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长教育论文

家长教育论文

家长教育论文

家长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教育方式上:以身作则,讲究规范,以德化人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理论比较全面、系统。他不仅强调对幼儿的教育务须抓住时机,还强调在教育方式上应当以身作则、讲究规范、以德化人。颜之推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就是说,人在成长时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善于模仿他人行为。作为家庭教育中担当“教师”职责的父母,如果不严于自律,不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则难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难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因此,根据颜之推的观点,作为家庭中的长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以身作则,懂得“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讲究规范也是颜之推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儿童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教他们学习规范的语言,掌握标准的语音。颜之推十分重视幼儿时期的语音、语用、语法、语义等方面的规范学习,他还强调对幼儿进行规范性语言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儿童将来的学习,而且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中父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颜之推对幼儿语言规范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今天的儿童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孩子没有经过正规的普通话训练,以致成年后难以矫正其不规范的发音和语词运用。这就启示我们,作为父母在家不仅应该懂得规范语言的学习对幼儿的成长的重要性,还更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规范文明的语言学习环境。此外,在如何培养幼儿的问题上,颜之推主张“以德化人”,即以儒家孝悌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教化儿童。颜之推以“教妇初来,教之婴孩”为例来表明要把子女教育成有封建思想道德的人,就必须以道德教化之。但颜之推一再强调在儿童的品德塑造方面最重要的不是长篇说教,而是有效的长者示范。也就是说在教化子女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与行,为子女做出良好的表率。通过这种长者示范,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教育策略上:严慈相济、爱教结合、环境熏陶

前已述及,颜之推主张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采取的是以身作则、讲究规范和以德化人。然而,在中观策略上则主张严慈相济、爱教结合和环境熏陶。颜之推在面对子女教育上,特别注重把勤于督导与慈爱结合起来,他认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也就是说,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子女成材。颜之推进一步认为,幼儿无知无识,他们通常是根据父母的呵责与赞许而决定其行为是可行还是不可行。此时,如果父母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那么孩子容易形成傲慢、自大;如果父母只是一味严加呵责则容易丧失孩子的主见和自我行为能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注意到其行为对孩子的导向作用,分清爱与严的关系,否则会导致两个极端:一是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关心、过分溺爱,养成孩子常以自我中心行事,而不顾及他人感受;二是导致过度专制,由于父母过度严厉的教育方式令孩子自感没有自由。

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一定要注意严慈相济,融爱于教育中,在教育中传递爱。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持一致的教育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不仅不能使孩子产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反而会相互消减教育的影响,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所向。除此之外,颜之推在教育孩子的策略上,还强调环境熏陶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他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人在年少的时候,心神还没有定,与关系较好的人在一起,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其言笑举止,虽然无心学习,却自然相像,何况是有意学习的那些较为明显的操行艺能呢?由于处于幼年时期的儿童,其心无杂念,容易受到身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与品行端正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耳闻目染,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反之,自己也染上恶习,甚至走上邪路,这就是“必慎交游”的道理。

教育内容上:自立自强、虚心务实、立志向上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具有明确的教育内容,其主要集中于培养幼儿的自立自强、虚心务实、立志向上。在培养幼儿自立自强方面,颜之推指出“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因此,他警戒子孙不能成为“上车不落则著作,体内何如则秘书”式的社会寄生虫,而应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激起了我们对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反思。当前,由于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以致于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有过度保护以及宠爱、溺爱等成分,这不利于孩子将来独立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问题。除了要培养子女的独立自强之外,颜之推还强调养成孩子虚心务实的好习惯。他指出“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家长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这星期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

无独有偶。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的摔在课桌上。

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你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要求他把大水果给别的小朋友,自己吃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上小学后,又教育他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注意我们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自私心慢慢地少了。”

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感染或教育孩子。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是最科学的,但是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调查表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厅或是各自的卧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家长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进行游戏,寓教于乐

l.做游戏的有心人。每做一个游戏,要有一定的目的。父母和孩子做游戏,在别人看来,是家长和孩子在其乐融融地玩,在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也是沉醉在游戏之中,其乐无穷,不知道做某个游戏可以学到什么。而父母心里应清楚做游戏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例如,教孩子倒数10—1。我运用了“火箭发射”这个游戏。在孩子已能牢靠而又熟练地顺数1—50的基础上,针对孩子对电视新闻中播放的火箭发射比较感兴趣的情况,我提出要与孩子做火箭发射的游戏。孩子当然非常高兴。于是,我们一起动手用积木制作“火箭”,准备“发射”。在“发射”前,我给孩子讲了火箭的作用,火箭发射的程序。火箭发射前要倒数10。所以我要孩子在“火箭”“发射”前,也要倒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要求孩子先倒数5—1,孩子很乐意,并能很快掌握。在以后的几次游戏中,我逐渐将倒数的数增加至10—1。

孩子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以至于在不到4岁时就能倒数20—1了。

2.做游戏的协调者。孩子爱做游戏。但并不是孩子想做的游戏就能做得到。因为有的游戏用现成的玩具是不够的。这需要家长为孩子另外准备一些游戏用的材料。这些材料除可以购买外,家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游戏,如凳子、椅子、被子、锅碗瓢盆等等。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游戏,就是孩子在两岁左右,一次逛街回来,他非要做“卖鳝鱼”的游戏。而且还要给他准备纸条(当鳝鱼)、钉子、两根小板凳、小盆、小刀(玩具塑料刀)。准备完后,他就真的卖起鳝鱼来了:坐在一根小板凳上,用小刀划钉在另一根小板凳上的纸条(鳝鱼),凳子下面的小盆用来装划好的鳝鱼。孩子做得很投入,津津有味,持续时间不下半个小时。显然,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而且也培养了他的记忆、想象等能力。以后,孩子几乎每次外出活动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做有关他见过的感兴趣的游戏,家长自然就是一阵忙碌。但可喜的是,孩子专注于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这对于他以后专注于正规的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3.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一般来讲,孩子喜欢将自己感兴趣的游戏重复多次,比如搭积木(可拆装的积木),可以由简单搭到非常复杂,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搭,到自己独立搭,而且搭出家长都难以想象的形状来。但是,有时孩子也对某种游戏很快产生厌倦。这样,就需要家长变换游戏的方式,最好是不同的方式交替进行。就是同一种类的游戏,也要有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识字游戏,就有讲故事、学识字,卡片法识字(卡片上有字,还有人、物、花鸟的图画),生活中识字(将字与生活中的实物对照)等等形式。

4.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家长怀着饱满的情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正在做的是活泼有趣的游戏。孩子对游戏有兴趣,教育效果才会好。为了让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家长应多说说鼓励的话。孩子受到表扬和鼓励,兴致就会更高,头脑会更灵活。家长的鼓励,还能培养孩子一项极其重要的品质——自信,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有益的。

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

家长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凸显利用家长资源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体验生活,磨砺人生。

1.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需要家长的支持

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一个班有四十多位学生,每位学生家长的总数,如果把爷爷奶奶也算进去,就超百位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职业不同,经历不同,其人生体验,学识与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就是丰富多元的。如果将家长的这些“智慧”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富有情趣、更接近生活。我们可以请家长走上讲台,或者参与课堂教学讨论,或者请家长提供教学素材,让他们参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学生面对面地对话、交流,通过智慧的互相碰撞、情感的互相引发,心灵的互相交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劲的学习动力。

2.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这需要家长的参与

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要延伸到课外,构建学习的大课堂,将语文教学活动植根于丰富的现实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这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无论是家长自身的活动,诸如干家务,与朋友交流,学习、工作之余其他的安排,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共同活动,如餐桌间交流、散步谈心、周末郊游、作业辅导、走亲戚、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家长都在有意或无意地施行教育,孩子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生活、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孩子通过看、听、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着语文、用着语文。

3.语文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家长的配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化发展、个性化发展,这也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本质要求。而人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等等。家庭是除学校以外学生的另一个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按照“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内容更为宽泛,情感更为丰富,针对性更强。有些在学校难以受到的教育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补充,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补充和延伸。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教育应当领导家庭教育,但决不能少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这是学校教育的最有益的补充。”

二、制约学校开发利用家长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因素

语文教学生活化,需要家长以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决策者的角色走进学校教育。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方面的原因,在一些地方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与断层,限制和阻碍了学校开发利用家长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

1.传统教育因素。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会将语文教学看成仅是教师的事,是学校的事。家长普遍缺乏主动参与学校语文教育的意识,只是一味地扮演着“问题家长”的角色,即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在校方的要求下,家长被动地参与、支持学校对孩子的管教,而自身则游离于孩子的课程教学、学校教育之外。

2.家长自身的因素。尽管苏南地区学生家长的知识层次都比较高,但是受传统教育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片面理解,语文教学就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写好作文,重点是应付考试,考出高分,升个好学校;二是对语文教学手段的片面理解,很少有家长理解“教育即生活,生活也是教育”的概念,不理解与孩子沟通、相处也是小孩学习的过程,所以家长很少会主动参与支持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会通过家庭生活对孩子施行语文教育。

3.学校方面的因素。我国长期单一封闭的教育教学体制,严重地阻碍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师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解还没有完全到位,对家长的能力水平以及对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也估计不足,固执地认为家长无论是受教育程度,还是教育理论修养都比较低,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参与学校的各类教学。因此无心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歧视家长介入语文教学。

三、利用家长资源促进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面的分析,要解决当前语文教学生活化与家长资源利用的隔阂问题,在提高语文教师教育素养的同时,重点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增强其教育意识,通过各种宣讲和语文实践活动,让家长理解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及家长参与的重要性,让家长懂得不仅自己应该支持、参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过程,而且有能力、有水平参与好,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正常开展。

1.开展各类宣教活动,培育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的意识

家长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影响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唤醒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体意识,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特别是应试教育还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让家长理解这一名词,并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学校应该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家长教育,进行深入而广泛地培训。创办家长学校或家长咨询委员会,不断推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给家长讲解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相关理论;召开家长座谈会,请有经验的家长座谈指导孩子语文学习的经验;购买相关书籍,印发相关资料,组织家长学习;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网络BBS等直接与家长沟通联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直接让家长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宣讲和实践,让家长明白:第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它可以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第二,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家长的参与更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2.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任何理论的宣讲都必须基于实践的证明,才会有说服力,尤其是对教育理论比较缺乏的家长而言。通过上面的宣讲,家长还是不放心,最担心三个问题:一是语文教学生活化会不会减少孩子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间,会不会影响考试?二是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真有那么重要吗?三是家长有能力参与吗?

针对第一个问题,语文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介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展了学习的领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将有益于学生语文的学习。可以通过很多案例,向家长介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促进语文学习的事实。不过,家长最关心的还是考试。尽管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学生离高考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家长不这么考虑。为此,我们曾在一次家长座谈会提及“语文高考与生活”,介绍了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出题动向,作文命题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了。如2008年江苏省的“好奇心”、安徽省的“带着感动出发”、辽宁省的“交通灯的故事”等等,都体现了“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这样一个原则,学生必须要更关心生活,让语文课回归到最本质的家园――生活。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举行了一次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花一周的时间,每天回去跟父母学做一样家常菜,写成日记,然后在家长会上展示。看到孩子们的日记,家长可兴奋啦!“如何烧好鲫鱼豆腐汤”、“青椒土豆丝切法技巧”、“如何掌握烧红烧肉的火候”、“怎样保证西红柿炒鸡蛋的营养”等等,孩子们不仅将烧菜的全过程写得详尽细致,而且还从某一个角度展开,突出重点。家长们看后啧啧称赞,没有想到平时简单的家务活,会在孩子的日记中那样惟妙惟肖。家长会结束前,我趁热打铁,总结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家长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生活就是学习。

针对第三个问题,语文老师应该根据家长资源的不同情况,因人而用,适时鼓励。我们曾围绕国标本小学语文十一册第一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邀请家长观摩一堂语文课“土家族介绍”。课前,我们先让学生搜集土家族资料。班上有一名学生的父母亲是土家族。课上我们请来了该生的母亲,向大家介绍土家族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吃的是糯米粑粑、穿的是对襟短衫、唱的是山歌、住的是吊脚楼……”虽然她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土家族这个名称,土家族的文化,土家族人的形象及神秘深深地留在记忆之中。

3.完善各类机制,调动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

家长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家长要能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必不可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有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措施,为家长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建立与课程改革和家长资源开发实施相适应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将学校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的绩效纳入评价之中,把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情况和表现作为学校和老师争先创优的参考指标之一,其中,家长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必不可少,调动家长参与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家长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民族地区教育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教育发展就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在注重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不能忽视因地制宜,要将学校环境与当地家庭环境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办好教育,教好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撇开片面强调学校教育的观念束缚,充分重视民族地区教育的特殊性与家庭及学校教育的关联性。在本文中将对二者的协调关系做进一步延展性分析。

1.在民族地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摆脱家庭教育的附属地位观念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今天,伴随着时代潮流,家庭教育也被赋予新的含义和更大的历史责任,而且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的社会现实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却相对比较薄弱与匮乏,对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就更是少之又少,研究的不足致使在这方面的理论水平明显偏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摸出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的影响规律,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先天优势,加强其与学校教育的充分结合。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相比学校教育有着更长久的历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具有初始性,亲密性等优势,而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更加深刻。对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可以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来解释,也可以用教育投资、办学形式和师资水平等内部因素解释。然而无论给予怎样的解释,都不足以让我们忽视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各民族文化在内涵和特质上各有差异,构成了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不同特性。我国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这也决定了每个民族教育观念的差异。少数民族的特殊的教育观念作为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民族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都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家庭教育又是人类教育学永恒的主题,家庭因素、环境因素都对孩子成长的重大影响。不同地区的家庭教育,民族教育,都会在孩子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家庭教育不应完全处于附属地位,应当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学生接受新科学,及社会主义价值理念,配合学校教育。但是,如果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认识,而片面强化民族情绪,很可能造成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抵触情绪。民族地区家庭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能使孩子能够更好的接受学校教育,接受社会主义新价值取向。

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做到积极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意识,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学习本民族之外的先进文化,还要有分辨性的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进行取舍,舍弃不适应时展的消极成分,这些任务和工作从家庭教育着手有着根本性的优势,从少数民族地区产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来看,学校工作如果想取得成功,家长们的支持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从中也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施加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我们更不能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务完全认为是学校的事情,学校与家庭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分割开的。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更要认识到自身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从观念上要解除地方偏见,民族偏见,从思想上重视教育,不能因为地区上,民族上的一些原因给学生灌输“读书无用论”等错误认识。同时家长要尽量与时代同步,与孩子同步,与学校教育同步,对自己的孩子有较深刻的了解,加强与学校交流,有利于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家长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任务就是传播给孩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根据现实情况学校教育更加偏重于科学文化教育,但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更重要的,在学校的科学文化教育之后必要的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民族地区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必要的社会主义必要的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

2.学校教育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尊重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有着特殊的情况需要面对,但是它仍然是一种具有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的教育时间活动,这几个特性也是它的优势所在,但不得不提起注意的是不能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地区民族文化对立起来,尽量规避与民族文化的冲突之处,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不要扩大矛盾性,尽量减小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负面小效应,在特殊问题上更是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只有这样才有将民族地区教育办好的可能。当前的学校 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而自由的人,在少数民族地区在不改变这一基本格调的前提下,尽量加强学校教育的自主设计,加强重视人的丰富性,对少数民族文化积极方面的肯定性,必须要认识民族地区教育的特征,促进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摆脱传统价值的局限性重新定位民族地区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方式,使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社会价值取向相协调,与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相协调,树立民族教育的整体观。是民族教育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与民族文化相统一,与家庭教育相协调。

从近些年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调查情况来分析,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存在于:受文化程度,地区,民族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还相对保守,在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与思想倾向上还不够正确,存在着较为简单的,落后的的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还有待加强。究其根本是部分家长的教育意识与当今社会的教育要求还存咋一定的偏差,所以,加强学生家长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融会贯通,因为不管从特性还是效果上两种教育方式是可以成互补之势的。只有构建好学校与家庭共同组成的桥梁,才能满足学生从道德到知识的多元文化价值取向,才能让教育一路走好。

3.小结

在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上,协调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关系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在尊重民族感情的基础上,逐渐缩小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增进交流,加强校方,家长之间的互动,不能让二者脱钩,因为这两方面本身就是同步前进的。家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校方提合理化建议,学校也应当为双方沟通积极假设有效地沟通平台。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更好的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8).

[2]赵取花.论族群意识与山区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