可能施工》的社论,并开辟专栏。

7月上海市公营建筑工程公司成立。

8月10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改进与加强基本建设计划工作的指示》。

1952年

1月9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正式命令,颁发《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并附“各种事业基本建设的限额”的规定。

1月1日“三反”、“五反”运动开始。

4月14日中共中央作出《三反后必须建立政府的建筑部门和建立国营公司的决定》。

5月19日华东建筑工业部建筑设计公司在上海成立。

5月在京的十几个单位合并成立中央设计公司。

7月第一次全国建筑工程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国家对于基本建设的方针是国防第一,工业第二,普通建设第三,一般修缮第四。目前建筑,设计的总方针应以:1、适用;2、坚固安全;3、经济的原则为主要内容;4、建筑物又是一代文化的代表,必须不妨碍上面三个主要原则,要适当照顾外型的美观。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成立。

9月建筑工程部设计处召开群体布置技术研讨会。

11月9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出《关于迅速准备基本建设的指示》。

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任命陈正人为建筑工程部部长。

1952年北京和平宾馆建成。

1953年

1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月17日,25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社论《必须正确地进行设计》,《反对设计中的保守落后思想》。

2月13日原中央设计公司改为中央建筑工程部设计院。

3月27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设计问题。按当年基建工作量计算,需要设计人员2.5万~3万人;实际只有1.6万人,提出加强对设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人员,提高效率。

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开始建设。主席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石亲笔题字。

9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的指示》。

10月7日~9日全国勘察设计计划会议在北京召开。

10月23日~2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建筑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4年

2月12日~20日建筑工程部设计总局在北京召开全国标准设计会议。

6月1日建筑工程出版社正式成立。

6月10日~28日建筑工程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城市建设会议。

6月《建筑学报》创刊。

9月北京苏联展览馆(现北京展览馆)完工。

9月刘秀峰任建筑工程部部长。

10月《建筑》杂志创刊。

11月国家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薄一波任主任。

1955年

2月11日建筑工程部颁发《勘察设计工作承包暂行办法》。

2月建筑工程部召开设计及施工工作会议。

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反对建筑中的浪费现象》。

4月著名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林徽因逝世。

5月城市建设总局成立。

6月中共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决定》。

6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坚决降低非生产性建筑的标准》。

7月3日―16日应国际建筑师协会的邀请,杨廷宝,汪季琦,贾震,沈勃、徐中,华揽洪,戴念慈和吴良镛等人组成代表团,出席了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国际建协第四次大会。

8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做好设计预算是节约资金的重要环节》。1956年

1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加快设计进度,提早供给图纸》。

2月20日建筑工程部部长刘秀峰向主席汇报建筑工程部工作。

2月22日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基本建设会议。

3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大力开展标准设计工作》。

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建设部成立,万里为部长。

7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高设计技术水平》。

9月12日新华社报道中国建筑图片展览会一波兰克拉科夫造型艺术工作者之家开幕。

11月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厂――北京电子管厂建成。

1957年

2月12日~19日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4月中国建筑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5月31日~6月7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联合召开全国设计工作会议。

6月中央向全党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分子的猖狂进攻》的内部指示。

8月3日国家建设委员会委托中国建筑学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厂矿职工住宅设计竞赛。这是1949以来全国性第一次大型设计竞赛活动。

8月23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城市建设必须有领导有计划――

首都建筑界批驳陈华联盟的恶毒阴谋》。

9月5日~9月7日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杨廷宝当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

9月5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首都建筑界展开大论战――华揽洪,陈占祥恶意攻击首都建设的种种谬论――破产》。

1958年

3月18日总理视察北京车站工地。

4月15日~23日建筑工程部召开地方建筑设计会议。

4月22日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月1日正式揭幕。

8月为迎接建国10周年,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国庆工程。

9月为建造国家体育场,中国建筑学会与国家体委共同组织了多次”国家体育场设计方案”讨论会。

10月6日~17日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全国建筑历史学术讨论会。

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短评《让群众审查设计》。

1959年

3月日~10日建筑工程部召开全国建筑工程厅,局长扩大会议。

3月15日中国建筑学会举办的“中国建筑图片展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5月18日~6月4日中国建筑学会和建筑工程部在上海召开“住宅建设标准及建筑艺术座谈会”。刘秀峰部长作了《关于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报告。

9月主席视察即将完工的人民大会堂。

9月为迎接建国10周年,北京一大批新建筑相继落成,这其中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华侨大厦等“十大建筑”。

10月《建筑学报》推出“国庆建筑专辑”。

12月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编辑的大型画册《建筑十年》出版。

1960年

3月19日中国建筑学会受铁道部委托,向全国征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方案。

7月16日苏联政府单方面通知我国政府,决定在一个月内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停止执行已签订的协定和合同,给我国经济发展建设造成许多困难。

10月国家建委在上海召开设计工作会议。

1961年

3月17日建筑工程部部长刘秀峰在上海召集建筑专家座谈,提出开展建筑风格问题的学术讨论。

3月20日罗马尼亚建筑图片展览会在北京举行。

6月10日~7月5日欧洲八个国家定型设计巡回展览在北京建筑展览馆展出。

10月中国建筑学会出版《建筑理论争鸣论文选集》。

12月日~25日中国建筑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湛江举行。

1961年北京工人体育馆落成。

1962年

1月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总结设计工作经验,组织力量开始编写大型资料性手册《建筑设计资料集》。

4月梁思成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拙匠随笔》。

4月18日~23日农村住宅设计问题座谈会召开。

7月20日~8月5日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第一届建筑绘画展览。

12月建筑工程部召开技术工作会议。

1963年

3月建筑工程厅,局长扩大会议召开。主席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

5月20日建筑科学研究院理论历史室由梁思成,汪季琦主持召开国外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工作座谈会。

10月22日~11月2日建筑工程部在北京召开农村建筑设计工作会议。

10月2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等接见建筑工程部农村建筑设计会议、新材料计划会议,统计工作会议以及中国水利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

11月第二届建筑绘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1964年

4月19日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召开“建筑创作座谈会”。

5月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严格禁止楼堂馆所建设的规定》。

10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提出,改革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取消工地甲、乙方,取消货币工作量。

11月1日群众性的设计革命运动开始进行。

1965年

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2号命令,任命李人俊为建筑工程部部长。

3月16日~4月4日全国设计工作会议召开。

8月国家建委颁发《关于改进设计工作的若干规定(草案)》。

发表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开设建筑专业的学校逐渐增多,许多高校也开设景观建筑设计这门课程。同时,为了创造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人们拥有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理论被建筑教育者融入到高校的建筑设计课程里面,深入了解绿色建筑理论与景观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

绿色建筑理论;景观建筑设计;高校教学;影响

近些年,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一天天变少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不适合如今的社会现状,绿色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迅速在高校的建筑设计专业中蔓延开来,被融入到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教学里面,一些高校还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理论对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全新改革,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并开设相关的课程。

1绿色建筑理论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代表了一种概念,从设计到建造的过程中消耗最少的资源。绿色建筑理论指的是将生态学理论和自然环境应用在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当中,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能够相互协调,绿色建筑理论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且在减少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构建出适合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态环境,既节省资源消耗,又能保证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建筑专家以及生态环境专家的研究和认可下,绿色建筑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要想建筑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就必须坚持绿色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物。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第一,绿色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创建建筑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在理念中展现了当地的人文环境,通过建筑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展现出来。第二,合理的利用能源。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但要重视环保节能,建筑布局合理,还要充分合理的采用各种生态技术手段将能源利用起来。太阳能和风能是绿色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两种能源,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在建筑顶部增加利用太阳和风能所用的电池板和风车,将太阳能、风能转换成电能,不但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消耗,还增加了能源的使用率。第三,建筑室内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充足的阳光,防噪音等。室内空气的流通能达到节能省排的效果,充足的阳光可以减少室内灯具的时间,从而延长各种灯具的寿命,节省了电能的消耗。总之而言,运用绿色建筑理论建造的建筑物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条件,还实现了人类、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景观建筑设计的全面认识

2.1景观建筑设计的概念

景观建筑设计是一门在建筑专业课程里新兴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景观建筑学是以建筑、园林、规划为研究理论支撑骨架,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艺术的发展与综合运用,设计领域的学科交叉共荣已成为其必然趋势。从建筑学的发展角度来说,景观建筑和一般建筑不同,景观建筑和当地的环境、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造型优美,具有景观和观景的双重身份,比一般建筑在设计上敏感、复杂、广泛。景观建筑设计需要丰富的建筑知识,并且还涉及到了风景园林学、生态环境、规划学等多科学的知识,景观建筑不单是指设计一个好看的房子,它还代表着当地的文化的社会形态,承载着当地的文化习俗。此外,景观建筑的设计还涉及到科学、美术、社会等诸方面因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而成。景观建筑设计对全球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起到而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

2.2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区别

LandscapeArchitecture在国内学科的意思就是景观建筑设计,但是,在与中国传统的园林学科等融合的过程中,将LandscapeArchitec-ture翻译为“风景园林设计”。从翻译的角度讲,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设计,只是设计的内容、对象、表象不同而已。景观建筑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景观建筑为主,对特殊园林建筑、景观建筑的只是用于实践。而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不仅涉及到设计层面的内容,还涉及到规划层次的内容,比如风景区旅游规划、森林公园规划等。在设计要素方面,风景园林设计包括了景观建筑设计,但是景观建筑设计也有一部分内容不属于风景园林设计,比如城市的博物馆、城市中的特色景观建筑。所以,对于设计对象,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层次范围不一样,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交集。

3绿色建筑理论和景观建筑设计的关系

3.1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价值

如今,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景观建筑设计,这两者的共同主体就是可持续发展。城市里的的标志性建筑由传统高消耗发展模式转化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绿色建筑正是转变的唯一道路。景观建筑设计关系到土地、城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景观建筑设计里包含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建造和技术的推广,社会的多个层面,多种学科的参与。由于建筑周围的景观不仅要具有美学的价值,还要突显出绿色生态的意义和环境保护作用。一个好的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至少包括两方面,第一要关注自然,不破坏生态平衡,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二是要展现出当地的人文情怀。所以,景观建筑周边的环境景观的设计和应用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理念。

3.2景观建筑设计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能源耗量来讲,建筑设计的能源消耗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0%,我国的建筑达400亿平方米,但其中节能建筑只占了的1%,剩下的全部都是高能消耗建筑。有专家提出,运用景观建筑设计手段可以实现低性能的绿色建筑。景观建筑设计将被作为发展、推广绿色建筑理念的一种策略,利用绿色建筑理念和景观建筑的优势就可以将高能消耗建筑转化为低能消耗的建筑,这也是我国未来在建筑设计发方面发展的一个趋势。

4绿色建筑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影响

4.1景观建筑设计概念的形成

将景观建筑的周边环境从一个场所模型想象成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在景观中带有目的的寻找能激发能生成建筑形态的要素,这个要素可以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有特色的景观特性。将要素结合到一起,将这个集合作为建筑形态的出发点,同时思考人类在景观中的方式与建筑的关系,从而确定景观建筑的设计概念。

4.2建筑设计课程的调整

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问题研究的不断突出,意识到绿色建筑理念对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各所高校也纷纷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教学当中,在各高校对建筑设计专业进行了绿色建筑理念的设计课程改革后,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了。针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的方式主要有建筑设计课更加重视绿色生态,增加绿色生态实例并对其分析;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等专题,甚至针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等。

4.3景观建筑设计

增加新课程景观建筑设计在理论课程方面,国内的一些高校在充分研究认识绿色建筑理论后,在景观建筑原有的理论内容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理念,为了让课程更好的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开设了相关理论课程让学生选修,当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结课后,所学到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会一直渗透到每年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并且要求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方案说出合理有效的绿色建筑的分析。

4.4绿色建筑理念加入景观建筑设计教学后的现状

建筑设计专业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文献资料并不多,建筑设计的研究多见于建筑学课历史、建筑学科实践方式以及学校的建筑专业的教学体系,或者是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有建筑设计专家针对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景观设计做出了研究。在建筑设计原有的优势上加入绿色建筑的理念,运用实地感知、测绘和分析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景观设计意识。

4.5当今高校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局限性

自从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逐渐被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中后,很少有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背后的绿色生态区深入探索,大多数学生都是直接照着某些知名景观建筑设计师的绿色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进行模仿,这种现象表现出来的不是结合本土的生态和思想,更像是对流行的跟风。景观建筑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应用实践,还要求学生要牢固树立建筑的生态环保意识,奠定基本的职业素养。在目前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建筑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生态环境、当地的文化习俗、当地的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景观建筑设计的理论课与设计课的联系不紧密,这样和很容易形成景观建筑的设计与理论、技术慢慢分离。建筑的造型和图纸成为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重点,从而忽略了建筑的技术特征和设计意义。而学生对绿色建筑理论的知识和技术一知半解,在实践中也没用办法在生态技术层面进行合理的运用以及创新。由此可见,绿色建筑理论并没有正在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局限于景观建筑设计的表层,并没有深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生态思想,甚至养成了学生在画景观建筑图纸的时候的模仿习惯。

5总结

如今,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建筑专业和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共同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受到应用,成为节省能源、促进建筑、城市、人类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绿色建筑理论仍然是建筑教育者和专家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学生详细了解了一个绿色景观建筑的知识链。

参考文献:

[1]郭苏明,夏兵.绿色建筑理论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启示[A].高等建筑教育.2014(05):5-9.

[2]林飞.浅谈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A].江西建材.2014(10):7.

[3]周墙.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4.

发表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立面;立面设计;建筑表皮

建筑的立面是建筑的外部的可视部分。建筑立面装饰是一种合理使用造型,着色等平面,立体,色彩构成手法用特定颜色,质感的材料装饰建筑立面的活动,建筑立面装饰了建筑的文化,建筑的美,体现了建筑的物质性和文化性。

建筑立面装饰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变化中。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对建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建筑立面设计自然要顺应这种变化。一种装饰技法的成熟,建筑立面设计一定会跟进,顺应变化。总的来说,建筑立面设计的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建筑立面再现结构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立面依附于建筑的结构实体,可以说建筑立面就是建筑结构的外显,就像古希腊的帕提农神殿,我们看到的是建筑的柱子,柱头,山花,墙面等等。设计师更多地关注建筑总体的均衡和结构的稳定,也会在意建筑的结构给人的视觉效果。这个时期的建筑表面或结构表面即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部分独立的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阿尔贝蒂·利昂纳·巴蒂斯塔(Leon Battista Alberti)提出:建筑表皮可认定为建筑框架结构的的覆盖物。虽然是表皮和结构分离,但建筑表皮不能脱离建筑结构而独立存在,表皮是建筑结构的修饰,要重视建筑表皮的装饰属性。在阿尔贝蒂的表皮与结构的理论中,建筑结构的概念是先于建筑表皮概念的。建筑结构的重要性排在首位。19世纪中期,德国建筑师戈特佛雷德萨姆帕尔(Gottfried Semper)将建筑划分为承重结构(支撑)和围护结构(界面),这对建筑界有着深远影响,建筑表皮在建筑及建造中得以解放。就像德国的包豪斯校舍所表现的一样,建筑立面的功能性被强调,建筑立面被认为可以开发出更多视觉效果和功能而逐渐被重视,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建筑立面设计进行研究。在现代主义运动中,建筑立面初步摆脱了自然逻辑和现实指涉的束缚获得了形式的抽象性和相对的独立性,而后现代主义理论则更进一步在文化审美层面拓展了这种立面的独立性。依照帕菲罗斯(Demetri Porphyrios)的说法,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张表现精神的装饰皮(decorated sheds)。

建筑立面高度独立的时期。建筑立面的地位已经与建筑结构和建筑空间同等,建筑立面设计的重要性甚至高过了结构的安排和空间布置。因为对于人来说,建筑结构就像埋藏在肉体下的骨骼,不能被轻易的感觉到,空间,如果不是长期身处空间内部,不经过一定时间对空间布置仔细地品味,人们也不会有太显著的感觉。但是建筑立面给人的感觉很直观,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一眼,就可以立即识别出他的长相是否好看。立面是建筑的面貌,是建筑的皮,建筑立面给人们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建筑设计的好坏(此时立面代表建筑),建筑所呈现的意义(建筑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受体直接通过视觉来感受。建筑立面甚至还可以对建筑的结构和空间起一定的修饰作用。而且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法的不断成熟,建筑立面现在在技术上完全可以独立于建筑结构而存在,虽然独立于建筑结构的建筑立面是没有意义的(仅仅是讨论一种可能性)。建筑立面就像一层表皮,虽然也包含了空间,但盒子的外部装饰和盒子内部的空间或者内容没有任何的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牺牲了使用性(指人在建筑内部的活动)。这种表皮和空间的关系有点类似雕塑,雕塑具有纪念性,概念性,文化性等等,但是不具有使用性。建筑立面一旦脱离了结构,即使仍旧可以屹立,也失去了意义。建筑立面的内涵体现了建筑的内涵,建筑立面设计附属于建筑设计。但是建筑立面设计确实是高度独立于建筑设计的,现代建筑立面讲求的文化性,艺术性,地域性等等特质都不是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但却是建筑立面一个重要性日益增加的问题。在这个生产工作高度细分的时代,建筑立面设计具有了高度的独立性。方法方式风格用材用色用量,都有极大的自由度。这让建筑立面设计自由的发展。

建筑立面设计活动随着建筑动态的进化不断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建筑立面设计独立出来并列于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立面装饰的趋艺术化,建筑立面的表皮化和建筑立面的独立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和建筑立面的表皮化有着重要联系。表皮是生物学概念,表示一种生物学的膜状结构。我对建筑表皮的认识是:一种具有具体形象和独立构成的建筑外层构件,在建筑实体空间与环境之间形成界面。很明显建筑表皮的是建筑立面的子集。一座去掉表皮的建筑,仍旧是有形的,也就具有广义上的立面。建筑的立面相比建筑表皮,立面只关注它的构成形式以及这种通过改变形状、色彩和材质等物理性状对人们感官、心理产生作用,但是建筑表皮还它还是建筑的护部分,还包括具有一定建筑功能的建筑构件(遮阳板、幕墙)依附物(照明装置、植物)等。建筑表皮不仅有形式,它还拥有独立的功能与结构。这样建筑表皮就可能具有一定的空间性,或者说厚度。建筑表皮可以不表现建筑内部的情况,甚至可以和建筑结构毫无关系。

建筑表皮部分作为建筑的重要物质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功能,比如维护、遮蔽、换气、展示等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今天,通信发达,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种类型的信息呈现出过剩的状态。“读图时代”使得人们倾向于依靠视觉捕捉直观的视觉信息来适应如此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建筑作为城市的内容,受到人们关注最多的已然不是建筑的空间更不是建筑的结构,而是符号化的建筑立面。建筑的体量,建筑的结构已经不能再承载建筑的内涵。建筑的立面将作为建筑的内涵的主要承载,获取图像化的建筑信息是大势所趋,建筑立面的视觉化设计倾向也就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社会也提倡这种趋势并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平台。在建筑立面表现大部分建筑内涵的时代,立面设计不能仅仅注重形式的表现,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要充分考虑了环境与建筑的关系,不断更新构造技术来满足建筑的需求。诸多设计手法和营造方式,只是为的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建筑,理解城市,理解生活。

参考文献:

[1] 赵巍岩,《当代建筑美学意义》[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发表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建筑物; 外观造型; 设计研究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筑物的外观造型设计也越来越多元化,再加之人们对于这一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也逐渐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中十分关注的内容。可以说,建筑自身具备了科学性和艺术性两点特质,建筑物的外观造型一般需要依靠设计程序进行,而如何才能设计出适应时展的建筑外观造型呢?这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在对建筑外观造型进行设计时,全面掌握相关内容要点,紧跟时展步伐,设计出完善的建筑外观造型设计方案。因此,本文重点对建筑的外观造型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交流。

1. 建筑的实体表达

1.1 建筑的材质表达

如果人的视点小于建筑物高度时,人眼就会直观的看到建筑物外立面使用的建筑材质,而其作为人们审美评价中的基本部分人们在观赏建筑物时,由于建筑材质选择、或是空间结构形式的不同,营造了多样的观赏效果,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通常来说,质地坚硬、粗糙的建筑材料一般会让人们觉得建筑物比较坚实与稳重。而质地轻、色彩明亮的建筑材料,会让建筑物形体的自重感显得更加轻盈。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在建筑市场中,钢材和玻璃这一类的建筑结构形式由于自身具备的诸多优点,已经在全世界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文明特征。并且,再加之金属建筑的出现,建筑设计人员开始将不同颜色、材质的金属板应用到建筑立面中,使其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现代感。与此同时,大量高科技产品也被应用到了建筑表面中,形成了建筑物独一无二的风格特色。

1.2 建筑设计中“虚”的表达

一般来说,空间界定本身就有很多表达形式,建筑设计人员不能只是单方面注重对实体空间的设计,可以通过利用一些简单的设计元素,营造出开放性较强的空间表达形式,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日常活动,或是休息娱乐的场所。其中,设计人员要将墙和柱相互分离开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建筑外观造型产生一种虚实的效果。对于我国气候炎热的地区来说,这种设计手法非常普遍,人们很喜欢沉浸在这种朦胧美的虚化空间中,充分展现了虚实自身具有的独特美感。而阴影作为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当阳光位置发生变化时,墙与柱的阴影也会随之改变,这样不仅增添了建筑外观造型的丰富感,同时还达到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对建筑造型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虚”的表达形式。

1.3 建筑空间组合的表达

由于各建筑工程项目类型不同,所以建筑物结构设计形式和建筑外观造型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化在某些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中尤为明显。在实际对建筑造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针对不同形式的建筑空间,采取相应的协调组和的设计方法,以此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观赏效果,真正实现优化造型的目的。

1.4 建筑的色彩表达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色彩设计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环节,合理有序的色彩搭配,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艺术观赏性,特别是对于现代建筑物来说,色彩的运用和表达不仅要凸显建筑物的特色风格和使用功能,还要清楚的体现结构特点,真正做好美和力的和谐统一,注重对建筑物的人性化设计,不要只是一味的采用单调,通过将多种颜色灵活搭配运用在一起,向外界表达更多的情感元素。

其次,伴随着生态建筑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人员也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尽量采用天然的用色,同时加大对低碳、环保型的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促使建筑物整体色调显得通透光亮,充分体现出自身强烈的科学意义。在目前很多的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设计人员已经将建筑材材质和色彩搭配相互融合在一起,而这种多元化的个性设计也势必成为了我国建筑造型设计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1.5 建筑尺度与比例的表达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第奥曾说:“美产生于形式,产生与整体与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建筑尺度是人对建筑感官的第一印象,对于建筑的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早期的埃及金字塔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建筑,或是中国的传统建筑都及其注重尺度与比例的推敲。在现代建筑中尺度与比例仍是建筑外观造型的主要特征之一。

2. 建筑的表达途径

2.1 建筑造型的统一与变化

人们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总结出无论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多样统一”的原则是建筑组合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在建筑设计中,要求建筑物有一个比较整齐的、有规律、匀称统一的整体,同时也希望有多样的变化。由结构、技术要求的各个构件所组成的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体量大小、形式、材料、色彩及质地等各不相同,互有区别,这就导致建筑具有多样变化的条件同时又由于其具有相同的功能要求、相同的材料和结构系统,这又是的建筑物具有完整统一的客观条件,在建筑设计中,就是要有意识的充分考虑和利用建筑物功能及结构、技术等条件,并加以有规律的处理,以求得建筑表现上的变化与统一的完美效果。

2.2节韵律

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节韵律主要是指节奏和韵律两部分,因为节韵律通常都会进行有规律性的变化,能够带给建筑设计人员更多的创造灵感。但是,为了保证规律变化的组织性,设计人员需要采用相关的设计手法,以此来保证每一部分组织的连续性,真正形成有规律性的起伏变化。而另外一种的交错变化规律能够在建筑组合过程中,通过对建筑空间、形体等部分进行交错安排,最终呈现出风格独特的建筑外观造型。

2.3 建筑造型的动态

在现代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无论是实体,还是“虚“的空间,通常都是动态结构形式,这样的设计形式是为了表现建筑物的动态感,而这种动态造型也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一般是在视觉上感受到建筑物的动势,赋予了建筑物强烈的张力和律动感,让人们印象深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需要设计很多层面的内容,同时也融合了各种要素。而协调和细节作为建筑外观造型设计工作中重要的两点因素,对于建筑物整体观赏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应当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功能、美观、经济等方面,对其进行人性化设计,从而充分保障建筑成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布鲁诺 . 赛维著,张似赞译 . 建筑空间论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发表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生态建筑 住宅设计 理论

中图分类号:TU241.91;F287.8 文献标识码:A

1生态建筑理论的特点

1.1生态住宅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的设计涉及到建筑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要想让设计出的住宅建筑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科学的设计来改善建筑的生态结构,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生态住宅建筑由能源系统、环境系统、娱乐系统等多种系统构成,住宅的功能多样,可以满足人类居住的多种需求,因此,生态建筑的设计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

1.2生态建筑理论的特点

生态建筑理论的建设采用的是先进的建筑学理论。对于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其主要特点,在建筑物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对我们生活中的不可再生资源不产生消耗或减少消耗的建筑方式。建筑物采用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特点,对其建筑物的内部进行通风与保温和采光处理,从而达到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达到真正的生态建筑标准。生态建筑的特点有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美观,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要融入生态设计理念。

2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风环境设计

我们进行建筑设计时,如果住宅设计的不合理,那么会使得建筑物的局部小气候较差。而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已经对风环境与再生风环境的问题进行重识。可现在的情况是,在建筑设计时只会更多的把设计重点放在建筑平面的功能设计上,对外观的设计及整体的空间设计上。

2.2热岛现象

热岛现象与其建筑的自身环境还有与其气流的流动具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其与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也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对于其建筑的容积与密度,还有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整个建筑所进行的内外布局,建筑物周围的绿化程度,还有水景设施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我们在建筑设计时必须使用合理高效的绿化方式,对整体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设置,增加建筑区域内的水景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其热岛现象的产生。

2.3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季对于建筑物的影响也较大,其中阳光的直射还有热辐射,都对建筑物的居住环境具有热环境的影响。我们所指的遮阳是对建筑物的外在围护结构进行改造,使其对室内所接受的阳光直射与其辐射量得到减少的过程。最简单的设计方式就是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对日照的具体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对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应用生态理论的方法来设计。

3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运用情况

(1)国内对生态建筑理论还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国外的生态建筑理论定义存在差异和差距。但都是以建筑物周边的自然环境为设计依据,对建筑周围的综合性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把建筑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使之与周边的生成环境形成一体。以前,我国对于生态建筑理论的认识比较偏颇,认为生态建筑理论即是建筑的绿化,或是觉得生态建筑理论就是建筑节能,这些认识都是具有岐议的。

(2)我们目前只著重城市的生态建筑理论建设,对其我们农村的生态建筑理论建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认识。

(3)多年来,我国对于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并不是只停留在文章的讨论上,而是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正逐步运用到建筑物的设计与建设当中。目前,我国生态建筑理论研究已经略有成果。国内发表的关于生态建筑理论的论文对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具有非常重在的借鉴意义。

4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运用发展对策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建筑通过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生存品质的追求,具有人类发展的重要表象,是表明我们人类社会进步的明显特征。我们在未来进行建筑物设计时,对其建筑物的使用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具有合谐共存的状态。人与自然应该是自然的进行融合的。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我们要把据生态学的理论,在建筑物使用生态设计理念时,其就是对于周边自然环境的经济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状态下,为了对有限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上,必须具有使用效率的高的特性。所以现在的建筑设计多是以高层低密度的人文生态建筑建设。生态建筑所强调的建筑与自然最合谐的关系,建筑进行建设时,应该对其环境的原有生态进行保护,双方应该是共同生长的状态。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建筑物是自然与人的联系桥梁,建筑物在建设中应该是将自然中的生态因素引入到人的生活当中,这也是对于生态理念的一种重要的体现。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其中的重要M成部份。建筑物从设计到建筑到后期的使用的过程中,生态建筑理论对于环境的整体影响最小。但是在传统的建筑物,生态建筑理论应用为人类提供的是最接近自然,最自然的生存的方式。

(4)在进行生态建筑理论应用时,应该对建筑的周边环境增加其绿化的面积,让建筑物的周边环境达到生态平衡。

5结语

本文所提到的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运用的研究工作,希望可以对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运用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随着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运用的开展,对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运用的研究工作也将成为保障生态建筑理论运用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