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班建构教案

中班建构教案

中班建构教案

中班建构教案范文第1篇

一、案例展示

教 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 题:原电池

课 型:新知识教学

案例形式:教学设计――原电池工作原理

二、案例的分析

“原电池”在学生头脑是一个陌生的科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很有可能存在相异构想,对于“原电池

”的教学,关键是帮助学生构建起“原电池模型”。教学处理方式对学生原电池模型的建构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本研究以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切入点,来探讨教学对于学生“原电池”学习的具体影响。选择高二年级两个水平相当的理科重点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处理讲解“原电池及其应用”整节知识。(教学设计1、2分别对应的授课班级称为实验班和对比班)

教学引入: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指出讨论的相关内容。[2]

实验班从能源的角度引入,直接引入原电池的概念

对比班是从趣味电池出发,为建立原电池模型作铺垫。

教学环节1:是帮助学生构建原电池模型。

实验班引入“盐桥”模型,围绕“电流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构建的模型比对比班更为本质,思维的关注点在于正负极可能发生的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果。

对比班则围绕“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班建构的模型是出于宏观层面的,具体的落脚点是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模型所提供的材料

教学环节2:均是为了使学生巩固上一环节构建的原电池模型,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书写电极反应,认识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同时明确Fe―NaCl―C模型的电极反应,为讨论钢铁腐蚀打下基础。在实验班中,增加了对Zn―ZnSO4ZnSO4―Cu模型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盐桥”模型[3]

三、教学效果的测查结果与分析

1.测查工具

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均采用了相应的测试题对两个教学班进行了测查,实验班和对比班使用的测试题是相同的。测查一共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是测查学生对于基本的原电池模型的分析能力。测查的时间是学生学习完第一课时,在第二课时正式讲新课以前,测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不同的教学处理下建立的原电池模型在分析简单原电池问题上是否存在差异。(见测查问卷1)

第2部分是测查学生应用原电池模型分析金属防腐措施的原理。测查的时间是学生学习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整节知识以后。测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于生活中与原电池原理密切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准确抽提出原电池模型,分析电极以及电极反应,并且进行正确描述。[4]

2.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讨论

关于学生对于基本原电池模型分析能力的测查结果及其分析讨论

测查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比班对于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均正确率很高,正确率在85%以上,对比班的结果要略好于实验班。对比班在判断Fe―H2SO4―Cu 模型、Fe―H2SO4―C模型和Zn―CuSO4―Cu 模型的正负极时正确率达到了100%。在书写电极反应的正确率上,实验班要明显好于对比班,1、2、3、4组电池的电极反应书写,正确率实验班分别比对比班高出了6.8%、12.6%、38.9%和26.8%。同时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同学只要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一般都可以把相应得电极反应书写正确,而对比班尽管很多同学可以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但是当中的很多同学并不能写出相应的电极方程式。[5]

在对比班的教学处理中,详细讨论了原电池构成的基本条件,对于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时候,明确得出了“活泼物质作负极,不活泼物质作正极”,通过这个结论,对比班的同学因而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比较电极物质失电子能力的差异性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班的同学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时,由于在教学处理中没有出现“活泼物质作负极,不活泼物质作正极”这样的结论,学生不可能以此直接作为判断依据。实验班学生的判断只能是依据于对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的判断,分析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分析在两电极发生的变化,从电流的方向判断出正负极。[6]

中班建构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务员培训;品牌创建;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34-02

国务院年前并于今年1月1日施行的《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对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的培训教学工作规定了明确的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以政府工作为主题,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培训体系”。现在的问题是:新时期新阶段的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教学工作如何科学发展、如何突出特色?本文试以安徽行政学院在公务员培训中积极创建品牌项目的实践成果为例,就培训品牌对整个公务员培训教学的牵引示范、作用,以及品牌创建中应把握的关键环节问题,做一点探索性论述。

1品牌培训特色及其对整体公务员培训教学的引领与示范效应透析

1.1关于培训品牌概念的初步阐释

品牌本来是特指著名产品的牌子。由于其“名牌产品”的涵义,诱使各行各业的人们在消费品的生产和流通活动中,自觉自主地以创建名牌来带动和推进其他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因此企业界对物质产品的品牌建设已风靡全球;而管理界的品牌创建也已风生水起。公务员培训的品牌创建尚属新事物,但生机盎然、催人奋进。

从安徽行政学院创建公务员培训品牌的实践体会说来,可以初步认定。公务员培训的品牌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培训载体(培训对象、班次、规模)稳定、培训理念先进、运作程序规范、模块设计科学、整体效能较高、美誉度与知名度凸显、便于可持续发展。

1.2初创培训品牌的突出特色

1.2.1载体稳定

该院的正处级公务员班连续举办了10期,副处级公务员班连续举办了21期,省直单位二级机构负责人班连续举办了34期,每期的培训学员都稳定甚至超过计划调学的人数。这三种培训班的连续、成功举办,共培训处级公务员2200人次以上。如此规模型、连续性、准品牌的培训项目,为品牌班创建构筑了稳定的载体。

1.2.2培训理念先进

对上述准品牌班次的施训方案设计,一开始就建构在现代成人教育理念和世界性培训成果的共享模式之上。比如:培训方案设计实用化、教学内容模块化、培训流程规范化、绩效测评信息化等。凡参训过的学员无不感受到“拓展了新视野、步入了新境界”。

1.2.3培训流程完整、运作程序规范

在上述准品牌班的培训教育上,形成了一整套实效化作业流程:从需求调查、公布课程菜单、组织学员“破冰”到角色转变、教学方案设计与优化、课堂互动手段运用、培训成果展示、异地教学模式遴选、培训效能评估机制以及师资选聘机制、班级管理机制、第二课堂运行机制等等,每道“工序”都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加以保障。因此学员一致认为:施训中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科学有序;既有“功课压力”,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令人难以忘怀”。

1.2.4培训课程模块化、菜单选择“双向化”

在培训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上,坚持按照对象与需求变化,各个不同班次设计不同的模块。所有课程模块以两份菜单形式(大菜单和小菜单)向学员展示,供其选择。大菜单是多数人选定的主体性课程方案,小菜单是少数人的自选(选修课)课程方案。效果较好、较为成熟的是大菜单模块操作。这套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模式,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肯定。在该院接受过培训的省直处级公务员在奔走相告中,几乎都要谈到一条雷同的体会:“强能力要得到行政学院去(培训)!”

1.2.5教学模式互动化,调动两个积极性

该院专任教师在上述准品牌班的培训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互动互通”模式。一是使教员和学员融为一体,二是使学员和学员融为一体;相互配合、共为主体,诱导学员主动学习、享受培训,从而诱发学员的思维活力和创新灵感。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是经过事前精心设计与策划的:包括开训前对整个课程体系的“互动化”设置,形成“大互动”格局(整个课程安排中,由学员自己动脑、动身、动笔的课目要占60%以上)与“小互动”形式(每次授课中的教学互动)交相融通的活跃氛围。不少学员们反映:“在这种培训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员的界线模糊了,但每一个人的动力和压力都增强了,十分便利于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令你非积极、主动参与不可!”

1.2.6美誉度与知名度扩散

基于上述的特色培训与教学模式;因此该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公务员正处长、副处长、省直单位负责人的培训班,育才效益社会影响与日俱增,在省内干部培训院校中声誉雀起、广受好评。这从省干训调学部门的反馈信息和本院培训机构跟踪调研的大量汇总信息中都得到了充分证实。从而为安徽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事业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播下了深厚的品牌文化基因。

1.3品牌培训对整个公务员培训的示范作用

1.3.1从满足学员培训需求的最大化,可见其对整个公务员培训需求满足机制建设的引导、示范功能

品牌班的培训教学能同时满足三大需求(一是学员的岗位培训需求,二是用人单位的培训需求,三是干部主管机构的培训需求。这三大培训需求。其中以满足第一个需求为主,兼顾第二与第三需求的满足。该院的品牌初创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了“以用为导向,以强化素质与能力为核心,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的施训原则,学员的岗位需求得到满足了,培训目标也就是说基本实现(另两个趋同性需求也得到满足)了。

1.3.2从品牌班特色课程方案设计,看其对整个公务员培训特色学科体系构建的示范功能

1)其先进的培训理念,足以引领整个公务员培训教学事业的观念更新。

2)规范化的教学程序、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更加彰显行政学院既有别于普通高校的“传知”、又不同于党校的“洗脑”的独具特色的“强能”特色。

3)特别有利于引导公务员培训更有针对性地突出对公务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两大核心能力的强化功能。

1.3.3品牌班教学的特色范式,具有提升整个公务员培训效能层次的师范功能

1)由其课程菜单的“双向”化特色,有利于整个公务员培训中“以人为本”、双向选择、突出主题、专题互补、丰富多彩。

2)高度的教学互动模式,可以在整个公务员培训教学活动中推广应用,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激发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增强整个公务员培训机制的生机与活力。

3)其“模块出题、课程唱戏”的特色教学机制中,既有创新理论、难点突破、热点解析,又有区域发展决策研究、政策执行能力的拓展等鲜活教研内容;又加上高素质团队型教师的特色执教。使整个公务员培训事业展现出更为广袤的发展空间。

当然,该院的品牌创建还处在初创阶段,前进中还面临着许多体制内、外的瓶颈制约;公务员培训的品牌创建任重道远。

2把握好公务员培训品牌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2.1确立公务员培训中的品牌教学基本范式

2.1.1遵循三大培训教学原则

1)合法、合理、合情性原则。公务员品牌班的教学首先要合法:必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必须符合公务员法的精神。同时要合理:必须体现政府宗旨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职能转变要求。还要合情:既要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又要落实好中央关于干部培训教育应“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规定。保证整个培训教学活动在法理情的有机融合中顺利开展,最高程度地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与执政能力。

2)规律性原则。在公务员培训品牌班的教学活动中,应严格遵循现代成人教育规律、公务员培训规律、学习型领导干部的成长规律。体现这些基本规律的公务员培训品牌班教学方案设计,就要卓有成效地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与决策执行能力;打造地方政府中的高效能中层领导团队。其教学流程中至少应包涵:专业化的培训方案设计;优化配置的师资结构;开放性的教学理念;互动化的教学手段;优质化的综合效能。

3)科学性原则。公务员培训的品牌班教学活动,须在五大要件的基础上实施。① 全面、及时、准确、有用的培训需求信息。② 以需求信息为基础,以实用(有用、能用、好用)目标为导向,以激发和培养行政服务能力为内核的教学方案设计机制。③ 以培训方案为依据、以课程模块为牵引,动态优化的精干师资配置机制。④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学互动为主体,运用原理国际化、流程现代化、内容模块化、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为保障的多媒体教学机制。⑤以学员感受为基础要素,以培训计划实施的绩效为核心要素,以管理服务为辅助要素的教学效能信息机制。

2.1.2品牌培训课程(模块)设计的创新理念

在公务员培训品牌班课程模块的设计机制中必须确立一种特色理念: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人新我变、特人”。

由于学员需求的不断变化,品牌班的培训课程模块的更新成为了一项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教学改革机制。培训课程的整个模块一般由若干个相关学科性专题(如科学发展领导学、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层管理学案例、徽商文化与安徽崛起等专题)所构成。

这一机制由培训新课程的创新开发和老旧课程的淘汰出局两个部分的具体运行机制构成。其中主要是两个纬度的有效激励机制:①激励专家、教授积极开发三新(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模块;②激励专家、教授主动淘汰陈旧课程模块。

这一创新理念不仅要体现在整体培训方案的设计中,还应通过运行机制安排,使每个教员在教学实施中加以具体落实。从而保持品牌培训内容的“常变常新”、特色育人。

2.2品牌教学实施中的持续创新机制

要有效激励每个教员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切实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突出实效性,就要建构下面这么一套持续创新的教学运行机制:

1)课程菜单化:以主修课程、自选课程两大菜单展示教学的基本内容。

2)授课手段多元化:以讲授式、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现场观摩式等多元化手段交相并用,满足学员的多元需求。

3)教学样式系列化:拓展训练、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案例研讨、学员论坛、警示教学、异地教学、考试考查等等。

4)教学硬件配置当代化:符合教学场地功能化、讲授式教学多媒体化、学术报告视屏化、口语表达标准化、专题研讨情境化、总结交流图谱化的要求。

5)模块之间合成化:教学模块之间既相互关联又有一定独立性,既可配套操作也能单元实施,既可相对稳定又可根据需要调整、适时置换与更新。

6)教学实施互动化;教师以多样性角色扮演(原理宣讲、案例分析、情境模拟、演讲主持、视频演练、点评辅导、跟踪服务等),充分调动学员主动学习、享受培训、高度互动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成效的多元辐射。

2.3创新品牌师资评价的指标体系

抓紧建立、健全我院特色的品牌班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培训师)工作的评价指标制度体系,这也是打造公务员品牌班的配套软件之一。这一评价指标体系须突出体现其针对性、激励性、导向性、规范性特点:

1)针对性:针对公务员培训教学活动的实效考查,而设计品牌班教学人员和班主任的评价要素指标。

2)激励性:本着最大程度发挥教师和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力,而设计评价要素指标。

3)导向性:有了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就有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教学制度氛围、管理文化环境。

4)规范性:该评价指标系统的每一个评价要素都充分体现公务员培训教学与管理流程的内在规律、基本原理、基本程序与规则。从而以利达到令人心悦诚服的评价效应。

2.4优化品牌师资配置的激励机制

2.4.1名师优先配备制度化

品牌班的师资应是最强的培训师资,否则难以实现该班的教学品牌化效应。因此品牌班的师资配置优化制度建设,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的激励措施:①鼓励院内外名师、造诣深厚、创新力强的专家教授优先担任品牌班师资;②激励培训新人的脱颖而出。提供创新平台、用武之地、评估促进,激励现任优秀教师开拓开发新课程;③使顾全大局、退出讲坛的老教员苦有所乐、劳有所得。

2.4.2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师资结构

与一般干部培训班“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师资结构相对而言,品牌班应当建设“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师资结构。

其“专兼结合”主要指(院内与外聘)教师的两种身份来源;其“以专为主”则主要是指培训教学的专业化研究与学术造诣精深纬度――对品牌班的授课教员“不求所有,只求所用”,前提是该教师必须具有品牌教学所需的专题研究成果、课件资料、特色手段、保效措施等优质资源。

2.5构建品牌班教学效能评估的信息化机制

2.5.1实现教学实效评估的专业化

进一步健全专业化运行规程与机制,彰显教学实效评估的激励功能。

2.5.2实现教学实效评估的制度化

更加严格地遵循现代成人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规律,进一步健全品牌班教学实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要素体系、数据链条。从而提升教学实效评估工作的制度化水准。

2.5.3提升教学实效评估流程的科学化

依据品牌班培训教学计划的教学内容、模块组合及实施要求,进一步健全效能性更强的评估流程与数据采集规范。

2.5.4实现教学评估反馈机制的信息化

通过评估机构与人员按照上述“三化”规范实施,信息化(数据化、电子化、网络化)地完成教学实效评估信息的汇总与反馈工作。使教员、培训机构负责人、主管机关负责人和学员及其所在单位领导,都能在第一时间获悉教学评估结论信息。以便转入下一轮品牌培训教学的优化设计工作,实现品牌培训的良性循环、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学习贯彻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1月版.

[2]彭妮・哈克特著.培训实践, 陈菲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中班建构教案范文第3篇

要真正实现这些功能,关键在于电子教档的设计和构建,我认为构建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电子教档”要包含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档案

教师的个人信息能直观清楚地反映出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学习情况,可以为其专业化成长的趋势作出预见。因此,个人基本信息应该包括:姓名、年龄、毕业时间及所学专业,最高学历学位,教师资格任职证书,专业技术资格级别及相应聘书,所教科目及从教年限,课程性质及课程责任,教师对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介绍,工作简历记录,个人特长等。随着成长过程中认识的不断深化,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也会有一定发展和变化。教师自行设计、自主安排“电子教档”,可以真实、个性地记录这个过程。

教学信息档案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学信息档案能够完整地展示教师的教学成长历程。教师可以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信息进行规划分类,如分为教学前信息、教学实施信息和教学后信息。教学前信息中收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备课内容、教学资料和课件;在教学实施信息中收集教学的影像资料、课堂作业、教学进程;教学后信息主要收集教学反思。有的内容每节课都要收集,而有的内容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收集。教师以电子教档的形式,多方位地收集自己的教学资料,积极关注自己的教学,不但积累了教学资料,而且提升了教学能力。

班级管理档案

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场所,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阵地,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很重要。班主任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管理电子档案,用来收集班级常规管理专题、班级管理重点内容、师生交往等资料。其中包括:班级管理计划、班级纪律、学生日常规划、班级主题活动、师生交谈和家长交流活动内容等。

个人成长档案

个人的专业学习和思考有计划地安排,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促进。在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中收集要参加的培训、要阅读的书目、计划要听的课程和计划进行的研讨等资料;在个人学习情况记录中收集所读书目、学习笔记、报告记录、个人心得、教学工作总结、个人成长总结等资料。在个人成果记录中可以收集获奖证书扫描图片、获奖录像课影像、获奖论文、学生成绩记录、指导学生获奖情况等资料。这些工作业绩充分证明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档案

教师要搞好教学工作必定要进行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师收集参与的课题及研究活动记录、发表的教研论文等,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教学评价档案

关注评价可以使教师主动审视自己的专业成长,并不断改进自己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梳理阶段工作的自我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学校管理者的评价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不同视角、内容各有差异的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醒教师对自我进行审视和思考。

中班建构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课堂翻转;共生形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学案导学”起源于国内,是本土化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起源于国外,是引进来的洋教学方法,它们依据自身特点呈现出不同样态,但从教学的本质价值观来看,它们的相似性还是非常的高的。 “学案导学”和“翻转课堂”都是对传统教与学的改革,就可以基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教学需要的本来结构,来着重分析它们的相似度,深入剖析它们的限度,从而为实际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共生创造条件。

一、两者共生的理论支持

在新的课改要求中,要求建立联动的课程和教学理论结构。教学与课程本身的关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课堂教学一线中一直都是人们讨论不休的中心点。其中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一是二者是包含和被动包含的关系;二是认为它们是同水平关系;三是二者是独立的关系[1]。

所学课程与教学方法从二元的思想度量看,两者表现出更明显的是以分离与整合的关系。当代教育中的两元论提法是造成二者分离的认识论基础,这种认识分厂广泛的历史背景和现代系统的支撑。即“教什么知识”和“如何教知识”的“授课内容与授课过程”和以“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的两元论[2]。但对教书的实质来说,师生间的指导学习理论说,主体间接性是主与体之间在语法和行为上相互对等、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实时对话交流沟通,是不同主体见的基础见解,二是在不同个体在共识表现中表现出特别突出的一致性 [3]。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高,且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多年来,众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多的研究,比如河南工学院的的唐一炜提出了“项目驱动”的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实验教学的改革;浙江大学的李毅将虚拟仿真平台应用在各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项目团队;北京理工大学的黄立新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 [4]。

众多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教学的主题还是学生。2015年秋季,平顶山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结合滑县一中、章鹿市一中和宝丰一中共建课题组,共同研究导学案和翻转课堂的结合度,并希望将研究成果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验证。引入两个教学方法,有多位教师实践教学改革,大多进行的是文科方向的课程改革,本研究针对中学课程设置的特点,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研究了导学案和翻转课堂在课程中运用。项目组在《信息技术》课程讲授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放在首位,综合应用多位专家的成功经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导学案和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

项目组以“导学案”文本为指导,把“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作为一种“新概念”教材的引入,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重构课堂。众多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教学的主题还是学生。平顶山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结合三所中学共建课题组,共同研究导学案和翻转课堂的结合度,并希望将研究成果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验证。引入两个教学方法,有多位教师实践教学改革,大多进行的是文科方向的课程改革,本研究针对中学课程设置的特点,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研究了导学案和翻转课堂在课程中运用。项目组在信息技术课程讲授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放在首位,综合应用多位专家的成功经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5]。在这个框架下,重构一个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的全新课堂结构,在计算机网络、全新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立视频平台,该平台以导学案为指导,达到学生、教师、家长的一体化教学,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到课外学习的一个很好地延伸。

项目组在2015学年下半学年,分别在三所改革试点学校进行试点研究,分别选取一个实验教学班,在该班级的信息技术课程,采用导学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前期,项目组认真分析信息课程新课标的要求,邀请课程专家共同完成课程导学案的制定,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完成了翻转课堂所要求的微课制作,并完成微课分发平台的制作,选取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开展后续的研究。实验班授课老师就是正常安排的授课老师,这些老师除了担任实验班教学任务外,还担任对比班级正常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对比试验班级教师条件一直的情况下,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的班级表现出不一般的教学活力。在一般的上课开始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初步调查,要进行知识点的内容的分析,学习达到的基本目标,其中要注意的重点、难点,上下文知识如何连接关系,制作教学视频微课。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通过视频平台,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课下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家长通过导学案、平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可以进行课前抽查和二次准备。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学生课下已经初步学过了内容进行授课,该授课重在答疑解惑,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通过课下的学习,对知识点有所了解,带着疑问进课堂,注意力集中,自己也感兴趣,通过老师的进一步讲解,和同学间的交流,把疑问揭开,加深的印象,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个是项目最重要的意义[6-7]。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不仅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吸收内化、检测与应用的过程,而且促教学生与家间的有效互动,同时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可持续循环。

通过实验所取得的经验,依据“导学案”为指导,将翻转课堂所制作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形式教学素材的介入,重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试点经验并且在试点教学的基础上建立示范点,结合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将新的参与主体联系起来,完成新型的协作竞争体系,构筑示范联结影响效应,使更多课改行动者能够从理念到形式对其加以深刻理解,结合实际全面进行改革。

三、结束语

“学案导学”的基础是针对课程做好导学案,在正式上课前,将导学案交给学生自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课堂翻转”是将课程知识点做成微课的,让学生课前学习,课上交流。本文讨论二者可以有机的结合,如何建立用导学案指导微课的制作,课前交给学生学习,互相结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共生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启亮.释放本土教学思想的生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1(2):29-35.

[2]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突围记[EB/OL].http://.cn/educationtoday,2013-10-11.

[3]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聚焦教育变革――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的讲话[EB/OL].http:///ad/new/2011-10-09.

[4]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5]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中班建构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专业;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32-2

0 引言

相对于其他义务教育的文化基础课程,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理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加之目前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数学素质与能力不强等原因,致使数学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笔者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发现,一旦学生转变了学习的态度,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终身受益的实用工具,它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息息相关,就可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学习引入一种良性循环当中。本文以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数学教学为例,探讨中职数学教学采用应用取向教学的适应问题。

1 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调查可知,对于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最重视的依然是技能的学习,目的是为就业打好基础。学生更加渴望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联系,希望数学知识为专业学习做铺垫。若数学教学能投其所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专业等有C结合,师生合作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则有望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 建筑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实验过程与方法

2.1 实验准备

选取该校2013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1204班为实验班,1205班为对照班。两个班级的人数、男女比例(没有女生)相当,入学时的水平测试成绩及优、中、差生的比例分布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

2.2 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前测,数学水平测试的成绩(试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初中常规的数学题目,满分100分; 第二部分为数学应用问题,满分30分)。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对两个班进行教学实验, 实验班采用应用取向教学,注重结合建筑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2.1 重构课程结构

重构前:《集合》 《不等式》 《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直线和圆》《数列》《平面向量》《空间几何体》《统计概率与初步》。

重构后:《空间几何体》《集合》 《不等式》 《函数》《三角函数》《直线和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统计概率与初步》。

2.2.2 重构课程内容(以《三角函数》为例)(表2)

2.2.3 开发教学案例

案例一:锐角三角函数――平面汇交力系平衡(忽略力的方向)

已知力,求它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力Fx和竖直方向的力Fy。

案例二:解直角三角形――力臂

画出以下各杆件中力F对O点的力臂,并求出力臂d (力臂:转动中心O到作用线F的垂直距离)。(图1、图2)

案例三: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及应用――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准备开挖水管沟渠,其横截面通常是梯形,须计算土方出土量,其开挖的理想形体是如图3所示。试计算土方出土量是多少?

案例四: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及应用――工程造价的简要计算

有一个花岗岩体纪念碑,受风雨侵蚀产生剥落,现决定刷涂新型保护涂料,工料合计每平方米单价250元,该刷涂工程造价为多少?若每平方米涂料300毫升,每桶涂料5升装,需要采购涂料多少桶?(尺寸如图4,单位:m,π取3.14,1升=1000毫升)

案例五: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筑物定位数据的计算

①熟悉设计图纸

②计算定位数据:

A、P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P=______

AP与AB之间的夹角:β1=36.9°(全站仪测出)

同理: DAS=_______ DBQ=________

DBR=_____(用全站仪测算出AB与AS的夹角β2, BA与BQ的夹角β3,BA与BR的夹角β4)。

第三阶段:后测,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试卷在常规数学题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学应用问题,总分为130分,其中基础题占100分,应用题占30分)。

2.3 实验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和后测的成绩进行处理分析。(表格中,N表示参加统计的人数,表示平均分,S表示标准差,Z表示Z检验结果。)

表3数据表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测无论是基础题还是应用题,其分数都不存在明显差异(Z=-0.237,Z=0.206,P>0.05),而后测的分数差异显著(Z=3.600,Z=3.207,P≤0.01)。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进步,其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应用取向的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参 考 文 献

[1] 欧阳洪波.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及数学应用取向教学模式研究中[D].东北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