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述职报告

新媒体述职报告

新媒体述职报告

新媒体述职报告范文第1篇

显然,黑格尔区分了认识科学(新闻学应该是“科学”之下的一门学科)职能的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从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得到它的定性,例如我们前面讲述的很多关于传媒职能的认识(主要是从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定性的)。另一种思路,抛开与其他事物关系的定性,而只从传媒本身来确定传媒的职能。

沿着第二种思路,关于传媒的职能的论述,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的传媒三项主要职能,以及查尔斯,赖特(Chades Wright)。补充一项职能,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

第一,对环境进行监测。这一条看起来很简单,不论你是党报党刊,还是自由主义的传媒,监测的范围、内容、角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所有传媒都有这么一个基本职能。也就是外面发生了重大的变故,如果这个变故涉及到你负责传播的领域,涉及你的受众利益和兴趣,你要及时刊登,向你的受众报告。没有报告,或者报告不及时,就是失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新近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你要不向你的受众讲述这个事实,就是你的失职。这是所有的媒体共有的一个基本的职能。因此,记者的角色当然应该定在监测环境、报告新闻这个基本任务上。

第二,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传媒及时发出信息,目的决不是火上浇油,加剧社会冲突。而是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情况,获得新的信息以后,调整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小到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人事关系,大到个人、团体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这是传媒的一个社会职能。比如,媒体发表了反对家庭暴力的新闻,那些家庭不和睦的人也许接受了这样的信息,会调整社会最小的单元――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的媒体发表了的讲话或视察活动的报道,实际上是为了建立或协调中央领导人和人民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媒体上刊播广告,实际上建立和调整着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某种关系。所有的媒体,尽管刊播的内容有所差异,但是最后的目的都是这样的,使社会各部分为了适应环境,不断地调整和外部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新的关系。

第三,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也是所有传媒都拥有的一个职能,往往是无意识的职能。因为你每日每时在播出、刊登新闻的时候,把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文化基因继承下来了,同时,可能也把文化的创新记录了下来。各国媒体的文化特征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别?原因是传媒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你会每时每刻使社会的文化遗产通过你的发表、播出代代相传。当然,这种代代相传是一种扬弃式的接受和传播。

第四,提供娱乐。当大家接受前三者的时候,如果传媒再相应地提供一些娱乐内容,能够使接受者带有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情。传媒的娱乐职能之所以能够在1958年提出来,就是因为二战后全球整体上进入了一个和平时期,尽管局部地区战争不断。这种情形下,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需要适当的娱乐,得到休整和放松。

在这四种传媒的基本职责中,第一条亦是记者角色的要点,其他几点是由传媒整体运作来体现的。经历了30年,我们已经有条件让记者的角色认知回到简单而艰难的角色认知上。随着社会结构的完善,原来附加给传媒的各种不堪承受的“重任”,以及对记者职业的过高要求,应该由相应的党政部门和社会团体,以及职业教育家、专业学者来承担,记者主要角色,是向公众及时、客观、全面的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角色能够担当好,遵循职业道德,让公众满意,就是好记者。

新媒体述职报告范文第2篇

一、成书背景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大众传媒产业的集中和垄断趋势日益加剧而公民的表达权却逐渐丧,一些新闻批评家对此现象表示谴责,联邦政府借助最高法院的多项裁决对报刊商业运作的很多方面实行管制措施。出于对媒体所有者人数越来越少的担心,1942年,《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R?卢斯,邀请时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罗伯特?M?哈钦斯等组建新闻自由委员会对新闻自由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调查。1947年,该委员会发表了先后九易其稿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该报告叙述了新闻自由出现的问题与原则、问题产生原因与表现以及问题解决的建议等;同时,该报告也鼓励推行报业自律制度,以期构建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二、章节分析

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共分为七部分,其中包括按照提出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撰写的六章及一个关于新闻自由原则概述的结语。

第一章“问题与原则”包括了三小节,分别描述了美国新闻界在享受新闻自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对原则与当前状况下应坚持的原则。文章开篇即肯定了一个令人咂舌的问题“新闻自由是否处于危险之中”。同时又指出这是因为随着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新闻界的发展,公民对其依赖性增强但通过其进行表达观点的比例却逐渐降低,而新闻界的使用者不仅不能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还不时地从事受到社会谴责的种种活动,如此发展下去,新闻机构必然会收到管理或控制。

第二章“要求”列举了当代社会对传媒的五项要求,这些源于媒体经营者的工作实践的要求构成了测量传媒表现行为的标准。该委员会认为:(1)媒介的报道应该准确、客观且完全真实;(2)大型大众传播机构应将自己视为“一个交流评论与批评的论坛”;(3)传媒要实现“对社会组成群体的典型画面的投射”以防止受众对报道主体形成刻板成见或意见;(4)大众传播机构要通过“对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呈现与阐明”而对人民产生教育意义;(5)传媒要使大众能够“充分接触当日消息”,因为现代工业社会有着巨大的消息需求。

第三章“传播革命”首先强调了科技发展通过更新工具促进了大众传播的发展,同时新产业社会的发展也有赖于大众传播机构提供的服务。技术革命不断促进大众传播的种类和数量的持续增长。但该报告认为大众传播数量和种类的增多不一定会增进人们的相互了解,相反还有可能会给强化偏见类报道带来更多的传播途径,因此,大众传播机构应该充分而负责地恰当使用心性传播工具。

第四章“自律”在肯定美国的新闻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提出了对美国新闻界所享有的自由的最大威胁即没有满足当时社会的需求。这一章分别从媒介选择新闻、受众对新闻界的压力、业主的偏向性、广告对新闻界的影响等方面详述了美国新闻界的问题。为此,委员会提出了新闻界应进行相互批评等建议。

第五章中,委员会在首段再次提出了“新闻界应该自觉承担起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的建议并通过对新闻界已有行业组织的分析肯定了新闻界实现自律的可能性。委员会以对新闻界包含电影、广播、报纸、图书和杂志等的定义为划分依据分别分析了这些新闻界分支的行业组织。此外,委员会提出了建立职业组织、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新闻记者职业理想和态度等改良建议。

第六章“怎么办”属于方法论式章节,委员会以“政府(包括法院)--新闻界自身―公众”为主体进行分组,分别阐述了相互作用的三者在维护新闻自由以构建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在委员会提出的13条建议当中,鉴于新闻自由总是被认为与政府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关于法律行为的建议被置于首要地位。

三、承担责任:遏制虚假新闻的产生

新媒体述职报告范文第3篇

当前,各国普遍认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其中,科技记者在科学普及、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直接而重要的角色。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白川英树先生认为:“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里,大众是需要科普知识的,而媒体是传播科普知识的最好的渠道,所以进步的社会需要科学报道和科学记者,这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准。”①加强科技记者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记者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2007年6月1日,新华社率先发表了题为“专家建议加强我大众媒体科技传播能力”的报道。同月,中央领导李长春、刘云山先后对此文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带头加强科技新闻的宣传,从采编队伍结构,新闻节目的结构、版面、栏目的安排等各方面全面加强,提高国民的科技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2011年,中央六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对我国目前科技新闻宣传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工作安排都有深入的思考。早在1987年4月17日,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钱学森在全国科技新闻研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优秀的中国科技记者要考虑的几个问题》,详细分析了当时我国科技记者政治思想能力不强的现状,并明确提出科技记者职业素养所须具备的条件: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局,懂得现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全局,懂得我国科技新闻报道的要求,懂得不断学习提高。原副部长滕藤也曾谈到如何提高我国记者的科技素养情况,②同时对当时的科技媒体报道作出基本评估,围绕这些报道特别强调提高记者的科学素养要有个过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相较我国中央文件及有关领导对科技记者职业素养的宏观探讨而言,科技记者自身群体也开始了对自我职业素养的研究。很多新闻工作者结合工作环境,从不同视角分析科技记者职业素养面临的问题。吴开流通过探讨我国科技记者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如何使自己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主要就当时科技记者的某些突出的问题进行描述,认为科技记者既要补充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也要在报道科技事业发展新闻的同时关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③韩松结合我国科技新闻的变化发展,从科技记者的转变情况出发,提出个人看法。金振蓉从科技记者的生存现状入手,探讨科技记者面临的挑战,提出要注意综合素质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董瑞杰对目前虚假或半虚假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所在的同时,对提升科技记者基本识别力也提出建议。王握文具体阐明了四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李洁尉以四个不同角度对科技记者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开展深入探讨。朱江从“茶水发炎”事件引入对和谐社会中科技记者角色功能的思考,概括认为和谐社会中科技记者要努力成为社会矛盾的疏导者、崇尚科学的实践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和谐文化的建设者。不少科技记者以具体问题为契合点,对科技记者职业素养的研究提出直观的思考。蔡名照把科技记者与其他记者相区别,以亲身与著名土壤专家熊毅教授的交往为例,分析科技记者应具备的三种素质。姚诗煌列举国外科技媒体同行发表的科研成果,用自身参加科研课题为例,阐明掌握科技知识是科技记者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有效助推力。

与此相关的是,学界对科技记者职业素养的理论研究,普遍聚焦于创作科技报道的水平质量、评价介绍科普作品等领域。也有一些研究学者对科技记者的职业素养开展过专题研究。吴月娥等曾对媒体科技记者现状及进行了分析,在其开展的“关于科技报道的受众需求”和“科技传媒的现状”两项调查结果基础上,认为目前最大问题是记者队伍呈结构性缺失状态,并就网络领域一些突出问题提出对科技记者素质的五项特殊要求。吴麟也论述过我国科技记者“结构性缺失”现状,以SARS科普文章报道、科技报道的炒作、冷落两极失衡表现及“求怪”科技报道的泛滥等方面,深入探讨科技媒体工作者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办法。还有一些学者对国外科技记者职业素养进行了考察。吴汝康以美国的科技新闻报道为例,详细介绍国外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方面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金冬雁通过介绍国外科技记者在美国CDC就甲型H1N1流感召开记者会上的互动提问,反映出国外科技媒体部分同行的科学专业素质,以上都为提升我国科技记者职业素养提供了横向同步的对比参考。目前,国内较少专门开展针对全国范围内科技记者职业素养的调查,只选取过一些省市的部分科技记者进行分析。1995年以“播撒科学的种子——科技新闻工作者工作情况调查”为题发表系列研究报告,对部分科技新闻工作者作了六方面研究,通过个案以问卷回答的方式公布了部分调查结果。④2007年北京市科协对部分中央重要新闻媒体和北京市属主要新闻媒体开展为期两个月调查,2008年以“关于中央媒体和北京市主要媒体科技传播能力的调研报告”结题完成调研报告,这是中国媒体科技传播能力的首个初步调查,但只选取报纸、电视台和网络三种媒体开展考察。2009年北京市科技记协再次组成调研组,以“首都科技记者编辑队伍现状及传播特点和建议”为题继续调查,先后发表1个总报告和5个系列分报告,其中包括“报纸媒体科技记者、编辑现状调查及建议”、“通讯社科技记者、编辑队伍现状及政策性建议”、“广播电台科技记者、编辑队伍现状分析”、“电视行业科技记者、编辑队伍现状分析”及“门户网站科技编辑队伍现状分析”等方面。

综合来看,通常是将科技记者与普通媒体工作者交叉起来探讨研究,对我国科技记者职业素养的专项研究较少涉及,在科技记者如何结合业务工作、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也缺乏系统的论述,我国科技传播报道的经验教训还尚待深入总结。从长期来看,今后亟待开展对我国科技记者职业素养现状更综合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研我国当前科技记者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科学素质、专业水平等情况,多方位、多角度详细分析我国科技报道的现状及科技报道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从而更科学合理地提出我国科技记者职业素养的可操作提升路径与相关对策建议。

新媒体述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闻界;新闻自由;责任

中图分类号:G 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75-01

一、成书背景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大众传媒产业的集中和垄断趋势日益加剧而公民的表达权却逐渐丧,一些新闻批评家对此现象表示谴责,联邦政府借助最高法院的多项裁决对报刊商业运作的很多方面实行管制措施。出于对媒体所有者人数越来越少的担心,1942年,《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R・卢斯,邀请时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罗伯特・M・哈钦斯等组建新闻自由委员会对新闻自由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调查。1947年,该委员会发表了先后九易其稿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该报告叙述了新闻自由出现的问题与原则、问题产生原因与表现以及问题解决的建议等;同时,该报告也鼓励推行报业自律制度,以期构建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二、章节分析

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共分为七部分,其中包括按照提出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撰写的六章及一个关于新闻自由原则概述的结语。

第一章“问题与原则”包括了三小节,分别描述了美国新闻界在享受新闻自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对原则与当前状况下应坚持的原则。文章开篇即肯定了一个令人咂舌的问题“新闻自由是否处于危险之中”。同时又指出这是因为随着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新闻界的发展,公民对其依赖性增强但通过其进行表达观点的比例却逐渐降低,而新闻界的使用者不仅不能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还不时地从事受到社会谴责的种种活动,如此发展下去,新闻机构必然会收到管理或控制。

第二章“要求”列举了当代社会对传媒的五项要求,这些源于媒体经营者的工作实践的要求构成了测量传媒表现行为的标准。该委员会认为:(1)媒介的报道应该准确、客观且完全真实;(2)大型大众传播机构应将自己视为“一个交流评论与批评的论坛”;(3)传媒要实现“对社会组成群体的典型画面的投射”以防止受众对报道主体形成刻板成见或意见;(4)大众传播机构要通过“对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呈现与阐明”而对人民产生教育意义;(5)传媒要使大众能够“充分接触当日消息”,因为现代工业社会有着巨大的消息需求。

第三章“传播革命”首先强调了科技发展通过更新工具促进了大众传播的发展,同时新产业社会的发展也有赖于大众传播机构提供的服务。技术革命不断促进大众传播的种类和数量的持续增长。但该报告认为大众传播数量和种类的增多不一定会增进人们的相互了解,相反还有可能会给强化偏见类报道带来更多的传播途径,因此,大众传播机构应该充分而负责地恰当使用心性传播工具。

第四章“自律”在肯定美国的新闻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提出了对美国新闻界所享有的自由的最大威胁即没有满足当时社会的需求。这一章分别从媒介选择新闻、受众对新闻界的压力、业主的偏向性、广告对新闻界的影响等方面详述了美国新闻界的问题。为此,委员会提出了新闻界应进行相互批评等建议。

第五章中,委员会在首段再次提出了“新闻界应该自觉承担起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的建议并通过对新闻界已有行业组织的分析肯定了新闻界实现自律的可能性。委员会以对新闻界包含电影、广播、报纸、图书和杂志等的定义为划分依据分别分析了这些新闻界分支的行业组织。此外,委员会提出了建立职业组织、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新闻记者职业理想和态度等改良建议。

第六章“怎么办”属于方法论式章节,委员会以“政府(包括法院)--新闻界自身―公众”为主体进行分组,分别阐述了相互作用的三者在维护新闻自由以构建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在委员会提出的13条建议当中,鉴于新闻自由总是被认为与政府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关于法律行为的建议被置于首要地位。

三、承担责任:遏制虚假新闻的产生

通过对《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的内容梳理,笔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新闻界的新闻自由并不是一种特权,而是一种附带义务的神圣权利,而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是大众传播良性发展的有力推手。该报告中的很多论述对于当今中国新闻界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尤其在如何杜绝当下中国虚假新闻方面。

通过阅读并参考《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的理论与观点,为有效遏制虚假新闻的产生,笔者建议新闻从业人员坚持以负责的态度从事新闻传播活动:1.记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对事件进行查证的主动性以最大程度地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2.新闻机构内部要严格把关并针对虚假新闻的制作形成内部惩处机制。3.新闻单位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向受众普及与媒介相关知识以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增强其对于新闻事件的辨别能力和信息需求方面的情趣。也只有新闻从业人员在坚持责任意识并以责任意识指导自身行为时,虚假新闻才有可能失去产生的动力与机会,进而媒体才能更好地塑造自身形象并增强自身的公信力。

新媒体述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忠诚观 分析 思考

关于新闻的客观、真实问题。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的讨论都已经相当的多。一度地,新闻工作者被视“把关人”。实际上,当新闻工作者做出是否刊播一则报道的决定的时候,他们就做出了向谁效忠的决定。

一、乔赛亚・罗伊斯的忠诚观

在西方文化中,关于忠诚的最早论述见与柏拉图所著的《苏格拉底是审判与死亡》。在柏拉图的《斐多篇》中,苏格拉底面对那些对自己的指控,毫不动摇地以对庄严的神授真理的忠诚作为自我辩护的基础。在《斐多篇》英译本中虽然没见到忠诚这样的字眼,但这片文章的整个基调就是对忠诚的绝好颂词。表现了一种为信念而死的意愿。而社会契约论者托马斯・霍布斯②认为上帝并不是唯一值得忠诚的对象。在他关于国家理论的历史著作《利维坦》中,霍布斯提出忠诚是一中社会行为,是人们赖以形成社会契约的核心,且社会契约是政治社会的基础。不仅如此,比柏拉图更值得称道的是,霍布斯认为忠诚是有限度的,比如对统治者的忠诚止于继续这种忠诚将导致一个臣民死亡之时。霍布斯指出忠诚的非唯一性,认为人们有多种多样的忠诚甚至是相互对抗的忠诚。由此可见,既然存在相互对抗的忠诚,那么在特定的时刻,就必须做出选择。

美国哲学家乔赛亚・罗伊斯将忠诚定义为一种社会行为:一个一种信念的自愿、实际、全心全意的奉献。他鄙视那些为获取报道不惜任何代价,只忠于自己的记者。同时罗伊斯认为忠诚是一种选择的行为,因为实际上不做选择便意味着抛弃了忠诚。忠诚与忠诚的能力是一种美德。可以在对信念的不断奉献中得到加强。例如,新闻工作者的忠诚应当与自己的读者的忠诚和谐一致,广告商的忠诚既不应当与客户的忠诚,也不应当与消费者的忠诚和谐一致。罗伊斯还认为,对忠诚的真正理解使人们能够断然拒绝不道德的信念,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不同的忠诚之间难以选择,而是不能坚持已经选定的忠诚。能够支持忠诚的信念有一种“超个人”的品质,这一点在人们成为社区组成部分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当广告商把自己的角色视为信息的提供者也即为明智的消费者提供做出选择所需信息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符合伦理的忠诚。但实际生活中常常并非如此,因为广告商要顾及自己的忠诚是否会和客户一致。这就必然使广告商不得不在消费者和客户之间做出选择。选择的最终结果常常是后者,因为他们更看重帐本底线。在媒介市场化的条件的今天,媒介是生存常常是依靠广告市场的支撑,媒体实际上是把公众的时间出卖给广告客户,即所谓的二次发行、广告发行。那么是不是就必然出现新闻工作者的忠诚最终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忠诚相悖呢?

二、乔赛亚・罗伊斯忠诚观的再认识

罗伊斯的观点在许多方面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其一,一些哲学家认为,罗伊斯的忠诚观念过于简单化了。如果把忠诚作为道德的原则,那么可能会导致对不好信念的效忠的危险。例如,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否会忠于一个不道德的信念。如种族歧视、种族主义。新闻工作者作为生活在特点社会环境中的个体,是否会因为对自己某个信念的忠诚而无意识地选择便于支撑此信念的事实、人物、以及特定的时间和视角来组织自己的新闻报道,哪怕他自己的信念本身是不道德的、错误的。其二。罗伊斯并没有提供如何平衡相互冲突忠诚的方法。罗伊斯承认忠诚信念的多元性和忠诚相互矛盾的可能性,但他并没有给我们找到开启平衡之门的钥匙。在媒介的市场化运作下,广告客户与受众之间在对忠诚的表达与满足上的不同常常使新闻工作者陷入两难的境地。尽管二者的忠诚信念并非绝对的矛盾冲突,但二者关于信念的内容及内容的表达体现上常常有分歧。其三,罗伊斯的观点很难在多数人意见与少数人意见之间做出平衡。罗伊斯的忠诚观念可以激发人们坚持现状或遵从多数人同意的严厉原则,媒体不管是在新闻还是在广告上依然可能使用一些老套的观念来刻画某些社会群体,从而使不准确的形象似乎永存不灭。这些新闻或者广告之所以大行其道,只是因为它引起了多数人的兴趣,满足了一些人的眼球需要。用“刻板成见”的做法使这些社会群体真实的、客观的印象被排除。例如,在媒体上所表现的城市拾荒者。有的新闻报道中,城市拾荒者常常被固化为一个从事肮脏的工作且这些人常常是恶习满身的形象。拾荒者不仅仅是满身污垢而且有顺手牵羊、爱占小便宜的恶习。在中,城市拾荒者常常是有意识无意识地被记者镜头描绘成无知、盲从、麻木的看客。诚然这样的镜头并没有多少观赏性,但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电视机前的那些对自己生活现状并不满意的受众的心理需求。至少让他们这样的受众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感自不待言。

三、现代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有关忠诚问题及其对策

当一个人扮演某一角色时,他同时就担负起了伦理责任。“从传统上看,从属于某种职业就是被纳入某些其它行业不需遵循的行为标准”。记者或者说新闻工作者作为一种职业,有资格也应该成为一种有较高行为准则的职业。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认同并践行这一理念。例如,一位新闻工作者在被问及他或她以什么谋生时说: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而另一个则说:我为××报或者电视台工作。不难看出,第一位说话人是一名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从业者的职责的新闻工作者。尽管这句句话只是表明他对薪水的忠诚。可以预见的是,第一位说话人会忠于社会对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期望,而第二位就很难说了。

由于新闻工作者在社会扮演角色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他们有一个尤其重要的职责,即他们比大部分职业更有责任讲述真相。但这与新闻事业作为一种职业所要求的专业主义精神似乎正好冲突。专业主义鼓吹者坚持认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自治特权和财富,即新闻工作者可以不受束缚地做符合自己利益和立场的新闻报道。换言之,新闻工作者在做新闻报道时更多地是忠诚于自己所属媒体的价值理念、审美情趣和利益取向。在制作新闻报道时真正成为把关人,具有超个人的主观性和支配性。尽管专业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具有实质上的正面性,我们一般都在反对专业主义,但我们依然提倡专业精神。由此,新闻工作者在忠于职业与忠于真理之间便面临着挣扎与选择。形象地说,新闻工作者的大脑和肚子在进行着艰难的斗争。

相互矛盾的忠诚这一问题在媒介市场化趋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一个市场化较为成熟的媒介里,媒介从业人员都是在为一个文化企业而工作。他们对该企业主负有某种程度的忠诚。但在这里,忠诚往往是空洞的甚至是单向的。现代企业常常要求雇员忠诚,但是很少愿意告诉雇员企业的忠诚或职责是什么。很明显。媒介从业人员对媒介企业的忠诚能促进该媒介企业的利益获得。但媒介企业对其雇员――新闻工作者却不具备同样的忠诚。在今天,许多以媒介作为被告的新闻官司在媒介败诉之后最直接损失的往往是新闻工作者。在这个意义上来看,忠诚比如有悖一方的利益,是一种单向度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