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情绪低落作文

情绪低落作文

情绪低落作文

情绪低落作文范文第1篇

关于倦怠的研究始于工作倦怠,学者把倦怠定义为“当个体的工作不被他人或组织所认同且不予相应回报时,个体产生的慢性疲乏、抑郁和挫折感”。大学生在学业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会因为学业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等原因而产生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进而出现学业倦怠。多数研究倾向于学业倦怠具有和工作倦怠相同的一阶三维结构,同样由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构成。学业倦怠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业倦怠水平上差异显著。不仅如此,大学生学业倦怠还与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以及专业满意度等有较高的负相关关系。心理资本是Luthans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运用到组织行为学中,提出的能够影响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它是由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种积极心理状态组合而成的一个高阶构念。在相关的研究中,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正相关,并且作为一个高阶构念,心理资本比其每一个子维度都能更好地预测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就心理资本的四个子维度而言,有清晰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学业倦怠,二者之间存在着中等强度的负相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可能会引发消极情绪,进而导致学业倦怠。Collins的研究发现坚韧性能够预测倦怠水平,韧性水平较高的个体通常拥有较低的倦怠水平。因此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学业倦怠。针对乐观的相关研究,主要是检验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是否会对学业倦怠产生影响。那些将失败归于自身能力原因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业倦怠。作为一个高阶构念的心理资本,也有实证研究初步验证了其与学业倦的负相关关系,但其影响机制仍待探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假设1: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负相关。关于作用机制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情感体验是预测不同程度学业倦怠的中介变量,差异化的应对方式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而会影响学生是否会出现学业倦怠,这和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情绪体验的主张相一致。积极情绪作为效价为正的情绪,可以有效拓展个体的注意广度和认知范围,增加个体的心理资源,并且能够有效抑制消极情绪。已有研究证明了压力下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对坚韧性与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高坚韧性的个体能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并利用这些积极情绪来适应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还有研究发现,积极看待困难和挫折、自信等人格特质能够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进而得益于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够促进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基于以上分析可以预期,积极情绪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除消极情绪,并在降低学业倦怠水平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假设2:积极情绪在心理资本对学业倦怠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假设2.1:在心理资本对情绪低落的影响中,积极情绪起中介作用。假设2.2:在心理资本对行为不当的影响中,积极情绪起中介作用。假设2.3:在心理资本对成就感低的影响中,积极情绪起中介作用。

2数据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学业倦怠和积极情绪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清华大学5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82份,有效率为90.2%。

2.2研究工具

大学生心理资本。选择宋洪峰在心理资本量表(PCQ-24)基础上修订的适用中国大学生群体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该量表删除了原量表应用于中国大学生群体时,区分度小和因子载荷异常的题项,仍由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分别由4个题项构成,采用5级里克特量表进行计分,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考虑到四个维度之间存在相关性(r=0.43~0.56,p<0.001),而且学术界一般认为心理资本是由四个维度合并而成的更高层次的核心构念,本研究将心理资本视为二阶变量进行分析。大学生学业倦怠。采用连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该量表在Marlach的倦怠量表基础上进行修订,呈现清晰的三因素结构,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该量表共有20个题,分别用于测量情绪低落(8题)、行为不当(6题)和成就感低(6题),采用5级李克特表进行计分。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三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为0.67、0.80和0.64。考虑在相关的多项研究中,学业倦怠的一阶三维模型已经得到广泛证明,其拟合程度也最为理想,而且在本研究中,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的相关性均较低(r=0.12,r=0.29,p<0.001),因此本文亦将学业倦怠视为一阶三维变量。积极情绪。采用Brief等人编制的工作情感量表(JAS),原量表有20个题项,包括10个测量积极情感和10个测量消极情感的题项。有研究表明这两个情感分量表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文化和种族的人群中,且在国内的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按照Burke等人的观点,单维情感量表的解释力度更强,因此我们选择了其中6个高活动水平的积极情绪题项来测量大学生的积极情绪。该量表采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5级计分,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具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控制变量和研究变量进行的Pearson相关分析;第二部分是以学业倦怠以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为因变量,以心理资本为自变量,积极情绪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3分析与结果

3.1大学生心理资本、学业倦怠和积极情绪的相关分析

本文将性别、生源地、学生干部、特长生和贫困生几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无异常之处。心理资本和积极情绪的总体水平大于中值,学业倦怠的总体水平小于中值,说明当前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和积极情绪的水平良好,但是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业倦怠,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相较于其他学生,特长生的学业倦怠水平要更高一些;那些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心理资本水平,能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也更不容易产生学业倦怠。心理资本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积极情绪与学业倦怠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7。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假设1得到支持。

3.2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学业倦怠的中介效应分析

对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分析,本文遵循了Baron和Kenny提出的中介变量检验方法。心理资本能够作为自变量很好的解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这三个因变量。模型10在控制变量基础上加入了心理资本变量,心理资本对积极情绪的回归系数为0.68,ΔR2为0.42,心理资本作为自变量可以有效地解释积极情绪。当积极情绪加入到心理资本和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的回归方程中,心理资本对这三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从-0.19、-0.37、-0.66变为-0.10、-0.21、-0.50,说明心理资本对这三个变量的解释力度显著下降。方程3相对方程2的ΔR2为0.01,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变量和心理资本的作用下,积极情绪对情绪低落的解释力度为1%。方程6相对于方程5的ΔR2为0.04,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变量和心理资本的作用下,积极情绪对行为不当的解释力度为4%。方程9相对于方程8的ΔR2为0.03,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变量和心理资本的作用下,积极情绪对成就感低的解释力度为3%,并且积极情绪和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显著负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4、-0.23和-0.23。积极情绪在大学生心理资本和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得到验证。

4结论与建议

情绪低落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生;学习倦怠;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

作者简介:肖艳双(1985-),女,河北唐山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与指导;徐大真(1962-),女,河南信阳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与指导。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中基于JDR理论的倦怠模型与干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0YJAZH096),课题主持人:徐大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33-0088-05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从而感到厌烦,产生身心俱疲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心理状态[1]。随着终身教育理念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国家加大教育投入,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群体的学习倦怠状况日益受到重视,加之大部分高职生学习成绩较差,其学习倦怠状况与精英化的本科生有很大差别。此外,高职生正处在正处在职业选择、职业探索的关键时期,面对生涯决策、尤其是当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必须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高职教育独特的技能教育风格也要求其先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否则会对日后的工作记忆产生巨大压力,导致认知负荷过重,不能顺利进行以后操作技能的学习。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必须减缓学习倦怠状况,夯实基础知识,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在技能上才能有更好的突破。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高职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效地预防与减缓高职生的学习倦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职部、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国民航大学附属高职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职院校,共抽取高职生810名进行测试,发放问卷810份,回收747份,回收率为92.2%。经过筛选和统计处理,保留有效问卷705份,有效率为94.4%。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采用杨丽娴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2],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20个项目,5级计分,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强。量表信效度较好。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高职生学习倦怠检出率

参照李永鑫对于工作倦怠的评价标准[3],对于5级计分的量表以3分为临界值计算高职生的轻度、中度和高度倦怠者的检出率。高职生学习倦怠检出率如图1所示:轻度倦怠的检出率为28.94%,其中行为不当维度得分高于临界值的人数最多,为125人;中度倦怠的检出率为17.02%,其中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维度得分均高于临界值的人数最多,为123人;高度倦怠的检出率为7.94%,高度倦怠人数为85人;学习倦怠的累积检出率为53.9%。

将本研究高职生倦怠检出率与李永鑫、谭亚梅关于大学生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发现[4]:高职生轻、中、高的检出率均低于大学生,高职生学习倦怠比重最高的是轻度倦怠者,而李永鑫等人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比重最多的为中度倦怠者,这说明高职生的厌学状况不甚严重,多数是轻度倦怠者,与高职独特的教育模式有关,高职教育注重培养高技能人才,强调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开设的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强调校企合作,实验、实训课程所占比例较高,这要求其采用多样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高职教育主张“行动导向教学、教学做合一”,重视“动手的基础上动脑”[5],运用支架式教学,教师起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身对动作事件的记忆,教学中教师以文字方式呈现一系列动作任务,学生执行相应的操作任务[6],这些更多是程序性记忆,如果动作熟练则可达到自动化程度,这种边学习边实践的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学生的主动探索,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增加,故厌学情绪较少。

(二)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

由表1可知:在情绪低落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维度上,男女生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在情绪低落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与朱小麟、梁宁建对上海市高职生的调查结果一致[7],此外,孙晓莉、谭顶良也发现男生的情绪更低落[8]。

男生的情绪低落程度高于女生。一方面男生在学习方面不如女生用功,因为从就业形势来看,男生有优越感,受性别刻板印象影响,有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招女生,因此女生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就业压力,然而有压力才有动力,她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证明自身的实力。近年来,女生考研、专接本的比例逐年上升,她们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要比男生多,学习成绩较好,有较高的成就感,自我效能感较高,对学习更自信,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很高,对学习抱有极高的热情。另一方面,男生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虽然有时想学习但是感觉学习非常枯燥,上课时经常打磕睡,对考试更加厌烦,进而使得其考试成绩较差,学习上遇到挫折,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从而对学习产生严重排斥心理,表现出无精打采和情绪低落,肖艳双、徐大真研究表明[9]:自我效能感越低,对情绪管理的越差,就会较多的出现情绪低落,从这一点也可以印证男生情绪低落的原因。

(三)学习倦怠的学校差异

将附属于本科院校的高职部称为附属高职,将独立的高职院校称为独立高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职、中国民航大学附属高职称为附属高职;其他院校称为独立高职。

由表2可知:在行为不当维度上,独立院校高职生显著高于附属院校高职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其他两个维度上,二者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在行为不当维度上,独立高职院校学生显著高于附属高职学生,原因如下:在入学门槛上,附属高职院校对人才选择实施本科那种严格的高考筛选制度,高考要求分数线比较高,也就是说附属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学习主动性较高,迟到早退等学习上的不良行为较少;此外,附属高职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本科的管理模式,对于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不当行为处罚较严重,教师管理较严格,使得学生很少去触犯行为规定,自觉以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故出现不当行为较独立高职学生少。

(四)学习倦怠在独生与否上的差异

由表3可知:在学习倦怠总分及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维度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行为不当维度上,二者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由于父母的过高期望和学习的压力,会使接近或超过一半的独生子女在生活中经常感觉“疲惫”[10],这导致独生子女的学习倦怠总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造成其学习上容易疲乏。郝克明、汪明研究表明[10]: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未来职业的期望较高,父母将这种期望传达给孩子,使得独生子女对上高职院校很排斥,选择上高职的比例较低,觉得没有前途,故对自己的学校很不满意,学习上没有动力,因为对所学专业或所上的课不感兴趣,在情绪上就会感到疲乏、沮丧和挫折,并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从而表现出无精打采和低落情绪。此外,独生子女在学习上容易情绪低落,觉得学习没意思,致使其情绪自我效能感较低,可能会影响其行为,导致其不愿意学习,学习缺乏自信心,导致其低成就感[10]。由于其学习上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上付出的努力不够,致使学习成绩较低,这种长期缺乏优秀学习成绩的高峰体验,致使其不能体验到成就的。

(五)学习倦怠在居住地上的差异

由表4可知:在学习倦怠总分及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维度上,农村生源低于城市生源,在行为不当维度上,二者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由于城乡经济收入、生活条件的差距,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一般只是在农村务农,家庭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供孩子上学比较不容易,故农村的家长很少愿意将很多花费投入到教育上,但高职教育相对本科教育年限缩短,教育投入相对较低,故农村父母及孩子对上高职没有那么排斥,觉得能上高职,与村里其他不上学的孩子相比已经很优秀,自己也很满足。而且农村学生深知父母赚钱的辛苦,故在高职期间很少在学习上抱怨、很少情绪低落,上课专心听讲,学习成绩较好,这会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激发其成就动机,使得成就感也较高。此外,农村子女参照的对象是农村中未上学的人,从这方面来讲也觉得自己学习成就感很高。

城市生活条件较优越,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期望其上名校,受父母教育影响,孩子也期望上名校,故选择上高职让其父母失望,让自己理想落空,同时与自己同龄的城市群体相比,有很多同伴上名校、出国,这让其在学习上更加自卑,厌学情绪油然而生,学习情绪不高,这种消极的情绪会影响行为,这使其很难在学习行为上做出积极的努力,学习成绩自然较差,这使其很难体验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故成就感较低。

(六)学习倦怠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由表5可知:学习成绩越差,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这与孙晓莉等研究结果一致[8],这与高职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获得老师和同学更多的鼓励和赞扬,对自己的评价也会随之提高,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相应增强,从而很少出现不当行为,积极的强化会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并能对学习维持长时间的热情。相反,如果学习成绩较差,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那么,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出现情绪低落、成就感降低等学习倦怠现象。

(七)学习倦怠在选择专业上的差异

由表6可知:在学习倦怠总分及成就感低维度上,三种专业选择方式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重比较可知:个人兴趣

由专业选择可知,出于学习兴趣选择的专业,其学习倦怠程度较低。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及相应的能力,兴趣是人行为的强大动力[11]。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抱有极大热情,很少出现厌学情绪,也很少出现迟到、早退等不当行为,学习成绩也会很高,成就感自然较高。相比之下,他人建议下学习的积极性就较低了,而由于分数限制,绝大部分是选择了自己最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这样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下降,最容易出现学习倦怠。

四、干预对策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分层管理,因材施教

倦怠的检出率表明轻、中、高度倦怠者的特点不一样,因此要因材施教,以免进一步恶化。教师应加强对学习倦怠者的监管力度,实施严格课堂、考试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同学间学习的互,利用群体感染提高学习的向心力,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对于轻度倦怠者,要加强对行为不当的监管力度,对于中度倦怠者要加强对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的监管力度,对于重度倦怠者要加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合并成就感低的监管力度。

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可能仅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从而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要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此外,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也会影响课堂秩序。对于轻度倦怠学生的不当行为要加以理解和信任,对其要加强鼓励机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有很大部分这类学生是寻求关注,所以教师可以上课用其名字举些积极的例子,或是经常让他们回答问题,满足其心理需求。

对于中度倦怠者中的情绪低落合并行为不当的学生,用宣泄法舒缓压力。受挫以后,心理上处于焦虑、愤怒、冲动的应激情绪之中,如得不到妥善的化解,可能表现出攻击、课堂不当行为等种种消极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的宣泄也是必要的,常用的宣泄方法有:(1)倾诉;(2)书写;(3)唱歌;(4)制作一份家庭作品,比如沙盘游戏、做一个粘贴画等,在作品完成过程中,由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以忘却所有的不愉快,同时使自己有一种成功感;(5)冥想法。情绪低落时,找一个合适的放松的姿势坐下或躺下均可,闭上眼睛,让自己静一下,然后想象一个无边无际的、蓝色的大海,海上波涛汹涌,狂风大作,好像一切被海吞没了,此时你想象有一个月亮挂在天边,一个圆圆的、亮亮的月亮,它静静的看着这海,一束月光投向海面,任由这海翻起巨大的波浪,月光始终照着、照着……有很多人做完这个练习说自己情绪会很快平复。此外,对其要进行适当的行为训练以纠正行为不当问题。

对于重度倦怠者,不仅要用发泄法舒缓情绪,还要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监控力度,同时教师教师要辅导学生制定学习近期和远期目标,督促其目标的完成,逐步提高成就动机。

(二)优化学习环境,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高职生学习倦怠累计检出率较高、情绪低落严重这些状况,要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内部动机。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都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为高职学生开设具备职业定向的专业课程,高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精心设计教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程设置上,优化整合课程设置,根据自身的实际设置课程,将学科课程、核心课程、经验课程和模块课程相结合,提高课程的质量和竞争力,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

在专业设置上,要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从长远性、发展性着手,设置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与社会所需接轨,及时更新所学专业模块,使学生对所设置专业非常满意。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分散教学法等[12];在教学呈现方法上,利用讲授、演示、案例分析等把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师讲授生动形象,板书、幻灯片演示清晰合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解决问题学习;利用产婆术、讨论法、角色扮演、模拟等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程序性教学对学生学习中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综合以上多种方法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减少学习疲劳感,充分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内部动机,使其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就会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厌学心理。

在教材的选择上,高等职业院校要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选择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业务能力,要选择一定的新知识、新工艺,反应科技发展新趋势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适应与发展能力。教材要设置阶段模块,采用螺旋式的排列内容,使学生逐步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既分散了难点,又增进学习兴趣,减少厌倦心理。

(三)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创造成功体验

依据独生子女和城市生源的学习倦怠较高,教师、家长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确定对学生的期望。如果是教师和家长的期望过高,学生可以将郁积在心头的学习上的困惑和困难向老师及亲人诉说,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来减缓压力。如果是学生自己的期望过高,就要降低自我期望值。

独生子女和城市学生的家长要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同时学生自身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步骤的订立能实现的小目标,降低期望值,经常检查学习结果,这样逐步看到目标的实现,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成就感也就提高了。如果教师为学生确立的目标和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结合恰当,学生就会产生兴趣,对所学知识给予关注,逐渐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与积极性。同时教师加强对这群学生的情绪管理训练,及时监控其学习上的消极情绪,给予及时鼓励,创造成功体验。

(四)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依据性别、城乡、院校和学习成绩上的差异,要加强对学生个别差异的监管力度。

教师有针对性的关注高职男生和城市生源的情绪低落问题,鼓励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加强情绪教育,使他们从消极的情绪困扰中迅速恢复,及时监控其学习上的消极情绪,给予及时鼓励,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学习的自我监控力,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此外,独立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对于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行为实施严格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起表率作用,准时上课、下课,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行为不当问题自然会减少。此外,国家应该鼓励本科院校建立附属高职或是高职升格为本科[13],这样可使高职与普通本科实施归口统一管理,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将高等职业院校放在高等教育中管理,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专业设置上吸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重优点,这样有利于高职发展更加严格、专业,提升其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针对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学校采用不公布学习成绩的方法,慎重给学生打低分,减少对差生学习积极性的挫伤,教师要以人为本,把差生看做积极、有强烈成长动机的人,对差生进行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样其自然喜欢学习,厌学心理自然减少,会主动学习;同时经常与其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及时发现其学习上的困扰,根据其目前状况,采用小步子设置目标的方法,逐步实现目标,让其看到学习上的进步,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成就动机。

(五)加强专业宣传力度,增强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性与兴趣性

依据专业选择上的差异,学生设立信息咨询台,尽量详细介绍所学专业,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业。专业定向决定职业定向,可以在报考专业之前让学生进行16PF、EPQ等个性倾向测验,并进行霍兰德职业偏好问卷、职业价值观测验,结合其个性特点,根据人-职匹配原理,选择其感兴趣的,与其性格相匹配的专业。家长不要全权帮孩子选专业、做决定,加强学生选专业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减少依赖性。

参考文献:

[1]杨丽娴,莲蓉.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54-58.

[2]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李永鑫,李艺敏.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2006,29(1):148-150.

[4]李永鑫,谭亚梅.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志,2007,15(8):730,731,732.

[5]张晶,徐金寿.论高职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J].职业教育研究,2011(3):25,26.

[6]张晶,徐金寿.论高职学生中的“教学做合一”[J].职业教育研究,2011(3):25,26.

[7]朱小麟,梁宁建.上海市高职大学生成就归因、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孙晓莉,谭顶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肖艳双,徐大真.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20(4):55-59.

[10]郝克明,汪明.独生子女群体与教育改革―我国独生子女状况研究报告[J].新华文摘,2009(10):109-113.

[11]林永和.高考专业选择心理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1-05-22.

情绪低落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倦怠 心理健康

学习倦怠是大学生沮丧、疲乏、不满意、焦虑、抑郁、冷漠、迷惑、无力、低自尊等消极学习心理的表现,反映了大学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倦怠是反映大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重要指标。学习倦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其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也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移到质量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可以反映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状况,对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研究发现,我国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的情况,为此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方面来考察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分析其学习心理,为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提高学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师范性大学、综合性性大学和医科性大学的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08份,有效率为94.4%。其中,师范性大学206人,综合性大学237人,医科性大学265人。男大学生为278人,女大学生为430人。城镇大学生480人,乡村大学生228人。汉族大学生462人,少数民族大学生246人。贫困生156人,非贫困生552人。大一学生167人,大二学生150人,大三学生234人,大四学生157人。

2.测量工具

采用李富业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共13道测验,分为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学习倦怠量表的Cronbach α为0.83,情绪低落的Cronbach α为0.82,行为不当的Cronbach α为0.71,成就感低的Cronbach α为0.74。

3.质量控制

为了减少调查偏倚,调查之前与被调查班级取得联系。统一培训调查小组,认真学习量表内容,统一调查用语和调查方法。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由调查组统一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和复查,填写内容不足80%者剔除。数据录入有两名专业人员完成,录入完毕后,随机抽取20%的问卷进行复核,利用统计软件检查输入的一致性,最终形成分析数据库。

4.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录入Epidata 3.1数据库,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

二、结果

1.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分析

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生源差异分析

男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以及学习倦怠总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要高于女大学生,性别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变量。

城镇学生和乡村学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和总分上均无差异(P>0.05),说明大学生来源于城镇还是乡村不是造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变量。

3.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民族差异分析

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和学习倦怠总分上,少数民族学生均高于汉族学生,但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民族不是造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变量。

4.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家庭状况差异分析

贫困大学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以及学习倦怠总分都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贫困大学生成就感低得分也低于非贫困大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学生在情绪低落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P<0.01),其中大一学生情绪低落得分最低,大四学生情绪低落得分最高。在行为不当维度上大一学生得分最低,大三学生得分最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二和大四学生得分较接近。随着年级的递增,成就感逐渐增高,大四学生成就感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0.05,P<0.01)。就学习倦怠总分而言,大一学生得分最低,大三学生得分最高(P<0.05)。说明大一学生学习心理可能更积极,大三学生比其它年级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倦怠。

6.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专业差异分析

在情绪低落维度、成就感低维度和学习倦怠,医科类学生与其它二个专业的学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医科类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最低。

三、讨论

在性别方面,男生比女生的总体学习倦怠程度严重,男生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尤其在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方面。探其原因:首先,是目前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大、负担重,使得男大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产生畏惧心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和及时的指导与支持,学习较盲目。其次,是男大学生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低于女生,而这些会影响到男大学生的情绪,造成其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行为不当;再次,是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思想影响,女生的社会期望相对较低,进入大学以后,外在的压力相对较小。男生对自己抱有更大的期望值,易出现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较之于女生更大,从而导致其成就感低于女生。

城乡学生在学习倦怠各因子方面均未表现出差异,这与郭彩琴、张传月等人的研究一致。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高于汉族学生,可能跟其生活习惯、语言等有关。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更积极,因为他们深深体会到在家庭经济条件窘迫的情况下,能进入大学学习很不容易,因此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把努力学习作为改变生活境遇的重要途径,学习动机更强。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相同,随着年级的递增,倦怠水平逐渐增高,大一学生的倦怠水平低于其他各年级。一年级的新生表现出对学习充满较高的热情,但成就感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而二、三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在成就感的表现好于前三者。大学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学校,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这一切都促使他们要好好表现。进入大二后,他们发现大学学习面临很多挑战,而这时如没有得到外在有效的指导和关注,他们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形成较严重的学习倦怠心理,表现在情绪上略低于大一学生,而成就感也稍高于大一学生。大三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两难抉择,使得情绪低落,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大四学生,就业的现实压力也促使他们感到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这是他们会更加珍惜在校的时间。另外,实习、见习使得他们切实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促使他们提高自信心,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师范类和综合类大学生的倦怠水平高于医科类大学生,说明师范类和综合类学生的学习心理较消极。与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的师范类和综合类相比,医科的学科规范更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密切,更注重形成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掌握临床基本操作的专业能力,医学的规范性最强。因此,学科的专业规范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孙丽丽,张晓瑜,张淑华.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29-631.

[4]赵文进,刘清梅.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9(1):84-86.

[5]李富业,王学涵,刘继文.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信效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234-235.

[6]郭彩琴,肖海雁.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93-97.

[7]张传月,黄宗海,莫华善.高师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167-170.

[8]谭雪晴.贫困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165-166.

[9]张信勇,卞小华.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健康坚韧性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547-548.

情绪低落作文范文第4篇

情绪耗竭被认为是倦怠的焦点和核心部分。中学生面临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情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直接考察中学生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一、情绪耗竭的概念

情绪耗竭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精疲力尽,超负荷和耗竭的情绪。在心理上表现为学习热情低落,无法专心学习,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有负向的情感体验。在身体上表现为一想到学习就感到肌肉紧张,没有力气,浑身难受,食欲不佳,有逃避行为等。总的来说,情绪耗竭有以下几个特征:身体和情绪的耗竭状态;学习失调行为尤其是对学习对象的冷漠与厌弃;心理损害特别是存在指向自我的强烈的消极情绪。

二、情绪耗竭影响因素的研究

1. 外在环境因素

(1)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年级是研究学生情绪耗竭的一个不可缺失的变量。杨丽娴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比二、三年级更少表现出情绪低落,对高中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二学生的情绪焦虑和倦怠最严重。高二是高中三年的一个分水岭,首先面对分科的焦虑,已经适应的平衡再次被打破。其次,文理科的盲目选择及与父母的冲突,使他们产生烦躁、彷徨、压抑等负面情绪;杨丽娴和连榕等人的研究表明,家庭所在地单独影响学习倦怠,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城市学生的情绪耗竭高于农村学生。由于城市家庭对于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高度重视,这种重要他人(如家庭成员)的期望会使学生害怕失败,也会引起学生的价值观念冲突,从而使学生出现负向情绪。

(2)应试教育的结果。对于中学,普遍存在四多现象,科目多、作业多、考试测试多和教材内容多,这给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业压力。由于很多教育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育理念落后,很多中学生,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学生,几乎天天面临题海战术,普遍存在学习的“高原现象”。尽管上个世纪末我们开始倡导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标准,但是教材内容仍然偏多偏难,而应试教育在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中仍占主导地位。不难看出,应试教育是造成学生身心疲倦的直接原因。

(3)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家庭环境是中学生产生“情绪耗竭”的重要因素。朱艳(2008)的研究表明,在情绪低落维度上,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中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很多数据表明,现在的学生在结束一天的学校学习后,身心还没来得及恢复,白天的学习还未消化时,父母就已经为他们安排好了各种各样的补课。这种超时超强度的学习投入,让他们身心疲惫、效率低下,完不成任务就会导致焦虑感增加,易造成情绪耗竭。

(4)社会支持的缺失。社会支持一方面能够对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个体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也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发现交友能够减轻与一般同学和老师交往时的压力,减少情绪耗竭的发生。朱艳的研究表明调节社会支持变量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另一方面影响学习动机的水平。

2. 内在个体因素

(1)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耗竭的关系。从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一般自我效能感跟情绪耗竭呈负相关,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学习上的压力,把控自己的学习方向,就不会感到无助、厌倦和受挫。

(2)自尊和情绪耗竭的关系。杨宇然(2006)、陈家麒(2010)、徐馨(2010)等人的研究均发现,初中生总体自尊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与学习倦怠及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越高,学习倦怠水平越低。近几年国内对自尊和学习倦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对外显自尊进行研究,还深入到内隐自尊的研究。

(3)动机和情绪耗竭的关系。动机是一种观察不到也测量不到的个体内部过程,作为一种认知中间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情绪耗竭。已有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学习,也最有利于心理健康。动机过弱或过强都有可能导致心理困扰,学习动机强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朱艳的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对学习倦怠有调节效应和直接效应。

(4)时间管理和情绪耗竭的关系。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的中学生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投入较少的情绪资源就能出色完成任务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减少情绪耗竭的可能性。俞静通过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可知,时间管理倾向总问卷对学习倦怠的解释率为28.3%,并且呈现负回归效应,证实了时间管理倾向总问卷对学习倦怠的产生有一定的反向影响作用。

三、中学生情绪耗竭的预防对策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应该高度重视情绪耗竭的预防。重点是对家长和教师进行教育,因为中学生情绪耗竭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成人负有主要责任。其次,解除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教师和家长一是要进行观察,二是要给予关心、帮助和引导。再次,由点到面,对症下药,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以鼓励为主,减少惩罚、讥讽;建立双亲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稳定情绪,不在学生情绪不稳定时强迫他们学习。

2. 改善学校教育制度

一方面,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和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一切以学生为本,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改善学校教育制度。另一方面,针对有学习情绪问题的学生,学校应该组织开展一些心理活动,比如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不仅给有情绪问题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而且为他们创造了一种信任和温暖的团体氛围,使参与者体验到归属感和支持感,在社会内部以他人为镜,不断反省自己,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同时也为团体中的其他成员提供支持力量。

3. 健全学生品格特点

以往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品格特点是影响情绪耗竭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具有健康品格的中学生,发生情绪耗竭的可能性很低,而容易产生情绪问题的中学生一般都缺乏自觉性、自信心,意志力薄弱,自我效能感低,自尊水平低,容易归因偏差。家长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归因能力、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自尊自爱和坚定的意志力等优良的品格;另一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力量要团结一致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预防学生情绪耗竭的发生。

4. 培养情绪调节策略

认知重评。是指改变对事物个人意义的认知,使情绪得到调整。

自我暗示。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从而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

注意转移。有意识地将注意从当前对象转移到其他对象上,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的一种先行关注策略。

表达抑制。是一种反应关注调节方式,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无大喜亦无大悲,这样对学习的情绪资源投入就会不太多,不会太过于关注成绩的好坏。

情绪宣泄。指对自己情绪释放的适应性表达,包括替代表达和直接表达。例如,通过哭泣、高喊、倾诉等方式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

情绪低落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疲倦综合症;护理人员;maslach倦怠量表;相关因素

    疲倦综合征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h.j.freudenberger 1974年首次提出[1],随后maslach完善了其观点,从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 ,ee) 、缺乏人情味(depersonalization,dp)与成就感低落(personal accomplishment ,pa)对疲倦综合征进行描述[2]。疲倦综合征在许多职业中非常普遍,许多学者认为医护人员是工作倦怠的易发人群[3]。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的职业压力,可能导致护士疲倦综合征的发生[4],本文调查研究护理人员疲倦综合征的流行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有效管理和应对疲倦综合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我市三甲医院共350名护理人员,应用maslach倦怠量表问卷调查,由专人负责发放及回收问卷。

    1.2 调查工具  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 (mbi-hss) ,该量表包括情绪衰竭 、缺乏人情味与成就感低落三维度22个项目,在情绪衰竭中,≥27为重度,17~26为中度,~16为轻度;缺乏人情味中≥13为重度,7~12为中度,~6为轻度;成就感低落≤30为重度,31~36为中度,≥37为轻度。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d表示,使用t检验,分类变量应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12(89.1%)完成了问卷调查,162(51.9%)有疲劳综合症,平均年龄为33.46±8.36(21~45岁),平均工作年年限为70.1±61月(24~250月),见表1。  表1 有疲劳综合症者资料

    2.2 经统计可知有80(49.4%)重度情绪衰竭,45(27.8%)中度情绪衰竭,工作时间越长,情绪衰竭越低(p=0.001);重度缺乏人情味为 68(41.9%),中度有48(29.7%),成就感低落相对较低,轻度和中度发生率为71.0%,见表2。

    表2 情绪衰竭分布情况

   2.3 比较单身和已婚护士,单身护理人员更容易发生情绪衰竭(27.7±12.7,22.6±9.5,p=0.017);年龄>36岁护士,越容易产生情绪衰竭和缺乏人情味(分别为27.3±12.1,22.3±10.1,p=0.005;28.3±11.3,21.3±2.9,p=0.000);压力高的部门手术室、icu和急诊科比普通病房和门诊护士等有更容易缺乏人情味(26.9±11.5,22.1±7.8,p=0.021),见表3。

    表3 有差异性的指标的比较

    2 讨论

    我们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在护理人员中,疲倦综合征普遍存在,发生率为51.9%,骆宏等报道[5,6],国内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在55.1%~59.1%,据rout的研究,护理人员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疲倦综合征,可能与社会因素、工作与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有关。如护士的地位得不到肯定、待遇不公,医患关系复杂紧张、病人多、工作量大,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对护理人员的挑战非常大,加上护理人员个体的差异,就容易表现出情绪衰竭、缺乏人情味与成就感低落这些疲倦综合征的表现。

    护理人员疲倦与工作地点有关,高压力部门如icu和急诊科更容易感到疲倦,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和剧烈,护理人员在突发紧急病情和生死事情上会产生更大的压力,而高度紧张和压力极容易产生疲倦综合征。在我们研究中,相对高压力部门手术室、icu和急诊科与相对压力小的部门病房、门诊部和内镜室相比,明显地有缺乏人情味症状,与其他报道一致[5,6]。 

    年龄被认为是情感压力和疲倦综合征的的预测因子,我们研究中,年轻组比年长者(>36岁)更容易产生疲倦[7],这与koivula等的研究相反,koivula等认为疲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7]。

    在我们调查中,单身者比已婚者易产生工作倦怠感,这与cordes的研究相一致[8]。这可能因为单身生活心理不稳定、年轻缺乏工作经验有关。据maslach总结报道:工作倦怠感由未婚、年轻、男性趋向于已婚、年长、女性[9],这就需要护理管理者应对离异、单身群体、高学历护士给予特别关注。

    因此,对护理这个特殊群体中存在的高发生率的疲倦综合征,护理管理者应从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工作投入作为工作倦怠研究的一个积极的相反状态,以提升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使护士远离工作倦怠。

参考文献

[1] freudenberger hj. the stress burnout syndrome. j soc issue 1974;30:159~65

[2] pines a, maslach c. characteris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s. hosp community psychiatry 1978;29:233~37

[3] della valle e, de pascale g, cuccaro a, di mare m, padovano l, carbone u, et al. burnout: rising interest phenomenon in stressful workplace. ann ig 2006;18:171~7

[4] 李小妹,刘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35(11):646

[5] 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6] 冯莺,骆宏,叶志弘.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77~479

[7] brewer ew, shapard l. employee burnout: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or years of experience. hum resour dev rev 2004;3:102~23

[8] koivula m, paunonen m, laippala p. burnout among nursing staff in two finnish hospitals. j nurs manage 2000;8: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