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像专业论文

图像专业论文

图像专业论文

图像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理论教学

在本科阶段,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理论教学主要讲述六部分内容:图像处理基础、图像变换理论、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和图像分割。[2]

1.1“理论—应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理论—应用”的教学模式,将每章的理论知识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图像处理应用密切结合起来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书本知识和专业实践以及以后的工作应用是密不可分的,学了后也知道“怎么用”。比如在学到第一章图像处理基础的图像数字化这一环节,虽然学生都知道结论就是:采样频率要大于图像最高频谱的两倍。但是对于实际应用中,这个参数很抽象,具体怎么选择?结合以前学的一维时间域信号的采集,采样频率就是采样时间间隔的倒数,即要求:采样时间间隔小于某个值(这个值是由原模拟时间信号进行FT后频率成分的最大值的倒数的一半来决定的);而现在转换到二维的图像域,实际上是图像在空间上的采样间隔(每个像素的大小)要小于某一个值,也就是最后数字图像可分辨的最小“尺寸”是多少的问题。联系到本专业的磁共振成像应用中,就是医院的影像诊断仪器在检查病人相关疾病(如肿瘤等)时,可以看到的最小肿瘤的尺寸,从而对学生说明一个问题:仪器不是万能的,不是想看多大的病灶就可以看到的。进一步扩展,这个尺寸又怎么定呢?和具体的每种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有关,当然对本科生来说,由于学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不能扩展太多。由于医学影像设备得到图像的过程和其他普通图像数字化过程不太一样,此时要强调不是所有的数据在采集的时候都是直接在图像域采集,医学图像领域很多是先在频域采集数据,然后转换到空间域的图像。最后举一个实例,配以幻灯实例进行说明:如果医学影像设备不满足采样定理,看到的图像会是各组织相互重叠在一起,根本无法用于医生诊断。这样就让学生加深了印象,认识到采样定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相关实现中一定要满足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采样定理。这种“理论—应用”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注重不同方法的应用范围

图像处理有很多种处理方法,对于具有相似功能的处理方法而言,不同方法有不同的应用范围。比如,图像增强有多种方法,但是从根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噪声,但图像对比度差,可以用对比度增强和直方图修正的方法来增强对比度。另一类是有噪声,需要采用消除或者削弱噪声的图像平滑方法。我们采用各种不同的应用实例来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医院放射科实际采集的肿瘤病人的图片为例,当肿瘤和周围组织对比度差别太小,不利于医生查看的时候,我们采用分段线性变换的对比度增强和直方图修正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图像增强。当图片中含有在扫描时带有的设备和环境等噪声干扰的时候,图像淹没在噪声中,我们就采用中值滤波、同态滤波的方法进行处理。把每个关键知识点配以实际的医学影像领域实例展示,这样不仅将不同方法的区别讲解清楚,而且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使得学生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知道各个知识点在本专业的应用范围。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进行实验设置和编写实验指导书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二维图像的一个实际情况,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直接采用C,VC之类的编程环境逐行编写代码来实现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各种复杂的处理方法,因此,我们采用易于学习和使用的Matlab平台作为实验工具,充分利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在数学运算和算法验证上的优势,主要对所学过的各种方法进行验证,从而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使用范围。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配以开放性的自主设计为辅。我们安排了图像变换、图像的空间增强方法、图像的频域增强方法、图像复原以及图像分割的相关实验五个,通过具体的上机实践,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在学习和实践中充分体验数字图像处理的内涵和它的魅力。与通用的图像处理课程不同,我们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尽可能多地采用实际的医学影像图片作为处理的图像源,包括磁共振成像(MRI),CT等扫描的图像,以及红外乳腺图片、生化领域的细胞图片。比如,在图像分割的验证性实验中,我们以对红细胞的个数进行自动计数为例。首先要求学生采用边缘分割的方法把红细胞分割出来,然后再进行计数处理;让学生采用区域生长法进行分割,比较两种方法在分割上的准确度。在分割时要学生注意对粘连红细胞要进一步分为单个红细胞。在图像压缩的开放性设计实验中,我们以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压缩为例,要求采用正交变换的方法进行压缩,将256×256的MRI图像分成1024个8×8的子图像块后,对每个图像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由于系数集中在左上角低频部分,采用掩模的方法,我们保留左上角的系数,根据压缩比的不同,保留的系数个数不同。分别设置掩模左上角为1的个数为10,6,3,1的情况(掩模其他位置均为0),对应图像的压缩比分别为6.4,10.7,21.3,64。然后在解压图像时,采用对“舍弃”掉的系数用0代替,进行反余弦变化,观察解压图像和原始MRI图像的差值图像。比较不同压缩效率下,解压图像的失真度,得出此副图像合适的压缩比是多少。再让学生思考当子块划分为16×16时,图像的压缩效率和解压图像效果又会怎样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设置,让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领域碰到的诸如图像压缩、图像增强等处理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完美地把理论知识与专业应用结合了起来。

图像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像化;教学方法;冶金类;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TG4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88-02

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用图像表达思想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一种常见的模式[1]。而图像化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引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材料成形原理》是冶金类材料成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主要包含了连接成形、液态成型及锻造成型的内容。在这些内容的授课中,教师讲课时都应用了很多案例进行教学,但是很多时候是突出一些概念,不能够形象地把案例展示给学生,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差,在众多的概念下,学生会慢慢对这些专业知识内容失去兴趣。所以,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作者一直在寻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材料成形原理》课程的特点

冶金类材料成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材料成形原理》系统讲述了液态成形原理、连接成形原理和金属塑性加工力学的基础知识。该门课程概念多,设计工艺原理的内容复杂,内容繁多且很抽象。若只是通过文字方式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学生会感觉枯燥,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有些内容单纯的文字传授使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另外,课程中涉及到的工艺控制措施内容既包括工艺原理又包括如何判断正确的工艺过程等内容,如果不能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图片或者图像内容的话,学生实在难以掌握。如果通过形象的图像及动画展示抽象的概念及烦琐的工艺,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庞杂的文字内容简单化和形象化,非常有利于教和学两方面的进行。

二、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门课程长期以来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少量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抽象化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瓶颈,教学效果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

1.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数情况下,教师进行的是“灌输式”的教学,即按照概念—原理—工艺过程—成形过程中缺陷及控制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讲解,学生看课件或者看书或者记笔记。这种方式对于爱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那些平时不爱学习,又对专业课没有兴趣的学生就有点强迫性质了。教学过程中很少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多数是教师充当了主角,而学生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因此,不注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逐步对该门课程失去兴趣。

2.教学过程多是用静态的文字表达方式传授讲课内容。教学过程中举例枯燥乏味,而且教材内容更新比较慢,新的知识及该门课程的研究热门及前沿知识教材中没有。对于专业前沿知识可以用图片加文字的内容展示的学生,既可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开阔了眼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式。

3.学生对讲课内容掌握困难,难于记忆。如讲解埋弧焊原理及工艺时,单纯的文字叙述显得非常啰唆,容易产生学后跟没学一样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图像化教学的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插入图像,以图像或者图像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专业理论知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达到教与学的较高的境界,使枯燥的专业知识内容变得容易接受,易于记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1.有利于把庞大的文字内容直观化和可视化。工科类专业知识,尤其是冶金类的专业知识,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化、理论化,并且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大。因此对于像焊接成形类的专业课程,单纯的教师讲解和灌输,学生很难快速理解和记忆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该门课程内容的体系时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门课程的学习,这种现象反作用于教师,使得教师的讲解兴趣也大打折扣。但是在利用图像化教学方式后,教师可以把枯燥复杂的理论及工艺用图像形式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讲解与演示兼具,这使得教师讲授专业知识更加方便。而且图像能够把很大篇幅的文字用简单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图像这种直观化和可视化的效果,刺激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使得难记忆的专业知识变得简单化,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内容。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焊接变形时,把图像做成可用flas播放演示的形式;讲解控制焊接变形的措施的时候同样也可以用flas的形式来表达。这样通过图像及动画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入门,不再是单纯地学习枯燥的文字知识,可以更深入系统地观察焊接变形的真正变形过程。所以这种动画演示的教学方式直观易懂,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也是一种很愉快的过程,把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接收和掌握知识,这也是作为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教和学两方面都得到改善。再如讲焊接熔滴的过渡方式时,插入用高速摄影装置拍摄与熔滴过渡方式相对应的动画一起讲解,从视觉、感官的效果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一举两得。

四、《材料成形原理》课程图像化教学的实现

图像化教学方式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制作一些可以解释文字内容的flash图片,另一方面需要现场拍摄制作一些视频资料。利用这些无声或者有声的图像内容配合大纲内容讲解,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焊接冶金原理部分内容时,对关于熔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讲解,一般的讲授方式是先对焊接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进行分区域,然后对每个区域内所产生的反应逐一进行讲解,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部分内容换用图像的方式讲解可以变为先把可以进行化学反应的区域用示意图表示出来,然后把每个区域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逐一列入其中。这样图文并茂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加入图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这种形象化和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提高。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图像或动画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和学两个方面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该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1]吴仰玉,纪峰,常霞,李翠.图像融合研究新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9-54.

图像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 交叉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82-02

医学影像学专业是伴随现代电子计算机、物理学和医学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专业,主要涉及领域有X光、MR、US、ECT等四大医学成像设备,随着四现代化成像设备在医疗、教学机构中的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科室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要求有清晰的图像质量,较高的成像技术,和较好的诊断水平,对影像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资料报道国家九五攻关重大决策将影像学一个分支学科介入放射学单独立项为一级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三大技术[1],而目前从事影像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医生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及专业水平等方面都十分薄弱[2], 如何培养高素质,较强动手能力的影像工作人员势在必行,对我院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我院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现状

我院针对医学影像专业,主要开设《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医学电子学基础》、《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影像诊断》、《超声诊断》、《核医学》、《肿瘤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同时开设选修课《常用医疗设备原理与维修》、《医学图像处理学》等课程,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专业各知识点比较孤立,学生学习过一门课程以后,和下一门课程联系不紧密,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只能获得表层知识,缺少理性认识,感悟少,难以内化,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我院院长领导下,在教学各环节中进行改革,取得了诸多成效,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建立课程间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解各课程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脉相承的。

2 医学影像课程设置应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医学影像领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教学诸课程的设置应遵循连续性和系统性。例如,在技术线路,可以先让学生掌握电子信号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运用所学知识将知识点运用到到影像设备学当中,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学以致用,然后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在图像处理环节,完成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学习之后,学习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与图像后处理方式;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学习医学图像分析的技能。因此,要合理安排相关课程的顺序,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3]。目前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在各课程中增加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重点突出前一门课程为后一门课程服务的知识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做到前后连续、衔接,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思维,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研究课程间交叉渗透的意义和具体工作

3.1 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相互渗透的意义

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相互渗透,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医学影像设备学》CT部分教学时,由于目前CT临床进展的速度很快,我省哈医大四院就已应用320排螺旋CT从事增强扫描、CTA及三维重建[4],与此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就很多,在理论课当中,教师充分更新教材的理论内容,联系多学科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涉及到电子学的元器件,影像物理学的成像原理,诊断学的心脏三维图像等等,充分对相关理论内容进行融合讲解,同时在实验课当中, 让学生去建立感性认识,增加设备各部分的连续性,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2 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的具体做法

针对医学影像专业,在医学物理学课程中,重点介绍X线基本原理及辐射衰减特征,人体医学物理特性;电子学中重点介绍基本元器件的结构及原理,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原理及特点;影像物理学中,重点介绍四大影像成像原理及基本物理算法等;影像设备学教学中根据成像原理重点介绍各设备结构,构造,新设备;检查技术学中利用影像设备讲解具体临床操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医学图像处理重点介绍所得图像的基本后处理方法以及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方法所得图像的特点;常用医疗设备原理与维修学介绍临床新技术及设备故障分析及排除;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主要根据各自的成像特点,介绍疾病的图像诊断依据。核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及介入放射学主要讲解影像的治疗方法。在各课程中,注重系统化教学,知识点脉络清晰,易于理解,同时又能避免知识的重复性讲解。

我院医学影像专业在目前的教改过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逐年增加,总之,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顺应医学科学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期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与效率[5],实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科学运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小庆.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J].东南大学学报,2006,25(5):382~385.

[2] 张淑丽,王哓东,钱丽丽. 医学影像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448~3449.

[3] 杨春兰,吴水才,白燕萍. 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09,5(132):105~106.

图像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图形图像制作方式正在逐渐被计算机的图形图像制作方式所取代。目前来看,社会各领域对于图形图像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教授的计算机专业更应该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具有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针对目前的情况,高职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应该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中进行适当的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图形图像教学发展的现状

1.在人才培养方面和教学目标方面未能体现良好的衔接能力

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需要付出莫大的心血与精力的过程,在这期间如果缺少了适当的目标,培养人才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有了恰当的教学目标之后,同样要具有相关的专业性才行,在学校的其他专业譬如艺术类、机械等专业上,也设置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课程,这就会使得该专业缺少了针对性,向广大学生开放课程的同时更需要注意怎样让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教授专业与非专业的学生应有所区别,否则图形图像的教学目标就会变得不明朗,就无法达到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如此下去,当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失去良好衔接的时候,该专业的发展就会变得十分不利。

2.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

(下转第34页)

(上接第33页)

与传统的图形图像相比,毋容置疑的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在方式与手段上都有质的飞跃,但是从高职院校当前教学现状来看,依旧能够看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残留。教师通常都是通过对教材章节照本宣科的来向学生传达教学思想,学生自然就走马观花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图形图像的制作方法却知之甚少,这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恶果,如此下去,学生在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状况下,即使少数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也会因为无法对工具进行熟练操作而停滞不前,更无法达成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了。

3.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中未能注重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抛开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实际的动手操作以外,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教学当中,还应该关注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养。在学习过程当中,当学生缺乏了必要的学习交流,碰到难题不会适当的进行分析与沟通,不仅仅对于学习能力有不良的影响,学习效果也会不甚理想,毕竟未来离开校园步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工作的时候,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做到团队协作的人才,这样才会有利于整个团队的运转。

二、高职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改革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自古至今就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倘若缺乏了学习兴趣,只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被动的心理,这样学习效果不会很好。在教学过程之中,老师应该采取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方式来分配学习任务,保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之有趣的前提下达到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同样要求老师们做到在教学的方式上进行部分改革,来避免传统照本宣科一样的教学方式,课余时间能够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备课之时能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做出适合的教案。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够在自发自觉的情况下更出色的完成学习,这对整个教学的效果上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2.创造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拥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如果学生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的话,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此外,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还应该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中,在熟练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前提下,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光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兴趣,同样也能在团队协作当中使学生专业素养与学习能力都得到大幅的提升。

3.实现教学体系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过去的教学系统往往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亦是如此,为了让教学目标与人才的培育问题能够更好的解决,就应当在教学体系中进行良好的改革,使传统教学之中的弊端大部分化为推进教学改革的动力。采用新的教学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除去必要的专业考试,老师们还应当针对学生平时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此外,也可以布置一项需要团体共同协作才能够完成的任务,以此判定学分,这样是为将来学生进入职场做铺垫。这样就能实现对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双重考核,从而达成教学体系的改革。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此专业在教学当中通过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从而与社会产生更好的衔接,为社会创造出更多专业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也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摸索进步,对整个教育界同样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燕翎.新形势下如何实现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的教学改革[J].学周刊A版,2014(05):200-201

[2]徐东强.关于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改革的探讨与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7):60-65

[3]张国瑞.关于提升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质量的对策[J].青年时代,2015(01):181-183

[4]何金花.唐友刚.《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0(04):657-658

[5]於文雪.李松毅.罗立民.基于Windows GDI的图形图像处理探讨[J].计算机工程,2003(02):34-36

图像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图书馆;音乐类馆藏;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258.6;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274-02

1 综合大学图书馆中音乐类馆藏特色

综合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包罗万象,馆藏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基础,音乐类馆藏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特点。目前,音乐类馆藏主要分为纸制资源、音、视频资源和数据库资源三类。纸制资源又分为纯理论研究的文字型图书、期刊、学位论文和乐谱。音、视频资源主要包括录音制品、录像制品、投影制品、电影制品以及多媒体文件等,其中录音制品又分为CD、录音带、唱片、MD、DAT;录像制品又分为LD、VCD、DVD及录像带。数据库资源,如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ASP非裔美国人音乐参考资料集、ASP古典音乐图书馆、ASP爵士乐图书馆、ASP戏剧视频数据库、ASP歌剧视频数据库等等。正如以上所列举,载体的多元化是音乐类馆藏的最大特色。

2 音乐类馆藏与教学、科研活动的紧密关系

音乐类馆藏是音乐专业教学、科研的指导方向和强大后盾。纸制图书和期刊主要是音乐专业理论论述,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研究和学位论文等,为广大音乐专业的师生提供理论指导,并通过学术论文了解前沿科研情况,尤其是理论研究领域的新理念和演唱、演奏领域的新技巧。乐谱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包括交响乐总谱、各器乐独奏、合奏和重奏曲以及声乐独唱、重唱、合唱曲;另一种是现代人新创作的曲目,同时包括以上几种类型。前人的经典之作是学习与研究的“必修课”,而新创作的作品也是作为丰富曲目库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课程设置者们肩负着学生培养方向、学科设置和重点学科建设等的使命,所以他们对国内外有关音乐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专业教学等方面前沿信息非常关注,并且需要有关音乐专业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先进理论、先进方法和最新动态等方面的信息,用来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管理。例如制定或修改教学计划,其基础必然是当今音乐界最新的研究理念和科研成果。将这些理念和成果搬进课堂,需要丰富而大量的图书馆藏作支撑。

音乐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更是与图书馆关系密切。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注重时刻提高自己。这就需要他们经常关注与其教学科研紧密相关的学科动态、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等等。其需求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要具有信息的全面性,以便于从多层次、多角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深入和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这样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并能帮助老师们从浩瀚书海中迅速地找到对其教学、科研有帮助的图书、期刊以及音像资料。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无论本科生或是硕士、博士研究生,需要成体系的书籍以备学习、研究之用,这种成体系的书籍往往很难成为个人收藏,只能从图书馆找到。例如想要找到好的、不会再版乐谱版本;或是想要收集某位作曲大师的全套作品;甚至某个知名乐团或知名指挥家的音像资料。总之,图书馆的音乐类馆藏,为专业学生们提供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资料,是专业学生们的补给库和强大后盾。

现在很多综合大学都招收音乐特长生,这类学生同样也是图书馆音乐类文献的潜在读者。还有作为兴趣爱好而开设的音乐基础知识课程,也吸引了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知识。对于不同层次的读者的不同需求,图书馆的音乐类馆藏不仅要保证专业性、全面性、前沿性,还要兼顾基础性。

3 怎样做好对教学、科研的服务工作

大多数图书管理员是学习图书馆专业的,对音乐专业了解不多,所以给读者的服务也仅限于读者要什么书,就为他们提供什么,谈不上建议,更不用说指导。这就无形中影响了服务的质量,也限制了图书管理员的服务范围。守着巨大的馆藏资源,却只能做一个“守门人”,是我们应该严肃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图书馆应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应有专人同时具备图书馆学和音乐学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图书馆学知识作为基础和服务的手段,音乐学知识则是为读者服务的主体。学科馆员应随时阅读、视听新到馆的图书、期刊和视听资料,以便于第一时间为读者推荐。同时,还应熟悉与音乐相关的其他门类(历史、心理学、民俗等)。音乐学研究领域中不仅包括与音乐相关的知识,还有其它相关学科的内容,比如,学习研究音乐史,要首先懂得历史;学习研究音乐人类学,要了解民俗学和社会学。这些学科都是独立存在的,与音乐相关的只是一部分,至于如何找到切合点,需要图书馆员给予读者帮助,首先要明确,读者要找的不是历史学、民俗学或是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而是与音乐学交叉的那一部分内容,了解相关学科,能够帮助读者进行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

定期开设音乐文献检索课,先从对口专业入手,再扩大化。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所了解的音乐门类就是给他们开设的课程,而中图分类法中对音乐学有着严格、细致的分类,开设音乐文献检索课旨在让学生们了解音乐类图书、期刊和视听资料在图书馆中是如何分类保存的,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应该到哪里、怎么样找到自己所需。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不断增加的馆藏文献和图书馆有限的存放空间是不可协调的矛盾。而音乐学科不像部分自然科学那样,信息更新换代极快,好多音乐著作、乐谱及音视频资料年代越久远,可能其保存价值和使用率越高,所以不能简单的用图书剔旧和转入二线书库来解决存放空间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大分馆建设力度和扩大数据库购买力度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把院系资料室建设成图书馆分馆,统一采购、统一管理,使资料室正规化,也有效地解决了存放空间不足的难题。当然,多么大的空间都不可能无限的满足使用需求,所以,大量购买数据库也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语

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中的音乐类馆藏,既要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保证馆藏的专业性,同时也要兼顾非专业读者的需求。对于这类馆藏,如何更好地加以利用,并提供优质的、精品化的服务,影响着我们的服务质量,也决定着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提高图书馆员的音乐学素质,培养音乐类的学科馆员,更好地为音乐专业的教师及学生做好服务工作,成为教学和科研的强大后盾,是图书馆提高文献利用率和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小磊,朱同.论艺术大学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5).

[2]唐云富,王佳.用引证的视野解读音乐类核心期刊——基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统计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0(4).

[3]吴畏.高师图书馆音乐资源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4).