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盘行动班会总结

光盘行动班会总结

光盘行动班会总结

光盘行动班会总结范文第1篇

一、用“光盘”上课≠教师不用备课

在本次“光盘”汇课比赛中,有些教师采用“拿来主义”,对“光盘”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半步,用时“生搬硬套”、“囫囵吞枣”,一副依赖、懈怠的表情不用言表,可以看出,教师对“光盘”中的教学流程心中根本没有底,课前教师根本没有研读“光盘”中的内容及教学流程,更谈不上研读教材了,这样下去,就大大降低了“光盘”使用的效率,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能不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反思吗?

大家知道,“光盘”中教学起点的确定,是从一般的情况着手的,作为我们现场使用的教师要在反复研读“光盘”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光盘”中的教学内容及流程可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心中要有一杆秤,“课堂以我为主,光盘资源为我所用”,因此,对“光盘”的使用,可采用全部使用,也可部分使用,甚至修改后使用。另外,教师在观看“光盘”的教学流程时,还要悉心揣摩主讲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设计思路,倾心研讨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精心设计好作业的练习方式,仔细斟酌自己如何和主讲老师配合好,什么地方该让学生操练,操练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现场教师都要预设。

二、用“光盘”上课≠主讲教师给现场学生上课

从“光盘”汇课比赛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和作用,过分地依赖于“光盘”,认为是主讲老师在给自己的学生上课,自己则成为“旁观者”,“局外人”,这样一本,“光盘”的使用则走入“低效化”、“片面化”的误区。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发挥好“光盘”应有的教育教学价值,对于我们现场老师来说责无旁贷的,因为它的主阵地在课堂,而用“光盘”上课,则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跨越时空的课堂,教与学在时空上的分离,注定了主讲教师是不可能根据现场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学情,更谈不上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我们现场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就无法实现主讲教师的教学设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说,我们现场教师的责任重大,绝不能掉以轻心。

三、用“光盘”上课≠学生不需要反思

在我们镇本次“光盘”汇课比赛中,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总结反思这个教学环节中,明显有越俎代庖的做法,有的教师是让学生听“光盘”中主讲老师的总结反思,有的教师是让学生听自己的总结反思,还有些教师就省略了这个教学环节。这样做,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家知道,课堂总结反思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让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反思,可以修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现场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堂总结反思。

光盘行动班会总结范文第2篇

一:活动时间:2019年3月24日19:00

二、活动地点:教室A602

三、参加人员:18英语1班、18英语2班、公管、日语、旅游、酒店

四、活动主题:文明餐桌

五、活动目的:此次班会活动旨在提高学生文明用餐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倡导不挑食、不浪费等良好习惯

六、活动过程:围绕食堂和公共场合文明就餐,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1、饭前准备:饭前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取餐过程中安静慢走、依次排队

2、用餐时:“寝不言、食不语”,用餐时保持安静吃饭,不嬉笑说话,便于安全进食,促进肠道消化;做好荤素搭配,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一般七分饱为佳,影响光盘行动号召

光盘行动班会总结范文第3篇

一、中共蓟县县委组织领导了冀东西部的抗日大暴动

1930年10月,中共蓟县县委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蓟县发展的重要标志。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包括蓟县在内的冀东各县相继沦陷。当局与日方签订的《塘沽协定》使冀东实际上成为日本占领区。1933年春迁安暴动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县委书记李子光不顾政府的通缉,秘密来到蓟县,创办“一分利”文具店,作为党的活动联络点。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几经挫折的蓟县党组织得到了恢复发展。1937年10月12日,蓟县各区党组织负责人在县城南翠屏山秘密举行会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是加强宣传动员,积极组织力量,准备武装暴动,决定在全县各地建立抗日救国会,以动员、争取各阶层人民组织起来一致抗日。会后,各地党组织很快以原来的党小组、反帝同盟小组、抗日救亡小组为基础,吸收抗日积极分子组建了抗日救国会。1938年4月4日,中共蓟县县委根据中共冀热边特委指示精神,在盘山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进一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积极发展救国会会员,争取民团武装和进步士绅,准备进行抗日武装大暴动。为加强对各地抗日救国会的统一领导,会上成立了蓟县抗日救国总会。会后,抗日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各区的抗日救国会迅速发展壮大。1938年7月,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下,爆发了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蓟县县委组织力量以盘山为中心参加了冀东西部暴动,武装力量达万余人,并于7月31日攻克了蓟县县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10月,冀东抗联队伍大部撤往平西整训。是年底,中共蓟县县委负责人李子光返回蓟县,恢复中共组织,发展抗日力量,建立盘山、太平庄、五百户、西山北头、东马坊等秘密联络站。

二、共产党人在抗战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蓟县的共产党员作为抗日骨干,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牺牲在前,涌现出了包森、李子光、王崇实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先后有上百名党的干部和一大批共产党员献出了宝贵生命,彰显了共产党人御侮图强的英雄气概。

包森,陕西蒲城县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赴延安,1938年6月随八路军四纵挺进冀东,担任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10月,四纵西撤,包森率四纵二支队200余人留在冀东的遵化、兴隆、迁安一带,坚持敌后游击战争。1940年2月底,包森率部到达盘山,开辟了盘山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26日,智擒日本裕仁天皇表弟、宪兵司令赤本大佐,令日本国内朝野大为震惊。1940年7月28日,成功指挥白草洼战斗,歼灭日本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70多人,在冀东西部战场首次开创了整建制地歼灭日军的光辉战例。8月,包森在盘山组建八路军十三团并兼任团长,先后攻克盘山附近的多处日伪军据点,扩大了盘山抗日根据地。包森率领部队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开创了冀东西部抗日斗争的新局面。1941年9月21日,包森佯攻城东马伸桥据点,设伏于丈烟台,重创马兰峪来援的日军洲队,击毙日军连长山口正雄,使蓟县与遵化一带的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1942年1月13日,包森以十三团七个连的兵力,在果河岸边全歼日伪的“模范治安军”,首创冀东战场整团消灭敌人的战例。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部在遵化北部的野瓠山与日伪一部遭遇,在指挥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1岁。元帅评价包森是“中国的夏伯阳”。

李子光,蓟县西山北头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后被捕入狱,1929年出狱后积极寻找党组织。1930年,在家乡西山北头村建立蓟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发展党员80余人。9月,建立中共蓟县临时县委,任县委书记。1933年10月,在县城秘密创办“一分利”文具店,作为党的活动联络点。1938年多次主持召开县委会议,领导抗日武装大暴动。12月李子光等人从平西返回蓟县,恢复党组织,开展抗日工作。1940年1月,在盘山开办抗日干部训练班。不久,包森率八路军来到盘山,从此,包森、李子光等成为盘山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核心。4月l5日,成立冀东西部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李子光任县委书记。1944年10月,李子光任冀热辽区党委十四地委书记。在紧张的革命工作中,李子光矢志履行“不打败日本不结婚”的诺言,直到1946年才同爱人吕英结了婚。新中国成立后,李子光先后任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农村工作部长、副省长等职,呕心沥血,努力工作。1967年3月在“”中被迫害致死。

王崇实,蓟县门庄子人。“九一八”事变后,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抗日活动。不久被开除学籍,回到故乡,继续参加革命活动。1936年回到蓟县,以教书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七七事变”后,在蓟县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4月被中共河北省委任命为蓟县县委书记。1938年7月冀东抗日武装暴动开始后,王崇实与其他同志组建抗联第五总队,带领暴动队伍,配合八路军第四纵队攻克蓟县城。8月25日,王崇实率部支援被日军围困的抗联某部,身先士卒,勇猛冲杀,使被围抗联部队得以突围,王崇实却不幸中弹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23岁的年轻生命。

1940年夏季的一天,日寇分几路向盘山莲花峰下的八路军部队驻地猛扑过来,八路军十三团被迫转移。警卫班长、共产党员马占东主动请求担任阻击,掩护主力撤离。包森命马占东率六名战士登上莲花峰,占领制高点,掩护部队转移。七勇士攀上莲花峰顶,利用有利地形,用密集的火力把敌人引到莲花峰上。敌人向七勇士发起轮番攻击。七勇士打光了子弹,用光了手榴弹,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毅然砸毁枪支,高呼抗日口号,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六名战士英勇牺牲,马占东生还。养好伤后,这名共产党员又重返抗日前线,为民族解放^续战斗。莲花峰成了蓟县人民抗日御侮的丰碑。

正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先进行动,唤醒了民众,组成了血肉长城,取得了抗日暴动、抗击日寇的重大胜利。

三、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挥巨大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蓟县的抗日斗争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七七事变”后,地处敌后的蓟县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奋起反抗,才是唯一出路。不但穷苦百姓表示要跟着中国共产党抗日,多数上层人物也一改以前的观望态度转向抗日。“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打倒日本侵略者”,已成为全县人民发自内心的呼声。党的抗日主张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拥护。

中共蓟县县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大暴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就是在全县各地建立“抗日救国会”。1937年10月12日召开的翠屏山会议决定在全县各地建立抗日救国会,以动员、争取各阶层人民组织起来一致抗日。1938年4月4日召开的千像寺县委扩大会议决定进一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发展救国会会员,争取民F武装和进步士绅,准备进行抗日武装大暴动。会后,各区的抗日救国会在李子光等县委领导人的带领下,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蓟县大部分保董、团总、民团队长直接参加或暗中支持抗日,许多绅士、知名人士都能认清形势,以民族大义为重,愿意出钱、出枪抗日,并为抗日人员提供保护和方便。这些人的抗日行动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使党的抗日救亡运动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四、坚持群众路线,赢得群众支持

在举行抗日大暴动和建立盘山抗日根据地期间,共产党人和八路军战士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发挥到了极致。

在日伪军对盘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最残酷“扫荡”的艰苦岁月里,在党的领导下,由丁福顺等十几名民兵组成的“盘山班”,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运用盘山有利地形,巧妙与敌周旋,灵活打击敌人。1942年,八路军主力部队转移到长城北面,以丁福顺为班长的民兵班一直坚守在盘山开展游击战争。他们侦察敌情,捕捉敌探,运用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各种战术袭扰敌人,灵活巧妙地打击日伪军。后来,被授予“英雄民兵班”的光荣称号。砖瓦窑村的杨妈妈多次掩护八路军,精心照顾伤病员,子弟兵都亲切地称她为“杨妈妈”。联合村的崔老太太骑着毛驴,穿过封锁线给八路军送情报。当她把八路军的物资藏好后,被敌人抓住,惨遭毒打,即使肋骨被打断也不透露真情。在斗争最艰苦的时期,盘山直属区报国会主任徐进义、儿童团长孙世昌等人隐蔽在盘山东麓的“神仙洞”内,靠咸菜疙瘩、草根、树叶生存,坚持当好八路军和上下山干部的“交通员”。

光盘行动班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光盘 课堂教学 借鉴性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10-01

江苏省配备的教学光盘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生的力量,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最好的老师。从它上面能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能学到我们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课堂里借鉴性运用教学光盘,不断探索,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光盘的作用,发挥其光芒,点亮整个英语课堂。

结合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在课堂教学中“剪切教学光盘”就是“活用”教学光盘;是对教学光盘创造性的使用,从而彰显其独特魅力。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说过:“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我们都需要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吸收新鲜的知识,激活自己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需要不等于照搬性使用,摒弃拿来主义,我们可以借鉴性使用光盘。借鉴性使用,顾名思义则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教学光盘的优秀,只是如何让其更好的溶入课堂,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拥有“选择性”的思想。那样,教学光盘与课堂教学才可能达到相得益彰之效。教学光盘中主讲教师的课堂是虚拟的,它未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光盘教学显然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达到因材施教。因此,必然要求我们现场教师要对教学光盘的使用有所创新。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剪切教学光盘。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而言,对照光盘学习相对较为容易;但是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则有点困难,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我曾经播放了初三年级的一段教学光盘,只是随意的播放一遍,我就发现几乎用去了一节课的时间。

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使用教学光盘,还是运用多媒体课件,一切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的。而教学光盘使用的关键是“求同存异”。以光盘资源作为素材与其它教学资源实施整合,来实施切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

1 变一次使用为多次使用

在使用优质教学光盘时,现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关键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回放,让学生看清看明,让学生认知过程更清晰,印象深刻,记忆更牢固。如在教学4A Unit 3 What’s your job?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光盘中出现的知识点――单词的复数形式,加强训练,重复播放,便于记忆。再如3A Unit 11 A boy and a girl,展开Part A Lean to say 教学活动中,现场教师则可以班级情况,只是出示光盘教学中自我介绍的模式,进而鼓励班级学生小组合作,在小组中进行自我介绍的练习。加强口语训练,打破光盘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最关键是,符合自己班级的教学需要;从而达到点亮课堂教学之效。虽然,有时我们只截取了光盘教学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环节;但只要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需要这个部分的,这个部分发挥了其不一般的效果。我们的借鉴性运用教学光盘就是可取的,就是成功的。

2 变机械使用为灵活使用

运用优质教学光盘展开教学活动中,现场的教师不能呆板、顺序一成不变地按照光盘程序播放,而是根据现场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停顿、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在4A Unit 3 Part A 教学活动中,课堂小结环节中,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时间,根据光盘教学活动中出示的问题,多指导学生思考、作答;最后再引出光盘中的答案或解释。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凸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再如,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想询问别人的职业时,你可以说……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则是让学生先说再引出答案――What’s your job? 灵活运用优质教学光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更为重要。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面对知识点较多的课堂,我们的学生显得很渺茫。笔者结合课堂实践探索出:我们教师可以借鉴性运用教学光盘,点亮英语课堂教学,变安静地听为主动地学,积极开口说英语。如5A After class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反复练习教学光盘中部分知识,对教学光盘中的知识进行分解。熟练掌握课文知识之后,再进一步开展Part A的教学活动。当教学光盘出现出示练习之后,主讲老师会说,“相信你也完成的很好”之类的鼓励性的话。但真正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我们现场的教师。因此,我们对于教学光盘的使用一定要有选择性,一定要辅助我们的课堂。

通过多年的的使用实践,笔者高兴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掌握的知识面更广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因此,只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了教学光盘,发挥教学光盘的优势,就会点亮我们的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鉴性运用教学光盘展开教学,让英语课堂“活”了起来。

参考文献:

[1]蒋丽珠.小学英语教材教法[J].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海燕.对小学英语课堂的几点观察和思考,2007.8.

光盘行动班会总结范文第5篇

盘俐敏,字古芝,瑶族,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曾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研修。2004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至今,现为该工作室助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柳州画院专职画师。

曾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六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获优秀奖;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作品《太湖情》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获优秀奖;《长江颂》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入选;第三、第四届全国法制宣传书画展。

结识人物画家盘俐敏,是一个机缘巧合的偶遇。这种机缘来自于她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她本身俱有的浓浓艺术气息。盘俐敏率真的艺术情感和对绘画的诠释也使人深深感受到她作品里物我交融的艺术感染力。

北京的初冬迎来了第一场小雪,在通惠河旁一所雅致的仿古工作室里我拜访了盘俐敏。走近画室,迎面是她近期创作的300×260cm大尺幅作品《三月三》。整个画面全部使用纯水墨勾勒皴擦而出,没用一丝色彩。利用墨的浓淡干湿,营造出丰富的节奏,把造型和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扑面而来,体现了画家驾驭大场面的能力。画面内容表现了瑶族的一个喜庆节日场景,整个画面人物众多,表情若干。在画面最前方作者特意突出两位瑶族姑娘,二人一左一右,一动一静,巧妙地突出人物性格,使画面动静相宜,活力十足,意韵油然而生。

赞叹之余,一杯香茶相伴,盘俐敏对自己的艺术人生侃侃而谈。毋庸置疑,盘俐敏是地地道道的科班出身,而且是人物科班生。生长在瑶族家庭的盘俐敏从小能歌善舞,喜欢艺术。1994年盘俐敏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开始真正接触了人物画,那时她最喜欢的就是人物课,有时自己班里没有人物写生课时,她就跑到别的班里去画画。当问到为什么这么喜欢人物画时,盘俐敏淡淡地笑道:“我骨子里就喜欢人物画,爱上人物画也很单纯,没有其他太复杂的东西”。或许是人物画最能表达诗情画意,或许盘俐敏本身就禀赋了更多的诗性。不管怎样,盘俐敏的天赋和美术学院专业的训练,奠定了她的造型能力。

美术学院毕业后,盘俐敏怀着对艺术更精进的学习心态考入浙江美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浙派的人物画最早应是在潘天寿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郁,盘俐敏一进学校就能感受到细腻灵秀的气息。浙美的教授认真负责并注意细节。最让盘俐敏感动的是班主任王赞教授,王赞教授教学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注重造型能力,擅长因人制宜。他根据盘俐敏造型能力的强项,把人体的结构用几何体表现,使其素描功夫能深入到人体结构里,逐渐地引导她走向艺术的殿堂。浙美学习的第二年,盘俐敏的素描画引起了顾迎庆教授的注意,顾迎庆教授对盘俐敏说:“你的素描应该有七八年的功底了!”实际上,盘俐敏正式接触人物造型加上上海美术学院的学习才不过4年的时间。不管是老师的表扬还是惊讶,盘俐敏只是把这当做是一个时期学习的总结。

浙美归来,盘俐敏回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专业又学习了三年,毕业后留在广西柳州画院做了一名专职画家。在艺术上不甘寂寞的盘俐敏于2004年进京寻求发展。当年9月,她凭着自己的笔墨和过硬的造型能力,在几百人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国家画院杜滋龄首届高研班,开始了由画家再到学生的新生活。

杜滋龄先生在艺术领域和教学领域都享有盛名。高研班的学习,盘俐敏更明晰创作方向与重点,知道如何充分发挥个性、将技法与自身特点结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毕业汇报展上,盘俐敏创作的《阳光》在整个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影响很大,好评如潮。梁占岩教授曾评价道:“盘俐敏利用自己的技法成功地把想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墨表现出来了”。这幅作品取材于山西河曲一户农家窑洞前的场景,画面上笑容可掬的老太太和两位天真的少年组成一幅其乐融融的场景。作者用淡墨把人物笨厚的棉衣棉裤表达得淋漓尽致,包括老太太脸上的憨厚、手上的粗犷和少年的拘谨的感觉都处理得韵味十足,一下子把山西农民的淳朴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幅作品的造型能力和技法不用多谈,单从意境就能品味出盘俐敏作为一个真正画家的生命意识和创作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