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医学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我校留学生生源主要以亚洲和周边国家、地区为主,欧美非等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有所增长[2-3]。留学生来华后都会学习汉语课程,故我校留学生教育以汉语为授课语言。中医药留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培养模式,其汉语水平差异很大。在汉语水平较好的班级授课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与老师交流较多。在汉语水平较差的班级,授课过程中存在语言障碍。在汉语水平较差的班级,学生接受知识主要是教材、幻灯,以阅读为主,以听和记笔记为辅。学生通过阅读,很多知识可能不易于理解,但由于语言障碍的存在,向老师问问题也较少;还有不看教材的学生,上课以听为主,会增加其学习难度。由于语言交流不畅的原因,师生的磨合适应期明显延长,教学前期效果不佳也可能是影响留学生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4]。

2教学模式不同

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与各国留学生其所接受教育模式不同。现在国内本科教学中在逐步开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因为语言障碍的存在,并未在留学生中开展或开展较少。在汉语水平较高的班级授课,很多学生喜欢提出问题,与老师讨论。但在汉语水平较差的班级,提出问题和讨论较少。

3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改进办法

3.1加强中医药留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教师在第一次课,预防医学绪论的讲解中,通过案例讨论等,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特点,与其他课程的不同。非预防医学专业学习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是实现医学教育目的的需要,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也是疾病谱和死亡谱改变的需要[5];还是医学生向WHO五星级医生[6]标准培养的需要,即未来医生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卫生保健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健康的倡导者、卫生服务管理者。在刚刚接触这门学科时,使留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中医药留学生预防医学的教学工作。

3.2加强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

留学生在还未通过HSK5水平考试的情况下,就学习专业课程,有很大的难度。故应在留学生来华前期,先过语言关,再学习专业课程,否则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留学生来自各个国家,其英语水平也各异,采用英语授课更加增加语言障碍。或者按照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英语水平等分班,来最大限度减少语言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不便。若进行英语授课,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学校需要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中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出国交流,参加国外知名高校语言、教学培训或者访问学者的机会,鼓励有留学经历及国外生活经验的教师多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

3.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在本科教学中应用成熟的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留学生教学中。在教师备课时,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课前准备。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课堂中教师要多借助手势、表情以加强沟通,课间及课余可以多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课后可以采用QQ、电子邮件等方式进一步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搭建师生互动平台[7]。

3.4积极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

青年教师刚刚毕业不久,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工作后所涉猎的知识与学生相近,思维方式与学生相近,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较好。尽管在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但相对沟通起来要容易,通过接触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我们能得到授课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方法,使课堂讲授更具有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

4小结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自非肿瘤及炎症性眼球摘除的患者的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均在20~30岁之间,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人RPE原代培养及鉴定:

常规消毒摘除的眼球并浸泡在含有10000U/ml的庆大霉素的D—Hank’S液中,置于4℃,存放15min,沿锯齿缘后2~3mm处,环形剪开眼球的前端,去除角膜及晶状体玻璃体,将眼球后部放射状剪开,将其平铺在培养皿中,解剖显微镜下用无菌的枪头轻轻的从眼杯中吸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用D-HankS液漂洗眼杯2次,吸干;加入0.125%胰蛋白酶,0.01%EDTA,于37恒温箱中消化30min,吸取消化液,以D—Hanks液漂洗;加进含有血清的培养液,终止消化酶作用,用吸管吸取培养液,轻轻的吹打眼杯内壁,以使RPE细胞脱落;收集眼杯内的细胞悬液,1,000rpm离心,10min后弃上清液,将沉淀的RPE细胞,重新用培养液悬浮;细胞计数以8-10×104/mL的密度接种在培养瓶内。以含10%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在37℃、5%CO及饱和湿度的环境中培养。每2~3天传代一次。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中央有一圆形透明区为细胞核胞浆内含较多色素颗粒。培养的RPE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于接近融合时,用4%多聚甲醛固定10min,PBS洗3次X3min。加入3%的H2O/甲醇,在室温下PBS洗3次,每次3min。加入含10%的小牛血清PBS,37C°下孵育1h。再加入1:500稀释的羊抗鼠IgG,37℃孵育1h后,用PBS洗3次,每次3min,结束后用DAB显色,镜检,胞浆呈棕色为阳性。

1.2.3MTT法(噻唑兰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率:

细胞常规消化,同时接种于96孔板,4000个(200μl)/孔,分别于接种后24、48、72小时行MTT检测,将浓度为5mg/ml的MTT(Sigma)以每孔20μ加入待测的96孔板内,37℃培养4小时,弃上清液,每孔加DMSO200μl并振荡15分钟,最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570nm波长测定各孔的吸光度(A值),取每组8孔的均值。只加培养液的孔作为空白对照,求出第5、10、20代细胞的相对增殖率。

1.2.4β-半乳糖苷酶染色:

6孔板中培养的细胞,吸除细胞培养液,用PBS洗涤1次,加入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5分钟;吸除细胞固定液,用PBS洗涤细胞3次,每次3分钟。吸除PBS,每孔加入溶于铁离子液的1mg/mlX-gal溶液,37℃孵育过夜,用保鲜膜封住6孔板防止蒸发;用PBS洗涤细胞3次,每次3分钟,伊红复染3-5分钟,自来水冲洗伊红染液,烤干,中性树胶封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2.5不同剂量姜黄素干预RPE后上述指标的变化:

用DMSO配制的姜黄素2.5、5、10、20umol/L(培养液中DMSO<0.5%)加入第5代细胞,分别收集第5代姜黄素处理后24h、第10、20代细胞进行相关检测。对照组不加姜黄素仅以新鲜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各实验组设>3次对照。比较不同剂量干预间及与对照组间差别。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代次形态学改变(方法同1.2.2);MTT法(噻唑兰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方法同1.2.3);β-半乳糖苷酶染色(方法同1.2.4)。

1.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用t检验。当P>0.05时表明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当P<0.05时表明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2结果:

2.1观察不同代次形态学改变:

观察从眼杯内分离出来的RPE原代细胞为圆形,漂浮在培养液中,胞浆内含较多黑色素颗粒,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核。当细胞贴壁后,伸出伪足,变成不规则的多角形,中央可见一圆形透明区为细胞核,5~7d后,细胞基本融合成单层,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胞浆内的黑色素颗粒逐渐减少,在同一培养瓶内,不同细胞可因细胞分裂次数的不同,出现黑色素颗粒含量不同的情况。随后细胞生长缓慢,传代后细胞贴壁数量减少,直至死亡,第5、10、20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细胞形态学出现明显改变,衰老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以第20代细胞更为明显。

2.2不同剂量姜黄素(2.5、5、10)干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衰老相关的指标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细胞特异性的形态学及增殖能力、存活时间等指标均有改善,小剂量组各时间段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的姜黄素对RPE增殖的抑制作用。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中医药类专业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课程不够重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产生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预防医学课程为非主干课程,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作用和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医生能治病、治好病即可,而疾病的预防与医生无关。

2.教学内容与中医、中药专业脱节中医药类院校预防医学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三部分,此类内容与中医或中药专业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与中医、中药专业之间往往是脱节的。其原因:一是预防医学教材内容与中医、中药的联系很少;二是中医药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师绝大多数是毕业于西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对中医、中药不甚了解,没有系统的学过中医、中药,如果进入中医药院校后不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不关心中医、中药的发展,教学活动自然与中医、中药内容脱节。

3.理论与实际不能紧密联系预防医学本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很多内容就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我校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而是借用其它教研室的实验室,因而不能有效、系统的开展相关实验课,只能开展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活动,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参与,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的对策与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调预防医学学科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如2003年曾经威胁全球的“非典”,如果没有预防医学的防控措施,就有可能成演变为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性事件,从使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重视起来。此外,要强调社会医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在就业方面,除了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外,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急需大量预防医学专业人才。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2.寻找预防医学课程和中医药专业结合的切入点在讲到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时,可以引入中医“人与日月相应,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等理论。另外,针对当前很多年轻人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引用《黄帝内经》中“亥时养生,三焦通则百病不生”的观点,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不顺应自然规律的表现,应该遵守“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自然规律。预防医学理论和中医学思想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体现预防医学思想的精髓。

3.提高案例问题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的比重当前社会,由于法制观念落后,消费保护者自我意识较差等因素,使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层出不穷,如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大头娃娃事件、毒酱油事件以及频发的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等,我们可以从网络、报刊和杂志上选取一些生动的图片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同时,提出相关的专业问题,从而引入预防医学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制定教学内容,学生首先以小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课件制作,然后随机抽取学生代表,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2009年的H1N1甲流、2014年的埃博拉(Ebola)病毒的爆发对我国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传染性疾病的早期阶段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由于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在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救治传染病病人时与其直接接触,若没有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就可能增加被感染的机会。卫生系统各个层面(医院、诊所及卫生站)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都应当了解传染性疾病的性质及传播途径,并严格遵守所推荐的感染控制防护措施。我国的基层医生很少参与到传染性疾病的防护演练中,大部分医生认为穿白衣戴口罩就算防护了,然而当传染性疾病疫情发生时,患者首先被送往医院,而不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也大大增加了没有防护观念的临床医生被感染的机会。综上所述,在预防医学的教育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疫情发生后,如何进行个人的防护及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疫情的迅速扩散。国家培养一名医生要付出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然而在我国所经历的几次疫情中大量的优秀临床医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使国家损失了大量医疗人才。为了防止悲剧再次重演,在临床专业学生本科预防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预防观念变的尤为重要。因此,在预防医学实践课中,应该组织学生去当地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疫情防控演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传染病的爆发是一场无声的战争,我们要时刻做好迎战的准备。

2增强临床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公共卫生事件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既关系到公众的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医院环境下,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不明原因的群体疾病、重大意外事故等。因此,临床医生在短时间内接诊大量的患者,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剧增。很多医生面对如此情况,常常出现混乱、工作无秩序等问题,使患者没能得到良好的救治,没能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甚至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3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由于临床医生直接接触患病群体,能够获得较为的可靠的患者健康相关资料,并且患者在回答医生问题时较为认真,因此相关资料的可靠性较好,临床医生对病人的健康指导也具有权威性,若能将我国的临床医生纳入到实施疾病预防保健的群体中来一定会收到更好的健康干预效果。长久以来我国临床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在学生不重视预防医学课程,认为该课程对其今后的工作应用程度不大,预防医学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存在一定的脱节,预防观念没有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我国多年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临床医生缺乏预防观念,更重视治疗,轻视预防。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临床学生认为预防医学与临床工作相差很大,对今后的工作用处不大,因而对预防医学不重视,常常是为应对考试而学习,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体系中缺乏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是影响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医学院校正在尝试探索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的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6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通过对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教学过程培养临床专业学生的预防观念尤为重要。为了了解这种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以及了解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议,我教研室对我校临床专业学生进行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往届120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学习预防医学课程在学习过程的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将讨论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一套详细的改革方案。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

(1)理论授课过程中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增添TBL、PBL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2)在理论教学中增添案例教学,讲授预防医学如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3)教育者应端正教学态度,才会致使学生更加重视预防医学课程,改正学不学都可以的态度。

(4)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拘泥于书本知识,还应增添预防医学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让学生深入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给学生传输现代医学的理念。

(5)不断在教学中渗透临床工作与预防医学的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预防观念的形成。

(6)将预防医学课程分成7大模块: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食品营养学、慢性病管理、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等内容。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44-02

我国的预防医学专业创立在动荡的战争时代,而西方国家的预防医学专业创立在19世纪,在发展的进程上,我国预防医学落后于西方国家[1]。经过200多年的发展,预防医学在预防重大传染病的传播与防治上起到了跨时代的意义。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改变,预防医学面临更多的挑战。其中,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预防医学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现场调查和分析问题能力较低。目前,我国开设预防专业的院校有92所[2],由于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受到传统思维,即“重理论、轻实践;重治疗,轻预防”的影响,预防医学专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普遍注重整体的学生技能的掌握,却忽略了预防的重要性。因此,现场调查和分析问题作为实践的重要内容往往被很多的学生所忽略,对理论内容的掌握非常熟练,然而一旦面临具体公共卫生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对于本科阶段预防专业的学生,这方面是严重欠缺的内容,同时也是制约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与适应工作岗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2.缺乏科研创新精神。预防医学重在应对各种疾病或者公共突发事件的预防上,而疾病的发生机理、流行特征(三间分布)、影响因素、防治手段等都需要预防专业学生不断探索,不断钻研,而目前我国预防医学本科阶段往往把目标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缺乏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同时也缺少创新精神[3]。而医学院校在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要求的水平也较低,学生对科研的设计、选题、科研的方法等都缺少认识和了解,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有待于提高。

3.临床技能不足、英语水平落后。由于很多医学院校往往认为预防医学专业不用像临床专业那样掌握临床技能,导致预防医学的学生参加的临床技能实践时间非常有限,而临床技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对公共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对临床知识系统的掌握。在前言中,我们已经提到,我国的预防医学落后于发达的西方国家,因此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是国内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所应必备的。因此,就要求预防医学的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来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了解国外预防医学的技术方法。然而,目前我国的预防医学本科阶段的学生,英语水平往往局限于普通大学四级,而专业的医学英语水平较低,这严重限制了他们获取大量国外信息的能力,也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4]。

4.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预防医学是与人群密切相关的专业,它研究的就是人群,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与人群进行交流。然而,由于我国预防医学的学生缺乏现场实践的机会,因此这方面能力欠缺。预防医学专业是要与环境、人群密切打交道的,例如在克山病高危因素的研究中,该种疾病是一种地方病,患病群体居住地域较为偏僻,因此需要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然而,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适应艰苦环境的机会越来越少,这种社会实践在我国很多预防医学院系都是缺乏的。

二、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五位一体”的内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国内外参考,提出了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位一体”指专业教育、学业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五者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专业教育强调的是,在大学教育阶段要掌握以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为基石,以流行病学为上层建筑的预防医学整体知识体系。学业教育强调的是,在学生受教育阶段,不仅要全面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也要巩固发展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整体学业水平。实践教育,旨在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方法技能,提升调查随访、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探索的能力。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就业的水平与质量。综合素质是我国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预防医学专业综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专业素质,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统计分析等技能以及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的能力。

2.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策略。①“五位一体”思想指导教学内容的改革。我国预防医学仍然承袭前苏联的教育体系,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仍未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然而,人们的医疗需求、外界环境以及各种疾病的发展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仍然用以前的方式方法处理现在预防医学问题,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我国的预防医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改革理论内容。理论指导实践,而过时的理论将无法正确地指导实践。由于预防医学的防治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到常见病、慢性病及多发病上,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增加常见病、慢性病及多发病的防治手段与方法。本科阶段的预防专业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较差,同时文献查阅和统计分析等课程较少,因此对于整体本科阶段预防专业学生水平都产生了制约,所以可以增加此类课程。还可以增加一些选修课,方向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卫生法规、政策以及社会交往等[5]。②“五位一体”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教学方法,另一个是实践方法。前者主要是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例如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对于培养学生的系统逻辑思维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后者的改进包括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如参与多种疾病的防治过程,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的现场调查与分析,同时也增加学生科研的能力,掌握预防医学实际应用的技能,培养成应用创新型人才。实践方法的改进还包括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增加对临床实践的重视程度和开展双语教学。

三、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1.“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较传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加全面。“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开设设计性实验、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不仅是专业方面的,还包括临床专业、卫生检验、卫生政策、社交技巧、科研调查等多个内容。(2)更加凸显“应用”和“创新”。目前,预防医学本科阶段就业并不乐观,针对社会的需求以及终身发展的需要,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更加突出预防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才能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质量和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6]。

2.“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五位一体”成功将专业教育、学业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五者融为一体,是开拓我国新时代新目标预防医学的重要手段。首先,它顺应社会医疗发展的要求,符合预防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其次,它符合人才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目标,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加实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最后,它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时展、医学发展以及人才终身发展的重要教育理念与方案。本文分析了我国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即现场调查和分析问题能力较低,缺乏科研创新精神,临床技能不足、英语水平落后,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因此提出了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构建的具体策略。最后从“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两方面对该方案与理念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1]唐明德,欧阳江,唐美秀,刘娟.构建应用型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06):72-73.

[2]袁利,王家骥,肖德生,雷毅雄。我国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44-45.

[3]贺庆芝,曾怀才,彭翠英.“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新西部(理论版),2013,(14):59,53.

[4]欧阳江,唐明德.构建应用型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4,(0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