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技术

电力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技术

电力技术范文第1篇

1.1结合绿色能源

电力系统深受能源危机困扰,虽已开始研制新能源结构,但应用效果一直不好,新能源很难与传统电力装置、设备形成默契配合。由于电力技术的决策能力、更新速度很强、很快,所以要想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引入电力系统,依靠电力技术是最为可靠、有效的方式。首先,根据电力技术测量、转换、控制、管理能源的能力,改变电力系统原有能源输出格局,尽可能切断新能源输出装置与系统中其他运行设备的牵绊和影响,仅以能源输出为价值标准,设计、添置绿色能源装置,以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其次,强化变流调速技术、集优生产技术、能源转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地位,定期、定时核算绿色能源输出、不可再生能源输出过程中的“能量效益”,并对系统、装置、技术进行定向修改;最后,拓展电力技术的应用范围,围绕计算机技术,监控绿色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情况,以“消耗”“、效益”为两大基本点,总结分析不符合电力技术应用安全的相关问题,并及时改正。

1.2实现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带动高效生产的有效手段,为此,电力技术可以联合网络技术、自动化处理技术、智能监测等技术,共同推进多门技术的融合发展,进而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投入使用之前,应接受多次测量和考察,因为要避免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必须经过电力技术来处理相关系统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将系统运行状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然而,机电一体化对电力系统运行功能的要求和服务设定复杂,仅靠电力技术很难支撑起整个系统的运行重任,所以,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会选择“区域一体化”的生产、改造方式,选择风险小、收益高、符合电力技术应用条件的系统模块,帮助小范围系统实现“自动”,并计算应用效果,确定技术无误且高效之后,再扩大一体化改造范围。由此可见,电力技术虽然是电力系统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手段,但其应用效果依然具有不可控特质,在应用时应格外注意、小心。

1.3引入智能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电子终端控制的主要装置设备,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地位非常高,因此,电力行业也应适当引入智能技术,并创设以智能控制系统为核心管理中枢的技术集团,以便于工作人员正确、有效、科学的管控电力系统。经过智能技术修饰,电力系统在故障排除、判断、处置方面的优势能力更强了,并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以往,一个小故障便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陷入瘫痪,现如今,运行故障会翻译成“特殊数据”,经智能处理器处理,被挖掘、传送,传达给管理人员,主动上报“故障”。这种高效的生产、管理方式,不仅节省了故障清查、判断的时间,还为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固的安全保障。从应用效果上看,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从发展空间上看,其应用环境却日常复杂,所以,需要广大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谨慎考虑、认真探究,以福利避害为原则,引入智能技术。

2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展望

目前,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能源生产责任越来越重,为迎合不断提高的生产要求、服务要求,电力系统仍需不断革新、创造,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价值、生产价值。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根据自己对电力系统运行、发展的困难与问题了解,从内、外两方面探究电力技术的发展方向。接下来几年,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地位会不降反升,因为随着工业规模化生产系统的落成,系统生产形式、能力、效率的准确性要求很越来越高,所以,电力系统只有依靠电子技术方能将能源生产、输出、管理限制在可控、可管的范围内。一方面,应扩大电力技术的包容性,将其与现代高科技技术再融合,研发技术的新功能、新工艺,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省察电力技术自身存在的安全风险、耗能等管理不当问题,并设置研究专题,开展专项调查,以纠正、改善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效果不利的地方。通过内、外两方面发展手段,电力技术的发展道路会更加明朗,其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3结论

电力技术范文第2篇

(一)配电电压骤然下降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电压和电流频率偏差和既定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会造成电力系统的损坏,从而最终影响到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压骤降是指在持续的时间之内电压的有效值突然降低。产生电压突然骤降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荷载突然增大、大型的电机启动、冲击性负荷的投切和电力系统突然出现故障等。电压骤降对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了会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比如,导变频调速设备如果出现跳闸的话,就有可能使得计算机发生紊乱的现象。电压骤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电压突然增加的现象。造成电压骤升的原因很多,一般主要是由于负荷突然降低或者电力系统突然出现故障所引发的。电压骤升一般不很常见,但它造成的损坏往往会更大。如果电压骤升超过60秒的话,就成了过压,这样很容易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或者引发火灾等大型事故。

(二)配电电压突然发生中断电压瞬间中断主要是指在二分之一周期内到3秒之间,电力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中断。中断的可分为短时中时以及长时,短时中时一般持续3—60s,长时大约会持续1分钟左右。电压的瞬时中断会中断一些企业的生产流程,比如一些大型的石化企业以及制造业等。如果出现瞬时中断,那么就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进而给企业增加不小的生产成本。

(三)瞬时脉冲现象瞬时脉冲现象对于高精密仪器的影响非常大。它出现的主要原因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导致的。瞬时脉冲是指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电压或者电流突然出现增高的现象。瞬时脉冲持续的时间一般很短,虽然如此,但这在极短的时间里,电压或者电流的变化率是非常大的。这种变化率对精密仪器的冲击是非常严重的。精密仪器对电压电流是很敏感的,如果遭受瞬时脉冲,那么精密仪器很容易被损坏。因此,瞬时脉冲也是评价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二、定制电力技术及其应用分析探讨

针对当前配电侧电能质量出现的问题,依靠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现代控制技术,定制电力技术应运而生。下面对定制电力技术及其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定制电力技术和传统的做法相比较,定制电力技术主要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的,以用户所能感受到的影响为依据,同时还从电能的可靠性以及供电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定制电力技术依靠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以及现代控制技术科计算机技术,将它们应用到配电系统中去,从而形成了电能质量补偿控制设备。它对消除电压波动以及供电短路等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提升了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能的质量。定制电力技术对用户的电力设备也有很高的要求,要求用户方能够对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做出实时的反应,同时能够快速的把电能质量调整到所需要的程度上,这就需要使用专业的固态开关来确保用户电力装置快速动作。当前,伴随着GTO等大功率开关器件应用逐渐普及,制造成本也在不断的下降,这就使得定制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逐渐的普遍化。除此之外,微机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走向成熟,这也为定制电力技术的实施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

(二)定制电力技术在配电侧电能质量中的应用使用传统的方法来提升配电侧电能质量的方法主要是调压以及局部并联电容器等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点在于比较简便快捷,同时也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点,比如传统的调压不能克服变压器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以及局部并联电容器所使用的范围比较有限等。使用定制电力技术能够有效的克服上面的几个问题。

1、备用的储能设备所谓的备用储能设备就是指备用电源,它可以在电力系统供电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供电。备用储能设备主要包含静态电源切换开关、储能模块以及交流器模块等。

2、静态切换开关设备的应用静态切换开关设备是依据切换开关的原理而产生的,这种静态切换开关设备的主要功能在于确保重要的负荷不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可以非常有效的把负荷从出现故障的电路上切换到备用的电路上面来。这种开关的优点在于可以确保主电源以及备用电源一直都是出于一个工作状态上面,这种静态切换开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机械切换开关,它能够使得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主电源工作出于正常的状态,而替换电源是处于备用状态的。如果需要用到备用电源,替换电源就会成为主电源,原来的主电源就处于备用电源的状态。较差电流的产生与否主要取决于电压水平以及相位的状态。

3、静态串联补偿器的应用静态串联补偿器作为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定制电力技术,其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解决电压骤降以及电压骤断现象,它使用的是串联的方式,可以在配电主电路器上直接应用,进而保持供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除上面的功能之外,静态串联补偿器还可以用做备用的补偿器,从而确保电力系统一直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然而,静态串联补偿器也有其弱点,就是工作的范围比较小,只能在电压突然下降50%的情况下使用。如果电力系统的电压发生变化,那么静态串联补偿器可以向电力系统注入电压,从而保证电压不出现波动的情况。因此,与传统的补偿方式相比较的话,静态串联补偿器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4、静态电压调节器的应用和传统的电压调节器相比,静态电压调节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对对电压进行校正,同时可以实现50%以上电压由于骤降而得到的补偿。其内部使用了谐波消除设备,所以不会出现谐波污染问题。另外,在电压处于额定电压之下的时候,静态电压调节器能够实现从供电侧系统向配电侧系统进行电能的补充。

三、结束语

电力技术范文第3篇

英文名称: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主办单位: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9171

国内刊号:11-2911/TM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电力技术范文第4篇

几种特征选择方法在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PSCAD的2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谐波分析与滤波器优化配置软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不同运行方式下串补保护装置工作状况的研究

风电场风速及风功率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基于互补滤波器的大型定转速风力发电机组有效风速信号测量方法

换流变压器在极性反转下的瞬态电场分布特性研究

基于IEC61850的智能化变电站信息系统建模分析

直驱型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仿真分析

安康地区水电送出深化研究

三相变压器的不对称运行问题分析与研究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电卡支付设计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探讨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设计与探讨

12X18H12T与TP347H异种钢焊缝显微组织分析

配电自动化通信技术在西安世园会的应用

交流系统故障对德宝HVDC换相失败的影响分析

陕西电力BW系统处理链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弘扬延安精神加强“三个建设”

卷首语

避雷器提高10kV架空绝缘线路耐雷性能研究

考虑实施风险的配电变压器节能改造研究

我国构建DSM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

电力市场条件下省级电网公司售电优化策略模型研究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节能量计算及分析

考虑负荷转移限制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基于db小波变换和降噪的电力系统间谐波分析

电网技术改造和检修工程定额及费用计算标准试行

油田配电网负荷特性研究与无功优化补偿实践

陕西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GGH热态性能试验方法探讨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

“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将年均增长8%

陕西省电力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实践

陕西推行居民阶梯电价的可行性分析

电网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企业推行内部控制的思考与实践

中压电网系统中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卷首話

变压器油老化对其局部放电及介质响应特性的影响

受保护灵敏性影响限制局部电网输电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燃煤锅炉结渣特性分析及对策

受暴雪影响电网设施抢修工作进展顺利

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调研座谈会

压气站供电方案研究

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称号

东方亚临界参数汽轮机高中压转子自激振动研究

内插入电极式结构复合绝缘子场强及电位分布试验研究

陕西省电力公司紧急抢修大雪造成的城配网故障

小型化断路器内部对地闪络的故障分析

我国首批3MW海上风电机组正式投入运行

大型汽轮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的分析研究

陕西电网“十二五”规划的研究

“十二五”陕西电气化铁路供电规划研究

陕西智能电网建设的思考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电力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

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交流技术(整流,逆变,斩波,变频,变相等)两个分支。现已成为现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电力电子学

电力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这一名称是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1974年,美国的W.Newell用一个倒三角形(如图)对电力电子学进行了描述,认为它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这一观点被全世界普遍接受。“电力电子学”和“电力电子技术”是分别从学术和工程技术2个不同的角度来称呼的。

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有时也称为功率电子技术。一般情况下,它是将一种形式的工业电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工业电能。例如,将交流电能变换成直流电能或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将工频电源变换为设备所需频率的电源;在正常交流电源中断时,用逆变器(见电力变流器)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能变换成工频交流电能。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还能实现非电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例如,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与电子技术不同,电力电子技术变换的电能是作为能源而不是作为信息传感的载体。因此人们关注的是所能转换的电功率。

电力电子技术是大功率的电技术,又大多是为应用强电的工业服务的,故常将它归属于电工类。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和电力电子装置及其系统。电力电子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最常用的材料为单晶硅;它的理论基础为半导体物理学;它的工艺技术为半导体器件工艺。近代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中大量应用了微电子学的技术。电力电子电路吸收了电子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又开发出许多电能转换电路。这些电路中还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电路。利用这些电路,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组成了各种用途的整机,称为电力电子装置。这些装置常与负载、配套设备等组成一个系统。电子学、电工学、自动控制、信号检测处理等技术常在这些装置及其系统中大量应用。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作用

1、优化电能使用。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对电能的处理,使电能的使用达到合理、高效和节约,实现了电能使用最佳化。例如,在节电方面,针对风机水泵、电力牵引、轧机冶炼、轻工造纸、工业窑炉、感应加热、电焊、化工、电解等14个方面的调查,潜在节电总量相当于1990年全国发电量的16%,所以推广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是节能的一项战略措施,一般节能效果可达10%-40%,我国已将许多装置列入节能的推广应用项目。

2、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据发达国家预测,今后将有95%的电能要经电力电子技术处理后再使用,即工业和民用的各种机电设备中,有95%与电力电子产业有关,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是弱电控制强电的媒体,是机电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重要接口,它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采用微电子技术创造了条件,成为发挥计算机作用的保证和基础。

3、电力电子技术高频化和变频技术的发展,将使机电设备突破工频传统,向高频化方向发展。实现最佳工作效率,将使机电设备的体积减小几倍、几十倍,响应速度达到高速化,并能适应任何基准信号,实现无噪音且具有全新的功能和用途。

4、电力电子智能化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将信息处理与功率处理合一,使微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一体化,其发展有可能引起电子技术的重大改革。有人甚至提出,电子学的下一项革命将发生在以工业设备和电网为对象的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电力电子技术将把人们带到第二次电子革命的边缘。

三、电力电子技术器件

02年出现了第一个玻璃的汞弧整流器。1910年出现了铁壳汞弧整流器。用汞弧整流器代替机械式开关和换流器,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发端。1920年试制出氧化铜整流器,1923年出现了硒整流器。30年代,这些整流器开始大量用于电力整流装置中。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了晶体管。20世纪50年代初,晶体管向大功率化发展,同时用半导体单晶材料制成的大功率二极管也得到发展。1954年,瑞典通用电机公司(ASEA公司)首先将汞弧管用于高压整流和逆变,并在±1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上应用,传输20兆瓦的电力。1956年,美国人J.莫尔制成晶闸管雏型。1957年,美国人R.A.约克制成实用的晶闸管。50年代末晶闸管被用于电力电子装置,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推广,并开发出一系列派生器件,拓展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电力电子电路 随着晶闸管应用的推广,开发出许多电力电子电路。

四、电力电子电路器件类别

1、将交流电能转换成直流电能的整流电路;

2、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的逆变电路;

3、将一种形式的交流电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交流电能的交流变换电路;

4、将一种形式的直流电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直流电能的直流变换电路。这些电路都包含晶闸管,而每个晶闸管都需要相应的触发器。于是配合这些电力电子电路出现了许多的触发控制电路。

五、电子电路器件分类

1、控制电路主要由分立的电子元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组成。直到80年代后期,还用得不少。

2、由集成电路组成。自从1958年美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以来,发展异常迅速。它应用到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电路中,使其结构紧凑,功能和可靠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