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修团队总结

研修团队总结

研修团队总结

研修团队总结范文第1篇

一、“聚力共成”的三类研修团队

随着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和中小学教学规模的发展,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一校之限,实现广泛群体上的合作与交流,组建更宽、更深层面上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共同体,让教师的模仿、学习、反思、研究具有便利条件,“培育研修团队”的举措正是对这种挑战的一个响应。我们通过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把“夯实研讨环节”作为一个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谋求创新,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互学创新”的高中教育创新团队

培育嘉兴市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目的是通过学科团队的研修,形成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创设一种总结反思的氛围,寻找一种开拓创新的机制。希望通过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促进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育创新团队成员确定

2011年,嘉兴教育学院依据《嘉兴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精神,开始培育九大学科的嘉兴市高中教育创新团队。组队方法上采用了三级协调、共推共议的办法:首先由本院各学科教研员形成初步名单;再经县市教研员会议讨论并作适当增删形成建议名单;最后由各县市教研员和本院教研员与所属区域高中领导联系后确定最终名单。语文、数学、英语每科35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科30人。

2.教育创新团队研修内容

研究内容上结合高考、注重创新,主要开展新课程高考方案等相关文件研习;高考《考试说明》研习和交流;学员外出交流高考复习;高考试题研究及命题技术培训;新高考复习与备考研训;高三课堂教学研讨;等等。

3.教育创新团队研修方式

研训方式上注重理论研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研讨和系统学习相结合;请进专家与外出交流相结合。

(二)“聚力示范”的高中学科基地

自2006年起,嘉兴市陆续在全市范围内物色了一批同一学科中相对发展良好、研究能力较强、教学水平突出,并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教研组,作为这个学科的嘉兴市基地。目前,我们已成立17个学科的基地。基地学校之间通力合作,专家、名师、骨干强强联手,在对高中学科基地的逐步培育中,夯实研讨环节,并逐步发挥引领、辐射和辅助的作用。

1.学科基地建设的目标

学科基地原本就是一个有一定研究基础与能力的教研组,加上教研员的参与,外聘专家的指导,我们期望学科基地能成为学科建设的样本;校本研修的先导;课改实践的先行团队;优质资源的共建网络。

2.学科基地的组织运行机制

嘉兴市教育局组成学科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布置工作。市教育研究院成立工作指导小组,协同县(市)教研室负责对学科基地的工作指导、业绩考核,参与相关高中学科基地的活动,开展相关的研讨活动,提出高中学科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基地所在学校校长为高中学科基地主任,另设副主任两名,分别由分管副校长及组织协调能力强、学科教学能力强、教学研究能力强的教师(必须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担任。学校相关学科骨干教师为该学科基地的主体成员,可在嘉兴市高中学科基地工作指导组的协调下,各高中学科基地在全市范围内自主确定邀请相应学科的省特级教师、部分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和县(市、区)教研员作为高中学科基地成员,成立若干工作小组,如学科专家组、专题研究小组、信息收集采编组等,实行力量整合,分工合作。

3.学科基地的基本工作方式

学科基地主要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与聚焦课堂的校本研修;开放教室,开展教学示范,将更多地思考学科建设研究,思考在教学开放中的传达与交流,吸收更多的同行意见;建设学科优质资源,服务课程改革;开展学科网站建设,使我们的学科基地的工作状况、学科资源、研究成果等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高位引领”的特级教师工作室

组建特级教师工作室,旨在通过特级教师引领学科名优教师快速成长,并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从而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1.特级教师工作室概况

嘉兴教育学院于2011年11月出台了《嘉兴市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并于同年12月底,组建了嘉兴市首批1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招收学员116名。2013年9月,又组建了第二批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招收学员104名。目前正在运行的1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小学、初中到高中、职业教育的17个学科,220名学员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来自全市各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

2.特级教师工作室运行理念

基于实践,高位引领,是团队合研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课例研究是团队合研的重要方式,从课题选择、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课后反思,再到理论提升、固化成果,让团队合研过程扎实,成效显著;走出去,请进来,为团队合研搭建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3.特级教师工作室工作方式

以团队共读夯实理论根基,由导师精心选择团队共读书目,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教育沙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教育教学最前沿理论对照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思考并寻求改进策略;以团队合研突破教学疑难。梳理学科教学疑难问题、分析厘清疑难成因是工作室合作研究的起点;以团队共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研训一体理念指导下,工作室团队既是研修团队,也是教师培训团队,工作室导师、学员就是一群兼职学科教研员。以主题教研、携手农村等途径定期展示研修成果,在全市的教研、培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上述三类研修团队中,学科基地侧重于培育本市教师的“领头团队”;而创新团队则侧重于通过创新团队的培育,进而培育本市教师的“领头个人”;特级教师工作室则侧重于“领头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培育学科研修团队”的模式促进嘉兴市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学科、理念、教学”为一体的研修旅程

在培育高中学科研修团队的过程中,我们强化教师的“内功”是工作中的一个立足点,并通过强化教师的学科功底和人文思考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一)强化学科功底

在对教师学科功底的强化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命题磨题培训、实验教学研究及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这三个方面,希望通过命题、磨题培训强化习题教学能力,通过实验教学的研究强化实验教学能力,通过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强化课程整合能力。

1.命题磨题培训

在高中创新团队和高中学科基地的培训中,分别由教研员和外聘专家开设了相关讲座,从命题理论和命题技术两方面,结合命题科学性和命题规范性两个角度进行了详尽的交流和研讨,并要求学员从“改编经典习题”“深化教材习题”“亮化常规习题”“媒体信息入题”“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实验操作”等六个方面做好总结和反思。学员从这六个方面逐一进行命题练习,并按科学性和规范性严格“磨题”,而且以书面形式上交培训作业。

2.课程资源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科基地利用研修团队的力量,形成共建机制,制作和积累了大量的可用于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构建起区域的共享网络资源库(如表1),为区域教育发展搭建起交流研究、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教研平台。

无论是命题磨题培训还是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过程都是艰苦的,但是从强化教师的学科功底,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个角度来说,研训效果得到了学员的认可。

(二)加强人文思考

我们在强化学员学科功底的同时,关注经验和问题背后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换言之,关注的是这些经验怎样才能形成和重新形成,使学习和研究成为教师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使教研组、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我们希望通过人文思考促进教学理念的提升,优化教学的策略,学习为人处世的态度。

1.思考教学理念的提升

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因此,在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中,我们更多思考“为何而教”的价值观问题,以转变和提升学员的教学理念。确实,教学应该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努力让学员能深刻感受到:教学应该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而教!

2.思考教学策略的优化

学科研修团队的学员来自不同生源的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不一。因此,我们在强化学员学科功底的同时,也要求学员思考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如来自重点中学的学员确立了“培养和提高学优生学习动机的心理学思考及实践”这样的课题;来自普通中学的学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学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辅导”上倾注了很多的精力。通过教学策略的研讨和反思,突出了研修团队成员“为所有学生的发展而奋斗”的共同目标。

3.思考为人处世的态度

培育研修团队的过程中,我们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和本市及本省的名师接触、交流。通过和名师的联系及面对面交流,熟悉名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习名师的成长过程、学术经历和工作作风,感悟前辈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和处世态度。通过对为人处世态度的思考和学习,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对学科团队的强烈感情,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学科研修团队成员在强化人文思考的过程中,专业理念和专业态度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在教学理念上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在具体教学行为和策略上,更多地关注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材的原则,体现了教学的长期效应和学生素养的提高。

(三)聚焦课堂教学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主阵地;对研修团队的学员而言,课堂是最能体现学员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的研讨和交流也是学员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聚焦课堂教学”这个着力点上,我们着力创设课堂教学研讨的氛围,并为学员建设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

1.创设课堂教学研讨氛围

尽管课堂教学对每一个学员来说,是天天都在接触的工作,但要有好的研讨效果,首先要创设研讨的氛围。

(1)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一个普通的环节,但在研修团队的听课评课中,却有不普通的要求。每位学员不仅有听课的要求,也有评课的任务。评课时,不仅要讲出开课者的优点,更要讲出开课者的不足,还要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对不足之处的建议。这样的安排,使学员能“带着任务来听课,经过思考再评课”“突出听课的目标,体现评课的智慧”,使开课者和听课评课者都能成为听课评课活动的真正获益者。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实实在在的交流研讨,并形成惯例,形成氛围。

(2)集体磨课

除听课评课外,研修团队的学员,定期有开课的任务。在开课学员写出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后,研修团队还专门安排时间,以集体磨课的方式研讨教学设计的相关环节。开课学员有发表自己设计方案初衷的机会,参加磨课学员也有发表对教学设计看法的任务。在对修改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后,研修团队的学员还有不同的修改任务,如教学所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具体教学环节的修改和补充等。在市级、省级,甚至全国级的观摩课和评比课中,更是全体参与、互帮互学,研讨氛围浓厚。

(3)总结内化

对听课评课、集体磨课过程中的一些观点、体会、想法,我们要求学员随时总结,书面上交。必要时确立课题,撰写论文,不断反思,力求内化。

其实,听课、评课、磨课只是教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最普通的环节。通过创设研讨的氛围并做实、做细相关工作,我们尽可能把这些普通环节变得不普通,使研修团队的学员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的研讨、改进和打磨,得到专业的发展和提高。

2.建设课堂教学展示平台

聚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建设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通过展示平台的建设,提高学员和本区域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1)“双高”教学能手

“双高”是“高质量、高效率”的简称。“双高”教学能手是本市课堂教学展示平台中的一个项目,每两年评比一次,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现场展示,通过现场的课堂教学展示学员的学科功底和人文修养。

(2)学科优质课评比

中小学各学科的优质课每两年展评一次,我们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备课,在统一地点上课。展评按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员的教学设计方案两方面进行评比。

(3)教师教学能力展评

研修团队总结范文第2篇

>> 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研究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漫谈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理念与行为 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区域发展建设问题与策略的研究 区域名师发展工作室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区域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名师工作室”:困境与出路 名师工作室建设需增强“三力”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刍议 浅析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建设 因专业阅读而精彩 多措并举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团队师资方案建设 论高职高专院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依托名师工作室的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翻转课堂模式”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共承担了全省647名高中化学教师网络研修,受到了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江西教师网和选学本工作室研修教师的好评。因此,笔者作为化学教育工作室的负责人在江西省中小学网络研修工作室指导教师暑期集中交流研修班(第三期)作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为主题的演讲。化学教育工作室于近期被评为优秀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地址:)。下面我结合建设名师工作室的体会谈谈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

一、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1.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

首先在本校本学科教研组会议上宣传名师工作室的优势、工作室团队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然后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最后择优选择8―10人为本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如果本校本学科教师比较少,或者报名参加工作室团队的人数比较少,可以面向全省召集工作室团队成员,然后择优选择优秀教师成为本工作室团队成员。

2.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

首先,在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中,工作室负责人一定要以身作则,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使得团队成员服从负责人的安排,才能使得工作室团队成员有事可做。其次,工作室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工作室团队成员召开工作室会议,相互了解团队成员在工作室建设中的工作进展情况,如果是面向全省召集的工作室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召开集体视频或音频会议。

二、名师工作室资源的建设

1.工作室的资源应尽量做到丰富、系统、原创

工作室的资源需要非常丰富、系统,所以可以设置以下一些栏目:名师教案、快乐学案、精品课件、试卷中心、论文中心、视频中心,在这些栏目中添加相应的优秀资源。工作室的资源要尽量多的原创,因为我们是名师工作室,非团队成员以外的教师希望看到别的网站上没有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持工作室的长效性,才配得上名师工作室的称号。

2.工作室的栏目设计应美观、大方

除了系统自带的栏目(图片新闻、团队介绍、成果展示、研修日志、学习资源、学术交流、工作简报),我们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色适当地增加工作室的栏目,但在增加工作室的栏目时一定要注意版面设计应以美观、大方为原则。

三、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应经常更新

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经常上传本校本学科各年级的试卷(包括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还可以经常在工作室内平时教学的教学反思、优质课或示范课资源(包括教案、学案、课件)、评课、微课等来更新工作室。

1.名师工作室的应用――网络研修

名师工作室除了可以展示自我,结识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师精英,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和服务本学科的教学之外,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网络研修。网络研修以主题研修为主线,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依托学员群体智慧,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2.网路研修可以达到教学相长

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与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骨干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员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导师和团队成员也会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名师。

研修团队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职责;置换培训;送教下乡

一、“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背景

(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号]

(二)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师[2015]10号文件]

(三)“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县级发展中心职责分解

在国培计划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也明确了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职责。

(一)送教下乡活动

由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在此项活动中的职责为:

1.制定县级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积极整合本地培训资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乡校四位一体送教体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团队,制定激励政策,按1:30标准建立县培团队。4.落实培训经费,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实职责。 6.加工生成性资源。7.进行过程监管, 绩效评估。8.发掘先进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

(二)网络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网络研修包括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师工作坊研修两类培训

1.按省市要求,制定计划方案。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3.加强中心建设,建立协作机制。4.建立县级网络研修社区。5.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校长培训。6.经费落实7.开展跨校区研修。8.做好资源库建设。9.过程监管,绩效评估。10.发掘先进推广宣传。

(三)置换脱产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岗实践,返岗实践,总结提升四个阶段。

1.建立协同机制。2. 遴选优质学员,实行(四级协同)局、乡、校。3.组织置换。4.建立优质资源库。5.总结宣传,激励卓越成长。6.经费落实。7.组织影子培训。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校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名校观摩;

2、15天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课堂教学能力。

三、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任务综合汇总

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组织研修实地指导,线上线下活动助学,培养骨干建设团队,开发资源提炼特色。

四、优秀县级发展中心的要求:

1.实现培训教研电教部门的整合。 2.承担过省以上培训项目,效果好,社会誉高。3.教师培训团队数量足,机构合理,水平高。4.课程资源建设丰富,质量高。5.注重模式创新,有特色。

研修团队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团队培训模式;眼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差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眼科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护理人员未实施团队培训干预,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护理人员均实施团队培训干预。40名护理人员年龄24~45岁,平均(28.82±6.52)岁;级别: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0人,护士21人。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眼科护士;②研究调查期间在岗;③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排除标准:①研究调查期间因生病等原因请假者;②进修人员;③实习护生;④不愿参与培训者。

1.2方法

团队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1)构建护理团队并对其进行理论授课。为确保医院眼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采用分批授课的形式,将40名护理人员分为4组,分4个批次授课,授课内容包括团队合作的要领、态度、知识及技能。通过投票选取1名队长,队长负责召集队员,维持团队功能,收集队员的反馈信息。(2)案例分析。选择数名愿意配合的护理人员扮演患者,案例的设置主要为基础护理内容及急救护理工作,在案例设计中还穿插药物误输、设备故障及违背伦理等事件,以锻炼护士的协作能力。护士在分配角色后,明确各自任务与职责,在训练过程中及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当发生分歧时,采用冲突解决模式,即叙述问题经过、提出观点和建议、陈述及预见可能出现的结果,最大限度提高眼科患者住院安全性。(3)提前预见护理事件。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学习、帮助,掌握队友的工作完成量、技术水平及护理人员资源分配情况。及时掌握患者眼部症状、视力变化,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并与队友商讨应对方案。(4)明确护理管理信息。及时了解护理工作分配情况,根据护理项目重要程度进行干预,熟练掌握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利用情境感知的方法培养护士的感知能力,便于其及时明确周围环境变化,并对失误链进行预测、识别,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5)定期评估。队长每月末组织1次交流会,分析近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鼓励队友相互交流,及时改正错误。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科室护士长分别在2018年1、4月末发放各量表,简单介绍量表内容,由护士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本研究中共发放量表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发放量表包括:①郑瑾等[3]编制的护理人员管理技能问卷,内容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政治素质4个维度,40个条目,每个箱目1~4分,总分40~160分,该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970,可信度高。②护理管理者安全态度评分量表,由郭霞等[4]修订,包括团队合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条件、工作满意、压力感知6项内容,31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分值越高表明安全态度越好。记录护士不同时期的护理差错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计量资料用n/%、x軃±s表示,用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后安全管理技能评分比较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政治素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

2.2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后安全态度评分比较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压力感知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

2.3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护士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20.00%,显著高于实施后的2.50%(P0.05。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操作失误、诊断失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从而实现预期护理目标的一种护理,其在提高患者住院安全中至关重要。眼科护理内容非常繁琐,由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视力障碍,常会增加其不安全感。因此,临床应重视对这类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医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对眼科护士实施团队培训模式,结果表明,实施团队培训模式后,护士的安全管理技能评分及安全态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说明团队培训模式的应用能提高眼科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力,并改善其安全管理态度。建立眼科护理团队,鼓励各成员相互交流、协作,并采用案例分析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充分发挥团体作用,共同解决难题,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邹金梅等[5]针对高职学生采用团队培训,发现这种培训模式能增进护理人员间的感情,提高团队凝聚力。朱丛丛等[6]研究表明,大部分护士都有团队培训需求,由此可见,团队培训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团队培训模式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在团队培训模式中,队友之间相互观察、相互学习,可提前预见眼科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并与队友商讨应对方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团队工作氛围良好,当队友出现分歧时可及时调解,各成员相处融洽,更有利于团队工作的开展,因此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文献报道,骨科护士采用团队培训,能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与培训质量,与本研结果基本一致[6]。综上所述,团队培训模式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技能,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护理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纳入科室护理人员数量较少,未来将扩大样本量对该培训方式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慧萍,唐丽玫,王国芳,等.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998-999.

研修团队总结范文第5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亲其师信其道。为师者,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具有一潭水。为了提高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素养,提升教育教学品位,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科学实效地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研究,经学院研究决定拟组建**市中小学体育学科科研团队。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科学严谨,务实求真的态度,深入体育教学一线,挖掘体育教育教学的大德育功能,做大做强**市的学校体育科研工作,做到科研成果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大力推进我市的学校体育工作,努力开创学校体育新纪元。将**市的科研成果推广到辽宁省,乃至全国。

科研团队目的:通过这个科研平台,召集全市致力于学校体育研究的体育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自愿积极主动工作。以研催生体育教育教学新方法,以研开创学校体育新领域,以研凝聚一线体育教师队伍战斗力,以研搭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提高我市体育学科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科研团队的遴选方式:以**市教师进修学院体卫艺研训处为核心机构,以**区**体育名师工作室为龙头,全市遴选爱岗敬业,思想进步,任劳任怨,业务过硬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采取自愿申报和科研团队核心成员考核面试的办法,拟定招收10名骨干成员。自愿申报表格见附件。

科研团队的终极研究目标:"十三五"期间**市体育教师素养提升的科学研究以及遏制**市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的对策研究。

五、科研团队的工作内容:结合我市学校体育的具体情况,针对近期(年)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师资水平和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实际问题,科学高效制定本科研团队的研究目标并进行追踪科学研究,为教育行政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培养我市学校体育科研团队精英、培育团队精神;选拔和推荐团队内成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学校体育科研活动;参与**市教育科研核心团队的活动,接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

六、参与科研团队要求:**市学校体育科研团队是以学校体育工作为研究内容,以自愿方式参加的体育教师组成的群体,是以自我管理、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特殊团队;团队成员一律以自愿方式参加,不收取任何会费。

七、其他事宜:参加**市中小学体育学科科研团队的人员,需认真填写**市中小学体育学科科研团队登记表,一式两份,加盖学校公章,上交各县(市)区汇总后报送。

联系人: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体卫艺研训处 马怀超

联系电话: Emil:****

附:**市学校体育科研团队登记表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教师进修学院体卫艺研训处

2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