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幼儿园 管理 和谐理念 思想 运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63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harmony is a very important thought in the post modern management, the concept of harmony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innovation of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and the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harmonious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 concept of imminent in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kindergarten managers need to use the concept of harmony from the operational level, system level, organization level and concept level,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use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y in the continuous infiltration of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y in the management of kindergarten.

Keywords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harmonious idea;thinking; application; strategy

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幼儿阶段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一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园数量不断攀升。但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问题,有些幼儿园并没有明确的办园标准和目标,幼儿园的管理者也缺少良好的管理方法和思路,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存在落差。此外,有些幼儿园环境并不好,安全隐患广泛存在,这些均是幼儿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总结自身经验,明确在幼儿园管理中运用和谐理念的策略和方法十分必要。

1 和谐理念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1.1 幼儿园管理操作中和谐理念的体现

想要在幼儿园管理操作过程中运用和谐理念,必须要真正实现幼儿园人文管理和理性管理共同落实。原因在于,理性管理对管理工作质量、水平和效率十分重视,通过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幼儿园管理工作,通过周密和全面的计划来引导幼儿园管理工作,长此以往,幼儿园管理工作将会十分详尽、全面和具体。人文管理注重教师和幼儿的自由和需求,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师和幼儿的真实感受。人文管理和理性管理作为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虽然其侧重点并不同,但人文管理和理性管理并非完全对立,因此,可以在幼儿园管理操作过程中共同运用人文管理和理性管理。纵观管理全局,我们不难发现,人文管理和理性管理各自有自身的优势,这两种管理方式可以实现互补,两者共同其作用,最终提升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正因如此,想要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运用和谐理念,要求管理者必须要注重运用制度和规章来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营造出鼓励、信任、尊重幼儿教师的良好氛围。只有实现人文管理和理性管理共同运用,才能够真正实现幼儿园全面、长久、持续发展。

1.2 幼儿园管理理念中和谐理念的体现

在幼儿园管理理念的和谐理念主要体现在工具技术主义以及价值主义这二者之中。工具技术主义注重创造工具技术和利用,工具技术主义观点认为,人类提升自身的根本就是技术和工具,一切工作均为了改进工具和提升技术水平而服务。但是价值主义并不同,价值主义主张人生应该有理想,有所追求,认为人类不仅要拥有十分坚定的信念,还要对道德进行遵守,在此基础之上实现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判断理念体系是否成熟,主要看该理念体系中是否借鉴和运用了工具技术主义以及价值主义。若对价值主义过于重视,便会导致忽略工具所具有的客观作用,这对于认识世界十分不利。若对工具技术主义过于重视,对人类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进行否定,定会导致功利性思想形成,人们会对物质进行过分追逐。

在当前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很多幼儿园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幼儿园管理工作过于追逐效率,将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成果和效率看得过重,这便导致工具技术主义高于价值主义。在开展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频繁使用互联网、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工具,对传统人文教育进行取代。有些幼儿园管理工作过于重视制度,对教师和幼儿需求进行忽略,没有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管理氛围,最终影响了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效果。想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变,必须要注重偏移幼儿园管理理念,促使管理理念逐渐向价值主义偏移,在管理工作中注重关心和关怀教师,充分激发幼儿教师工作热情,真正实现价值主义以及工具技术主义二者和谐共存。

1.3 幼儿园管理制度中和谐理念的体现

在开展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制度进行支持。完善、全面的制度可以规范幼儿园管理工作,提升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但是,就当前我国诸多幼儿园管理工作来看,幼儿园仅仅建立了教薪资报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选拔晋升制度,并没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工作制度规范了教师工作,但是这样的制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束缚,不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更不利于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和谐理念在幼儿园管理制度中,主要体现在刚柔并存,坚持柔性制度和刚性制度共同存在,不仅要明确、详细的规范教师的行为和工作,还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不仅要使幼儿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还要对幼儿教师权利进行充分尊重。不仅要对幼儿教师行为进行约束,还要给予幼儿教师充分的空间,促使教师独立发挥。

1.4 幼儿园管理组织中和谐理念的体现

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管理组织中的和谐是指使幼儿园具有专业性组织以及科学性组织这两种优势。科学性管理组织的管理制度十分严格,每一个部门单元的职责和分工均十分具体和明确,最终目的为追求工作效益以及工作效率,科学性组织的行业目标以及行业特点十分明确。虽然幼儿园特征和以上所说特征在某些方面存在一致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属于科学性组织,幼儿园与科学性组织之间还具有一些与科层组织不同的特征。幼儿园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对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十分严格,幼儿教师需要遵守教育制度,因此,幼儿园具有一部分专业性组织特点。概括而言,幼儿园属于半科学性以及半专业性组织机构。现如今,很多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忽略了半科学性以及半专业性的特征,开展管理工作的方式十分粗暴和简单,过于依赖强制性手段,导致教育工作者与管理人员存在严重的矛盾。基于此,管理人员必须要注重拉近教育员工以及管理层距离,避免过多设置中层管理,促使管理者所作出的决定和决策与教职工工作实际相符合。注重于教职工相沟通,对教师困难和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在教师工作领域之内,充分给予教师权力,避免遥控教师,避免对教师创造性进行压制。

2 在幼儿园管理中运用和谐理念的具体策略

2.1 激发教师积极性

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心情以及态度,对幼儿学习、成长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对幼儿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进行激发和调动,必须要依靠相应管理制度,实现组织和人之间协调、和谐发展。在开展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注重培养、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在制定制度的时候,要考虑是否能够实现管理目标,是否过分压制教师,还要对多种因素进行考虑,保证能够通过制度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升教师工作水平、质量以及效率。与此同时,在设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满足和实现教师自身价值,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良性发展。最大程度上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在涉及到幼儿教学领域的同时,避免约束教师,降低教师教学的灵活性。

2.2 完善管理思路

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思路对管理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完善和创新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思路。传统的幼儿园管理模式是行政管理的模式,这样的幼儿园管理模式过于注重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管理教师过于死板和严格,根本无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创新管理思路必须要转变管理模式,促使幼儿园管理模式从行政管理向科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这种管理模式转变。此外,还要对教师个体发展以及个性需求进行关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活动,长此以往的组织发展育人活动、服务育人活动、管理育人活动以及教书育人活动。

2.3 优化管理制度

想要提升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水平,充分运用和谐理念,必须要对幼儿园管理制度进行高度优化。不仅要对幼儿园领导体制进行创新和完善,还要坚持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与教育发展形势相结合,运用民主集中制和院长负责制相互融合的幼儿园管理制度,促使幼儿园管理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解决。同时,改革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保证专职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到管理工作之中,从根本上形成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合力。此外,注重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坚持幼儿园经费专款专用,为幼儿园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 结语

综上,想要将和谐理念应用到幼儿园管理中,对幼儿园实施良好管理和科学管理,必须要不断总结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创新管理方法和理念。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幼儿园发展和幼儿成长均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和前提下,各个行业均需要共同努力。幼儿园作为教育行业的奠基石和起点,必须要明确和谐思想和理念的根本,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幼儿园管理规定进行认真落实,对教师需求进行满足,对教师和幼儿的个性进行充分尊重,最终形成良好的管理局面,实现人文管理以及理性管理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吴京军.素质教育下对幼儿园管理内部教师能动性的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5(2):159-159.

[2] 程志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幼儿园管理课程为例[J].成才之路,2015(18):22-23.

[3] 周燕勤.浅谈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中旬),2015.4(2):65-66.

[4] 陈杏.论在幼儿园管理中如何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289.

[5] 王清,周莉.如何在幼儿园管理中良好的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33-34.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我们采取“看、查、听、问、谈”等方式,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内涵发展等几个方面,从随机抽样的35所农村学前教育学校中发现:独立建制园和民办一级园有相应的部门管理负责人员,教学班实行两教一保;小学附设幼儿园有一名园长主管,教学班实行一教一保或一班多教(一名教师固定,多名教师轮流上小学和幼儿园的课);民办二、三级幼儿园由园长主管,教学班实行一教一保或个人包班,无部门工作人员;教师队伍中18岁至40岁占90%,40岁至59岁占10%,本科学历占12.3%,专科学历占49.7%,中专及幼师学历占32.5%,幼师以下学历民办幼儿园占5.5%。教师和保教人员中,临聘人员占75.5%。从总体上看,农村学前教育办园规模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低水平的教育管理距离家长渴望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存在较大差距,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二、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是农村幼儿园多数由社会力量投资承办,政府投入的人、财、物相对较少,政府的主导地位远没有确立;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级园主要集中在中心城镇,边远农村则相当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心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农村幼儿绝大多数只能到空气混浊、拥挤嘈杂、设备陈旧的家庭作坊式私立幼儿园活动、学习、生活。

(二)小学附设和民办幼儿园条件简陋

一是园舍布局、设计不合理,活动室采光、通风条件差;二是幼儿活动场地窄小,没有软化;三是缺少保健室、盥洗室、办公用房等服务用房,缺乏美术、图书、音乐等功能室;四是保育费的20%-30%不能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园舍、设施设备达标率较低,现有设备多数简陋、陈旧,存在安全隐患。

(三)师资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一是民办园中多数是中职毕业生;小学附设园中多数是小学老教师;公办园中,临聘教师和临聘保育员多。他们普遍学历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少幼儿专业素质培训。二是小学附设园教师不能与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民办园教师待遇相对偏低,为追求利益,部分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班额严重超标并实行一教一保或一名教师包班,教师工作强度大,临聘人员年内流动约占60%。三是教师的在职培训费用由幼儿园或教师自行解决,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和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四)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办园模式不规范

一是多数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为了多招生不得不满足家长幼儿一入园就认字、写字、学数学、学英语等要求。二是小学附设园的学校校长办园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致使转制后的幼儿园依旧存在学前班的管理模式,部分学校将年龄较大的小学老师教幼儿班,这些老师缺乏学前教育知识,教学小学化,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四是民办幼儿园管理体系多以家庭作坊式办法管理。

(五)幼儿园保教工作存在弊端

一是多数二、三级幼儿园保育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到位,不能满足幼儿饮水、食品营养、卫生保健等成长的需求。二是没有使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要求的正规教材,教学内容也没有以“五大领域”为主,部分幼儿园甚至以教一年级部分课程为主,存在“小学化”趋向。三是作息时间、周计划、月计划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为迎合家长的要求和意愿。四是多数学校没有幼儿操作的材料,玩具、图书、手工制作,没有活动区、角的设置,没有幼儿成长记录、对话、作品等展示。五是部分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目标混乱,课堂教学不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以“幼儿为主体”,以“填鸭式”为主。六是多数幼儿园没有独立的食堂、保健医生、活动场地。

(六)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部分学校消防制度和措施不健全;二是消防设备、器材不全,部分民办学校消防通道不符合规范;三是部分学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防溺水等措施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校车存在超员载人和维护保养不按时等安全管理漏洞。

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经济欠发达,区域特征明显,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现有的幼儿园难以保障人人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需求。因此,学前教育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总体上实现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粗放发展向精细发展、模仿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不断满足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求。

1、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严格实施幼儿园评估标准和办法,加强幼儿园整体规划和布局调整,科学引导、扶持和发展民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要抓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事业规划、土地征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劳动保障、无证取缔、幼儿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幼儿教育发展的常规工作。三是加强小学附设幼儿园的管理、监督、指导和检查,切实规范过渡后的幼儿园园务管理,落实附设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同等待遇。四是职能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学校办园方向、办园行为要进行定期的管理、督查和指导。五是制度扶持发展乡(镇)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六是按照市人事部门颁发的幼儿园编制标准,根据幼儿园规划、幼儿人数,由县编制办、教育部门共同核定本辖区各幼儿园编制数,并逐年增加幼儿园中公办教师的数量。七是发挥组织,协调、管理职能,以乡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片区研训活动,向所在片区的其它公、民办幼儿园做示范,示范其管理理念、模式、制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示范其一日保教活动的规范性,以及月计划、周计划的科学性;示范其消防安全、园舍建设、设施设备、卫生保健、育人环境等方面的具体落实与改进。

2、落实临聘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一是设立幼儿园教师职务系列,把农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聘和资格认定纳入教师序列。二是加强临聘幼儿教师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采取从幼儿教师的月工资中扣出一部分、从幼儿入托费中补贴一部分和县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等方式落实合格临聘幼儿教师的“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建立健全幼儿教师收入保障机制,规范用工制度,健全最低工资制度,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职进修培训、评先评优、职务评聘、工资福利等合法权益。五是规范临聘幼儿教师社会公开招聘程序,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严格把握进口关。

3、尽力保障幼儿教育事业经费的正常投入和使用。一是加强收费管理,增强幼儿园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和监督,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合法规范的规章制度,以满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二是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支持,保障幼儿园园务建设、县级师资培训、学前教育奖励基金、低保困难家庭子女保育费减免补助、农村边远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扶持等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实施资金配套政策,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幼儿园,新建、扩建幼儿园用地、园舍建设、设施改建等应纳入规划,并严格按照国家幼儿园建设标准的分步实施。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4、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

(1)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当前,非公办幼儿教师作为幼教师资队伍的主体,其地位、待遇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为此,加强非公办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幼教师资队伍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国家要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于在岗幼儿教师,必须限期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方可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限期不能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予以调整或辞退。农村幼儿园充实新的幼儿教师,必须从具备资格的人员中招聘录用。

(2)建立培训、激励、奖惩机制,充分利用学前教育研训部门的培训作用,有计划地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助推名园长、名教师,造就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按照“优质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幼儿教育考核办法,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促进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

(3)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职校幼儿专业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将幼儿教师(园长)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类培训。

5、制定科学的幼儿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办法。

(1)根据幼儿园等级分类,加强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督导评估。“坚持分类指导,促进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完善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体系,把功能房的完善使用、设施设备的更换添置、户外活动场地的规模、保教人员的资质、工作人员的配备、图书资料的装备、教材的规范、教具和操作材料投放的数量、育儿环境的创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等作为重要指标考核评估。

(2)强化管理与效益的内涵关系,加强对幼儿园园务管理的督导评估。一是发展规划重针对性、实效性和幼儿素质发展要求指标;二是组织机构重职责明确、运转科学有实效;三是管理制度重规范完整、切合实际、适时更新、实用实效;四是卫生保健重制度落实、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落实、膳食管理工作有效、生活常规指导有方、安全常规管理精细、应急演练适用;五是教育工作的开展重教育观念与实践有机结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师基本功的特色与专业提升、师生关系与师生互动、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开展、校本研训的实践、家长对保教工作的参与、一日活动的安全实施等方面;六是对交流互动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和对周边幼儿园的指导示范作用的幼儿园要有奖励性考核指标。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

1.加大教育资源投资力度,提高对教师人文关怀程度

随着办园模式市场化,幼儿园教育成本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转向财政与个人共同承担,大多数幼儿园管理模式中经营成分开始显现,使得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物质追求,逐渐淡化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首先,幼儿园应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发展方向,摆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束缚,加大教育资源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压缩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的生存空间。最后,提高对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力度,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真诚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

2.建立完善的幼儿教师在岗培训制度

目前,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师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鲜有实效。首先,幼儿园可有计划地开展师德学习活动,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其次,丰富师德学习形式,开展讲座、观看电影、外出培训、学习优秀幼儿园教师事迹等形式的学习活动。最后,引导教师主动学习,通过组织教师定期做汇报演讲、为教师推荐有助于提高职业道德的书籍、指导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不断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师德考核机制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考核体系存在较为严重的“马太效应”,考核项目主要集中于工作业绩,忽视了工作热情、敬业奉献精神、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评价。为了做好师德建设考核工作,幼儿园应将师德考核与教学考核并重,建立分层考核办法,尊重教师自我评价,降低考核的行政色彩;倡导人性化考核方式,注重参评教师心理、感情上的接受能力;正确对待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师德改进的依据,而不是教师师德问题的证明材料;重视师德日常考核,及时向教师个人反馈考核结果,更好地发挥师德考核效益。4.建立幼儿教师师德问题监管部门建立教师师德问题管理部门有助于发挥教师素养过程属性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师德问题管理部门成员应该由幼儿园领导、资深幼儿老师,普通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组成,这样既能将师德建设问题与幼儿园发展规划相结合,又能促进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既有利于师德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又有助于提升师德建设的民主性和可信度。此外,还应建立师德档案、考核奖惩办法以及教师失德行为的处罚机制,监督师德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维护公平合理、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二、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相关法律法规

1.健全幼儿园教师准入机制

目前,与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相关的法律和办法,偏重于对求职教师的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资格水平的要求,忽视了准幼儿教师师德品质。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幼儿园教师准入机制,将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因素加入到教师考核标准当中,制定教师素质综合考核办法,对幼儿教师的技能表现和心理状态做出客观评价,提高幼儿园准入机制的“门槛”作用。

2.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现阶段,教师资格的考察效应被应试现象“格式化”,一种专业人才选拔手段变成选拔目的,教师资格认定单一。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基本能力、基本素质。首先,在教师资格认证时可以综合考察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知识水平、管理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等情况,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其次,丰富教师资格证书类别,根据地区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等因素,设立不同类别的教师资格认证等级。第三,对于在幼儿教师队伍中师德高尚、能力出色、贡献突出的教师,可在教师资格重新认证时提升其教师资格证等级,打破教师职称制度对教师职业阶梯的唯一决定性。

3.明确幼儿教师法律身份

明确幼儿教师的法律身份,将无形的师德规范转化为有形的法律规定,增加师德建设工作的强制性。从日本、德国等国家对幼儿教师的法律保护措施来看,目前,我国对幼儿教师法律身份的认证体系不完整。国家制定的教师相关法律没有完全得到地方性法规的配合,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各幼儿园在明确幼儿教师法律身份方面存在“联系不紧密,层次不分明”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应加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幼儿园的沟通与联系,通过上级部门调研情况、下级部门反映问题等形式,汇总幼儿教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尽快研究并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第二,应尽快颁布单行的幼儿教师管理法律,对教师的聘用、编制、待遇、职称评定、职位任免、养老保险等基本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4.完善幼儿园办园标准和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幼儿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办园标准不统一、办园准入门槛低、对幼儿园的行为约束力弱等。为了规范幼儿园建设体系,首先,应该研究各地区办园条件差异情况,划定合理的自主办园区域,最大化地统一幼儿园办园标准,让幼儿园办园过程有法可依。其次,应该提高入园管理要求,完善幼儿园准入标准,使幼儿园整体建设遵循严要求、保持高水平。第三,完善幼儿园办学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苗头,让制度先行于事故。

三、转变社会成员对幼儿教师的认识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学前教育受到了国家与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但人们还是容易戴着“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的有色眼镜审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首先,为了给幼儿教师创造更客观的就业环境,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路等媒体以公益广告、文章、网络短剧等形式展示幼儿园教师真实的生存状况,积极宣传幼儿教师队伍中的先进人物和光荣事迹,消除人们对幼儿教师理解的误区。其次,积极鼓励群众举报幼儿教师失德现象,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微信平台或者微博平台,及时通报违规事件,让师德建设工作不留死角。最后,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各幼儿园,为幼儿教育建立科学的“说明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培养观念;结合各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教师行为守则,让幼儿教师在良好职业道德的指引下履行其神圣的职责。

四、总结

在依法治国全面加速的背景下,师德建设应该勇于向纵深处“下手”,利用法律这把利器铲除历史积弊,点亮制度这盏明灯,照亮前进道路,为社会道德的整体提升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杨莉 单位:呼和浩特金河镇第一中心校

参考文献:

[1]蔡迎旗.“幼儿教育社会化”政策的解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42-44.

[2]梁军萍.教师素养的过程属性及其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8):37-40.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沙因组织文化理论;幼儿园组织文化;幼儿园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1-04

良好的组织文化是幼儿园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幼儿园的组织结构必须作出适应时代变迁的变革。

一、幼儿园组织文化的内容分析

美国学者沙因曾架构了由三层次构成的组织文化模型,第一层是表层组织文化,主要包括“人工制品与创造物”。它显而易见却易被人忽视。就幼儿园而言,指的是幼儿园建筑设施、活动场地、器材设备、教材乃至标语口号及宣传橱窗等物质方面的文化。第二层是中层组织文化,主要指“信仰与价值”。它是一种外显的价值观,如对家长服务是否周到热情,上下级之间以及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各个部门能否精诚合作,等等。第三层是核心层组织文化,指的是早已在组织成员头脑中无意识层面存在的假设、价值观、信仰、规范等,很难被观察到。

沙因还把组织文化核心层内容分成了五个维度:人类活动的本质、现实和真理的本质、人性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本质。由于表层和中层组织文化受核心层组织文化影响,所以本文主要对幼儿园组织文化核心层内容及其重构进行分析。

二、幼儿园组织文化核心层内容分析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政策文件,幼儿园的工作方式、服务方式、组织形态、教师角色等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一)组织目的:由保教功能转向“保教+服务”功能

人类活动的本质这一维度包含着哪些人类行为是正确的、人的行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娱乐等一系列假定〔1〕,这一维度对应着幼儿园组织文化中的组织目的。

1952年3月,教育部曾颁发《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政策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减轻母亲的负担,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1996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的性质作了明确规定:“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2〕同时明确了幼儿园的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3〕由此,幼儿园的社会职能被确定为两个方面:保教儿童和服务社会。这两个方面是幼儿园的组织目的。不论什么性质和类型的幼儿园,都应围绕这两个目的开展工作。

(二)决策模式:由权力型转向扁平式

现实和真实的本质这一维度主要包括组织成员行动上的规律、时间和空间上的基本概念。〔4〕这一维度对应幼儿园组织文化中的决策模式。

教育部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都明确提出,“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幼儿园工作规程》还规定:“幼儿园应建立教职工大会制度,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5〕实际上,教职工大会因为不够权威,在幼儿园管理上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很多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常常是园长说了算。园长有权力任命或聘用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在人员管理上采取分层次管理的方式,园长直接管理中层人员,中层人员直接管理一线教师,这种一级控制一级的管理方式,导致幼儿园集体智慧和团队绩效大打折扣。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权力型决策模式面临挑战。为了适应环境,幼儿园应赋予普通教师参与园所管理的权力,提倡一种扁平化的决策模式。在扁平化的幼儿园决策模式中,园长更多的是发挥监督、协调作用,而中层领导和全体教师在公平原则下可实行权力的重新分配。扁平化的决策模式改变了永远由园长“唱主角”的局面,可以促进园长和员工的横向交流和沟通。当制订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方案时,幼儿园要充分调动所有员工参加讨论,允许大家从不同角度质疑、建言,确保幼儿园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评价和管理制度:由缄默性转向双赢性

人性的本质这一维度包含哪些行为是人性的,哪些行为是非人性的,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等等。〔6〕这一维度对应着幼儿园组织文化中的评价和管理制度。

以往,幼儿园对教职工一般实行全面工作质量检查考核制,采取日常工作检查与月工作考核及学年度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依靠评价结果对教师作判断、下结论、排次序,并以此作为分配、奖惩、任用和职务升降的依据。评价者是高高在上的主管部门和领导者,被评价者是教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检查和被检查”的关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都是事先统一设定好的,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却是评价的被动参与者,这样的评价难以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在管理上,多数幼儿园通过各项制度规范对教师进行监督和规训。刚性的制度剥夺了教师参与管理的权利,幼儿园容易形成缄默性的组织文化。正如理查特所说:“没有人聆听教师,是因为他们不说话。他们不说话,是因为他们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在这种文化中,一系列的压制性机制让他们保持沉默。”〔7〕

教育变革推动了幼儿园评价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幼儿园只有实行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双赢性评价和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双赢性的评价和管理制度以教师能力和工作效率为导向,倡导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真正尊重和落实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形象:由“高级保姆”转向“专业人士”

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维度指组织的中心人物如何看待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如认为是可支配的关系、从属关系或协调关系等)。〔8〕这一维度对应着幼儿园组织文化中的教师形象,即教师怎样界定自己的职业角色和职业形象。在许多人眼里,幼儿园教师只不过是整天围着孩子转的“高级保姆”,他们的工作只是照顾孩子、为家长减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形象有了新的认识。2001年9月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突出强调了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性与专业性,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幼儿”“指导幼儿”或“教育幼儿”的相关表述多达17次,一方面指出幼教工作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表明幼儿园教师是一个具有“引导”“教育”功能的专业性职业。为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又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五)人际关系:由个人主义转向共享、合作

人际关系的本质这一维度包含着权威的基础、权力的正确分配方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应有态势等假定。〔9〕这一维度对应着幼儿园组织文化中的人际关系。

在传统幼儿园组织文化中,人际关系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首先,班级与活动室的相对独立使教师之间处于低水平的相互依赖状态,他们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的教师担心被批评,具有习惯性防卫心理;有的教师将经验和专业知识看作竞争资本,不愿主动与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生活往往是“自给自足”“孤立和孤单”的。其次,传统的幼儿园分层管理制度滋生了个人主义。比如,由于地位的不平等和专业知识经验的不对等,园长和教师、教师和保育员、主班教师和配班教师之间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此外,不能真正参与幼儿园管理也是教师形成个人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因。〔10,11〕有的教师抱着“少说少错”的心态,消极合作;有的则抱着“领导怎么说,我怎么做”的态度,随声附和。

教育改革改变了幼儿园内部沟通方式和人际关系的本质。共享文化和合作文化正逐步形成,团队以及学习共同体也逐渐成为幼儿园常见的组织形式。〔12,13〕如今,很多幼儿园组建了教研组,推行了师徒制、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融洽了教师与园长、教师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信任、合作的文化氛围。在共享、合作的关系背景下,教师与教师、教师和保育员、教师和园长之间可以展开民主平等对话,大家相互倾听、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三、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组织文化的重构思考

幼儿园要想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与时俱进,必须对组织文化进行重构。文化的固执性决定了幼儿园组织文化变革将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14,15〕研究者提出以下两点,以为幼儿园重构组织文化提供参考。

(一)以组织精神的认同为突破口

幼儿园组织文化重构的主要突破口是培养教职工认同的组织精神。所谓组织精神,是指“组织成员在实际活动中沉淀、提炼出来的体现组织意志、激励组织成员行为的精神成果,它是组织的精神支柱,对组织成员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赵晓霞,2005)幼儿园组织文化重构的关键在于让所有员工树立起共同愿景,并在此基础上对员工进行规则的内化教育,使员工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二)以“人本管理”制度的创建为载体

幼儿园制订制度并不是为了“约束人”“限制人”,而是为了“发展人”。幼儿园重构组织文化,应以“人本管理”制度的创建为载体,一是围绕民主科学的决策模式,创建和实行园务公开制度,打破层级管理的局限,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园务管理工作。二是创建科学的教学反思评价制度,鼓励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疑惑。三是创设学习型组织,实行终身学习的制度。学习型组织不但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以增强幼儿园的凝聚力,促进教师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幼儿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6〕〔8〕〔9〕百度百科.沙因的组织文化研究〔EB/OL〕. 〔2013-10-11〕.http://.

〔2〕〔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2013-07-12〕.http://.

〔4〕〔5〕郑燕祥.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30-131,187.

〔7〕ANNA E RICHERT.Using teacher cases for reflection and enhanced under standing〔M〕.Columbia:Teacher College Press,1991:112.

〔10〕樊耘,邵芳,李纪花.企业家对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组织文化四层次模型〔J〕.管理评论,2009,(8).

〔11〕孙毅.组织文化因素对组织效率影响的模型建立与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园长;学校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园长,是一园之魂”,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园长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他是幼儿园工作中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园长的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决定了一所幼儿园的发展层次,所以,作为幼儿园的园长,必须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办园思想和理念,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极大地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幼儿园园长学校管理方法进行具体的探究和阐述。

一、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校管理能力

如今,学前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受到了社会和各个家庭的广泛关注,这给我们的办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幼儿园园长,也因此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各种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并通过对其深入的琢磨和消化,促使自身的学校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从而让幼儿园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比如,我们可以参加一些有关幼儿园园长的学习培训活动,聆听有关幼教事业的各类讲座,也可以参观本地或者相邻地区的知名幼儿园,听取各幼儿园园长的管理经验介绍,并积极与各园园长同行对办园经验、管理方法、办园特色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如此,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得到开阔,见识得以增长,同时也能使我们受到深刻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进而为我们对学校进行管理注入新的生机与动力。

对此,笔者的感悟较为深刻,因为笔者也参加过不少大大小小有关幼儿园园长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学习,学到了很多有利于提升自身学校管理能力的思想观念,受益匪浅,如理解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了现代园长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懂得了幼儿园要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办园思想和理念,这为我们对学校进行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与动力。

二、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对幼儿进行直接教育的人,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一所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所以,作为幼儿园园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对于幼儿园办学质量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作用,并且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且具有爱岗敬业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管理学校的得力助手,为幼儿园办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充足有效的保障。

比如,我们可以积极组织教师培训,让教师集中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幼儿教学方面的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等,促使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另外,我们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如走入教师群体中,多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工作上的便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于有畏难、消极情绪的教师,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而是找到症结,对他们进行深入的思想工作,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再次,作为幼儿园的最高领导者,我们要懂得适当下放权力,使教师也有参与对幼儿园事务进行讨论的机会,培养教师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与安慰,如此,教师就会滋生出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中,这无疑为我们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展开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制定出完整的适合本园实际的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指的是规章制度。如果想管理好一个单位,就必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若想管理好幼儿园,使幼儿园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就得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所以,作为幼儿园园长的我们,就应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权利,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幼儿园能够正常运转。

比如,我们要在教师日常工作、教师教学工作、教职工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教职工、家长联系、考勤、奖惩、保育员岗位职责、安全等方面制定具体详细的制度,并要求全校教职工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也要以身作则,为广大教师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而积极践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此,便为我们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一所幼儿园成功的关键在于管理,而管理质量的好坏与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园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园长作为幼儿园管理的灵魂,必须努力承担自身的职责,通过对幼儿园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极大地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