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授课技巧论文

授课技巧论文

授课技巧论文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言 课堂教学 幽默风趣 使用技巧

[作者简介]张勇(1966- ),男,江苏徐州人,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实用文书写作、秘书实务。(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57-02

人类离不开幽默风趣,缺乏幽默风趣的人犹如一座缺乏生气的雕像。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要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是离不开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最常规的手段和工具,要取得好的教学的效果,语言幽默风趣是至关重要的。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幽默风趣的语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讲,具有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的因素。教师的教只是学习的外因,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是内因,是学得好与坏的根本因素。教学效果必须由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来体现出来。如果缺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教就无从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不仅要注重内容,也要注重授课的方法和技巧,再准确、深刻、全面的内容,再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以饱满的热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授课内容当中去,语言激扬、幽默风趣,以这样的授课内容,这样的授课状态,自然就会产生出学生无法拒绝的吸引力,无疑就会极大地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就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讲,都习惯于接受感性知识,而对于理性知识则不太容易接受。即使是大学生,虽然一直接受理性知识的传授,他们也不太喜欢去学习理性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要传授的知识大多是理性的,学生要掌握这些理性知识,必须依靠抽象的思维。就大多知识来讲,其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理性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这样比较容易进入抽象思维的王国,促进其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掌握理性知识的目的。而要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就要求教师在结合授课内容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语言幽默风趣的力量,寓教于乐。

3.可以有效组织教学,起到控场作用。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一个有序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除了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组织教学,维护教学秩序。在课堂上,当有些学生不听讲、打瞌睡、甚至捣乱时,教师可以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批评教育学生,以控制教学场面,驾驭课堂秩序。运用这样的方法,比那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效果要好,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可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教师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学习,教师就会以一种愉悦轻松的心态,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对于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素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幽默风趣语言的方法技巧

1.表达要含蓄。语言含蓄,是幽默风趣的一种技巧,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但要做到语言含蓄,是要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的。首先,说话者要有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洞悉授课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与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具有稳定自信的心理素质。其次,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悟性。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但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且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用含蓄幽默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想象和理解,不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可以强化知识的掌握。采用含蓄的方法,比直接把所有的意思和盘端出那种毫无生机的方法要生动得多。

2.善于借题发挥。所谓借题发挥,是指围绕某一问题,阐述出相关、完全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解释,并且在阐述中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人们去思考。对于教师来讲,借题发挥就是以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问题为中心,围绕其进行阐述,可以进行相应的引申,也可也以进行相反或不同的阐述,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深入洞悉的理解。在授课时借助幽默的语言,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借题发挥是一种高超的授课艺术,要使教师能够在课堂授课中,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一授课技巧,需要具备相当的条件:一是,要有扎实的理论根基。教师只有将所要讲授的内容真正理解,洞悉了其中的真髓,才能达到在课堂讲授当中借题合理、收放自如的效果。可见,扎实的理论根基是借题发挥的最基本前提。二是,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将所掌握的内容客观真实地传递给学生,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语言。具有清晰的思路固然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但和教学经验也密不可分。三是,要有善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灵性。教师对教学内容不但要有所知,还要有所想。要养成时时刻刻将教学内容与客观实际进行联系、比较的习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知识,获取灵感,在教学中举一反三、借题发挥。四是,不可牵强附会。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运用借题发挥这一技巧时,要注意借题要恰当合理,切忌牵强附会,离题千里。如果那样,不但起不到启发引导的作用,还会有不知所云、哗众取宠之嫌,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不利的。

3.巧用夸张。所谓夸张,是指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者品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在课堂讲授中娴熟地运用夸张这一手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夸而有据”。运用夸张是要做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不要无中生有乱说。二是,要把握好分寸。需要注意的是,夸张要恰到好处,并不是越夸大越好,过火的夸张会给人一种虚假、哗众取宠之感。如是这样不但达不到幽默风趣的效果,还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

4.形象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一般是用具体的、常见的、浅显的事物来说明解释深奥的、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增强授课效果的语言表达方法。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恰当地运用比喻,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贴切。比喻首先要“像”,比喻中的喻体与本体虽然在本质上根本不同,但是它们必须具有共同点,或相似点,没有共同点、相似点,就很难做到“像”。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里所说的那样:“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这里所说的“以切至为贵”就是指的贴切最重要。因此,在打比喻要慎选喻体。需要提醒的是,喻体选对了,并不是说明比喻就恰当、合适了。在选择喻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喻体的修饰语,以及谓语动词的选用,以完全保证喻体和本体的切合,这样才能达到比喻的恰当、贴切。

第二,必须易懂。比喻的作用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浅显,目的就是使人易懂。如果将本体事物比喻得让人不可理解,那就失去了比喻的价值。因此,我们在运用比喻时,必须用对大家来讲具体、熟悉的喻体来作比喻。这一点对于教师特别重要,只有在课堂讲授中借用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作比喻,才能使他们真正明白原本空洞、陌生的道理。

第三,必须新颖。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再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材了。”以上话语虽尖刻,但十分清楚地说明,只有新颖的比喻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喻体和相似点的选择,要彻底摆脱陈陈相因、熟而不鲜的倾向。比喻是否具有新颖性,直接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授课效果。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很强的探索精神。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用一些乏味的、陈旧的比喻,不但达不到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目的,反而会弄巧成拙,使学生产生厌恶、排斥的情绪。这种后果是对教学极为不利的。四是,必须健康。恰当运用比喻,还要重视比喻的思想是否健康。讲师是人类的工程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向学生灌输先进的、积极的思想。这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因此,要做到形式内容都要健康。

5.声东击西。所谓声东击西是一种目标在此,却先向彼,欲进先退的一种语言表达方法。这种表达方法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含蓄、迂回。在运用声东击西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时,讲话人将想要表达的意思,隐藏在说出来的语言后面。听众对于话语的真实意思并不能马上领悟出来,需要有个回味的过程,才能体味出话中的个中奥秘,从而产生风趣幽默的效果。教师要做到在课堂讲授中熟练、灵活地运用声东击西这种语言表达技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给学生一定的理解回味时间。要使声东击西这种技巧在课堂讲授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反复体会。只有经过学生静心思考得到的东西,才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和成就感。反之,如果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教师直白地说出,会失去问题本身的吸引力。长久下去会影响讲课效果。第二,要有所准备,抓住时机。要在课堂讲授中熟练运用声东击西的讲授技巧,教师除了要对讲授内容了如指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外,同时,还要十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善于在课堂上把握恰当时机。以上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6.欲擒故纵。欲擒故纵这种语言技巧在课堂讨论中经常运用。所谓欲擒故纵,是指在反驳对方的观点时,先不指出对方观点是错误的,而是将这种观点作为正确的,一步一步含蓄地进行推导,直到推导出一个极其荒谬错误的结论,从而使对方的观点不攻自破。欲擒故纵语言技巧一般多运用于课堂讨论之中,恰当运用欲擒故纵语言技巧,对于学生领悟理解相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实际运用欲擒故纵语言技巧时,应事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理解透彻,驾轻就熟。要充分发挥欲擒故纵语言技巧的作用,就要求教师对所教授内容要十分熟悉。教师只有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有深刻的领悟,真正洞悉其中的精髓,才能在讲授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清晰透彻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之上佐以恰当的语言艺术,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对所讲授内容不甚理解,或囫囵吞枣,就好比水无源,木无本,也就无从谈起教学技巧的运用了。第二,精心设计,掌握主动权。要在课堂讲授中发挥欲擒故纵语言技巧,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讲授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既讲求讲授过程的流畅、自然,又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细节,特别是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到有备无患。这样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讲授中掌握主动权,将欲擒故纵语言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高长梅,欧阳慧.教师素质培养手册[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

[2]何世达.词汇·语法·修辞[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笔译;理论意识;技能意识

而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则明确提出了要以培养应用型、专业化、国际化的翻译人才为目标。显然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该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继承传统翻译课教学传统的同时应更新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意识和技能意识,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和认知结构,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翻译人才。

一、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现状

翻译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而笔译水平的高低更是用来判断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直接依据。然而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翻译要求,但是翻译课怎么教,教什么却没有人能够准确界定。由于各高校教材选择不同,各个教师授课方式不同,再加上囿于经验主义,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只教给学生应该怎么译,而并未说明为什么要这么翻译,这么翻译为什么好,这么翻译为什么不恰当等等。冯庆华曾指出,“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翻译课堂上,仍旧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按部就班地从词法到句法,从习语到修辞,或是介绍翻译的要求和标准,或是进行汉英句子结构的对比,或是配以例句一一讲解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或是从报刊杂志名家作品中摘录一些句子段落供练习,然后给出译文(材料的选择多具随意性,且带有教师个人喜好的倾向)。由此可见,由于教师多半对翻译课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能很好的引导、启发学生,其结果导致使学生对于翻译经停留在表象的感知,只会依照所学一味模仿,缺乏了正确的翻译技巧意识,并不能能动的掌握知识。

另外,根据对授课年限的调查,一些院校的英语专业只开设半年或一年的笔译课程,授课时数为72学时,开设一年的只是把周学时减少到2学时,而没有相应的增加课时数,这并不符合新大纲对于笔译课不低于3个学期的要求。加上课程性质单一,而教学内容又略为庞杂,使得笔译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教学计划很紧张,也就没有时间去培养学生必要的技能与意识。这无异于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二、培养学生翻译的理论意识

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是习得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这一点重要表现在于翻译(笔译以及口译)能力上,然而长时间以来,英语专业本科的翻译课都被认为是一门实践课。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因此忽略了掌握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专职翻译家韦努蒂就曾批评有些翻译家轻视理论或不需要进行理论探索的观点,强调翻译理论对译者翻译实践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理论你无法翻译。在这儿,所谓‘理论’,是指一些假设,依据这些假设,首先是选择所需翻译的外语文本;其次是在句子的层面上作出词语的:择,排除其他的选择。这些假设我认为具有理论的性质――翻译时总得有一些假设。我一直有这些假设。”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因此我们在强调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的同时也不能够忽略其理论性。

翻译教学的“灵魂”是翻译教学理念,同样,学生翻译技能的“灵魂”则是其获得的“翻译观念”。只有将一些相关的语言学的理论贯穿教学中,才有利于学生“翻译观念”的获得,从而发挥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避免实践的盲目性。笔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翻译史、翻译观、翻译的基本原理、翻译的标准、翻译研究及其方法论等。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向学生笔译的理论基础知识,强调理论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内翻译界学者通过借鉴功能语言学理论并应用于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样的事例。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注重培养学生笔译理论意识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并将其运用到翻译课教学中,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助力。

三、培养学生翻译的技能意识

在对翻译理论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投放到技能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切实掌握翻译的技能,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笔译的技能、技巧主要是指笔译的策略与方法,在很多翻译专著中这部分都被视为核心。主要包括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略法;重复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归化与异化;全译与变译等方法。许均教授曾把翻译技能概括为理解原文,译语表达,文体适应以及变通手法的运用这四种能力。因此教师在翻译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教授给学生笔译的策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造意识。这个问题对于像对本科生这样的初学者授课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翻译技巧被纳入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因为它是翻译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字面理解翻译技能即是翻译技巧与翻译能力的综合,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当学生掌握并内化了翻译能力也就是获得了翻译技能。翻译课现状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在翻译教材中被多次提出、讨论。虽然很多人认为翻译并没有既定的规则,但是一定的翻译技巧特别是为初学者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助力,避免初学者走弯路。翻译技巧的重要性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即怎么才能够培养学生笔译的技巧意识,使他们能够生“巧”利于他们之后的独立翻译。

翻译技巧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善于运用一些辅助工具。这些翻译工具的使用使得译者能够更加准确生动的进行双语互译,是笔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与技巧。

针对非翻译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刘宓庆曾指出翻译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①同步转换直译练习;②同步转换异译练习;③翻译的常规处理手段练习;④翻译的基本变通手段训练。这些训练在翻译课程中都能够起到训练、培养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讨论,对培养英语专业笔译理论意识以及技能意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沿着这个合适的切入点积极地投身翻译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建活跃的课堂,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其今后的独立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西玉.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31(6):29-33.

[2]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第3篇

一、采用多种授课方法达到教与学统一

在钳工培训授课中,不能采用“教师按书教,学员按图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工件的加工和计算公式一律按教课书的标准执行,导致加工方法单一,计算依靠背诵公式。有时由于工、量具、测量形式、计算条件的改变,无法套用书中的公式,学员便感到无从下手。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培训的要求。要根据实际出发结合培训课题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在讲授法、示范指导法的基础上,应尝试探究型授课法、项目、任务驱动法、网上学习外出参观讨论法、多媒体授课法等授课方法,以达到培训效果。科学的授课能把培训指导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员所有。如果将教学视为一种信息传递过程的话,那么,指导者就是信息的传递者、输出者,学员则是信息的接收者。学员接受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指导者采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培训指导授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学员学得主动,情趣横生。调控失当,教和学就失去平衡,学员迷惑不解,满腹牢骚,培训指导者弄得口干舌燥。因此,应采用多种授课方法,以学员为中心,按照学员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想方设法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双方统一。

二、强调培训指导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知识来源于客观实际,正确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正确的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钳工培训授课应是在专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专业技术理论与实习操作密切结合的过程。例如,学员在学绕弹簧课题时,首先在钳工工艺书、机械制图书中学会弹簧画法,找出经验计算公式,并制作绕弹簧的心轴,才能在实习课上加工出正确的弹簧。总之钳工培训授课要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以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指导操作的内容要与企业、相关技术岗位的实际相结合,应尽量采用企业较典型的生产实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便学员学习和掌握后能立即在生产当中进行利用。

三、培养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结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智慧和创新能力。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智能型工人队伍,培养智能型、应用型技术工人的关键在于,培养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发展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一般由外部动作构成,如钳工培训授课当中的锉削、錾削、锯削、攻套螺纹、钻孔、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形成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方式。心智技能是人的大脑对事物映像进行改造加工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是人在认识特定问题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进行的方法。在培训授课当中,学员掌握技能技巧,无论是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都是带有复杂性、综合性的高技能技巧。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在授课当中相辅相成,在结合过程当中,把学员的聪明才智开发出来,激发学员的智力、发展力,以及学员从事现代化生产所需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成为能革新技术和会发明创造的智能型工人。

四、示范操作演示多样化

在钳工培训授课中,示范操作的演示是一种直观性的指导培训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员具体形象地学习观察,便于学员与培训指导者直接交流,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技能技巧。可通过培训指导者亲身操作演示,也可用教具和实物来演示,现在多用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把教学内容演变为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授课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多媒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资源共享性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乃至于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钳工培训授课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推行多媒体授课。在钳工培训授课中,PPT课件、视频、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把每个技能细节动作展现在学员面前,也可以把企业生产实况搬进课堂。多媒体辅助的钳工培训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员进行钳工实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 阅读教学 实训模式

近年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之一,已成为时展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来看,高职生都迫切需要甚至是必须提高英语语言技能。阅读作为英语五大技能之一,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那么,究竟如何进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传统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及其后果

1.阅读教学重语言知识传输,轻阅读技能培养。目前各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的主要模式仍然是学生课前忙着查字典、课堂上教师解析单词、讲解句子语法结构、翻译难句、核对课后答案。在阅读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语法结构,而忽视了阅读技能的培养,即仅仅“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而阅读技能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因为根据Barnett(1989)的研究发现,阅读过程不仅仅要求读者有必要的语言知识,同时需要其预测能力、语篇分析能力等。同时,阅读技能也是学生自主阅读、终身学习的基础。

2.阅读材料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目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所用阅读课本的材料大部分来自报刊杂志,文体一般只有议论文、说明文或记叙文。但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主要是培养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强调专业的实用性及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性。根据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阅读的往往不是报刊文章,而是产品说明书、通知、分类广告、招聘启示、产品包装、销量统计等实用文体。

由于上述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导致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存在以下问题:存在不良阅读习惯(如唇读、指读、经常性回读),不能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长难句,不会推测难词,抓不住段落主旨,不理解文章篇章结构,不会推断等。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主要是培养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强调专业的实用性及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性。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为:传统的通过分析词汇语法来理解语篇的教学模式不再为人们所推行,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为本位,基于任务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阅读教学由原先的“面授”式的听说教学扩展为“面授+实训”的互动教学。“面授”主要是指语言知识的传授,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实训”侧重技能运用,侧重实践训练,要求学生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解决“怎么学”的方法问题。可以说,目前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已能较好地完成前者的要求,但在后者方面还处于实践阶段,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实训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上述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带来很大的启示: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围绕“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长难句结构分析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强化阅读训练”这三方面来展开,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实训环节的实施。

笔者在教授的商务英语一年级新生中进行了“面授+实训”相结合教学方式,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周,制定阅读学习计划,培养正确阅读习惯:介绍阅读训练的重要性、目的等,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和阅读计划,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习惯。

第二、第三周,技能训练一――词义推测,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如何运用词缀、定义(同位)、对比、上下位法来猜测生词词义,并举例解释;然后实训部分:学生练习运用词缀、定义(同位)、对比、上下位法来猜测生词词义。

第四、第五周,技能训练二――句子理解,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句子的基本结构,如何分析句子结构成分,从而理解其意思;实训部分:学生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长难句进行结构分析,理解其意思。

第六、第七周,技能训练三――快速阅读,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skimming和scanning的方法技巧;实训部分:要求学生对一些文章进行skimming和scanning,并完成一些阅读任务,如在大量阅读材料中能利用数字、大写、地名等标识快速寻找需要的信息,快速回答文章相关问题。

第八周,技能训练四――判定段落大意,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文章常见段落结构,介绍段首句、段尾句的作用,如何判断段落大意;实训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段首句、段尾句总结段落大意。

第九周,技能训练五――内容预测,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英语文章常见篇章结构,介绍如何用非正文内容(如文章封面、封底、别人的评论、标题、副标题等)预测正文内容,如何用文章标题、副标题或首段预测下文内容;实训部分:要求学生用非正文内容预测正文内容,用文章标题、副标题或首段预测下文内容。

第十周至第十四周,技能训练六――不同体裁实用材料阅读,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在工作中经常需要阅读的不同体裁英语文章(如产品说明书、通知、分类广告、招聘启示、产品包装、销量统计等)的特点,高效阅读的技巧;实训部分:要求学生练习阅读产品说明书、通知、分类广告、招聘启示、产品包装、销量统计等,并完成一些阅读任务。

从上述课程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了“面授+实训”的师生互动性教学,且面授与实训在教学中各占一半。首先是在课堂向学生讲授某个阅读技能,然后是学生实训阶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用阅读材料,以便学生强化训练该阅读技能。

另外,本阅读实训教学模式的另一特点就是注重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阅读教学并不只是解决学生阅读中词汇、语法等问题,或只是简单地带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教师的“授业”更主要的是传授阅读策略、传授学习方法,即如何处理生词、语法,如何解阅读理解题。这样做的益处是学生可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运用阅读技巧来进行阅读实践,提高阅读效果和速度。

经过笔者在学院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实行以上阅读实训练习一个学期之后,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阅读技能(包括难词推测、略读、跳读、预测、判定段落大意、推断等)。项目实施前后,学生都参加阅读技能测验,学生测验成绩提高50%以上,实施后测平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同时,学生能有效阅读常用实用文体(包括产品说明书、通知、分类广告、招聘启示、产品包装、销量统计等)的阅读材料。

三、结语

总地来说,高职英语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实训环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围绕能力培养核心,适当增加实训环节的学时比重。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并分析了英语阅读课程实训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但这仍处于探索阶段,如阅读材料滞后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党校 精品课 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59-01

党校以教育培养党员干部为主要工作,当前背景建设党校精品课,对提高党校教学水平,增强培训的实际效用意义重大。

一、建设党校精品课程的意义

党校的主要工作是干部教育培训,身负党中央赋予培养有觉悟、有认识、有素质国家干部的使命。党校精品课不仅可以满足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要,而且精品课建设是提升党校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党校加强精品课建设意义重大。

二、党校精品课程的标准

精品课的认定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央党校教务部2011年关于精品课建设一文将党校精品课程确定为:坚持党校姓党,有学术框架与科研含量,理论维度与现实维度要相互照应,有国际视野与历史比较,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适宜的表达技巧。基于此,作为党校的精品课更应该做到:一,严谨科学的理论。党校的课程一定要坚持党校姓党,有科学的理论框架和严谨的表达。二,从实际出发。课程一定要指出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立场正确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案。三,全面发展看待问题。课堂教学中的任何观点都要全面,并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

因此建设党校精品课程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原则。这三项原则要求党校精品课授课时应该具有问题意识。

三、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及对策

(一)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

基于党校精品课程的特殊属性,建设党校精品课程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党校姓党”。党校精品课建设时应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党的政治思想路线,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密切联系时代环境,在此基础上深化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好教学培训工作。通过精品课教学以期把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进行高度统一,提高其科学执政的素质和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围绕中心与服务大局。党校精品课的教授主体为领导干部,这就要求精品课要以干部教育需求为基础,站在领导干部的视角上来讲授。因此,党校精品课就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以及实践性,要能够启发或者引导领导干部解决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3)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学的优良传统,因此,党校老师要立足中国现实状况,开拓国际视野,并通过辩证的学习为实际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复杂情况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4)讲究学术与科研含量。党校的学员多为各级公务人员,对于中央各项文件的解读重在落实,但党校授课老师不仅要说明中央文件的精神,还要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和学术功底。

(5)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适宜的表达技巧。建设党校精品课程,内容、语言表达以及讲课技巧缺一不可。因此党校授课老师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二) 建设党校精品课程的对策

建设党校的精品课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为抓好落实精品课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1)优化教学设计。

党校多采取专题式教学且依据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所以变化较快。但专题的变化影响授课老师的讲题,对于教师授课的质量、准备都有一定影响。基于此,优化教学设计实属必要。

(2)鼓励支持科研。党校精品课建设要围绕教学内容,从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授课老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促使其积极开展社会调研,为讲好课做充分准备。

(3)提升自身素质。

授课老师要静下心来,完整通读马列经典,读本学科的经典,提升自身的学术功底,这样讲起课来才有底气,但也不能闭门造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真理也只是阶段性的。因此,授课老师要多做调研,从现实情况出发,不断完善修正自身的理论认识以便提升授课质量。

(4)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要具化到每一节课。为此,首先,授课老师在授课时要精选选题,根据社会热点、难点,激发学员的兴趣、思考。其次,授课的内容要有学术价值,有足够的广度、深度,不可夸夸其谈,毫无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